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调节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以下是关于人的体温调节机制的详细介绍:1. 恒温器人体的恒温器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它根据温度感受器传递的信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恒温器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实现这一功能。
2. 产热和散热人体产热的主要方式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身体活动。
其中,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食物热效应是指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
身体活动则是指身体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人体通过向外辐射热量来实现散热。
传导是指人体通过与外界物质的接触传递热量。
对流是指人体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3. 热保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
例如,当身体感到寒冷时,交感神经会兴奋,使身体产热增加,同时收缩体表血管以减少散热。
相反,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则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4. 热适应热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身体逐渐适应并调节体温的能力。
热适应可以减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产热和增强散热,使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5. 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调节体温。
例如,当感到寒冷时,人们会通过增加衣物、喝热水或运动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相反,当感到炎热时,人们会通过减少衣物、喝冷饮或寻找阴凉处等方式来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
总之,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人体稳态第二课时体温调节

下图为人体体温的昼 夜变动曲线,据图回 答问题:
T/C 37.4 37.2 37.0 36.8 36.6 36.4 36.2 36.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t/h
物质代谢过程释放的热量 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__________ 不超过1℃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 产热 和_________ 散热 保持_______________ 机体 _________ 的结果。 动态平衡 3、在炎热夏季的15点,人体体温为__________,写出此 约37.4℃ 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2)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炎热环境
方式:神经调节
皮肤中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受器 传入 神经
增加散热
下丘脑中体 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汗腺分泌汗液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3.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产热不能补偿 散热时,体温将降低,导致代谢紊乱。 由于环境间温度太高或其他环境原因导致体 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时,体温将升高,导 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中暑。
4、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变动,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 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 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D 人是变温动物 5、人在寒冷环境中所产生的反应是( B ) A 皮肤血管舒张,骨骼肌收缩 B 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收缩 C 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舒张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2 管理措施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等。
结论及未来展望
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
未来研究的方向
寻找更加精准的体温测量方法、入研究体温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温逐渐降低。
2
体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体温略高,冬季体温略低。
常见的体温相关疾病
发烧微热
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 38℃。
发热
温度超过38℃,可能由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
低体温症
温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长 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身体 代谢障碍引起。
体温的评估和管理
1 准确性评估
内分泌系统
2
平衡体温。
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器官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的步骤
扩张或收缩毛细血管、汗液分泌、肌肉抖动等调节 体温的过程。
体温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感冒、发烧、药物影响、身体疾病等引起体温失调, 可能导致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体温的生理变化
1
体温随年龄的变化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 件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体温及其调节的机制、生理变化、常见疾病等内容,为您 全面解读人体温度管理。
体温的概述
定义
体内温度的平衡状态。平均值为36.5~37.5℃。
测量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耳朵、额头等多种测量方 式。
体温调节的机制
1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体温调节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产生和散发来确保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本文将对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体温调节的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的主要参与者是位于脑下部的视床核。
它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体温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视床核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热量产生和促进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降低。
当体温过低时,视床核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热量产生和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升高。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中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甲状腺素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体内的热量产生。
肾上腺素能够增加身体的糖原分解,从而增加能量代谢和热量产生。
二、体温调节的方法1. 汗腺散热:通过汗腺排出汗液,随着蒸发散发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这是人体最常见的散热方式。
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人体运动剧烈时,汗腺会被刺激增加出汗量。
2. 血管调节:通过扩张和收缩血管来调节热量的散发和保留。
在高温环境下,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在低温环境下,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
3. 代谢调节:通过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来影响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新陈代谢速率的提高会导致热量的增加,降低体温;而低新陈代谢速率则会导致热量减少,升高体温。
三、体温调节的影响因素1.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负荷,刺激汗腺排汗和血管扩张,促进热量散发。
而环境温度的降低则会减少体表的热量散发,使体温升高。
2. 睡眠状态:人在睡眠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弱,体温较低,这是体温的低谷期。
而在清醒时,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体温升高。
3. 年龄性别: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女性的体温调节相比男性稍差,激素变化会导致体温波动较大。
总结: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多种方式的热量散发,确保人体的体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人体体温调节概述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⑵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⑶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
产生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⑵分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PO/AH)。
①
PO/AH中的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② 同时还能对中脑、延髓、脊髓、皮肤等处传 入的温度信息发生反应
③ 以及能直接对致热物质、5-HT、NE等物质发 生反应
说明:PO/AH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三)体温调节机制
“调定点”学说
PO/AH中的温敏N元的阈值起到调定点的作用
血温升高→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 反应↑产热反应↓
血温降低→ 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 反应↓产热反应↑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体温调节是生理系统最重要的调节,主要是利用调节机构来在环境变化时调节体温。
人体温调节本质上是温环境与体内机能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体温在一定的水平。
人体温调节主要包括散热和吸收热两大方面,它们紧密结合,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热循环的平衡。
首先,散热的机制是通过皮肤的蒸发和汗腺的排出来减少体表的温度平衡;其次,吸收热的机制是利用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散热机能,将过热时热量移动至体外,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在一定水平。
除了散热和吸收热主要的调节机制外,在紧张情绪和激动情绪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体温的调节,这也被称作情绪体温调节。
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激动情绪会导致血液的瞬时流动,进而导致体温的升温;而紧张情绪会通过调节脑体认知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流量变少,从而让体温降低。
此外,抗热素也是人体控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指能够结合体内热量,把体内热量保持与以体温恒定的分子结构。
不仅如此,人
体还具有由神经机制所调节的模式,如发汗、打哈欠等借以改变体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散热、吸收热、抗热素和神经机制四方面,靠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可以保持体温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从而为人体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生命活动

