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
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
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2016年广东佛山16岁少年离家出走,并留下字条称“我走了……真的别找我,也别难过该说的我都说了”“我不需要什么乱七八糟的葬礼”。
家人心急如焚但报案一天后,民警在一栋未完工的废弃建筑物前发现失联少年的尸体。
青春期悲剧:逝去的16岁少年是什么让一个16岁的孩子,在凌晨5点多离家出走,孤零零地坦然面对死亡?据了解,该少年有轻生想法可能有多重原因,一是父母生了二胎,突然减量的关爱让他心理不太平衡,二是青春叛逆期受网络影响,学业压力大成绩下降,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封闭自己,面对心理压力无人疏导,这才走上极端。
或许大家觉得这位16岁少年未免太过脆弱,他面对的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将一个正常人逼上绝路,但没有身临其境,你根本无法评估一件小事会在青少年的心理掀起多大的波澜。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既要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要像对待大人一样来尊重他,又不能太过相信他的独立能力,以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他而关爱缺位。
这个分寸很不好把握,一旦处理不好,轻则亲子关系破裂,重则孩子走上极端。
人际交往,都是沟通惹的祸有次在理发店里,我左边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要理发师把头发留得长一些,但是妈妈不允许,要求理发师一定要剪短,并且当着一屋子顾客的面说:“你怎么不听话啊!给你脸了是吗?”男孩气得拉着脸不吭声。
右边的一个初中女孩一直在跟妈妈说:“我特别想留空气刘海。
”妈妈却只顾看手机不理她,后来女孩非常生气地嘟囔了一声“神经病”,幸好她妈妈忙着接电话没听见。
也许大家觉得青春期极端自杀悲剧太少,那这样的对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吧,这个男孩儿的妈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来对待。
而女孩的妈妈采取的是回避的办法,也很容易招致孩子反感。
家长要知道,孩子更在意的不一定是发型,而是自我形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那种感觉,所以即使跟孩子还有分歧,也应该在家里充分地沟通,而不要把矛盾带到公共场合,加大亲子沟通的难度。
青少年自伤案例
青少年自伤案例青少年自伤是指青少年在面对压力、困扰或负面情绪时,采取自我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刻意伤害自己的身体,如划伤皮肤、烧伤、撞击等,也可能是通过摄入过量药物、酗酒等途径来伤害自己。
青少年自伤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下面列举了十个青少年自伤的实际案例,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1. 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成绩一直不理想,又遭遇了父母的离异,他感到十分沮丧和失落。
在一次期末考试后,他因为成绩不如预期,心情非常低落,于是决定用刀划伤自己的手臂来发泄内心的痛苦。
2. 小红(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她在学校里遭受了同学的欺凌和排挤,感到无法自拔。
她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一次次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臂,希望通过身体的痛感来转移对心理痛苦的关注。
3. 小亮(化名)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学业上遇到了困难,无法应对学术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就业压力和经济困难。
他感到无助和绝望,一次次摄入过量的安眠药来麻痹自己的内心。
4. 小芳(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她在家庭中经历了亲人的去世,对亲情和友情都感到迷茫和失望。
她选择通过撞墙来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痛苦,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5. 小杰(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在网络上受到了网络暴力的攻击,遭受了网络欺凌。
他感到无处可逃,无法面对现实,于是选择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臂,希望通过身体的痛感来转移对心理痛苦的关注。
6. 小梅(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她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极度的不满,认为自己不够漂亮。
为了改变自己的外貌,她用刀划伤自己的脸颊,希望通过改变外貌来改变自己的内心感受。
7. 小宇(化名)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无数网友的攻击和谩骂,感到自己被孤立和排斥。
他对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选择用烟头烫自己的胸口,希望通过身体的痛感来转移对心理痛苦的关注。
8. 小娟(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她在学校中遭受了性侵犯,感到极度的羞耻和自责。
她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痛苦,于是选择用刀划伤自己的大腿,希望通过身体的痛感来逃避心理的痛苦。
青少年自伤案例
青少年自伤案例青少年自伤是指青少年在面对心理困扰、压力或情绪困扰时,采取自我伤害来缓解内心痛苦的行为。
自伤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十个关于青少年自伤的案例:1. 小明,15岁,初中生。
小明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上遇到困扰,感到无助和焦虑。
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他开始用尖锐物品划伤自己的手臂。
家长意识到问题后,及时带他去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帮助,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小红,16岁,高中生。
小红在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长期争吵的影响下,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她开始用剪刀割伤自己的大腿,以此来分散内心的痛苦。
学校发现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小红缓解压力并改善家庭关系。
3. 小杰,14岁,初中生。
小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压力下,情绪低落且自卑。
他开始用火柴烫伤自己的手背,希望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转移精神上的痛苦。
老师发现了他的行为,并及时与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小丽,17岁,高中生。
小丽因为与好友的矛盾关系,感到孤独和失落。
为了排解情绪,她开始用指甲刮伤自己的手臂,希望通过疼痛来获得暂时的释放。
学校加强了对她的关怀,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她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高自尊和情绪调节能力。
5. 小华,13岁,初中生。
小华在网络上受到了网络欺凌,被不断的网络暴力言论困扰。
她开始用针刺伤自己的手指,希望通过疼痛来转移对网络欺凌的焦虑。
学校加强了网络安全教育,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小华增强应对网络暴力的能力。
6. 小亮,15岁,高中生。
小亮在父母离异后,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开始用打火机烧伤自己的手臂,试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学校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处理情绪问题,改善家庭关系。
7. 小玲,16岁,高中生。
小玲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暴力欺凌,她感到恐惧和绝望。
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她用刀划伤自己的腿部,试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转移对欺凌的恐惧。
过度社会化 的案例
过度社会化的案例过度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交生活中过度依赖社会交往,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普遍,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过度社会化的案例。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青少年在互联网世界中沉迷不已。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成长。
