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步探疑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在“疑探”教学模式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综合理论 课程教育研究·237· 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李江道(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中学 广西 贺州 546800)【摘 要】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语交际。
语文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的基本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初中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37-01口语交际是指出于某种社会交往需要,交际者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双方互动的社会活动。
口语交际是以听话、说话为基本表现方式,基于一定的话题,通过叙述事实、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因而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话能力、说话能力为核心,加上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自信负责的说话、文明得体的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跃动着生命活力的中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逐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和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语文教学是书面语言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侧重书面知识的教授,忽视了语言作为生活实践的交际功能。
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普遍不高。
平时积累的知识较少,对于一些事物的见解和主张可能会产生偏颇,难以深入理解。
与人交往时心中底气不足,紧张得不知所措,说话时语无伦次。
“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 的特点和操作程序
“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操作程序一、探究式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本模式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采长补短。
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等等。
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形式。
二、探究式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的操作程序为: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
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进行目标定向。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目标出示的方式要灵活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认定学习目标。
浅谈“七步解疑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七步解疑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7-02T08:18:11.236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5月总第380期作者:张琳[导读] 对于学生这一主体来说,自读思疑、横向议疑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自我思考、探索的过程。
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266600摘要: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将七步解疑教学法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七步解疑法思想政治课运用一、基本步骤和内容1.导入布疑。
针对课题内容,巧妙地创造一些疑难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导入新课。
2.正向设疑。
以教材中的黑体字、仿宋体字和楷体字的内容依据,结合“小议、名人名言、想一想、试一试”的教材小栏目要求提问疑问,引导学生预习、读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要求教师有目标性、联系性、梯度性,使教学重、难点问题化、具体化。
3.自读思疑,尝度自解。
4.横向议疑,互启互解。
5.双向讲疑,综合反馈。
6.反向质疑,多项答疑。
7.定向练疑,巩固加深。
二、价值述评1.整个教学环节在教师调控之下进行。
导入布疑——为问题创设情景,正向设疑——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双向讲疑、定向练疑——在信息反馈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与练,这四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为主题服务,对于学生这一主体来说,自读思疑、横向议疑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自我思考、探索的过程。
2.处理了可读与可教的统一性。
新教材可读性很强,强调由具体到抽象、通俗易懂。
从内容来说,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具有可教性。
七步解疑教学法,能读懂的学生自读,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讲解,对于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引申发挥讲解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3.实现了课堂交流的多向性。
七步解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借助教材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立体的交流过程,分为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4.区分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七步解疑教学法设置的疑难问题,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学生自主解疑过程中,能力有差异,在横向交流过程中,能够得到互相补充,学长为师,而对好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促进。
疑探教学课堂心得体会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疑探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实践中的热点。
我有幸在近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疑探教学,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魅力。
以下是我对疑探教学课堂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疑探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而疑探教学则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尝试将疑探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
例如,在讲解《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时,我先提出问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何会爱上林黛玉?”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红楼梦》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疑探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疑探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我会先让学生观察公式,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逐渐理解公式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疑探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三、提高教学效果疑探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疑探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积极参与讨论、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疑探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我教授的《历史》课程为例,我运用疑探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数学七步学习法
初中数学七步学习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更要会教;让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爱学。
而现在有许多初中生面对变幻无穷而枯燥无味的数字与图形,总感觉头疼,无从实施,没有一点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教会他们学习,是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数学学习是个体以自己数学结构的变化适应数学知识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个体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或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它来自于个体的认知需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个体与作为客体的数学知识体系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二者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并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体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在组织的过程。
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数学学习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的反应活动及其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数学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数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则是数学学习发生的外在表现。
学习不是只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非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理解,学习者以已有认知结构(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策略、认知方式等)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起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这种建构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无法由别人代替。
当今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了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的作用。
认为学习不能满足于抽象概念、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而是应当进一步上升到具体,以把握他在具体问题中的复杂性和具体变化。
“疑探”教学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疑探”教学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作者:杜玉春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3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必需体现创新,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背概念、公式和熟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更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使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创新;实践;兴趣;小学数学一、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教学过程。
疑探式教学的教学环节应是情境导入——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巩固练习——全课小结,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质疑问难中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疑探教学,共同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一)框架“疑探教学,共同学习”基本框架包括:激趣导入、目标导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助;组内交流、集体评价;难点剖析、当堂训练四个环节。
