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演变
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度,而文化和价值观则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结果,也同时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着。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传统的价值观到现代的思想道德观,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地变化着,而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的这个特殊时刻,传统文化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受人们的青睐。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经典、文艺、礼制、语言、哲学、伦理等等。
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历史、哲学和艺术的精髓,其文化精神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国家,人们以礼待人、崇尚仁义,重视思想和艺术的深邃性、精神上的趣味性和传统的谦虚、虚心。
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基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日趋萎缩。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平等和多元化的思想开始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体面的生活、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个人意识和意愿的表达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自身利益和权利渐渐变得重视起来,这也更进一步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演化和变迁。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彻底改变了传统文化体系。
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引发了群体中形形色色的激烈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接纳和处理,对于国家文化的未来极其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更多的人们透过信息技术进行文化交流,寻求理性的沟通,以及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连接方式。
这种跨界文化交流,深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让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使得文化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更加亲密和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毛素文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这主要是就儒家的价值取向而言。
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一整体系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还存在大量独立于儒家文化之外的文化内容。
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吸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相拒而又交融,相反而又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从总体上看,都非常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大多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了范宣子和叔孙豹讨论“不朽”问题的对话,对话中范宣子把家族的兴旺看作是不朽,而叔孙豹则把“立德、立功、立言”看作是三不朽,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这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
而直接提出此价值观的是《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以“格物”为起点,层层递进,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加强自我道德完善,然后由己及人,从“格物”到“修身”都是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
而当儒家这种积极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受到挫折而无法实现时,他们继而转向道家思想中去寻找寄托。
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内核。
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注重内在修养,即人格和道德的自我完善。
道家思想或将引领中国老百姓的主流价值观
道家思想或将引领中国老百姓的主流价值观每谈到中国的主流传统思想,人们必称是儒家思想,其实不然,中国人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道家思想。
如果让我们一句话说破儒家思想的本质的话,儒家思想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在占有天下稻草的基础上拥有了对稻草的分配权,进而统治阶级用稻草引诱驴子为统治阶级服务或效力”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的推广实施,只适合喜欢吃稻草的驴子,但是它并不适合喜欢吃野草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吃到稻草的驴子。
历朝历代中国历史事件或人物组成的记载或编制,都来自于官方的记载,它们缺乏对老百姓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于是我们现代看到中国历史人物,多是一些被儒家思想所修订了的历史人物形象。
然而在中国的民间,道家思想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正所谓“外儒内道”。
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不争”的思想。
中国古人深深地明白,与权贵去争财富,那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兔死狗烹的故事也让老百姓看透的中国仕途的险恶。
于是他们还争什么呢?于是中国道家思想的灵魂就与佛教有了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抛开执着,去遵守自然规律。
古人发现,人生“不争”也未尝不可。
一个故事就说明白了“不争”生存之道的妙用。
话说一日电闪雷鸣,暴风雨马上就要到来了,街头上的人们于是纷纷向前奔跑,街头顿时乱作一片,人踩人、人撞人一片嘈杂,有的人抢去了他人手中的雨伞、有的人拿起了商户家的布匹披在了身上,街头上的哭声四起顿时掩盖了风雨之声,此刻唯有小和尚不急不慢,自在悠闲的走着,当雨点落下之时,他顺势躲避到了身旁的茅舍之下。
事后有人问小和尚:“你为什么不跑呢?”小和尚淡然道:“那些跑的人不是一样被雨水浇透了吗?我如果不去避雨将和他们一样,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更何况他们的奔跑忽略了我身旁茅舍的存在,结果茅舍被我所用。
”历史上道家思想最经典的故事也许就是《庄子击缶而歌》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某一天庄子为了考验妻子的忠贞,假装死去了。
此刻庄子发现自己的妻子嚎啕大哭,立志为庄子守寡;不过在庄子的尸体旁边为庄子守灵的还有一个男人,庄子发现自己的妻子不一会儿就开始与这一位男人眉来眼去了,随即他们又通奸了;此刻庄子起身,击缶而歌。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及其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作者:宋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摘要:主流价值观是在当代社会复杂的、多元的价值观冲突中凸现出来,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并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和支持。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主要包括:爱国、和谐、公平、诚信、效率、创新,既包含了中国社会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又包含了社会变迁赋予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意义。
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主流价值观念为主体,在建设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27-04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各种利益冲突的出现,导致人们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因此,构建一种普遍信仰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人们的活动和生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变得十分迫切。
本文研究并探讨了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主流价值观念,希望有助于构建起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
一、主流价值观的科学界定认识主流价值观,首先要了解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价值观在现实中成为人们的价值目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成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每个团体甚至每个人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日益凸显,但总有一些价值观念成为主流,成为整个国家所追求的精神目标。
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主流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生活,与诸多价值观念进行激烈的价值冲突和竞争后逐渐凸显出来;其次,主流价值观是通过人们自觉建构并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和支持,是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基础的和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概念内涵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字概况
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