这导致他们的交友圈子变得狭窄,缺乏真实的亲密关系,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业和家庭关系。
工作场所中的过度社会化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些员工为了迎合领导或同事的期待,不断加强社交活动,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们过度放弃个人原则和价值观,成为“投机取巧”的“奴才”式工作者,损害了自我认同和职业发展。
还有一些家庭中存在过度社会化的情况。
父母为了满足社会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不断安排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学习班,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主选择能力。
孩子长期处在这种过度社会化的环境中,容易失去对自我需求的认知,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和焦虑情绪。
针对这些案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干预和改进。
青少年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培养健康的社交习惯,保持适度的互联网使用时间。
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场所,组织需要建立健康的内部文化,倡导平等、公正的职场环境,鼓励员工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
对于家庭来说,父母需要从心理和教育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过度社会化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以更加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平衡社交需求和自我需求,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一、个案背景: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
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北京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
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
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1)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2)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3)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对人的不信任。
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5)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
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6)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7)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
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
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三、对该个案的介入理念策略:由于之前付先生带着强强见过一些心理医生和机构社工,并且正在接受家庭治疗,但是据说都效果不是很显著,而通过与强强及付先生的谈话评估后可以发现强强拥有强、弱之处,而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强的学习成绩上。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一、个案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明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叛逆。
他上课经常走神,还时不时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在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水平。
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佳。
而且,他还经常和学校里一些同样成绩不太好、比较调皮的同学混在一起,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同学的凳子上涂胶水之类的。
二、接案过程我第一次见到小明的时候,他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头发乱乱的,眼神里透着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小明,我是来跟你做朋友的社工姐姐/哥哥哦。
”他看了我一眼,哼了一声,说:“又来一个管我的,有什么好聊的。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生气,反而打趣地说:“我可不像那些只知道唠叨的人。
我就想听听你这个小大人的想法,说不定你能给我不少新鲜的点子呢。
”他有点好奇地看了我一眼,这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一点兴趣。
三、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小明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正面的引导。
小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只能通过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家庭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让小明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一旦成绩不好,就好像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了。
2. 学校因素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不好,小明可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异样眼光,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他就故意表现得很叛逆,通过做恶作剧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结交的那些调皮的同学,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小团体氛围,进一步影响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
3. 个人因素小明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用叛逆来对抗周围的世界。
四、服务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第1 2周)每周至少与小明见面两次,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的操场或者附近的公园等比较轻松的环境。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篇1一、背景介绍社交恐惧症,也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交环境的复杂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患者李某,男,18岁,大一新生。
李某自幼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人群,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恐惧症状。
三、症状表现1. 社交场合显著害怕或焦虑。
如在公共场合讲话紧张,参与团队活动感到不安。
2. 害怕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担心被评价或嘲笑。
3. 与他人交流时出现语言障碍或思维混乱。
4. 避免与同学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常常独自活动。
四、发展经历李某从小在家长和学校的期望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较少受到失败和批评的经历。
在进入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中,面对多样的同学和竞争压力,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尤其是初次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因紧张而表现不佳,被同学轻微嘲笑后,症状明显加重。
