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讲义与习题
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
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一、A1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2、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昼夜变动不超过1℃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3、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E、腋窝、口腔、直肠4、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5、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A、下午8~10时B、下午6~8时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午夜6、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A、皮肤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口腔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7、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8、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9、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10、在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视前驱-下丘脑前部活动B、小脑活动C、大脑活动D、视前区活动E、下丘脑活动1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12、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素13、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14、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A、脑B、腺体C、肌肉D、皮肤E、肝脏15、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A、脑B、皮肤C、肌肉D、肺E、腺体16、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二、B1、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 B C D E<2>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 B C D E2、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不感蒸发<3>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A B C D E<4> 、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直肠温度接近深部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70,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知识点默写答案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知识点默写1、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临床上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测出的温度来表示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
2、体温相对恒定不是指体温维持一个数值,而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人的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
人体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特别是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4、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与产热有关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5.人体体温异常会影响:(1)酶的活性、新陈代谢(2)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紊乱(3)严重时导致死亡6、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下,人体通过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其中,约5%的散热量是通过排尿和排遗散失,大多数是由皮肤经由皮肤经传导(例如)、对流(例如)、辐射(例如)和蒸发完成。
当环境温度接近于人的体温时唯一的散热途径是蒸发散热。
7.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调节的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为温感受器和冷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在体温调节中因为效应器发挥效应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物理方式调节体温和代谢方式调节体温。
参与前者调节方式的效应器有立毛肌、皮肤血管、骨骼肌和汗腺,参与后者调节方式的效应器是肾上腺和甲状腺。
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恒定中的作用是缓冲温度变化,传递热量8.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9.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
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散热的生理活动主要为通过神经调节增加皮肤中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和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10.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习题精选
第一章第一节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习题精选(二)一、选择题1.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人体体温最接近的是()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手掌心温度2.(2005年吉林高考题)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3.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是由()器官产生的A.骨骼肌和肝脏B.心脏和脑C.胃和肠D.肺和肾4.下列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个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5.当环境温度等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皮肤B.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C.排尿D.排便6.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机体的产热量少于散热量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7.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D.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8.(多选)发高热对人体是不利的,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循环系统障碍,心跳变慢B.生理功能紊乱C.消耗过多的物质和能量D.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二、非选择题9.下图为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和保持的结果。
(3)在炎热夏季15点时,人体体温约为。
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10.(2004年广东高考题)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①;②;③;④;⑤;⑥;⑦。
11.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TRF是(激素),B是(激素)。
(2)寒冷环境中 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教学文案
③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耗氧量/ 产热量/ 代谢强度
说明:
变温动物 ①图示人体,而不是人离体细胞
恒温动物 ②低于20℃时开始增加; 低于10℃时因寒战而明显增加;
温度(℃) 超过30℃时由于酶活性增强也
10 20 30 40
明显增加。
(2)散热 ①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少数由呼吸、排尿、排遗散失
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 么?
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 加、使皮肤血管收缩;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
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
神 经
物质代谢↑
- 体
垂体 甲状腺分泌↑
液
调
负反馈
节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1.寒冷下增加产热量的途径有哪些?
神经调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 神经-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增加导致血 糖升高,同时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以增加代谢产热。 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加速糖和脂肪的氧化分 解,增加产热。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功能
保护:①角质层,第一道防线。 ②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②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②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
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
人体体温与其调节(1)
正反馈使系统的“偏离”加剧,促使机体某 一种生理功能不断加强,尽快完成。
例如:排汗、排尿、凝血。 ▲ 请用简图表示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负反馈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汗腺分泌减少 皮 肤 的 冷 感 受 器 兴 奋 下 丘 脑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维 持 体 温 正 常 神 经 调 节
寒 冷 刺 激
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 么?
