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精品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声现象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声现象 课件 (共23张PPT)
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
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中考特训 15.(2017·广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重难点突破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解析】声音由振动产生,但是振动的物体发声不 一定能被人听到(次声波、超声波、真空环境、响 度太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通常情况 下,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 传声.
中考特训
★噪声及其控制
8.(2018·湘西州)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
能超过50( D )
A.mm
B.cm
C.dm
D.dB
9.(2018·宜宾)如下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 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C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 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 因是( C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中考特训 2.(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 成探究目的是( B )
【解析】音调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指1 s内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精品习题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精品习题ppt课件

C. 音色
D. 频率
【解析】不同的人,因声带的结构有所不同,振动时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声音能辨别人,凭借的依据 就是音色.故选C.
7. (2016衡阳17题2分)联欢晚会上,演员正在表演二 胡独奏,二胡发声是由琴弦__振__动____产生的;演奏 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 了改变声音的___音_调____.
理由:如果人距离发声体太远,就听不到声音
考点3 声的利用
信息 能量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①__无_规__则_____振动时发出的 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 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 (1)单位:②__分__贝____,符号为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0 dB是人刚能听到 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 音不能超过90 dB.
3.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 的距离.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⑥__种__类____和⑦ __温__度有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⑧___不__同_,声音 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⑨____3_4_0m/s. (3)快慢:一般情况下,⑩__固__体____传声最快,⑪ __液__体____传声较快,⑫__气__体____传声最慢.
A.
4. (2016娄底15题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 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液__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 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 能接9 收到信号.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声现象.pptx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声现象.pptx

3.次声波的应用控制
(1)应用:预报地震、台风及监测核爆炸等。
(2)控制次声波:可减少它的危害。
1.同学们习惯在课下甩纸炮玩,那么你知 道甩纸炮发出声音的原因吗?
空气的振动
2.你用哪些事例或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事例: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即使面对面说话也 听不到,只能靠无线电通迅装置来交谈。
340m/s)? (255m)
例题3: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 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 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 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 秒)
1.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 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 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 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14.人在房间里一般听不到喊话的回声。 (1)请你就这一事实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针对所提问题,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3)设计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人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15.如图所示,是几种情况下拍摄的声波振动照
8.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 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 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 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 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 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2)物(31体)声振音动具是发有由出能物声量体音。的时振,振动幅产越生大的,响; 度越大;
片,其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分度值相同。通过观
察与比较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A/m
A/m

t/s
A/m
A/m
B t/s

2019年九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PPT共34张)

2019年九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PPT共34张)

二、乐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声音的 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物
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物体振动
越快, 频率 越高.频率的单位是Hz.
2.响度:声音的
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 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
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 振幅 .振幅越大响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课堂精炼
1.(2019,玉林)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 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反射 ,可在围墙的任何 位置听到.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 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 音调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2.(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 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 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 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不同 .
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 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
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声信号,海洋中
该处的深度为
3 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
传播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
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重难点突破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点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发出的 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 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 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 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最慢,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声现象ppt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声现象ppt课件

图片
命题内容
手指轻敲课桌桌面,耳朵贴在桌
能 (选填“能”或 子上⑩____ 固体 “不能”)听到敲击声11 ,说明 ____可以传声 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把振动
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可以清
楚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 12 _____
图片
命题内容 如图,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 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如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
盆前点燃一支蜡烛,可观察到烛
焰在摇曳,这是因为扬声器的纸
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表明了声
传递能量 音能够 23 ________
如图所示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
甲、丁 在传播过程中 生的是 24_______,
丙 在人耳 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25 ___, 乙 处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26___
第2题图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吹奏管乐器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 产生声音,用手按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空气柱 的长度,从而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由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3. ( ’ 14 河南 3题 2分 )如图是用一个纸盒、
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 a 皮筋吉他”.拨动 a、b、c、d 四根橡皮筋 ,___
第4题图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及次声 波 .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 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当声源发出的声音的
频率低于20 Hz以后,就变成了次声波,人耳是
听不到次声波的.
5. (’11河南10题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
水柱 的振动发出声 此时是 18_____ 音,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 越高 的音调就 19 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二 声现象课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二 声现象课件

【方法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 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 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的物 理现象,形象直观。
(1)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丽与小华另外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小丽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 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 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__振__动___。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 ,第一次轻轻地敲,第二次用力敲,第二次使桌子振动的_振___幅__(填“振 幅”或“频率”)变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变大,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 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在是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 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 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 ,处于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1)乒乓球会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或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 转换法 (3)不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例】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 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2019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同步复习课件:第二章 声现象 (共30张PPT)

2019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同步复习课件:第二章 声现象 (共30张PPT)

耳中,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为了不影响考试,
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声从源处
减弱噪音.
解析: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说明声音能 够传递信息;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图(甲)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可闻声: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20 000 Hz
.
(2)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
(3)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
【注意】 音调和响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不代表响度大,音调低也不能说 明响度小.
三、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利用 回声定位 原理发明了声呐、B超成像等.
解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我们听到的哨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吹出的哨音响度 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 气柱振动变慢,则吹出的哨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3.(2018鸡西)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
解析: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 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 故D错误.
6.(2018十堰)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振动 而发出的声音;大多 数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人们能够分辨出树上小鸟与知 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 不同.
解析:(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运动的幅度增大,响度变大,则说明响度与 振幅有关;(4)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表 明空气能传声,该实验中应用的是转换法.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2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2

