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渠返回秦朝

合集下载

灵渠古代水利建筑的文化遗产

灵渠古代水利建筑的文化遗产

灵渠:古代水利建筑的文化遗产韩雨晴杜丽萍①[内容提要]灵渠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开凿的一项水利工程,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选址科学、布局合理、计算准确、建造精美、匠心独具,从开凿通航至今,集军事航运、水利灌溉功能于一身,同时带动了岭南地区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原与岭南的民族及文化融合,也在这两千多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泽及天下。

同样,灵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兼有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这需要我们去正视灵渠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位并对其开展进一步地保护和开发,实现对其艺术价值和精神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灵渠水利工程文化交流文化遗产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是我国古代汉族人民运用劳动和智慧建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自东向西而流,沟通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与漓江支流始安水、联结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6.5公里,由Y堤(大小天平)、南渠、北渠和渠道上及两岸的建筑物组成。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开始通航,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项目。

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一、灵渠工程灵渠工程历史悠久、影响深厚,从选址到布局、设计到建造以及开凿到通航,都凝聚着人民智慧与民族精神,体现出科学性与合理性,独具匠心。

①韩雨睛(1993—),女,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杜丽(-)灵渠工程之开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为了尽快平定南方疆土,秦始皇又紧接着发兵岭南,然山路崎岖、运输不易,粮草补给困难,于是秦始皇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化解运粮困境。

自此十万军民历时四年建造灵渠,于公元前214年通航,这便是灵渠开凿的历史。

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中有记载:“(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巩,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

秦朝的交通发展

秦朝的交通发展

秦朝的交通发展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秦朝时期,交通运输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发展,为中国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

1. 道路建设秦朝时期,统一了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交通条件。

他下令修建了一条横贯中国北方的长城,这不仅是为了防御外敌,也为了方便军队和人民的出行。

此外,秦始皇还修建了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秦汉大驿道,它连接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和行政中心,成为了日后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2. 水陆交通在秦朝,水陆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灵渠,将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水路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灵渠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供水系统,为军队和民众提供了水源。

在交通发展方面,秦朝还开展了许多运河和航道的修建工作,使水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

3. 驿站系统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交通,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驿站系统。

驿站沿着主干道定期设立,为传递情报、运送货物和人员提供了方便。

这些驿站为行人和马车提供了驻足和换马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4. 马车濮阳轮秦朝时期,濮阳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它是一种由四只马拉动的大型四轮车,可用于军事运输、贵重物品的运输以及高官显贵的出行。

濮阳轮在秦朝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统一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之一。

5. 通航和船舶建设秦朝时期,船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许多大型船坞和码头,为船只提供了停靠和维修的地方。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渔业,培育了大量的渔民和船工,为海上贸易和渔业带来了繁荣。

秦朝还广泛使用皮艇和竹筏等原始船只,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水利条件。

总结:在秦朝的统治下,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道路、水陆交通、驿站系统、马车濮阳轮和船舶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改善和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秦朝的交通发展为后来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交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的土木工程修筑灵渠与运河的奇迹

秦朝的土木工程修筑灵渠与运河的奇迹

秦朝的土木工程修筑灵渠与运河的奇迹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以其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卓越的治理能力而闻名。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土木工程项目,其中灵渠与运河建设便是其中受人瞩目的奇迹之一。

一、灵渠——水利工程的奇迹灵渠,位于今天中国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之间,是秦朝时期修建的一条人工运河。

灵渠总长约36公里,沿途引水于巨鹿山脉的南麓,经过灵岩山一带,最终在渭水汇入渭河。

1. 水利意义灵渠的修筑对于解决渭河流域的灌溉与排水问题至关重要。

在秦朝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而灌溉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由于当时渭河水量不稳定,不时发生洪水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扰。

灵渠的建设不仅增加了渠岸地区的农田灌溉用水,还有效地引导了洪水,保护了渭河流域的农田免受洪涝灾害。

2. 施工难度灵渠的修建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灵渠所经之地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和河谷等多种地貌。

其次,由于渠道的长度较长,需要跨越平地、小山和山口等不同地形。

此外,修渠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泥沙淤积、水平均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3. 工程技术为了克服各种困难,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

