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生理功能、血液病的分类。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自学2.血液病的分类。
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血细胞的产生。
重点:血液系统的外周血象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1.出血或出血倾向:概念、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出血倾向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2.发热:继发感染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难点: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病机制。
重点:上述常见症状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贫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2.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及诊治要点。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口服铁剂的护理。
4.了解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血象、骨髓象、诊断和治疗要点。
6.掌握再障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7.了解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一、概述:1.概念;血红蛋白测定的诊断标准。
2.病因与发病机理、分类。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治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问题、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
二、缺铁性贫血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铁的代谢:铁的分布、来源和吸收、转运和利用、储存及排泄。
3.病因与发病机理:铁的需要量增加、丢失过多、吸收不良。
4.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贫血表现、缺铁表现。
5.实验室及其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生化检查。
6.疗要点:病因治疗、口服铁剂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 ppt课件
(2)慢性失血
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 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 平衡(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 青少年、育龄及妊娠哺乳期妇 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
ppt课件
22
二、缺铁性贫血
3.临床表现
(1 )贫血的表现:一般有面色苍白、头晕、头痛、眼花、
耳鸣、乏力、倦怠、心悸及活动后气短等
(1)一般表现
(2)心血管系统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4)消化系统表现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6)其他
组织细胞缺氧
ppt课件
18
一、概述
3.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3)输血 (4)脾切除 (5)骨髓移植
ppt课件
19
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 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贫血中最
( 1 )诊断:结合特征性血象、骨髓象改变和血清维生素 B12 及 叶酸水平等测定可做出诊断 (2)鉴别诊断:要与多种原因引起的相似表现疾病鉴别,特别 是与细胞形态上出现的巨幼样变相鉴别
ppt课件
49
四、其他贫血
(二)巨幼细胞贫血
6.治疗
(1)去除病因 ( 2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①叶酸缺乏;②维生素 B12 缺乏; ③如同时有缺铁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缺铁表现,应补充铁剂
2.发病机制
(1)红细胞受到破坏寿命缩短 (2)血红蛋白的不同降解途径 (3)红系代偿性增生
ppt课件
38
四、其他贫血
(一)溶血性贫血
3.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性贫血 (2)慢性溶血性贫血 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 伴头痛、呕吐、寒战, 随后高热、面色苍白、 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 尿色如酱油色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复习题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选择题1.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的分类下列哪项正确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B.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D.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E.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溶血三大类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是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少C.骨髓检查D.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E.无肝脾、淋巴结肿大3.血液病病人白细胞低于多少时应实行保护性隔离A.1×109/L B.2×109/L C.2.5×109/L D.3×109/L E.1.5×109/L解析:当白细胞<1×109/L时,病人易发生感染,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答案:A4.下列较少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是()A.月经过多 B.妊娠 C.胃切除术后 D.急性病毒性肝炎E.萎缩性胃炎解析: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其次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所致,如妊娠;此外铁的吸收不良,如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病等。
答案:D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A.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B.脾切除 C.输浓缩血小板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肌内注射铁剂时,其用药护理哪项不妥A.深部肌内注射 B.剂量要准确 C.不适注射者可静注D.避免硬结发生 E.严密观察有无副反应解析: 注射铁剂时应做臀部深层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准,以免剂量过大致铁中毒;避免硬结形成,必要时行局部热敷;观察处理注射铁剂的不良反应;铁剂不能静注。
答案:C 7.哪项不符合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A.多见于儿童 B.多有畏寒、发热C.多见于四肢、粘膜出血 D.内脏出血 E.脾肿大和贫血8.血液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胸骨压痛9.正常细胞性贫血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D.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10.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恶心E.腹痛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脾切除治疗的作用机制是A.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B.刺激骨髓使血小板增生C.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 D.抑制血小板破坏及抗体产生E.阻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12.急性白血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 B.白细胞数量增加 C.成熟粒细胞缺乏D.肝、脾、淋巴结大,致免疫力低下 E.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13. 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常用药物是A.长春新碱 B.泼尼松 C.柔红霉素 D.甲氨蝶呤E.环磷酰胺14. 预防和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的护理措施,错误的一项是A.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B.软毛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C.鼻腔血痂要及时挖出 D.药物一般口服,尽量减少注射E.发生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时,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1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一般不出现A.进行性贫血 B.出血 C.感染D.全血细胞减少 E.肝、脾淋巴结肿大16.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是A.