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及汽车板生产现状
国内外汽车钢板的发展概况研究
![国内外汽车钢板的发展概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43cb21647d27284b7351d7.png)
【 摘
要】 简要 的对汽车板料 的性能进行 了分析 , 出了全球汽车板料发展 由于“ 指 环境” 安全” 和“
的 问题 , 汽 车制造 商和 钢铁 公 司加 快 了向高强度 钢 的发 展 , 对 国 内外 的高强度 钢进 行 了简单 的论 使 并
述。 高强度钢 包括 : 超深 冲 I 、 F钢 高强度 I 、 F钢 冷轧各 向 同性钢 、 烘烤硬化钢 、 高强度 低合金钢 、 双相钢 、
中图分 类号 :H1 ,4 5 文献 标识 码 : T 6U 6 A
1 前言
自 20 0 0年 以来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 年均 以两位数 每 的速度增长 , 2 1 到 0 0年 1 , 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均已达到世 月 我
p i nc nieai n i n e t n a t po lm . g t n hs e cu e : p r } p da — n s a e i o s rt no vr m n ds e rbe s hs e g t l nldss e e — rw d o fe o a fy Hi r t e i u ce igI elhg rn hI e lH I )n o o i s e(S ,ae hre igs e( H) hg t n h n s e ,ihs eg Fs e( SF a di t pc t lI )b k — ad nn e lB , ihs eg Ft t t t s r e t rt
s eghs e a h m d bod i d sr e rf s e tec e ia c m oio dp op c 厂 t n t l t o ea ra eci dbi ya w l rt e n s b e l l h h m c o p st na rset ’ l i n Q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85f2f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9.png)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内容简介: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一、文献综述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杨志明(200 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x)段;邹田畑(201X)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1X)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1X年、201X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一)201X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从201X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
中国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00bf9b765ce050876321377.png)
我国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 同时,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 问题。 问题。 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产品的自主研 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品牌。 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 比较重视引进产品, 长期以来 比较重视引进产品, 没有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上 ---- 下工夫,缺乏产品研发的实践 下工夫, 和能力。 和能力。
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就是要面向两个 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 十五期间 我们已经实现了 出口大于进口的突破, 出口大于进口的突破,这是一个 重要的标志性里程碑。 重要的标志性里程碑。
在出口方面, 在出口方面, 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 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整车出口, 以商用车为主, 一是整车出口 以商用车为主, 向商用车、 向商用车、乘用车并重的方向转 变。
二是汽配零部件出口, 二是汽配零部件出口 要以售 后市场为主, 后市场为主,向售后市场和 OEM 并重转变。 并重转变。 所有产品都要, 以低附加值的产 所有产品都要 品为主,向低、 品为主,向低、中、高并重的方向 转变。 转变。
数据
2007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 亿元。 配套规模达到了 2120 亿元。 汽车配件和维修养护规模达 亿元, 到 1500 亿元,汽车用品达到 620 亿元。 亿元。
数据
据预测, 据预测,未来汽配市场将会 的速度增长。 以 25% 的速度增长。汽车零部 件、维修养护后市场的潜力非 常巨大,仍然将是一片光明。 常巨大,仍然将是一片光明。
第四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汽车产业后市 场, 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 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 汽车金融、 表现在 : 汽车金融、消费信 二手车流通、配件流通, 贷、二手车流通、配件流通 报 回收、 等等方面, 废、回收、拆解 等等方面,跟 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 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6f01ec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e.png)
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展现状及趋势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开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开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开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展革命性的变革。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
