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与阳翰笙

合集下载

李立三简介

李立三简介

李立三中文名: 李立三别名: 李隆邦国籍: 中国出生地: 湖南澧陵出生日期: 1899-03 逝世日期: 1967-06 职业: 革命者 信仰: 共产主义共广东省委书记,赴香港重建广东省委,恢复党的工作,曾提出在广大农村实行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广州的战略思想。

1928年6月李立三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政治局常委候补委员,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8~1930年秋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

在“六大”以后近两年时间内,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贯彻执行“六大”决议,使全党工作取得很大进步。

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反右倾斗争影响,错误估计革命形势,于6月1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

对于中国革命形势、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提出一整套“左”倾错误主张,要求全各地准备马上起义。

不久定出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计划,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和各级行动委员会。

这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曾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损失。

9月24日,瞿秋白、周恩来回国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结束了它在党中央的统治。

李很快认识并检查错误,全会改选中央政治局,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年底,李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接受远东局和共产国际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并作自我检查。

李态度诚恳,得到共产国际执行委的赞许。

1932年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1935年任苏联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并主编《救国时报》,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作出了贡献。

7月,出席共产国际“七大”。

1938年2月23日因“日特嫌疑”被苏联内务部逮捕。

1939年11月4日无罪释放,仍被共产国际停止党籍,便在莫斯科外国文学文籍出版局中文部担任校对,为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了大量工作。

李莎讲述丈夫李立三曲折的一生

李莎讲述丈夫李立三曲折的一生
年 漫长 岁月 。
新 婚 别
我 身边 的朋 友也都 陆续 知道 了“ 明 ” 真 正身 份 。他 们 劝 我 说 现在 苏 联 国 内的政 治 李 的
上 一双 眼睛炯炯 有神 。 当时他坐在 那里 一言不 发 , 像 口中含着水 似 的 , 好 我把 他 当成一 个沉
默 寡言不 爱开 E的 的人 , 我 当时非常 活泼开 朗 , 于与人 交往 , l 而 乐 像李 明都是在一些朋友聚会的场合交往 , 有萨尔达和她的丈夫、 杨 松还有 一些其 他人 。 我们 大 家一起 去郊外 游玩 , 就在这 样 的场合下交 流 。之后 他就开 始认真 地追求 我 , 向我
神 会 , 不能 问及 。 绝
后来 , 才乔清 楚李 明 的真名是李 立三 。 我 有 一次 , 我和远 东朋 友聊 天 , 有人 说好久 没有见 到李 立三 了 。我 听到很 奇怪 : 立三 , 李 就
是那个犯过“ 倾 冒险错误的人。他怎么会到莫斯科来? 左”
朋友们 哈 哈大笑说 : 你 也认识 他 的呀 ! “ ”
糊其 辞 , 没有 告诉 我从 哪里来 的 。后 来我 才知道 , 他是 去 阿拉 木 图执 行 重要 任务 去 了 , 立 建 与 中国苏 区恢复联 络 的秘密 交通站 。 此后 , 立三 经常给 我 打电话 。我 也是陆续 了解 了立三 的经历 。
立三一直立志要改造世界 , 改变中国。他曾写了首诗 : 投笔效邦侯 。他去程潜部当了一 个 士兵 。这样 就是逐 步走 向 了革命 道 路 , 后来 在 程潜 和家 里 的资 助下 赴法 国勤 二 俭学 。 他 回来以后在上海找到了党 中央。党中央派他到湖南来开展工人运动 , 立三是在长沙认识了 毛泽东 。毛泽 东发 了二 十八 画生征 友启事 , 就去 应 征 了 , 毛 泽东 初 次相 交 。然后 , 三 他 跟 立

关于阳瀚笙文学作品观后感征文

关于阳瀚笙文学作品观后感征文

关于阳瀚笙文学作品观后感征文在1982年出版的《阳翰笙剧作集》自序中,作者阳翰笙形容自己的戏剧创作为“长自石缝”的作品。

除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人行》外,剧作集收录的6部作品,都创作于解放前国统区的环境里,严格的审查环境,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紧张的创作时间自然为剧本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从阳翰笙第一部戏剧作品——创作于1936年的《前夜》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人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与转折,多重矛盾激烈交织,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时代土壤。

在鲜活的创作素材和紧张的政治诉求面前,如何叙述革命,如何传递政治寓言,如何启迪民众召唤共识共信,成为阳翰笙剧作探索的方向。

在他的多部作品中,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民众基础,社会政治的思考孕育在传统的伦理叙事中,“家庭”以及由其延伸的“社会组织”成为外部宏大叙事的重要载体。

其中,“家族伦理”与“革命伦理”的冲突、碰撞、融合,赋予了戏剧故事以巨大张力和丰富内涵,成为了隐含在作品中的重要思想脉络。

对作者这一创作特点的窥探,也将为我们理解文学大众化提供一个切口。

在阳翰笙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草莽英雄》的创作过程中,阳翰笙曾对剧中人物陈三妹手刃杀兄仇人后的情状一度做了改动。

开始时,三妹杀了仇人李成华后是狂笑着出场的,而经过修改后,她的态度“沉缓”,声音也变得“低沉”,“断断续续地自语着”。

阳翰笙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意思是要描绘她在深仇已报、经过一度痛快的狂喜之后,心里却又慢慢地悲苦起来了”。

这份改动不仅凝结着作者对人性深处的挖掘和体悟,更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草莽英雄》所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前夜,四川保路同志会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

