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医学继续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医学继续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学继续教育管理,提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学继续教育应以提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医学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度,学分作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医学继续教育政策、规划和标准,指导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工作。
第六条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学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本地区的医学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本机构内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第八条医学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本机构医学继续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活动;(三)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四)负责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和管理工作;(五)定期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情况。
第三章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第九条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包括:(一)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三)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政策培训;(四)针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实际工作问题的培训。
第十条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一)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培训和学术交流;(三)远程医学教育和网络教学;(四)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和实践活动;(五)其他符合医学继续教育要求的培训形式。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连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规章制度旨在加强医院医务人员的连续教育培训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本规章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师管理条例》、相关卫生部门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临床医疗、护理、技术等业务的医务人员。
2.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师等。
第三条基本原则1.连续教育培训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每位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完成规定学时的连续教育培训。
2.医院将订立培训计划,供应必需的培训资源和支持,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顺利参加培训。
3.医院将建立健全连续教育培训考核制度,评估医务人员的学习效果和本领提升情况。
第二章连续教育培训计划第四条培训需求调查1.医院将定期进行医务人员连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和意愿。
2.医院将依据调查结果订立连续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学时要求和培训时间布置。
第五条培训内容1.连续教育培训内容包含医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医疗管理等方面。
2.培训内容应与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肯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第六条学时要求1.医院规定医务人员在肯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规定学时的连续教育培训。
2.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的学时要求有所差别,具体要求查阅相关规定。
第七条培训方式1.连续教育培训可采用传统的面授方式、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2.医院将依据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布置,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第八条培训评估1.医院将组织专业人士对医务人员的连续教育培训进行评估,评估包含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本领评价。
2.培训评估结果将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和岗位晋升的紧要依据。
第三章培训管理第九条培训布置1.医院将依据连续教育培训计划,订立培训布置表,明确培训时间、地方和参加人员。
2.医务人员应依照培训布置表的要求参加培训,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应提前向上级申请。
人民医院继续教育学分及培训管理办法

×××人民医院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及培训管理办法为了深入推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和规范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中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的对象,是指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非卫技人员培训考试参照本办法执行.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1、全院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继续教育学分均达到《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规定的分值25学分(其中中级人员应含I类学分5分,高级人员应含Ⅰ类学分10分)。
卫技人员在任职期内继续教育合格者才有条件参与卫生技术人员的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
2、每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省、市、县、院等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学习和培训。
3、每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四川省卫生厅认可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好医生网站或卫生部认可的其他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站)。
4、各科室应尽量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为科室成员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提供方便.5、所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人员每年应有继续教育专用记录本,每次学习培训认真记录,科室每月检查并登记。
每年10月底前继续教育学习本由科室负责人搜集齐全后上交医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6、每年学分未达标者取消当年度评选先进资格,年度考核不评“优秀”等级。
次年不晋升薪级工资。
二、培训考试管理办法1、每次培训(考试)由继教办、(医务科、护理部)下发通知到各科室,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小组长)负责通知到相关人员。
未通知到本人后果由科主任(护士长、小组长)承担(一人次未通知到扣科室主任或护士长10元),已收到科室通知未到者后果由本人承担。
2、参加培训(考试)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
如确有特殊情况应书面向科室负责人请假,说明情况.科室负责人在请假条上签署意见后及时将请假条及请假人员名单上报继教办(医务科、护理部).如在外不能及时上交请假条者事后按上述程序补交假条.因请假未参加考试者事后回院上班一周内主动联系补考,上班一周内未主动联系补考者按缺席处理。
人民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在职医务人员。
第三条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第四条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二)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三)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四)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第五条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一)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二)参加我院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如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病例讨论等;(三)开展自学、网络学习等自我提升活动;(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等。
第三章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第六条我院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七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我院继续教育规划,组织实施继续教育项目;(二)监督、检查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三)对继续教育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四)协调解决继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八条我院实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每年需完成规定学分。