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开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根底设施的建立以及消费者的承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开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开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平安的战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
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方案,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方案,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方案,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50628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5.png)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fb62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8.png)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700 万辆大关,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假设按这样的速度增长,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 800 万辆,有望成为世界其次大汽车生产国。
作为其产业根底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对如此巨大的配套和售后效劳市场将如何进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
一、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1.总量指标快速提高汽车零部件根本满足了高速进展的汽车生产和社会修理效劳的需要;根本具备了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配套力气,具备了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引进消化力气;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十五”期间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到达5200 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销售产值到达5000 亿元,行业利润率 6.1%,全年利润总额到达 300 亿元。
依据目前的产业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估量将到达 6700 亿元,销售产值将达6500 亿元。
利润率将在 6.15%左右,利润总额有望突破 350 亿元。
2.重组兼并初见成效零部件企业重组兼并初见成效,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形成了一个有序利用外资,改善民营资本经营环境,提升国有企业效益的多元化资本构造下的既有竞争又能协调进展的产业格局。
格局主要由国资、民资、外资三大主体构成。
国有企业主要是过去形成的配套体系,以内部配套为主,现已开头尝试跳出原有企业集团的配套范围,拓展空间;民营企业由于过去与整车很少有直接配套关系,多为二级、三级配套商,或在零售市场、出口市场上拼搏;外资零部件企业多由实力强大的世界级零部件供给商把握,经营治理水平高,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并与跨国公司整车有原配套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8492a4cfe4733687e21aa5f.png)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倍受国人关注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现状发展特点趋势(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美国车的气派、意大利车的浪漫、德国车的严谨、日本车的精明、英国车的高贵。
中国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但却有悠久的车历史,因此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1)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①白手起家建一汽1953年建设一汽,1956年建成投产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研制成功口号“出汽车、出人才”②建设第二汽车厂1.二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建起来的,背景是备战备荒,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军车2.二汽的几上几下3.“包建”是老厂负责新厂的产品设计、工厂设计、生产准备、培训和人员支援,直到调试投产。
老厂可以包建新厂、小厂可以包建大厂、几个厂可以联合包建一个大厂4.“聚宝”是将国内科研和大工厂技术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新技术,通过试验后移植到二汽来,将二汽的产品的工艺确立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2)中国汽车工业的挫折中国汽车工业刚创建不久,就遇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到1966年,又遇到了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
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汽车:跨越50年的忧伤上世纪80年代汽车界传说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前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进口轿车,对此颇多感慨。
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义愤填膺地指出,要立马横刀对轿车进口的审批斩尽杀绝。
事实上也是如此,1983年到1987年,各部委还在热烈讨论是否应该发展轿车时,国外厂商生产的20多万辆奔驰、丰田、尼桑、福特……从中国人腰包里掏去了两亿美元外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建设两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汽车厂(4)兴建轿车工业①1987年在北戴河举行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会议,确立了一汽、二汽、上汽三个生产基地。
汽车用钢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用钢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fef53d0a58da0116c1749ce.png)
确提出要加速发展汽车工业。汽车工业的发展与
钢铁材料是密不可分的, 汽车制造行业是薄钢板 的最大用户,为 了降低油耗 ,节约能源,汽车要
零部件的连接装配。
向轻量化发展 ,因此对汽车用钢板提出了越来越
() 良好 的喷涂性。要求材 料对油漆 和涂 5
