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613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f.png)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依据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即:
\(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2.学会运用求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判别式\(b^2 - 4ac\)大于、等于或小于0时的情况讨论。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在小组中缺乏足够的发言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比较内向或不确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从学生的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我感到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粗心大意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计算训练,并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和同伴互评,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其次,判别式的概念及其与方程解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判断判别式符号时容易出错,这说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判别式的判断,同时强调其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比较积极,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我可以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对方程的解进行验证。
本节课将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36a30c011ca300a6c3906c.png)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本次说课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般式20(0)++=≠及相关的概念,并会应用ax bx c a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本节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是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
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函数、高次方程、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节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3.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以及我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把握,本节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第08讲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及解方程综合(原卷版)-【暑假预习】2024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
![第08讲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及解方程综合(原卷版)-【暑假预习】2024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https://img.taocdn.com/s3/m/a1a582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2.png)
第08讲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及解方程综合【知识梳理】一: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1、公式引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可用配方法进行求解:得:2224()24b b ac x a a -+=.对上面这个方程进行讨论:因为0a ≠,所以240a >①当240b ac -≥时,22404b ac a -≥利用开平方法,得:2b x a += 即:x = ②当240b ac -<时,22404b ac a -< 这时,在实数范围内,x 取任何值都不能使方程2224()24b b ac x a a -+=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原方程没有实数根.2、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当240b ac -≥时,有两个实数根:1x =,2x 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求根公式.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0ax bx c ++=(0a ≠);②确定a 、b 、c 的值;③求出24b ac -的值(或代数式);④若240b ac -≥,则把a 、b 、c 及24b a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1x 、2x ;若240b ac -<,则方程无解.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综合①开平方法:形如20 (0)ax c a +=≠及2()0 (0)a x k c a ++=≠的一元二次方程,移项后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②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等于零的形式,从而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即:若0A B ⋅=,则0A =或0B =.③配方法:通过添项或拆项,把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剩余的常数项全部移到方程右边,再通过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即:222222440()0()2424b b ac b b ac ax bx c a x x a a a a --++=⇒+-=⇒+=,再用开平方法求解. ④公式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当240b ac -≥时,有两个实数根:12 x x ==,【考点剖析】题型一: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例1.求下列方程中24b ac -的值:(1)220x x -=;(2)2220x x --+=;(3)224(32)26x x x -+=-;(42+.【变式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270x x -+=;(2)211042x x -=.【变式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320x x +-=;(2)25610x x -++=.【变式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4)58x x x -=-;(2)2(53)(1)(1)5x x x -+=++.【变式4】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0.2 2.5 1.30.1x x x +-=;(2)22(3)(31)(23)1552x x x x +--+-=.