五、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期望过高,导致李某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
2. 学校环境:高中时期缺乏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机会。
3. 社会文化:当前社会过分强调成功和竞争,导致李某产生过度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
4. 个人性格:内向性格使李某在社交场合感到不适。
六、诊断与评估经过心理评估和专业诊断,确认李某患有社交恐惧症。
其症状已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七、治疗与干预措施1. 心理咨询: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李某改变不良思维模式。
2. 技能训练: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增强其在社交场合的自信。
3.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考虑药物治疗辅助。
4. 同学支持:鼓励李某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获得社交支持。
八、治疗效果与反馈经过一学期的治疗和干预,李某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他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更加自如,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心理案例分析大赛优秀案例
心理案例分析大赛优秀案例【案例内容】: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数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设置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行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较少。
上学期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吵一架。
吴某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求吴某晚上再洗。
中午吴某便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同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知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便眼睛直瞪老师,一脸不服气的样子,甚至因小事对老师大吼大叫。
【案例分析】:青少年时期包括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根据大多数学者认可的青少年阶段的年龄界限,我们把青少年阶段的年龄范围大致定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即个体的中学时期。
吴某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
随着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育,他们在心里上也经历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急剧的变化尤其反应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和复杂。
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吴某以上青春叛逆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父母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来实现。
吴某父母经常外出,对吴某交流、了解较少。
亲子间无更多的关心、体贴、温情。
不利于吴某的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青子关系特点与儿童时期相比,青少年在生理、认知能力以及自主性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边变化导致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改变。
塞尔曼认为,亲子关系由孩提时期的父母是儿童的“老板”,满足孩子的即使需要发展到父母成为儿童的看护人和帮助者、监督咨询员和需要满足着,到后来的父母和儿童之间互相容忍和尊敬;直至青少年阶段,亲子关系随环境、双方的能力和每个人的改变和需要而发生变化。
青少年情绪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情绪问题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
这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青少年情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一_____,15 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以前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明显下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也逐渐减少。
在家里,他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甚至出现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二)案例二_____,17 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她一直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但最近却变得焦虑不安,经常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她开始频繁地失眠,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自己的外貌也变得过分在意,经常觉得自己不够漂亮。
(三)案例三_____,16 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时而兴奋异常,时而又陷入极度的抑郁之中。
他在学校里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架。
在家里,他对父母的管教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
三、案例分析(一)家庭因素1、案例一中,_____的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给他施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每当他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就会严厉地批评他,导致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情绪。
2、案例二中,_____的父母长期关系不和,经常在家里吵架,这让她感到缺乏安全感和温暖,从而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3、案例三中,_____的父母对他过于溺爱,从小就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导致他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学校因素1、案例一中,_____在学校里遭受了同学的欺凌,但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这让他感到无助和恐惧,情绪逐渐变得低落。
2、案例二中,_____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过于紧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这让她感到学习压力巨大,从而产生了焦虑情绪。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每天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沉浸在网络游戏中。
他整天对着屏幕,忽略了家庭作业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多次劝告无果,小明对网络游戏上瘾,甚至出现了脾气暴躁和失眠的情况。
小芳是一名高中生,她沉迷于社交网络,整天泡在微信、QQ和微博上。
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刷朋友圈、看小视频和聊天上,导致她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小华是一名大学生,他沉迷于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
他整天沉迷于观看网红的直播和短视频,忽略了学业和社交,导致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影响了他的未来就业。
这些案例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严重情况。