高的要求。同时汽车钢板叉应满足汽车舒适 、美 层有 良好的附着性能 ,以求表面美观。 观 、防腐等各项要求,下面就汽车用钢板的现状
关键词 : 汽车 ; 钢板 ; 深冲压; 涂镀层
中图分类号 :T 12 G 4 .1 文献标识码 :B
汽车工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
社会现 代化 的支 柱产业 ,具有 重 要地 位 ,我 国明
有耐大气腐蚀和盐水腐蚀的能力。 ( ) 良好 的焊接性。保证零件有效地连接 4
及焊点及焊点周边区域强度和性能不发生大的变 化 ,同时保证在 自动生产线上快速有效地进行各
TI 。 R P钢
2 。 1 双相钢 .1
变比 r ,高的应变强化指数 t ,高的延伸率 值 / , 值
和抗拉强度,低 的屈服点和实效指数。只有满足 这样 的质量要求 ,才能承受不 同应变状态下的冲 压成形 ,用来生产复杂的汽车覆盖件。 ( ) 良好的抗凹陷能力和足够 的结构 刚度 , 2 以避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车身发生局部变形产
晖
李国峰
103 ;2 东北大学 轧制技术及连轧 自 104 . 动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 沈 阳 100 ; 104 3
摘
要:汽车工业发展推动冶金工业中汽车用钢板的发展,汽车用钢板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汽
车工业技 术进 步。针对 汽车用钢板的质量要 求 。本文对汽 车用 钢板 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述评 了。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639b3260b4c2e3f57276333.png)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1 汽车制造业现状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
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
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我国汽车业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
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
汽车现代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现代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d5db0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9.png)
技术改造—264—汽车现代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别玉娟 刘晓洁(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制造水平,满足不断提高的汽车质量、安全、功能的要求,促进现代汽车行业突飞猛进。
汽车制造技术是一个包含多学科、涉及多个专业的制造加工过程,汽车制造技术的高低,决定着汽车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关于汽车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
1.汽车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在现代先进技术水平的支持下,当代汽车制造发生着巨大改变,曾经的汽车制造逐渐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汽车的制造质量,增强了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了汽车行业稳定快速地发展[1]。
具体地,下面将从汽车设计方法、汽车制造工艺、过程管理模式以及自动化等几个方面对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
1.1汽车辅助设计手段增多 目前辅助汽车设计的手段不断增多,汽车设计软件及造型模拟软件的使用,使得汽车设计的效率更高,汽车企业逐渐实现无纸化设计,所有的设计数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传输、查阅,大幅节省了设计成本,提高了汽车设计周期[2]。
这高效地实现设计者与操作者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汽车制造生产的效率。
尽管我国汽车设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水平较发达国家低,我国汽车企业仍需加大相关技术的投入与发展。
1.2汽车制造工艺日益精进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工艺吸收了其他行业先进的制造技术,通过试验融合并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的冲压、焊接、涂装等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创新[3]。
通过互联网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对工艺过程进行精准控制,大幅提高制件的质量和成品率。
一些先进制造设备的采用,也提高了汽车制造工艺水平。
但是相对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我国的很多先进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核心技术还未普及推广应用。
1.3现代化管理不断推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逐渐向智能化管理跃进。
铝芯替代铜芯电缆引发材料革命
![铝芯替代铜芯电缆引发材料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45f14e20e2bd960590c6772f.png)
王
丹: 铝 合金汽 车板应 用及 生产 现状
1 3 3
4 铝 合 金 汽 车 板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与
建 议
4 . 1 存在 的 问题 ( 1 )汽 车 工 业 是 国 民经 济 的支 柱 产 业 , 我 国
车产 品 中心 , 我 国也需尽 快组 建这 样一 个机 构 . 一 是开 发汽 车 车身 板 用 新 型 铝合 金 材 料 , 降 低 铝 材
好 的焊接性及烤漆硬化性 . 目前我 国已经拥有生 产汽车车身板 的现代化热轧、 冷轧设备 , 但缺少专 业的精整 、 退火设 备 , 因此 国内车身 铝板 的产量
极少 .
其是板 材 在汽 车上 的应 用将 会 越 来 越 多 . 2 0 1 1年 我 国汽车 销量 为 1 8 5 0 . 8 9万 辆 , 预计 到 2 0 1 5年 , 将达 到 2 5 2 8万辆 . 按照 铝材 能替代 钢板 用 量 5 % 的保 守估 算 , 则 带 来 的乘 用 车 车 身用 板 市 场 需求
在节 能减 排 的大 环 境 下 , 我 国变 形 铝 合 金 尤
是 世 界汽 车 的产销 大 国. 2 0 1 1年 我 国汽 车产 量 为 1 8 4 1 . 8 9 万辆 , 成 为 全球 汽车 生 产第 一 大 国 . 但 汽 车车 身铝 板还 不 能大 批 量 生 产 , 由 于其 技 术 难 度 大, 除 了要 满 足 标 准 与 规 范 的力 学 性 能 与 抗 腐 蚀 性能外 , 还 应 具 备 良好 的成 形性 、 表面平整性 、 良
成本 ; 二是改进熔铸 、 均匀化处理等技术, 提高表 面平 整性 、 抗 凹性及 烘烤 硬化 性 .
