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管理,努力构建富有鲜明江苏特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的基地课程体系,切实指导和服务全省各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好地发挥基地课程活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特制定《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意见(试行)》,请各地认真参照执行。

一、课程理念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努力打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2.课程性质

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是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有效整合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并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为抓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化体验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

3.课程功能

(1)教育性功能:充分发挥基地内外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为习惯养成和实践能力培养。

(2)实践性功能: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经历实践过程,获得实践经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探究性功能:强调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实用性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创新性功能: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战略和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总体目标是:培育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的新一代江苏人。各年段具体目标如下:

1.小学阶段

(1)引导学生感受自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周围的自然风物,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合群合作意识、共同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加劳动,培养他们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

(4)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5)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了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困惑,培养他们远离危险的意识、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初中阶段

(1)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和国家的环境问题,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主要物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观念、环境友好行为和热爱和平、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参加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3)引导学生参加生产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科学,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尊重规律、热爱真理的人生态度和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5)引导学生认识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培养他们自尊自强、珍爱生命的态度和提高拒绝不良诱惑、自护自救、科学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3.高中阶段

(1)引导学生感受、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树立为民族振兴和家乡发展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社会探究、劳动技术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

(3)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形成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5)引导学生参与军事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关注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三、课程内容

为了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各实践基地要积极规划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主要内容和具体项目,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发展需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基地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原则

(1)综合性原则。实践基地课程需要面向不同年段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将道德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素质拓展等内容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2)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3)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过程、评价交流等均具有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基地课程需要延伸共建资源、整合地域特色、衔接学校教学,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维度,充分体现课程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的紧密结合。

(4)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课程的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经历着体验,尝试着创新,感受着成功,实现着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思维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也不断完善。

2.课程结构内容

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可以确定为领域、模块、项目三个结构层次。领域内容尽量照顾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的各个层面,由道德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素质拓展等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领域包含了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可以设置相关活动项目(见下表)。为了避免基地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简单重复,突出实践教育特点,打造基地课程特色,倡导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特色模块,自主安排特色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