第九条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学分登记:(一)参加培训班、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按实际参加时间给予学分;(二)开展自学、网络学习等自我提升活动,按完成情况给予学分;(三)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等,按成果级别给予学分。
第十条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我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继续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实际应用;(二)坚持分类指导,注重针对性;(三)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四)坚持持续改进,注重创新。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我院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继续教育工作。
第五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我院继续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继续教育项目,确保项目质量;(三)组织、指导、监督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四)建立继续教育档案,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五)协调解决继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条继续教育办公室职责:(一)贯彻执行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决议;(二)组织实施继续教育项目;(三)收集、整理、分析继续教育相关资料;(四)处理继续教育日常工作。
第三章继续教育项目与内容第八条继续教育项目分为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
第九条必修项目包括:(一)国家、省、市继续教育委员会规定的继续教育项目;(二)医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的继续教育项目。
第十条选修项目包括:(一)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等;(二)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培训班等。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三)医学伦理与法规;(四)临床诊疗规范与指南;(五)医学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
第四章继续教育考核与评价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应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考核采用以下方式:(一)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二)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等,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三)撰写论文、专著等,经审核通过,可获得相应学分。
医院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在职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师、技师等。
第三条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在完成毕业后教育后的终身学习过程,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医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学继续教育工作。
第五条医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医学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 组织开展各类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包括培训、研讨、学术交流等;3. 监督和评估医学继续教育的实施效果;4. 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第六条医院医务科负责医学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组织实施医学继续教育计划和项目;2. 负责医学继续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3. 跟踪医务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情况,做好学分管理;4. 组织开展医学继续教育考核,确保医务人员达到规定学分要求。
第三章教育内容与形式第七条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1.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2. 医学伦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3. 医疗质量管理、医疗风险防范;4. 职业技能培训。
第八条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包括:1. 在职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学术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2. 外出学习: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3.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学术交流等,方便医务人员随时学习;4.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带教、实习、进修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第四章学分管理第九条医学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每年需完成规定学分。
第十条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分为一类学分和二类学分,其中一类学分主要用于高级职称评定,二类学分主要用于初级职称评定。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条例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院”的战略,努力提高我院卫技人员的理论水平、学历层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改善人员结构比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近几年新进职工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的实际情况,特修订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参加医学继续教育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服从医院安排,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在本院工作期间无严重的差错或医疗事故发生。
第三条在职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必须本着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定向培养的原则进行安排,并优先考虑临床业务的需要。
第四条审批程序:个人申请—本科室负责人—科教科(或护理部)—分管领导。
其中非卫技人员的学历教育由分管领导提交院务会讨论决定。
第二章本科学历教育第五条在本院工作3年以上(工作年限计算至开学报到之日)卫技人员参加本科学历教育,须经批准同意后方能参加学习,审批时间必须先于入学时间,先读后批准的不予承认。
学习形式可以是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
第六条科室对申请者以保证不影响工作为前提,依据医院及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安排,面授学习及考试时间由本人自行解决(如利用年休、调休等),单位不安排复习时间。
第七条经医院批准参加学历教育的人员,完成学业后凭本科学历证书(系为有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向单位一次性报销学费,学费最高限额为3000元,不足3000元的按实报销。
自取得本科学历后在本院工作不足5年离院的,须全额退还已报销的学费金额。
第三章研究生教育第八条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医院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确保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的重要途径。
在职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
第九条申请者须符合如下条件:1、申请硕士研究生者:本科毕业已获得学士学位,在本院工作4年以上(工作年限计算至开学报到之日),年龄在四十风以下;在本院工作期间已在公开杂志(省卫生厅杂志目录内)上发表论文一篇(第一作者),或为市级及以上科研立项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前三名)。
继续教育管理制度_医院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提高我院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依据《教育法》、《执业医师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二章继续教育对象与范围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四条继续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 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2. 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3. 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4. 医学管理与服务理念;5. 其他与医学发展相关的知识。
