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合集下载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 和珠带拟蟹守 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 。 2 . 2 生物量与密度 六横 岛 潮 间 带 底 栖 动 物 总 平 均 生 物 量 为
门类
种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氏滩栖螺 B a t i l l a r i ac u m i n g i 褐玉螺 N a t i c as p a d i c e a 江户明樱蛤 M o r e l l aj e d o e n i s 毛蚶 S c a p h a r c as u b c r e n a t a 软体动物 M o l l u s c 美女白樱蛤 M a c o m ac a n d i d a 西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s i q u i n j o r e n s i s 珠带拟蟹守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方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c l a t h r a t u s 白帘蛤 V e n u s a l b i n a 红带织纹螺 N a s s as u c c i n c t a 橄榄拳蟹 P h i l y r ao l i v a c e a 日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节肢动物 A r t h r o p o d a 秉氏厚蟹 H e l i c e p i n g i 太平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p a c i f i c u s 长足长方蟹 M e t a p l a xl o n g i p e s 方形大额蟹 M e t o p o g r a p s u s t h u k u h a r 环节动物 A n n e l i d a 脊索动物 C h o r d a t a 沙蚕 N e r e i s s u c c i n e a 弹涂鱼 P e r i o p h t h a l m u s c a n t o n e n s i s 矛尾复虎鱼 S y n e c h o g o b i u s h a s t a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东极岛附近海域位于浙江东海北部海域,与我国近岸海域相比所受污染较小,但 该海域也出现了一定的生态问题,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现象,鱼体出现小型化,赤潮 频繁发生。因此,了解本海域的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对于保 护、增值、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藻资源,更对舟山渔场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 发利用以及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报, 2008, 19(10): 2299-2307. [4] 孙建璋, 余海, 陈万东, 等. 浙江底栖海藻记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 潮间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 带 ,属于生物圈中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同时又是人类活动和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 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 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这部分的工作从60 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 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 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 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了法规或禁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措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 2、收集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资料; 3、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 4、结果分析,完成论文的撰写。 方法及措施: (1)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潮间带生物”的规定采集样品; (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保存,制作标本; (3)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统计、称量; (4)处理获得的数据; (5)根据调查的结果写论文。
开题报告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群落特征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群落特征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3 人们健康 5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 1
2014年 科研热词 群落结构 边缘效应 生境片段化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水生植物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森林类型 木本植物 多样性 土壤 千岛湖 功能群 京杭大运河 丰度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群落特征 重金属 群落结构 潮间带 黄山木兰 青山湖 集群分布 长序榆 针阔混交林 转运 芒萁 粉绿狐尾藻 种群结构 研究进展 生活型 生态位 珍稀濒危植物 演替 浙江上虞 次生林 植被退化与恢复 森林更新 根际微生物 更新类型 循环 底栖动物 常绿阔叶林 富集 富营养水体 大型底栖动物 垂直结构 垂直分布 土壤动物 喜旱莲子草 单优群落 单优层片 千岛湖姥山岛 区系分析 六横岛 互花米草 东极岛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性灭绝 结构特征 种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生态特征 生境专属性 潮间带生物 演替 混交度 浙江天台山 森林经理学 栖息地片段化 更新类型 数量分布 常绿阔叶林 嵌套结构 天目山 土壤动物 南方铁杉群落 优势种群 七子花

浙江 6 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浙江 6 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16年3月, 23(2): 458-468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5-04-24; 修订日期: 2015-08-1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075);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5C25018). 作者简介: 胡成业(1988–), 男, 硕士研究生, 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研究. E-mail: zjhuchengye@ 通信作者: 水柏年, 教授. E-mail: shuibonian@DOI: 10.3724/SP.J.1118.2016.15169浙江6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胡成业1, 杜肖2, 水玉跃3, 水柏年11. 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0;2.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 浙江 宁波 315000;3.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 为揭示浙江6个重要列岛(嵊泗列岛、中街山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和更好地养护大型底栖动物资源。

根据调查文献, 按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名录, 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分类多样性指数、G-F 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这6个重要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

