(完整版)信息技术德育实施纲要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篇一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工作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2、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3、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具体措施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譬如不可以随便拆卸机房设备,不准将饮料、零食等带入机房,课后有值日生打扫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无尘。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譬如,不可以将外来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避免将外来的病毒、游戏等带入机房,这是机房使用的一个安全因素,也体现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信息技术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3、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前言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技术知识,还要负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展开,拟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2.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三、工作内容1. 课堂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
在讲解技术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文献,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和创新设计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在比赛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3. 德育教育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组织观影、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四、工作措施1. 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初,我将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好每项工作的具体安排。
2. 教师示范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着重示范,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 激励机制设立各类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高活动参与度。
4.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育策略,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评价和改进1. 评价方式定期进行德育工作评估,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工作情况和效果。
2. 改进方法根据评估结果,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德育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果。
六、结语信息技术教师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改进。
信息德育实施方案
信息德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准确的,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甚至有害信息也在其中。
因此,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成为了当下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使其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利弊,正确使用网络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网络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三、实施策略1. 课程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和德育课程的融合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2. 学校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3.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他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教育和监督,鼓励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实施措施1. 开设信息技术和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信息素养和道德观念。
2. 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水平。
4.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教育和监督,鼓励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五、实施效果通过信息德育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信息。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六、总结信息德育实施方案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信息,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德育计划
六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德育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信息技术组刘继臣
教书育人是教学的根本,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也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为此在学期初,特制定六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德育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素质基础”为总的指导思想。
二、德育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团结协作,热爱科学,形成正确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好习惯。
三、具体措施
1、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出入教室进行学
生的行为训练,来微机室上课要站排走,做到不打闹,
不说笑,不摇鞋套等,促进学生养成讲秩序的好习惯。
2、讲解微机室是全校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
机器是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教育学生要爱护机
器及机房的一切设备,在教室,不随便吃东西,不扔
纸屑,注意保持室内卫生,进教室要带鞋套等,养成自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3、在信息技术课中,结合操作内容,注意创设学生协
作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团结协作创造条件,有利于相互帮助,在合作中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
4、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应用收集的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问题,使学生初步
具有健康上网的思想,让计算机成为我们学习的工具。
信息技术德育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德育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网络安全意识、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利用能力;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健康、理性地利用信息技术。
三、实施方案。
1. 整合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德育平台。
学校应当整合各类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德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德育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平台内容应当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应当设立互动交流区域,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学习。
2. 开设信息技术德育课程。
学校应当开设信息技术德育课程,将信息技术德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
课程内容应当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授、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信息技术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
3. 开展信息技术德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信息技术德育主题班会、讲座、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德育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德育意识。
4. 强化信息技术德育监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技术德育监管机制,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
四、保障措施。
1.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德育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概述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是为了推动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网络安全意识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有效学习。
一、培养信息技术素养1.课程设置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操作技能、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使用与管理、信息获取与评估等。
2.实践机会给予学生充足并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比赛和社区服务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促进网络安全意识1.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规范,并教授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分享,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网络安全体验在校园内部署合法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模拟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攻防演练以体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实战技能。
此外,定期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专业人士和安全公司分享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弘扬信息伦理观念1.道德教育将信息伦理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遵守信息伦理规范。
强调学生应当尊重他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遵循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身边和网络上发生的违反信息伦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帮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滥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行为。
四、建立监控与反馈机制1.监控网络行为学校应配备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在校园网上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过滤,确保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2.及时反馈及时对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并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
3.疏导与引导对于那些频繁违反网络行为规范的学生,学校应通过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途径进行疏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规划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总结跟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临和信息社会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课中饰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但信息技术好多悲观的影响,如在互联网上流传暴力、色情内容,分布信息垃圾,歹意入侵别人隐私,充任“黑客”等等。
