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与“样品”有关文档共12张)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与“样品”有关文档共12张)
第4页,共12页。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水库
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集面积为
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打开阀门, 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拉升附于其 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用力往下捺压, 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闭锁阀门的绳子, 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器提出水面,打开阀 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容器中,即采的样品。 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 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第8页,共12页。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较慢,所以, 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 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水深,然后进行采 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得样品后,
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 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
式采泥器采得的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第5页,共12页。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或1 /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上部 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迅速沉入 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绳,活钩即 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铁勺拉紧,铁 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多余的水,自 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水面后倾入盒中,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 水库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 集面积为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 打开阀门,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 拉升附于其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 用力往下捺压,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 闭锁阀门的绳子,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 器提出水面,打开阀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 容器中,即采的样品。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 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四、样品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软体动物的螺蚌可保存于70~80%的酒精中,4~5天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也可用甲醛液固定,但务必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不然, 软体动物的钙质壳,会被酸性甲醛腐蚀。此外,软体动物亦可群诶葬后, 将壳干燥保存。 昆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养萍中用75%酒精固定。昆虫成虫亦可制成干 标本保存。

采集青蛙的技巧

采集青蛙的技巧

采集青蛙的技巧采集青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但要注意对青蛙的尊重和保护。

下面是一些采集青蛙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了解目标物种:在采集青蛙之前,首先要了解目标物种的习性、生态和行为习惯。

不同的青蛙物种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捕捉它们。

2.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青蛙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有不同的活动模式,所以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进行采集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夏季和雨季是青蛙活动较为频繁的时候。

3.选择合适的地点:青蛙通常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活,如池塘、河流、湖泊等。

选择具备适宜青蛙栖息条件的地点进行采集是很关键的。

4.准备必要的工具:采集青蛙通常需要一些必要的工具,如手套、捕蛙网、玻璃瓶、放大镜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你更加方便和有效地采集青蛙。

5.保持安静和缓慢移动:在靠近青蛙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和缓慢移动,避免发出大声音或突然的动作。

青蛙通常对突然的声音和运动很敏感,会逃跑或隐藏起来。

6.观察并定位:一旦发现青蛙的存在,要进行观察并定位它。

青蛙通常会躲在水下、水边的植被中,或者在岩石下或洞穴里。

仔细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惯和活动区域,以便更好地捕捉它们。

7.使用捕蛙网:捕蛙网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轻松地捕捉青蛙。

当你接近青蛙时,要迅速将捕蛙网放到青蛙身上,然后用手轻轻地将青蛙转移到一个容器中。

要记得让捕蛙网和容器都湿润,以保护青蛙的皮肤。

8.不使用化学物质:在采集青蛙时,不要使用化学物质,如冰块、盐水等,来使青蛙昏迷或虚弱。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青蛙造成伤害或死亡。

9.尽量减少对青蛙的压力:采集青蛙时,尽量减少对青蛙的压力。

不要过度追逐或捕捉青蛙,因为这可能会使青蛙感到害怕和紧张,并对它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0.释放青蛙:采集青蛙后,记得尽快将它们释放回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野生动物应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

总之,采集青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但我们应该尽量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则。

蚯蚓采集(人工养殖+野外)八法,掌握习性是关

蚯蚓采集(人工养殖+野外)八法,掌握习性是关

蚯蚓采集(人工养殖+野外)八法,掌握习性是关一年之中,采集蚯蚓以春末夏初(此时野生蚯蚓数量较多,活动旺盛)为最好。

一天之中,又以早晨(此时气温适中,光线较弱,地面空气湿度较大)为最好。

收取成蚓可以结合补料、除粪同时进行。

一、诱捕法1、甜食诱捕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习性,采收前,可在表层平铺一层类似腐烂的水果的甜味饲料,蚯蚓爱吃,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收集成群蚯蚓,经筛清理杂质即可。

2、新鲜饲料诱捕利用蚯蚓有趋向新鲜饲料的特性,在蚯蚓数量较多的地方,将已经过充分发酵的饲料堆(最好事先拌入少量疏松的泥土)起来,堆的高度约30-40厘米,宽度约40-50厘米(长度不限)。