当体温升高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促进散热;当体温降低时,则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同作用
神经调节的快速性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快速调节,对体温的急剧变化能迅速作出 反应。
体液调节的持久性
体液调节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循环,对体温进行缓慢而持 久的调节。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 生命活动
汇报人: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体温调节概述 • 人体产热与散热机制 • 体温调节中枢与神经调节 • 体温异常与疾病关系 • 生命活动与体温调节的互动关系 • 体温调节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
01
体温调节概述
体温的定义与意义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摄 氏度(°C)来表示。
皮肤散热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 对流和蒸发等方式将体内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呼吸散热
人体通过呼吸将体内的热量随着呼出的气体排出 体外。
排泄散热
人体通过尿液和粪便的排泄,将一部分热量排出 体外。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通过接收来自皮肤、内脏等处的温度感受器信号,对产热和散热进行平衡调节。
环境温度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高温环境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皮肤 血管扩张等方式增加散热,以维持体 温平衡。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 能导致中暑等热相关疾病。
低温环境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寒战、皮肤 血管收缩等方式减少散热,以保持体 温。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导 致低体温症等寒冷相关疾病。
人体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机制
睡眠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体温调节》课件

04
体温调节的生理反 应
寒战与产热反应
寒战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会产 生不自主的强烈收缩,从而产生热量 ,以维持体温稳定。
产热反应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通过增加新陈 代谢率来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 温正常。
皮肤血管收缩与散热反应
皮肤血管收缩
在炎热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来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向 外界的传递。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平 衡调节”的作用,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 时,副交感神经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等,使体温恢
复到正常范围。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通过增加皮肤 血流量、促进汗腺分泌等作用,增加散
热。
副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抑制代谢、减少 产热等作用,与交感神经协同调节体温
02
体温调节的自主神 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应激反应”的作用,当体温升高时, 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等,使体 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 素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等作用,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 稳定。
散热反应
当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会增加汗液分泌和皮肤血流量,以增加散热效率,维 持体温稳定。
行为性体温调节
衣物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增减衣物来调节体温,例如在寒冷时穿厚衣服以保暖,在炎热时穿 轻薄衣服以散热。
室内温度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使用空调或暖气设备。
05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体温的概念,包括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的含义及区别。
(2)阐述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
(3)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产热和散热的途径及调节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温调节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学生对自身生理机能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体温的概念及相对恒定的意义。
(2)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教学难点(1)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
(2)产热和散热平衡的动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体温的概念、体温调节的机制等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与体温调节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发热、中暑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体温调节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体温变化?比如在运动后、发烧时。
(2)展示不同环境下人体的状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体温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2、新课讲授(1)体温的概念讲解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皮肤温度属于表层温度,而肝脏、脑等器官的温度属于核心温度。
强调核心温度相对稳定,是衡量体温的重要指标。
(2)体温的相对恒定及其意义结合实例,说明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365℃ 375℃。
分析体温相对恒定对人体新陈代谢、酶的活性等生理过程的重要意义。
(3)体温的调节产热介绍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如内脏、骨骼肌等。
上海高考生物会考高三人的体温调节

