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中国仍有多项短板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2a496af8c75fbfc77db2bf.png)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2012年11月09日16:38来源:《环球》杂志中国正在加速补足世界强国所需的基本要件,并在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资源能源生产总量、一般性的工业化能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下一步,中国需要加紧在人均富裕程度、核心科技创新、前沿军事技术等领域补齐“短板”,尽快实现中华崛起之梦。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林利民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次大会在总结以往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们有理由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强国目标。
所谓“强国”,向来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及实践中屡被提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重要的国际政治“术语”。
例如,“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指的就是“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英苏“四强”,也是指强国。
古往今来,虽然人们对于“强国”二字已颇多使用,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强国,其具体标准又是什么。
所谓强国,亦是相对的概念,如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比较,那么国家也就无所谓强弱。
其实,正是因为这种相互比较的存在,人们可以藉此探寻,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强国遍及古今中外强国现象自古有之,有了“国家”的概念,就有了“强国”的概念,只要有“国家”,就一定会有强弱之分。
古希腊时代有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其中以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最为强大,它们是希腊城邦世界的强国,也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强国。
后来从希腊北部山区崛起的马其顿王国也是希腊世界的强国。
在西亚地区,当时的波斯帝国是强国。
在波斯帝国之前,西亚还出现过赫梯帝国、亚述帝国等强国。
关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关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b35c9b043169a4517723a336.png)
关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中国已经是互联网大国,拥有数亿网民,拥有一批令人称羡的IT精英、创业英雄,拥有众多实力不凡、潜力巨大的互联网企业,关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专题]。
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远远称不上互联网强国。
那么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呢?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unjs小编一起来了解!关于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一:从网络大国走向强国,不仅是一个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也是世界发展的福音。
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网络用户大国。
世界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既看重中国网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也评估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形成的深远影响。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网络强国道路,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清醒地看待成就、问题和影响,从而保证看得远、走得正、踏得实。
随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其战略路线、步骤、举措的逐渐明晰,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以执行促实效的新阶段。
中国网络空间建设在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正在进入主导阶段的新起点。
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已有的成就,立足世界网络用户大国的基础,也要看到与网络强国的巨大差距,将其转化为不断奋发图强的巨大动力,更要正确认识网络强国建设的世界性影响,为中华民族崛起营造更加良好的全球网络环境。
一、看到“成就”,网络大国地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从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网络大国。
就网民数量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用户数均居世界首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
就网络活跃度来看,中国网站访问流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在中国最常使用的25个网站中,中国自身网络公司产品已高占92%;在全球网络访问量排名前20的网站中,中国有7家上榜;全球使用最广泛的10个社交媒体网站中,中国就占据了6家。
补齐短板 综合施策
![补齐短板 综合施策](https://img.taocdn.com/s3/m/450c04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9.png)
补齐短板综合施策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自身的短板问题。
短板问题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其他领先国家相比。
某些国家可能在科技创新、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短板。
补齐短板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家整体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短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施策。
首先是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问题。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施策:1.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
提高人才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2.加大科技投入。
增加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研究经费的使用效率。
3.加强科技合作。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外国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发成果。
1.加强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改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加强教育科研。
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短板问题。
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施策:1.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2.加大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
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源,减少环境污染。