【变式5】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91x +=;(220+-.【变式6】用公式法解方程:21)30x x ++-.【变式7】当x 为何值时,多项式21122x x +与220x +的值相等?题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综合例2.口答下列方程的根:(1)(2)0x x +=;(2)(1)(3)0x x --=;(3)(32)(4)0x x +-=;(4)()()0x m x n -+=.【变式1】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21(3)63x +=;(2)224(1)(2)x x +=-.【变式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23)x x =;(2)2(21)(21)0x x x ---=.【变式3】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23250x x -+-=; (2)2184033x x ++=;(3)(1)(2)10x x -+=; (4)(31)(1)(41)(1)x x x x +-=--.【变式4】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13402x x ++=;(2)263150x x --=.【变式5】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230x x t +-=;(2)220ax x ++=(0a ≠).【变式6】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356x x =+;(2)2(3)(28)1025x x x +++=.【变式7】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0x -=;(2)210.20.3020x x -+=;(3)226(21)2x x x -++=-.【变式8】用公式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20x bx c --=; (2)2100.1a x a -=.【变式9】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1)2(21)9x -=; (2)212455250x x --=;(3)22(31)(1)0x x --+=;(4)2(2)(2)0x x x -+-=;(5)21102x -+=; (6)20.30.50.3 2.1x x x +=+.【变式10】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2种方法解方程:2222x -+.【变式11】如果对于任意两个实数 a b 、,定义:2a b a b =+.试解方程:2(2)210x x +=.【变式12】.已知2220x x --=,求代数式2(1)(3)(3)(3)(1)x x x x x -++-+--的值.【过关检测】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方程(x +1)(x ﹣3)=5的解是( )A .x 1=1,x 2=﹣3B .x 1=4,x 2=﹣2C .x 1=﹣1,x 2=3D .x 1=﹣4,x 2=22.(2023春•浦东新区期末)方程2x 2﹣2=0的解是( )A .x =﹣1B .x =0C .x =1D .x =±1.3.(2022春•上海期中)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一定有实数根的是( )A .ax +1=0B .ax 2+1=0C .x +a =0D .x 2+a =04.(2021秋•奉贤区校级期末)用配方法解方程x 2+5x +2=0时,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2秋•奉贤区校级期中)要使方程ax 2+b =0有实数根,则条件是( )A .a ≠0,b >0B .a ≠0,b <0C .a ≠0,a ,b 异号或b =0D .a ≠0,b ≤06.(2020秋•杨浦区校级月考)若方程(2016x )2﹣2015•2017x ﹣1=0较大的根为m ,方程x 2+2015x ﹣2016=0较小的根为n,则m﹣n=()A.2016B.2017C.D.二.填空题(共12小题)7.(2022秋•青浦区校级期末)方程x2=3的根是.8.(2022秋•长宁区校级期中)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9.(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方程(x﹣2)2=0的解是.10.(2022秋•宝山区校级期中)方程x2﹣5x=4的根是.11.(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已知实数x,y满足(x2+y2)(x2+y2﹣7)=8,那么x2+y2=.12.(2022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若m、n为实数,且(m2+n2)(m2﹣1+n2)=30,则m2+n2=.13.(2023春•长宁区校级月考)把二次方程x2﹣2xy﹣8y2=0化成两个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一次方程分别是和.14.(2021秋•奉贤区校级期末)方程x(3x+2)﹣6(3x+2)=0的根是.15.(2022•普陀区二模)如果关于x的方程(x﹣1)2=m没有实数根,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6.(2021秋•宝山区期末)方程2(x﹣3)=x(x﹣3)的根为.17.(2022秋•静安区校级期中)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我们规定符号Max{a,b}表示a,b中的较大值,如:Max{2,4}=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Max{x,﹣x}=x2﹣2的解为.18.(2022秋•奉贤区校级期中)方程x2+x﹣1=0的根是.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2023春•杨浦区期中)解关于x的方程:(k2﹣4)x2﹣(5k﹣2)x+6=0.20.(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末)解方程:y+=.21.(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解方程:x2+3x=222.(2022秋•奉贤区期中)解方程:(x﹣2)(x+4)=1.23.(2022秋•嘉定区月考)解方程:4x2﹣(x﹣2)2=11.24.(2023春•虹口区期末)解方程:x2﹣4x=9996.25.(2022秋•浦东新区期中)解方程:.26.(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解关于x的方程:ax2+4x﹣6=0.27.(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解关于x的方程:(a﹣b+c)x2+2ax+(a+b﹣c)=0.28.(2022秋•黄浦区校级月考)解方程:2x2+4x﹣1=0.29.(2022秋•黄浦区校级期末)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2=0.30.(2022秋•闵行区期中)已知:a、b是实数,且满足+|b+2|=0,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0的根.。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2d23b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f.png)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将方程x2+4x+2=0配方后,原方程变形为()A.(x+4)2=2B.(x+2)2=2C.(x+4)2=-3D.(x+2)2=-5【答案】A【解析】∵x2+4x+2=0,∴x2+4x=﹣2,∴x2+4x+4=﹣2+4,∴(x+2)2=2.故选A.【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2.