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树的前世今生
《橄榄树》这首歌是1979年收录在齐豫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里的标题曲,这首歌应该是中文流行音乐史上传唱最广、流传最久,也是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这首歌的作词人是作家三毛,作曲人是音乐家李泰祥,演唱者是歌手齐豫。1979年出版发行的这张专辑在当年为台湾青年创作歌谣风潮树立了几乎难以超越的典范。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是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的状态,然而在当年她经历了大概有八九年的曲折经历未能出成唱片,而且中间有一段有好几次差点就没有了这首歌,或者说这首歌几乎就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说说《橄榄树》背后的故事。
《橄榄树》这首歌在1979年第一次被灌录成唱片。但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其实很早。早在1970年到1971年之间这首歌就被写了下来。当时创作这首歌旋律的李泰祥大概29岁吧,他在1970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尝试把现代诗和原创音乐做结合,然后希望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文学,甚至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1970年他认识了三毛,就邀请三毛说:你要不要来试试看写歌词,我来帮你谱曲?就这样,在1970年代初期三毛和李泰祥合作,写下了几首后来脍炙人口的名曲,包括《不要告别》,《一条日光大道》,还有这里介绍的《橄榄树》。《橄榄树》的歌词破题就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流浪这个词在现今几乎用泛滥了,但是在1970年代的台湾年轻人的耳朵里听起来,流浪这两个字所包含的风景,所包含的期望,包含的梦想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1970年发生了什么事?1970年1月1日,美国正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这一年的年尾,台湾爆发了轰动一时的美丽岛事件。那是一个变动的年代。这一年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当时大家感觉还没有那么强烈,现在回头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1979年台湾终于开放了老百姓可以申请出境签证出境观光,但在这之前要出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当时的台湾人来说,所谓流浪最远大概就是到澎湖把再远也去不了了。所以今天听到《橄榄树》这首歌形容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的西班牙的橄榄树,那就是一个梦土的风景。
事实上《橄榄树》这首歌在刚刚被三毛交到李泰祥手上时,李泰祥的反应其实是有点错愕的,为什么呢?李泰祥自己回忆说,当年第一次接触三毛创作的《橄榄树》的时候,与心中的认同有一些落差。当年三毛交来的第二段歌词写的是: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大家知道那个时候三毛刚刚从西班牙回来,当时她读到了一本1917年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梅内斯的诗集叫<小毛驴和我>,西梅内斯是195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台湾当年有这本书的翻译版,三毛读了非常喜欢.所以她就从这本书找到了灵感,写下了《橄榄树》,其实她想表达的是小毛驴,但是李泰祥很难把小毛驴和这个旋律混合在一起,后来他勉强凑成了一个旋律,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
1973年李泰祥去了美国圣地亚哥实验音乐中心去进修现代音乐一年,为了筹措经费,他把自己身边和三毛合作的歌曲以及帮通俗音乐圈写得几首曲子卖给了哥林唱片公司.一直到1974年李泰祥回到台湾,他才听到自己当年卖掉的歌曲,被唱片公司的编曲做成了他心中并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橄榄树》这首歌他没有听到,唱片公司也不知道拿这首歌怎么办才好.但此时他的心情有一些不一样,他觉得美国学习的经历使他学会了隐喻,开始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另外一个同样对音乐有着热爱和追求的女性叫做杨祖君,她是早期台湾
校园民歌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她后来唱红了<美丽岛>这首歌.起初她常常去李泰祥家拜访,两个人聊音乐,聊生活,她从李泰祥那里得到了《橄榄树》这首歌.杨祖君也觉得中间那段歌词有点怪怪的,什么西班牙姑娘,小毛驴之类.她把这段歌词改成: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使得这首歌的场景不再是西班牙,而变成了橄榄树这个美好意向的象征,也变成有更多可能性. 《橄榄树》成立梦土的象征.杨祖君当时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三毛的不好意思,表示当年自己年轻不懂事,不知道修改知会一下原作者.不过以当时那个时代背景要找到原作者也不易.三毛后来在几年之后听到齐豫唱得版本时才发现中间的歌词被修改,当时她其实是不高兴的.她说如果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远方了.但是不管怎样这首歌当时始终无法变成唱片.
直到1978年,李泰祥在台湾金韵奖的比赛现场认识了齐豫.他主动向齐豫提出邀约说:我来帮你制作一张完整的专辑吧.此时的李泰祥已经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可以一个人调度指挥新格乐团,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乐.1979年齐豫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橄榄树》出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写着:李泰祥作曲\编曲\指挥,下面写的是第二届金韵奖冠军歌手齐豫.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一张中文流行音乐专辑的封面上写上某某人制作指挥这样的字眼,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张《橄榄树》专辑里的好几首歌曲都是当年的电影<欢颜>的主题曲和插曲,还有另外一首歌曲叫<走在雨中>.在那个年代,电影选中她的主题曲,插曲也用了她的歌,唱片同步发行,一切看似非常顺利,唱片也应该非常畅销.然后在广播电视中全面打歌,但是这首歌又要面临新的挑战.
当年这首歌没有通过新闻局广电处的审查,那么《橄榄树》这首歌到底有什么不能通过审查的理由呢?原来是因为她的第一段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在当年审查委员会的耳朵里,这首歌的这段歌词有影射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溃不成军退到台湾岛的状况.这样的联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当年的台湾制作人也很无奈.他们常常要面对这样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所造成的审查制度的限制.而且当时<欢颜>电影已经拍摄完成,后期制作也做好了.这部电影的开场就是女主角胡慧中对着镜头演唱《橄榄树》,但制作人不得不把齐豫再次请回录音棚重新演唱这段歌词,改为:流浪,流浪……一直反复唱流浪,这样音乐和电影画面中的口型其实是不符的.总之当时的审查委员会和审查制度为什么不让出现远方和故乡这样的字眼,这样的思维方式至今让人不能理解.
这首歌后来虽然一度不能在广播电视中播出,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在民众中的流传.1979年这首歌一直稳居年度好歌前10位.虽然在台湾禁播了好几年,但在华人世界这首歌几乎无人不知.还有一个花絮就是这首歌出版后的第二年,同样也是李泰祥为香港歌手叶倩文制作的专辑里出现了一首英文歌曲叫《The Olive Tree》,对!就是《橄榄树》。当年的DJ们因为不能播放齐豫的版本就用这首叶倩文的英文版的《橄榄树》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抗议
齐豫曾经回忆当年第一次听到《橄榄树》的感觉就是非常震撼!起先她试图用美国民谣歌手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歌曲,但当她和李泰祥一起进入录音棚制作这首歌曲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李泰祥几乎用尽了他所有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齐豫几乎被当做一堆乐器,就这样她的潜力全部被逼了出来,的确《橄榄树》最后出来的效果不同凡响。她及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民谣,更不是摇滚。她是我们以前从未听过的美不胜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