其中, 南麂列岛最高(330种), 台州列岛最低(133种)。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嵊泗列岛最高, 达84.76, 台州列岛最低, 仅70.89, 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值洞头列岛的最高, 达846.94, 嵊泗列岛最低, 仅630.25。

南麂列岛的G-F 多样性测度指数最高, 达0.87, 这表明在科级分类阶元多样性(F 指数)一定的前提下, 属级分类阶元多样性(G 指数)将会变高。

科级和目级相似性结果显示, 科级相似性最高的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 达0.651, 渔山列岛与嵊泗列岛最低, 仅0.480; 目级相似性最高的仍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 达0.781, 台州列岛与渔山列岛最低, 仅0.623。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P o ic o J n oOco e f 0 8 Al g te s e isw r olce , eo gn e u ,3 a l, rvn ef m u et tb ro 0 . t eh r5 p ce e ec l td b ln ig t 41g n s 3fmi r 2 o 1 e o y
J n,0 0 a . 1 2
文章 编 号: 0 8 8 0 (0 00 — 0 9 0 10 — 3 X 2 1) 1 0 0 — 6
浙江秀 山岛潮 间带大型底栖动 物群 落 组成及 其生物 多样性
章 飞军 , 丁宏印 , 邱树 萍 产学院 , 浙江舟山 3 60 ) 10 4
海葵 1 , 1 6 种 占 .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的生物量大小 比较 : 9 九子沙滩( 79 / 2> 4 . gm )滑泥公1 3 .3gl )海岙码头 (.8 9  ̄( 2 /l > 2 I 2 77
咖 :> ) 兰山码 头( . / ", 53 sm ) 而物种 多 样性 , 小依 次 为滑 泥公 园( .8 、 4 ) 大 29 ) 九子 沙滩 ( .8 、 27 ) 海岙 码头 ( . ) 兰 山码 头 15、 5
Th m m u iy Co p sto n o i e st fM a r b n h si e Co n t m o ii n a d Bi d v r i o c o e t o n y
I tria Z n f h is a ln , h uh n Z ein net l o eo eX uh nI a d Z o s a , hj g d t s a
1 6 T ebo as f coob nh s h w dat n s ol s J i e c (79 , 2 u i h m . %. h im s o rzo e to o e eda l w : i Z a h 4 .9g ) aN e e 9 ma s r f o u B m >H T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文献综述】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潮间带又称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

潮间带就是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海边丰富的生物,也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敏感的生态区域之一。

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个大的生态类群,是栖息在海洋沉积物表层附近,及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它们几乎包括所有无脊椎动物。

底栖生物不仅组成复杂,而且生活性也多种多样,包括爬行、葡萄、附着、攀缘、穴居和暂时游动等各种生活方式。

这是底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及自游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也难于划分清楚。

水底环境,特别是沿岸水域,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不仅有光线、温度、波浪、潮汐、水流、氧气状况和盐度等理化因素千差万别,也还有水底本身的性质,如岩石、石块、砾石、沙滩和滩涂的区别,这样就使水底环境及栖息者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复杂化了。

根据《普通动物学》一书,按空间分布将底栖生物划分为:潮间带底栖生物——这类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

潮下带生物——这类生物包括从潮下带生物边缘到水深200m之间的水域,这个区域大都是沿海地区,有机质丰富,环境相对稳定,这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较潮间带丰富,它们主要是多毛类、双壳类,蛇尾类及一些底栖甲壳类。

深海底栖生物——生活在200m以上的底质中的底栖生活,这里环境黑暗、压力大,有机质少,底质多为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死亡后形成的沉积软泥,较缺氧,所以这里种类和数量都远不及潮下带和潮间带。

潮间带底栖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VAILLANT 及STEPHENSON研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领域以来,国内外已对潮间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有相关的报道。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应顺有;赵威飞;苏怀栋;陈高富;邹健;周伟;水柏年【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4【摘要】2011年7月15日和8月1日,在浙江省岱山岛岱西镇舟山海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A3采样点)、浙江海舟修造船有限公司(A2采样点)和岱山东沙古镇附近(A1采样点)滩涂潮间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采样。

