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与二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危机与二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危机对全球产生的影响。
2. 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和主要战场。
3. 理解经济危机与二战之间的关联。
教学内容1. 经济危机的定义和特征。
2. 世界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3. 二战爆发的原因。
4. 二战的主要战场和参战国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经济危机的定义和特征1. 介绍经济危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分析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特征。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经济危机的共性特点。
第二课时:世界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冲击1. 回顾并讲解世界大萧条的起因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 分析世界大萧条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程度。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大萧条与二战爆发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课时:二战爆发的原因1. 讲解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各国的利益冲突。
2. 分析导致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如纳粹主义的崛起、领土争端等。
3. 引导学生讨论二战是否可以避免,探讨各国在二战爆发中的责任。
第四课时:二战的主要战场和参战国家1. 分析二战的主要战场,包括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2. 介绍二战期间各国的参战情况,包括盟国和轴心国。
3. 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二战后的格局重塑。
教学评估1. 设计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经济危机和二战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进行课堂问答和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检查学生完成的教学笔记和作业,评估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反思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研究和探讨其他历史时期的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二战期间的战略战术,以及各国领导人的角色和影响。
2019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和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人生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
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一)从繁荣到危机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那么,这个时期的美国究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教师补充:的确,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
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几则材料找出当时美国社会潜藏的矛盾。
2.材料展示: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金融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金融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教案】一. 主要目标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并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 教学重点1. 理解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2. 探讨二战前的国际形势及各国的角色与冲突;3. 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 教学内容3.1 金融危机3.1.1 华尔街股市崩盘- 学生将了解1929年华尔街股市的繁荣和股市崩盘的背后原因;- 学生将分析股市崩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包括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3.1.2 新政与复苏- 学生将研究罗斯福的新政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学生将探讨其他国家采取的复苏措施,并进行比较。
3.2 二次全球大战3.2.1 国际形势- 学生将了解二战前的国际形势,包括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学生将分析各国的角色和利益,并探讨冲突的原因。
3.2.2 战争爆发- 学生将研究二战爆发的过程和战争主要参与国;- 学生将分析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冲击。
3.2.3 战争后果- 学生将理解二战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包括战争的人员伤亡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学生将讨论二战胜利国的建立和国际组织的成立。
四. 教学活动安排五. 评估方式- 小组讨论和演讲的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 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六. 参考资源1. 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2. 视频资源:《二战纪录片》、《金融风暴纪实》等3. 图书资源:《金融危机与大萧条》、《二战史》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人教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史实;了解《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以及二战结束等史实;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归纳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认识战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更要知道和平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胜利的协约国主持召开了国际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并没有使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分赃的结果不满,相互勾结,建立了邪恶轴心,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下。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材料展示:材料一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
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600多万……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体例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比较有限,特别是对经济大危机这一内容可能感到完全陌生。
这一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九年级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文献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有深度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与和平的可贵。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侵略扩张活动,认识到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认识到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2新人教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二战后,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冷战格局。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来解释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讨论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他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少数学生对战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背景和影响理解不深。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我将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和分析能力。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 战争过程及主要战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以及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自主复习,掌握基础一、罗斯福新政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一组邮票:(1)根据材料一两枚邮票,完成下列表格:(2)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选择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其结果如何?(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
(概括要简洁,符合人物史实及特点)合作交流温故知新材料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量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4)材料二中,面对经济危机,日本制造了哪些侵华事变?2.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80周年。
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二右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
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3)请写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中第一排自左向右三个人物的名字。
材料四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材料中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事件: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事件:雅尔塔会议;人物: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4)《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拓展延伸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原因及启示?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人民的支持、战争正义性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增加了2%。
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与二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危机与二
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 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过程。
3. 掌握二战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 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经济危机的原因
1. 讲解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成因。
2. 分析危机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第二课经济危机的表现
1. 讲解经济危机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
2. 分析经济危机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第三课经济危机的影响
1. 分析经济危机对政治的影响。
2. 分析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过程
1. 讲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和各国参战的情况。
2. 讲解二战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战争过程。
第五课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1. 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2. 讲解二战后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 板书法、讲解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2. 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料。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方式:平时考查、小组讨论、课堂答题和期末试卷。
反思方式:学生提问、教师自思、教学笔记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4
教案课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本围绕了二战的进程讲了二战爆发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本课上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下启冷战,同时又与八年级所学的抗日战争紧密相连,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至关重要。
课堂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知道法西斯国家的投降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分析二战性质的变化,理解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取胜的关键,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世界古代史可以说了解甚少,一些人名、地名都不熟悉,所以授课时尽可能多的使用史料来加强学生的印象,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而言扩张过程比较简单,结合课本地图有利于课程的讲解教法指导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教具课本PPT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导入:PPT出示图片:1945八月份的两张报纸所刊登的消息是日本投降了,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的跑去买报纸证实,但是因为数量有限,在当天竟然有人愿意掏一百元买报纸读,这究竟史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学生所了解的中国史入手,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熟悉课本,识记课本知识,落实基础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如何避免战争:①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谋求共同发展。
②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崩溃和第二次世界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崩溃和第
二次世界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崩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经济崩溃的背景和原因
-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 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准备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 学生练册和课外参考书籍
教学步骤
第一课:经济崩溃的背景和原因
1. 介绍经济崩溃的概念和背景
2. 解释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
3. 分析战后复苏和经济崩溃的原因
4. 小组讨论:经济崩溃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1.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探究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危机
3. 分析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