陈三妹的“家仇”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

她的哥哥是同盟会成员,在川南革命活动中被杀害,逮捕他的人就是时任当地团防总局长的地主李成华。

陈三妹的家庭悲剧的制造者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还有背后的腐败黑暗的政府、贪婪狠毒的地主阶级。

杀掉一个人并不能化解三妹心中的苦楚,也不能拯救更多像三妹一样的苦命人,在三妹悲苦的回味中将孕育出一种新的力量,带领她走出家庭与个人的哀乐,成长为剧作中像“唐彬贤”一样的革命者,为民族与更多人的幸福做出抗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阳翰笙

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阳翰笙

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阳翰笙
徐志福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阳翰笙同志辞世后,党内外不少人撰文缅怀他70年革命征程中的丰功伟绩,特别盛赞他对文化、文艺界统战工作的杰出贡献。

正如新华社悼唁中称:“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之一和文艺界卓越的领导人阳翰笙同志的一生,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生。

”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徐志福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宜宾学院中文系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6
【相关文献】
1.论民盟在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重要贡献 [J], 黄展
2.论阳翰笙剧作中的妇女形象 [J], 徐志福;
3.阳翰笙剧作中的妇女形象 [J], 晓歌
4.豪雄多于惨戚振奋大于颓丧——试论阳翰笙剧作中的悲剧结局 [J], 徐志福
5.通俗形象的语言浓郁的乡士气息——试论阳翰笙《草莽英雄》中的方言艺术[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李立三更名看其一生

从李立三更名看其一生

│20210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立三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人们大都久闻其名,可又不知其详。

过去,每当提起李立三的名字,人们往往总是把他与错误路线联系起来,不知其一生为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和功绩。

其实,李立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仅从李立三名字的变迁,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李立三不平凡的一生。

据不完全统计,李立三曾经使用过三十多个名字,这既具有戏剧性,同时也反映出他那不平凡的一生。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阳三石芋园府内。

其父李昌圭(字镜蓉)是当地的一名教书先生。

李立三父亲给他取乳名为“凤生”,据说是因为他出生时,家里后院的一棵凤尾草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白花。

凤尾草又称“铁树”,一般是不大开花. All Rights Reserved.│2021的。

人们形容一些难办的事情时,常说“除非是铁树开花马长角”,代表着不可能发生。

当时,人们把铁树开花和李立三的降生联系在一起,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贵不可言”。

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就给他取名“凤生”。

李立三上面原来还有个哥哥,天资聪颖,可惜才高命薄,早早夭折。

李昌圭怕凤生步其兄后尘,便又给他取了个贱名——狗妹子。

这无非是认为女人最低贱,低贱者命大,这还不够,再冠上一个“狗”字,就显得再也不能比他更低贱了,为的是避邪躲灾,保得李立三长命百岁。

“狗妹子”年龄稍大一些,要到小学去读书时,李昌圭又给他取名李隆郅。

隆者,兴隆、高大之意;郅者,极也、大也、盛也。

这个教书先生对儿子的未来寄予厚望,指望“凤生”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李隆郅果然不负众望,自小便与众不同,他十二三岁时在醴陵县渌江中学读书,适逢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生性活泼的李隆郅很自然地有了忧国之情。

因此,他常以“忧国子”为名,写出主张救国的政论文章,贴在渌江中学的墙报上,博得小朋友的赞赏。

1916年,他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曾循着“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的指引,有幸与毛泽东结交,由于只见了面,没有交谈,成为毛泽东这次征友活动中的“半个朋友”。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共产党员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共产党员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共产党员点击:1428人次曾庆榴黄埔军校的第一至第六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中共党员在军校工作和学习。

为研究黄埔军校共产党员与党的组织的历史情况,近年来我对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党员作过一些考查,现将目前所能辩认的前六期的中共党员(可认是黄埔军校教职员或学生,且为1927年夏秋以前已加入共产党者)的名单开列如下,并对各期党的组织情况略作说明。

其中会有许多错漏,敬请识者批评、补正。

第一期黄埔军校第一期于1924年3月27日举行入学考试,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同年11月毕业。

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中共党员如下:教职员(按《陆军军官学校最初组织官长名录》和《第一期教职员名录》):张嵩年(张申府,入党时间1920.10,中共北京小组),周恩来(1921春、中共巴黎小组),茅延桢(1922.7),曹石泉(1924),金佛庄(1922.9,曾列席中共三大),郭俊(1923),严凤仪(1923),叶剑英(1927.7),胡公冕(1921.10),徐坚(1923),徐成章(1923)。

“名录”上缺名的:章琰(约1924),毛简青(1922),李公侠(约1924)等。

以上教职员共14人。

进校前入党的(1924年5月前,按《第一期同学姓名籍贯表》):杨其纲(1924春),刘仇西(1922夏),游步瀛(1923),王逸常(1923.11),蒋先云(1921、10),张其雄(1922春),伍文生(1923冬),谭鹿鸣(1923),江镇寰(1924),宣侠父(1923),唐际盛(1922),董仲明(1923),李汉藩(1922.4),洪剑雄(1924初),许继慎(1923.12),彭干臣(1923.12),赵枏(1922),赵子俊(1921春、中共武汉小组),白海风(1923),张隐韬(1922.7),李之龙(1921.12),杨溥泉(1923.12),陈赓(1922),赵自选(1924春),郭一予(1923),刘云(1924),荣耀先(1923.4),文起代(1924年春)。