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影响了学业和人际关系,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首先,家庭教育是关键。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限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学校教育也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平台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青少年沉迷网络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远离网络沉迷,健康成长。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 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案例:
在2022年10月14日,江西上饶15岁学生胡鑫宇离奇失踪案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经过长达106天的搜救,2023年2月2日,胡某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铅山县召开,官方通报显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
胡鑫宇的悲剧背后,凸显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通报显示,胡某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
此外,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这一案例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保护,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旨在加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案例一:学习焦虑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后,他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学习焦虑症状。
他总是感到压力巨大,害怕考试失败,过度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
背景分析: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人对他的期望值较高,经常要求他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小明所处的学校环境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相互比较成绩,这加重了小明的学习焦虑。
原因分析:小明的学习焦虑有多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家庭的高期望和过度保护使得小明对学业的压力倍增。
其次,学校环境的竞争加剧了他的焦虑感。
此外,小明可能存在自身对于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加重了他的焦虑情绪。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帮助。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应适度调整自己的期望,鼓励小明努力而不是只关注成绩。
同时,家庭应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和小明的交流,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焦虑。
此外,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解决学习焦虑的有效途径。
最重要的是,学生本身也需要调整对待学习的态度,树立积极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其他乐趣,放松紧绷的心情。
案例二:自卑与沉默的小红小红是一个中学生,她总是显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整天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她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都持怀疑态度,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背景分析:小红在对外界的认知和接触上相对较少,她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
青少年抑郁的真实案例
青少年抑郁的真实案例案例一:小明的沉默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人交流。
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很少和同学们交往。
渐渐地,他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再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再与家人交流。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老师和同学们对此感到困惑,却不知道他内心的痛苦。
案例二:小芳的自卑小芳是一个初中生,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特别在学习方面。
她经常自卑地看着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永远赶不上他们。
这种自卑感逐渐侵蚀了她的心灵,她变得越来越消极,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出现自残的行为。
案例三:小亮的社交困扰小亮是一个高中生,他非常害怕与人交流,尤其是与陌生人。
每当他需要与人交谈时,他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社交困扰让他无法正常地与人沟通,也使他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案例四:小红的学业压力小红是一个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初中生,但她却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她的家长和老师对她的期望很高,她感到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她经常熬夜学习,没有时间休息和放松。
渐渐地,她开始感到疲惫和沮丧,甚至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案例五:小杰的家庭问题小杰是一个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
父母经常争吵,他们的争吵声让他感到害怕和绝望。
他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不再与家人交流。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对学校和生活失去了兴趣。
案例六:小丽的身体形象焦虑小丽是一个高中生,她经常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感到焦虑。
她觉得自己太胖了,不符合社会的审美标准。
她开始限制自己的饮食,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
她的体重迅速下降,身体变得虚弱,但她却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瘦。
案例七:小华的家庭失落感小华是一个小学生,他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
他感到很孤独,渐渐地产生了家庭失落感。
他开始变得消极和沉默,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
案例八:小玲的亲密关系困扰小玲是一个高中生,她与男朋友的亲密关系让她感到困扰。
她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男朋友的关系,害怕受到伤害和背叛。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情景剧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情景剧
以下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情景剧示例:
以下是一个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情景剧的示例:
角色:小明(中学生)小红(中学生)社工(社会工作者)
情景一:学校欺凌问题
(场景:学校教室)
小明:(脸上有明显的不快)小红,我在校门口被一群同学欺负了,他们经常嘲笑我,推我。
小红:这太可恶了!我们不能让他们继续这样对待你。
我们应该寻求帮助。
(社工走进教室)
社工:听到你们的对话了,我是学校的社工。
能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吗?
小明:他们总是在上学和放学时聚集在校门口,用恶言辱骂我,并且以肢体动作来攻击我。
小红:是的,他们好像特别针对小明,整天找碴。
社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们做得对,及时寻求帮助很重要。
我会与学校领导沟通并采取相应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我会提供一些应对欺凌的建议给你们。
(情景一结束)
情景二:家庭问题
(场景:小明家)
小明:(情绪低落)最近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社工:我听说你们家有些困难,能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吗?