例如,他们采用了分段修筑的方法,将整个修渠过程分成数段,分段修建,降低了工程难度。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还使用了多种工具和设备,如镐、锄、水平仪等,保证了修渠的质量和进度。

二、运河——连接南北的纽带在灵渠的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另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运河的修建。

这条运河横贯中国南北,通达黄河与长江流域,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交流。

1. 建设规模运河的修筑规模庞大,总长约1800多公里。

它从中国北方的华山山脉开始,经过中原平原,穿越淮河流域,最终进入长江。

修筑运河需要跨越山川河流,因此需要克服大量的地质、水文和工程技术问题。

2. 经济作用秦朝修建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南北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物资运输。

通过运河,北方的粮食、丝绸和瓷器等商品能够便捷地运往南方,而南方的茶叶、铜器和草纸等物品也可以通过运河迅速输送到北方。

关于灵渠的故事

关于灵渠的故事

关于灵渠的故事
灵渠位于中国湖南省,连接着湘江和漓江。

它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19年,当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北方,将目光转向了岭南地区。

然而,由于岭南地区的地形复杂,秦军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由于百越部落的抵抗,秦军无法通过陆路运输粮食和其他必需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名叫禄的监御史建议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连接湘江和漓江,从而将秦军的物资和兵员通过水路从北方运送到南方的前线。

这个建议被秦始皇接受了,他命令禄负责这项工程。

经过四年的努力,灵渠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它的修建为秦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使他们能够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和其他必需品,从而克服了供应困难的挑战。

在灵渠的帮助下,秦军最终战胜了西瓯部落,岭南和中南半岛的北部正式划入了秦朝版图。

灵渠不仅对军事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唐代诗人胡曾在一首诗中把灵渠比喻为“天道”,他说:“凿开山岭引湘波,上去昭回不较多。

无限鹊临桥畔立,适来天道过天河。

”这是对灵渠的形象描绘,也是对它的历史和价值的肯定。

灵渠的历史小故事

灵渠的历史小故事

灵渠的历史小故事南越王赵佗本是秦始皇派来收复百越(岭南最早之前为百越)的将领,但他在收复百越之后,自己在岭南称了王帝。

于是秦始皇为了他的统一中国梦想,又派兵来攻打南越王。

因为岭南潮湿,不仅山多地势复杂,而且瘴气多,道路又不好走,秦始皇的部队打了好几年都久攻不下,最后总结原因,痛定思痛,决定修一条水渠,将长江水与珠江水打通,在中原与岭南之间修一条水路,这样不仅运兵方便,而且运送粮草更是方便。

最终,果然将岭南收复,完成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

在此后的2000多年里,这条水渠一直是中原和岭南沟通、交流的重要节点,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刻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始皇修的这条打通长江与珠江的渠叫作灵渠,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与长城、兵马俑一起被国际文化旅游界誉为华夏文化的原生文明----秦文化历史遗存的瑰宝。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全长36.4公里,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人工河,汇聚了中华劳动人员的智慧结晶。

当年,长江与珠江之间被山脉阻断,一名被后人称为史禄的人带领先民堪察地形,发现兴安县境内漓江与湘江平向而行,而漓江的终点是珠江,湘江的终点是长江,如果建立一条水渠连接漓江与湘江,那么便打通了珠江与长江。

这条设想成功开启了灵渠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在建造灵渠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

第1个困难:漓江与湘江之间被群山阻碍漓江与湘江之间最近的距离也相隔几十公里,挖山是绝不可能的,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前提下,工程量太大,而秦始皇与南越的战事迫在眉睫,耽搁一天,就会有更多的人因战争牺牲,统一大业便要多耽搁一天。

怎样才能用最短的路,最小的工程量实现最大的目标?只能实地再详细堪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史禄发现,只要打通兴安县湘江与溶江之间的水,再由溶江流入漓江便可使两水相通。

而这条路上,已经有始安水与严关水,只要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再用人工挖凿将这些水路连通,使其汇入溶江便可成功解决问题。

