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2dd3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1.教师启发质疑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
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
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
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
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
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c0b1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标1、积累⽂⾔词句2、理解借物喻⼈3、了解对⽐烘托4、背诵本篇⽂⾔ ⼆、课时安排1、课时:⼀节课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 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 教师先出⽰鲁迅先⽣七律《莲蓬⼈》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褪却红⾐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并解释⼤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的⼼志呢?从⽽导⼊新课。
五、课堂结构(四⼤板块) 第⼀板块:点读课⽂,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要求学⽣“点”着课⽂课⽂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读通课⽂,读懂意思。
2、以四⼈为⼀⼩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板块:诵读课⽂,说句式语⾔特点(10分钟) 1、学⽣听课⽂录⾳,要求重点听语⾳语⽓语调。
2、学⽣对照课⽂录⾳,⾃由诵读课⽂两遍。
3、教师要求学⽣说句式语⾔特点。
学⽣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
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句,或独词句。
②语⽓多变。
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
④表达⽅式多样。
百字短⽂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炉。
⼀个“爱”字连缀全⽂,⽂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说课⽂运⽤⼿法(15分钟) (⼀)说借物喻⼈⼿法。
1、教师要求学⽣从课⽂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69f6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6.png)
爱莲说优秀教案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一、案例设计原则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二、案例设计理念: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提供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任务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研究性预习1、收集历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4、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七、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e1c8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7.png)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02d3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3.png)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df39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e.png)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77a96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f.png)
《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介绍“说”的文体知识“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简介作者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084d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1.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爱莲说》这篇杂文,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教学难点:读懂杨慎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师导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读懂杂文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1.自由课堂: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爱莲说》的杂文,并让学生自主阅读。
【展示与解读】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解读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4.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介绍杨慎的文学成就和他创作的杂文特点。
【阅读与理解】5.文本解读:教师对《爱莲说》的文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6.分析篇章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篇章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
【写作实践】7.训练写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爱莲说》中的描写技巧,写一篇以“我的故乡”为主题的文字作品。
8.小组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
【巩固与拓展】10.总结评价:学生对这次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初中语文教材《爱莲说》2.PPT:展示《爱莲说》的杂文3.杨慎的相关资料与解读4.杨慎其他作品的摘录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2.收集学生写作作品,对其写作表达能力和对荷花的观察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6c74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9.png)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爱莲说》教案篇一《爱莲说》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① 水陆草木之花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爱莲说教案(15篇)
![爱莲说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d353f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0.png)
爱莲说教案(15篇)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方法:(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
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
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9fd2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8.png)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2. 能够分析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莲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洁的人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2.2.1 全文朗读,感受语言韵律美。
2.2.2 逐句解析,分析词语含义和修辞手法。
2.2.3 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熟读并背诵《爱莲说》,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莲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3.2 课文学习3.2.1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2.2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2.3 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3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文学创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情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爱莲说》,对背诵效果进行评价。
4.2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评价。
4.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文学创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5.2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背诵、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进行总结评价。
5.3 下一步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263f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7.png)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__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__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__《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
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__的文义。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
译讲:①读出句子。
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需要加、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强调__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5f7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f.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莲”、“花中君子”等概念。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莲的美和君子的高洁。
3. 利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格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莲的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和练习: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爱莲说》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4b0d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7.png)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你知道《爱莲说》教案怎么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
《爱莲说》教案优秀(1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6e15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3.png)
《爱莲说》教案优秀(15篇)《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淤()泥洗濯()清涟()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二、指导学习(一)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老师综合归纳: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1ef2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爱莲说》这篇古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感和生命之美的感受能力。
2. 通过分析古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丽并发表个人感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爱莲说》的文意和情感,学习古文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感的细腻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通过放映一些与荷花有关的图片或短视频,调动学生们对荷花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思考。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爱莲说》的课文,让学生在课本上默读一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老师进行逐段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每一段的意义,并注重解析文中的生动词语和修辞手法。
步骤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学生自主分组,对文中出现的生动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挖掘和分析,并记录在小黑板上。
2.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由老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古文中的美丽意象和表达尺度。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中描绘的自然美的感受,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对爱莲之美的感悟。
步骤四:写作指导(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写出一篇自己的文章,可以是对爱莲之美的感悟,也可以是描述自己所见所闻的自然景致。
2.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美感,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等。
步骤五:分享与展示(10分钟)1.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写的文章,进行阅读和互评,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2.挑选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展示个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古文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读的回答,评估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相关的古文和现代散文,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b5eb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e.png)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下《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下《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98a3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c.png)
语文版七年级下《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爱莲说》。
1.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1.3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寓意。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砥砺品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并背诵《爱莲说》。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教学难点:2.1文章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2.2文章的寓意及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理解“爱莲说”的含义。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语气。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4.分析文章表现手法4.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研讨文章寓意5.1学生分享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5.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课后作业7.1背诵《爱莲说》。
7.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理解、分析、研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爱莲说》的内容及寓意。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
但在分析文章表现手法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附:《爱莲说》原文及译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训练,整体感知——悟读欣赏,把握深意——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三大板块。
2、课前制作PPT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莲的别称;荷花、芙蕖、碧环、玉环、水芙蓉等,导人新课。
屏幕展示优美的荷花照片。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例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介绍作者周敦颐,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4、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训练诵读。
1、教师范读。
2、两三个同学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语句的停顿。
3、小组读,个人读,大家评。
4、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三、悟读欣赏,把握深意。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问题均由大屏幕显示。
1、生字词学习
yí
颐
蕃fān
:多
淤y ū
濯zhuó:洗涤
亵xiè
:亲近而不庄重
鲜xi ǎn
:少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
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3、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
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4、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问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相似。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名也”)。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8、指导诵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
读出舒缓的抒情意味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9、其它质疑,解疑。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仿句练习:模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对偶句续写:我喜欢花,。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3、辩论:在当今处处充溢着铜臭的经济时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还有没有提倡的必要?引导:当今社会复杂,更像个污水坑,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更有现实意义。
五、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2、背诵并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