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 加、使皮肤血管收缩;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 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 5.寒冷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相同吗? 不同。前者为神经-体液调节,后者为神经调节。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皮脂腺
皮肤
汗腺
皮下组织
立毛肌
说明:①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 ②表皮包括角质层(起保护作用的死细胞)和生发层。 *生发层含有黑色素细胞,能吸收紫外线,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
属于增殖细胞。
③真皮中的皮脂腺和汗腺,都属于外分泌腺。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功能
保护:①角质层,第一道防线。 ②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②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②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 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的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注解】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口腔温度:平均为37.2℃(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
(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类题库】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掌心温度体温的调节(A:知道).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
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C.体温的稳定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该调节可以使机体在任何环境下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天气变冷时下列哪项在体内的分泌会增加(B)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黄体素D.生长激素.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的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体温。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讲义与习题
第七讲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3、(1)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的传热;②对流:空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
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而减少散热。
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4、(2)生理散热或皮肤散热:①皮肤血管运动与体温调节:人由于体内不断产热致使体内温度经常高于皮肤及周围环境温度,热就由体表向环境散失。
而体内温度直接影响走向体表的血流量,血流量大,带到体表的能量多;血流量少,带到体表的能量就少,因此皮肤血流的变更在散热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出汗与体温调节: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口腔:36.7℃~37.7℃(平均37.2℃)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腋窝:36.0℃~37.4℃(平均36.8℃)直肠:36.9℃~37.9℃(平均37.5℃)年龄:新生儿和儿童>成年人>老年人2.影响因素性别:女性>男性(0.3℃)一天时间: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3.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相对平衡:1、体温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具体来说就是呼吸作用。
2、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的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过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安静状态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特别是肝脏、脑。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
(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还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的,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液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
通过皮肤表面散热可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直接向外界辐射热量①直接散热:对流散热:热量被周围冷空气带走传导散热:人体接触冷物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流量来加以控制,如血管舒张、血管收缩等。
②蒸发散热:皮肤在出汗和不出汗的情况下都会蒸发水分而散热。
③不同条件下散热方式:a.常温条件下:人体无明显出汗,蒸发散热占皮肤散热总量比例不大,主要靠直接散热。
b.环境温度在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蒸发成为主要方式。
c.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了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三、体温平衡的调节(记住):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动物体温恒定动物实验:破坏下丘脑:动物则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2、温度感受器的分布(记住):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可以分为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用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6页)
生理学第六节体温及其调节一、A11、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2、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A、脑B、皮肤C、肌肉D、肺E、腺体3、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A、脑B、腺体C、肌肉D、皮肤E、肝脏4、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5、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素6、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7、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8、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A、皮肤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口腔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9、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A、下午8~10时B、下午6~8时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午夜10、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11、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E、腋窝、口腔、直肠12、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昼夜变动不超过1℃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13、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14、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15、在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视前驱-下丘脑前部活动B、小脑活动C、大脑活动D、视前区活动E、下丘脑活动16、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二、B1、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不感蒸发<1>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A B C D E<2> 、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A B C D E2、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 B C D E<2>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上课
1
O.45
2
O.45 0.3l
3
0.44 0.3l
4
O.45 O.30
5
0.55 O.30
6
O.55 O.60
7
0.52 O.62
8
0.50 O.38
9
10
O.46 0.45 O.33 0.32
A B C
O.31
O.23
O.23
O.23
0.23
O.18
0.17
O.16
O.22
O.23 O.23
(1)进入0℃环境中时,首先增加的是 A (填字母),C代表 皮肤血流量 。 (2)实验过程中,B指标增加到最大值后,A 指标应 下降 ,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 叫做 反馈调节 。
1
O.45
2
O.45 0.3l O.23
3
0.44 0.3l O.23
4
O.45 O.30 0.23
5
0.55 O.30 O.18
6
O.55 O.60 0.17
7
0.52 O.62 O.16
8
0.50 O.38 O.22
9
10
O.46 0.45 O.33 0.32 O.23 O.23
A B C
O.31 O.23
B
体温平衡的调节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在寒冷的环境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体 温 恒 定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散热减少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立毛肌收缩,骨 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在炎热的环境中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2)
(4)体温调节过程
寒冷环境
刺激
(皮肤)冷感受器 神经—激素调节
甲状腺
兴奋
垂体 肾上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立毛肌 收缩 骨胳肌颤栗
神经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量减少
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
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
代谢活动增强
出现“鸡皮疙瘩”
产热量增加 体温恒定
散热量减少
增、减散热量
① 皮肤血管舒张、收缩(增减皮肤血流量) ② 汗腺活动 增、减产热量
炎热时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皮肤温感 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效应器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汗液分泌增加 骨骼肌舒张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减少产热 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例:(06 上海卷)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B 骨骼肌 、C 肾上腺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 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蒸发散热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 冷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反射活动的反射是 。 这种反射属于 非条件 反射。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产热 。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Na+ 大 量内流而形成 动作 电位。
⑵ 散热的主要器官: 皮肤 ⑶ 散热途径:
① 大部分体热通过皮肤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等方式散发到体外。
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导到外界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关,也与外界温度有关。
第3章第5节 体温的调节 (习题)
《体温的控制》 习题一、选择题1.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一样多 B .休息时多 C .思考问题时多 D .说不清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 A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 .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3.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 A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 B .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 C .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5.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 .甲、乙都是恒温动物C .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 .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6.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 .用30 ℃酒精擦身降温7.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
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8.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A .恒温动物耗氧少B .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 .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D .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9. 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一样多 B .休息时多 C .思考问题时多 D .说不清 10. 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都减少 B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 .都增加 D .前者增多,后者减少 11.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D.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12 在夏季,中暑是常见病。