于是,这便有了全长约33公里的南渠。

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表现

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表现

秦朝交通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车轨和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致力于建设通向全国的交通线,拆除战国时期各国私筑的高墙壁垒以及关卡,同时下令修建以驰道、直道为主要干线的交通。

这些交通线以咸阳为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内陆交通线。

2.建设灵渠:为了加强西南地区的统治,秦朝依不同的修筑条件修建了几条特殊道路,其中之一就是灵渠。

灵渠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中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3.拓展完善陆路交通:在秦朝的基础上,汉朝对陆路交通线进行了拓展和完善。

如在西南夷地区,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在北方,北边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汉朝时则西起敦煌,东至辽东以东的乐浪(今朝鲜平壤附近)地区;在江南地区,东汉时开零陵(今湖南永州境内)、桂阳峤道等。

总的来说,秦朝时期的交通发展表现为统一车轨和驰道的建设、特殊道路的修建以及陆路交通的拓展和完善。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还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023最新-灵渠心得体会范本 参观兴安灵渠心得体会2篇

2023最新-灵渠心得体会范本 参观兴安灵渠心得体会2篇

灵渠心得体会范本参观兴安灵渠心得体会2篇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篇《灵渠心得体会范本参观兴安灵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描写灵渠心得体会篇一我们认为秦始皇於二十七年向岭南发兵,打了三年以后再决定凿灵渠,那开始凿渠的时间应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以后(公元前220xx年)。

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20xx年)凿成通航,灵渠的开挖将近用了四年时间。

以秦朝庞大的兵力,用四年的时间,开凿灵渠,基本上可以成功。

因此,我们认为灵渠的开凿时间,应为始皇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前218一前220xx年)。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挖灵渠?上面的史料已经说得很清楚。

就是为了给士卒运送粮饷。

灵渠未开凿之前,秦军的粮饷靠人力肩挑背运,就算用车载,岭南山高水险,道路崎岖,一车又能运多少?加上运送人员在长途搬运中自己的消耗,能运到前线的粮食就更少。

在当地筹粮嘛,当时岭南地区人烟稀少,耕作靠刀耕火种,产量很低,而且越人皆逃人深山老林中,与禽兽为伍,秦军到那里去找粮?没有粮食,又那敢轻敌深入?战争只有旷日持久了。

所谓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原因就在这里。

灵渠凿成以后,秦军有了充足的粮饷,因而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当年即统一了岭南。

占领岭南后,派兵戍守,也有保障。

通过灵渠,秦代还由中原往岭南大量移民,加快了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后人说灵渠“通三江,贯五岭”,意义之重大,对后世功用之奇伟,是不言而喻的。

除此之外,单就水利建筑上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仍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它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它的水利工程建筑,创造了古代几个世界之最,具有很高的科学内涵,让我们感到自豪。

下面我们就将它的重要建筑,逐一作介绍。

一、最理想的选址渠是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凿的运河。

综观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条运河的条件比灵渠更早的了。

位于桂北地区的兴安县,层峦叠嶂,河川纵横。

秦朝的农田水利秦始皇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

秦朝的农田水利秦始皇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

秦朝的农田水利秦始皇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为秦朝的农田水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就秦朝的农田水利,以及秦始皇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进行论述。

一、秦始皇的农业政策秦始皇实施的农业政策以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

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良农具、推广高产作物、加强耕地整理等。

同时,他还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以保障国家粮食供应。

此外,秦始皇还实行了农田税收政策,规定农民按照一定比例交纳农田税。

这些政策为秦朝的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秦朝的农田水利秦朝的农田水利是秦始皇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农田水利政策的重要体现。

秦朝的农田水利主要包括修建灌溉渠道和建设水利工程两方面。

1.修建灌溉渠道秦朝修建了许多灌溉渠道,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始皇帝下令修建的灵渠。

灵渠起自河南潢川,与洛河相通,工程浩大,历时10多年才完成。

修建灵渠不仅解决了河南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还改善了农田的墒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2.建设水利工程秦朝还大量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修建水库、挖掘运河等。