3.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除了上述方面,还有许多其他领域存在短板问题,如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施策,包括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市场的有效引导。
只有全面补齐短板,才能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短板
![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短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6cdd3302020740be1e9b84.png)
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短板袁兆亿当前国际创新竞争风云变幻,为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积极姿态投身这场全球性的竞争之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我国的各类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
各级各类研发经费占比稳步提升,技术自给率日益提高,有效发明专利量持续攀升。
我国各类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已成功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一大批,汇聚了越来越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我国取得的这些进步,为提升国际创新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尤其要看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当前的全球科技竞争,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习近平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恰恰是顶尖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短板,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一个国家只有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才能真正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将很难在竞争博弈中获胜。
综观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往往成为其赢得竞争优势的独门武器。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胜者全得”理论,在技术上领先一步者,总可以占有绝对优势而赢得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面对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中国是力争做领头羊?还是做跟随者?倘若要做领头羊,就必须在国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占据优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挑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喜人成效。
但是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
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国际创新竞争中,我们离领头羊目标更近了呢?还是更远了?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但是其中拥有国际领先核心技术的企业有多少?面对严峻的现实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弥补自身的产业短板?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
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
![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4a81d077232f60ddcca1a1.png)
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作者:许光建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3期【摘要】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补短板,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和创新都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必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以贯彻落实。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补短板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加强补短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根据国内国际的总体环境和条件,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速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但是,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经济再继续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那些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或者说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或地区,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高速或较高速增长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进入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的。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以来,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大力扩大国内需求,成功地抵御了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
尽管如此,经济增长速度在2009年之后出现回升之后,出现了L型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到2018年的6.6%。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的趋势,不但符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一般增长模式,而且也是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长处和短板
![中国的长处和短板](https://img.taocdn.com/s3/m/9c1e8cd10242a8956bece459.png)
龙源期刊网 中国的长处和短板作者:美国进步中心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2期以下是五项最显著的中国的优、劣势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中国在生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但缺少真正的创新。
中国的技术产品多由进口技术改良得来,未培养出原创氛围。
若想成为世界经济的统治者,必须展现出实实在在的科技领导能力。
美国必须通过扩大研发投资,保持科技领先。
中国投资科技,缺乏高质量和学术诚信。
2008年,中国研发投资额名列世界第四。
然而学术界频现造假,学术道德缺乏监管。
美国大学的创新和理论交流紧密联系,对学术道德采取高标准,这对尖端新产品和创新服务至关重要。
中国有廉价劳动力,但不会长久。
廉价劳动力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石,但枯竭可能比料想得早。
美国需加大对中小学的投入,和社区大学、公益企业携手改革用工政策,未来的劳动力才能从容应对高技术工作。
中国坚持组织严密、政府主导的投资,但缺乏保证成功的制度。
中国政府的长远规划包括诸多富于进取心的目标,但常被“不当投资”或潦草决定阻碍。
比如高投机造就的鬼城,这些错误投资导致的损失将抵消掉正确投资的收益。
美国需完善有竞争力的政策,确保投资货真价实。
中国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它不能完成所有目标。