#### 第三章继续教育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院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监督和评估医学继续教育的效果。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继续教育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继续教育经费由医院统一安排,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 第四章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第八条继续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九条继续教育形式包括:1.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2. 研讨班: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临床技能;3. 进修学习: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先进技术;4. 在职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在职培训班,提高专业水平;5. 自学: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
#### 第五章继续教育考核与评价第十条医院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2. 学习成绩;3. 临床技能;4. 学术成果。
陕西省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是使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提高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根据《陕西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院统一管理,医院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质量监控、组织管理和实施。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委员会交付的事务性、日常性和技术性管理工作。
医疗、医技、药剂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由科教处负责管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护理部负责管理。
(一)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陈学文副主任委员:徐永刚委员:王一王建华孙钢阎立坤宋允章李锐寿锡凌杨翠萍陈丽宏张玉莲姬新才蒋宏伟焦哲顺焦富勇郭剑办公室主任:蒋宏伟办公室秘书:武敏(二)、委员会职责1、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审定全院继续医学教育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
2、依据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及医院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制定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
3、依据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及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各部门具体细则并督促实施。
4、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
5、负责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估工作。
6、定期召开委员会工作会议,不断改进。
二、继续教育对象从事医疗、医技、护理和药剂等卫生技术人员(含管理岗位中执行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工资的人员),根据岗位不同,分别参加医学类、药学类和护理学类继续教育培训。
临床住院医师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尚需参照医学类初级职称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三、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一)、院内学术讲座:各科室拟定本年度计划开展的院内学术讲座,应于每年12月份将讲座题目、主讲人和时间上报继续教育办公室,汇总后提交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的项目及开展具体时间将统一公布。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一、的目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以完成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三、组织管理:1.由医务科负责医技药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部负责护士具体负责组织本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制定本院继续教育计划、实施方法;2.各科室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科主任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鼓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监督和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3.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服从安排,接受考核,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四、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与形式:1.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2.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继续教育学习;同时根据专业和科室培养计划选择外出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等形势;五、继续教育学分评定:1.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取得学分不低于25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按项目级别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国家级项目、省级、市级项目及以上科技成果为Ⅰ类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区县级项目、医院自管项目、自学及发表论文、译文、出版着作等其它形式的活动为Ⅱ类学分;2.对学分授予和登记应严格执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的有关规定;医务科和护理部每年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进行审验一次;3.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职务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2013年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为了继续落实“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全面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举办到学分档案的管理、进修管理等工作,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制定2012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总体目标: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养融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务人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2013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技术指导、会诊、带教,“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及院内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内定期业务学习,个人自考、自学、函授的方式进行;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临床教学活动,保障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继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使用于人员培训经费争取比上年增长10%;积极鼓励多学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省级以上高级别项目的申报,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一、积极组织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引导有能力的科室骨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申报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组织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学科覆盖率达到85%以上;二、本年度将选送4-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求进修学习归来人员,必须科室内发表进修心得;三.有计划的安排各科主任、护士长及骨干人员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四、加强科主任、护士长业务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查房1-2次/周,护士长查房1-2次/月,并且科室内有记录,病历中有记载,并作为科室质控检查内容之一,年终考核、评优的标准之;五、鼓励医护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各级医师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六、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各种期刊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有一人以上发表论文并上报医务科备案;七、鼓励各科室及个人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确实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年终评议后授予“科技奖”;八、医务科制定医院中长期及短期人才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特色专科;九、积极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举办,每月至少组织2次专题讲座;十、做好学分档案的管理工作,按规定授予学分,学分档案登记在册;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录入;保证继续教育学分合格率100%;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速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