感染贫血出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肝脾淋巴结肿大D.恶病质 E.发热、贫血、出血、白血病细胞浸润17.成人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A. 100~140g/LB. 140~170g/LC. 110~150g/LD. 170~200g/LE. 120~160g/L18.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19.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20.血友病发生的原因是A.血小板数量减少B.血小板功能异常C.血管壁异常D.凝血因子缺乏 E.免疫反应21.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22.关于贫血的概念主要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最低值B.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最低值C.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 D.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最低值E.骨髓造血细胞生成量少23.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其伴随身心状况下列哪项除外A.消化系统症状 B.低热 C.呼吸困难D.注意力不集中 E.单位时间内心排出量减少24.重度贫血是血红蛋白小于A.120g/L B.110g/L C.90g/L D.60g/L E.30g/L 9.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A.肝 B.脾和淋巴结 C.卵黄囊D.骨髓 E.肾2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伴高热,不适合的降温措施是A.温水擦浴 B.冰水灌肠 C.头部放冰袋 D.口服退热药 E.酒精擦浴26.缺铁性贫血患者当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时会出现A.面色苍白B.疲乏C.头晕D.耳鸣E.异食癖2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 B.脑出血 C.鼻出血D.血管神经性水肿 E.感染28.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多见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保泰松C.氯霉素D.磺胺药E.异烟肼29.引起急性白血病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A.肝、脾、淋巴结大,致免疫力低下 B.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C.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和出血 D.成熟粒细胞缺乏E.血小板减少30.关于雄激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B.对骨髓有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C.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D.需治疗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E.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内注射31.急性白血病化疗诱导缓解后患者发生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瘫痪,最可能是发生了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脑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膜炎 E.蛛网膜下腔出血32.体内铁吸收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C.空场下段 D.结肠 E.直肠3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最突出的体征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胸骨压痛 E.巨脾34.目前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治疗方法是A.碳酸锂注射B.造血干细胞移植 C.输血D.中医补肾疗法 E.雄激素21.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抗生素药物是A.红霉素 B.链霉素C.氯霉素 D.青霉素 E.土霉素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A.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血管壁异常D.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E.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36.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要保护静脉,其主要原因是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防止血管充盈不佳D.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E.避免静脉炎3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时应慎用的是A.抗生素B.糖皮质激素C.脾切除D.输血E.免疫抑制剂3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发和主要的表现是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E.胸骨压痛39.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给A.输新鲜血 B.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C.血浆置换术D.免疫抑制剂E.脾切除术40.关于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护理评估,叙述正确的是A.病程呈自限性 B.好发于儿童 C.皮下血肿多见D.血小板常<20×109/L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41.不属于白血病发病原因的是A.病毒感染B.放射C.化学因素D.遗传因素E.免疫功能亢进4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A.3型B.4型C.5型D.6型E.7型43.目前已经肯定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A.放射B.苯C.氯霉素D.T淋巴细胞病毒E.遗传44. 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的化疗药物是A.白消安 B.羟基脲 C.靛玉红 D.干扰素E.骨髓移植45.粒细胞缺乏症属于A.红细胞疾病B.白细胞疾病C.出血性疾病D.造血干细胞疾病E.遗传性疾病46. 患者女性,45岁。
血液系统疾病
前提: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细致的体格检 查,结合有针对性的诊断技术。多种其它系 统疾病具有早发而典型的血液学表现,而造 血系统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又常见于其它 系统疾病,缺乏特异性。对于血液科临床医 师来讲,必须具有扎实的内科基础才能对造 血系统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
------《实用内科学》第13版
• 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 式存在
• 当储存于组织细胞中的铁过剩时, 浓缩形成含铁血黄素
口令:RP2006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食物的影响
对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影响
促进剂 抑制剂
食物
• 动物组织如肉、家禽和鱼的蛋白质 • 抗坏血酸 • 其他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 • 植物蛋白的某些降解产物
• 植酸盐:麦麸、糙米等 • 多酚:是茶和咖啡的组分 • 钙及其他金属与矿物质
理化因子、生物毒素、免疫因素
• 损害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或骨髓造血微环境,致使红髓脂肪化,造血功能减低以至衰竭,表现为全血细胞减 少,临床上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限于红系造血祖细胞,致使骨髓红系生成明显减少,称为纯红再障
溶血
• 红细胞本身缺陷或红细胞外在因素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不足以代偿,发生溶血性贫血
胃液中的胃酸及覆盖在肠粘膜上的粘液与黏蛋白在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口令:RP2006
铁的储存
贮存形式
铁卟啉类 非铁卟啉类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及酶
转铁蛋白、铁蛋白、乳铁蛋白、含铁血黄素、无机 铁和不稳定的储存铁或铁池
储存部位:肝脏、脾、肺、骨髓和巨噬细胞
在所有细胞中,如果摄取的铁超越其当时代谢的需求,铁将被暂时贮于铁蛋白中,其中, 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最适于铁的贮存
检验科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一类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性疾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血液检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检测方法及其解读。
一、血常规指标的检测与解读血常规是指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和病情变化。
血常规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常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血常规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可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 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范围为120-160g/L(男性)和110-150g/L(女性)。