中央的有力指令让中国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成果。
它也将实权下放给地方,让它们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环保要求,但监督不够,大量中央资金贷款被用于房地产等过度投资领域,伤害创新型经济发展。
美国的制度保证了监督,但也要在创新、有竞争力的项目上更多投资。
[点评者说]这是一份研究报告,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提升美国创新和竞争力,以应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挑战。
看看竞争对手的评价,或许会有助于中国下一步走得更稳。
(摘自《南方周末》)。
世界强国的标准
![世界强国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ae03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0.png)
世界强国的标准是多元的,不仅涉及到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和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世界强国标准:强大的经济实力: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
这包括稳定的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就业率、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等。
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个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文化与教育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可以反映其软实力。
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可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同时吸引外国人才和投资。
国际影响力:一个世界强国必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包括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和贡献、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等。
中国“四大弱点”曝光:国力整体下降
![中国“四大弱点”曝光:国力整体下降](https://img.taocdn.com/s3/m/aff157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2.png)
——不容忽视的细节因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高兴之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从1998年以后却在连年下降,不免令人费解。“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看起来是很大的题目,似乎也不是我们平民百姓能左右的了的,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竞争力肯定是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有关系的。我看了关于中国的统计数据后,还是想就这个问题从“细节”角度谈点看法。
力量规模的庞大和上述弱点使得中国成为大国俱乐部中的一名特殊成员,中国力量大,但后顾之忧多,国家的使命首先要做到通盘照顾,不能只谋其一,不顾其余。比如中国有彻底解决领土问题的神圣任务,同时发展经济、提高13亿人口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亦很迫切,很难说两者哪个“更重要”,中国会经常面临抉择。
对比俄罗斯我们会发现,那是个所有资源齐全、市场对外依赖也很低,几乎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美俄贸易只有400多亿美元,而中美贸易是5000多亿美元。
美国生产力要素中,技术与知识的增长占80%
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
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发达国家在30%以上,美国70%,中国为3%
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高级技工占35%以上,中级占50%,初级占15%;中国高级技工占4%,中级为36%,初级占60%
以上几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虽多,而优质又廉价的劳动力太少了。所以,中国企业的效率在国际竞争力的评比中是很差的,而且是直线下滑的(1998年为32名,2002年为43名)。
中等强国判断标准
![中等强国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9533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0.png)
中等强国判断标准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被认为是中等强国,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1. 经济实力:中等强国应具有相对较大的经济规模和产出能力。
这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工业和贸易活动等方面的指标。
2. 军事实力:中等强国应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防御能力,能够保护本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区域和国际事务。
3. 外交影响力:中等强国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一定的外交影响力,能够与其他大国或地区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
4. 科技创新能力:中等强国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实力、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关键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5. 文化影响力:中等强国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软实力影响力,包括文化产业、教育、语言传播、旅游等方面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非严格的定量指标,而是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此外,中等强国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不同领域和国际地位的定义会有一定的差异和观点上的争议。
现代化强国的五个标准
![现代化强国的五个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6e4e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3.png)
现代化强国的五个标准现代化强国,是每个国家都向往的目标。
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就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那么,现代化强国的五个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也是现代化的基础。
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有稳定的经济增长,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
其次,现代化强国需要拥有先进的科技实力。
科技是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在科技创新上具有领先地位,能够不断推动科技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现代化强国需要具备健全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
健全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有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同时还需要有健全的法治体系,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第四,现代化强国需要拥有优质的人才资源。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最后,现代化强国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个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综上所述,现代化强国的五个标准分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人才资源和国际影响力。