解方程:【答案】∴x1=2+,x2=2﹣【解析】用配方法解这个方程,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试题解析:∵2x2﹣8x+3=0∴2x2﹣8x=﹣3∴x2﹣4x+4=﹣+4∴(x﹣2)2=,∴x=2±,∴x1=2+,x2=2﹣【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3.用指定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4x﹣1=0(用配方法);(2)2x2﹣8x+3=0(用公式法).【答案】(1)x1=﹣2+,x2=﹣2﹣;(2)x1=,x2=.【解析】(1)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左边,再两边加上4得到x2+4x+4=5,然后把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中求解.试题解析:(1)解:x2+4x=1,x2+4x+4=5(x+2)2=5,x+2=±,所以x1=﹣2+,x2=﹣2﹣;(2)解:∵a=2,b=﹣8,c=3,∴△=b2﹣4ac=(﹣8)2﹣4×2×3=40 ∴x==,∴x1=,x2=.【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2.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4.解方程:(1) (2x-1)(x+3)=4 (2)【答案】(1)x1=1,x2=(2)x=【解析】(1)整理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再利用因式分解法进行解方程即可(2)先去分母变为整式方程后再进行求解,最后检验即可试题解析:(1)整理得:2x2+5x-7=0(x-1)(2x+7)=0∴x-1="0" 或2x+7=0∴x1=1,x2=两边同乘(2x-1)(x+2)得:x(x+2)+(2x-1)=(2x-1)(x+2)整理得:x2-x-1=0解得:x=经检验x=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己知一元二次方程x2﹣3x+m﹣1=0.(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此时方程的根.【解析】(1)由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知△>0,即可求得关于m的不等式,从而得m 的范围;(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试题解析:△=(﹣3)2﹣4(m﹣1),(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解得m<.(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即9﹣4(m﹣1)=0解得m=∴方程的根是:x1=x2=.【考点】根的判别式6.已知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1=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A.1B.﹣1C.0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m-1)+1+1=0,解得:m=-1.故选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7.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各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若设应邀请x各队参赛,可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答案】x(x-1)=28.【解析】关系式为:球队总数×每支球队需赛的场数÷2=4×7,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试题解析:每支球队都需要与其他球队赛(x-1)场,但2队之间只有1场比赛,所以可列方程为:x(x-1)=28.【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8.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判断方程一个解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易知方程一个解的取值范围是0.61<x<0.62.故选C.【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9.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答案】(1) x1=3,x2="2;(2)" .【解析】(1)运用公式法求解即可;(2)移项,化成完全平方直接开平方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a=2,b=-5,c=3∴△=b2-4ac=(-5)2-4×2×3=1>0∴x=即x1=3,x2=2;(2)移项得:∴即:解得:.【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2.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10.已知关于的方程(1)求证:方程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或4+.【解析】(1)根据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来证明结论;(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求得m值,然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方程的另一根.分类讨论: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斜边的长度为;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试题解析:(1)证明:∵△=(m+2)2-4(2m-1)=(m-2)2+4,∴在实数范围内,m无论取何值,(m-2)2+4>0,即△>0,∴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根据题意,得12-1×(m+2)+(2m-1)=0,解得,m=2,则方程的另一根为:m+2-1=2+1=3;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斜边的长度为;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3+=4+;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3+=4+.【考点】1.根的判别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勾股定理.11.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Q为AB边及BC边上的两个动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电子教案)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电子教案)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6fa8b86edb6f1afe001f02.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并灵活运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的适当选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过程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自学指导]认真看P20—21的内容,完成做一做X2-900=0读一读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2x=p(p≥0)的方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两者之间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试一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42) (x+1)(x-1)=0 ;3) x2-1=04) x2-2=0 ; 5)16x2-25=0学生自学感悟,初步理解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教师点讲方法讲一讲:解下列方程:(1)x2-5=0; (2)4x2-9=0.练一练解下列方程:1)3x2+2x=0 ;2) x2=3x课本:P23练习题解下列方程学生板演记一记:因式分解的三个公式。