说明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三、人体的体温调节1、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温度感受器 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寒冷 皮肤血管收缩 你能说得出炎热时的身体调节吗?
试试看! 冷感受器兴奋
物 理 效 传入神经 立毛肌收缩 应 (增加产热) 方 下丘脑体温 传出神经 器 式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的体温
1、体温概念: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来源于新陈代谢(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
2、测量部位
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
3、为什么体温需要维持相对恒定呢?
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 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2)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练习
某人体温在12小时内一直处于39度,则此人的产热 量 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 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的恒定,是动态平衡的结果,这种 动态平衡是怎么保持的呢?
• 动物实验: 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动物, 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便不再具有维持 体温恒定能力。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
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长时间停留在 散热>产热 体温 寒冷的环境中 降低
调节能 力有限
长时间停留在 散热<产热 体温 炎热的环境中 升高
思考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发热 体温降低的利用
总结
1、产热器官 运动时主要是: 安静时主要是:
2、散热器官主要是:
3、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 4、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体温调节的名词解释

体温调节的名词解释体温调节是指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来维持恒定的体温水平。
人体的温度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通过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多种方式共同作用,使人体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的体温。
正常的体温调节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即温度感知和温度调节机制,对体温调节进行解释。
一、温度感知温度感知是人体感知外部温度变化的过程。
人体通过皮肤上的感受器感知到外界的温度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这些感受器主要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热感受器主要感知高于体温的温度,而冷感受器则主要感知低于体温的温度。
通过这些感受器,人体能够及时感知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温度调节机制温度调节机制是指人体通过多种生理反应来调整体温。
当外界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反应来调整体温,以保持恒定的体温水平。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皮肤血流、出汗和肌肉收缩来控制体温。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神经系统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出更多的热量,同时通过出汗来散热。
而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神经系统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通过肌肉收缩来产生热量。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来调节体温的过程。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可以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对体温进行调节。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刺激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尿液排出,以减少体内热量。
而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增加体内热量。
3. 代谢调节代谢调节是通过人体新陈代谢过程来调节体温。
新陈代谢是指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人体的代谢会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
而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人体的代谢会减慢,减少能量的消耗。
综上所述,体温调节是人体通过温度感知和温度调节机制来保持恒定体温的过程。
人体利用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对外界的温度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人体的体温调节
2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TRH垂体 人体的体温调节 TSH 甲状腺
18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人体的体温调节
9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人体的体温调节
3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调节
相关激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 皮肤温觉感受器 皮肤冷觉感受器 使体温升高。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散热减少 下丘脑 加,毛细血管舒张; 少,毛细血管收缩; 感受到变化 产热增加 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激素调节
内分泌 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 化学物质 通 由______ 靶 器官或 靶 过体液 ____作用于特定的__ __细胞的一种调
节方式。
反馈 。 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
体液调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激素调节(主要) 1.体液调节: 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 ( 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 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想一想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散热 产热
有关神经兴奋
汗液分泌增多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 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 升高. (中暑)
散热增加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温降低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升高
寒冷 刺 激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素增加 肾上腺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散热 产 热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
体温调节
炎热
刺 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 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 1℃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1、分析人的体温变化,并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 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此时机体可通过 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 毛细血管舒张 和______ ___________ _,使散热量增大, 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实例一: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神经调节
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分布: 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冷觉感受器 类型: 温觉感受器 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途径: 1)皮肤(主要) 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
散 热
皮肤的温度受皮肤 血流量的控制。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收缩 ,皮肤血流量 血管_____ _____ 减少 ,皮肤温度_____, 下降 ____ 散热量 减少。
血管 舒张 ,皮肤血流 增加 ,皮肤温度 量_____ _____ ____。 上升 ,散热量增加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细胞内氧化分解。
产热
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 热为主。
人体表面温度> 皮肤散热的方式: 环境温度时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的形式) 直接散热 对流散热(热量被冷空气带走) 传导散热(与人体接触) 蒸发散热 体温=环境温度,唯一散热方式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 Nhomakorabea节神经元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感受器 传入神经 、_______ 反射弧 神经中枢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 ,由______ 、________ 、 传出神经 和______ 效应器 ________ 共同组成。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 ,也叫________ 。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 _______ ______
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 _。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 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蒸发散热 。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 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 , 非条件 反射。 →传出神经→甲状腺 这种反射属于
2. 传递方式:
体液传送。主要指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
3. 作用对象: 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 •
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 只有体液调节 多细胞动物: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举 例 作用途径
神经调节
缩手反射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实例一: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1)口腔温度 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2)腋窝温度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 3)直肠温度 平均为37.2℃ 平均为36.8℃ 平均为37.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