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源,供给灌溉用水,并储存雨水,以备旱灾时使用。

挖掘运河则是为了联通水源,方便水资源的调配和农田灌溉。

三、秦朝农田水利的意义秦朝的农田水利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秦朝修建的灌溉渠道和水利工程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改善了农田的水利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得以改善,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为秦朝的农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增加了国家财富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秦朝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了农田产量,进而增加了国家财富。

水利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灵渠秦皇宫简介

灵渠秦皇宫简介

灵渠秦皇宫简介
灵渠和秦皇宫是中国两个不同的历史地点,它们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灵渠(Ling Canal):灵渠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与郑州市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

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造的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朝时期。

灵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水利灌溉问题,以便农田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

灵渠还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秦皇宫(Qin Emperor's Palace):秦皇宫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宫殿遗址,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之一。

它是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群的一部分,也是世界闻名的兵马俑所在地。

秦皇宫及其陵墓群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灵渠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灵渠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灵渠678地理工作室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灵渠正文共6483字79图阅读时间17分钟作者:牛书平老师灵渠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2018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为灵渠颁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和牌匾。

一、灵渠的修建秦始皇一生都在征服,公元前221年,秦在消灭了六国之后,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岭南,秦军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主要原因是五岭山脉横卧在两广与中原地区之间,军需物质运输极为困难,秦军在两广不能实行连续作战,肌饿的士兵是无法打胜仗的,从而无以扩大战果。

要想征服岭南必须要先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然而在这无穷的南岭之中如何能找到运量的大路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劈山修路以通岭南则耗时太长,于是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劈山凿渠,开辟一条水上运输线,这就是灵渠。

灵渠渠首鸟瞰图灵渠在南岭西侧的群山深处,南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向北流的大多进入长江水系,向南流的大多进入珠江水系。

在多种连接两水系方案中,秦朝人选择了湘江与漓江,图上能够看出这是最短的距离,我们不得不佩服秦水利工匠的智慧,即使今天看来这也是最短的连接方法。

在修建过程中,用拦河大坝挡住湘江之水,挖两条渠分别为南渠和北渠,南渠使湘江水流入漓江支流,通过南渠与北渠使湘江与漓江连接在了一起。

北渠回湘江,南渠通漓江从上图看出南渠修建并没有采用最短距离(下图),这样舍近求远,是为什么呢?因为湘江与漓江这条小支流的落差有7米,这就意味着要建7米以上的大坝才能使湘江水流入漓江支流,而建7米以上的大坝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秦朝工程师的做法是将大坝向上游移,这里地势更高些,大坝高度只需两三米就可以了。

建两三米的大坝,在秦朝是不难做到的,付出的代价就是增加南北渠的长度,不仅如此,北渠被开发成弯弯曲曲的样子,这无疑更使工程量大大增加,这又是为了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因为在秦朝,灵渠的功能主要是运输,落差对于灵渠这条运河来说,至关重要,直线型的渠道施工量小但落差大,顺流而下的船速度难以控制,逆流而上的船上陡坡更使难上加难。

秦始皇的灵渠决策

秦始皇的灵渠决策

秦始皇的灵渠决策作者:杨柄来源:《决策与信息》2014年第11期北去湘江返走漓,一渠襟带雨花枝。

秦军船队泻珠水,南国书文学李斯。

誉贯万年劳动美,功联三将庶黎思。

铧尖不比长城短,不到铧尖莫写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开发五岭以南,使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的北部这广袤的地域归入当时的秦帝国版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这一战略决策能够实现,关键一环是凿通灵渠,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联为一体,使秦军能够沿着这个水系长驱南下。

