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高血压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关系
高血脂可引起血液粘稠
高血脂可引起血液粘稠、血流不畅、脂肪肝、皮肤黄色瘤、眼底病变等。
它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更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被视为“隐性杀手”。
如果血脂升高且超过正常水平,就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垢”)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半身不遂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 诱发胆结石、胰腺炎,中风, 脂肪肝, 走路跛行等病症,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有研究指出,尽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脂血症,但在血脂异常者中能坚持治疗,并治疗达标者仅占10%;特别是冠心病人中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更低,只有5%。
可见公众对血脂异常危害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高血脂”会引起血液“粘、稠、滞、淤”现象,久而久之,可使血管腔变窄、血流不畅,严重时导致中风、偏瘫、心肌梗塞、脑梗。
降低“血脂”犹如“釜底抽薪”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护生命,从预防血脂升高做起。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血液中的血脂升高,并将多余的胆固醇存放在血管壁等末梢组织,日久就形成散在的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即发生病理性变化。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与之恰恰相反,它能把留在血管壁等末梢组织的多余的TC提取出来,加以集中,带回肝脏,经肠道排出体外,发挥着“清道夫”的作用。
所以,如果LDL升高,就会使TC沉积,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病,如果HDL升高,血管壁就会被清扫干净,可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
血脂与冠心病: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甘油三酯高是一种对人体影响极大的疾病,也是高血脂的一种。
甘油三酯高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甚至直接损害全身动脉硬化,从而引起一些严重疾
甘油三酯高是一种对人体影响极大的疾病,也是高血脂的一种。
甘油三酯高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甚至直接损害全身动脉硬化,从而引起一些严重疾病。
甘油三酯高不仅会引发一些疾病,还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
1、促进动脉粥样化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是高血脂的一种。
当然,脂肪肝患者也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着,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2、损伤肝脏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这是一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发展。
肝细胞中脂滴增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肿大,细胞核被挤压偏离中心。
脂肪的代谢工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脂肪向细胞外运输主要通过光面内质网,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堆积进一步加重线粒体和内质网的负担降低其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营养素、激素、维生素的代谢。
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3、诱发加重疾病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研究表明,甘油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高压会损害动脉壁,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2. 高血脂:高浓度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心脑血管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胆固醇积聚在动脉内壁上时,会形成斑块并逐渐堵塞动脉,导致供氧不足和缺乏弹性。
3. 吸烟与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损伤动脉内壁,使血管收缩,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过度饮酒也会导致高血压和高血脂。
4.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运动可以保持健康体重、提高心肺功能,并促进新陈代谢。
5.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体内尿酸排泄障碍,造成尿酸堆积在关节和组织中。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紧密相连。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是治愈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控制和改变危险因素,人们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注意控制摄入盐、油和胆固醇等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的物质。
适量运动,并避免长时间久坐,促进代谢和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
2.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者应该尽早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嗜酒者则要适当限制酒精摄入量,过度饮酒会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控制体重和保持适当体形: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锻炼来维持适宜的体重。
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压、血脂水平和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问题,采取控制措施,并尽早治疗任何异常。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胸痛、心绞痛甚至心梗等。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人们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一、影响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冠心病的发生。
2.高血脂: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沉积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3.吸烟:吸烟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不健康的饮食:长期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5.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肥胖、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二、生活方式调整建议1.保持健康的饮食:均衡饮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建议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适量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食导致肥胖。
2.戒烟限酒: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最佳方法之一,吸烟者应该尽快戒烟。
同时,限制饮酒量也是必要的,过量饮酒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3.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和整体体质,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跳绳、游泳等。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风险因素和征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结语:冠心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饮食、戒烟限酒、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以及定期体检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冠心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冠心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冠心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一:冠心病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食不当、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动脉硬化等病变。
2. 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容易形成血管壁上的沉积物。
3.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4. 不健康饮食: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盐分和糖分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5. 缺乏锻炼: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1. 控制危险因素:合理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2. 运动锻炼: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3.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使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药物。