一般堆放4天左右,即可用铁鎝坌进行采集。

蚯蚓养殖:蚯蚓做为动物性饲料的价值二、干燥逼驱法停止对旧饲料洒水,待其干燥后,堆集旧饲料于养殖床中间,两侧堆放少量适宜温度的新饲料,约两天后蚯蚓都会进入新饲料堆,此时取走旧饲料,翻倒新料即可收集蚯蚓。

三、笼具采收法用孔径为1-4毫米的笼具,将蚯蚓爱吃的饲料放入笼中。

将笼具埋入养殖床或槽内,蚯蚓会陆续钻入笼中采食新鲜饲料,待集中到一定数量,取出笼具即可。

四、光照下驱法利用蚯蚓的避光习性,在灯光或阳光下,用刮板逐层刮去养殖土壤和饲料,驱赶蚯蚓钻到养殖床底部,最后蚯蚓聚集成团,即可收集蚯蚓。

五、拾取法蚯蚓白天潜居洞穴,夜晚钻至土表活动。

据此可以在凌晨3-4点钟,到畦沟边采集到较多的蚯蚓。

此法采到蚯蚓以青蚯蚓为多。

如遇晚间下雨,满地蚯蚓,俯拾皆是。

六、红光夜捕法适于田间养殖。

蚯蚓夜间会爬到地表采食、活动,携带红灯或弱光电筒,于凌晨3、4点钟,到田间进行采收。

七、水驱法适于田间养殖。

在庄稼收获后,利用蚯蚓怕水的习性,在蚯蚓较多的田块,先行翻耕,然后灌以浅水,这样,蚯蚓(尤其是青蚯蚓)很快就会从土中钻出,便可采集到较多的蚯蚓。

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

八、挖掘法1、施用腐植质丰富、有机肥较多、质地疏松、肥沃、湿润的菜园地或黄花苜蓿地、黄豆地、刚收割的麦田,用铁鎝翻土,可采集到较多的野生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该区域底栖生物的分布 和数量情况。
样品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采集 、处理、保存和运输全过程,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底栖生物采集的注意事项
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确保底栖生物采集活动合法合 规。
避免采集受保护的物种,确保采集活 动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笼诱法
笼诱法是一种利用笼具诱捕底栖生物 的方法。
笼诱法可以在不同水深和底质条件下 进行,但需要注意笼具对底栖生态的 影响。
笼具的材质和结构需要根据采集的底 栖生物种类和习性进行设计。
笼诱法采集到的底栖生物需要妥善处 理和保存,以避免损伤和死亡。
04
底栖生物的样品处理和保存
样品的处理
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 应及时处理,避免样 品腐烂或被污染。
地区的生态状况。
避开污染源
02
避免选择靠近工业废水排放口、城市污水管道等污染源的区域

考虑环境因素
03
如潮汐、水流、底质类型等,对底栖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有较大
影响。
采集时间的确定
1 2
根据潮汐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潮汐变化会影响底栖生物的活动和分布,因此应 根据潮汐表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避开恶劣天气
避免在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下进行采集 ,以免影响采集效果和安全。
采集工具的准备
01
02
03
04
采集网
用于从底泥中捞取底栖生物, 根据采集的生物大小和种类选
择合适的网目。
采集桶
用于存放采集到的底栖生物, 底部应有过滤网防止底泥混入