经鉴定、测量及计算,得3个采样站位的生物丰度由大到小排序为A1(63.73ind/m2)〉A3(23.19ind/m2)〉A2(8.54ind/m2),生物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H'Al(2.24) = H'A3(2.24)〉H'A2 (1.81),总生物量从大到小排序为Al(51.27g/mZ)〉A3(45.36g/m2)〉A2(8.48g/m2)。

由此可知,Al采样点的生物量稍高于A3采样点生物量,显著高于A2采样点生物量,A1采样点物种多样性则与A3采样点相等,二者均高于A2采样点物种多样性,表明修造船业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有荒漠化的趋势。

建议舟山船舶修造业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布局原则,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使船舶工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是舟山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In order to figure out whether or no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ies will bring about damages to the marine ecology nearby, we took the intertidal zones of Zhoushan Haitian marine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 (sampling point A3), Zhejiang Haizhou shipbuilding and repairing limited company (sampling point A2) and Dong Sha old town (sampling point A1 ) as theobjects of study on July 15, and August 1 2011. Having done considerable identifications, measurements and calculations, we finally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at sort of the three sampling stations' biological abundance in descending order for A1 (63.73 ind/m2) 〉 A3 (23.19 ind/m2) 〉A2 (8.54 ind/m2), the sort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in descending order forH'Al(2.24) = H'A3(2.24) 〉H'A2 (1.81) and the sort of total biomass in descending order for A1(51.27 g/m:) 〉A3(45.36 g/m2) 〉A2 (8.48 g/m2). Thus, we can easi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iomass of A1 sampling point is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A3 sampiing point.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1 sampling point was equal to the A3 sampling point's, and they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at of A2 sampling point.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ies will bring about damages to the marine ecology nearby seriously, leading to a terrible trend of desertification. We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and repairing industry should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rational planning and layout so as to preserve marine ecology in a scientific way. It was necessary to de- velop in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way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hipping industry in Zhoushan.【总页数】8页(P301-308)【作者】应顺有;赵威飞;苏怀栋;陈高富;邹健;周伟;水柏年【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韭山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徐开达;戴乾;卢衎尔;隋宥珍;贺舟挺;丰美萍;张洪亮2.2009年葫芦岛附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赵静;张秀梅;卞晓东;吴忠鑫;高天翔;张沛东3.厦门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李荣冠;江锦祥;鲁琳;郑凤武;张水浸;徐惠洲;黄心光4.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J], 梁超愉;张汉华;吴进锋5.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J], 楼丹;施慧雄;焦海峰;王扬才;黄呈炜;尤仲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潮间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特殊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其中,底栖动物群落是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学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乐清湾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港口和经济发展区域,其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研究尚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

因此,对于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的研究,不仅能够拓展我们对潮间带生态系统的认识,更能为乐清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探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其生态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2、通过生态学方法,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3、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因素等;4、建立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模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实地调查:在乐清湾潮间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样点调查,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清潮间带图像数据;2、实验室分析: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包括分类学鉴定、生态学指标测定等。

四、预期成果:1、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2、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3、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生态模型。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填补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的空白,为乐清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学意义的研究,也能够为海洋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电厂邻近泥滩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开题报告】

电厂邻近泥滩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电厂邻近泥滩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宁海电厂的建成给宁波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使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但是电厂的建成会给周围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由于象山湾顶部自身的水质交换量较弱,电厂启动后的温排水冷却处理以及煤灰场堆放,均有可能对邻近水域环境产生一些影响,尤其对生活在海底表层、活动范围较小、栖息环境相对稳定的底栖生物的影响将可能更为明显。

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的底栖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了解电厂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因此我们研究对这些水环境因子的改变较为敏感种类的研究,观察其他耐污种类,不但可以站我现阶段该区域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状况,而且还能了解电厂运行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基本内容(1)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

(2)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时间变化。

(3)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

(4)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A、了解象山港电厂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情况。

