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目录摘要 (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3)(一)核心价值观 (3)(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现状概述 (7)(一)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加快提炼和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 (8)(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中逐步加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 (8)(三)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的研究中渐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研究 (9)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要点梳理 (10)(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源研究 (10)(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11)(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研究 (12)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难点解析 (1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把握 (14)(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性阐发 (15)(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生成 (15)(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级性建构 (16)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趋势 (16)(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提升国民素质 (17)(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动“中国梦”追求 (17)(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18)(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对文化全球化 (18)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在破解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快提炼和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逐步加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在教育和传播的过程中渐进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互动、培育与践行互推、探索与传播互进的鲜明特点。
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需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探源、认同、凝练、培育践行和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主体性、时代性和层级性,从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等方面的互动中把握其研究趋向。
简析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 黄晓琼;张思军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2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摘要:主导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信奉的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
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只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才能融合传统文化意蕴。
排除非主导意识形态干扰,让人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
形成与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主流价值观。
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
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文化光荣、人文荟萃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文化价值观则是其中的重要内核。
随着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在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形成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经济现象以及民间传统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
二、历史背景对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沉淀和传承形成了中国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追求。
在中国文化长河中,许多具有影响力和典范性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儒家思想、庄家哲学、道家思想等都成为了时至今日我们崇尚和追求的经典文化。
尤其是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素质与道德性,尤其是《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给现代社会的开展指明了文明、诚信、博爱和感恩的方向。
基于孔子的育人思想,现代教育体系也应该坚持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和人格的培养。
三、政治因素对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之后,在毛泽东主义的指引下,中国文化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动。
其随后形成的政治运动、政策和文化体制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如下文所述。
当地主经济被废除后,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的社会制度表明了一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新的价值观,强调全民的创造和申报自治、全社会的平等框架和幸福。
毛泽东时代的思想培训使中国文化价值观经历了一个从保守到进取、从封建到克服的巨大转变,反映了更加现代、人性化和尊重创造的特征。
四、经济现象对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重大转型运动也把中国推向了与现代世界比肩的序列,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成长不仅快速、经久不衰,更包含了更多的考虑和关心人们的现代化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念的变迁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的认同和追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念的变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早于201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一些课程教材和教师的讲授中出现。
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将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认同,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12项具体价值观所组成,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共党和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二、价值观念的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息息相关。
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主要集中在物质追求和工作岗位上,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于个人发展和自由选择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多种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开始增加。
个人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以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舆论引导的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播和实践。
各级政府、机构和媒体都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之融入到课堂教育、文化创作和社会活动中。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理论研究
[4 ]
, 为 正是这种价值多元内在包含的“不可通约性 ” 新的生活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2. 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形态 价值观作为主体对价值的看法和评价, 属于 它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 社会意识形态, 而且受到主客关系的影响。社会经济关系制约价 值观的性质, 主客关系影响价值观的内容。 由于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经济利 益的纠葛和政治民主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的经济 和人际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这在客观上加速 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是一 种客观现实, 它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关 系的制约, 特定的时代必然会产生特定形态的价 值观。研究价值观的存在形态可以使我们更加准 确把握时代精神面貌,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运用正 也可 确的价值观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以指导每个人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当前, 学界 对价值观存在形态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 。 有的研究者从社会转型期的宏观角度出发, 指出了两组相对的价值观, 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 义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
收稿日期: 2011-06-26 作者简介: 彭永东, 男, 安徽舒城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朱 平, 男, 江苏江都人,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路径分析
政工园地南方论刊·2020年第2期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路径分析杨妮妮 雷润枝(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主流价值观折射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共识。
