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

发病机制
平滑肌增殖和突变学说:
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 平滑肌的突变
慢性炎症学说: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参与AS的形成,引起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 c-反应蛋白(CPR): 一种炎性介质,可信性最 高的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检测指标
发病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MC吞噬作用 MC促进增殖作用 MC分泌氧化代谢产物
定 义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
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多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高度狭窄(>75%)并多
有复合病变及痉挛 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缓 解,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类型
依病变范围、深度分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特 点
心室壁内侧1/3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AS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多见 间歇性跛行:狭窄→缺血→下肢疼痛→休息→好转 萎缩:长期慢性缺血 干性坏疽:管腔完全阻塞,侧枝循环不能代偿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后 果:
麻痹性肠梗阻 肠梗死 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器官 缺血
粥样
斑块
形成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 好发于中老年人 40-50岁发展最快 弥漫性病变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遗传因素 年龄和性别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CAD)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病态。

冠心病是近年来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系统介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

一、病因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的脂质物质逐渐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

在冠心病中,冠状动脉是主要受损的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遗传因素、精神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等。

二、症状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

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胸痛或不适,伴随着压迫感、紧缩感,常向左臂、肩背部放射。

心绞痛通常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的严重病症。

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胸痛,伴随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心肌梗死需要立即就医,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

三、诊断冠心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危险因素等,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诱因。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肺听诊、血压测量、触诊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相关体征。

3.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4.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通过向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通过X光摄影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四、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例一: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气促、恶心等症状,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休克症状。该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所致。
详细描述
病例二: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xx年xx月xx日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TALOGUE
目录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病例讨论诊断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生活方式
0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和狭窄。
限酒
戒烟和限酒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冠状动脉生理
在心脏收缩期,冠状动脉开放,为心肌提供血液;在心脏舒张期,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以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1
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中的发展
2
3
动脉粥样硬化起始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胆固醇和其他脂质进入血管壁,形成脂质条纹。
脂质条纹
脂质条纹逐渐发展成为粥样斑块,其中包含脂质核心、纤维帽和炎症细胞。
病理生理学
血压、血脂、血糖等。
诊断方法
常规检查
动脉造影、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等。
特殊检查
目前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
02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分为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前行至心底部,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发出分支,分布于心室壁和室间隔。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威协生命的主要疾病。

患者一旦患有该病,不仅反复受到心绞痛的折磨,逐渐丧失工作能力,而且心理上更是经常处在对心肌梗塞的恐惧之中。

内科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伴随的各种限制常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

目前,由于冠状血管造影和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冠状动脉外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凡在合理的药物治疗下不能控制的致残性心绞痛伴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及冠状动脉多支多处病变者是最主要的适应症。

此类病员,由于预后恶劣,应争取手术。

冠脉搭桥术是采用病人自身大隐静脉或胸廓内动脉连接于升主动脉和狭窄远端冠状动脉之间,使足够的氧合血跨过狭窄部位直接流入狭窄远端冠状动脉,以供给缺血心肌,从而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积极有效方法,可延长病人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搭桥病人,尤其是多支冠状动脉梗阻的重症病人,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搭桥这种手术方法已变得日益安全、可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三十我年的历史。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

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

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胃肠道疾病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胃肠道疾病

诊断与治疗
诊断
A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显示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有 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
AS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脂饮食和适当运动 等。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等。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胃肠道疾病
汇报人: 2023-11-25
目录
• 冠心病 • 动脉粥样硬化 • 胃肠道疾病 • 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胃肠道疾病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预防与控制策略
01
冠心病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冠心病主要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两类。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02
动脉粥样硬化
Chapter
定义与病理生理机制
定义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涉 及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免疫反 应等多个方面。它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形 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引起心、脑、肾 等重要器官的缺血性病变。
病理生理机制
AS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血脂异常、 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 斑块破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动脉血管壁 的病理改变,包括脂质沉积、纤维帽形成、斑块内 出血和血栓形成等。
诊断:对于疑似胃肠道疾病的患 者,医生应考虑进行心血管疾病 的筛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
1. 针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如抗 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 功能等。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