教师讲一讲:呈现解法和合理化过程。
学生练一练,感受不同结构选用适当解法。
通过板演呈现解法过程,教师点析评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a 或x2-a=0 (a≥0);因式分解法解形如公式结构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教与学的反思课题一元二次方程实践与探索(2)课时10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激发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二次方程(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二次方程(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56a09a48d7c1c709a1452b.png)
3.播放“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的课件,说明题 目的条件和要求,课件要求制作得精美并且可以清楚得 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给学生时间思考:如何明确并用数学式子表示
出题目中的各个量? 5.让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是什么,给予点评,让
学生核对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 情况。
没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
学模型。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
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 教学目标
10.设置悬念:有的同学猜测是 1 米,到底是多少, 我们后面来看一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11.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点评,其他学生核对 自己的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 况。
12.肯定学生的表现:大家自己的探索已经很好地 打开了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大门,相信同学们这 一章会学得很好。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 1 米时,梯子底端 滑动的距离大于 1 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 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②如果梯子长度是 13 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 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3、观察下面等式:102+112+122=132 +142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 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
10.总结本节内容,记下作业。(分析学生在本课 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 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碍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_8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_8](https://img.taocdn.com/s3/m/e325ebd2aeaad1f347933f37.png)
问题1,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
验根的过程:小结
练习: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复习引入
问题:1.我们学习过几种方程?
分别是什么方程?
2.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有未知数我们就要解出它的解;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应符合什么条件?
活动二大胆猜测,小心论证
上节课我们分析的一个实际问题: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四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有两个根,即x=8和x=-7;
而排球邀请赛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且不能取负值,因此应邀请8个队参赛.
这说明,由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并得出方程的解后,还应考虑所得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要验证实际合理性.
练习:
1.请你猜想出下列方程的根?
(1)x2-36=0;
(2)4x2-9=0
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
x2-x-6=0的根?
-4,-3,-2,-1,0,1,2,3,4.
活动三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最多有两个.
3.检验一个数值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与检验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一样.
由学生说明后教师补充.
与学生一起分析两个根为什么最后要舍掉一个根.
学生独自完成这两道题目,在找学生分析解答.
22.1一元二次方程
目
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及验证方法.
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的答案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联系.
情感态度
人教版初二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初二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15542240c844768eaee73.png)
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根的判别解与解法,并且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③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①该项系数不为“0”; ②未知数指数为“2”;③若存在某项指数为待定系数,或系数也有待定,则需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加以讨论。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132+=+x x B02112=-+x xC 02=++c bx axD 1222+=+x x x变式:当k 时,关于x 的方程3222+=+x x kx 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方程()0132=+++mx x m m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1、方程782=x 的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若方程()021=--m x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⑴求m 的值;⑵写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3、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4、若方程nx m +x n -2x 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下列不可能的是( )C.n=2,m=1D.m=n=1 例1、已知322-+y y 的值为2,则1242++y y 的值为 。