所以,灵渠本身,又具有战略意义。

那时候,秦军要开进岭南,如果走五岭的中部,即今天京广铁路这条线,最直,但当时的条件,绝无可能,只能在东、西两端作出选择。

东端,向南为东江的发源处,向北有细流汇入贡水,在这里打通陆路是可以的,打通水路却不可能。

西端,向南的漓江为西江的发源处,向北的海洋河为湘江的发源处,这两股水相距很近,地形也有利于开凿,于是秦始皇确定在这里打通水路,这就是灵渠。

灵渠在极负盛名的桂林东边,兴安县境内。

兴安县耸立着五岭当中的两个岭:县南是海洋河发源的都庞岭,县西北是漓江发源的越城岭。

两岭相望而不相接,形成一个通道,两股水源就在这个通道上比邻而流,各走南北,相距不过数十里。

就在这个通道上,利用少许的天然河床,更多的则是开山凿石,合计凿成长70华里、宽10米、深5米的灵渠,将海洋河与漓江联结起来。

同时,在海洋河与灵渠的接头处修一长达500米的拦水坝,分出三成水量顺渠流入漓江,旷古以来不曾谋面的湘江与漓江两水就在这里携起手来了。

从湘江逆流而上的船只,到了大坝这里,变船尾为船头,又沿着灵渠顺流而下漓江;从漓江逆流而上的船只,到了这里,也是变船尾为船头,又顺流而下湘江。

于是南北贯通,畅行无阻。

由于修了灵渠,一条河(海洋河)的水流入两个水系,注入两个大海(东海、南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迄今未见第二例。

一切水渠跟一切天然江河一样,功能都是沟通,而不是阻隔。

灵渠则将这种功能发挥到惊人的程度。

秦汉时期的水利事业

秦汉时期的水利事业

秦汉时期的水利事业秦代的水利事业秦代开通的水渠和运河,有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公元前215 年,秦将蒙恬领兵十万,驻守在现今的后套地区。

为解决军粮,组织士兵在黄河沿岸开垦土地,修筑灌渠,此即秦渠。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从青铜峡边开凿上口和下口两个渠口,经金积,引黄河水向东北流,过灵武城北,全长75 公里,有大小支渠222 道,灌溉农田18 万亩,至今仍在使用。

公元前214 年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湘桂交通。

船只可以从湘江过灵渠到达桂江。

灵渠全长35 公里,主要工程有铧嘴、大小天平、北渠、南渠。

当初灵渠的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则主要用于灌溉。

关于江南运河,据《越绝书·吴地传》记载:“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马塘,湛以为陂,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汉代的水利事业汉代,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布及全国。

有名的水利工程如山河堰是汉水支流褒水上的著名引水灌溉工程,传说是楚汉相争时,由萧何、曹参主持修建的。

六辅渠是兒宽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主持兴修的,以郑国渠北面的冶峪、清峪、浊峪等几条小河为水源,灌溉地势较高而郑国渠又无法自流灌溉的农田①。

白渠是太始二年(公元前95 年)修建的,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建议修筑的,故因人取名。

它“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②。

成国渠大约汉武帝时修筑,从今眉县引渭水,东北流,穿过漆水河,至今兴平县境入蒙茏渠,灌溉今眉县、扶风、武功、兴平一带的农田。

龙首渠大约是汉武帝元朔至元狩年间(公元前128—前117 年)修建的。

它引洛水灌溉临晋平原,当渠道通过商颜山时,采用井渠施工法,开创了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

在施工中,由于挖掘出恐龙化石,故取名龙首渠。

六门筦,又称六门陂,是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于建昭五年(公元前34 年)主持修建的。

它位于穰县(今河南邓县)之西,壅遏湍水,设三水门引水灌溉。

元始五年(公元5 年),又扩建三石门,合为六门,故称六门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返回目录
重难探究
1.列表归纳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
项目 措施
影响
政治
确立皇帝制度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
设置丞相、
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
太尉、御史大夫 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实行郡县制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返回目录
太尉
监察
御史大夫
行政
返回目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5.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 6.下面是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写出A、B、C、D所代表的内容。
A:陇西 B:长城一带 C:东海 D:南海
返回目录
课堂•互动理解
材料解读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返回目录
课前•自主预习
一、秦灭六国
1.事件: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齐 六国,统一全国。
2.时间:公元前 221 年。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连线题
丞相
军事
——李白《古风》 解读 秦王统一了天下,气势如猛虎一般。他挥舞起宝剑,驱散了漫天浮云, 各国的诸侯都臣服了。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于结束 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读 秦朝建立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统一文字。以 上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方便了交通往来,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灵渠的历史故事