5. 心血管康复:通过综合干预,改善心脏功能,避免再次发病。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冠心病预防知识手册、健康饮食指南等资料,详见附件部分。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心脏病的一种类型,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病变。
2. 高血压:指血压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以上的一种疾病。
3. 高血脂: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情况。
4. 动脉硬化:一种主要发生在动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特征为动脉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5.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缺氧和代谢物积蓄导致的胸痛症状。
6. 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的血运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
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
定期体检
定期检测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早期发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高血压与心脏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新型疗法的探索
研究新药物和治疗方法,以改善高血压与心脏病患者的预后。
2
基因研究的深入
分析遗传因素对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影响,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
生活方式干预
探索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对高血压的积极影响。
4
大数据分析
高血压的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方式。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了解风险因素
认识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如遗传、肥胖和缺乏锻炼。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
症状识别
注意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如头痛、疲劳和心悸。及时就医有助于控制病情。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定期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降低血压。
1
心血管压力增加
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
2
心脏结构改变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
3
心脏功能衰减
最终影响心脏的泵血能力。
了解这一关系对于预防心力衰竭非常重要。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风险因素。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动脉硬化。了解这种关系对于预防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1
心血管健康影响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脏病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这些方法可以恢复心脏的血流。
手术治疗
心脏手术如心脏搭桥术可用于重建血流。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
健康饮食和规律锻炼对心脏病患者至关重要。戒烟、减肥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
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联合治疗方案
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联合治疗方案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供氧不足所引起的疾病;而高血压则是指动脉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给心脏和血管带来额外负担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并提出联合治疗方案。
一、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冠心病与高血压通常被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密切的联系。
1.共同的发病机制冠心病和高血压都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高血压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加速了动脉硬化的形成。
而冠心病中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正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
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互相促进的进展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异常,进而加剧冠心病的发展。
冠心病可通过心肌缺氧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加重高血压病情。
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疾病的进展。
3.共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和高血压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二、联合治疗方案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措施。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一般会使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以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肌缺血。
对于高血压患者,可选用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以降低血压。
2.生活方式调整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这包括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
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并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心脏负荷。
3.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病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概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一种疾病。
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本文将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动脉粥样硬化1. 概念与发生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内膜下的脂质沉积病变,也称为动脉硬化。
其主要发生原因是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异常升高。
2. 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脂斑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进入内膜下层,被摄取和氧化,形成脂斑;(2)纤维斑形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合成过量,形成纤维斑;(3)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合成胆固醇,形成斑块;(4)钙化:斑块中逐渐沉积钙盐,形成钙化斑块。
二、血栓形成1. 概念与发生原因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血栓是血液聚集形成的一种栓塞体,主要由纤维蛋白生成的纤维的聚集以及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聚集所组成。
2. 病理变化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血小板聚集:受到血管损伤或血栓破裂刺激后,血小板聚集成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2)血小板释放颗粒:血小板释放颗粒中的血小板因子能够促进进一步的血小板聚集;(3)血栓生成:纤维蛋白聚结形成血栓。
三、影响因素和疾病发展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3.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其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5. 年龄和性别:冠心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比女性更为常见。
结论: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内膜下脂质沉积病变,血栓形成则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生成导致血液凝结。
如何识别冠心病风险
如何识别冠心病风险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个人的冠心病风险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帮助大家识别冠心病的风险。
一、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冠心病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如果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近亲属患有冠心病,那么你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约为冠心病风险的一半左右。
二、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是冠心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男性在40岁后,女性在50岁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此外,男性的患病风险通常高于女性。