理道德就不相适应了。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从过 去的极端重精神,又走向了重物质。此外,模范应该值 得公众尊重,而不应随意被恶搞。一个社会不断恶
搞英雄,其实是为庸俗找借口。我们的社会还是应该发 现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价值找到方向。2 执政党是 社会风气导向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道德
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 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公方彬(国防大学教 授):诚信问题属社会道德范畴,从报告对此表述看
原标题:24字精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京报讯“十八 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昨日,参与十 八大报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部分起草 的、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振峰说。这是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在已有核心价值体系 基础精简韩振峰说,此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进 行了表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
,对执政党的要求比较多,这一点很重要。执政党和政 府是社会风气的导向。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 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
。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真正的社会风 气的建设,执政者责无旁贷,执政者要首先承担起道德 义务。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孝道思想、社会和谐、忠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注重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社会和谐意味着在个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还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价值观念则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孝道思想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对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演变。
总的来说,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愈发受到重视和研究。
研究和了解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内涵对于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中华传统价值观
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积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这些传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都有所体现。
以下是一些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代表:1.仁爱(Ren’ai):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人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2.忠诚(Zhongcheng):强调对国家、家族和社会的忠诚。
个人应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中保持忠诚,遵守诚信原则。
3.孝顺(Xiaoshun):强调对长辈和父母的尊重和孝敬。
子女应该对父母尽孝,维系家庭的和睦和传统的延续。
4.和谐(Hexie):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人们应当遵循和谐与平衡的原则,追求内外在的和谐。
5.义(Yi):强调公正正义和道德准则。
人们应当有正直的品行,遵循道义,在道德、公平与公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6.诚信(Chengxin):强调保持诚实守信和信用。
个人应该遵守承诺,保持信用,与他人保持真实和诚实的交往。
7.敬老尊贤(Jinglao Zunxian):强调对老年人和具有智慧、贡献社会的人的尊重和尊敬。
社会应该重视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贡献。
这些传统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可能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
现代的中国社会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价值观的调整。
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同时适应和拥抱现代社会的变化,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什么当前中国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当前中国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辛晓雅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三个层面对整个国家的主流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很高的期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炉,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是对现实社会的积极观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和倡导,可谓正当其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可谓正中时弊。
因此,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总体来看,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精神、价值资源、时代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首先,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国自古以来积极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力量的铸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首先来自传统,来自历史,中國数千年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辉煌的古代历史,还是屈辱的近代遭遇,都成为中国人民爱国奋发的精神源泉和深层动力。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来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在经济发展位居世界前列之后,中国则面临着更大的精神挑战,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整个社会要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整合、提炼和引领。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实践。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和基础,可以说,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级目标。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因素和民族精神,又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价值品格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八条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八条主流价值观的内容1、尊重别人老者长辈要尊重,老师要尊重,同龄、甚至比自己还要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男生和女生一样,大家是一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不要过早有分别心无论是高级白领,还是路边小摊,生而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生命平等。
无论是豪车,还是普通车,应为人所用,而非攀比所累。
无论是住高档小区,还是生活在民房,家庭成员是和睦的,家是温馨的,就是最温暖的所在。
3、父母不是敌人和孩子成为朋友,确实考验父母的双商,但即便不能,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有问题可以随时求助,而不要把父母当敌人。
4、身体不舒服要说出来不要怕父母担心给他们添麻烦,不要怕影响学业硬撑,不要觉得自己不说就是能扛事,有哪里不舒服的一定要及时说出来。
健康最重要。
5、态度比分数重要中国大环境下,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多少都有些挣扎,成绩、分数、排名,一度成了重中之重。
毕竟这是看得见的考量,但比之更重要的应该是主动学习的态度。
被强逼着学习,即便考得了一个好的分数,内心不愉快,甚至是扭曲的,那再高的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6、不要怕犯错很多成长一定是从犯错开始的。
孩子不应该惧怕犯错,因为这很正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错误中有所学得才是最重要的。
7、不懂要问谁都不是万事通。
遇到难题不懂很正常,不要藏着掖着觉得不好意思,越是不懂,越要发问。
发问的过程即在学习。
8、懂得拒绝要有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喜好,不必为了让自己更受欢迎,而强迫自己去做并不喜欢的事,学会拒绝别人。
当被别人拒绝时,也不要过分沮丧,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也没有关系,坦然接受,不要求别人,做好自己。
15主流价值观
一、爱国主义 视角1
民族精神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1.战国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其作品《离骚》抒发了他的忧国忧 民的情感。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 理,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
1.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和人的决定作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
视角2
关注人生真谛