灵渠的历史故事

灵渠的历史故事灵渠,又称运河,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

灵渠的历史故事充满了传奇与波折,以下将为您写出相关参考内容。

灵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

秦国的大将军白起为了解决粮食运输难题,决定开凿一条运河连接黄河和淮河,以便快速运输粮食和军队。

白起聘请了当时的水利专家吕不韦来主持修建灵渠。

吕不韦经过详细的调查和测算后,认为灵渠最好的线路是从郑国城(现在的郑州)开始,一直延伸到洛阳,然后再沿着淮河流域到达华阴,最后抵达淮水。

灵渠的开凿工程从公元前246年开始,历时10年完成。

修建灵渠的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最大的困难是地势不平,需要开凿很多长达数十丈的隧道来通过山脉。

另外,灵渠还需要跨越许多河流和湖泊,需要修筑大量的堤坝和桥梁。

吕不韦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例如使用倒拔法修筑隧道、采用石块背墙、铺设桥面板等,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困难。

灵渠的修建对于当时的军事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缩短了粮食运输的时间,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同时,灵渠还成为了秦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连接了黄河和淮河两大经济区域,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灵渠的命运并不如人们所愿。

不久之后,秦朝灭亡,灵渠也逐渐废弃。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灵渠虽然进行了多次修复和疏浚,但它的重要性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突出。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师们重新发现了灵渠的历史价值,并开始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1959年,灵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灵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灵渠的历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同时也显示了人类克服自然困难的能力。

灵渠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伟大的事业。

兴安灵渠的作文

兴安灵渠的作文

兴安灵渠的作文你知道兴安灵渠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地方,就像一个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大宝藏。

我到兴安灵渠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灵渠就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一位饱经风霜却又充满智慧的老者。

先说这灵渠的水吧,那水啊,清清凉凉的,像镜子一样平。

阳光一照,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就像撒了一渠的碎金子。

这水可不得了,它从秦朝就开始流淌,一路潺潺,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迭,人事变迁。

我都在想,这水里是不是还藏着秦始皇统一岭南的秘密呢?说不定当年那些士兵的汗水都融进这水里啦。

沿着灵渠走,你能看到那些古老的堤坝和渠道。

这些堤坝和渠道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

那时候的工匠们,没有什么高科技,全靠一双巧手和满脑子的智慧。

就拿铧嘴来说吧,它像个大犁头一样伸到水里,把湘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入南渠,一部分流入北渠。

这就像是给江水做了个巧妙的安排,让它们乖乖地按照人们的想法流淌,既解决了通航的问题,又能灌溉农田。

我站在那儿,就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想:“你们咋这么聪明呢?”灵渠两岸的风景也是美得不像话。

绿树成荫,那些树就像一把把大伞,给灵渠遮风挡雨。

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花在草丛里探出头来,像是在跟灵渠打招呼呢。

我走着走着,还看到有几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讲述着灵渠的故事。

在灵渠这儿,还有很多古桥。

这些桥就像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它们有的弯弯的,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渠上;有的平平的,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灵渠。

我走在桥上,脚步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我还听当地人讲了很多关于灵渠的传说呢。

有说灵渠里住着水神的,要是对灵渠不好,水神就会生气。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能看出来大家对灵渠的敬重。

兴安灵渠啊,它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

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就像一个文化的符号,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也刻在了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的心里。

我从灵渠离开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呢,心里想着:“灵渠啊,我肯定还会再来的,你可一定要继续这么美下去哦。

秦朝的巨大工程灵渠

秦朝的巨大工程灵渠

秦朝的巨大工程灵渠秦朝的巨大工程 - 灵渠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朝时期。

这项巨大的工程不仅具有重大的水利意义,还对秦朝统一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工程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程背景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34年的秦始皇时期,由当时的秦王政力量负责规划建设。

背景是秦国需要解决渭河与氾水之间交通不畅的问题。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河流纵横,交通阻碍严重,为了实现秦国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秦始皇决心兴修灵渠,使交通畅通,大力推进国家的发展。