怎样培育将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可以在信息的汪洋海洋中正确掌握人生的方向,形成优秀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虑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课中依据学科特色浸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修养。
现将本学年德育工作作以下总结:一、培育学生爱惜机房设施、恪守机房规则的优秀习惯。
好习惯终生得益。
学生期间是养成优秀习惯的黄金期间,我们应当在计算机教课过程中,特别是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惜计算机设施,重申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要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能延伸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在讲堂示范教课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优秀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楷模,有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习惯。
再次,注意惯例与存心识训练相联合。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培育爱惜机器设施、恪守机房规则的优秀习惯看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二、培育学生优秀的使用计算机道德。
我们一定在计算机教课中,联合教课内容,培育学生优秀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比如在解说计算机病毒时,让他们知道病毒的危害,认识到设计、制造、流传计算机病毒都是特别不道德的,会遇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培育学生自觉守纪的意识,不入侵别人知识产权。
鼓舞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别的,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黑客”行径是不道德的,是犯法。
教育学生不要成为网络的损坏者。
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恪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
三、培育学生与人共处的协作精神和理性的用网意识。
计算机技术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有学生因沉迷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少与同学的交往,以致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阻碍;也有学生不惜放弃学业,为找寻网络中虚构的爱情与友谊而离家出走……。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实施德育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实施德育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无疑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就目前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现状来看,却忽视了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是培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呢?一、培养良好上机习惯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要从学生如实填写上机登记册,不随意乱改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下课关机并摆放好键盘和凳子这些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中文件、文件夹建立的操作时,我们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把用户文件、文件夹和系统文件建在一起的严重危害,使他们在操作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的良好习惯。
三是教师本身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每位教师就是学生活的德育教材,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这样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有效改善德育效能。
二、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现行使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应用进行教学,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到德育方面的内容。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崇高的信息道德。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努力探究新时期的德育内容、手段和途径,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
同时加强网络媒介教育,使青少年把信息技术道德规范和信息技术知识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倡导以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观。
3-6年级信息技术实施纲要
(四)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探究活动乃至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可以从小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搜集、处理信息的操作与方法;形成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求知欲;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和讨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1)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分析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和学习必须习得的信息技术技能和必须养成的信息素养,以此为目标,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组织相关内容。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不同技术要求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必要的软件操作。
小学阶段尤其要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以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其步入信息科技的殿堂,避免抽象的概念陈述和脱离实践的命令罗列。
(完整版)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一、学习目的:1、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柔弱性。
2、认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由。
3、认识防备安全隐患的常用举措。
4、认识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剖析: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观点,认识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由,认识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要点: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由、防备安全隐患的常用举措。
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部是目前阻挡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平时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因为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忌惮和保存,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请同学依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经过创建情形,提出有关问题,“ QQ 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商讨问题的好工具。
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必定是对的,很焦急,请大家替我想一想方法。
”经过对问题的详细剖析,即引出今日的教课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动学生。
1. [ 设问 ] :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柔弱的,很简单受自己要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患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柔弱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柔弱的原由吗?[学生活动 ] :学生对此问题睁开议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 ] :第一对学生的议论进行评论、总结。
而后完好论述造成计算机网络柔弱性的两大要素:计算机自己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
最后,以图表的形式表现详细的子要素。
计算机网络的柔弱性表示图:软硬件系统的复杂性计算机自己问题测试的不完好计算机网络的柔弱性安全破绽存在的必定性自然的破坏网络问题人为的破坏2. [ 设问 ]:请同学们概括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剖析产生隐患的原由?[教师活动 ]:查察学生概括状况,察看学生活动,并参加商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由的表示图:(1)系统自己原由( 2)自然环境影响(1)误操作内部(( 2)好奇心驱动,试试操作造成损失80 % )( 3)特权用户资料泄漏( 4)特权用户滥用权利安全隐患(1)中止( 3)人为要素( 2)截获( 3)窜改外面(20 % )( 4)假造( 5)拒绝服务( 6)窜改( 7)歹意程序3. [ 设问 ] :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呀?假如遇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学生活动 ] :学生谈谈自己的状况(氛围开始活跃起来),请学生代表谈谈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而后针对这些问题睁开议论,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叙述自己的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眼前露了一把,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信息技术德育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计划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带来了方便和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信息安全等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我们制定了信息技术德育计划。
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
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学会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信息源,如图书馆、权威网站等,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
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安全意识。
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发布、传播违法、不良信息。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但学生也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过度依赖技术,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应该关注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信息技术德育计划的实施,我们希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信息时代的优秀公民。
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做到在信息时代健康成长。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德育,我们相信他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大洋路小学仙渡校区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
一、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德育的主要范畴:(一)科学精神1、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体验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以及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求真务实,联系实际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一知半解,应通过不懈的探索,努力揭示其内在规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应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4、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对学术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因为了后人对前辈的学术争鸣和挑战,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才得以成熟,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胆的假想和创新,更离不开后人对前人科学成果的质疑和完善。