连贯性医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制定本方案;一、意义和目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基本教育之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目的是使在职的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加深,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并使继续教育和晋升、聘用、职业注册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职称评审、执业资格再注册等申报必备材料;形成培训、考核、晋升一条龙的管理模式,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行动;把开展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二、范围和对象凡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初、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均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实行学分审验制度;三、内容和形式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丰富,专业层次繁杂,为做到系统性、连续性、实用性,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突出“三性”、“四新”,即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且按照初、中、高三个层次进行;1、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师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参照卫生部关于规范化培训等有关规定,以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为目标,进行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内容;二是士级职称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由单位根据师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及“注册”要求,结合本岗位实际需要制定继续教育内容;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应以副高职专业技术标准为目标,以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四新”知识为内容,注意针对性、先进性的实用性,积极学习旨直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3、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以本专业、本学科先进水平为目标,开展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有:本专业的综述,以“四新”为内容的学术专题讲座、报告、科学研究、出版着作等;4、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学班、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病理讨论、技术操作示教、长期或短期专业培训班、研讨班,国内外技术调研和考察,引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发表论文,出版着作或译着,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教学,科技成果推广,获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专业进修等;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继续教育资源,提高继续教育的可及性、扩大覆盖面;三、学分授予和要求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把继续教育项目分为I类和II类学分;I类学分是由国家、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II类学分是由卫生局、市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有计划的自学和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人每年最低必须取得25学分,其中I类学分10学分,II类学人分15学分,I 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四、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皋兰县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由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以及各科主任组成;院长负责全面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其中医务科负责医、技、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护理部负责护士的继续教育工作;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把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卫生技术人员承担部分费用;五、考核建立学分登记制度;授予学分须严格考核,次年第一季度为学分登记时间;由医务科根据项目主办单位出具证明或本单位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情况,按规定授予的学分载入学分登记册,一个周期结束,由市卫生局统一验印,验印后的证书方能生效;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册纳入专业技术干部业务档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医院继续教育课堂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剂师、技师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继续教育课堂管理,确保继续教育质量,促进医务人员终身学习。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我院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继续教育课堂管理制度。
第五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继续教育课堂管理工作。
第六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医院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二)组织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三)监督和评估继续教育效果;(四)制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考核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五)协调各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章课程设置与实施第七条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紧密围绕医院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体现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第八条继续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医院统一安排,选修课程由学员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
第九条继续教育课程实施采取集中授课、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十条教师授课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教学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二)教学方法灵活,注重互动;(三)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第四章考核与评价第十一条继续教育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结业考核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十三条学员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应累计获得规定学分。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四条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学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补考或重新学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规范医学部各类继续教育,加强对其管理,结合医学部继续教育的实践,特制定医学部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一、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的种类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校级继续教育项目4、其他形式(1)国内访问学者(学科骨干)(2)科研协作(3)零散进修二、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程序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符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标准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学术会议等均可申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申报项目的单位需填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并于每年9月5日前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医学部统一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审定,委员会批准后,于年底前将认可的次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统一公布。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年有效,在有效期内举办,只需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在每年8月底前由各单位主管职能部门将表交至医学部继续教育处。
