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复习指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复习指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复习指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一、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使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使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能够是景物,也能够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能够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伤春送别羁旅诗歌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伤春送别羁旅诗歌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诗歌鉴赏之——
伤春送别羁旅诗歌
鉴赏要点:
1.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 ,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 无限思念。
2、赠友送别诗 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3.羁旅漂泊诗 表达旅途艰辛、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高中涉及诗歌
韶光 易逝, 壮志 难酬
思想感情: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表现手法:1.首联写景,运用对仗,富有节奏感 2.颔联运用叠词,情景交融 3.颈联情景交融 4.尾联抒情 语言风格: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想感情:通过对春夜洛阳城中笛声的描绘, 传递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表现手法:1.夸张 2.双关
折柳
登高 杜甫 漂泊 不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久客孤独, 人在暮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苦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烘 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想情感:对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 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秋”形容月色美;暗指秋夜行船 2.虚实结合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 景物,是虚; 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是实。
杜甫:《登高》、《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李白:《峨眉山月歌》 柳永:《雨霖铃》 《春夜洛城闻笛》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赏析技法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赏析技法

【解析】: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情感)与手法 两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 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深 之广之绵长。不同点是李煜的词运用明喻,直接以 水喻愁,秦词运用暗喻,以春水比泪水,再以泪写 愁,写法曲折;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 的是儿女之情。
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方式
三.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 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 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用而来,请比较 两者异同
借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箬笠”“蓑衣”句以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勾勒出钓翁雪
天垂钓、不畏冰雪的坚定形象。“冰散响”的细节描写,以声衬静,衬托出
环境的寂静和钓翁内心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以动衬静,衬托出钓翁
的凝神淡定。“玉花”以比喻手法写出雪花的形状与色泽的美好。“但”字
虚字的运用,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1、表达方式
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2、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双关、互
文、通感等。

3、表现手法

对比反衬,抑扬,对面落笔,以小见大
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等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抑扬转承、铺垫过渡、统摄贯穿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方式
二.间接考查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 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 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3分)

【高考】高三冲刺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秒杀技巧

【高考】高三冲刺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秒杀技巧

高考高三冲刺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秒杀技巧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①夔府:夔州。

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

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

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④伏枕:指生病。

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

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D(2)①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②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分析】(1)D项,“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由“请看”“已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方法指津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方法指津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方法指津一、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考情探究1.含义: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近几年来高考诗歌鉴赏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常见的有:对比、衬托、虚实、象征、借古讽今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查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

2.常见命题方式(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考题引路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未展芭蕉【唐】钱王羽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诗的表现手法。

【读懂大意】第一首标题:未展芭蕉第一句:把未展的芭蕉比作绿色蜡烛。

第二句: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

第三句:未展芭蕉好象未拆封的书札,深藏着美好情愫。

第四句: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

第二首标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第一句: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

第二句: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第三句: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

第四句: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审题要点】两首诗 表现手法【考题解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第三、四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古代诗歌的鉴赏(应对高考鉴赏题妙招)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古代诗歌的鉴赏(应对高考鉴赏题妙招)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四、古代诗歌鉴赏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第四讲高考诗歌题材之伤春送别类

第四讲高考诗歌题材之伤春送别类

五、高考题举例:
• 例1:(2006年安徽卷)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 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 《梅花落》。
•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 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答:“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 “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 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 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 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的聚散匆匆上面已经说了; 下片“后夜相思”句,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 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 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 “(《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像飞 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 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三、写作特点
•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 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 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 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 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 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 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第1篇: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高考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怎样鉴赏古诗词_古诗词鉴赏方法引导语: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是什么?怎样鉴赏古诗词?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欢迎阅读!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一、明确诗歌类型,快速把握诗歌情感(一)咏史怀古诗1.追思效慕先贤,渴望建立功业的远大志向。

2.缅怀古人功绩,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惆怅与无奈。

3.怀想古人得到赏识、重用而一展所长,自己却年华老去、怀才不遇的愤懑。

4.昔日盛景已为陈迹,盛衰无常,对历史兴亡沉浮、朝代政权更迭的感慨之情。

5.时光淘尽英雄,人生短暂渺小无常之感。

6.面对旧迹,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惆怅失落。

7.古都、旧朝人事的兴盛繁华;对比今日的衰败、凋零的残破,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委婉劝谏。

8.对天下百姓疾苦的同情,对统治阶层昏庸无能的控诉。

9.明珠暗投,对时政黑暗、世风日下的揭露与沉沦下僚、志向无处伸展的愤懑。

二、咏物抒怀诗1.恬静淡泊、保持本色的宁静心志。

2.自命不凡、青云直上的乐观自信。

4.以物喻己,展现高洁的情操、远大的志向、清洁的操守。

5.卓尔不群、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质、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追求。