青年作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对主流价值观基本予以认同,但部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存在认同危机,教育方面存在弊端、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青年自我意识的过分强化是产生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
增强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就要加强青年的自我教育;优化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引导青年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主流价值观;青年;价值认同一、对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分析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重要性及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不同的群体,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群体独特的且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而主流价值观就是指由国家官方倡导和推行的,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各方面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核心思想始终都是围绕人民群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像共产党的价值观那样,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意志和要求”[2]。
因此,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我国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引言: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待生命、自由、人权、正义、爱心、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准则。
对于大学生来说,价值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主体: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共计1000人。
其中男性为500人,女性为500人,调查的年级分别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比例均为25%。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基本信息和价值观问题。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价值观问题分为“生命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自我价值”、“学习态度”等方面。
结果分析:1. 生命价值观方面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98%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生命。
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对生命不重视的态度,他们认为人是一种消耗品,无所谓活还是死。
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社会对生命的认知。
2. 社会责任感方面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欠佳,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有约30%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事情,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于自己的迷茫。
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开展志愿活动等。
3. 伦理道德方面在伦理道德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但也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道德问题不应该一味遵循,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所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道德压力,来增强他们的伦理素养。
4. 自我价值方面在自我价值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但也有约10%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缺乏动力和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和鼓励他们,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之我见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之我见作者:周丽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06期摘要:目前,当学生价值观从整体上来说,主流是积极的,爱国、爱人民、爱党,有道德、有理想、心理健康;同时也发现少部分同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的,还有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应该加强习惯的培养及主导思想的教育,加强德育及制定相关的规则、规章制度,增显力度和效果。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意义;现状;原因;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295-02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中重要的软件。
当代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21世纪的主要接班人,可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面貌。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时期,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处理,应该认真全面考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可以为此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平台和重要前提。
一、现状及特点1.政治方面从整体上来说,当代的大学生都非常地爱祖国、爱人民,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应该发扬和发展,加大宣传力度。
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发自内心,对祖国的前途发展充满信心。
总的来说,主流是积极的,支流是消极的,积极与消极并存,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
实用主义流行,理想、信仰与现实行动相脱节,信仰马列,坚持集体主义,也坚持以人为本,但选择务实、理性、客观。
2.道德方面大学生在公共道德方面认识很强,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起众怒或引起公愤,崇尚完整的主体间性。
遵守社会公德,一般不会自己做出危害国家和民族的缺德事,诚信是多数大学生拥有的和选择的品质。
尊敬师长,但也不盲目服从。
认为知识和道德一样重要。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孝道思想、社会和谐、忠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注重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社会和谐意味着在个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还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价值观念则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孝道思想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对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演变。
总的来说,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愈发受到重视和研究。
研究和了解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内涵对于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1.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的。
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共同愿望的准确概括。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13个基本价值取向。
2. 富强富强是指国家要实现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人民要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这一核心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富强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繁荣,更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安全能力增强等多个方面。
3. 民主民主是指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地位,以及人民在相关部门决策中发挥作用的权利。
4. 文明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在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文化传承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和谐、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
新时代下,文明不仅仅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包括了现代科技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
5. 和谐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洽。
在新时代背景下,和谐不仅仅是指社会内部各个群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与融洽,更包括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与融洽。
6. 自由自由是指个体享有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以及言论、信仰、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新时代背景下,自由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自由,更包括了社会制度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和人民群众的自由。
