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作业一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作业一: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改变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自我定位上,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蹲下身子看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才能。如在讲秦始皇的功过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以六人为一组,小组内分工合作,查资料、找图片、写辩论词、辩论,这些过程要以档案袋形式保存并打分,分数占辩论赛成绩的40%。通过这一活动,产生了优秀辩手,写作能人,最佳资料员,先进小组,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树立,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也从活动中得出了不同的历史结论。

二、改变传统方法,学生探索诀窍。《三国鼎立》这一课比较重要,可是里边的知识点容易搞混淆。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找诀窍。于是各小组内讨论交流后,产生了许多成果,师生间商讨后,就有了一首按逆时针方向编的歌谣:“三国立,魏蜀吴。(22)012,洛(阳)成(都)建(业)。曹刘孙,帝帝王。曹操死,子曹丕。”简单易记,又有对混淆点的标注。三五分钟,学生就会画图、填图,理解运用。

三、改变传统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改变一卷订终身”,学生能够通过背诵、默写、资料收集,实物展示、手抄报、辩论、小论文、历史故事、小制作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把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每一次都量化积分,加上评语肯定优点并指出努力方向。

考核作业二: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家乡的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历史,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家乡历史传说的追溯、历史古迹的探访、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措施

1、把学生分成小组(6人),成员组合要说写画设计组织能力兼顾。

2、小组活动步骤为:询问长辈或上网、看县志,了解历史传说;寻访与传说相

关的历史古迹;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没人;拍下照片并制作历史小报或幻灯片。

3、成果展示评比:各组展览小报并派代表解说。

活动过程

组织

组长人选:推举、自荐、任命相结合。

计划

各组制定活动计划、成员进行分工。

实施

组长组织本组按计划实施活动。

展示

一、修武的由来

武王伐纣途径“宁邑”修兵练武,“修武”从此诞生。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姬发兴兵伐纣,从陕西东进渡孟津会合八百诸候后,大军向商都朝歌一路猛进,到达宁邑后天降大雨,三日不止,经姜子牙问卜后,乃勒兵于宁,修整武器,休养军队,遂将宁邑改名为“修武”。从此,修武不但获得了沿用三千多年的县名,还诞生了一大批与武王伐纣相关的村名、地名。

二、历史古迹

李固遗址和郇封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刀、石斧、石铲、石簇,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居住。3000多年的历史中,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英雄逐鹿,志士往来,帝王游幸,名流聚居,为当代留下了无数可凭可吊的历史遗迹,如汉献帝禅陵、二乐台、嵇山、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捻军过境碑等。

武王大军将修武作为伐纣之战的最后出发地和后勤基地,从修武出发后在修武之东二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包举行了最后的“会盟”仪式,宣布了“战场纪律”,宰牲宣誓,然后才揭开了牧野之战的序幕,夺取了朝歌,推翻了殷商王朝。武王最后一次会盟的小山包后来被改名为“同盟山”,当时也在修武境内(现属获嘉县)。而作为武王伐纣的后方基地,牧野之战中受伤牺牲的周军将士也被运回修武抢救,其牺牲将士就埋在修武,形成一个百余亩大的墓冢,因为其时还在商末,所以称为“商冢”。其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设立的烈士陵园”。魏曹丕逼汉“禅位”,汉献帝贬居修武。延康元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刘协被封山阳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死后葬于古汉山下,墓冢称“禅陵”。

历史上著名的瓷器窑:修武当阳峪瓷窑遗址

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该窑传世产品以剔花瓷与绞胎瓷名闻中外。中央、省、地、市博物馆及英、日等国博物馆均有收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季刊1933-1935年合定本第8卷刊文,给以高度评价。1951年我国考古学家陈万里亲临现场考察,并在1954年《文物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谈当阳峪窑》的考察报告。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也列有此遗址。当代专家也评价

说,在黄河一北的古瓷,无一可与当阳峪瓷媲美。 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历代名人

在修武县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近300人,其中皇帝、君王39人,宰相和相当宰相的三司(三公)48人,将军、元帅40人。著名文人学士、三教九流名人159人。中华始祖、炎黄二帝都曾在此活动,留下了传说和遗址;大禹治水也曾长驻此地;世界级文化名人孔子曾在此问礼游学;乐圣朱载育曾在此教学研习;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钱起等人都到修武游山玩水,王维更是在此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1、宁封子

黄帝时期,宁邑(今修武)人。是中华陶瓷业的首创人物,被黄帝封为“陶正”,负责在全国推广制陶技术,管理制陶业的生产与发展,因而其被推崇为我国制陶业的祖师爷。封建时代的陶瓷作坊和窑场,都供有宁封子的画象或牌位,以示对祖师爷的敬仰之情。相传黄帝曾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制陶之术。宁封子发明的制陶之术,写下了中国古代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宁封子死后,埋于宁北山中(今修武云台山)。我国道教奉其为“龙骄真人”;又被玉帝封为“五岳丈人”,是中华五岳之神的顶头上司,还赐于宁封子“三庭”之印,掌管天上人间的“天庭、地庭、朝庭”之事,其位置在神仙序列中,十分显赫。

2、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最重要的谋臣。字子房,相传为战国时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原姓姬,先世为韩国贵族,因国恨家仇对暴秦结下深仇大恨,他出巨资雇一大力士刺杀秦始皇未成,后隐姓埋名,逃到南阳(今河南省修武县北一个古城邑)之北的山里躲避。张良躲避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修武县云台山子房沟。之后张良出山助汉灭秦,屡为刘邦出奇谋妙计,成为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西汉立国后,张良被封为留候。他在目睹了西汉一些功臣、名将陆续被杀的事例后,激流勇退,隐入民间,再次隐居于云台山,直至病逝。目前,修武云台山仍有“子房沟村”、“子房钓鱼台”、“子房湖”、“张良峰”等与张良相关的人文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