只有同时具备这五个标准,一个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希望每个国家都能不断努力,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中央布局弥补经济五大“短板”
![中央布局弥补经济五大“短板”](https://img.taocdn.com/s3/m/e2472ad30242a8956bece491.png)
中央布局弥补经济五大“短板”作者:方竹兰来源:《人民论坛》2009年第24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这一战略思路深入揭示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和未来目标,将引领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短板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引进模仿型经济的出口受到严重抑制,迫使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全球经济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赶超美国的时间。
关键在于加速改革阻碍自主创新的原有体制机制,如果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就有可能使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次时间差培育原始型创新能力,如果等美国人从经济危机中复苏,我们与美国还是处在不同生产发展等级,就会遗憾失去一次极好的历史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培育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短板二:内需不足。
在国家外汇储备以及财政信贷资金与人民群众的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对充足的资金和外汇还没有找到通畅的渠道和有效的模式转化为民众的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用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和政策补贴等措施扩展民众的消费空间。
为切实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内需拉动经济乏力奠定了政策基础。
短板三:促进民间投资的制度不到位。
我国民间投资既缺乏平等竞争的进入环境,又缺乏财政金融的及时而充分的支持,抑制了社会民众的创新创业热情,也加大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出了两个方面解决路径。
一方面是尽可能放开竞争渠道,另一方面是加大金融体制的支持力度。
短板四:金融体制改革的两难困境。
中国金融体系与美国金融体系的角色不一样。
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比较高,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成熟,金融衍生品发达,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刃剑。
现代化强国的五大标准
![现代化强国的五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388d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1.png)
现代化强国的五大标准
现代化强国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现代程度,具有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国家。
下面我们将介绍现代化强国的五
大标准。
一、政治制度先进
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制度通常是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政府的权力受到
一定的制约和监督,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护。
政治制度的先进程
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
二、经济发展水平高
现代化强国的经济通常是以创新、高技术和知识为驱动力的,高质量
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是其特点。
这样的国家通常是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服务业占比大的,有着稳定的金融和物流体系、强大的
外贸业和跨国公司。
三、教育水平高
现代化强国通常是一个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拥有充足的知识创造
和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重视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和技能教育,注
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文化影响力大
现代化强国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其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输出都是
重要的贡献。
这些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文化符号和文化产业,能够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向其他国家传递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五、国际地位高
现代化强国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
化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国家通常是联合国、G20等国际组织
的成员,拥有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能够为国际和地区
事务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成为世界级强国需要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
![成为世界级强国需要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9cdd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0.png)
成为世界级强国需要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1.民族认同感强。
国家的国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要强。
否则,族群对⽴严重,天天闹分裂,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统治成本太⾼。
2.要进⾏彻底的⼟地⾰命。
⼀个国家要想变强⼤,要进⾏彻底的⼟地⾰命,消灭分利的地主阶级。
国家可以直接到达基层,不再通过乡绅管理基层。
旧的地主阶级、利益集团不可能主动放弃利益,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命者在与旧势⼒的⽃争必然会导致流⾎牺牲,没有和平的捷径可以⾛。
印度的⽢地、尼赫鲁都出⾝于印度最上层的守旧贵族家庭,他们只敢使⽤“⾮暴⼒不合作”这样的温柔⼿段赶⾛英国⼈,不敢发动群众,怕危及家族利益。
因⽽他们在赶⾛英国⼈之后,也没有实⾏彻底的⼟地⾰命。
这造成印度的发展举步维艰。
巴西的情况与印度类似,虽然独⽴了,但⼟地仍然掌握在原来的⽩⼈地主⼿中。
3.要有强⼤的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可以统治全部的国⼟、管理所有的国民,可以从全国收税,⾏政命令可以通⾏全国。
不要⼩看这⼀点。
虽然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可以做到,但现在绝⼤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做不到这⼀点。
这些国家很多地⽅还处于地⽅部族的统治之下,甚⾄存在地⽅武装。
⽐如,缅甸、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就存在地⽅武装。
政府收不到税,就⽆法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法维护社会稳定,经济也就难以发展。
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很强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则很弱⼩。
4.强⼤⼯业能⼒、经济实⼒、军事实⼒。
如果以上三条全都具备,发展经济和⼯业就少了很多障碍。