李立三生前三次被追悼

李立三生前三次被追悼

李立三生前三次被追悼作者:梁柱贺新辉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06期第一次追悼会开在法国巴黎,周恩来主持,王若飞致悼词1921年12月中旬,李立三在上海找到党中央,经陈独秀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派他去安源从事工人运动,他很快把安源路矿的工人组织起来,在刘少奇协助下,于1922年9月14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这次罢工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反动的路矿当局。

路矿当局对担任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书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和罢工总指挥的李立三恨之入骨,多次派人对他行刺并悬赏600大洋。

不能得逞后,为了瓦解工人意志,便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说李立三为罢工之事,到长沙刺杀湖南督军赵恒惕未成,遭逮捕,被腰斩于长沙市北小门外。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法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大家信以为真,十分悲痛。

由在法国的“旅欧少年共产党”负责人周恩来、赵世炎主持,王若飞致悼词,在巴黎郊外戈隆勃·卡纳莱·浦文特街39号华侨协社内开了追悼会。

不久,安源罢工胜利和李立三并没有就义的消息传到了法国,大家才“化悲为喜”。

第二次追悼会开在武汉市,由工人自发集会并主持在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中,身为上海总工会主席的李立三,担任“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指挥部的总指挥。

“三罢”斗争给帝国主义和上海反动当局以沉重打击,李立三在上海工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便成为帝国主义反动派最仇恨的目标。

这样,刺杀、逮捕李立三的阴谋很快形成。

李立三在工人掩护下到达武汉,吴佩孚政权得到消息,便雇用了会飞檐走壁的江湖刺客去刺杀李立三。

刺客跟踪李立三,见他日夜同劳苦群众在一起,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为他的行为所感动,就把吴佩孚要刺杀他的阴谋告诉了李立三。

李立三便迅速转移了。

那个刺客为了欺骗吴佩孚,就编造了李立三被刺死的谎话。

吴信以为真,并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登出了一则消息。

消息传开后,武汉的工人非常悲痛,集会为李立三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工人运动的领袖。

杨翰笙作品观后感

杨翰笙作品观后感

杨翰笙作品观后感【摘要】:阳翰笙真有雅量阳翰笙,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者,中国现代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阳翰笙创作的《地泉》是包含“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的长篇小说。

由于阳翰笙在写作时,正好受到太阳社朋友倡导“革命文学”的影响,小说的概念化、图解化缺点十分明显。

阳翰笙虔诚地说。

茅盾对此连连感叹:“雅量,真是雅量。

这种接受不同意见的雅量是令人钦佩的。

”阳翰笙(1902—1993年),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者,中国现代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1932年的一天,阳翰笙来到大名鼎鼎的茅盾先生家里,拿出他在上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地泉》,向茅盾先生说,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地泉》一书,希望茅盾先生能给这部小说写一篇序,以增加作品的分量。

阳翰笙创作的《地泉》是包含“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的长篇小说。

由于阳翰笙在写作时,正好受到太阳社朋友倡导“革命文学”的影响,小说的概念化、图解化缺点十分明显。

茅盾刚刚在前一段时间,对这种有违文学特性与创作规律的所谓“革命文学”作品进行过严肃而认真的批判,其中就涉及阳翰笙的这部小说。

现在阳翰笙主动找上门来求序,茅盾还是对阳翰笙直言不讳:“你的书是用革命公式写的,要我写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阳翰笙点点头,认真地说:“我知道,我也想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1928年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了5年的历史,正在走向成熟。

这本书是几年前写的,本来也不打算印了,现在既然有书店愿意重新出版,就借再版的机会,请几个朋友写点文章,也算对这本书作个定评。

”茅盾听说阳翰笙请了几个朋友写序,就问道:“有哪些朋友写了序?”“瞿秋白、钱杏邨。

”“那好,我也写,不过您不要动气啊。

”茅盾笑道。

“哪里,哪里。

”阳翰笙虔诚地说。

不久,茅盾写了一篇《〈地泉〉读后感》,从扭转“革命文学”创作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入手,评论阳翰笙的《地泉》的缺点,毫不留情地批评《地泉》“亦浓厚地分有了那时候同类作品的许多不好倾向。

阳翰笙与鲁迅

阳翰笙与鲁迅

阳翰笙与鲁迅徐志福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型政治运动,有不少是选文艺界作突破口的。

在“文革”发动前的1964年,毛泽东先后对文艺界作过两次批示,把当时的全国文联和各协会及文化领导机构定调为“竟跌到了修正主义边缘”,是“死人领导”。

康生、江青、张春桥等随即炮制出“文艺黑线专制论”,不惜用死人整活人,甚至用毛泽东肯定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的鲁迅作“鞭子”抽打当年的“论敌”。

“文革”初,批判“四条汉子”的文章铺天盖地,就是引用1936年8月鲁迅病重托冯雪峰起草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的论说。