手套、鞋套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举例:第1站第1个样品号为M1A1,第1站第2个样品号为 M1A2,依次类推。 拖网样品编号MXBZ M、X如上
B—拖网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Z—拖网样品序号(Z=1、2、3……) C 样品登记 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 按分类系统排列编号,并分别记录。 每瓶样品(包括样品桶内的样品)应换以新编号的标签, 并同时核对。
d = ( S - 1 )/ log2 N
式中:d ——表示丰度; S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N ——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 评价标准,即值在3~4为清洁区域,2~3为轻度污染, 1~2为中度污染,<l为重污染,以此衡量调查海域 生物群落结构状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调查结果
(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各站位共获底栖生物58种。分属于涡虫、纽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其中涡虫1种,占种类数的1.72%,纽形动物1种,占 1.72%,环节动物30种,占51.72%,软体动物8种,占 13.79%,甲壳类18种,占31.03%。 种名录。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生物量及密度的分布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
上层 2.0mm5.0mm,中层 1.0mm,下层0.5mm。 必须与漩涡分选装置配合使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2
海上采样
(1)采泥
选择采泥器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 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4个平行样品; 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个或2个(平行)样品。 保证采样面积应大于0.2m2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 泥样分批倒入筒体,调节分流龙头开关至较大颗粒沉积 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 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 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编制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指导原则 (2)1.4 引用文件 (2)1.5 术语与定义 (3)1.5.1 河流River (3)1.5.1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3)1.5.2 水生态环境质量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3)1.5.3 生境Habitat (3)1.5.4 参照环境Reference Condition (3)1.5.5 着生藻类Periphyton (3)1.5.6 硅藻Diatom (3)1.5.7 底栖动物Macroinvertebrate (3)1.5.8 丰度Abundance (3)1.5.9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4)1.5.10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4)1.6 总体要求 (4)1.6.1 监测要素 (4)1.6.2 监测频次与时间 (4)1.6.3 点位布设 (4)1.6.4 参照环境的确定 (5)2 生境调查 (6)2.1. 生境调查所需设备及器材 (6)2.2 生境调查要素 (6)2.2.1 采样点基本信息 (6)2.2.2 天气条件 (6)2.2.3 河流总体特征 (6)2.2.4 环境压力要素 (6)2.2.5 河岸植被 (7)2.2.6 调查河段特征 (7)2.2.7 水生植物 (7)2.2.8 常规水体环境参数 (7)2.2.9 常规沉积环境参数 (8)2.3 生境状态评价 (8)2.4 记录 (8)3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方法 (9)3.1 设备及耗材准备 (9)3.1.1 采样设备及器材 (9)3.1.2 试剂 (10)3.2 野外采样程序 (10)3.2.1 样品采集 (10)3.2.2 鉴定和计数 (13)3.2.3 结果填报 (16)4 着生藻类监测方法 (16)4.1 设备及耗材 (16)4.2 野外采样程序 (16)4.3 实验室分析 (18)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2)5.1 野外质量保证与控制 (22)5.1.1 样品的采集 (22)5.1.2 样品的保存 (23)5.1.3 样品的运输 (23)5.1.4 采样记录 (23)5.1.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3)5.2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控制 (23)5.2.1 样品的交接与记录 (23)5.2.2 种类鉴定、计数 (24)5.2.3 数据记录 (24)5.2.4 样品的保存 (24)5.2.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4)5.2.6 资料保存 (24)附录 (26)前言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最新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教学文案

最新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教学文案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 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 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 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 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 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 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最后 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 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四、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沉降到水底的生物。

由于底栖生物对水质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对其采集需要特殊的方法和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1.底栖生物拖网采集法:底栖生物拖网采集法是一种常用的大面积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拖网的网孔大小可根据所需采集的底栖生物大小来选择。

拖网采集时,将拖网沿着水底拖行,底栖生物被拖网捕捞进网内,然后通过清洗,将捕获的底栖生物从拖网中分离出来。

2.底栖生物刮橡皮皮料采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生植物或附着生物多的地区。

将一块刮橡皮皮料系在木块上,然后轻轻地搅动水底,让底栖生物附着在皮料上。

将皮料取出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和记录所采集的底栖生物。

3.底栖生物吸水管采集法:将一个细长的吸水管插入底栖生物生活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用吸力的方法将底栖生物吸走,并将其收集在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底栖生物,如底栖甲壳类动物、蠕虫等。

4.底栖生物人工捕捞法:利用人工捕捞工具,如底栖生物抓网、小型底栖生物网筐等,到底栖生物生活的水域或水底设站点,用手工或利用捕捞工具捕捞底栖生物,并将其收集到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选择性捕捞具体种类的底栖生物。