6.天生我才,理想不为人知或不得机遇、赏识的惆怅、失落。

三、羁旅行役诗1.客居他乡的艰难,夜宿旅途的孤独。

2.漂泊无定的落魄,远离故乡的无依。

3.睹物思乡、逢节思亲的惆怅。

4.战乱频仍、常年颠沛流离的辛酸。

5.渴望归家隐逸却迫于生计,羁于公事不得脱身的矛盾。

6.宦海沉浮,年华虚度的感慨。

7.闲居他乡,报国无门的苦恼、愤懑。

四、送别怀人待1.离别友人的不舍伤感,思念友人的惆怅落寞。

2.对别后凄凉情境的想象、此行风波险恶的担忧。

3.志同道合、两心相知的倾诉,情深意重的勉励和祝福。

4.遭受贬谪、同病相怜、遥相扶持的愤懑哀伤。

5.际遇无常、分合若梦的人生感慨和怅惘。

五、边塞征战诗1.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赞扬边关将士奋勇杀敌、不畏险恶的英雄气概。

3.对雄奇瑰丽、阔大辽远、肃杀苍凉的边塞风情的热爱向往。

4.对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同情。

5.对战事惨烈、烽烟不绝的哀怨与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古诗鉴赏审题指津

古诗鉴赏审题指津

古诗鉴赏审题指津2008年江苏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平均得分只有2.2分!这个结果一出来,让师生们啼笑皆非,倍感无奈。

诗歌鉴赏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文能力。

因而,它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困扰语文教学和高考复习的一个难点。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很多考生失分的原因不是诗歌读不懂,也不是不会答题步骤,而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

诗歌鉴赏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审题。

2008年的《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生要是能根据题干审出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审出该题的考点,就能根据不同考点的答题步骤有效答题。

每类考点在设题时都有直白型和含蓄型两种,直白型题干在审题时只需认真仔细,用笔在关键词上作上记号以示提醒,问题不大。

关键是含蓄型题干,需要考生在不改变题干意思的前提下把原题干转换为直白型题干,以此明晰考点。

下面,笔者根据不同考点举例说明:一、形象类题型诗歌中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一首诗的形象加上作者的感情,便有了意境。

所以形象考点分为两种题型:形象和意境。

【例1】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设问变体: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审题:这种题干是直白型题干,一下子就能明白考点是诗歌的“形象”,然后根据“形象”考点答题步骤答题,就能准确答题了。

答: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幽竹。

在黄莺稀了,辛夷花尽、杏花飘落,春光逝去,空留凋零之际,它仍那样兀傲清劲、翠绿葱茏(不改清阴),借此表现了对幽竹那种春去不残,不随流俗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例2】李颀《望秦川①》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

最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之诗词鉴赏:诗词语言的鉴赏技巧

最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之诗词鉴赏:诗词语言的鉴赏技巧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2014全国) • 刘长卿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4)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 作简要赏析。
• 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显现了出
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 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 遐思。(4分)
• 《秋暮吟望》(2014四川)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 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 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 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 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3分)
炼数词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 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②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炼数词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 思之深。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 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 “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 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 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解题指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解题指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解题指津【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解题指津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试卷中最高级(e级)的能力,所以它有很强的区别。

特别是近三年来,古诗词鉴赏从一个客观问题转变为一个主观问题。

考生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欣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评估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增加了回答问题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题,下面介绍古诗词鉴赏的要点。

一、解读诗句,整体感知,把握“六要素”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有古诗的知识结构。

例如,通过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我们可以充分掌握古诗词的特点,了解古诗词的风格,古诗词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词的共同语言风格;鉴赏古诗的前提是理解古诗,即准确地阐释古诗,从整体上感知古诗的“六行”——什么情景、什么事、谁、什么事、什么感觉、什么理由。

1、从标题、体例人手,参悟诗歌的内容大意。

诗歌的标题往往表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例如《送别安西两位大使》就说明了送别的对象、朋友的重要任务和到达的地点,即送别朋友;《攀高》解释说,这首诗是作者攀高时看到和想到的;“京口北固亭怀旧”,这也解释了作者此行的地点。

内容是怀旧和伤害自己;《征兵怨恨》表明这首诗是关于守卫边境的士兵的怨恨。

总之,诗名是整首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题名,这会影响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甚至影响诗歌的情感基调。

古代诗歌撞语言形式可分为古体许、近体诗、词、散曲等;技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待、咏物诗、军旅诗等。

根据诗的体例,我们可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一些规律(诗的体例大都在标题中有所显示)。

如咏史(怀古)诗,大都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借古而讽今。

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感情;如送别请,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抒发离愁别绪;再如边塞诗,其共同特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清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田园诗以清新自然幽雅见长;咏物诗则以托物言志明理为要。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

从字面读出感觉,3。

从注释破解难点,4。

从作者了解背景,5。

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三)运用答题格式: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高考复习专题资料)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复习专题资料)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0页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感觉难度较大的一个题型。

很多考生面对一首诗歌鉴赏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下面就我们面对一道诗歌鉴赏题时,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和下手提供如下的几个切入点。