该文称:“……去年的有一天,一位名人(指夏衍)约我谈话了。

到得那里,却见驶来一辆汽车,从中跳出四条汉子,田汉、周起应(周扬),还有另外两个人(即夏衍、阳翰笙等),一律洋服,态度轩昂。

说特来通知我,胡风乃内奸,官方派来的。

我问凭据,则说是得自转向的穆木天(‘左联’成员,1934年7月被捕入狱)口中。

转向者的言谈,到‘左联’便奉为圣旨,这真使我目瞪口呆。

再经几度问答之后,我的回答是:证据薄弱之极,我不相信。

”就这样,“四条汉子”在“文革”中成了阶级敌人,被抓、被抄家、被关进秦城监狱。

“四条汉子”被立专案,叫“周扬一案”。

它像利刃一样割开了文艺界大批斗的口子。

如果单就“汉子”之称就定人罪名,那自然是低级荒谬,不免贻笑大方。

因为“汉子”者,男人、丈夫之谓也。

民间俚语称好男人叫“是条汉子”,有褒意在;《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大部分是英雄的代名词。

四人帮用鲁迅的话作“鞭子”,自然是把“四条汉子”作为鲁迅的对立面而加挞伐,是由表及里:借鲁迅文中的愤怒谴责做罪证整人。

当然他们也是理直气壮“忠”于毛泽东思想的。

根据是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说:“他(鲁迅)是书香门第出身,人家说他是封建余孽,说不行,我们同乡成仿吾他们,对他就不好。

******压他,我们上海的共产党(指周扬、田汉等)也整他,两面夹攻,但鲁迅还是写。

阳翰笙: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阳翰笙: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阳翰笙: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作者:王庆跃张少青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08年第03期阳翰笙(1902.11.2—1993.6.7),20世纪20年代初投身革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文艺界卓越的领导人。

中国电影的缔造者。

著名革命作家。

被誉为周恩来总理的得力助手。

上下求索,走上革命征途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生于四川高县罗场镇一个丝茶商家庭。

姓欧阳,名本义、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

1918年,16岁的阳翰笙考入叙府联中(今宜宾一中),在这里,他与庆符县(今高县)同学李硕勋成了挚友。

1921年初,他们联袂转学到成都省立一中,被选为成都学生联合会理事和执行委员,在吴玉章、王右木领导下开展工作。

1922年春组织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影响很大,川军总司令刘成勋下令通缉阳翰笙等人,阳被迫去泸州川南师范拜访中共青年领袖恽代英。

后来他说:“恽代英是照耀我走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

”1923年秋,阳翰笙到北京求学,在上海的李硕勋邀请他南下,遂于1924年10月考入上海大学。

他白天学习马列主义,晚上搞工人运动,革命思想日益提高。

1924年冬入团,1925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任上海大学党支部书记,上海闸北区支部书记。

在“五卅”运动中任全国学联常务理事,参加工商学联合会,组织领导罢工、罢课、罢市斗争。

投笔从戎,北伐南征1926年1月,中央调阳翰笙到广州,他认识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任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

后来他说:“我为参加革命,就有这样一位党的领袖领导我、指导我而感到幸福。

”5月14日,他与郭沫若一起组织成立四川革命同志会,被选为监察委员,从此和郭沫若成了亲密战友。

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央军委派阳翰笙到北伐第六军政治部任秘书。

同年7月,汪精卫背叛,他退出第六军被派到第四军政治部任秘书,进驻九江后,与二方面军的党代表郭沫若晤面。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第四军对共产党人下逐客令。

阳翰笙编剧读后感优秀600

阳翰笙编剧读后感优秀600

阳翰笙编剧读后感优秀600作为几部战争片,男人当然是这里面的主角。

《梅花》里的男人们是虚构的,所以可以多一些桥段,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个没出息的花花公子,但是他最后也用他自己的方式为抗日而死,他们家只有他那当兵的哥哥拖着一条腿见到了胜利,而他的父母和嫂子都以不同的方式抗争而死在了战争中。

因为柯俊雄本人实在是长得太帅且大义凛然,所以他演的浪子远没有他演军人传神,于是从剧情到音乐,《梅花》都更象一部刻意先主题后内容的电影,而其他三部更象纪录片。

然而,八年抗战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再平淡的纪录也会是波澜壮阔。

想想那时候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再想想那时候地无分北人无分老幼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那样的大背景必然会发生着再好的编剧也编不出的情节,有谁编得出炸花园口的新八师官兵跪在黄河前嚎啕大哭这样的情节,又有谁想象得到小小的衡阳以牺牲一万八千官兵的代价能歼敌五万而守孤城47天以至于后来机枪手要把已堆积到城墙口的鬼子尸体打烂才能继续向前方射击。

有了这些真实的历史做背景,所以四大名片从电影的角度虽然有明显的概念化和舞台化倾向但是依然有着巨大的真实,片中的男人虽然是操着台湾普通话,但是也一样掷地有声:例如秦汉在去与日本军舰拼命前说“不是我炸了他就是他炸了我,死了,希望有一块骨头落到你屋顶上”。

还有谢晋元对四行仓库的兄弟作动员时说“撑得住就撑,撑不住,一颗手榴弹,天堂地府,后会有期”。

更有张自忠对学生说“29军有汉鬼,没汉奸”。

这些话带有明显的台湾电影台词味,但如果放在那个背景下就没什么了,如果你知道有一只军队在八年中打了大大小小近40000次战斗,拼掉日军240万而自己牺牲了365万,其中少将以上203人,你就知道电影怎么表现都难以全面展现黄埔军魂,因为那些男人们不但这样说了,他们也这样做了,那些没有留下支言片语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的男人们也一样这样做了。