有了强⼤的⼯业和经济,国家才能强⼤。
以上四条都具备,这样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般强国。
⽐如⽇本、德国、法国。
但要成为世界级强国,还缺少⼀个条件,那就是⼴⼟巨族。
这个国家要有辽阔的领⼟,⼈⼝众多的国民,最好主体民族占⽐要⾼⼀些。
放眼世界,美国、中国符合所有的条件。
印度、巴西⼈⼝虽然多,但没有完成彻底的⼟地⾰命。
俄罗斯虽然领⼟很⼤,但⼤部分国⼟位于⾼寒地带,国⼟质量不好。
俄国的经济实⼒也不够强⼤,唯⼀强⼤的是军事实⼒。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fb963a52d380eb62946dbf.png)
龙源期刊网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作者:林利民来源:《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01期其一,国家的规模,也就是美国人创立“克莱因方程”中的“基础实力”,主要包括国家人口总量和国土面积等指标。
一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不一定天然就是世界强国,如清末的中国。
然而,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
这就是说,像瑞士、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不论其技术如何先进,经济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因为其规模太小。
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
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
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
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
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其三,科技发展水平,包括工业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电子、军事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状态等。
强国在科技领域一定要居于全面领先地位,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
其四,军事能力,包括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军事装备的发展水平,军事指挥能力和军队的实战能力,等等。
军事能力是衡量一国是否强大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要件。
作为强国,其军队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军事装备一定要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还要有先进的飞机、战舰、坦克等装备,并有出色的情报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远程投放能力。
而这些,又与国家的基础实力、经济能力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其五,国家的战略意志,包括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
这在前述国力评估的各种方程式中,属于精神层面的要件。
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要政治统一、上下一心,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要有成为世界强国的要求和自信,并以争当世界强国为国家目标。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f29ba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3.png)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要想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但还需要继续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关系和互利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2.加强外交与国际交往: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外交与国际交往,通过各种渠道展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理念。
中国可以举办世界级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国际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同时,中国还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3.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人员往来,中国可以提升自己在亚洲以及其他相关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4.加强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来增进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这可以通过增加海外留学生数量、支持文化交流项目、提供援助和人道主义支持等方式实现。
此外,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积极传播中国的正面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5.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必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并通过和平外交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中国可以倡导并积极参与多边主义,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增加与其他国家的互信和友好合作。
6.加强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中国可以通过适度的军事现代化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四短板制约中国发展 未来40年难超美
![四短板制约中国发展 未来40年难超美](https://img.taocdn.com/s3/m/eeb25b1614791711cc7917a4.png)
四短板制约中国发展未来40年难超美美国《福布斯》:水资源短缺、老龄化等四大因素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美国仍有很大机会在未来十年甚至四十年内保持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
一是水资源短缺。
《水:财富、权力和文明的雄壮之争》一书作者史蒂夫•所罗门指出,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储备量仅为美国的1/5左右。
许多淡水资源都受到严重污染。
而大多数美国淡水资源却比较干净。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用水效率较高。
而中国由于经济还欠发达,未来将面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问题。
此外,居民用水量也会逐步增长。
二是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可是国内却没有足够的资源。
1995年以来,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已上升至接近60%。
同时,这个长期以来的煤炭出口国正逐渐成为这种过时燃料的进口大国。
而美国则坐拥基本未经开采的矿物燃料资源,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
如果将加拿大列入计算范围,北美的能源资源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东。
三是粮食生产受阻碍。
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和能源成本提高将制约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
根据预测,酸雨覆盖大量中国农业用地。
今年由于遭受洪灾,中国增加了一些关键粮食的进口,特别是玉米。
当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的时候,居民对牛肉和猪肉等含有高蛋白的食品需求也会增长。
而美国现在仍然是许多农产品全球最大的供应国。
四是人口快速老龄化。
未来10年,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或将显着放慢经济增长步伐。