若在8月底以后举办的项目,第二年仍需举办,则在11月底前交《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若在有效期内没有举办,则按新申请项目办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本年度基地工作总结和基地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情况汇报表、教材、学员名单、课程表以及下一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备案表"交至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继续教育处统一上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年底前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除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的各类学习班、研讨班(会)、讲习班、进修班等均需申报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填写“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于每年9月5日前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
继续教育处将统一上报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经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统一公布.接受上级部、委任务需临时举办学习班的单位,也要填写《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由继续教育处上报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继续医院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在职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继续医院教育是指医务人员在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后,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领域、更新医疗技术而进行的一种终身教育。
第二章教育内容与形式第四条继续教育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2. 医疗卫生政策法规;3. 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4. 医疗信息化技术;5. 国际国内医学前沿动态;6. 职业道德与医德医风。
第五条继续教育形式包括: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3. 学术会议、研讨会;4. 在线学习、远程教育;5. 专业技能培训;6. 科研项目参与。
第三章教育管理与实施第六条医院设立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继续教育制度。
第七条继续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 制定医院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2. 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3. 审核和评估继续教育项目;4. 监督和检查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5.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40学时。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第四章学分管理与考核第十条继续教育学分分为一类学分和二类学分,一类学分主要用于高级职称评审,二类学分主要用于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按照相关规定获取学分,学分累计达到规定要求,可作为职称评审、晋升的依据。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按规定将学分证明材料提交给所在科室,由科室汇总后报送人力资源部门。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医务人员,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继教管理制度

医院继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一支更加专业的医护队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自愿参加、分类管理、综合评价、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四条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以医院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学习平台,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六条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应当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配备必要的经费和设施,保障继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并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继续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估。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继续教育的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九条医院应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
第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
第三章继续教育规划第十一条医院应当按照医院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继续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经费。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根据不同岗位和职称的要求,制定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对继续教育的评估和监督,建立继续教育档案,跟踪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整体水平和协作能力。
第四章继续教育实施第十五条医院应当通过网络平台、线下学习、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培训和连续教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连续教育工作的引导看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培训和连续教育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连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定义1.医务人员:指在本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2.培训:指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提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包含入职培训、专项培训等。
3.连续教育:指对医务人员在职期间进行定期学习与训练,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4.培训计划:指医务人员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布置。
第二章培训管理第四条培训需求评估1.每年初,医院将开展医务人员培训需求评估工作,依据医疗服务发展需求、医务人员工作实际等因素,确定培训重点和计划。
2.培训需求评估结果作为订立培训计划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培训计划订立1.医院将依据培训需求评估结果,订立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包含培训主题、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目标等内容。
2.培训计划报经医务部门审核后,提交院领导批准。
第六条培训实施1.医院将组织相关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实施。
2.培训内容应符合国家和医院相关规定,并依据医务人员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布置。
第七条培训考核1.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需经过培训考核。
2.培训考核成绩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绩效的紧要依据。
第八条培训记录管理1.医院将建立医务人员培训档案,并记录培训信息,包含培训主题、培训时间、培训机构、参训人员、培训成绩等内容。
2.医务人员可在个人档案中查阅本身的培训记录。
第三章连续教育管理第九条连续教育计划订立1.医院将依据医疗技术发展和医务人员的专业需要,订立连续教育计划。
2.连续教育计划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负责人等内容。
第十条连续教育活动开展1.连续教育活动可采取课程学习、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学术沟通等形式进行。
2.医院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连续教育活动。
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

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一、继续医学教育对象1、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为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具有师级以上(含师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护理技术人员。
2、二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的临床住院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按《广东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粤卫[1996]第57号)执行,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其它初级卫技职务的卫技人员的学分达标要求按相应类别的卫技人员标准执行。
二、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总学注:在一个验证周期5年)内,I类学分可累计计算,11类学分不累计,两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学分分类和院外学分授予标准按《关于印发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细则的通知》(珠卫(2004)279号)执行。