二、建设过程1. 计划与勘测:在正式开始修建之前,秦始皇命令相关官员进行周密的勘测和计划。

这次勘测不仅涉及地理环境,还有水资源调查、水流状况等需要详细了解。

2. 挖掘与改道:在前236年,工程正式动工并以“进渠”为主。

修渠的过程中,秦始皇下令以人力为主要手段进行挖掘工作,并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石锤、铁锹等。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工程进展缓慢,许多士兵和农民被调派参与其中。

3. 渠道加固:为了保证修建的灵渠能够承受后期的流量压力,对渠道进行了加固处理。

具体做法有加宽和深挖渠道,同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水流侵蚀渠道边坡。

4. 设施建设:灵渠的修建不仅包括渠道的挖掘和加固,还包括一系列附属设施。

其中包括水闸、支渠、护坡等。

这些设施为渠道的可控管理提供了便利。

5. 完工与启用:历经数年的建设,灵渠终于在前23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通过灵渠的贯通,渭河与氾水的交通瓶颈得到了有效解决,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灵渠不仅解决了当时渭河与氾水之间的交通困扰,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灵渠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下,灵渠作为一项重大工程,体现了秦始皇致力于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

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当时是空前的,为后世中国修建水利工程树立了榜样。

其次,灵渠对于国家统一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朝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的奇迹

秦朝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的奇迹

秦朝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的奇迹秦朝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的奇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之一,以其统一六国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著名。

除了政权的巩固,秦朝在农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水利工程在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秦朝的水利工程,探讨其对农田灌溉的贡献。

一、水利工程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国家里,水利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农业的命脉。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农田灌溉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田地的灌溉需求。

秦朝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二、秦朝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中央集权政权的朝代,统一六国后,国力强盛。

这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秦朝政府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秦朝水利工程的建设成就1. 都江堰都江堰是秦朝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河流白水流经山谷区域。

都江堰的建设由著名的工程师李冰主导,旨在利用蜀地降雨多的优势,将水资源合理引导到周围的农田中。

经过多年的建设,都江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确保了农田的灌溉供水。

至今,都江堰仍被视为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2. 著名渠道除了都江堰,秦朝还修建了其他著名的渠道,如灵渠和郑国渠。

灵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主要是为了解决临渭河的水源问题,从而保证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

郑国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郑州一带的农田灌溉条件。

四、秦朝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秦朝的水利工程在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秦朝成功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水利工程还改良了土地的质量,提高了农田的肥沃程度,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秦朝的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的贡献是秦朝农业发展的奇迹。

灵渠

灵渠

简介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河。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

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海洋河水(湘江源头)引入大溶江(漓江源头),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

这条运河成了打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中国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

但是,漓江的上源(大溶江,流向由北向南入海),与湘江的上源(海洋河,流向由南向北再转东汇入长江入海),恰好同出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1.5公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30米,宽不过500米。

灵渠的设计者就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引湘入漓,婉蜒行进于起伏的丘陵间,联结起分流南北的湘江、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灵渠长约30多公里,宽约5米,开凿灵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坪,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

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铧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坪等溢洪通,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去,保证了运河的安全。

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使运河路线迂回,来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

灵渠的设计和布局都很科学。

在世界航运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灵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艰巨复杂。

南渠一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几座拦路的山崖。

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岭,即太史庙山时,更要从几十米高的石山身上,劈开一条河道。

这样的工程,在一无先进机械,二无炸药的条件下,全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充分表现了当时人的智慧与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0天
36张图片
2013.11.8从灵渠返回秦朝作者:作家张立先
行程单
灵渠
从桥上越过“天下第一陡”,便从现实回到2000多年前的秦
朝了。

灵渠
灵渠陡门
这里是观景台,厚重的条石路面,似要承载太多的负荷,临水
面亦被石栏围着,仿佛围着护着的不是渠不是水,而是一段悲
壮的筑坝修渠史。

粗壮的古树宛如年迈的祖母,精心地呵护着
“灵渠”石碑。

抚摸一人多高的石碑,凝视灵渠上的“灵”字
,对秦时万马千军日夜鏖战的先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渠首
渠首溢流坝
石碑的背后,即是气势恢弘的灵渠渠首。