莪不会去缠你。

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第八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

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

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

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虽未完全明寮,但已知与下述因子(易患因子)有密切关系:一、高血压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二、高血脂症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吸烟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粘附聚集。

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动脉硬化与冠心病PPT课件

动脉硬化与冠心病PPT课件
Judith A et al.Circulation. 1995;91:2488-2496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细胞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内皮素-1(ET-1) 白细胞介素-1(IL-1)
血管细胞粘连分子-1(VCAM-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表皮生长因子(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5-脂加氧酶(15-LO)
胶原酶(collagenase) 基质降解酶(stromelysins) 弹性蛋白酶(elastase)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氧化脂蛋白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氧化脂蛋白(a)[ox-Lp(a)]
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ox-VLDL)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冯书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的器 官退化的过程,器官退化的过程大 多是供应该器官的动脉逐步硬化 的过程,预防和延缓我们全身大小 动脉的硬化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 大基础与临床课题。
----冯书文
Multiple Complex Coronary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血管紧张素II(Ang-II)
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MCP-1)
组织因子(TF)
阻断MCP-1可抑制LDL-R缺陷小鼠AS的形成
LDL-R –/– MCP-1 +/+
LDL-R –/– MCP-1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诊断技术研究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如高分辨率CT、MRI、PET等技术的应用。
治疗策略研究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疗和外科手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 将得到广泛应用。
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TA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鉴别诊断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性质更为剧烈,持续时间更 长,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有助
于鉴别。
主动脉夹层
表现为胸痛向背部放射,两侧肢体 血压和脉搏存在明显差异,主动脉 CTA可确诊。
,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
定期体检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心血管问题。
处理方法探讨
01
药物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
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等,以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2
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
再生医学
再生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法。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大,治疗难度大,同时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到特定的程度,形成斑块,并引起动脉狭窄和血管壁变硬的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不仅会影响到血管的流量,还会对血管壁的弹性和柔韧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血管供血不足,甚至出现缺血现象。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不仅会导致脑部缺血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能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是因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血管内留下的粥样物质,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更容易形成冠心病。

同时,两者也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

所以,在治疗和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有着许多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对于中重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般选择手术治疗,包括内支架、血管成形术等。

而对于轻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则可以采取一些非手术治疗,例如心理干预、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法,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疾病的进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到,预防更为重要。

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烟、酒等刺激食物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的摄入。

2、保持身体健康,定期体检,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制造颈动脉病变的因素。

3、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保持血管功能良好,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和柔韧性,减少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虽然各自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对我们带来的伤害,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三种。

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

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

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心脏解剖冠心病发生冠心病的大体病理学外观1.疾病介绍【发病机制】本病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虽有进展但目前仍然是以多种学说或假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

正常动脉壁由内壁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

内膜由单层内皮细胞、结缔组织和有孔的内弹力板组成在内皮细胞和弹力板之间(也称内皮下层),除结缔组织外,尚有平滑肌细胞和基质(包括酸性蛋白多糖可溶性蛋白、脂质、葡萄糖和电解质等)儿童时期平滑肌细胞极其少见,随年龄的增长内膜平滑肌细胞及基质成份逐渐积聚。

在肌弹力型动脉中中膜几乎全由斜行的平滑肌细胞构成,并有数量不定的胶原、弹力纤维和糖蛋白等环绕平滑肌细胞其形态一般不随年龄而改变。

外膜包含纤维母细胞,此外尚有胶原糖蛋白,并夹杂平滑肌细胞。

外膜与中膜间还分隔着一层不连续的外弹力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壁出现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三种类型的变目前理论有: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单克隆学说其他动脉壁结构示意脂质浸润学说本病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壁出现楼板样斑块,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则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对动脉壁和内皮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对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检查的结果证实,粥样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胆固醇在体内是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

但如果摄取过量,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化示意图动脉硬化发病机理图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前者认为本病开始于局部凝血机制,亢进动脉内膜表面血栓形成以后,血栓被增生的内皮细胞所覆盖,而并入动脉壁血栓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崩解而释出脂质和其他活性物质,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后者认为本病开始于动脉内膜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多,血小板在该处粘附继而聚集,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微血栓。