到2050年,31%的中国人的年龄将超过60岁。
而美国的相关比例仅为1/4。
中国未来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亿人。
中国社会发展最短板是道德稀缺
![中国社会发展最短板是道德稀缺](https://img.taocdn.com/s3/m/e5796f382af90242a895e588.png)
中国社会发展最短板是道德稀缺(转载)标签:中国社会发展最短板是道德稀缺2016-06-05 23:11 阅读(27046)评论(0)中国社会发展最短板是道德稀缺宋圭武发展要抓最短板。
中国的最短板是什么,是道德稀缺。
由于道德稀缺,最终什么问题都很难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出现那个问题,总是处在二难选择中。
在体制改革方面,放权也好,不放权也好,都搞不好,就是因为道德稀缺,诚信缺乏。
放权了,一放就乱,不是坑蒙拐骗,就是假冒伪劣。
不放权,一收就死,不是贪污腐败,就是说假话搞形象工程。
在高考制度改革方面,有些人说要自主招生,有些人又说不能自主招生。
其实自主招生也好,不自主招生也好,都搞不好。
自主招生,有些人就趁机自主腐败。
不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又缺乏灵活性,也导致许多不合理问题。
环境破坏,本质也是因为道德稀缺所致。
由于道德稀缺,贪欲就没有节制,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在良心上就受不到应有的谴责,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层出不穷。
过剩,本质是也贪欲过剩所致。
由于贪欲过剩,于是,一些项目就不顾全局效益,只顾自家效益,最终自家利益效应一集合,就是过剩。
由于道德稀缺,必然犯罪丛生。
而公安局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自家的利益,往往又不惜草菅人命,可以将一个无辜鲜活的青年活活冤死,可以将一个没有任何作案时间的人定为杀人犯,办案警员居然还心安理得。
由于道德稀缺,法庭也可以随意判案,并且面对弹性较大的法律条文,给法官提供了实现较大贪欲的空间。
再比如捐款搞慈善,政府规定捐献数额,群众骂是政府强迫捐款,没有体现捐款本质,但若政府不规定捐献数额,群众能否积极捐款,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在一个道德稀缺的社会,慈善必然是稀缺的。
在一个缺乏道德的社会里,好制度也不能体现好结果,很可能导致更坏的结果,甚至是一种最差的结果。
反而一些不好的制度设计,才有可能导致一种不是最差的结果。
比如一刀切的制度设计,为什么在中国很流行,就是因为这种制度还相对好一些,至少不会导致一种最差的结局。
优势短板日益显现
![优势短板日益显现](https://img.taocdn.com/s3/m/32ee78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4.png)
优势短板日益显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
2.优势短板日益显现的原因
3.如何应对优势短板日益显现的挑战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势和短板日益显现。
在一些领域,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短板,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导致优势短板日益显现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角逐越来越激烈。
这使得我们的优势更容易被对手发现和攻击,而短板则更容易被放大。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一些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从而使得我们的短板问题更加严重。
那么,如何应对优势短板日益显现的挑战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们的科技实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这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形象。
总的来说,优势短板日益显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世界强国”的五大要件:中国仍有多项短板2012年11月15日 15:21来源:新华网-环球中国正在加速补足世界强国所需的基本要件,并在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资源能源生产总量、一般性的工业化能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下一步,中国需要加紧在人均富裕程度、核心科技创新、前沿军事技术等领域补齐“短板”,尽快实现中华崛起之梦。
林利民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次大会在总结以往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们有理由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强国目标。
所谓“强国”,向来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及实践中屡被提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重要的国际政治“术语”。
例如,“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指的就是“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英苏“四强”,也是指强国。
古往今来,虽然人们对于“强国”二字已颇多使用,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强国,其具体标准又是什么。
所谓强国,亦是相对的概念,如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比较,那么国家也就无所谓强弱。
其实,正是因为这种相互比较的存在,人们可以藉此探寻,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强国遍及古今中外强国现象自古有之,有了“国家”的概念,就有了“强国”的概念,只要有“国家”,就一定会有强弱之分。
古希腊时代有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其中以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最为强大,它们是希腊城邦世界的强国,也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强国。
后来从希腊北部山区崛起的马其顿王国也是希腊世界的强国。
在西亚地区,当时的波斯帝国是强国。
在波斯帝国之前,西亚还出现过赫梯帝国、亚述帝国等强国。
阿育王时期的印度、兴建泰姬陵的莫卧尔帝国以及后来在西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也都是世界历史上的强国。
古希腊之后,地中海世界的主要强国有罗马以及迦太基。
至近代,欧洲相继兴起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强国,瑞典也一度成为欧洲强国。
1815年,重划拿破仑战败后欧洲政治版图的维也纳会议由英俄普奥主导,这四国在当时被称为“欧洲四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有“八强”,它们是欧洲的英法俄德意奥六国以及欧洲以外新加入强国行列的美国和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奥匈帝国解体,“八强”变成“七强”,分别是英法苏德意日美,战争结束时,“七强”被中美英苏“四强”替代。
在古代,“大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过数个强国。
春秋战国时期,在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诸侯国中,“战国七雄”是无可争议的强国,“战国七雄”中,又以秦国最强,最终,秦统一了中国。
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包括前后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以及康乾时期的大清,都是当时的世界性强国。
一个相对性很强的概念虽然强国频繁出现在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也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宠儿,但是,在界定强国时,国际上普遍缺乏具体的规定性,这是因为,很难采用具体的、严格的量化指标。
一个国家是否为强国,不但取决于其自身的规模(如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实力(如经济总量、军队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等),更取决于它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值。
因此,强国是个相对性极强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国与国之间没有比较,就无所谓强弱。