我们很难想象,死守四行仓库的那个营只是临时从湖北通城调过来的一支保安大队整编而成,但是当谢晋元把他们带进死地时却没一个人退缩;我们也不会知道,保护谢晋元家属的人员是由杜月笙安排的;我们更不可思议的是,刺杀大汉奸张啸林的的林怀部(见张彻电影《大上海1937》)居然没受人派遣,被捕后,日本人将他那双出枪奇快百发百中的手的每一寸骨头都用竹条子抽断,他的寡母哭瞎了双眼,妻子替人帮佣,抗战胜利出来时儿子快十岁了还没有念过一天书……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真的是人不分你我,那365万正规军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不在编的无名英雄。

醴陵市名人略议

醴陵市名人略议

醴陵名人略议三湘风物天下秀,古今名士醴陵多,醴陵地处吴头楚尾,既得开化之先,又承造物之秀。

自东汉置县,尤其近代来,英才辈出,俊杰鹊起,有如星汉灿烂,峻岭雄崎,在历史舞台上都一显身手,大有作为,留下时代的足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介绍近现代部分醴陵名人轶事,他们是工人运动的领袖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高级军事指挥家蔡申熙,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耿飚,程潜、陈明仁,著名专家学者汤飞凡,慈善达人陈盛芳,享誉世界的功臣模范矍永寿,身残志坚游泳池健将张家满等。

他们以博大的爱国情怀,卓然的雄才胆略谱写了人生的辉煌篇章,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邮票上的醴陵人我们醴陵有第五位上邮票的,那就是咱们3月位瓷博会的邮折发行会。

现在我和大家聊聊咱们“瓷城文化之旅”第一站的关键人物:李立三。

一、工运领袖——李立三19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此套邮票。

二、抗日名将——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国家邮政局于2005年8月1日发行了志号为2005-26J 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纪念邮票1套5枚。

其中(5-2)80分左权。

三、机智果断的军事指挥家——蔡申熙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8月1日发行了志号为2002-17J 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一)》纪念邮票1套5枚。

其中(5-3)80分蔡升熙。

四、“衣原体之父”——汤飞凡(1897-1958)——“衣原体之父”、“当代华佗”。

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最早上邮票的醴陵人(1992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除了他们,我们醴陵将第五位上我国邮政史册的,那就是咱们3月位瓷博会的邮折发行。

让我们试目以待吧!五、新中国第一任驻西方大使:耿飚△醴陵人和湖南和平起义有人开玩笑说,湖南和平起义是三个醴陵人一起讲了会话就成就了名垂青史的湖南和平起义。

哪三个人呢?程潜,陈明仁,程星龄、李明灏。

其实这话还不完全,应该说是一群醴陵人促成了湖南和平起义。

王闿运的“三匠”弟子

王闿运的“三匠”弟子

K I散叶一枚造就巴拿马运河的邮票古代的“白席人乃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建造一条通过巴拿马地峡的水道,规划了路线并开始挖掘。

但是,几年后,因为资金问题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项巨大的工程。

当时美国对接通两大洋的运河也非常感兴趣。

但当时美国国会认为,一条穿过尼加拉瓜的水道较易建造。

就在国会召开会议就运河穿过尼加拉瓜一事进行正式表决的前几天,加勒比海的一座火LU剧烈喷发。

这让26岁的法国工程师比诺•弗利拉看到了希望,他记得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印有摩摩通博照片的邮票,摩摩通博是一座著名火山,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

据说是座死火山,但邮票上显示了一缕烟环绕着LU顶,正如火LU所应有的那样。

比诺•弗利拉设法找到90枚这种邮票并送给每位参议员,随送的还有他的亲笔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

”参议员们看到邮票后都改变了主意。

几天后表决时,参议院放弃了尼加拉瓜路线,取而代之的是建造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在宋代,合食制成为主流。

合食制全面普及后催生出一种新的职业——白席人,白是道白的意思,即是在筵前讲话主持秩序之人,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有韩琦的一件趣事,韩琦曾在家乡安阳赴宴应酬,其时已拜相,自然被奉为上宾首座,白席人就以他为“相礼”对象。

韩琦讨厌此人,他取食荔枝时,白席人高唱一声:“资政(韩琦曾为资政殿学士)吃荔枝,请众客同吃荔枝!”他便赌气不吃,将荔枝放回盘中,梅兰芳汉口吃河豚没想白席人居然又唱:“资政恶发也,请众客放下荔枝。

”“恶发”犹言发脾气,韩琦拿他也无可奈何,反倒笑了。

王闿运的“三匠乃弟子梅兰芳十分注重保护嗓子,菜肴常以清淡为主,但在1919年,梅兰芳到汉口却破例品尝了汉口的河豚。

当年,他应汉口合记大舞台经理赵子安邀请,到汉口演出。

同去的有王凤卿、姜妙香、朱素云、姚玉芙等名角。

按照当时的行规,梅兰芳在演出前,先到武汉的一些头面人物家中“拜客”,受拜访者则须设宴为他洗尘。

忠勇冠河山 英名天下传

忠勇冠河山 英名天下传

忠勇冠河山英名天下传作者:夏远生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9年第12期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上,曾经闻名遐迩,被安源工人兄弟们称颂为天下英雄。

李立三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土地革命战争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

1930年主持中央工作时,犯过党史上有名的“立三路线”错误。

在革命战斗、曲折坎坷的生涯中,为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英雄李立三,忠勇冠河山,英名天下传,精神更久远。