2.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感染和免疫功能等情况。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 4.0-10.0×10^9/L,主要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不同类型白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提供疾病的线索。
3. 血小板计数和压片检查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在血常规中,通过观察压片检查可以进一步评估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状态,如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异常形态,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的存在。
二、骨髓象的检测与解读骨髓象是通过检查骨髓中造血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成分,以评估造血功能和疾病情况的检测方法。
骨髓象是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骨髓象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可通过各种染色技术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显骨髓细胞的特定结构,如格里默染色可以显示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的结构。
2. 骨髓病理学检测骨髓病理学检测可以对骨髓细胞和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血液系统疾病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细胞缺乏,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
再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造血系统疾患,患者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
约半数以上病例因找不到明显的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
部分病例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的毒性作用所引起的,称为继发性再障。
再障类型分为急性再障(SAA)和慢性再障(CAA)。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铁测定,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
(2)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低于正常。
(3)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4)急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快,白细胞明现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L,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 ×109/L,血小板计数<20 ×109/L;慢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数常比急性型高,网织红细胞一般不超过5%。
(5)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显着减少,主要是粒及红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淋巴细胞比例增多,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6)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便于区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及关节病变为主要特点。
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 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 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Ⅺ、PTA 缺乏)。
血液系统检查
关。 (2)原发性RBC增多症:真红。
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
( 二) RBC和Hb减少 即贫血
贫血分度:
HB g/L
临床上还根据血红
120
蛋白 减低的程度将
贫血分为四级:
90
60
轻度:HB<低限至90g/L;
中度:60~90g/L;
2、非特异性酯酶(NSE):包括中性非 特异性酯酶(α-NAE,棕黑色)、酸性 非特异性酯酶(A-NAE,棕红色),碱 性非特异性酯酶( α-NBE,棕红色) 。
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强阳性,且
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弱 阳性或阴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3、特异性酯酶(SE):阳性红宝石色颗 粒。
30
重度:30~60g/L;
极度:<30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度
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
( 二) RBC和Hb减少 即贫血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2、单核细胞减少
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百分数:成人0.005~0.015 (0.5%~1.5%,平均1%)
绝对值 :(24~84)×109/L
网织红细胞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1、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
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的 情况,故也间接地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2、E3、C4、E5、A6、C7、C 8、A 9、E 10、C 11、D 12、C13、D 14、E 15、C 16、E 17、B 18、D19、D 20、B 21、D 22、E 23、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 ABCDE 3 AC 4、AC 5、ABDE 6、AE7、BCD 8、ABDE 9、AD 10、ABC 11、ACD 12、AD13、ABDE 14、ABCDE 15、ABCE 16、ABCDE 17、ABCDE 18、ABCD19、AB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三、问答题1、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口服铁剂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措施答:1、应饭后或餐中服用1、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等酸性药物促进铁剂吸收。
2、避免与牛奶、咖啡、茶、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服用。
3、口服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4、定期检查,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2、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发生药液外渗应如何处理答:1、立即停止注射,不要拔针2、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3、局部滴入生理盐水稀释药液,或用碳酸氢钠溶液拮抗。
4、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3、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分类答: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造血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
四、分析题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
曾用青霉素治疗,体温下降后又回升,最高达40℃。
查体:T39℃、P100次/分、R25次/分,精神萎靡,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下端明显压痛,心肺(-),肝脾均肋下2cm,无压痛,余(-)。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1. 病史采集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肿块和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对患者应该
了解这些症状的有无及其特点。
还应询问药物、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营养及饮食习惯,手术史,月经孕产史及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
皮肤黏膜颜色有无改变、有无黄疸、出血点;胸骨有无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2)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
(3)骨髓检查及细胞化学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液图片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对某些血液病有确
诊价值及参考价值。
(4)出血性疾病检查: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为基本的检查。