7. 平等平等是指人们在权利和机会上享有平等待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平等不仅仅是指个体之间的平等,更包括了社会各个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性别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一、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它不仅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的重要性1. 引导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能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的评价,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促进个人成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成长。
四、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1. 评价标准: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要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3.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等方面,这些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价值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结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评价尺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价值观的“主流”与“边缘”
---------------------------------------------------------------最新资料推荐------------------------------------------------------价值观的“主流”与“边缘”价值观的主流与边缘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被列为未来 10 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人们的复杂心态。
这里说的主流价值观,是指由党和国家倡导与执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这是一些人基于对现实的观察而得出的预测或警告,值得我们大家、首先是国家意识形态部门给予重视和反思。
那么这种危机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表现在哪里?我的基本看法是,堪如果说这里有危机的话痉,那么这种危机并非来障自西方价值观或社会上曝多元价值观的挑战与冲夏击,而是来自主流价柒值体系本身的弱化;叭因此,最终能否克服这徘种危机的决定性因素,窝还在于主流价值观本身毙的理论和实践是否到位用。
其实,主流价苞值观边缘化危机并不唁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目前掺的总体情况。
众所周知涕,马克思主义并非从来向就是主流价值观,痘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它训至今还不是意识形态的厩主流。
在人类历史练上,马克思主义恰恰是会以非常边缘化的地彻位,凭借自己理论的科屠学性和与人类命运密切舀相关的价值,向传统的恶主流意识形态发起胚挑战的。
1 / 4所以它从来不崭怕与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穿立的价值观交锋。
相反雪,它倒是作为资本主义煮主流意识形态既要防范额和反复摧毁,又无法回争避的主要对手和梦魇而插存在着的。
马克思主义夏在当代世界的处境仍然壕是,面对资本主义的主寓流和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肉观,它是否能够以及如哟何证实自己的威力和魅喝力,并经过一个必然漫穷长、艰难、曲折的历史重进程,最终从边缘近走向主流。
在原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并疤非从来就是主流价值证观。
它之所以能够成跪为我国当代的主流价值颐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塞个基本条件:一是它的球科学性,通过正确认识皱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汪而得到应用和证实;二油是它的价值观,与现阶全段中国人民群众的利益贾诉求和实践需要相吻合蔚。
当代中国价值观取向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当代中国价值观取向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传统价值得到激活、西方价值合理植入、主流价值观导向彰显的新取向,这些新取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条件。
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时期努力、多方位着力的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添砖加瓦。
本文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方面提出几个转化,即由内而外、由传统而当代、由规范到自觉等,通过这些转化,使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社会心理,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为。
关键词:价值观;主流价值;核心价值;转化一、当代中国价值观取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不可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精神因素”作为内在推动力功不可没。
而“精神因素”在作为推动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提升和进步,并成为中国发展的成果和表征。
作为精神因素的价值观,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与作为物质因素的社会存在一起互动相长,如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取向。
第一,传统价值获得新的活力,在价值观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每一次改革运动,几乎都首先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包括对传统价值的否认。
如西方启蒙运动以“天赋伤权”口号反对传统的“君权神授”观点,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否定贵族的等级特权,以“砸烂一切可耻的东西”来反对传统的制度和习俗;100多年前,尼采以一声断喝——“上帝死了”——震撼了欧洲,为破旧立新,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从而成为后现代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开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以“打倒孔家店”、“欢迎德先生、赛先生” 口号开启了反帝反封的“五四”革命运动;1980年代中国又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助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
正应了“矫枉过正”这句成语,可能必须“过正”,才能“矫枉”。
但“矫枉”以后,随着改革或革命进程的深入,随着新价值的重建,传统价值又会得到重估,会在新价值的建构中获得重生的机会,重生不是重复,而是融进新价值中得以更新和发展。
[前瞻,中国,价值观]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关于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界定,本文将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有学者以全民参与的可能性作为判断标准,从中国的历史变化阶段分析,中国的价值观大概分成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的宗教阶段;第二阶段为儒家的伦理思想统治阶段;第三阶段为近代文化取向阶段;第四阶段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取向阶段;第五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取向阶段[1]。
有学者根据价值观统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过程做了细致的总结概括。
主要将其分为四个时期: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主导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价值观发生裂变、自我与社会冲突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自我与社会寻求整合、走向务实价值观时期;20世纪末至今的价值观多元并存、在探索中进一步整合时期[2]。
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分析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经历的过程。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经历四个步骤: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要经历价值自觉,这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体现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念变化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与社会评价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必须内化为国民的信仰[1]。
二、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研究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比对研究的基本方法。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认 同的 基 本 内 涵 、 存 在 的 问题 以及 增 进 当代 大 学 生进 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认 同的 措 施 三 个 方
党 的 十 八 大报 告 提 出 : “ 倡导富强 、 民主 、 文 明、 和谐 , 倡 导 自由、 平等 、 公正、 法治 , 倡导爱 国、 敬业 、 诚信 、 友善 , 积 极 培 育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观 。牢 牢掌 握 意 识形 态 工 作 领 导 权
和 主导 权 , 坚持正 确导 向, 提高引导能 力 , 壮 大 主 流 思 想 舆
2 0 1 3年 第 3期
理 论 观 察
T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t i o n
No . 3 , 2 0 1 3 S e na l No . 8 1
( 总第 8 l期)
●●教育广角
当代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认 同研 究
刘 贝 贝
大 学生 。 倡 导 富强 、 民主 、 文 明、 和谐 , 倡 导 自由 、 平等 、 公 正 、 法治 。 倡 导爱 国 、 敬业 、 诚信 、 友善包 含了国家 、 集体 、 个 人 三
社 会 和 谐 的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国 家 。 第 二 , 集体层 面 , 我 们 要
倡 导 自由 、 平 等、 公平 、 法 治 的价 值 观 。 第三 , 在个人层面 . 我 们 每个 人 都 要 做 到 热 爱 祖 国 、 爱 岗敬 业 、 诚 实 守 信 和友 善 互
面对 当代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 认 同进 行 研 究 。 [ 关键 词 ] 社会主义 ; 核心价值观 ; 认同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整理了调查结果。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价值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以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1. 自我价值观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个人成长。
