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湖北省地热资源研究程度
湖北省区域内前人曾进行了一定量的地热地质工作:
1、 1956年章鸿剑在《中国温泉辑要》中曾辑有湖北省35处温泉。
2、1972~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进行了1:50万全省地热普查,实测全省51处热水泉,提交成果有:1:50万《湖北省地热普查报告》、《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并编制出版了《湖北省温泉集》。
3、1977~198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曾先后对黄石市、应城汤池、英山县、京山县汤堰、蕲春县桐梓、罗田县城关和三里畈、咸宁市温泉镇等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勘查。
4、汉江石油管理局、湖北省煤炭局12
5、182地质队,核工业部309地质队在从事石油、煤炭和铀矿勘探中,在武汉商校、武昌土地堂、黄石胡家湾、武穴马口、赤壁郑家湾等地钻探揭露热水点4处,对部份井口或矿区进行了地温测量,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对崇阳县浪口温泉进行了少量钻探工作。
5、1983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在进行水文地质远景区划的同时,进行了湖北省地热专题区划工作,编制了1:50万《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含地热区划)和《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及地热区划报告》。
6、1991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联合编制《湖北省矿泉水调查报告》。
7、1998年、2003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英山县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2005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咸宁温泉镇、崇阳浪口、黄陂等地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
二、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地热资源分布
省内地热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4个地区的33个县(市):
鄂东北区(13处),以温热水、热水地热田(或泉)为主;主要分布于英山、罗田、蕲春等县市。
鄂东南(10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咸宁、崇阳、通山、赤壁、嘉鱼等县市。
鄂西北(8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房县、保康、郧县、郧西等县市。
其余38处地热田零散分布于全省各地。主要分布于京山、应城、钟祥、长阳等县市。
(二)地热资源温度特征
根据前人资料统计,湖北省已发现地热田(或泉)69处,多属低温地热田(或泉),其中:
1、热水(60℃≤t)地热田(或泉)11处,占总数的15.94%;温度最高为罗田三里畈地热田(73℃~75℃);主要分布于罗田三里畈地热田、英山西汤河地热田、北汤河地热田、赤壁五洪山地热田、应城汤池地热田及京山汤堰畈地热田等。
2、温热水(40℃≤t<60℃=地热田(或泉)15处,占总数的21.74%;主要分布于崇阳浪口地热田、咸宁温泉地热田、通山县娄下温泉地热田、蕲春县桐梓河温泉、英山卢家湾地热田等。
3、温水(25℃≤t<40℃=地热田(或泉)34处,占总数的49.28%;主要分布于通山县西坑温泉、大冶章山温泉、黄石胡家湾地热、英山城区中心地热田、房县珠藏洞温泉、房县小汤池温泉、房县温泉寺温泉、保康县汤池峡温泉等。
4、其余为(19℃≤t<25℃=的热异常显示。主要分布于郧西南化、武汉市黄陂源泉等地。
(三)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岩浆岩的侵入、地球化学及地下水动力等条件密切相关,受控于上述因素和条件的特殊组合。根据调查资料,湖北省地热资源成矿条件可分为:
1、岩浆岩断裂带脉状中、低温地热资源;
2、变质岩断裂带脉状裂隙中、高温地热资源;
3、上震旦统-奥陶系碳酸盐岩断裂带岩溶裂隙地热资源;
4、上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断裂带岩溶裂隙低温地热资源;
5、埋藏型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碎屑岩孔隙裂隙中、高温地热资源。
省内地下热水的基本成因类型有断裂水热循环型和盆地深埋增温型两种,经勘查地热资源储量达到D级及D级精度以上的地热田有应城市汤池镇、咸宁市温泉镇、英山县城关镇、罗田县三里畈等7处,
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湖北省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地表出露的温泉都基本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总体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许多地热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人为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据初步计算全省地热开采总量达11.65×104m3/d,其中天然流量为8.44×104m3/d,总热能为6.6×104kw,其中大中型地热田3个(应城市汤池镇、咸宁市温泉镇、英山县城关镇),热能为4.2×104kw。地热井有150余口。
湖北省地热资源的利用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然利用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利用温泉进行洗浴,稻谷、红芋催芽,宰猪、杀鸡褪毛;
2、单一利用阶段:七十年代,利用自流孔的地热流体进行科学研究、地热养鱼、孵化禽类、育秧、烘干、为沼池加温等,但相对较单一;
3、综合利用阶段:八十年代以来,利用自流井孔、生产开采井进行科学研究、预报地震、地热养殖、农业、医疗康复保健、体育、旅游、居民生活等八大领域。
湖北省内英山、咸宁、应城、赤壁、罗田、保康、京山等县(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下面将三个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县市情况介绍如下:
1、英山县
英山县依托地热资源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不仅将地热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保健、体育、地热养殖,而且组建了英山县地热公司,建立了4个地热泵站,将地热水加压用管道引进家庭,使3000多户居民,约10000人受益,成为英山县经济中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逐步把英山建设成为全国地热综合利用示范县和大别山知名的地热城。
2、咸宁市
咸宁市温泉有"华中第一泉"的称号,城区原有28口地热井,现在还有16口井仍在开采,分布在13个单位,12口井已经停采。
目前,温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温泉城区一带,其中溢出型地热区占主要地位,日采热水总量4500-5000方,主要用于沐浴、水产养殖、医疗和游泳等,少量用于温室,地热利用在湖北省处于较高水平。
3、应城市
应城市汤池原在0.5km2范围内有18口地热井(已关闭5口),现在还有13口井口地热井在开采,分布在7个单位。
盛享"亚洲第一泉"之誉的汤池温泉,占地560亩,是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精心打造的,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西与京山紧邻,南与天门相望,距武汉110公里,车程2.5小时,交通十分便利。建设中的汉(口)十(堰)、兰(州)杭(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7年上半年兰杭高速开通后,仅40分钟可以到武汉,一小时可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汤池温泉日产量可达10400吨,水温最高达65℃,属国内已发现产量最大并雄居亚洲的温泉资源。
应城市依托地热资源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将地热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体育、地热养殖,特别是成立了汤池地热宾馆公司后,建成了以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为特色的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已成为湖北省地热资源开发争相效仿的典范,在湖北省有很高的知名度。
湖北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热田根据其所处的优势,已产生或将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餐饮、休闲度假、健身、美容和房地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