(5)溶血性疾病检查: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酸溶血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6)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检查等,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
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7)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如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检查及基因诊断。
(8)造血细胞的培养与测试技术。
(9)器械检查:超声波、CT等。
(10)放射性核素检查。
(11)组织病理学检查:如脾脏活检及淋巴结活检等。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较为复杂,应该对以上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
的诊断。
健康评估之第六章血液检查5640
病理性增多 ②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③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L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COMPANY LOGO
❖ 5. 单核细胞〔M〕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儿童
M
①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病理性增多
160g/L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120~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COMPANY LOGO
RBC、Hb
相对增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出汗过多
绝对增多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
❖生理性: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5〕贫血:假设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增快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一〕出血时间测定〔BT〕
COMPANY LOGO
❖ 皮肤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出血时间。 ❖ 参考值 测定器法:2.5~9.5分钟,超过10分钟为延长。
❖ 临床意义:
COMPANY LOGO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三〕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四〕凝血酶时间测定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血液标本的采集
COMPANY LOGO
毛细血管采血
❖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
❖婴幼儿-足跟,成人-手指
静脉采血
采 集
❖应用最多
部 位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ppt
() ..a
霍奇金淋巴瘤
基本病理特征是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 中找到里-斯细胞()
是一种独特的淋巴瘤类型,其瘤细胞的成 分复杂,多呈肉芽肿改变,目前采用会议方法 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分型(,2006年)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淋巴细胞为主型 • 结节硬化型 • 混合细胞型 • 淋巴细胞消减型
临床表现
• 淋巴结肿大
•
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
状。其中颈淋巴结肿大占大多数,左侧多于右侧,
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 邻近器官压迫
•
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上腔静脉时,引起上
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食管和气管可引起吞咽
困难和呼吸困难。腹腔淋巴结肿大挤压胃肠道可
引起肠梗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甚至
诊断标准
• 对慢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者要考虑淋巴瘤的 可能。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病理学 检查
尽管近年来,对淋巴瘤的分类(型)进行了不断探索, 提出了一些新的分型,但是这些分类仍然很繁杂。目前 较普遍的作法:仍以工作分型为基础,参考上述分类, 再通过系列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及染色体检查了解免疫 表型与细胞遗传特性等。以便深入了解本病的本质特征, 为以后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图: 淋巴结活检组织学表现为中等大小和大的淋巴瘤细胞 的弥漫侵犯,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消失( 染色,×100倍; 右下角插图为高倍镜视野×400倍)
形态学
+
表型
临床
细胞遗传学
基因组学
++
+
+
+±
+43;
±
+
的2001年新分类
B细胞淋巴瘤 前B细胞肿瘤
内科护理学_专业知识-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专业知识-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③饮食中含铁量最少的是A、奶类B、海带C、木耳D、香菇E、瘦肉2、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尿道出血E、感染3、③有关出血倾向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错误A、避免皮肤摩擦,操作轻柔B、尽可能避免注射治疗C、绝对卧床,限制肢体活动D、注意口腔清洁,不吃坚硬食物E、床单平整,被褥轻软4、③在护理粒细胞缺乏病人时,最重要的护理目的是防止病人A、出血B、跌倒C、感染D、发热E、脱水5、③急性白血病化疗诱导缓解后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甚至瘫痪,是发生了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脑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膜炎E、蛛网膜下腔出血6、③最常见的贫血是A、巨幼红细胞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7、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预防感染的措施是A、支持疗法B、抗生素C、输白细胞D、保护性隔离E、输血8、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A、巨幼红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白血病9、③某女性青年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衄、月经过多,近来出现贫血、脾大,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适当限制活动B、预防各种创伤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D、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10、③哪项不符合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A、多见于儿童B、多有畏寒、发热C、多见于四肢、黏膜出血D、内脏出血E、脾肿大和贫血11、③对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的主要目的是A、去除氨味B、擦除血痂C、增进食欲D、预防感染E、使病人舒适12、③各种贫血的护理诊断首先是A、营养失调B、有感染的危险C、活动无耐力D、呼吸型态改变E、心排出量减少二、A3/A41、女,28岁,常因胃溃疡出血,出现头晕、乏力、苍白,经检查Hb90g/L,RBC3.50×1012/L,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2、E3、C4、E5、A6、C7、C 8、A 9、E 10、C 11、D 12、C13、D 14、E 15、C 16、E 17、B 18、D19、D 20、B 21、D 22、E 23、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 ABCDE 3 AC 4、AC 5、ABDE 6、AE7、BCD 8、ABDE 9、AD 10、ABC 11、ACD 12、AD13、ABDE 14、ABCDE 15、ABCE 16、ABCDE 17、ABCDE 18、ABCD19、AB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三、问答题1、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口服铁剂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措施答:1、应饭后或餐中服用1、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等酸性药物促进铁剂吸收。
2、避免与牛奶、咖啡、茶、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服用。
3、口服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4、定期检查,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2、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发生药液外渗应如何处理答:1、立即停止注射,不要拔针2、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3、局部滴入生理盐水稀释药液,或用碳酸氢钠溶液拮抗。