源自三个半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阳三石。

6岁的他,被父亲起学名李隆郅,送进蒙童馆读书。

1910年,李立三成了醴陵县第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从同盟会员口里第一次听到了秋瑾、徐锡麟英勇就义的事迹,第一次知道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含义,童心受到震撼,崇拜“天下英雄”的意识萌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社会急剧变化。

南北军阀连年征战,目睹醴陵常遭战火之苦,李立三以笔名“忧国子”,经常写一些主张救国的文章,贴在学校墙壁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志。

1912年,李立三进入长沙长郡中学读书,与罗章龙结为至交。

1915年秋,正在省立第一师范学习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征友启事》,征求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做朋友,得到罗章龙、李立三等青年的响应,由此开始了他们数十年的交往。

李立三成为毛泽东“征友”征来的“三个半朋友”,人世之缘,三生有幸。

谁能想到,不到10年,在“二十八画生”征友中,产生了3个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罗章龙、李立三,都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当过翻砂工1919年,李立三靠父亲卖掉家中16亩土地筹得的200元银洋作路费,在上海登上邮船,40多天后辗转到达法国小城蒙达尼,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

抵达法国后,他给父母亲写了家书,在一首自由体新诗中,用“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的诗句,表达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那一夜,他见证了光明的“第一枪”——徐先兆的百年传奇

那一夜,他见证了光明的“第一枪”——徐先兆的百年传奇

创作评谭一93年前(1918年)的那个春天,来得稍稍有些晚。

春寒料峭,大地玄黄,四野苍凉。

没有曳曳返青的小草,没有恣意绽放的野花,只有远处静默的山峦,蜿蜒起伏,连绵不绝。

此时,地处江南的赣东北信水河畔,鹅湖一隅,灵山脚下,一条辛弃疾曾经走过的黄沙大道上,一个瘦削的身影正背负行囊,穿行在晨光与薄雾之中,向着远方那个理想升腾的地方,义无反顾地行进。

这一年,这个急着赶路的少年刚刚15岁。

他是谁?他去往何方?84年前(1927年)的那个夏天,山雨欲来风满楼。

风云变幻、阴霾笼罩;宁汉分裂、革命夭折;屠刀祭起,烈士捐躯。

战乱之下的南昌城,血雨腥风、赣江横流。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年的这个夏天,这个夏天一个极其闷热的夜晚,注定有一声惊雷,会霹雳炸响。

这天(8月1日)凌晨,夜色中的南昌东湖畔一间阁楼里,一个面色清俊的青年,正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在夜色如洗的清寂中,他用一颗跳跃不息的心,默默又急不可待地聆听着一个大事件的发生、一声名叫“光明”的“第一枪”的到来。

这一年,这个心怀天下、豪情万丈的热血青年正好24岁。

他是谁?他在期冀着什么?54年前(1957年)的那个秋天,秋风乍起,寒凉入心。

这一年的秋天,那个面色清俊的青年已经不再年轻,54岁的他———省人民代表、大学副教授,被历史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他成了可恶的右派分子、“牛鬼蛇神”。

残酷的批斗、心灵的摧残、尊严的辱没,一顶右派的帽子,他一戴就是22年。

命运起起伏伏,人生坦坦荡荡。

直到文革后的1979年,他才获得彻底平反,而此时,他已是一个76岁的老人了。

他是谁?他在坚守着什么?8年前(2003年)的那个冬天,空气中还洋溢着秋的气息。

窗外,丹桂花散发着恋恋不舍的幽香,而狮子菊正尽情地绽放。

岁月不居,世纪轮替,回眸百年,沧海桑田。

———徐先兆的百年传奇走进红色岁月. All Rights Reserved.谁能想到,那个我前面记叙的急着赶路的15岁少年,那个在1927年8月1日凌晨聆听着光明的“第一枪”的热血青年,那个右派的帽子一戴就是22年的老者,他就像一株黄山不老松,依然坚韧不拔、淡定从容地安度着晚年。

抗战中的阳翰笙

抗战中的阳翰笙

抗战中的阳翰笙作者:倪良端来源:《党史纵览》2016年第03期阳翰笙(1902-1993),原姓欧阳,名本义,四川宜宾市高县罗场人。

1924年秋入上海大学更名欧阳继修,1933年取笔名阳翰笙。

1917年,15岁的阳翰笙走出家门,先后到宜宾、成都、北京、上海求学。

期间,在吴玉章、王右木、陈毅等革命家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大革命洪流中,阳翰笙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任师党代表、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

1928年调往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国统区文化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任“左联”和“文总”党团书记。

抗战时期,他参与组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三厅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组织领导革命文艺运动。

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成果卓著的戏剧家、作家,留下了7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被文艺界誉为“文坛泰斗”。

遭软禁尤战斗奉命组建三厅1935年初,上海中共秘密组织遭破坏,宪兵四处抓捕共产党人。

2月19日晨,阳翰笙在家里被捕。

几天后,他同田汉等被投入南京老虎桥监狱,一关就是几个月。

在狱中,阳翰笙始终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国民党当局只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国民党迫害著名文化人的行为遭到社会各界的谴责,党组织通过柳亚子、蔡元培等社会名流出面保释阳翰笙。

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政治形势,国民党当局将阳翰笙由囚禁改为软禁。

被软禁的阳翰笙坚定、机智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想方设法与南京党组织取得联系,以笔做武器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2月1日,阳翰笙暗中主编的《新民报》副刊《新园地》创刊,他用多个笔名在此刊上发表《养狗篇》《打狗篇》等40多篇匕首式杂文,矛头直指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汉奸卖国贼和各色投降分子。