三、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长期不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水平,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风险。
四、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要坚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五、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和缺乏运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度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同时,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易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
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和经常参加运动对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
六、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也是冠心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饮酒过量也会导致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应激与抑郁长期的应激和抑郁情绪也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应激和抑郁会改变人体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进而影响心脏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以上几个方面的指标,我们可以初步评估自己的冠心病风险。
如果存在较高的风险,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干预措施。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保健常识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1)动脉粥样硬化;(2)动脉中层钙化;(3)小动脉硬化。
2、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
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增高,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有利于诊断本病。
3、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哪些?(1)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如在高血脂基础上更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的血液湍流对动脉内膜也有损伤作用。
(2)高脂血压:世界各国研究说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尤其是高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肯定的关系。
高胆固醇加高甘油三酯,比同龄正常人冠心病发病率高3倍。
(3)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不论主动吸烟者及长期被动吸烟者,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据英美等四国调查1.2亿人,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6倍。
德国学者报告,年龄在50岁以下的心肌梗塞者,80%以上都是过度吸烟者。
(4)糖尿病:常伴有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为45%-75%,比正常男性高1倍,女性高2-3倍。
(5)肥胖:肯定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因肥胖易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增加心脏负担,升高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6)体力活动少: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静坐工作,缺少体力活动,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勤于体力劳动的人要比懒于劳动者少患冠心病。
适度体力活动会增加HDL,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功能。
(7)精神、性格因素:精神紧张,忧郁也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A型性格有较强的进取心,竞争不息,时间上有紧迫感,B型性格各方面比较轻松。
A型性格虽与冠心病发病率无关,但一旦心肌梗塞,其死亡率较高。
(8)饮食习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又称“富贵病”,常与营养过剩有关,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使过剩血糖通过肝转化为脂肪。
高血压-血脂-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高血压\血脂\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
方法:抽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门诊及体检老年人(>60岁)共82例,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动超声,同位素扫描的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36例)。
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病例不在本项研究的入选中一有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停服降脂药物2周后再检测血液的生化指标。
两组均测定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胰岛素用放免法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鬲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防治冠心痛的重点内容,降低ldl、血糖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的冠心病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血脂;血糖;老年人【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47-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粥样硬化病变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1]。
而冠心病更是老年人(>60岁)的常见病,由于冠心病的发病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因此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3]。
本文旨在探讨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内科住院、门诊及体检者,年龄〉60岁,经本院及外院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动超声,同位超纯水扫描等诊断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同时合并有其他心脏病者不存入选中,两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为:冠心病组:共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76 4±10.4)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chd诊断标准。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存在高血压状态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关于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冠心病是由于冠脉供氧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肌缺血性心脏疾病,而高血压则是导致冠脉供氧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例如,在一个涵盖数十万人群体的长期追踪调查中,发现每10 mmHg的收缩压升高就会使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0%。
二、高血压与中风的关系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的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长期存在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此外,高血压也增加了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
一项针对全球年龄在30-84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低收缩压、低舒张压和脉搏压与中风有着显著相关性。
三、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
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导致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改变,从而使心脏功能下降。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控制好高血压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
四、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内皮层受损,使得血管更容易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时,粥样斑块形成后会导致血管阻塞,从而进一步升高血压水平。
因此,控制好血压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五、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过速、过缓或不规则等异常心律节奏。
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之间有密切联系。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健康中年男性群体中,高收缩压和低舒张压试验结果异常与心房颤动有较强相关性。
此外,高血压还增加了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等其他心律失常的风险。
动脉硬化的健康教育
动脉硬化的健康教育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动脉血管内壁的斑块形成和钙化。