小明: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频繁,而且声音很大。
有时候我晚上都睡不好觉。
社工:这对你来说一定很难受。
家庭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挑战,但我们可以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我会帮助你与爸爸妈妈沟通,并找到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情景二结束)。
青少年抑郁的真实案例
青少年抑郁的真实案例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各界带来了巨大关注与压力。
本文通过介绍一位真实案例,旨在深入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表现、诊断以及有效的干预方法,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小明的抑郁之旅小明,15岁,初中生,性格内向、敏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独自在电脑前算着期末考试的倒计时。
他感到疲惫、无力,对现实生活感到沮丧和迷茫。
这种情绪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小明的父母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表现,他们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初步评估与病因分析小明的父母将小明带到了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综合评估,咨询师发现小明呈现出经常性的忧虑情绪、自卑感、难以集中注意力等抑郁症状。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小明透露从两年前开始就感到压力很大,一直试图减轻压力,但效果甚微。
家庭环境和学业压力是导致小明抑郁的主要病因。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与特点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疾病,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学习能力下降以及与周围人的社交障碍等。
抑郁症对青少年的成长、学业和人际交往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至关重要。
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与干预诊断抑郁症的关键在于收集详细的病史、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心理和生理原因。
根据小明的病情,心理咨询师认为他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干预计划。
干预计划的制定需要医生、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小明的例子中,医生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结合,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
学校方面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外辅导,以减轻学业压力。
家长对小明进行了关爱倾听,为其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
抑郁症康复与预防抑郁症不仅需要治疗,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防范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专业人员培养和心理咨询师的普及。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一个人性格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心理问题也相对较为突出。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案例,就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张三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他在学校成绩下滑,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的家长发现他越来越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
经过和张三的沟通,发现他对学业压力感到很大,同时也有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困扰。
案例分析,张三的案例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是青少年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他们需要面对学业上的挑战,同时也需要适应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问题,学会应对挑战。
案例二,李四是一名高中生,最近他经常感到疲倦和消沉,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他的父母发现他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情绪低落,甚至有自卑和自责的情绪。
案例分析,李四的案例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情绪上会有较大波动。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案例三,王五是一名大学生,最近他经常感到焦虑和迷茫,对未来充满了疑虑。
他的身边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都感到在未来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前进。
案例分析,王五的案例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在面临未来选择和规划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需要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未来的规划,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学会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青少年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3-2
• 5月21日,部分即将成年的学生在首尔参加 传统成人仪式。在韩国,虚岁20即为成年。 韩国成人礼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礼仪的影 响,从高丽时代开始就有了分别为男女青年 举行“冠礼”和“笄礼”的风俗。1985年, 韩国政府将每年5月第3周的星期一定为 “成年日”。为了使仪式最大限度保持原汁 原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1999年韩国 对成人礼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分为相见礼、 三加礼、醮礼以及成年宣言等内容。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案例8-1
• 一位母亲最近来访,她很苦恼。儿子上初二,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 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 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 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 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 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 累!”他的妈妈很是焦虑,找到了班主任, 班主任直截了当地告诉妈妈,他现在很厌学, 也正要找家长来联系呢!
第十八页,共32页。
• 最近发展到晚上11点不回家,有时彻夜不 归。回家也是敌对的样子,反锁着门。爸爸 忍不住了,在某一周五又打了孩子,孩子跟 父亲还手,扬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母亲出 来制止,孩子跑上了6楼窗户把腿跨出去要 跳楼,最后只好让他出去,又是一夜未归。 第二天不上学,让爸爸赶了出去。几天后又 以要买电脑为条件回来上学了。但是常要钱, 不做作业,只玩电脑,说一下暴跳如雷。
第三页,共32页。
• 渐渐地,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性格也开始走 向自我封闭。我就像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想 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高中才开始,脸上的 痘痘有严重蔓延的趋势,现在的我,不仅不 敢与同学接触,就连上课集中精力听讲都很 难做到。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 怎样才能让我从痘痘的阴影里走出来。
不良情绪的案例
不良情绪的案例不良情绪是指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包括愤怒、焦虑、抑郁等。