四、院内学分授予标准及要求(一)授予标准1、由院内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学术活动,每次主讲人可授予2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
2、院内组织的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2学分。
3、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如自学考试等,不属于继续医学教育,不授学分。
(二)要求1、各教研室、临床科室或临床学会组织的院内继续教育项目(包括各种讲座、学术报告等),需年初向科教科提出申请备案以便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后方可按相关标准授予院内学分。
2、科教或医务科要求必须参加人员无故缺席者每次扣0.5学分。
五、学分登记和考核按《关于印发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细则的通知》(珠卫(2004)279号)执行。
六、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挂钩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内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才能参加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定或考试。
具体要求按照职称工作安排意见及有关文件办理。
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挂钩1、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和取得学分的基本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规划及实施方案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规划及实施方案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_管理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实施方案_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规划及实施方案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一、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以完成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三、组织管理:1.由医务科具体负责组织本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制定本院继续教育计划、实施方法。
2.各科室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科主任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鼓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监督和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3.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服从安排,接受考核,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四、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与形式:1.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2.自学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应有明确的目标,制定自学计划,每年提交专业综述一篇,科教科根据综述质量授予自学分;同时根据专业和科室培养计划选择外出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等形势。
五、继续教育学分评定:1.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取得学分不低于25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按项目级别分为?类学分和?类学分。
国家级项目、省级、市级项目及以上科技成果为?类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区县级项目、医院自管项目、自学及发表论文、译文、出版著作等其它形式的活动为?类学分。
医院继教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继教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在职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师等。
第三条医院继教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医务人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
2. 终身教育原则:倡导医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 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继教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章培训内容与形式第四条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2. 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新理念培训;3. 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培训;4. 医疗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5. 医疗信息化建设培训;6.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沟通技巧培训。
第五条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包括:1. 专题讲座;2. 案例分析;3. 在线学习;4. 专题研讨;5. 临床实践;6. 学术交流。
第三章培训计划与实施第六条医院继教培训工作由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目标;2. 培训对象;3. 培训内容;4. 培训时间;5. 培训形式;6. 培训师资;7. 考核方式。
第八条培训实施过程中,应确保以下要求:1. 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2. 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3. 培训师资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4. 培训场地、设备等条件满足培训需求;5. 培训资料齐全,便于医务人员查阅。
第四章考核与评价第九条医院继教培训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条过程考核包括:1. 出勤率;2. 参与度;3. 学习态度;4. 完成作业情况。
第十一条结果考核包括:1. 培训成绩;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 临床实践表现;4. 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成果。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及奖惩制度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及奖惩制度涞水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及奖惩制度(修订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市卫生局《保定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一、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推广项目。
参加以上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可授予Ⅰ类学分,以上三种项目中均包含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自学笔记、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统一组织考核的学习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发表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出版医学著作、考察和调研报告、医学译文、单位和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二、学分授予标准(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
3、国家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省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6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4、国家级、省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批准的学分数授予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5、省、市级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省级Ⅰ类学分不超过3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0.5学分,每个市级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为了规范医学部各类继续教育,加强对其管理,结合医学部继续教育的实践,特制定医学部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一、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的种类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校级继续教育项目
4、其他形式
(1)国内访问学者(学科骨干)
(2)科研协作
(3)零散进修
二、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程序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符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标准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学术会议等均可申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申报项目的
单位需填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并于每年9月5日前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