2. 人生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大学生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一部分学生仍然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如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和使命感。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份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并有意义的工作。
3. 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认为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大学生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4. 个人认同在个人认同方面,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保持个性。
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们认为个人认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认识到压力和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更加重视学习适应、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结论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重视积极心态和健康身心的培养。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初探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初探梅良勇,丁正亚(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全方位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转型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
在冲突中,发展、和谐、公正、效率和创新五种观念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流。
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探讨,既可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启迪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12-0025-06作者简介:梅良勇(1963-),男,江苏沛县人,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丁正亚(1977-),男,江苏涟水人,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运行模式全方位的转型过程中。
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重组,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就集中表现在各种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上。
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转型一样,必然伴随着多元价值观的并存和较量。
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先进的、现代的价值观念必定要战胜和取代落后的、传统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
并以此主导价值观念为核心,构建起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巩固社会主义的改革成果。
所以,探讨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不仅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时代课题。
一价值一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
经济学认为,价值就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
解释学认为,价值就是文本(材料和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 价值 一词,往往既包括一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包括对人所具有的一种积极作用。
当代中国青年核心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
出现 ;在 思想 道德领 域 ,先进 与 落后碰 撞 ,拜金 主 义 、享乐主义 、极 端个人 主义有 所滋长 ,一些 腐朽落
后的思想沉渣泛起 ;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 ,要避免
究成果。但 由于价值观 问题 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目前 总体研究 的层次尚不够深 入细致 ,对许多 问题 的界定 尚不够明晰且未形 成 比较 统一 的认识 。比如 ,就价值 观的分类和构成而言 ,有 的学者从哲学角度将价值观 分为 自然价值观 、历史价 值观和人生价值 观…;有 的
一
致 、概念不清 、内容重复 等问题 ,这都不利于形成共 识 。比如 ,中共十六届六 中全会 正式提 出要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十七 大报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明确为 “ 社会 主义 意识 形态 的本质 体现 ” ,但对
于社会主义 “ 核心价值观 ”与 “ 核心价值 体系 ”的关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构成了科学严谨完整的系统体系但由于其中每个层次的涵盖面都十分广泛且比较宏观抽象各个层次也存在内容上的部分交叉如果将其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不利于人们了解认知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初探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初探
梅良勇;丁正亚
【期刊名称】《唯实》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全方位的转型过程中.社会转型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和谐、公正、效率和创新五种观念逐渐凸
现出来,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流.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探讨,既可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梅良勇;丁正亚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2.1
【相关文献】
1.价值观念研究的新成果——评《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
2.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哲学反思——“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
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3.传统价值观念之当代重构──《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4.构建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5.寻求当代中国发展的合理价值观念——当代中国的价值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作者:宋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摘要:主流价值观是在当代社会复杂的、多元的价值观冲突中凸现出来,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并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和支持。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主要包括:爱国、和谐、公平、诚信、效率、创新,既包含了中国社会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又包含了社会变迁赋予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意义。
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主流价值观念为主体,在建设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27-04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各种利益冲突的出现,导致人们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因此,构建一种普遍信仰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人们的活动和生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变得十分迫切。
本文研究并探讨了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主流价值观念,希望有助于构建起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
一、主流价值观的科学界定认识主流价值观,首先要了解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价值观在现实中成为人们的价值目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成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每个团体甚至每个人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日益凸显,但总有一些价值观念成为主流,成为整个国家所追求的精神目标。
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主流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生活,与诸多价值观念进行激烈的价值冲突和竞争后逐渐凸显出来;其次,主流价值观是通过人们自觉建构并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和支持,是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基础的和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最后,主流价值观念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能够为民众生活和整个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和文化向导,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主流价值观的必要性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大引导作用。
在价值观冲突和价值危机并存的当代社会,想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本文主要从国家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文化三个方面对构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国家经济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发生变化,导致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以及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国家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逐渐摆脱计划经济体质的束缚变得日益活跃,同时民众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
构建主流价值观,对经济建设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清自我和现实,简化人们的决策过程;构建主流价值观,形成大多数成员公认的公正价值观念,具有凝聚某个团体的功能,形成的社会或组织能创造而个人不可能获得的效益;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是让人们能够相信的,并且起到规范民众行为的作用,这样经济建设秩序井然也就变得容易。