4、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3、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分类答: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造血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
四、分析题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
曾用青霉素治疗,体温下降后又回升,最高达40℃。
查体:T39℃、P100次/分、R25次/分,精神萎靡,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下端明显压痛,心肺(-),肝脾均肋下2cm,无压痛,余(-)。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诊 断]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ID
2、IDE
3、IDA
最有价值的检查:血清铁蛋白 骨髓铁染色 铁剂试验性治疗 二、病因或原发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二、慢性病性贫血 三、铁粒幼细胞贫血 四、转铁蛋白缺乏症
[治 疗 ]
一、病因治疗 二、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首选。注意补足贮存铁。 2、注射铁剂:慎用。必须计算应补铁剂量。 适应症: ①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耐受。 ②消化道吸收障碍。 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④妊娠晚期,急待提高血红蛋白而分娩,失血量 较多,口服无法补充者。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舌乳 头萎缩、黄疸及脾大。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 减退,性欲改变,月经失调。 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 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会改变红细胞 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生殖系统:影响睾酮分泌,减弱男性特征, 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等.
贫 血 概 述
[ 定义 ]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 都伴有红细胞数量或压积的减少。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贫血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 L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 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由血
浆及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 血小板)组成。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 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
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出血性疾病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 检查。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 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溶血性疾病检查 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管 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渗透 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 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贫)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5
实验室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 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 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 非特异性酯酶等。 活体组织检查 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 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 有诊断价值。
6
实验室检查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 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 异常。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 进行免疫学分型。 器械检查 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巴 瘤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 应用于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破坏 部位测定,骨髓显像、淋巴瘤显像等。
淋 巴 结 检 查
44
淋巴结检查注意事项
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 性、 瘘管、疤痕等 检查次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 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 车上、腹股沟、胴窝等。
45
检查某部淋巴结时,应使该部皮肤和肌肉松弛, 以利于触摸。检查左颌下淋巴结时,将左手置 于被检查者头顶上,以便能随时改变其头位而 配合检查,使头微向左前倾斜,右手四肢并拢, 屈曲指掌及指间关节,沿下颌骨内缘.向上滑 动触摸。检查右侧时,两手换位,让被检查者 向右前倾斜。检查颈部淋巴结时,检查者站在 被检查者背后,让病人的头向前倾,并稍向检 查的一侧倾斜,然后用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 浅人深进行滑动触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细胞缺乏,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
再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造血系统疾患,患者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
约半数以上病例因找不到明显的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
部分病例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的毒性作用所引起的,称为继发性再障。
再障类型分为急性再障(SAA)和慢性再障(CAA)。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铁测定,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
(2)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低于正常。
(3)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4)急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快,白细胞明现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L,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 ×109/L,血小板计数<20 ×109/L;慢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数常比急性型高,网织红细胞一般不超过5%。
(5)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显著减少,主要是粒及红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淋巴细胞比例增多,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6)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便于区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及关节病变为主要特点。
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 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 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Ⅺ、PTA 缺乏)。
血友病甲多见,约为血友病乙的7倍。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测定,Ⅷ因子抗体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1)凝血时间延长。
(2)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不良。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是敏感的过筛试验。
(4)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生成不良。
(5)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第Ⅷ因子减少,见于甲型血友病。
(6)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测定减少。
(7)Ⅷ因子抗体测定见于5%~20%的甲型血友病。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表现为乏力、气急、心悸、眼花、耳鸣、头昏等。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骨髓象检查,骨髓铁染色。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低。