由医学部统一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审定,委员会批准后,于年底前将认可的次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统一公布。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年有效,在有效期内举办,只需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在每年8月底前由各单位主管职能部门将表交至医学部继续教育处。
若在8月底以后举办的项目,第二年仍需举办,则在11月底前交《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
若在有效期内没有举办,则按新申请项目办理。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本年度基地工作总结和基地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情况汇报表、教材、学员名单、课程表以及下一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备案表”交至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继续教育处统一上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年底前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除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的各类学习班、研讨班(会)、讲习班、进修班等均需申报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须填写“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于每年9月5日前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
继续教育处将统一上报北
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经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统一公布。
接受上级部、委任务需临时举办学习班的单位,也要填写《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由继续教育处上报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年有效,第二年如需继续举办,需填写《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3年期满,需重新申报。
如需要临时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的单位,应提前一个月将《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填好,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继续教育处上报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经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可纳入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校级继续教育项目
凡以学院(含公共教学部)、医学部各职能部处和部直属单位为单位,以医学部内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为主要对象,由医学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为校级继续教育项目。
校级继续教育项目由两部分组成:
(1)医学部各职能部、处和部直属单位举办的知识型、能力型的专题讲座、培训班、干训班等继续教育活动。
(2)符合以下条件的院级继续教育活动可申请为医学部校级继续教育项目。
①结合医、教、研的热点、难点,各学院、医院举办的讲座和培训。
②根据国家颁发的新政策由院内组织的培训。
③各学院组织的学术年会。
根据校级继续教育项目条件,各学院(包括公共教学部)、医学部各职能部处、有关直属单位,于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将下学期继续教育活动计划填写《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报继续教育处,经医学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核部分项目可推荐为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校级继续教育项目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公布。
临时申请校级继续教育项目,至少提前1周时间。
4、国内访问学者、研修员和省、市委托的学科骨干培养
国内访问学者是为地方高校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重要形式。
学员应具有高年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以科研进修为主要内容。
担任国内访问学者的导师要具备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有科研课题和科研基金,培训期1年。
每年9月5日前各二级单位主管职能部门将本单位申报国内访问学者导师的姓名和研究方向汇总
后报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继续教育处统一报教育部,教育部于每年的12月公布国内访问学者导师名单,以便各学校选送学员。
来自非高校单位,但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学员,则称为研修员。
培训内容、目标、导师条件及申报程序均同于“国内访问学者”。
5、高级研讨班
教育部或人事部委托举办的高级研讨班应填写“××部高级研讨班申报表”,由继续教育处上报教育部或人事部。
获准后,方可举办。
6、助教进修班
以培养助教为主的进修班可申报教育部“助教进修班”,并于每年9月15日前将填写好的“助教进修班申报表”,交至继续教育处。
由继续教育处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批准后方可举办。
三、继续教育项目管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主办单位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不得随意更改项目内容,招生通知可注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项目编号。
若做广告,则广告内容须经本单位主管职能部门审查。
项目结束1个月内,按照卫生部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关规定将学员名单、课程安排、项目总结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一同交至继续教育处,如需备案,于每年9月5日前将填好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交至继续教育处。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个项目均应有培训计划及讲课安排,根据学员要求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结业时应有总结并填写《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
3、校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校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各项目主办单位组织并登记学分。
4、高级研讨班:高级研讨班举办后一个月内按照国家教育部或人事部要求填写《总结汇报表》,并交至医学部继续教育处,由继续教育处上报教育部或人事部。
5、国内访问学者、研修员、学科骨干:实行导师制培养,学员入学时,要认真制定培养计划,结业时学员交学习总结、导师鉴定及论文或文献综述。
6、零散进修:各单位应严格控制零散进修人数和条件,科室对零散进修人员要有专人管理,学习结束时应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颁发结业证书。
7、凡以北大医学部名义申报的各类项目原则上应自行举办,如需与其他部门合作,需在申报时注明,在收费分配比例上北医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5%。
8、凡以北大医学部名义申报并获准的国家级或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远程教育方式开展,则应纳入医学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各项目主办单位不得将著作权和版权出让。
四、继续教育学分授予标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属Ⅰ类学分,听课学员3小时授1学分;讲课教员1小时授2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属Ⅰ类学分,听课学员3小时授1学分;讲课教员1小时授1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3、校级继续教育项目
属Ⅱ类学分,听课学员3小时授1学分;主讲人2小时授1学分。
4、其他项目
国内访问学者、研修员、学科骨干、参观学习、零散进修学员学习6个月及其以上者,授予25学分;6个月以内的按每个月授予5学分,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五、证书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结束后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证书》。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结束后颁发盖北京大学医学部公章的《北京大学结业证》。
3、高级研讨班结业,获教育部或人事部的《高级研讨班结业证》或其他有关证书。
4、国内访问学者、研修员、学科骨干结业获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国内访问学者证书》。
5、助教进修班结业获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助教进修班结业证》。
6、零散进修结束时,颁发盖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公章的《北京大学结业证》。
各类项目结束后由各二级单位主管职能部门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办理结业证,证书盖有北京大学或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公章,各二级单位或其他部门无权以各种名义颁发证书,如被发现,医学部将给予行政通报和处罚。
六、收费标准及分配
根据北京大学通知,自2002年9月进修费进行调整,结合医学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收费标准如下:
1、国内访问学者(研修员、学科骨干):7000元/年
2、单科进修(长期进修班):4000-6000元/年
3、短期进修班收费标准仍按照原国家教委教直厅(1996)3号文《关于核定委属高校1996年办学受费标准的通知》的精神每学时收费4-25元。
各医院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收费标准,在不超过上述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院收费标准。
4、医学部各单位举办的研讨班(会)、学习班、进修班等,在办理结业证的同时,向医学部交纳学费总收入的5%作为继续教育基金及管理费。
医学部本部各单位在举办各类继续教育项目时,培训费按照医学部有关教育收费管理办法执行,由医学部计财处实施;各医院培训费内部分配办法由各院确定。
20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