由此,《新园地》掀起一场著名的“打狗运动”。

1936年9月,阳翰笙与田汉等176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为争取演剧自由宣言》,强烈抗议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阻挠压迫左翼话剧团体演出进步戏剧的行为,提出中国文化运动在中国领土上演出戏剧,有绝对的自由。

试论苏联电影理论对“左翼电影”的影响

试论苏联电影理论对“左翼电影”的影响

试论苏联电影理论对“左翼电影”的影响【摘要】“左翼电影”作为中国30年代电影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当时世界电影理论有着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苏联电影理论对特定时期的“左翼”电影人无论从理念还是技巧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文艺思潮现实主义理性意识一、苏联电影能够影响左翼电影的现实基础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军阀混战,百废待兴的中华民族。

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这与中国当时的国情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给正处在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革命的曙光,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苦思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答。

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不息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这样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

在介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苏联这一马克思主义典型成为知识分子重点学习的对象,于是在不断的了解,学习苏联的过程中,苏联的文艺理论也在中国知识界传播开来。

这就为苏联电影影响中国电影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逐步渗透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苏联在经济、政治改革逐上轨道之后,首先在文学界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的、历史具体的去描写现实。

深入现实生活,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反映‘大众’需求,讴歌新事物,新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

”之后这一原则运用于各艺术领域,包括电影界。

这为中国文艺,尤其是后来进入电影界的左翼文化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叶挺离党期间与共产党人的交往

叶挺离党期间与共产党人的交往

叶挺离党期间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作者:蔡长雁来源:《同舟共进》2018年第09期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等起义领导人受到广东省委的处分。

此后,处分虽然撤销,但对叶挺在起义中表现消极的指斥却未改正。

并没参加起义的王明写了篇《广州起义纪实》,攻击叶挺“于暴动前6小时始由香港到广州”,“对于军事计划不甚熟悉,遂致表示出消极怠工”,特别批判了叶挺将起义部队转移到农村去的主张。

叶挺到了莫斯科也无处申辩,负气赴德国,结果“暂待”党外,这一待就是十年。

就是在“暂待”党外期间,叶挺仍然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情怀,千方百计靠拢党组织。

当时正是欧洲危机前夜,前些年的无产阶级革命也相继失败,种种不顺让叶挺心灰意冷,于是他在柏林加入了德国的一个提倡素食的流派——国际社会主义斗争团,打算远离政治,放弃军事,转而从事德文著作的翻译,希望在文化交流方面为国家做些贡献,同时也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1930年4月周恩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途经欧洲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在柏林他与叶挺作了一次促膝长谈。

周恩来是叶挺最为敬重的中共领导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李立三处分起义领导人,黄平不服,去上海向中央申诉,周恩来根据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起草了致广东省委的指示信,指出省委会的根本错误在于太侧重主观上的责备而忘记客观的困难,表现出一个极不正确的指导和估量。

如此为起义领导同志说了公道话。

1928年2月,中共中央将李立三调离广东后,派周恩来前往香港,主持召开广东省委扩大会议,纠正李立三对广州起义所作的错误结论和惩办做法,宣布撤销原来省委对起义领导人的处分决定。

这次周恩来到柏林,令叶挺十分高兴,但两人交谈时,周恩来对叶挺进行了批评,周恩来说,干革命不能只承认成功、不承认失败,尤其个人受点误会和冤屈是总会遇到的,这个时候既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消极沉沦。