(2)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3)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4)血涂片可见到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
(5)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测定,均降低。
(6)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饱和度减少。
(7)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可增高。
(8)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蓝,核固缩,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用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骨髓含铁血黄素阴性,铁粒幼细胞阴性或减低。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 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此类贫血的共同特点是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测定,肝功能,血清结合珠蛋白,尿酸,碱性磷酸酶,血清乳酸脱氢酶,骨髓象检查,胃液分析。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2)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
(3)网织红细胞计数稍升高。
(4)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匀,异形均很明显,以椭圆形的大红细胞较多,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中可见到Cabot 环及Howell-Jolly 小体。
(5)肝功能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6)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增高。
(7)血清结合珠蛋白、尿酸和碱性磷酸酶均减低。
(8)骨髓象检查,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率降低,红系细胞体积呈明显的巨大,胞浆发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浆老”的现象;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中出现巨型晚幼粒、巨型杆状核粒细胞以及巨型和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骨髓铁增高。
(9)胃液分析,胃液分泌量减少,恶性贫血患者的胃游离盐酸消失。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隐血试验,尿三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肝功能,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骨髓象检查,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检验结果判定】(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多,但在发生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数可减低或消失,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涂片可见到球形、靶形、镰形、盔形或破碎红细胞。
(3)尿中尿胆原增多而胆红素阴性。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及隐血试验阳性。
(5)血浆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6)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7)骨髓象检查,骨髓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下降或倒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克隆性疾病。
细胞呈恶性增生,以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临床为一慢性过程,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脾脏明显肿大以及新陈代谢增高等表现。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尿酸,乳酸脱氢酶,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丙肝抗体检测,多聚酶链(PCR)检测,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常在50×109/L 以上。
(2)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晚期降低。
(3)血小板计数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多增高。
(4)血涂片中的中性晚幼粒、中性中幼粒及杆状核占大多数,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异形红细胞,嗜多染及点彩红细胞,但无泪滴状红细胞。
(5)血尿酸、乳酸脱氢酶测定值均可升高。
(6)骨髓象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红比例高达10~50: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常减低或阴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由于淋巴细胞肿瘤样增殖,其特点为成熟形态的淋巴细胞在体内积聚使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肝、脾肿大,最后累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其他组织,CLL 细胞呈单克隆性增殖,95%以上的慢淋为B 细胞型,3%~5%为T 细胞型。
CLL 在我国发生率较低,仅占慢性白血病的10%,患者多为老年人,50 岁以上占90%,男女之比为2:1。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肝功能,血浆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丙肝抗体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糖原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在(30~200)×109/L 之间,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常占60%~90%,有时可见少数幼稚淋巴细胞和个别原始淋巴细胞。
(2)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晚期减低。
(3)血小板计数早期正常,晚期减低。
(4)血涂片多数病例的慢淋细胞形态和正常淋巴细胞一样,核仁不明显,部分病例的慢淋细胞似较正常淋巴细胞略幼稚,即染色质略疏松,核仁较明显,但比急淋的原始细胞小,染色质的浓缩现象,仍属成熟淋巴细胞,血片中涂抹细胞和篮状细胞明显增多,这是CLL 血象的特征之一。
(5)免疫功能检查:5%~8%的患者可出现免疫性溶血,40%~50%病例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见于20%的病例。
(6)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系显著增多,占4 0%以上,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基本与外周血一致,原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2%,易见蓝状细胞;糖原染色(PAS)部分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部分呈颗粒状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不一定增高,有些病例在早期甚至降低,此特征与急淋不同。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持续低于4.0 ×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病人可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
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
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肝功能,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
(2)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3)骨髓象检查: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粒细胞可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是由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 ~1.0)×109/L,使机体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沉,肝功能,骨髓象检查,血、尿、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咽拭子培养。
【检验结果判定】(1)白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2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0.5 ×109/L 以下,严重者分类仅占1%~2%,甚至为零,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红细胞和血小板变化不大。
(3)血涂片粒细胞浆内有中毒颗粒及空泡。
(4)血沉增快,严重感染者可伴肝功能异常,主要是总胆红素定量升高。
(5)骨髓象检查:骨髓粒细胞增生不良,有一过性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多,但成熟粒细胞极少见,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