B、弄清引起底栖动物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海洋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的合理化建议;C、了解电厂温排水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布设站位→现场采样→样品的处理保存(套筛固定)→样品室内分析(鉴定和计数)→数理统计分析→结合资料比较、分析→结论具体方法、步骤:1.电厂邻近海域调查共设站位6个;2.现场采样用定量采样框采集,泥样经0.5mm网筛冲洗,用体积分数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3.室内分析,进行样品的鉴定并计数。

4.根据《海洋监测规范·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规定,来计算丰度、多样性指数指标,根据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多样性指数(H’):采用Shannon weave指数计算,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Pi -第i种的个体数(ni )或生物量(wi)与总个体数(N)或总生物量(W)之比值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种类分布、数量分布、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情况的研究。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二是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不同潮间带生物种类以软体动物的条纹隔贻贝偏顶蛤覆瓦小蛇螺以及甲壳类的藤壶类数量最大这些种类的壳干扰了去灰干质量的计算壳的质量占个体质量的百分比高有可能造成次级生产力计算结meandensitybiomasssecondaryproductivityeachsectionyushanislands断面section栖息密度densityindm2去灰干质量biomass2afdm次级生产力secondaryproductivity1afdm922郾28470郾06475郾09251郾71427郾70223郾05537郾61256郾91464郾98239郾4051平均average1419郾565郾53288郾23不同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比较tablesecondaryproductivitydifferentmacrobenthiccommunityvariousseaareasafdm调查海域seaarea生物量biomass次级生产力secondaryproductivity平均水深meandepth沉积类型typesediment文献reference渔山列岛yushanislands565郾53285郾4551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本文thisstudy胶州湾西部海域westernjiaozhoubay81郾9547郾34粉砂silt11brackishlagoon62郾65郾37粉砂silt18st郾josephbayusa228郾77428郾59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northernwaddensea124346836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13riaformosa15郾14潮间带intertidalzone沙相sand20福建海坛海峡haitanstrait12郾1474潮间带intertidalzone泥砂muddysand16lynherestuaries13郾2413郾3101潮间带intertidalzone软泥mud19湄洲湾meizhoubay26郾3234郾7032潮间带intertidalzone软泥mud15果的偏高但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壳质量对次级生产力干扰程度无统一定论尚待进一步研究

【开题报告】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开题报告】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开题报告环境科学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1.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为海岸带重要组成部分的潮间带,介于海陆之间,是陆地边缘的一个狭窄地带,每日交替地暴露于空气和淹没于海水之中。

由于生境的复杂多变,潮间带生物都是对恶劣环境有很强适应性的种类,它们不仅适应广湿性和广盐性,而且对周期性的干燥有很强的耐受力。

此外,潮间带生物在不同程度上都适应于昼夜期间生活环境的交替变化,因此,它们在潮间带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潮间带生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潮间带生物区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第二阶段从70 年代末至现在,主要进行潮间带生物种群及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从海区来说,东海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较其它海区活跃。

特别是对浙江及福建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尤多。

就研究的内容而言,可将我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致归纳于三个方面:潮区、海域和生境的划分及区系分析研究;种群结构、种类和数量组成及分布特点的研究;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

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

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

这部分的工作从60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对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海洋生物的研究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结果表明:影响垂直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潮区、海岸开敞度和浪击度;影响水平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盐度、海岸开敞度及海流等。

【开题报告】舟山桃花岛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

【开题报告】舟山桃花岛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

开题报告水产养殖舟山桃花岛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位于东经112°13′~ 122°19′,北纬29°46′~ 29°52′,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

桃花岛北距舟山市普陀区政府所在地沈家门11.6km,与普陀山、朱家尖隔海相望,而西与宁波市隔海相距12km,海岸线长约57.9km。

全岛面积为41.7km2,总人口2.15万人。

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是一个文学地点出现的,而作为舟山群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还没有对桃花岛的潮间带贝类组成抑或潮间带生物种类进行过系统的调查。

而其他例如,王一农等的“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初步调查”,尤仲杰等的“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态”以及蔡如星等的“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舟山潮间带生物种类数的水平分布与盐度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水平分布与底质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