这种疾病会逐渐导致血管的狭窄和堵塞,从而妨碍血液流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人们对动脉硬化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硬化的相关知识,并列出预防动脉硬化的几个关键点。
一、动脉硬化的病因与危害1.1 病因: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等。
1.2 危害:动脉硬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动脉硬化的症状与诊断2.1 症状:早期动脉硬化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出现胸痛、心慌、气短、疲劳等不适感。
2.2 诊断:动脉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检查等。
三、预防动脉硬化的关键点3.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接触二手烟;保持适量的体重,避免肥胖;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3.2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定期监测自己的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建立稳定的病情控制机制。
3.3 维持适当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不良情绪,如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读书、听音乐、旅行等,舒缓心情。
3.4 定期体检与急救准备定期进行相关体检,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知悉心脑血管急救方法,学会基本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四、动脉硬化的康复管理4.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如降压药、降血脂药等;定期复查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合理饮食与运动均衡饮食,按照营养师的建议合理搭配膳食;定期进行心脏康复锻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
4.3 积极应对心理问题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参加康复机构的心理疏导课程,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
有关高血脂的10个问题.docx
高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率水平快速上升,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成人现存血脂异常者达到1.6亿。
对我国12个大城市2000余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控制调查表明,仅两成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推荐的控制目标水平。
目前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胆固醇升高;在知道的人群中,进行治疗的也不足五分之一。
得了高血压,就应该立即治疗,而且是终生治疗。
虽然近两年,随着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面世,高血压治疗方案不但丰富而且规范了很多。
但是我国国民对高血压的知效率目前还不到50%;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还不到25%;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比例在6%左右。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起因是由于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的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的聚集,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的心脏病变。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这种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其实质是心肌缺血。
所以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孪生姐妹”,而且是一个互为因果的疾病。
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又可以加重高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以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以去除脑卒中的危险性,可以制止或者是逆转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与粥样硬化斑块“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像河塘里的淤泥,进入血管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或堵塞,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会破裂,造成斑块内溶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形成血栓,使心脏上的大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阻塞,造成病人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坏”胆固醇在斑块中的含量越高,斑块越是容易脱落或破裂。
所以,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梗和脑卒中最关键和最根本的治疗。
动脉硬化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动脉硬化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动脉硬化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是由于年龄增长,体内激素下降所致,伴有慢性心脏缺血改变所致。
引起血压升高。
所以,现在状态,需要改善心脏供血,抗动脉硬化治疗。
动脉硬化是怎么引起的?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
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
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
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
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
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哪些食物可以软化血管?1低盐低脂饮食,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哪些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哪些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血管壁光滑无损伤,胆固醇很难进入血管,坏胆固醇堆积有点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下面这些因素,都会加速动脉硬化。
1.炎症,损伤血管内皮炎症,会影响全身,包括血管。
它可以直接感染血管壁细胞,损伤血管内膜,降低免疫力,使坏胆固醇有机可趁。
此时,吞噬细胞与坏胆固醇结合形成“泡沫细胞”,继而吸引一些炎性细胞,加快病程发展。
所以说,如果身体哪部分有如牙周病、流感等炎症发生时,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因为它们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危险疾病的风险。
2.缺氧,诱发血管炎症身体缺氧时,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增加,直接刺激血管内壁发生炎症反应;与此同时,肝脏代谢改变加快血管内皮发生炎性改变,导致血管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宽。
此时,血脂会通过增宽的血管细胞间隙渗透到血管内壁下面。
时间久了,胆固醇结晶也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很多人觉得缺氧这事很难发生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实际上,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就会造成身体的短暂缺氧——打鼾。
所以,有打鼾的情况,大家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睡姿,如果不能缓解,最好能进行诊治。
3.吸烟,造成双重伤害大量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氧浓度降低,从而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
也会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加快动脉硬化进程。
4.高血压,促使血脂堆积血压升高,血流对管壁的冲击力也会增大,就像洪水冲击堤坝容易引起破坏,尤其是血管分叉处,更易造成胆固醇、脂质沉积,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形成动脉硬化狭窄。
此时机体为了血流畅通,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更需要警惕的是,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
5.高血糖,增加游离血脂血糖过高,脂蛋白会变性,体内游离的脂肪酸会增加,进一步转变为坏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而且血液的渗透压增高,血管处于高渗状态,就会损伤血管内皮,好比腌咸菜。
6.高尿酸,促使斑块形成尿酸高的危害不只是痛风!长期的血液高尿酸状态会刺激血管壁,促进斑块形成,也会引起高血脂、高血糖,进一步影响血管环境。
冠心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
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本文将围绕冠心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这一疾病。
一、冠心病的原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形成血管壁厚度增加,血管腔狭窄,从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 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会导致冠状动脉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有害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强烈的损害作用,吸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4. 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过重、血脂异常等问题,增加了冠心病的发展风险。