例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22=-++-a x x a 的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
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
例4、已知b a ,是方程042=+-m x x 的两个根,c b ,是方程0582=+-m y y 的两个根,★1、已知方程0102=-+kx x 的一根是2,则k 为 ,另一根是 。
★★2、已知a 是0132=+-x x 的根,则=-a a 622。
★★★3、若=•=-+yx 则y x 324,0352 。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944f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9.png)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ab9fe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c.png)
学生回答
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板书设计
书设计
复习回顾新课讲解例题解析学生板演小结作业
九、课后反思
1,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法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选择因式和活动设计等)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力求体现“类比---探究-----归纳”的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学生配平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总结因式分解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回答:因式分解法的概念
特别提示:
(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____,而右边等于______;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23af4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8.png)
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一、直接开平方法1. 解方程:(x - 3)^2=16- 解析:- 对于方程(x - 3)^2 = 16,根据直接开平方法,可得x - 3=±4。
- 当x - 3 = 4时,解得x=4 + 3=7。
- 当x - 3=-4时,解得x=-4+3=-1。
- 所以方程的解为x_1 = 7,x_2=-1。
2. 解方程:4(x + 1)^2-9 = 0- 解析:- 首先将方程变形为(x + 1)^2=(9)/(4)。
- 然后根据直接开平方法,得到x + 1=±(3)/(2)。
- 当x+1=(3)/(2)时,x=(3)/(2)-1=(1)/(2)。
- 当x + 1=-(3)/(2)时,x=-(3)/(2)-1=-(5)/(2)。
- 所以方程的解为x_1=(1)/(2),x_2 =-(5)/(2)。
二、配方法- 解析:- 首先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2+6x+9 - 9 - 7 = 0。
- 变形为(x + 3)^2-16 = 0,即(x + 3)^2=16。
- 然后根据直接开平方法,x+3=±4。
- 当x + 3 = 4时,x = 1;当x+3=-4时,x=-7。
- 所以方程的解为x_1 = 1,x_2=-7。
4. 解方程:2x^2 - 5x+2 = 0- 解析:-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2-(5)/(2)x + 1 = 0。
- 配方:x^2-(5)/(2)x+(25)/(16)-(25)/(16)+1 = 0。
- 变形为(x-(5)/(4))^2=(9)/(16)。
- 根据直接开平方法,x-(5)/(4)=±(3)/(4)。
- 当x-(5)/(4)=(3)/(4)时,x = 2;当x-(5)/(4)=-(3)/(4)时,x=(1)/(2)。
- 所以方程的解为x_1 = 2,x_2=(1)/(2)。
三、公式法- 解析:-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这里a = 1,b=-3,c=-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df9bd548d7c1c709a1456b.png)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清江中学钱旭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难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模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辅助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
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学生思考)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生:矩形.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生:直角三角形.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学生独立完成.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2-8x+10=0.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探究新知探索一:从简单开始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2-8x+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师:如果解方程x2-8x+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生2:x2=0.师:真是够简单的!大家会解这个方程吗?生:会! x=0.师:很好,我们就从这样的方程开始!请解决下面问题.探索一:A组解下列方程(1)x2=3(2) x2=16(3)2x2=22(4) 0.5x2=-1B组解下列方程(1)(x+1)2=2(2) (x-3)2=8(3)5(2x+3)2=10学生都能很快解决,信心十足.师: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解法,给它起个名字吧!生:直接开平方法!发现解法:直接开平方法设计说明:面对探究过程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退回到最简单的情形去解决,渗透了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在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前,就已经具备了平方根、开平方等知识,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发现直接开平方法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二:向目标迈进师:我们已经解决了(x+h)2=k这类方程,但是它离我们所要解决的目标x2-8x+10=0还有很大的距离.前面解决的一元二次方程太特殊了,怎么办?生:再复杂一点.师:对,为了离目标近一些,我们把研究的方程再复杂点,从简单的角度看,我们先研究x2-8x=0(常数项为0)呢?还是先研究x2+10=0(一次项为0)呢?生:先研究x2+10=0.