课时训练
340 8.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 ,传播1700 m 5 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__s. 9.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 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 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C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0.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4 s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 层距离人大约( C ) A. 680 m B. 6×107 m C. 1360 m D. 1.2 ×108 m
典型例题解析
【例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 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例4】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 是( B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 跳动 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在 _____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 振动 振动 的物体在 ______,用手按住鼓面, ______停止,鼓声消失. 【例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课前热身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发声 C.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能传播声音的物质( D ) A.只有气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固体 D.有气体、液体、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到烛焰在摇曳,这表明了声 音能够传递_能__量__.(教材素材 改编)
(RJ八上P40图2.3-5)
湖南三年中考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2015岳阳2题3分)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 要介质”的是( A )
【解析】将钟罩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听到的电铃声 越来越小,推理可知,若罩内为真空,人们将听不到 声音,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正确;B探究 的是声波具有能量,C探究的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C、D都是错误的.故选
2. 响度:声音的⑨__强_弱_____. 决定因素:物体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越⑩__大______, 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声音的⑪__品__质____. 决定因素:发声体的⑫__材__料____、⑬_结__构_____不同, 发声体的音色也就不同.
适时总结
人耳听声的条件:a.物体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
失分警示
1. 讲话时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 理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 ) 理由: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 × ) 理由: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声音的①_高__低_____. (1)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②_高_______ 则音调越高,频率越③__低______,则音调越低. (2)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④_赫__兹_, 简称⑤___赫_____,符号:⑥__H__z____.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范围大约为20 Hz~20 000 Hz (4)超声波:频率高于⑦_2_0_0_0_0___Hz的声. (5)次声波:频率低于⑧__2_0_____Hz的声.
【解析】声音在温度不同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所
以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是 变化的,故A错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 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 色辨别是谁,故B正确;道路两旁安装隔声墙是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医生用“超声波”碎 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故D错 误.故选B.
3.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③_声__源__处___减弱,如:禁止鸣笛、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阻断噪声传播:在④_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__减弱,如道路
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道 路两旁植树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⑤__人_耳__处___减弱,如工厂用 的防噪音耳罩、头盔等.
失分警示
1. 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 ) 理由:乐器的声音若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
作也是噪声 2. “禁止鸣笛”的标识,是用于警示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噪声( ×)
理由: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图说物理
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 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 料尺__振__动____产生的, 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RJ八上P32图2.2-1) __响_度_____越大.若改变 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___音_调____发生改变.(2016茂名20改编)
【解析】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并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 的,A正确;声音传播的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有关,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所以现场观众的声音与张 信哲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B错误;歌手是通过麦克 风增大声音的响度的,C错误;现场的观众是根据声 音的音色来判断辨析不同乐器的,D错误.故选A.
3. (2016衡阳1题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 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RJ八上P34 图2.2-3)
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 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 察到乒乓球多次被音叉弹开, 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 动,这说明声音 是__由__物__体__振_动__产__生__的_____. (2014淮安1改编)
3.如图所示的编钟为春秋
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编 钟时编钟__振__动____发声
【解析】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海水是传播声波的 介质;当声波从海面上发射后,先传播到海底,然后 从海底反射回来,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再到达海面所 需要的时间为2t, t s 6750m =4.5 s,则2t=9 s.
v 1500m/s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1. (2016岳阳2题3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2章 声现象
中考要点全梳理
考点清单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①__振__动____产生的.②_振__动___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 为声源.
2.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③___波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 叫做声波. (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 气体、固体,也可以是④_液__体__;真空⑤_不__能__传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是 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按压不同位置,改变了琴 弦的长度,使其振动频率发生改变,即改变了音 调.
命题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2016湘潭4题2分)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 是( B ) A. 在道路两旁植树 B. 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 电影院采用隔音墙 D. 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___低_____.(2014
绵阳6改编)

(RJ八上P39图2.3-3)
5.倒车雷达是利用 _超__声__波___(选填“超声波”
“次_.(2014 本溪13改编)
6.如图,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的 纸盆前点燃一支蜡烛,可以观
; 每个音编调钟之间发声的
(R音J八色上P36图2.2-5)
________不同,编钟和 其他乐器相比发声的
________不同.(2012怀化4改编)
4.如图,在8个相同的
水瓶中,灌入质量不
同的水,水面的高度
不等.若用相同的力
量敲击它们,就可以
(RJ八上P37图2.2-7)
发出不同的音调,此
时是__瓶__子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盛水越多
4.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 被⑬__反__射____形成回声. (2)辨别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 ⑭__0_.1___s),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⑮_1_7____m时, 人才能听到回声,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 亮 (3).利用:回声测距离:s=⑯__12_v_t____.
A.
4. (2016娄底15题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 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液__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 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 能接9 收到信号.
质;c.声音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 Hz~20
000 Hz)之内;d.响度不能太小;e.人耳距离发声体不能
太远.
失分警示
1.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 ) 理由: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 2. 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 ) 理由:声音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高
3.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
练习1 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
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 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___振_动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 ___空__气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类型2 声音的特性
例2 2016湖南省首届青少年新年音乐在湖南大剧院
举行.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3.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 的距离.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⑥__种__类____和⑦ __温__度有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⑧___不__同_,声音 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⑨____3_4_0m/s. (3)快慢:一般情况下,⑩__固__体____传声最快,⑪ __液__体____传声较快,⑫__气__体____传声最慢.
理由:如果人距离发声体太远,就听不到声音
考点3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举例
声音可以传递①
____信__息___
声音可以传递②
_____能__量__
超声波:回声定位、倒车雷达、 “B”超、超声波探伤
次声波:预报或监测地震、台 风等自然灾害 清洗物体 、除去人体内的结 石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①__无_规__则_____振动时发出的 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 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 (1)单位:②__分__贝____,符号为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0 dB是人刚能听到 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 音不能超过90 dB.
是根据声音的( B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振幅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 色会不同,人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的.故选B.
变式1 青年女高音潘杭苇一展歌喉,以优美的音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