5、辩证分析,抵御侵害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科技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自控能力,避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二)良好习惯在使用信息技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能体现良好的个人修养,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同时,还有助于加强自我保护,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受到信息侵害,维护个人正当权益。
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生接触和使用电子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
为了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并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制定本工作计划。
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伦理和素养。
计划内容1.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审查并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
- 强调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和道德层面的问题。
- 设计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案例。
2.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加强他们的德育教育意识。
- 提供教师资源和指导材料,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3. 德育教育推广活动- 开展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主题的活动,如德育主题演讲比赛、课堂德育教育评比等。
- 制作宣传材料,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4. 家校共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 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帮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引导他们正确指导孩子使用信息技术。
实施步骤1. 确定工作计划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2. 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审查和更新,添加德育教育元素。
3. 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加强德育教育的宣传与指导。
4. 开展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推广活动。
5.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信息技术使用与德育教育。
预期效果1.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观念得到加强。
3. 学校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形成有特色的品牌。
4. 学生和家长对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更多的认识。
信息技术 德育活动
信息技术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与信息道德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礼仪,培养平等、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2. 融入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3. 开展多样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讲座、讨论、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提高他们的信息道德素养。
4. 强化教育引导: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德育课程等渠道,强化对学生信息道德观念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了解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网络公约。
5. 家长与学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共同关心、支持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6.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道德教育活动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信息技术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信息道德观念和责任感的公民。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构建数字化校园。
二、工作目标本学期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总体目标,继续完善学校网站,做好深层次的开发工作,拓展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信息网的功能,使学校网络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
加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树立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主要工作(一)加强学校校园网管理。
1.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教导处加大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力度。
2.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检查,加强网络管理。
学校要继续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以确保网络安全,无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故事,杜绝教师的网上聊天、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加强病毒防治工作。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病毒,认识其危害。
在安装完正版瑞星杀毒软件工作后,定期进行升级病毒库,做好网络维护工作,以保证学校校院网络的畅通。
(二)努力实现办公网络自动化。
1.加强网站的教学研究功能,搭建顺畅的教师交流研修的平台。
同时增强家校互动功能,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更好地通过网站了解学校。
2.加强校园网的应用,充分利用教室内的电脑设施,学校网络教室,为学生创设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方式。
3.逐步实行办公网络化,发挥学校校园网主页的作用,学校最新动态及时上传,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虚拟窗口,师生学习资源的汇集地。
使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软件平台。
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尽快实现数字化的校园环境。
(三)丰富学校网络资源,加强资源库建设1.继续充实学校资源库,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等网络资源。
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交一份教学课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
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四)创造性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德育范畴(一)网络道德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
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握完备的密码设置常识,能够识别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平台,不在网络公众平台轻易泄露个人身份及财产等隐私信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做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做法摘要:德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构成,德育的科学开展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信息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科学渗透,为德育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推动德育效果的提升。
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德育教育进行详细阐述,探讨科学的德育开展策略,深入挖掘信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优化德育评价方法,推动德育高质量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实施;评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教育思想理念的逐步成熟,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训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础要求,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信息知识体系和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科学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原则德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科学融入,对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科学发展,为保证德育价值的高效实现,在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生为本的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形成准确的掌握,推动德育的针对性开展,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1]特别是小学生受到其自身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性格、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活动的科学设计,提升德育效果。
二是要保证信息课程的吸引力,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证德育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德育开展提供环境基础。
[2]三是要提升德育的实践性,信息知识是理论与动手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教师要合理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形成对德育成效的有效巩固。
三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又一个普及的高潮。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掌握足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当中也渗透了德育工作的教学。
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的工作:一、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应此,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只是认为只有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才重要,而且其它科学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
使学生把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热情,同样也投入到其它科目是去。
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开设不久的新课程,应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热情十分的高涨,大部份学生都十分渴望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知识。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现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知道“不会信息技术知识,不能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就会成为新的‘文盲’。
”让学生深刻的知道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辅导工具。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于祖国的繁荣富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将适时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做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得到双丰收。
四、培养学生审美观。
本学期三年级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是学会画图的操作,会保存文件。
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基准键位、进行键盘指法练习。
掌握双档字符的输入方法,能正确地输入双档字符。
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的思想及培养学生审美观、结构布避的空间思维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
一、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德育的主要范畴1.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热爱科学,树立科学观念,掌握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