( 2 )增加 现 代 化 水 准 的汽 车用 板 生 产 线 , 包 括高精 度 纯拉 伸矫 直设备 、 气 垫退 火炉 、 涂层 等 关 键设 备 , 生产 高质 量 的汽车 铝板 . ( 3 )铝 材 生产 公 司 可 与汽 车企 业 联 合 , 共 同 参 与汽车 铝制 零部 件 的设 计 .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探析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f237cc2cc58bd63186bda1.png)
现 , 位 生 产 成 本 呈 下 降 趋 势 , 动 降 价 成 为 汽 车 企 业 新 老 单 主
近 几 年 我 国 汽 车 产 业 有 较 大 发 展 , 我 国 汽 车 企 业 集 车 型 过 渡 和 抢 占市 场 份 额 的 主 要 营销 策 略 。 但
.. 团整 体的市场集 中度不论是按 汽 车产业 自身发 展所 应具 备 2 2 2 产 品 差 异 价 格 竞 争 虽 然 能 够 扩 大 销 售 量 , 是 激 烈 的价 格 竞 争 也 但 的集 中度水平要 求 , 是 与其 它 汽 车产 业 发达 国家相 比都 还
在这种情况 下厂商一 般会采取 增强产 品 还是 处于较低水平 。汽车产业 发 达的 国家 前三 家汽 车生 产 降低 了企业 的利 润 , 企 业 市 场 集 中度 ( R ) C 3 日本 为 8 , 国 为 9 , 国 和 意 差异性 的非价 格竞 争手 段。并且 由于 国 内轿 车 市场 长期 的 O 美 O 法 各 市 大 利 基 本 是 10 , 我 国 的 C 3 2 0 年 为 4 . 5 ,0 4 滞 后 发 展 导 致 产 品 类 型 单 一 , 个 品 牌 之 间 功 能 类 似 , 场 0 而 R :0 3 7 9 2 0
最大为 目的 , 因此市场行为 的 内容可 以从 以下几种考 虑 。
2 2 1 价 格 行 为 ..
市 场 结 构 可 以 反 映某 一 市 场 中各 种 要 素 之 间 的 内 在 联
近 年来 , 国 汽 车 市 场 价 格 处 在 稳 中 有 降 的 态 势 。 根 我
0 0年 统 计 , 价 波 及 全 行 业 上 百 种 产 品 , 平 均 降 幅 降 年 系及其特征 , 括市 场供 给 者 之 间 、 包 需求 者 之 间 、 给 和需 据 2 1 供 3 1 最高达 2 . 。汽车 降价 主要 因素 : 54 一是 汽车市 场 求者 之间 以及市场 上现 有 的供 给 者 、 求 者 与正 在进 入 该 1 . , 需 从 市场 的供给者 、 需求 者 之 间韵 关 系 。我 们 从 以 下两个 角度 的 供 过 于求 。 产 能 过 剩 的 矛 盾 日益 突 出 , 而 导 致 库 存 上 升, 推动 汽车价 格 下 降。其 二是 汽 车生 产 规模 效应 逐 步 显 进行 分析 。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93d5ae89b89680203d825b6.png)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一.产业集中度概念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在计量产业集中度的各指标中,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是一个简便且使用广泛的常用指标。
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CR m为集中率,X i为一个市场或一个行业中第i个企业的有关数值,S 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n为全部企业数,m为所考察的最大企业家数(m≤n)。
二.中国汽车行业2010~2013年产业集中度状况及国外汽车产业现状汽车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工业结构、运输结构和外贸结构等多个关键环节,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方面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1953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式起步。
从1953年到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期间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起有落。
概括来讲,中国汽车工业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缓慢发展时期(1953年- 1978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稳步发展时期(1978年- 20世纪末)和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排名上升到第4位,再到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产销量分别是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
此后四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汽车产销连续5年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业内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其中阻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就是其产业组织结构问题。
汽车行业用钢发展历程及现状
![汽车行业用钢发展历程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aa3eafdd3383c4bb4cd2cf.png)
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7月/13日/第029版产业延伸汽车行业用钢发展历程及现状戴维1汽车钢板应用历程对于汽车制造来讲,需要钢铁厂家提供不同性能的钢材和延伸性的服务,以便满足汽车厂家实现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降低能耗的发展目标。
通过生产出更薄、更高强度的板材,钢铁厂家可以保证汽车制造者在获得好的抗压陷和防冲撞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车体重量,这样就可以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最大程度地发挥汽车作为人类工具的优势,而这一发展趋势,是任何一种可以降低车体重量而又可以保证功能的材料得以发展的要求和方向,除了使用钢板外,开发和使用的铝板及复合材料也正在投入和应用之中,他们有可能正在形成汽车业的另一个方向。
50年代,钢铁厂家开发了沸腾钢,即国内的08F系列,并立即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60~7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铝镇静钢,即国内的08A1系列。
80-90年代,随着车体设计的丰富和造型要求。
需要更好的拉伸性能钢板以保证车体饱满、曲线优美,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
这个阶段钢厂开发并投产了IF低合金高强度钢。
这种钢不仅有好的深冲性能,还具备高强度力学性能,自1980年,低强度深冲钢与结构钢被大量使用,1990年,无间隙理念开始应用到高强度钢上。
随后如烘烤硬化钢也开始被应用到车身零件。
进入21世纪后,钢板的研究集中到了超高强度板,以求减轻车体重量降低能耗,如双相钢、TRIP钢、TWIP钢、含B钢(热成型)等,并陆续开始进入汽车制造应用中。