“我们总不能放弃革命不干呵!干革命,成功不必在我。

”在叶挺看来,周恩来不仅仅与自己有着深厚的个人感情,心心相通,更是正确路线的代表,面对周恩来入情入理的批评,叶挺心悦诚服,甚至把周恩来的批评当强心针兴奋剂,重新振作起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年后经 常 带人 在上 海街 上抓 共产 党 . 97 后被 我 们 的 “ 狗 队” 死 了 王 志之3 年 代成 了北方 左联 负 打 处 0
责 人 . 续在 已是 当 时左联 党 团书记 的 阳翰 笙领 导 继 下 开展 工作 . 了不 少革 命作 品和 历史 小 说 。1 8 写 92 年. 阳翰 笙 八 十 寿辰 之 际 , 已是 7 岁 的王 志之 写诗 7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0 :
, 一 ~
召 集党 团成 员讨 论撤 离还 是 留守 。大 家认 为 : 工商
学联 合 会领 导上 海几 十万 人 的“ 罢 ” 三 斗争 . 有 人 没
领 头站 出来 办 交涉 . 很不 像话 。 李立 三 、 楚女 要求 萧 留下 . 家 不 同 意 . 为总 工 会 负 责 人 , 大 认 身担 重担 , 并且 他们 是敌 人 眼 中钉 . 目标太 大 。最 后阳 翰笙 主 动请 缨 . 另一 同学 留下来 同
接 领导 下 开展 工作 。其 时党 的主 要领 导是 陈 独秀 、
师、 二十 五师 ) 叶挺 召开 全军 党 员大 会 , 阳翰笙 主 请 持 大会 . 由叶 挺 作 军事 总 结报 告 、 李立 三 作政 治 报
告 报告 提 出了土地 问题 . 后每 到一 处 都没 收地 其 主 土地分 给 农民
也动 员各 方面 力量 进行 营救 各方 面 的影 响声援 在
下 . 方 不得 不把 阳等 二人 无罪 释放 . 赔礼道 歉 。 对 并
八 一南 昌起 义后随 军 南下 . 叛 徒 白鑫 诬 陷 判处死 被 刑. 将要 执行 时 , 翰 笙 同志仗 义力争 得 以不 死 , 靠 故 有 生之 日即戴德之 年 也 ” 。 会 昌战役后 . 到瑞金 . 事休 整 , 转 稍 队伍 开到 了
罗 亦 农 f 海 市 委 ) . 立 三 的 左 倾 路 线 还 没 形 上 等 李
成. 因而 上 海 的 “ 罢 ” 争 开展 得 比 较 正常 . 得 三 斗 取
了一些 胜 利 。
汀 州会后 .阳翰 笙调任全 军 政治 部秘 书长 , 随 军 沿 汀江 、 江 顺 流而 下 . 经 上 杭 , 月2 日拿 赣 再 于9 5 下 广东 汕头 。周 恩来 、 李立 三等 前 委领导 也 先后到 达 此地 。李 立三被 委 派兼任 汕头 市 公安 局长 . 负责
起, 先后担 任 太 阳社 、 造社 党支 部书 记 。 创 李立 三与 周恩 来一 起从 流沙撤 离 到广 州 . 1 月参 加领 导 了 于 2 广 州起义 . 败后 . 失 任广 东 省委 书记 , 赴香 港重 建 广 东 省 委 他 曾提 出在 广大 农村实 行 武装 割据 . 后 然 再 夺取 广 州的 战略 9 8 月 . 1 2 年6 李去莫 斯科 出席 中 共六大 . 当选 为 中央 委 员和 候 补 政治 局 委 员 、 补 候 常 委 .任 中央 农委 书记兼 宣传 工 作 :9 0 6 13 年 月至9 月 . 任政 治局 常 委兼秘 书长 、 传部 长 。其 时 , 担 宣 因 周恩 来去 苏联 . 由李立三 主持 党 中央 日常 工作 。当 时 .国 内爆 发 蒋介石 同其他 几派 军 阀的 大混 战 , 李
但 恐千秋 无继起 . 尚喜八 旬有 老成 。 长 空 易逝 浮 云梦 . 方寸难 忘仗 义情 。 五 十五年 有 生 日. 是 结草报 德心 。 俱 王 志之在 诗末 注文 :五 十五 年前 ,余 方2 岁 。 “ 2
女 等 组织 工商 学 进行 声援 抗 议 . 中央 、 海 市 委 党 上
先 向党 中 央建 议 发 动 南 昌起 义 的 .中央 采 纳 了建
“ 联 " 期 的 是 是 非 非 左 时
南 昌起 义 失败 后 . 阳翰 笙 辗 转到 了 香 港 . 党 跟

议 南 昌起 义 中李立 三任 中共 前敌 委 员会 委 员 、 革 命 委员会政 治 保卫处 处 长 , 主管肃 反保 卫 工作 。 阳 翰笙 于起义 后 第三 天到 南 昌 . 与郭 沫若 到 前 委报到 见 到 了李 立三 .被 分到 叶挺 的二 十 四师任 党 代表 。 接着 , 起义 军 开始 了会 昌战役 . 败 了蒋介 石 嫡 系 、 击 新 军 阀钱 大均 , 毙伤 敌 人 上 千 . 虏九 百余 人 。此 俘 时 . 义军 特 务 连 长 白鑫 向李 立 三报 告 . 二 十 四 起 说 师 教 导 队文 书 王 志之 在 会 昌 战役 打 响 时 想临 阵 脱
汀 州 前 敌总 指挥 兼 十一 军军 长( 直接 指 挥 二十 四
事 后 . 立三 等工 会领 导人 还表 扬 了坚 守阵地 的 阳 李 翰 笙等两 位 同学 , 召大 家向他 们学 习 。8 号 月份 , 阳 翰 笙被任 命 为上 海大 学党 支部 书记 ,0 1 月底 ,又被 任 命为 上海 闸北 区 委书记 。直 至 12 年2 9 6 月阳翰 笙 被 党 中央派 遣到 黄埔 军校 工 作为 止 , 在 李立 三直 都
清 查反 革命 : 阳翰笙 当他 的助手
南 昌起 义撤 离 途 中 的 生 死与 共
1 2 年 中共 五大 召 开 .李 立 三被 选 为 中央 委 97 员、 中央政 治局 委员 、 中央 工人 部长 , 同年7 月份 , 又 被 选为 中央政 治 局五 位常 委之 一 。大革 命 失败 后 . 据 说李 立 三( 的说 是他 与 邓 中夏 、 平 山一 起) 有 潭 最

首祝 寿 :
香 山年年秋 色春 . 年 中秋 汇 五 星。 今
1 2 年7 3 .上海 城 防司令 邢 士廉 派 人荷 9 5 月2 日
枪 实弹 冲进联 合 会 . 走 阳 等关进 司令 部 。“ 卅 ” 抓 五
惨 案后 的 上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几十 万 民众 余 怒未 消 。 立三 、 李 萧楚
逃 。李 立三 要 枪决 王 志之 。阳翰 笙对 王志 之( 眉山
组 织联 系上后 于 1 月份 派往 上海 : 1 应后 期 创造社 负
责 人郭 沫 若之 邀 . 周恩 来 同 意批 准 , 武 从文 到 经 弃 该社 做 组 织 工作 , 办刊 物 《 沙 》 还 与 潘 汉 年一 兼 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