(二)社会秩序方面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型与创新。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将有利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上升到主导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更好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发展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创新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上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结构,现在分解为更多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传统的社会阶层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价值体系造成了新的冲击与挑战,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凝聚全民共识,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三)社会文化方面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意味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建设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民意的表达渠道有所不同,当代信息的传播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主要的是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民众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增强,其主体性作用越来越大,从单纯的接受者变为接受和传播的双重身份,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内外大事,各种消息传播速度加快,与此同时,民众对现实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参与度迅速增加,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其行为。
三、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当代中国特色会主流价值观已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可动摇的核心。
与此同时,社会变迁又赋予主流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主要包括:爱国、和谐、公平、诚信、效率、创新。
(一)爱国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人们在千百年历史上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为国奉献和为国尽责。
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就是爱国主义最高表现。
爱国主义是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是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
(二)和谐和谐是个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融洽、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件。
和谐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在这多价值观激烈竞争中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念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和谐观念不仅仅是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人们经过实践的自觉选择,已成为人们行动上的价值指南。
(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妥善解决社会各方面利益,合理处理社会矛盾的前提,它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激发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助于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加强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有助于保障最广大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使民主更加健全;有助于尊重和保护人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总之,社会公平正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四)诚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其立足的基础。
对国家内部来讲:第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属于人民,主导国家命运的归根到底也是人民,统治者只有以德治国以诚待民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第二,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作为道德基石的,只有各个市场主体恪守诚信,才能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第三,恪守诚信能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更能稳定社会,导正社会风俗。
对于国家外部来讲,诚实守信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一个国家只有讲诚信树正义,才能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讲诚信有助于加深国际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互利共赢,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五)效率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提高效率是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大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视和提高效率会增强国家竞争力,进而提高综合国力,所以,不断提高效率也是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树立效率价值观念,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
(六)创新创新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信念、倾向、主张、态度方面的新突破。
当今世界发展速度飞快,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中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提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的口号,日益重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
因此,创新也就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主流价值观念之一,为社会民众所普遍接受。
四、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途径总结我国价值观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要从现实、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四个方面进行,尤其要突出“爱国、和谐、公平、诚信、效率、创新”的主流价值观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辨清当代中国社会的国情,正确对待价值多元化从现实层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情变化很大,经济全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诉求多元化,整个社会都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们必须立足于这种现实基础,认清价值观多元化这一历史趋势,同时要在尊重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坚定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根本地位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只有坚定社会主义的立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更好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次,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多元价值观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并共同发展的和谐格局,努力构建健康活跃的文化氛围,改造落后低俗的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的文化的和谐氛围。
最主要的是贯彻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方针,只有尊重差异才能扩大社会共识,只有包容才能增进思想共鸣,各类价值主体主体才能得到整合与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阶层、不同层面的人们共同前进。
最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国价值观的变化。
在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都出现变革的今天,公平、效率、创新等的价值观念正在迅速形成,这对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重大。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改革信念,促效率、促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国力才会增强;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援。
当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必须加快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
要多管齐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等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实现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防止经济发展中出现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避免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曾有过的负面影响。
(四)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最终目的从上层建筑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与当代中国上层建筑相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所构成的,其内涵丰富,体系完整。
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并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主流价值观从思想认识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