5.底栖生物小型人工栖息基体采集法:将人工栖息基体(如陶瓷块、塑料板等)放入水底,通过各种吸引性或形态上的特殊设计来吸引底栖生物附着并繁殖。

一定时间后,将栖息基体取出,并用水清洗和分离出附着的底栖生物。

在进行底栖生物采集时1.采集工具应使用无毒、无害物质制成,以避免对底栖生物造成伤害。

2.在采集和处理采集样本时,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传染病和样本交叉污染。

3.在采集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应记录采集的地点、时间、深度等信息,并尽可能保留部分样本以备后续研究使用。

4.底栖生物采集需要对水体和水底环境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工具。

总之,底栖生物采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和创新。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记录表、分样挑拣方法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记录表、分样挑拣方法

DB 32/T XXXXX—XXXX附录A(规范性)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见表A.1。

通常情况下,选用网孔径为425 μm的索伯网、三角拖网、手抄网和踢网,但是当需要重点关注颤蚓科和仙女虫科等个体较小的类群时,则选用网孔径为250 μm的采样工具。

表A.1采样工具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11DB 32/T XXXXX —XXXX12图A.1 彼得生(Peterson )采泥器图A.2 改良型彼得生(Peterson )采泥器DB 32/T XXXXX —XXXX13图A.3 Ekman 采泥器图A.4 Van Veen 采泥器DB 32/T XXXXX—XXXX14图A.5索伯网图A.6三角拖网DB 32/T XXXXX —XXXX15图A.7 D 型手抄网图A.8 直角手抄网DB 32/T XXXXX—XXXX16 图A.9踢网DB 32/T XXXXX—XXXX附录B(资料性)记录表B.1 现场采样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现场采样记录见表B.1。

表B.1现场采样记录表17DB 32/T XXXXX —XXXX18B.2 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见表B.2。

表B.2 样品挑拣及固定记录表DB 32/T XXXXX—XXXX B.3 分析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品分析记录见表B.3。

表B.3分析记录表19DB 32/T XXXXX —XXXX20B.4 标本保存记录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标本保存记录见表B.4。

表B.4 标本保存记录表DB 32/T XXXXX—XXXX附录C(规范性)分样挑拣方法分样前,将全部样品充分拌匀后,随机取少量样品进行观察并初步估算其动物个体密度,选择二分法或网格法进行分样。

C.1 二分法从拌匀样品中逐级以二分的形式(如1/2样、1/4样、1/8样、1/16样等),最终分得的子样品中的动物个体数量约50个~100个为宜。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3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1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5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鉴定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计数
易断的环节动物等按头部计数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数量较多、无法全部计数时,可使用标准网格托盘,
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计数,再进行换算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Biblioteka 泥器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国外河流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方案
以多参数法为基础
• 美国
– RBP (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 LR-BP【大型(深水型)河 流生物评价方案】 – EMAP(环境监测与评价项 目)
以多变量法为基础
英国
RIVPACS(河流无脊椎动物预
测及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
AusRivAS(澳大利亚河流评价
筛洗底泥
河道、湖泊、水库采样工具
• • • • • • •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Eckma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倒出底泥
筛洗底泥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贝母野生采集技术规程

贝母野生采集技术规程

贝母野生采集技术规程贝母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它野生采集的技术规程。

一、采集前的准备。

采集贝母之前呀,得先把自己武装好。

穿的衣服要适合在野外活动,鞋子一定要防滑,因为可能会走到一些不太好走的地方。

还有啊,带上小铲子、小耙子这些工具。

小铲子用来小心地挖掘贝母,小耙子可以在周围轻轻扒拉扒拉土,方便找到贝母呢。

另外,可别忘了带个小篮子或者小布袋,用来装采到的贝母。

这就像去寻宝,得有个装宝贝的容器呀。

二、寻找贝母的地点。

贝母喜欢生长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哦。

一般来说,在海拔比较合适的山区,那些有遮阴、土壤比较湿润的地方容易找到它。

像是山的阴面呀,或者是有大树遮着的小块空地上。

可不能随便跑到禁止采集的保护区里去寻找贝母哦,这是违法的,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呢。