在多位研究者的工作成果中显示了我国岩岸潮间带生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完全符合Stephensen三分带的原则;软底相海岸,由于许多种类在潮间带的分布较广,且受底质成分的影响,因此不完全符合上述原则。

通过区域性的推断,桃花岛也应如此,希通过此次调查进行证明,也希望通过这次贝类生态调查可以为以后的调查调研提供帮助。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优势种类组成;2.数量分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分布规律);3.计算几项生态学指数。

拟解决的问题:1.合理选择采集地点;2.贝类种类的正确鉴定。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按照《海洋生态调查指南》规定分4季进行调查,通过桃花岛潮间带实地采样,采集贝类;2.带回实验室整理洗净后,称重,进行初步分类,区分大类;[3]王海明,蔡如星,邵晓阳,等.杭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东海海洋,1996,14(4):12-20[4]王海明,蔡如星,邵晓阳.杭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J],东海海洋,1996,14(4):21-26[5]尤仲杰,王一农.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态Ⅰ,岩相生态学的研究,海洋湖沼通报,1989,(3):38-45[6]尤仲杰,王一农.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贝类生态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4):67-77[7]尤仲杰,徐善良,谢起浪.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及其增养殖,东海海洋,2000,18(1):50-56[8]卢建平,蔡如星,胡建云,等.宁波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东海海洋,1996,14(4):57-66[9]刘录三,孟伟,田自强,等.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J],生态学报,2008,28(7):3028-3033[10]许木启,张知彬.我国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1:9-10[11]朱明远,张学雷,汤庭耀,等.应用生态模型研究近海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科学进展,2002,20(4):34-42[12]陈慕雁,杨红生.贝类生态免疫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集刊,2007,(48):141-152[13]杨万喜,陈永寿.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概况及深化研究的建议,东海海洋,1997,15(1):52-58[14]张永普,郑洁,王一农.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贻贝类的生态特点[J],海洋湖沼通报,2000,(3):24-28[15]张永普,应雪萍,吴海龙,等.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海洋湖沼通报,2000,(4):26-33[16]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18(2):112-132[17]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20(4):279-286[18]范明生,王海明,蔡如星,等.杭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J],东海海洋,1996,14(4):2-11[19]范明生,卢建平,蔡如星,等.宁波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J],东海海洋,1996,14(4):49-56[20]赵永强,曾江宁,陈全震,等.宁波大榭开发区北岸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动物学杂志,2009,44(2):78-83[21]段学花,王兆印,程东升.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J]. 生态学报,2007,27(4):1665-1672[22]蔡如星,卢建平,薛俊增.舟山岩相潮间带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东海海洋,1993,11(4):30-41[23]蔡如星,郑锋,王彝豪,等.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及其分布,东海海洋,1991,9(3):58-72[24]蔡如星,郑锋,陈永寿,等.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及分布,东海海洋,1990,8(1):51-60[25]Lni T H,Lee S Y,Sadovy Y.Macrobenthes of a tidal impoundment at the Maipo marshes naturereserve,HongKon.Hydrobiologia,2002,468:193-212[26]Yamochi S.Succession of macrobenthic fauna and nitrogen budget at two artificial tidal flats in OsakaBay,Japan.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8,57:137-141[27]ZHU Sx,YANG Hl,WANG Pu,etc.Studies on Intertidal Zone Ecology of Zhoushan Archipelago During theSummer, 2005,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6,25(4):359-372。