5.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从而增加了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二、冠心病的预防措施1. 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等营养均衡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3. 戒烟限酒:尽量摒弃吸烟和酗酒的习惯,以减少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害,维持正常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4. 适量锻炼:每周坚持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5. 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预防和控制肥胖,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达到良好的体重管理。
6. 控制血压血脂: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指标,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以维持血液指标在正常范围。
7. 积极管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学会放松身心,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挫折,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结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但通过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改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 2 : 1。
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
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
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
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
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
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a脂蛋白[Lp (a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的风险关系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的风险关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心肌坏死。
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密切的关联,高血压可以增加罹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一、高血压对心肌梗死的影响1. 血压过高加重了冠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状态下,动脉壁会受到损伤,形成斑块沉积导致动脉硬化。
同时,高血压也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聚,进一步加重了冠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2. 心肌供血不足:由于冠状动脉受到硬化和斑块阻塞等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心肌供血明显减少。
当心肌缺氧严重时,就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3. 高血压导致心肌重塑: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来维持正常的工作。
这会导致心室壁增厚及左室肥厚,称为心肌重塑。
心肌重塑进一步增加了罹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二、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高血压是CAD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1. 高血压诱发冠脉粥样硬化:冠脉粥样硬化是CAD最常见的病理基础,而高血压可以通过加速斑块形成、增加斑块数量和稳定性等途径来促进其形成。
2. 冠迷走活性降低:在高血压患者中,对冠迷走神经刺激反应能力降低,这会减少对缺氧和其他损伤情况的敏感性。
这也增加了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3. 高血压引起中气道反射增加: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交感神经可调节冠脉舒缩,其过度活跃导致了中气道反射的增强,可能诱发冠心病及心肌梗死。
4.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高血压可以通过促进斑块不稳定来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这是因为高血压在斑块形成早期已经影响了蛋白酶酶类和细胞因子,在该阶段提前起到了斑块不稳定作用。
三、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肌梗死风险1. 药物治疗:针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能够控制血压的升高,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脂、高血压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关系
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是因,冠心病、动脉硬化是果。
一、动脉粥样硬化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厨房的下水管道经常堵,这是因为厨房的下水中油脂太多,经年累月粘附在管道内,管腔越来越窄最后堵塞。
如果管道内壁光滑,油脂就不容易贴壁粘附;如果管道内壁粗糙,油脂就很容易粘附在管壁。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血管的“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动脉内膜有损伤(比如说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就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并在该处聚集。
这如同厨房油腻的下水,粘附在血管内壁,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黄色斑块样物质,我们称动脉粥样硬化。
而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类似于管道内壁粗糙,更容易引起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狼狈为奸,危害更大。
当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吸烟、糖尿病等,二者和高
血压一样,也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
全身任何部位的血管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血流量大的血管更容易发生,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大脑的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
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如果发生在大脑动脉,就引起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等;如果发生在其他部位,就引起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可有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可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整心态等措施。
美国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提出,生活方式管理分四步走:
第一步:健康饮食、运动、减轻体重。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每周≥15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5%~10%体重。
第二步:若血脂仍未达标,可加强第一步的干预措施,同时进行饮食调整,可寻求营养师及体育教练的帮助。
第三步:若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管理,血脂可达标,则需要监测6~12月;若血脂仍不达标,则可开始药物治疗。
第四步:每4~12个月监测生活方式管理效果。
2、降脂治疗
常见降脂药物包括他汀及非他汀两大类。
从1987年开始,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下降20%。
对糖尿病、早发的高脂血症、高风险的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还要强化他汀治疗。
3、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重点。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具有个体差异。
年龄<60岁的人群,如果没有并发症,血压应<140/90mmHg,如果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者,血压应<130/80mmHg;年龄>60者,血压应<
150/90mmHg,如果能耐受,可<140/90mmHg或者更低。
4、降糖治疗
降糖目标也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长短、预期寿命、低血糖风险等具体制定。
对多数成人而言,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7%;对高龄、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短、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降糖目标。
5、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可显著减低脑卒中、冠心病再发,并能降低10%全因死亡率,且临床获益大于出血风险。
但是,对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人群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严重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率并无明显获益,而消化道大出血及颅外出血的风险每年增加0.03%,所以,2016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不推荐无心血管病人群给予阿司匹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