古代诗歌鉴赏六大切入点一、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点出了诗歌所抒写的人物和事件,暗示着诗歌的类型与意境等。

鉴赏时可以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二、看作者。

看作者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风格来解读诗歌。

每个作者有每个作者的风格。

如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看意象。

写诗是为了抒情、言志,而情和志是虚的,需要借助于实物来传达,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典型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四、看注释。

注释是对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等重要信息,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也是帮助我们打开诗歌艺术宝库的钥匙。

五、看所属类别和诗歌风格。

我们有时可以借助内容和风格来把握诗作的思想倾向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1.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时所寄托的感情。

3.边塞诗:鉴赏边塞诗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从而表现作者历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六、看题干。

在诗歌鉴赏中,试题也为我们解读诗歌,得出正确答案,提供了不少信息。

【读文示范】。

高考必备《古代诗词的鉴赏》

高考必备《古代诗词的鉴赏》

古代诗词的鉴赏(高考必备)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使用表达、描绘、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比照、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二.表达方式: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手法(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手法(表达技巧)课件

做一做,比一比,同不同?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歪曲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 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 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手法2分)
答:写了春行所看到的风景,一片荒凉,这些 景物让人哀伤,作者是借景抒情。把情感寄 托在草、水、花、鸟上。(1分)
答:这里抒发了一种伤感之情。通过作者春天 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烘托、反衬。(2分)
存在问题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术 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准 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 很混乱,不易得分。
抒情
•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
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正衬和反衬) ①以乐景写乐情
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 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 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 眼前的自然风景之中,一切景语 皆情语。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 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 的感情(品行、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阅读之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阅读之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①陈与义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①本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

②袁安:后汉一个贫穷而有贤德的人。

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词下片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诗歌鉴赏
1020 1151
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一、伤春特征
1、诗眼词眼多为“伤春”“惜春”“愁”等。

如“一片飞花减却春,风吹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韦庄《长安清明》)、“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李清照《点绛唇》)等等。

2、多选“落花”“ 落红”“飞花”“残花”“东风”“暮雨”“流水”“夕阳”“燕子”等为意象。

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等等。

这些意象常构成百花凋零、春光不在、伤感凄凉的意境。

3、多为婉约风格的词人或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

李清照是这类词最典型的创,她早期以《如梦令》为代表,伤春之时还表现出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因夫死孤寂,所作词伤感失意、悲苦凄婉情调更浓,以《点绛唇》《浣溪沙》等为代表。

晏殊、晏几道父子继承五代婉约词风,其创作的《浣溪沙》《蝶恋花》多是伤春感时之作。

辛弃疾、杜甫也有此类诗词作品,不过多与国事、身世相关,辛弃疾的《摸鱼儿》、杜甫的《伤春五首》均是代表。

4、词牌以《浣溪沙》《蝶恋花》为代表,诗题以《春兴》《伤春》居多。

二、伤春真意
1、伤春多为恋春惜时,或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避寒无” 以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两句写自家花落了,蜂蝶也如诗人一样失望,纷纷飞走,诗人却怀疑春色在邻居家,诗人满怀的寻春、惜春、恋春的情绪溢于言表。

2、借伤春表达忧愤忧思及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上片伤春,下片咏怀,词人借惜春、怨春之感,联系身世,表达爱国忧世之心。

杜甫的伤春诗中更多地联系到国事衰危、战乱纷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3、抒发离愁归思与及时行乐。

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词中一方面慨叹人生短暂,另一方面也抒发对远别友人的思念和及时行乐的情绪。

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一词中词人先触春景而伤怀,由宦游少年的得意写到对王孙宦途的“怨”,宦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

毕竟,此时的词人人生的春天,仕途的春天即将过去,归思之情尤为强烈。

三、伤春手法
1、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伤春类诗词要么以百花凋零、春光消逝的破败景象衬托惜春伤感之情,如“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王建《宫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要么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伤春诗中“春光日自浓”“花开满故枝”极写春意正浓,但“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的国势让诗人无心去欣赏,更反衬出一种忧虑与愤懑。

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则是以乐景写愁情病苦。

2、对比。

王驾《雨晴》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以雨前雨后情景的对比,写花落春逝,暗寓惜春伤春的情怀。

3、比喻。

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将“飞花”比作梦境,将“细雨”比作愁绪,以抽象事物喻具体景象,形象生动地传递出落花飘飞、细雨如丝的景象中诗人因春逝而生淡淡哀愁的诗情画意。

4、设问。

晏殊《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以设问引出后面因春逝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无可奈何”,油生惋惜和惆怅。

总之,由“春”引发的悲情、伤感成了诗人歌咏的主题之一,它关涉到人生感悟、思恋情怀、事业际遇等各方面,只要把握了伤春类诗词的特点,抓住典型意象,从思想与手法等方面入手,就不难进行较为准确、深入、透彻的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