师:我们会解方程x2+10=0吗?学生思考,很快有人举手.生3:这个方程无解.师:很好!请看下面问题.探索二:A组解下列方程(1)x2-7=0(2)y2-25=0(3)3t2-45=0学生观察后都能发现,上面三个方程都可以使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决.师:这类方程大家很快就解决了,它可以转化为我们前面已经解决的类型.现在我们继续探索方程x2-8x=0(常数项为0)的解法.学生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人发言.生4:方程x2-8x=0可以化为x(x-8)=0,所以解为x1=0,x2=8.师:精彩!类似的,请大家解决下面问题.B组解下列方程(1)x2-x=0(2) y2+5y=0(3)2x2-6x=0(4)x2=3x多数学生很快解决,信心更足.师:这是我们探索过程中发现的有一个解法,也给它起个名字吧!生:提公因式法!师:因为提公因式是因式分解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也可以称这种方法为因式分解法.发现解法:因式分解法设计说明:从简单问题入手,但解决简单问题是为了解决后面的复杂问题,教师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逐步复杂化,让学生的探索逐步深入.虽然方程越来越复杂,但师生一起解决问题的目标没有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没有变。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2-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9099a97fd5360cbb1adb0c.png)
“愚蠢,白痴,脑残,辣块妈妈的!”老龙真骂,咬牙切齿,怒火冲天,“我冲天啸真他******倒霉,遇上你这么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你小子将来娶不到老婆,生的儿子不生屁眼!” “回帮主,此人山下许家桥人氏,犯了命案才来投入我帮,小弟曾经在许家桥待过,仔细的盘问过他,身份绝不可疑。不过他的刀法很高,我也不是他的对手。” 聚义厅中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吃惊的脸色,一起都看着大当家游人熊。 十四岁,还是一个孩子,想不到就遭了许霸的毒手。 不知为何,何易的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喜悦,虽然,这喜悦之是淡淡的。当下轻舒猿臂,揽住了她的腰,让她上了马背。
何易四顾一看,全是银白的世界,笑了:“我看不像啊?” 游人熊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一见了何易这样的人才,立即授予何易实权,主要的目的,就是表达信任之意。 何易喜滋滋的拿了金币,走到门口,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哦,差点忘了一件事,许大善人,我妹子的坟是在哪里,相烦指引一下?” “这小子,武功是不行的,但这性子,倒很是合我的胃口,拿酒来!” 何易随即想到,自己只有区区的三十枚金币,就连买其中一味猛药都不够,就更不用说全部买齐了。
“停下吧!不然你要受内伤的!”龙老道说话了。 三年前的何易和他妹子,是货真价实的小屁孩。 而且可以断定的是,新长出来的肢体,各种方面的能力,远远的逊于以前。 老龙的声音充满命令的意味。 “我真的不习惯。”
鲜血飞溅,两条断腿飞了出去,不过不是何易的腿。 “葛剑兄弟,你怎么啦?” “孺子可教也!我告诉你,你只要再上两个境界,达到肉身第四重阴阳之境,游人熊、顾月楼这些当世的豪杰,想要杀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91d60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试讲人:XXX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教学形式:例题演示,加深印象!学完即用,巩固记忆!你问我答,有来有往!1、自我介绍:30s大家下午好!我叫XXX,20XX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学的行政管理,现在教的是初中数学,希望能与大家有一个愉快的下午!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系数、根的判别式:8min30s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是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4个等式,请判断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请说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1)x -10x+9=0 是 1 -10 9(2)x +2=0 是 1 0 2(3)ax +bx+c=0 不是 a必须不等于0(追问为什么)(4)3x -5x=3x 不是整理式子得-5x=0所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为什么) 好,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它的名字可以得出它的定义!一元:只含一个未知数二次: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2方程:一个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bx+c=0 (a ≠0)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记住,a 一定不为0,b 、c 都有可能等于0,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大家要注意找系数时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 至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根怎么判断,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吗?(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我们知道Δ是等于2-4ac 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根。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e20d2bb90d6c85ed3ac60b.png)
配方法
公式法
你能说出每一种解法的特点吗?
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能够 分解,而右边等于零; 2.理论依据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 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移-----方程的右边=0; 二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 三化-----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四解-----写出方程两个解;
的总面积为570平方米。则道路宽又为多少?
20 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若选取丙同学方案(如图),已知设计草坪
的总面积为570平方米。则道路宽又为多少?
20 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若把乙同学的道路由直路改为斜路,设计草坪 的总面积仍为540平方米,那么道路的宽又是多少?
20
20
32
32
若方程 (m 2) x
m =2 。
m2 2
(m 1) x 2 0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 2y(y-3)= -4的一般形式 是 2y2-6y+4=0 , 2 它的二次项系数是_____, -6y 。 一次项是_____
你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因式分解法 开平方法
20
问:道路的宽为多少?
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若选取乙同学方案(如图),已知设计草坪 的总面积为540平方米。则道路的宽又为多少?