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2.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得自己的“理 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视角3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
3.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 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4.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 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 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 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视角3 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与义务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 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和义务。
四、尊重文明多样性 视角 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中国强调人的 社会性。 2.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西 方强调人的平等。 视角2 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利弊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精心整理]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
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
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
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
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
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
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
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
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
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
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作为这一精神的概括,被赋予积极意义。
浅谈多元化时代的中国主流价值观
浅谈多元化时代的中国主流价值观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考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困惑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以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为逻辑起点,提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价值体系,即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标签:中国主流价值观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主流价值观问题一直是当下最受社会和国人关注的问题。
《环球时报》编辑部在2010年12月4日邀请十余名中国各行业的学者专家,围绕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展开了大讨论。
中国主流价值观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国人的复杂心态。
中国社会经历了32年的改革开放,它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富强、进步和文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改革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多元文化混杂一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古今中外文化的相互激荡,“全盘西化”、“西体中用”、“复兴儒学”等各种文化主张纷纷揭竿树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横行蔓延,社会诚信水平下滑,有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涣散人们的精神、毒害人们的灵魂;腐败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贫富差异问题、基层干群冲突问题、民主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问题等矛盾十分突出。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主流价值观正在遭遇挑战。
所以,明确、弘扬、培育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要存在,首先就得满足生存的需要,解决生活资料问题。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了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人们汇聚在一起,积极参与各种文明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本文将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意义,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
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是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群众行为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应有作用,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1.: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和独立自强精神,将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中。
社会公正和法治精神2.: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
诚信和友善3.:注重诚信,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民主和参与4.: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
文化传承和创新5.: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实践意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与传播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人们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实践,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共识。
推动社会进步发展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流价值观的实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析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 黄晓琼;张思军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2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摘要:主导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信奉的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
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只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才能融合传统文化意蕴。
排除非主导意识形态干扰,让人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
形成与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主流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国民所秉持的准则,是民族
文化的精髓,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历经
数千年的时间,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传统。
1.家庭观念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之一是家庭观念。
传统中国文化注重家庭的重
要性和尊重长辈。
这种家庭观念也反映在儒家思想中,重视忠孝、和谐。
家庭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非常重
要的。
2.尊重长辈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观。
对于
长辈的敬重和尊敬在中国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中,
例如父母长寿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
3.劳动价值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之一是劳动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劳动精神,尊重工作,注重稳定的生活。
劳动立志是中国的主流精神,多年来中
国人一直遵循着这种价值观。
4.和谐共处
和谐共处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传统中国文化注重和谐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和谐共处是中国人民追求生
活的理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5.诚信与道德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之一是诚信与道德。
在中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生意场上。
诚信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尊敬长辈、强调家庭、注重劳动、追求和谐共处、尊重诚信和道德,这些都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
行为,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新一代中国人。
我们希望我们的主流价值观
可以继承下去,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和稳定,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