生理学习题第七章体温
生理学习题第七章体温第七章体温一、名词解释1.体温2.基础代谢3.温热性出汗4.行为性体温调节5.体温调定点6.蒸发散热7.能量代谢8.食物的热价9.食物的氧热价 10.呼吸商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础代谢率二、填空题1.体温通常是指_____.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培训课件
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C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5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 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思考: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暖”不会生病? 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
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19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在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大脑皮层
。
。
20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性体现 在通过影响 酶 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1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7)与上图相反的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
D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增加产热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2
3、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10
寒冷 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分析综合
第20讲《体温的控制》(分层练习)
第20课体温的控制分层练习一、选择题1.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
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不合理的是()A.皮肤血管收缩B.适当增添衣裤C.浑身肌肉颤抖D.汗液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减少散热: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液的分泌会减少。
同时会增加产热:肌肉战栗;增添衣物可以减少人体热量散失。
故D不合理,ABC合理。
故选D。
2.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答案】B【解析】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空气湿润,因而非常适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已发现野生动物200余种。
下列在湖州发现的野生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扬子鳄B.安吉小鲵C.苍鹭D.黑斑蛙【答案】C【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结构,为恒温动物。
而其余的均为变温动物。
黑斑蛙、安吉小鲵为两栖动物,扬子鳄为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
而苍鹭为鸟类,为恒温动物。
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答案】A【解析】A.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毫升),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
初级药师-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生理学第六节体温及其调节一、A11、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2、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A、脑B、皮肤C、肌肉D、肺E、腺体3、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A、脑B、腺体C、肌肉D、皮肤E、肝脏4、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5、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素6、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A、心脏B、脾脏C、肝脏D、骨骼肌E、肾脏7、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8、在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视前驱-下丘脑前部活动B、小脑活动C、大脑活动D、视前区活动E、下丘脑活动9、正常人以下部位的体温关系是A、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B、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C、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E、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10、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11、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2、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3、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A、皮肤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口腔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14、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A、下午8~10时B、下午6~8时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午夜15、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16、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E、腋窝、口腔、直肠17、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昼夜变动不超过1℃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18、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19、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战栗散热二、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3、(1)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的传热;②对流:空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
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而减少散热。
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4、(2)生理散热或皮肤散热:①皮肤血管运动与体温调节:人由于体内不断产热致使体内温度经常高于皮肤及周围环境温度,热就由体表向环境散失。
而体内温度直接影响走向体表的血流量,血流量大,带到体表的能量多;血流量少,带到体表的能量就少,因此皮肤血流的变更在散热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出汗与体温调节: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不出汗,从皮肤和呼吸道都有水分不断渗出而蒸发,这种有皮肤蒸发的水分称为不湿汗。
不湿汗与汗腺无关。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时或剧烈运动时,开始出汗。
通过汗液蒸发可放散大量体热。
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的散热调节机制。
三、体温的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下,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
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例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例2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Array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全部散失B.安静状态下大脑容易进人高效率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四、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1)通常情况下,冬季散热快还是夏季散热快?通常情况下,冬季外界温度低,与人体体表温度相差比较大,即使人体有很多调节机制,如皮肤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等。
人们还采取了很多保温措施,如加厚衣物等,但是能量散失还是比较多,因此冬季的饭量往往比较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供能。
而夏季外界温度高,体表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比较小,相对散热少,因此夏季饭量一般比较小。
(2)一个人发烧,但是体温基本恒定,散热多还是产热多?当一个人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如发烧过程;当一个人产热少于散热时,体温下降,如退烧过程。
当这个人无论是正常体温还是发烧,只要体温保持基本恒定,其产热就基本等于散热。
(3)发烧时如何使得体温下降?当人发高烧时,不少人喜欢多盖被子,说是为了发汗。
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
当人发高烧时,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多盖衣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不利于热量散失。
应该少盖衣被,增加散热,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拭病人身体,通过水分散失来增加散热,也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手心和脚心,以增加散热。
(4)冬季尿量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少?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冬季尿量比较多,去厕所比夏季频繁。
冬季尿液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比较少造成的呢?在饮水量等同的情况下,冬季尿液多,流汗较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另外,冬季我们需要氧化分解更多的有机物以增加机体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代谢水,这些水大部分也会排出体外,因此冬季的尿量往往比较多。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随气温变化规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1.(2010·太原高三检测)持续发高热对人体是不利的,下列叙述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循环系统障碍,心跳变慢 B.生理功能紊乱C.消耗过多的物质和能量D.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2.(2010·兰州高三检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3.(2010·攀枝花高三检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宜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结果和条件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导致产热增加C.对高烧不退的人应加盖棉被增加排汗 D.肾上腺和立毛肌是体温调节的效应器4.(2010·南宁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B.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C.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立毛肌舒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产热量增加D.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5.(2010·聊城高三检测)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6.(2010·广元高三检测)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7.(2010·河池高三检测)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8.(2010·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9.(2010·平昌高三检测)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正确的是()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10.(2010·聊城高三检测)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增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入下丘脑就会产生冷觉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内脏活动具有调节功能11.(2010·南昌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寒冷环境中,①②③④均增加B.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甲状腺、肾上腺、皮肤等C.可以作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的有肾上腺、骨骼肌等D.⑤的释放减少与皮肤的功能无关,与渗透压有关12.(2010·桂林高三检测)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
C.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加D.在寒冷环境中,经过皮肤所散的热少于高温环境13.(2010·枣庄高三检测)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运动则出现寒颤现象。
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15.(2010·商丘高三检测)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
它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对此现象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B.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D.整个过程是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二、非选择题16. (2010·桂林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这种反射属于(条件,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17.(2010·天水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Array(1)骨骼肌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