古代希腊世界的雅典和斯巴达,其领域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卫城加上城郊的一小片领地,总人口不过数万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实力上,都无法与后来的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相比,然而,它们却是希腊世界的强国,因为希腊世界的其他城邦国家比它们更小、更弱。
今天,希腊几乎统一了古代希腊世界全境,其绝对规模、实力与能力要比古代雅典、斯巴达强大得多,但在当今的世界,希腊只能算是小国、弱国,因为它相对于欧洲的德英法及欧洲以外的美中日等,在国家规模、实力等方面,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
判断强弱的依据尽管强国具有相对性,尽管界定强国难以采用固定的、绝对的量化标准,但通过对相关国家进行比较,也可以从中总结出成为世界强国所需的基本条件。
冷战时期,国际理论界一度盛行用计算综合国力的方式来界定强国的标准,并试图以相关标准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筛选出强国,对其进行综合国力排名。
这些计算方式,包括美国人创立的“克莱因方程”、德国人创立的“富克斯国力方程”、日本综合研究所的“德尔菲法调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的“综合国力评估方法”,等等。
这些计算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都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器物层面分析和精神层面分析。
从这两个层面来看,一国是否可称为世界强国,可依据五大要件来判断。
其一,国家的规模,也就是“克莱因方程”中的“基础实力”,主要包括国家人口总量和国土面积等指标。
一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不一定天然就是世界强国,如清末的中国。
然而,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
这就是说,像瑞士、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不论其技术如何先进,经济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因为其规模太小。
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
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
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
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
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其三,科技发展水平,包括工业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电子、军事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状态等。
强国在科技领域一定要居于全面领先地位,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
其四,军事能力,包括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军事装备的发展水平,军事指挥能力和军队的实战能力,等等。
军事能力是衡量一国是否强大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要件。
作为强国,其军队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军事装备一定要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还要有先进的飞机、战舰、坦克等装备,并有出色的情报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远程投放能力。
而这些,又与国家的基础实力、经济能力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其五,国家的战略意志,包括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
这在前述国力评估的各种方程式中,属于精神层面的要件。
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要政治统一、上下一心,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要有成为世界强国的要求和自信,并以争当世界强国为国家目标。
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曾走马灯般兴起过难以数计的强国,又走马灯般消亡过难以计数的强国,强国的兴衰,已成为一种历史常态。
在古代的地中海世界,雅典、斯巴达衰亡后继之兴起的是马其顿王国;迦太基的衰亡与罗马帝国的兴起是同一过程。
在近代欧洲,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衰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崛起。
二十世纪上半叶,德日意的失败和英法的衰落烘托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而二十世纪下半叶,苏联解体又反衬出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强国为什么不断更替?表面上,原因是战争。
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一跃成为地中海霸主;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开拓出“日不落帝国”;美国通过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真实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严格地说,战争的胜负不是强国兴衰更替的根源,而是结果的一部分。
实际上,导致强国兴衰的根源,是其作为强国的基本要件已发生变化,包括基础实力、经济能力、科技水平、军事能力的消长以及战略意志的变化等。
中国需补齐的短板按照前述指标,目前公认的世界性强国主要有美、中、俄、德、英、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可称为地区强国或中等强国的力量,如中东的土耳其、伊朗,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亚太的印度、澳大利亚以及美洲的巴西等。
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国综合实力会此消彼长,这又会导致强国排行榜不断发生变化。
印度、巴西因其“基础实力”强,规模大,发展潜力大,今后占世界GDP的份额会继续增长,有可能进入世界性强国的行列。
英、法,甚至德国、俄罗斯等,因其国家“基础实力”和长期发展条件不及中美印巴等,有可能向地区强国、中等强国或者二流强国的地位退化。
这样一来,世界强国的队伍将由西方向非西方转移,这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因国家规模大、基础条件好,历史上曾长期名列世界强国榜,如秦、汉、唐、宋、元、明及前期的清王朝等,都曾是历史上可与罗马帝国比肩的世界强国。
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滞后,特别是军事能力衰弱,逐渐沦为积贫积弱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后,中国逐渐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重新位居世界强国之列。
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曾是“多极”中的“一极”,是中美苏“大三角”中的“一角”。
冷战后,中国是“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之首”。
近年来,中国又被人列为“G2”或“G3”之一。
然而,中国的强国地位一直是有“短板”的,有些“短板”还很严重。
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短”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等普遍落后,现在,则“短”在人均富裕程度不高、国家统一尚未实现、核心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军事远程投放能力不足等方面。
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近年来,中国正在加速补足世界强国所需的基本要件,并在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资源能源生产总量、一般性的工业化能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下一步,中国需要加紧在人均富裕程度、核心科技创新、前沿军事技术等领域补齐“短板”,尽快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