这些情绪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不良情绪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情绪。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因为学业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他的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甚至出现了胃痛等身体不适。
在课堂上,他也变得烦躁易怒,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种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职场新人,工作上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导致她产生了消极情绪。
她经常感到沮丧和无助,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出现了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况。
她的不良情绪也影响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沟通不畅和合作困难。
案例三,小华是一名家庭主妇,最近因为家庭琐事和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经常感到疲惫和沮丧。
她的情绪波动大,经常对家人发脾气,甚至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的情况。
这种不良情绪也严重影响了她和家人的关系,导致了家庭气氛的紧张和不愉快。
以上案例表明,不良情绪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和处理这些情绪,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针对不同的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学会放松自己,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总之,不良情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和调整。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远离不良情绪,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初中生情绪管理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情绪管理教育案例3篇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因此,情绪管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通过三个实际案例,探讨和分析初中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一:小明的故事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在学校里没有很多朋友。
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尤其是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时。
他经常因为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问题分析小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
他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使他更容易感到被冒犯,从而与同学发生冲突。
解决策略1.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小明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2. 情绪调节指导:教授小明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情绪日记等,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案例二:小红的故事案例描述小红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她在学习上非常有上进心,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然而,她在面对考试或竞赛时,常常感到极度紧张和焦虑,影响了自己的发挥。
问题分析小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她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以及对失败的非理性恐惧。
她的焦虑感使她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她的表现。
解决策略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合作,帮助小红识别和改变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从而减轻她的焦虑感。
2. 放松训练:教授小红一些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放松和深呼吸等,帮助她在紧张的情境中保持冷静。
案例三:小刚的故事案例描述小刚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
他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
问题分析小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他的冲动和情绪失控使他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人际关系。
解决策略1. 行为疗法:通过行为契约和奖励制度,帮助小刚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增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2. 情绪识别和表达训练:教导小刚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从而减少他的冲动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2016年广东佛山16岁少年离家出走,并留下字条称“我走了……真的别找我,也别难过该说的我都说了”“我不需要什么乱七八糟的葬礼”。
家人心急如焚但报案一天后,民警在一栋未完工的废弃建筑物前发现失联少年的尸体。
青春期悲剧:逝去的16岁少年是什么让一个16岁的孩子,在凌晨5点多离家出走,孤零零地坦然面对死亡?据了解,该少年有轻生想法可能有多重原因,一是父母生了二胎,突然减量的关爱让他心理不太平衡,二是青春叛逆期受网络影响,学业压力大成绩下降,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封闭自己,面对心理压力无人疏导,这才走上极端。
或许大家觉得这位16岁少年未免太过脆弱,他面对的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将一个正常人逼上绝路,但没有身临其境,你根本无法评估一件小事会在青少年的心理掀起多大的波澜。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既要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要像对待大人一样来尊重他,又不能太过相信他的独立能力,以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他而关爱缺位。
这个分寸很不好把握,一旦处理不好,轻则亲子关系破裂,重则孩子走上极端。
人际交往,都是沟通惹的祸有次在理发店里,我左边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要理发师把头发留得长一些,但是妈妈不允许,要求理发师一定要剪短,并且当着一屋子顾客的面说:“你怎么不听话啊!给你脸了是吗?”男孩气得拉着脸不吭声。
右边的一个初中女孩一直在跟妈妈说:“我特别想留空气刘海。
”妈妈却只顾看手机不理她,后来女孩非常生气地嘟囔了一声“神经病”,幸好她妈妈忙着接电话没听见。
也许大家觉得青春期极端自杀悲剧太少,那这样的对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吧,这个男孩儿的妈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来对待。
而女孩的妈妈采取的是回避的办法,也很容易招致孩子反感。
家长要知道,孩子更在意的不一定是发型,而是自我形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那种感觉,所以即使跟孩子还有分歧,也应该在家里充分地沟通,而不要把矛盾带到公共场合,加大亲子沟通的难度。
相处交流难,家长要反思还有一次在聚会上,一个朋友聊到有关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问题,其中有位妈妈谈到:自己的闺女在上高一后脾气变得很古怪,每天回家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到学校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她在校表现很好,和同学关系很融洽,但孩子知道我跟老师交流后回家更生气。
其实,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很容易显现。
从这位朋友的叙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无比焦虑、什么都想知道的母亲,和一个上高中前被控制的没有一点自我空间的孩子。
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不错,还有很多同伴愿意和她一起玩,说明她的朋友关系也不错。
如果她能和老师相处的不错,也能和同学相处的不错。
那么为什么单单不能和家长相处的很好?你是否想过其中有你的原因?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更多的依赖同辈群体,说明他们长大了、心理能量增加了,这是一个好的变化啊!但智慧的父母应该看到这是孩子长大的信号,接纳这种变化,同时在暗中扶持他,随时准备在他受挫折、需要帮助时,助他一臂之力。