要找那种允许采集的、合法的野生区域。

三、采集的方法。

当看到贝母的时候,可不能太鲁莽。

要轻轻地用小铲子或者小耙子把周围的土弄松一点。

贝母的根茎很脆弱的,要是太用力,就把它弄伤或者弄断了。

慢慢把土挖开,直到能看到贝母的整个植株。

然后呢,用手轻轻地握住贝母的地上部分,缓缓地把它从土里拔出来或者挖出来。

就像对待一个娇嫩的小宝贝一样。

采的时候,要是看到贝母旁边还有小的幼苗,能不采就不采,给它们留下继续生长的机会。

四、采集后的处理。

把贝母采回来之后,也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

要先把上面的泥土轻轻地抖落掉,可别使劲搓,不然容易把贝母的表皮搓坏了。

如果贝母的根茎上有一些烂掉的部分或者多余的须根,就用小剪刀小心地剪掉。

然后呢,可以把贝母放在通风的地方稍微晾一晾,但是不能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哦,不然贝母会被晒坏的。

这就像是给贝母做个小小的护理,让它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贝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野外可能会有各种小虫子,有的还会咬人呢。

而且山上的地形复杂,不小心就可能摔倒。

再就是,不能过度采集。

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是把贝母都采光了,以后就再也看不到它了,而且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不好。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野外采集是研究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生态习性以及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的野外采集方法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以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一、背景介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蟹类、贝类、海胆等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在海洋、淡水湖泊和河流等底栖环境中广泛分布。

研究人员常常需要采集这些大型底栖动物来获取研究所需的样本和数据。

在野外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时,需要注意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同时确保采集手段符合科学道德规范。

二、采集工具和装备1. 集捕工具:常用的集捕工具包括拖网、刺网、螺旋桨拖网等。

根据采集目标和采集环境选择合适的集捕工具,并确保其质量良好、无损坏,以保证采集效果。

2. 渔具:在野外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集时,可能需要使用渔具如渔网、渔竿等。

这些渔具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确保其稳固可靠,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以防止人员受伤。

3. 采样装备:针对不同种类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装备可能有所不同。

常见的采样装备包括网箱、采样器、夹子等。

在选择采样装备时,应考虑到目标动物的特性和环境条件,保证采集过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采集策略与操作1. 采集地点确定: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包括海滩、河岸、湖泊等。

考虑目标物种的分布规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集点。

2. 采集时间选择:根据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通常,黄昏和清晨是大型底栖动物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

3. 采集技巧与方法: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对采集环境造成破坏,保持环境的原始状态。

- 采集时需轻手轻脚,避免惊扰目标物种,以确保采集效果。

- 采集动物时,应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压力。

- 采集时,应记录采集地点、时间、环境条件以及采集到的样本数量等数据,并进行有效标记和编号。

4. 采集样本保存: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妥善保存,以保证后续研究的可行性。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简述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
采集昆虫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内容有:
1.手抓法:直接用手抓住昆虫,适用于体型较大的昆虫。

2.网捕法:用细网捕捉昆虫,适用于飞行能力强的昆虫。

3.诱捕法:将诱饵放置在昆虫活动区域,诱使昆虫进入陷阱中,适用于不方便手动捕捉的昆虫。

4.光捕法:用光源吸引昆虫进入捕捉器中,适用于夜行的昆虫。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采集地点和采集时机、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准备适当的诱饵、选择合适的捕捉方法、注意采集时的安全保障,避免对昆虫的伤害,确保昆虫的保存。

同时,需要注意遵守采集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采集濒危物种和保护昆虫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水
√ √ √ √ √ √ — √
采样类型 定性 半定量 定量
