(1)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体验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以及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求真务实,联系实际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一知半解,应通过不懈的探索,努力揭示其内在规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应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4)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对学术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因为有了后人对前辈的学术争鸣和挑战,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才得以成熟,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胆的假想和创新,更离不开后人对前人科学成果的质疑和完善。
(5)辩证分析,抵御侵害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科技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自控能力,避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
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四)创造性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德育范畴(一)网络道德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
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握完备的密码设置常识,能够识别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平台,不在网络公众平台轻易泄露个人身份及财产等隐私信息。
(三)信息辨别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网上学习活动、浏览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和分配个人时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四)科学精神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学习,积极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尝试猜想、假设、推理、实践、验证、应用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实施建议德育范教学内活动建:小计算机软1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2信息获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在3信息网作各种作品时,要让学生有版权意识,下载使用网上4信息交网络道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时,注意合理、合法使用,并5文字处实例说明侵权的后果;在使用网络时,可以引用数字6图片处迹的例子,说明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理解自身良好的7多媒体作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制8网页制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辩论、观看视频、作品制作等:初式,进一步渗透信息技术道德、法规等内容。
注重学1信息与信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技学生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2文字处2可以通过讲故事、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3多媒体作了解信息的含义。
学会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制负责任地使用技术;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4其它相关德规范,培养遵守法律及社会道德的意识和习惯件的学3认识网络礼节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准则.能理解并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网络道法规。
结合案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2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高:念与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1信息技术息技术使用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 3.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2.算法与程序和认识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真伪性,引导学设计(选修1)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3.多媒体技术识。
让学生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与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密切应用(选修2)结合,注重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实现直观有效的交流。
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选择主题,素材的处理应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选.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用的素材健康、美观,尊重版权,提倡原创小:引导学生从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中,通过亲身体验与1信息获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能够掌信息网2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信息交3:初信息安信息与信1技在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过程中,引导学生2网络基础立安全上网的意识,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注其应保护个人隐私3其它相关件的学1关注信息安全,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高: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负责任地、安全地、1信息获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2信息安2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通过亲身体验信息安3信息技术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社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成4网络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接纳信息文化、强化信息意识、内化用(选息伦理、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小:要注重应用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分辨信息的1信息获力,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成为掌握2信息网息技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交3:初信息与信1通过主题辩论形式,让学生知道信息搜索带给我们工作技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学会辨别网络基础2息的真伪,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健康、合理地网络辨其应用网络资源,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其它相关3件的学通过案例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1高:人生活与学习的双面影响,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潜在信息获1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
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2信息安地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信息技术3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四、评价案例案例一:阳光上网倡议活动(小学)(一)活动建议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图片、音乐等资源,结合所学制作电子作品,如电子报刊、电子杂志、电脑动画、网站等,作品中要注明网络资源的出处或作者。
学生填写老师预设好的网络调查问卷,统计学生上网搜索、下载资源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并将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
学生小组交流在网络上搜索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
每个小组提出若干条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一个班级的阳光上网倡议书。
(二)评价建议1.评价目标:文明上网,抵御侵害2.评价方法:调查问卷、小组讨论记录单、倡议书3.观测点(1)学生是否能够辨别并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与不良信息,是否能够辨别虚假信息。
(2)学生是否了解知识产权的含义,了解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权益,如有必要可有偿使用版权,能够向他人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
(3)学生能否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计算机学习、娱乐,不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学生能否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并且与其他小组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一份倡议书。
案例二:“关注信息安全”主题班会(初中)(一)活动建议1.教师出示案例:如:林女士想购买一场演唱会的门票,通过百度搜索到一个400开头的联系电话并拨打了这一电话,对方告诉她,只要600张演唱会门票。
林女士通过支付平台付了款,苦等了数天,2元就可购买.不但没收到门票,而且购票网站无法登录,购票电话也打不通了。
2.学生思考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列举其他通过虚假网站或网络搜索结果进行网络诈骗及类似的网络安全侵害行为。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何防止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可以借助问卷平台设计陈述性问题,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将学生的见解进行汇总和展示。
4.总结基本的防止网络诈骗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引领学生注意网络安全。
(二)评价建议1.评价目标:信息安全2.评价方法:案例分析、调查问卷、主题式评价记录单3.观测点(1)是否对网络侵害和诈骗案件的常见手段及方式有所了解,能列举出典型的网络诈骗与侵害手段。
(2)是否能够对常见的网络犯罪手段和方式进行分辨,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抵制与防范网络侵害和诈骗案件的方法,防止自身和家人利益受损。
(3)是否具备主动抵制和防范网络侵害的意识,并能采取有效手段对网络侵害事件进行制止,树立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案例三:校本选课系统的制作(高中)(一)活动建议为了实现学生选课走班,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程序思想在学习生活中的渗透与迁移,学校组织“选课系统”程序设计活动。
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一个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选课系统。
学生用表格来呈现学生的选课调研、用vb来设计选课系统,并排出课程表。
用照片、影像资料来记录选课系统的设计、制作和运行等环节,跟同学交流、分享劳动的成果。
对自己参与的整个过程,利用设计报告进行反思总结。
学生设计制作选课系统,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也要考虑到具体的人数、校舍、时间的统筹安排和师资力量等问题,还要考虑原始信息采集加工难易程度,同时体现出小组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经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过程,切身体验和感悟计算思维的真谛、程序设计实践过程的曲折和艰辛,培养团队意识和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
(二)评价建议1评价目标:崇尚科学2评价方法:调查问卷、作品展示、活动日志3观测点(1)调查问卷:课程的选择和制定是否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意愿。
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和运行的过程是否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意志。
(2)程序作品展示要求:能否有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否体现出了较好地计算思维,较完美地将现实问题建模;是否体现了个性化设计;是否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
(3)活动日志:是否有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设计的过程是否规范严谨;代码是否严谨有效;同学之间合作是否愉快;是否体验到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喜悦;是否有了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是否养成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