血小板聚集后释出一些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缩,使单核细胞聚集于内膜发展成为泡沫细胞;刺激平滑肌的细胞增生收缩并向内膜游移,使平滑肌细胞增生移入内膜吞噬脂质;并使内皮细胞增殖都有利于粥样化的形成。

透视电镜像示人体主动脉脂纹中的泡沫细胞,胞浆内充满脂滴,胞核移位靠边(×6500)受累动脉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于破裂,其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

视受累的动脉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不同本病可引起整个循环系统或个别器官的功能紊乱:损伤反应学说认为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的反应,动脉内膜损伤可表现为内膜功能紊乱,如内膜渗透过增加表面容易形成血栓。

也可表现为内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长期高脂血症由于血压增高动脉分支的特定角度和走向血管局部狭窄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产生的湍流剪切应力,以及由于糖尿病吸烟细菌病毒,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的长期反复作用;都足以损伤内膜或引起功能变化有利于脂质的沉积和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而形成粥样硬化。

单克隆学说亦即单元性繁殖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每一个病灶,都来源于一个单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这个细胞是以后增生成许多细胞的始祖,在一些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内皮细胞源生长因子、单核细胞源生长因子可能还有病毒的作用下不断增殖并吞噬脂质,因而类似于良性肿瘤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与发病有关的其他机理尚有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动脉壁基质内酸性蛋白多糖质和量的改变(硫酸皮肤素增多而硫酸软骨素A和C减少),动脉壁酶活性的降低等这些情况可通过影响血管运动脂质代谢血管壁的合成代谢等而有利于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但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甚至没有发生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病。

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虽较严重,并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临床表现。

因此,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总的来看,以器质性多见。

冠状动脉痉挛也多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本病病因未完全明瞭,目前认为是由多种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引起。

包括:①遗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有认为本病属多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

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基因的研究中,CETP、APOE等基因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基因。

②高脂血症: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100、脂蛋白(a)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和AⅡ的降低,均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

③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较血压正常人高4倍。

④年龄与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青壮年亦可有早期病变。

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女性常见于绝经期之后。

⑤吸烟: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达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⑥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2倍。

其他尚有缺氧、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维生素C缺乏、动脉壁内酶的活性降低等能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因素,维生素A、E缺少,铁贮存增多,也被认为易患本病。

近年有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与本病有关。

本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中,产生了多种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等。

【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进展缓慢,明显的病变多见于壮年以后,但明显的症状多在老年期才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

病变分布多为数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但有时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动脉,而其他动脉则正常。

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这些部位血压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冲击力较大,因而病变也较明显。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①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③脑动脉粥样硬化;④肾动脉粥样硬化;⑤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⑥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变窄的右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

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说明图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1)主动脉因粥样硬化而致管壁弹性降低当心脏收缩时,它暂时膨胀而保留部份心脏所排出血液的作用即减弱,收缩压将升高而脉压增宽主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性动脉瘤时,管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不但失去紧张性而且向外膨隆这些都足以影响全身血流的调节,也加重心脏的负担。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

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

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2)内脏或四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在侧权循环不能代偿的情况下,使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产生缺血纤维化或坏死。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心肌纤维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引起脑萎缩伴发的精神障碍;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或肾脏萎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坏疽等。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

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

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

(3)动脉壁的弹力层和肌层被破坏使管壁脆弱,在血压波动的情况下易于破裂出血。

以脑动脉破裂引起脑血管意外和动脉瘤破裂死亡为多见本病病理变化进展缓慢明显的病变多见于壮年以后,但明显的症状多在老年期才出现。

据病理解剖资料我国人同等程度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较欧美人平均晚发生10~15年,同等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则晚发生约15~20年。

并发症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体全身有三处最危险的动脉硬化区。

一是心脏动脉硬二是脑组织的动脉硬化,三是颈动脉硬化。

但全身各处动脉的硬化程度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各个部位动脉硬化对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心脏缺血程度。

当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达75 %以上时,则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悸失常,甚至猝死。

轻者胸闷气憋,重者胸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