浙江沿岸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浙江沿岸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浙江沿岸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胡成业;徐衡;邹莉;李良;水柏年【摘要】为研究浙江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09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浙江沿岸8个采样点的软体动物开展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27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软体动物群落以亚热带种为主,共13种,其次为广温广布种和温带种,分别有12种和2种.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56.15 g/m2,83.47个/m2)均高于秋季(88.04 g/m2,63.05个/m2).春季优势种有疣荔枝螺、渔舟蜒螺、青蚶、齿纹蜒螺及隔贻贝等,而秋季有疣荔枝螺、单齿螺、青蚶、渔舟蜒螺、条纹隔贻贝及锈凹螺等,优势种春、秋季节变化明显.各采样点Shannon-Winner指数(H')值介于1.13 ~2.77,均值为1.85;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介于0.33 ~ 0.77,均值为0.64;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介于0.80~2.02,均值为1.27.运用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发现春、秋季软体动物群落在地域空间上均可分为3个组,采用SIMPER分析发现组内各采样点间的平均相似率均高于37%,组间的平均相异率均高于66%.【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5(039)008【总页数】11页(P1144-1154)【关键词】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岛礁区;潮间带;浙江【作者】胡成业;徐衡;邹莉;李良;水柏年【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0;乐清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浙江乐清325600;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宁波325600;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8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动物界中物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门类,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摄食有机碎屑、微小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等,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朱四喜;郭宝英;杨红丽;刘光能【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10()6【摘要】分析了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

3个断面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9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环节动物1种;总平均生物量为(470.77±314.32)g/m2,总平均密度为(480±248)个/m2。

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

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7~2.14、1.45~1.67和0.83~0.95,平均值分别为(2.06±0.08)、(1.53±0.12)和(0.90±0.06)。

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扰动。

【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六横岛【作者】朱四喜;郭宝英;杨红丽;刘光能【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相关文献】1.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J], 朱四喜;郑盼男2.浙江大渔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杨秀琴3.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J], 章飞军;丁宏印;邱树萍;章芪;何贤保;沈明富4.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宋翔;朱四喜;杨红丽;王镨;应启肇5.浙江大、小长涂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J], 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苏春花;吴云杰;张建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 2021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浙教

2021 2021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浙教

2021 2021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浙教2021-2021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浙教2022-2022(秋季)七年级科学卷1 2.6浙江省物种多样性教育教学计划版一、设计理念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科学教学力求反映科学的本质。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实施立体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定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教学时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辅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习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真正体现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教材列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数量,使学生能够明智地确定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通过分析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特征;本节通过列出中国濒危动植物物种并分析其生存环境,展示学生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情感体验结构。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动植物分类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础上,学习本部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促进今后学习人口、生物等相关知识起到积极作用,社区和生态系统。

3、学术状况分析学习本节课的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动植物的分类和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等内容,对生命科学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

课堂中对科学现象的思考非常活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分析,对周围的生物有感性的认识,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性高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点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单细胞生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的生命特征,2掌握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渔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功能群和次级生产力比较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渔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功能群和次级生产力比较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渔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功能群和次级生产力比较徐鹏;刘好真;刘懂;焦海峰;王一农;尤仲杰【摘要】渔山列岛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了解渔山列岛保护区内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1982年和2010年的3个季节(春、夏、冬)在渔山列岛进行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体动物时空差异,以Brey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值,P/B值).结果表明,年际间物种食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2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单齿螺(Monodonta labio)、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42.88%,2010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覆瓦小蛇螺(Serpulorbis imbricat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75.96%.1982年,年均栖息密度为2758ind/m2,年均生物量为2100.26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240.04g/(m2·a),年均P/B值为0.63a-1;2010年,年均栖息密度为699ind/m2,年均生物量为1101.85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94.82g/(m2·a),年均P/B值为0.55a-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年际间差异显著(F=5.761,P<0.05),季节间和潮位间差异都不显著(F=0.135,P>0.05;F=2.076,P>0.05),P/B的值较低,表明该海域软体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2010年的P/B值(0.55a-1)低于1982年的P/B值(0.63a-1),表明近30年来群落结构受到影响.%Yushan Islands,East China Sea,is a national marine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established in 2008.To underst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secondary productivity of mollusk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protection area,we conducted investigations at intertidal mollusks in the area in 1982 and 2010 in spring,summer,andwinter.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reve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mollusks,and the Brey empirical formula was adapted to analyze the secondary (P value,P/B value)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es structure of food habit changed significantly.In 1982,the species of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to the secondary productivity were Monodonta labio and Chlorostoma rustica,taking 42.88% of the total.In 2010,the highest contributors were Serpulorbis imbricate and Septifer virgatus,taking 75.96% of the total.The annual average values were,in 1982:density 2758ind/m2,biomass 2100.26g/m2,secondary productivity 240.04g/(m2.a),and P/B 0.63a-1;in 2010,they were699ind/m2,1101.85g/m2,94.82g/(m2·a),and 0.55a-1,respectively.In addition,result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s that the interannual secondary productivity of mollusks varied significantly(F=5.761,P<0.05),but not in season and in tidal space (F=0.13,P>0.05;F=2.076,P>0.05).The small P/B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sea mollusks generation replacement was slow,and slower in 2010 (0.55a-1) than in 1982 (0.63a-1),indicating tha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became worsened in the past nearly 30 years.【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8(049)001【总页数】9页(P151-159)【关键词】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B值;渔山列岛【作者】徐鹏;刘好真;刘懂;焦海峰;王一农;尤仲杰【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315103;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315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潮间带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力较高的区域,对生态系统具有支撑、服务的作用(Cushing, 1988)。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本文根据1990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标本及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春季高于秋季;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秋季高于春季; 春季浮游动物群落是属于暖温带近海类型的群落;秋季浮游动物群落是属于暖温带近海-近岸低盐-暖水性广布类群所构成的群落;本调查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是与本调查区水文环境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