4. 学生小组展示:不同国家的角色和立场
第三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事件
2. 讨论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
3. 掌握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4. 小组辩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教学评估
- 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个人或小组展示,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教学延伸
- 邀请一位历史专家或老兵来讲述亲身经历
- 安排学生实地考察相关历史遗址或博物馆
-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报告或模拟联合国会议
参考资料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 《世界历史大事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社会影响: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创伤、和平运动的兴起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
-领导者: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
-军事将领: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等
-其他人物:如抵抗运动领袖、战争记者、战争艺术家等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启示:
-对和平的珍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要战役和事件。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战争的影响、战后的国际格局、纳粹德国的投降等。
4.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的影响: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战争对各国的影响。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刚刚结束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我尽力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现在,我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更容易理解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战争过程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疲惫,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复杂性和持续时间较长,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分散。今后,我需要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结合现实世界的事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材,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相关知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部编⼈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导⼊新课⼀位美国记者对⼀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任何⼈都多。
他打碎的古⽼结构⽐任何⼈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貌的改变⽐任何⼈都要迅猛⽽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位⾝残志坚的总统、⼀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创新、⾃强的伟⼈;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新课讲授⽬标导学⼀: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原因、实质。
(1)引导学⽣阅读教材图⽂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柱⾏业。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在⼀个美国煤矿⼯⼈家⾥,瑟瑟发抖的⼥孩问妈妈:“妈妈,天⽓这么冷,你为什么不⽣起⽕炉呢?”妈妈叹了⼝⽓,说:“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河畔,农场主们正把⼀桶桶⽜奶倒⼊河中,把⼀车车肥猪倒⼊河中……设问:材料⼀、⼆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河中?提⽰:材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盾依然存在;⼯⼈的⼯资却增长缓慢,购买⼒严重不⾜,导致出现⽣产过剩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目标- 了解经济危机是如何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探讨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全球经济的重塑教学内容1. 金融危机的定义和特征2.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及其后果3. 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影响4.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复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和影响。
2. 引入:讲解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的背景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 探究:分组讨论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过程和各国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其与政治形势的相互作用。
4. 分析:通过研究纳粹德国的崛起,讨论金融危机对极端政权崛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何关联。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进一步了解战争对全球格局和经济的影响。
6. 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相关图片和数据- 学生练册:用于小组讨论和练- 题集:用于课后巩固和复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课堂练和题集的完成情况-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总结扩展活动- 邀请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和战争之间的关系。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探究金融危机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 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金融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部编教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图表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
他在听什么呢?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__股票__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__整个资本主义__世界。
2.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__国家干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主要内容:①整顿__金融__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__信用__;②加强对__工业__的计划指导:通过《__国家工业复兴法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③调整__农业__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__以工代赈__”:通过投资兴建大量__公共设施__,为失业者提供__就业__机会;⑤发展__社会福利__: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3.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宏观调控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__资本主义世界__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29
统编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5课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标与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期间,德军势如破竹。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同年,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相约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1942-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主要战场的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英、美、苏三国的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5月,德国投降;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及作用,分析雅尔塔会议,认识各国之间的协调作战使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了解欧洲战事结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明确促使战争结束的主要事件;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历史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22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参与者、内容。
2.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和恶劣影响。
3.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4.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
【教学重点】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2.莫斯科保卫战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4.珍珠港事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世界大战欧洲、亚洲策源地的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基础,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目标1.了解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参与者、内容。
2.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和恶劣影响。
3.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4.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
(生自读,师指明重难点)三、第一篇章推波助澜——绥靖政策1、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师分析)经济大危机摆脱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及与会者、结果(学生答,师出示图示)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事实果真如此吗?法西斯在侵占苏台德地区不久就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西方大国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做法就是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绥靖政策原因:材料一: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600万人,伤亡244万,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
1936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国际联盟”曾经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表明90%的人拒绝参战。
恐惧战争、渴望和平的和平主义运动在30年代的英国已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
“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
”材料二: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在反共产主义问题上他们和希特勒没有区别。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经济大危机的起因、表现和对全球的影响;- 理解二次全球大战的原因、主要参战国以及战争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下册;- 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堂笔记、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对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兴趣。
经济大危机2. 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包括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等因素。
3. 解释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如失业率上升、国际贸易减少等。
4. 分析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例如美国的大萧条和德国的经济崩溃。
二次全球大战5. 讲解二次全球大战的起因,包括种族主义、领土争端和经济利益等因素。
6. 介绍主要参战国,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盟军等。
7. 探讨战争的影响,如大规模人员伤亡、毁灭性的战争技术和国际局势的变化。
总结8. 总结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9. 提醒学生加强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作业- 阅读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的相关内容。
- 回答教师提供的问题,展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更多与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 设计一个小项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深入探究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全球大战的影响。
参考资料-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下册内容- 互联网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
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
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
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59的绝对优势胜出。
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
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
大获全胜的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
为扩大就业,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
罗斯福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为扩大就业,推行了“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
如何看待“新政”中“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规
定?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
美国政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危机。
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图解特点】(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
提示:因为新政的部分内容和措施触及了一些资本家的利益,对垄断资本家追求最高利润进行一定限制,如《国家工业复兴法》中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2)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
提示:不能。
因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