三、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分样、拣选
标签
固定、保存
四、标本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鉴定
➢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索博网 – 刷洗石块,操作10-15min
Hess 采样器
Hess 采样器:采样类似于索伯网,水深 <0.5m
改良 Hess 采样器
分样筛:500μm,直径25-30cm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目标设计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一般采用目标设计方案, 基于已知的问题或事件选择监测站位,可提供某一位点 或河段的状态评估
随机方案设置
约10km设置样 点,涵盖主要的 支流
随机方案设置:网格法设置湖泊样点
目标选择方案:评估水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的基本状况,获得水体的 详细地形图,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根据不 同环境特点设置采样点。
计数
➢ 易断的环节动物等按头部计数 ➢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 数量较多、无法全部计数时,可使用标准网格托盘,
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计数,再进行换算
称重
➢ 吸水纸吸干水后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称重,并换算 干重
室内鉴定与图像采集
标本鉴定、计数并称重
关键鉴定特征
整体体型特征(非个体大小) 是否有小棍、叶子、石头等包被筛洗底泥来自河道、湖泊、水库采样工具
• Allen 采泥器 • Kellen 采泥器 • Eckman 采泥器 • Peterson 采泥器 • Ponar 采泥器 • 柱状采泥器 • 人工基质
Eckma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倒出底泥
筛洗底泥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四季,北方春夏秋三季。各季或各 月调查的时间间隔应基本相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透明 度、水深等环境指标,然后进行采样,并记录底质及 水生植物情况。
每个采样点采3次定量样品。并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 性标本用,还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 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
局部经过人为改变的区域,如小型水坝及桥梁区, 除非需要评估其影响,应避免在区域内设置采样 点。
进入大型河流的支流河口附近,较大水体的生境 特征更为典型,应避免在此处设置采样点
国外河流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方案
以多参数法为基础
• 美国
– RBP (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 LR-BP【大型(深水型)河
流生物评价方案】 – EMAP(环境监测与评价项
• 采样过程包括3min的手 网采集和1min的手动搜 寻
底栖动物样品的采集时间和频次
采样时间和频次视调查任务而定。应充分 考虑水域环境条件、生物类群时间变化 特点、调查目的及人力、费用投入
逐月采样:每月进行采样,1年12次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1年4次
视特殊需要进行采样
建议:
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湖泊、水库,需在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 时进行。
目)
• 欧盟
– AQEM/STAR
以多变量法为基础 英国
RIVPACS(河流无脊椎动物预 测及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
AusRivAS(澳大利亚河流评价 计划)
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1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1m踢网,浅滩/急流区采集 2-3次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主要内容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的原则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的选择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标本的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常用的生物多样性参数
一、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原则
研究设计和采样点的选择:兼顾数据的准确性、代 表性、可比性和成本效益
随机选择方案 流域的本底调查及环境变化趋势评估,一般采用随机选 择方案,可为整个区域的整体环境提供更为精确的环境 信息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300只个体
EMAP技术方案
• 河宽倍数法界定河段,通常取40倍河宽(150m-500m)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等距取11个断面 • 按Z字形采集(如图所示)
AQEM/STAR技术方案
• 范围取决于河流大小
• 小型取20-50m • 中型取50-100m
手提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采深层泥样
分层获取样品:一般5cm一层
人工基质笼
将人工基质笼放入水中:放置14d
其他人工基质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采样 工具
静水
D型网(抄 √ 网)
索伯网

踢网

Hess采

样器
Petersen

采泥器
埃克曼采

泥器
波纳采泥


人工基质


水体类型 流水 深水
• D型网,在不同类型生境采 集20次(如图所示)
• 室内分析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200只个体
L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5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每隔100m取一个断面 • 在断面中心上下游方向
各5m的范围内采集
• 室内分析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RBP的“复合生境采样方法”一致
• 室内分析
• 取700只个体的亚样
RIVPACS技术方案
• 调查河段的界定取决于河宽
• 采样区长度为5-20m之间 • 环境指标测量区在采样区两侧延伸7倍河宽或50m
• 大型底栖动物采集
• 通常使用FBA标准手网 大型河流可结合采泥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