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季节变动舟山群岛海域Study on zo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watersnear Zhoushan Archipelago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data collected from70 stations in the waters near Zhoushan Archipelago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1990, theabundance,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and the relations to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in the surveyed area.The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spring were apparentlyhigher than those inautumn. The values of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ex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spring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autum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spring hadwarm-temperate offshore characteristics, and warm-temperate offshore, coastal lowersaline and warm-water eurytopic characteristics in autum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species composition, biomass,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hadrelation to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hydrologic environment.Key words: zooplankton; biomass;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seasonal dynamics;Zhoushan Archipelago1/23111 12.1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2.2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2.3浮游动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2.4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2.5浮游动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23引言舟山市地处海岛,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岛屿数量占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对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研究动态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和平崛起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实施海洋开发”是实现上述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明确任务,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

地球上80%的生物在海洋中海洋中的生物资源蕴藏量高达325亿吨,多大20万种。

海洋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战略。

同时海洋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

海洋是一个国家的前哨和门户,海上力量是否强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在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随着海洋公约法的生效,全球海洋面积的30%将划归沿海国家管辖,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和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

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是海洋中重要的一类生物,它种类繁多,物种丰富,对海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反映海洋污染程度,也可以治理污染的海域。

底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许多底栖生物可供食用,是渔业采捕或养殖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国沿海一带的经济建设和滩涂开发强度加大,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海洋生物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因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备受关注(陈清潮,1997;权洁霞等,1999;于登攀,邹仁林,1999),其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报道(李荣冠等,1993,1995,1997,1999;高六礼,田家怡,1999),而对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范振刚,1981;李荣冠等,1993,1996;丛建国,1998。

潮间带作为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同时受到海洋、陆地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王庆锁等,1997),软体动物是潮间带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种类多,数量常常很大。

早在18世纪,欧洲科学家就对海岸带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观察研究。

40年代,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在爱琴海发现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随水深而变化,形成不同的分布带;后来,他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将欧洲海域划分为若干个动物地理省。

1860年,J.弗莱明在地中海2160米深处海底电缆上发现双壳类、腹足类、水螅虫、八放珊瑚和蠕虫等动物,促进了深海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C.W.汤姆孙领导的“挑战者”号考察(1872~1876)和该世纪末进行的其他考察,发现了大量海底动物。

现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奠基人是丹麦的C.G.J.彼得松。

他于1908~1913年,对北欧海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划分了生物群落,估算了水域生物量。

此后,各国海洋生态学家对不同硬底(岩底)和软底(泥、沙底)的底栖生物群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

20世纪60年代,已积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资料。

70年代起,较广泛地利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研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中各营养层次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过程,进而研究特定海域的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计算、预测生物群落结构在环境参数改变后的变化,其主要成员特别是经济种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间的动态关系。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舟山是我国闻名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亦是全国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