成功案例一. 基本情况:天天,男,14岁,初二学生。
家庭情况:1)、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在医院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
个性特征:1)、极端厌学。
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
2)、学习成绩差。
除了数学以外,其他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业。
只写数学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英语是不会,语文不愿写。
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
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
6)、情绪变化无常。
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以上是我们对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看黄色小说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
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数学成绩特别优秀,写字认真,爱惜物品等。
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
1、了解背景,分析成因经过和天天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1)、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下补课,学习兴趣不高。
2)、三年级时,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级连续换了好几个老师,他的学习成绩更差了,后来干脆伸腿不干了,据说他当时是被“枪毙”了(老师不管了)。
3)、天天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让他往东,他偏朝西,对他表示关心的时候,孩子却漠然视之,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他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1)、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他担心同学们瞧不起他,感到孤立无助,导致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从而缺乏自信自闭,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
无法自我良性管理, 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寻求点刺激。
2)、人际交往上,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感到妈妈对他的爱护是多余的,父亲的溺爱,也是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
时间一常,对他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2、针对性训练,摆脱心理困扰。
我们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
天天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天天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
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
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我还特意在班队会上为天天打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机,有几个热心的同学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学习,真是求之不得!相信这些同学一定能以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让他慢慢走出心灵的阴影地带。
3)、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天天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成绩差,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心里产生孤立,缺乏自信。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
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
如数学特别优秀,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
4)、改善情绪管理明确目标, 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
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他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他的做法,抓住他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这一点大力表扬等,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慢慢的他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有了干劲,期中考试之前制定目标时,天天定的目标是:英语60分,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87分,达到并超出了目标很多,真是令人欣喜!全班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为他高兴。
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95分,而且在为达到目标不断努力。
3、初步结果: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
现在的天天和他妈妈,那才叫一个亲,母子俩别提多开心了。
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念叨一句话:要是没遇到马老师,我会是什么样子?2)、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
最近天天正忙着向目标冲刺呢,再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不健康的书了。
案例二1.. 学员的一般资料小玲,女,17岁,高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父亲为国企职工,母亲为大学武术教师。
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未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2.求助者自述自己是实验班的学生,各科成绩优异,但数学是薄弱科目。
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数学没用,没必要认真学的无所谓的态度,但私下里又为自己报数学补习班。
其他同学都会学习到深夜,但自己习惯每天九点左右就休息。
认为自己在文学方面有天赋,知识比同龄人渊博,老师讲的许多东西都知道,喜欢作出积极回应。
起初会得到同学们的佩服,但久而久之就被认为是炫耀,引起同学们的反感。
自己也认为抢老师的话不是好习惯,却控制不了行为。
每次事后都会懊悔,但下次还是会忍不住那样做。
如果哪天自己没来上学,全班人都会知道。
内心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较敏感,但不会在别人面前轻易表露。
最近常失眠,虽然早早上床休息但直到深夜都无法入睡,但又不愿做其它事,只能躺在床上发呆,这种情况已持续一个月左右。
3.观察与分析身材中等,穿着朴素。
说话流利,语速较快,常答非所问。
许多问题都不正面回答,以一句“不要在意细节嘛”代过。
思维较活跃,易引发联想,跳跃话题,不在任何一个话题上停留一分钟以上,言辞闪烁,对沟通持逃避态度。
交谈中合作性较差,避免与咨询师目光接触,当我们对其观点持相左的意见时,便会巧言辩论,说服不了时便会翻白眼,流露出不屑的情绪。
母亲对其较顺从,在其对初次见面对我们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不做出反应。
4.评估诊断经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排除生理器质性疾病。
精神状况方面,意识清晰,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尚可,情绪问题未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障碍。
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病因分析5.1自我意识原因来访者为青春期少女。
正处于心理生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各方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变化速度之快难免引发内部世界的不平衡。
此阶段的少年有“假想的观众”,总认为别人在关注自己,言行举止带些许表演成分,过度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尺度掌握不好便会产生心理问题。
5.2社会原因社会原因包括:①家庭教育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属放任型,家教宽松,父母对其的威慑力有所欠缺。
②性格因素,性格外向,主导欲控制欲较强,社会支持系统不在自己控制能力内,引发挫折感,并以无所谓的强势态度压抑挫折感,情绪没有有效的宣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