最为重要的是双相钢,大大拓宽了强度范围,同时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能,这种加工硬化钢由于具备良好的加工硬化特性,特别适合于高拉延成形的冲压件,与传统的微合金化钢相比,这些钢种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这方面的开发活动还在延续,特别是双相钢、TRIP钢和复相钢,正朝着更高强度水平发展并逐步得到应用。
2汽车板材应用原则2.1安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市场空间,更不谈不上发展了。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4c58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2.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水平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3. 品牌竞争激烈: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愈发激烈。
国内自主品牌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并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同时,合资品牌在高端市场持续推出高品质产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4. 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兴起。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并且加大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增长超过两位数,市场潜力巨大。
二、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工业的主流产品。
智能驾驶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汽车将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将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乘坐体验;智能交通系统将优化交通运输效率。
2. 新能源汽车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
3. 服务化转型: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汽车行业也将朝着服务化转型的方向发展。
未来,汽车行业将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7fc21b10661ed9ad51f37a.png)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08年、2009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
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
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一、综述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着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汽车行业的历史现状问题及趋势
![汽车行业的历史现状问题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a47dbffc8d376eeaeaa3171.png)
汽车行业的历史现状问题及趋势汽车行业的历史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
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
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史可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
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苯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视为汽车诞生年。
苯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
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
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
福特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三块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性工业。
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骄傲的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豪华小汽车为主。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在石油危机后,他们大量研制生产的是小型节油汽车,结果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的宝座。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汽车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
目前的汽车按照用途和车体分类分别有:用途:载货汽车: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有的也可牵引全挂车的汽车自卸汽车:以运送货物为主且有可倾卸货箱的汽车。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d9b5d70508763231121282.png)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作者:朱佳来源:《商情》2014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汽车品牌只有拥有独立的品牌,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不受外资的限制。
因此,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几方面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现状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
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不少重点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规模经济,因此产业集中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销量的24.85%。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