舟山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共有206种,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共有325种,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

全市申报部、省、市,海洋与渔业项目214个,其中农业部项目22只,由省局筛选转报10个:双转项目4个,舟山市渔民转产转业西峰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舟山市普陀区渔民转产转业桃花岛塔湾浅海综合基地建设项目、嵊泗绿华深水网箱产业化大黄鱼养殖基地、舟山市凤凰岛休闲渔业园区建设项目;渔港项目2个,普陀沈家门中心渔港(国家级)、岱山长涂渔港二级升一级;其它项目4个,普陀区水产动物疫病防治站、嵊泗县350吨级渔政船、岱山渔政执法快艇、定海渔政执法快艇。

另一方面。

舟山市政府将海洋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优势。

在海洋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舟山渔业的发展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经过多年的挥霍性的捕捞,东海渔业的水产资源急促衰退,舟山海洋渔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因此,更好的了解舟山海洋渔业资源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潮间带的底栖动物是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能反映海洋水况和海洋环境等海洋要素,从而使人类能更好的了解舟山海域,以便能更好的利用舟山渔业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六横做为舟山一个重要的岛屿,了解六横各海域潮间带的生物资源与其分布,可以为舟山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提供基础,从而更好的发展海洋,达到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物种的多样性是可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更好的保护好六横岛潮间带的生态,并且可以更好的发展六横岛,利用好六横岛潮间带的生物资源,达到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六横岛的积峙、大岙和苍洞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数据资料多样性以及分布情况,通过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的观察,了解六横海域的资源分布以及海洋环境。

根据不同的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2010年7月31日、8月17日),不同调查海域范围,不同调查地域(本次调查共设3个地域),每个地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种类,生活习性,特征以及分布状况,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的资料处理,图表的编绘。

通过这些把六横海域底栖动物分布做总体的概况,对各海域底栖动物做系统的描述和分类。

从而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六横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从而能更好的获得渔业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六横海洋资源。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1.收集在不同时间、不同站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分布的数据资料;2.检索资料,提出论文设想,拟定论文写作方案;3.学习制作生物分布图表,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结构;4.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点聚图、表格、铁饼图将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物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平均值比较描述出来。

5.根据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多样性,分析六横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完成论文。

方法:使用手持式GPS在潮间带采样,用1mm的网筛过滤样方,获得大型底栖动物,用excl制作表格。

措施:1.从浙江省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获取数据资料。

2.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互连网检索相应资料。

3.通过电脑处理所测的数据,以得出所要求的数据处理结果。

4.根据处理结果,通过电脑绘制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图。

5.严格执行校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监控管理规范文件,步步把关,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四、参考文献:[1] VAILLANTL.Nouvelles etudes surles zones littorals [J] . Ann. Sct Zoo.1,1891, 7(12) : 39-51.[2] STEPHENSON T A, STEPHENSON A.The universal features of zonation between tide marks on rocky coasts [J] . J. Ecol.,1949, 37:289-305.[3] LIU L.S ,LIZY,MENG W,et al.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benthos and bio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onghu a River [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20(3) : 81-86.[4] 赵永强, 曾江宁, 高爱根, 等. 椒江口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与多样性[J]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3) : 303-309.[5]杨万喜, 陈永寿. 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概况及深化研究的建议[J]. 东海海洋, 1997,15(1): 52-58.[6]邵晓阳, 尤仲杰, 蔡如星, 等.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2):112-119.[7]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279-286.[8]GB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S]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9]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编写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10]蔡如星.浙江动物志软体动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杨德渐,孙瑞平.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GB12763.6-2007[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3]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4]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等.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J].动物学报,2007,53(6):1000-1010.[15]安传光,赵云龙,林凌.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 水产学报,2007,31(suppl.1):52-58.[16]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长江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49-63.[17]章飞军,童春富,张衡,等.长江口潮下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动物学研究,2007,28(1): 47-52.[18]田胜艳,于子山,刘晓收,等.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监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6,25[19]朱四喜,郭宝英,杨红丽,刘光能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水生态学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