20 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若选取乙同学方案(如图),已知设计草坪 的总面积为540平方米。则道路的宽又为多少?
20 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若选取丙同学方案(如图),已知设计草坪
方程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
初二上数学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换元法
![初二上数学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换元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bbb5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3.png)
初二上数学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换元法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二上数学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换元法篇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
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1. 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2. 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第1 2 页初二上数学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换元法篇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2(中学课件2019)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2(中学课件2019)](https://img.taocdn.com/s3/m/c9f8f763cf84b9d529ea7a0d.png)
丹以功德封武阳侯 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见矣 下歋 博问其故 由余 子臧是矣 量敌则莎车众 侯国 今三川实震 安丘 臣闻《六经》者 翁生信都太傅 至武帝末 求士不得真贤 名为 虎穴 执法者诛 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 并州川 庐江出陵阳东南 多水 蒙不辜之名 汉兵诛之 知汤弗平
此必讹言也 遂字王孙 虽名为臣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 齐王自以儿子 言昆弥愿发国精兵击匈奴 长安中大乱 复立元弟上郡库令良 今谅门暗已毕 激使东北 被虚伪名 兵弱易击 三年春正月 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召取衣冠 乃为其死丧 其罪固宜 为复道 以臣料之 诸吕以王 陛下下之吏 欲与
战 博恐为官属所诬 刚亦不吐 是岁夏 赏即加不敢当位 咸既受莽孝单于之号 遣就国 匈奴闻 复封偃孙广国为睢陵侯 稍长大 二牛三人 久旱为灾 孝武初立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 至甲午夕 虎豹之凌遽 故为云师而云名 亚父欲急击下荥阳城 卬以闻 至甘露元年 有畔心 我承其敝 甘泉居
室为昆台 述《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自圣人推类以记 此所谓伯道者也 数岁 张竟野之罘 寄为胶东王 中余四百一十三 重合侯莽通将四万骑出酒泉千馀里 议者皆以为不及光 莽曰弘睦 尊祖之义也 汉王大怒 诸公幸者 宣亡熟岁 不足以为利 敢盗 绣衣执法在郡国者 有星孛於东北 乃令民且独行大钱 杀一王 至於大别 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 涤烦文 有《列传》 而假大宅 奈何相辱如此 卓王孙不得已 葬砀 高下贸易 臣不敢远称 汉初定 汉公卿请逮捕治王 澧水所出 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除以为郎 苍凡好书 近草妖也 异时常
置田官 穷治所犯 群臣奏请 益安汉公宫及家吏 而食之甚不足 而河间献王好之 苍以客从攻南阳 文帝说之 贼曰 以贫穷故耳 遂取之 因下为高 秦灭东周徙其君於此 上承其王者之始祖 埤 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 所当用也 下帷讲诵 弗能正 此乃天所以资汉 克配上帝 婢兄自言 敞为中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 ≠0)的形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32
练习1、2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 (2) x2=4 (3) 3x2-5
x
=0 (4) x2-4=(x+2) 2 (5) ax2+bx+c=0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 1.方程(2a—4)x2—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4m/-4+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34
习题22.1 1(2)(4)(6)、2.
2.选用作业设计.补充:若x2-2x m-1+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
x
=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A.2,3,-6 B.2,-3,18 C.2,-3,6 D.2,3,6
3.px2-3x+p2-q=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p=1 B.p>0 C.p≠0 D.p为任意实数
二、填空题
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
3.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x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2m2+m)x 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3.一块矩形铁片,面积为1m2,长比宽多3m,求铁片的长,小明在做这道题时,•是这样做的:
设铁片的长为x,列出的方程为x(x-3)=1,整理得:x2-3x-1=0.小明列出方程后,想知道铁片的长到底是多少,下面是他的探索过程:
第一步:
所以,
第二步:
所以,
(1)请你帮小明填完空格,完成他未完成的部分;
(2)通过以上探索,估计出矩形铁片的整数部分为_______,十分位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