影响高强钢汽车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影响高强钢汽车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146d1cfad6195f312ba6e7.png)
影响高强钢汽车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发表日期:2007-3-23 阅读次数:458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减重、节能、小型化、安全、环保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高强钢汽车板将是今后汽车板发展的主流,大量使用高强钢是解决汽车减重、节能、安全、环保的重要途径。
为此,介绍了高强钢汽车板在钢厂各工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汽车厂使用高强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快发展中国高强钢汽车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汽车板高强钢生产对策1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呈加速发展态势。
从1992年到200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从100万辆增加到200万辆,而从200万辆/年增加到300万辆/年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2002年之后,汽车产量平均每年约增加100万辆。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道路、停车场、交通安全和燃油紧张等问题也日趋突出。
因此,汽车的减重、节能、小型化、安全、环保等备受人们普遍关注,而高强钢汽车板的大量采用对解决上述问题都有帮助。
研究结果表明,汽车板抗拉强度从220MPa提高到700MPa,材料厚度从1.8mm减小到1.4mm,而材料可吸收冲击能指数则基本保持不变。
汽车减重也与材料强度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材料抗拉强度从300MPa左右提高到900MPa左右,汽车减重率则从25%左右提升到40%左右。
近10年来,汽车用高强钢的发展速度很快。
为了适应汽车板高强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强钢的研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2 汽车用高强钢板的研究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试生产了全铝汽车。
由于可以减轻车重,降低油耗,铝材有跻身汽车行业取代钢材的可能。
1994年,国际钢铁学会(简称“IISI”,International Iron&steel Institute)组织主要由北美和西欧35家钢厂和汽车厂组成的联合攻关课题,开展了超轻钢车身项目ULSAB(ultra Light Steel Auto Body)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述我国汽车工业及汽车板生产现状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宋 加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并对目前我国汽车板生产中的冶炼、轧钢、涂镀层技术作了概述。
叙词 汽车工业 汽车板 冶炼 轧钢 涂镀层Abstract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uto industry and target to strive for ,and a general account of smelting,steel rolling and coating techniques in the auto plateproduction in China .Descriptors auto industry ,auto plate,smelting,steel rolling,coating1 概况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原材料工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平均生产1辆汽车的费用中,原材料占一半左右。
其中,钢铁材料约占总材料的72~88%,钢铁材料中又以板材最多,约占钢铁材料的64.7%,而薄板钢约占板材量的65%,可见薄板钢对汽车的重要性。
一辆汽车约使用薄钢板600~800kg,薄钢板成形件500~600件,其中品质性能要求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轿车车身板,简称汽车板。
2 我国汽车工业现状我国的汽车工业50年代起步,直到80年代,主要生产中型卡车,缺少重型载货卡车,而轿车工业几乎是空白。
每年要大量进口客车、轿车。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德国、美国、法国等8个国家14家公司引进汽车生产技术,其中奥迪、桑塔纳、切诺基、标志和富康等车型最有代表性,这些轿车均为80年代初、中期国际水平。
近年来这些车型的制造材料国产化率逐年提高,现在主要乘用车型的国产化率已达25~87%。
目前我国汽车生产的特点是生产批量小、型号多,所需材料品种多达4200余种。
国产载重卡车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车型老,自重大,耗能高,事故多,寿命低等。
全国有数百家汽车厂,均远远低于经济规模,汽车生产成本相当高。
尽管我国汽车工业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但我们已努力追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轿车生产能力115万辆/年(见表1)。
1996年国家将汽车工业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出2010年汽车工业发展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1996~1997年为打基础阶段;1997~2000年为攻坚阶段;2000~2010年为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及规划目标如表2。
表1 我国现有轿车生产能力企 业 名 称合作形式建设规模/万辆排气量/L 车 型1.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中美合资5 2.46切诺基2.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微型汽车厂中日技术合作150.993夏 利3.第一汽车集团 一汽轿车厂中德技术合作6 1.78奥 迪9红 旗 一汽大众中德合资15 1.56捷 达4.上海大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德合资201.78桑塔纳作者简介:宋加,女,60岁,教授级高工,北京钢铁设计总院(100053)・6・ 重型机械 1999 N o .5(续上表)企 业 名 称合作形式建设规模/万辆排气量/L车 型5.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中法合资15 1.36富 康6.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中法合资3 1.97标 致7.国营长安机械制造厂中日合作150.796奥 拓8.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中日合作10.544云 雀9.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美合资10别 克 总 计~>115表2 我国目前汽车产量及规划目标万辆名称年份19931996200020052010汽车总产量137180270300600保有量2210~23204400~5000其中:轿车产量70130150400 保有量500~6002200~27003 汽车板生产现状目前,我国汽车板生产一般采用传统的长流程工艺,即高炉-转炉-连铸-热连轧-冷连轧-涂镀层。
