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阅读训练】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东游B而日中时/近也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一儿/以日初出远2. 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问其故故:②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③孰为汝多知乎孰:3.翻译下面的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孰为汝多知乎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B2.故:所以汤:热水孰:谁3.(1)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2)谁说你知识渊博啊?4.①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
②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③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更要不断学习。
⑤多与人交流,我们会有不一样收获。
知识点归纳第二人称代词:你、汝、尔、君、若、子、女(通假字通“汝”)翻译时要做到“信:准确;达:通顺;雅:语言优美”。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着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而日中远也(2)及其日中如探汤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正午(2)热水2、(2分)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3、(2分)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参考答案1、(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2、孔子不能决也。
3、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5、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原卷+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真题训练(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真题训练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部书中的学术观点属道家学派,而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阅读文言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节选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用“/”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停顿符号。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6.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少.( )选汤.( )汤7.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8.《伯牙鼓琴》选自《》。
由于这个传说,后来人们用“”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文言文阅读。
约不可失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③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一:当初。
④罢:取消。
9.给词语“期.猎、是.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多选)A.时期B.约定时日C.这D.就是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是日/饮酒乐/天雨 B.是日/饮酒/乐天雨C.是日饮酒/乐/天雨11.关于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
B.认真对待双方约定,是对别人的尊重。
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5、《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分)1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①盘盂()②孰为汝多知()()17.解释加粗的字。
(3分)故:去:日中:沧沧:及:汤: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③孰为汝多知乎?19.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3分)答案20.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答案:参考答案15、《列子.汤问》道家儒家16、① yú ②shú zhì17、原因、距离、正午、清凉略带寒意、到至、热水18、略19、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0、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小学语文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归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岁月、力求上进的肉体。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五.1.zhì ,“知”通“智”,聪明。
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略。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
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而日中远也(2)及其日中如探汤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正午(2)热水2、(2分)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3、(2分)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参考答案1、(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2、孔子不能决也。
3、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5、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6、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问题一: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五.1.zhì ,“知”通“智”,聪明。
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解释下列加点词孔子东游( )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2分)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
(1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6.翻译下列句子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④孔子不能决也。
⑤孰为汝多知乎?7.两个小孩为什么笑孔子(用原文回答)?8.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儿乙:观点: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10.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11.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习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习题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5、《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 分)
1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①盘盂( ) ②孰为汝多知( )( )
17.解释加粗的字。
(3分)
故:去:日中:沧沧:及:汤: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
③孰为汝多知乎?
19.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3分)
20.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
答案:
15、《列子.汤问》道家儒家
16、① yú ②shú zhì
17、原因、距离、正午、清凉略带寒意、到至、热水
18、略
19、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
20、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两小儿辩日的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的阅读答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孟,此不为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按原文填空。
2.说说以下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日始出时去人近。
( )(2)孔子不能决也。
( )3. 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1)离 (2)判断3.一天之中,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一儿是以日出时太阳形体大,日中时太阳形体小为依据;一儿是以早上太阳凉爽,而中午太阳热为依据,两人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两小儿辩日的阅读答案一、一词多义: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孰为汝多知乎⑵其①问其故②及其日中如探汤二、古今异义(彩色):⑴日中如探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四,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改变状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白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的'珍贵精神。
五、课文内容:(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这那么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繁复性?(4)两小儿能对这个繁复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白什么?答案:1.⑴①为:是②动词:说、认为⑵①其:那②它2.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⒍(1)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索、探究真理4.(1)由于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陈元候哀公和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的阅读题理解及答案
陈元候哀公和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的阅读题理解及答案两小儿辩日A、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将A句改为转述句:答案: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1)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2)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改为转述句:—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将B句改为陈述句:XXX答案: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翻译: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改为陈述句: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3、孔子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时孔子会说:“XXX,XXX,是知也。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语文六年级下册阅读复习卷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阅读训练题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
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
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
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着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