右前方是远古的海洋河,状如铧犁的神奇水工建筑物----铧嘴
,静静地耸在那儿,耸成千古奇观。

如郑国渠一样古老的人工
运河----“湘漓分流”之发祥地就是这里啊,她将海洋河水一
分为二,一流入北渠,一流入南渠,且分配比例是湘七漓三。

远古的灵渠运河,长寿的魅力安在?
正前方乃一爿平坝,应属铧嘴的防淤堤。

左前方便是北渠,视线被遮挡了。

正前方是长逾百米宽过五米的滚水石坝,丰水时水溢石坝,坝下水流潺潺,一看就知它是用来调节南渠水位的水工建筑物。

这滚水石坝,古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天平
”。

感受“天平”的最好办法是脱鞋下水。

妻子女儿抢着赤脚下去了,我穿凉鞋也跟着踩在了千年石坝之上。

水有些凉,石坝上长满青苔,正得意时妻一不留神,就滑倒一屁股坐在水里了。

她嗔怪我未及时拉扯,我则打趣说:是秦军将士见你来了,邀你坐坐哩。

未敢再向前走了。

便侧身在水坝上向南渠的陡门虔诚祈祷,愿这“天下第一陡”永远地伴着灵渠,让一弘清流永远地滋润桂林的山川。

陡门缘何而建?它又有何妙用呢?
所谓陡门,其实就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船闸。

它的两孔偏渠首方位嵌有对称的槽孔,昔日里肯定有木板或石板用以“锁”水。

陡门尾部呈阶梯状,显然是为适应水力学要求,作为承重墙或
水位压力支撑。

舶前进而顺序启闭,调整水位,使船只逐级上行或下行通过渠道。

据说唐代曾设陡门18座,后改为36座,北宋时一度减到
10座,南宋又恢复到36座,清代为32座。

古代先人的智慧凝聚于此,面对它我只能轻挪脚步,不敢高声讲话。

南渠水静静地流淌,陡门静静地横卧,建造灵渠陡门的
先人也都在此静静的长眠啊……
节日的灵渠游览区鲜有游客,此正合吾意。

我与妻子女儿,邀南渠的清流作伴,悄然沿陡门下游方向前行。

水流缓缓的,脚
步缓缓的,思绪竟也变得缓缓的了。

这样地走近古“秦堤”,走近“飞来石”,走近“三将军墓”,走近“四贤祠”……见长渠里仅有专供游览的小木船划过
,心就被沿途各式各样的石桥扯着,想要较真地叩问灵渠了。

秦时筑渠,是缘于军事目标之考量么?
原来秦时开凿的广西北境运河,史称秦凿渠,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

传说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1年又发大军征伐岭南地区的“百越”。

岂料恶仗连连,竟毫无建树。

原来岭南的地貌乃天然屏障,秦军运输队伍常被偷袭,后勤补给困难重重。

始皇帝遂令监郡史禄劈山凿渠,开通运河。

史禄统领10万大军苦战三年,终于不辱使命在广西的兴安境内开通了运河,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便岭南的广大地区很快纳
入了秦王朝版图。

那么,秦凿渠又是何时易名为灵渠的呢?
答案在唐朝。

在四贤祠内,我拜谒了秦代史禄、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的塑像,这四位均是主持兴建和修整灵渠的政
府官员。

作为南北运输信道,自秦朝凿通直到清朝,灵渠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水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两千多年来有记载且规模较大的修治和维护便有23次。

它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湘桂铁路
开通,灵渠的交通运输功能才被灌溉取代。

灵渠的北渠不足4公里,南渠全长却有30多公里,我们游走一
个多小时的石砌渠段,全系人工开凿,是灵渠的精华。

正愜意行走时,耳畔传来游船上导游的声音,曰灵渠之名讳,系后人追思秦军因筑渠死亡的三万将士而命名。

是这样么,灵渠?
灵渠不语。

她清流涌动,款款自上游流来,柔柔朝漓江涌去,直行也好,曲拐也罢,宛若长袖轻舞,长歌低吟,在人类的祈盼里盘旋
出无尽的诗情画意。

灵渠,你是人杰地灵的“灵”,灵魂不灭的“灵”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