由于汽车板的品质、性能、规格要求都非常高,国内钢铁工业提供汽车板,特别是轿车板尚有不少问题。
3.1 炼钢冶炼是提供汽车板“洁净”钢质的关键工序,目前生产汽车板冶炼工艺普遍采用¹铁水预处理,º顶底复合吹转炉,»挡渣出钢,¼真空精炼,½保护浇铸,¾电磁搅拌,¿防止增炭等技术,调节影响钢质的化学元素,控制钢的化学成份,获取洁净的优质汽车钢板。
我国冶炼条件最好的当属1996年建成投产的武钢三炼钢厂、宝钢一炼钢厂及1998年投产的宝钢二炼钢厂。
但仍有些不足环节,如武钢三炼钢厂尚缺少铁水脱磷设施等;一些钢种还需进一步开发,如冶炼IF钢等。
目前宝钢研制成功的340MPa、370MPa和390MPa级别的高强度IF汽车钢板已逐步被国内各大汽车厂采用。
1997年宝钢供一汽汽车板达21.79万t,占该厂需求的73.3%;到1998年上半年为止,一汽生产的小红旗轿车使用245种主要钢板冲压元件中已有232种属宝钢钢材,占用量的73.3%。
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的内板已基本采用宝钢生产的钢板。
武钢在1997年试制生产包括08AL在内的轿车用钢新品种7.7万t。
虽然汽车板的冶炼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在钢质纯净度方面尚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而且其它一些大钢铁厂家炼钢技术、条件都还差些。
3.2 轧钢国内轧制汽车板条件最好的厂家是宝钢,其次是武钢,特别是宝钢建成投产后,基本满足原来国产卡车用冷轧板的需求。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载重卡车品种的增加,如平头驾驶室的载重车,尤其是引进的许多品种的轿车都对冷轧汽车板提出了更新更苛刻的要求,要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则需要对现有冷轧厂的工艺及设备进行进一步改造及完善,如武钢冷轧厂设备已运行18年,不少设备已老化或损坏,为获得较好的板形、较高的尺寸精度及较好的板面清洁度。
要进行酸洗改造,酸洗-冷轧联合改造,分流罩式退火炉改造成全氢强对流罩式退火炉等。
宝钢一冷轧厂已将52台分流冷却罩式退火炉改造成全氢退火炉,改善了钢板性能及板面清洁度;还要增设精细冷却弯辊及板形仪以改善板形,通过轧辊激光生化装置,改善钢板表面,以适应・7・1999 No.5 重型机械 生产汽车板要求。
国内还有一些老企业如鞍钢、本钢等也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从冶炼到轧钢的更新改造。
鞍钢在1998年已全部淘汰了平炉,正在建设新的1700mm 热连轧机,并对冷轧厂的酸洗,冷轧联合机组进行改造,还增加第5机架,还拟与德国蒂森公司合资建设热镀锌机组。
本钢也正在改造现有的1700mm 热连轧机,各大钢厂都把生产汽车板做为奋斗目标。
3.3 涂镀层80年代以来,镀层汽车板比例不断上升,目前汽车板的60~70%采用热镀板或电镀锌板及其合金镀层板。
90年代以来,各大钢铁厂家纷纷投资建设汽车镀锌板的专用热镀锌机组及电镀锌机组。
国内已建成的10套热镀锌机组都是生产建材类产品的,因此无论从性能还是表面状态均不能满足生产汽车板的要求。
武钢1700mm 热镀锌机组虽然能生产锌铁合金镀层钢板,但由于合金化炉长度不足,每次生产机组速度下降一半,加之控制系统陈旧,生产很不理想,很不经济。
宝钢电镀锌机组工艺比较落后,镀层薄,仅能生产锌层重量为20g /m 2的板子,不能满足汽车板的条件。
宝钢已将1550mm 冷轧厂建设提前实施,建设生产汽车板的2030mm 热镀锌机组与电镀锌机组,部分原料由2030m m 冷轧机供应。
武钢冷轧拟建新的1700m m 热镀锌机组,专门生产热镀锌汽车板。
武钢还将在三炼钢后建设2250mm 热连轧及冷连轧厂,专门解决汽车板问题,但因投资大,进展不够理想。
4 结论综上所述,汽车生产及生产汽车板已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汽车制造及钢铁行业,两部门已经多次开会磋商,针对解决汽车板已定出许多具体措施,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相信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定会迎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大发展。
(收稿日期:1999-01-22) (上接第5页)研、设计、制造水平向国际水平迈进,这是值得自豪的。
但是,如果把我国的发展纳入日新月异的世界重机制造业的发展来观察,我们尚有相当差距,诸如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这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尽快迎头赶上。
相信,重型机械行业的志士仁人,在党的“科教兴业”战略指导下,抓住机遇,立足知识和技术创新,开拓营造市场,实施科学管理,抓准方向重点开发研制新型高效产品,其产品性能和质量指标瞄准国际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水平,就一定能以新的技术经济风貌、丰硕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1999-05-16)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获得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在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核之后,1999年8月6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获得由北京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国家商检局认可)、华欣得机械质量技术检验中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颁发的两份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西重所从1998年4月开始依据ISO 9001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体系覆盖ISO 9001标准的所有20个要素。
在吸取几个被访问单位成功的ISO9001管理经验之基础上,结合本所自身特点,编制了《质量手册》、33个程序文件、52种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文件。
质量体系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质量体系实施以来,西重所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各项质量活动,通过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活动,使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8・ 重型机械 1999 N 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