1、激趣导入、目标导学。
(1)提出目标。
书面或口头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起着导引和课终评价的依据。
目标可由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教师归纳。
(2)以旧引新。
做好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迁移,使学生在自学和探究新知时有坚实的基础。
2、个体自学、小组互助。
(1)个体自学。
在新授前先让学生个人尝试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答案,这是小组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2)学生质疑。
主要指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另一是自己虽解决了但给别人有启迪作用的问题经验。
(3)小组互助。
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
如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在教学时,完全是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逐层揭示学习内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导思考方向,指点探究方法,给予某些困难学生以点拨。
七步教学法_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一种名为“七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七个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并实践了这一教学法,以下是我对七步教学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在七步教学法中,第一步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使他们在思考中逐渐理解知识。
在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第三步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我常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四、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第四步是展示成果,交流分享。
在这一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在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总结归纳,提炼要点第五步是总结归纳,提炼要点。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找出重点和难点。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我会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第六步是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七、反思评价,持续改进最后一步是反思评价,持续改进。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探究式模式教案
探究式模式教案第一篇:探究式模式教案教案《探究式模式》教学一,教学内容介绍探究式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让即将成为老师的同学们了解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且熟练应用到以后自己的教学中。
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
实行此教学模式会让师生一起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单单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从此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三,教学要求明确清晰的讲解探究式模式的意思,其应用方法,施行方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式模式的实行。
教学难点:怎样实行让学生学到的更多。
五,教学准备,教学环境教学准备:做ppt,详细了解此教学内容及其相关例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使用设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六,教学对象同为师范生的同学。
七,教学设计理念在学习什么是探究式模式,让学生理解,实行。
八,教学过程:(15分种)首先了解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又怎样的了解。
1,模式的介绍。
(按照ppt)给下面学生念并且让他们知道是不是吻合自己之前理解。
2,模式的特点。
把最明显最特殊且最容易理解的特点重点分析及让学生记住,其他次要特点让学生了解。
3,实施过程。
解释实行此教学模式的方法,列出第一步,第二步。
及让学生便于理解,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4,注意事项。
让学生知道若要实行这一教学模式必须注意到的事项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把握好学生心理。
九,教学反思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小动作,与学生的交流,声音的大小,气氛的调动,教学时间的把握。
第二篇: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李翌我围绕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确立研究课题是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能力,以体现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沟通互动的精神,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知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针对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我在应用题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探,确立模式名称“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
疑探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疑探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
我有幸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运用疑探教学法,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疑探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疑探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疑探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疑探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
在面对问题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疑探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学生则通过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疑探教学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疑探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疑探教学法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五、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疑探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疑探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团队精神。
例谈“七步法”校本教研模式
例谈“七步法”校本教研模式例谈“七步法”校本教研模式元坝镇小/侯泽全/田长菊摘自:《苍溪县教育局》校本教研的目的,一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二是让全体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获得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达到这两个目的,我校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在总结本校多年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了《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目标定位》等12个问题的校本专题研究,总结、归纳出“七步法”校本专题研究活动模式。
现以《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目标定位》为例,分步叙述“七步法”的操作步骤、方法和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反思教学,提出问题反思教学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校本教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
首先,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成员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其次,全组集体交流,每个成员提出最精要的一至二个问题;第三,学科组长组织归纳出最具代表性、意见相对集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本次研究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语文学科组,根据老师们多数提出的,精读课文第一课时不好上,实际教学中往往产生两种倾向:要么偏重字词教学,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使识字与学文脱节;要么偏重人文性,忽视工具性,降低识字学词的质量。
大家交流商议后,确定了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课例,以“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本次教研活动的问题。
二、收集资料,理论学习任何一项教育研究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
研究的问题确立后,就要组织全组成员针对研究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进行理论学习,在相关论文、论著或经验文章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互相交流学习的主要观点和认识,为研究活动营建良好理论背景,寻找到理念依据。
四年级语文学科组的老师们,在互联网、教育杂志、课程标准中,找到了不少关于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论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也称“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 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支架揭示或给予线索、帮助学生在停 滞时找到出路、通过提问帮助他们去 诊断错误的原因并且发展修正的策略、激发学生达到任务所要求的目标的兴趣及指引学生的活动朝向 预定目标。当教师把“锚” 定位好以后,那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搭建支架,架设学 习平台。课前教师就把跟探究主题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都发布到论坛和学习网站上,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搭桥铺路”。
五步教学环节
(4)协作交流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 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一 一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 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协作 交流的工具,同时要对如何开展集体讨论、如何而对小组成员的分歧 等协作学习策略作适时的指导,而且教师在必要时也应参与学生的讨 论和交流(小能只做场外指导 )。协作交流的过程小仅是学生深入完成 知识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情境启发策略
情境启发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生动的场景,这些 特定的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 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要从学 生的立场出发,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 事情;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视频、图片等。在“探究型”教学模式下,情境的创 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围绕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一个情 境,把学生都吸引到这个情境中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 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 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认知活动的顺 利开展。
探究与分享“七步四度”法
探究与分享“七步四度”法一、七步探究,步步为营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版块虽然形式、用途各异,但是,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在使用上也有一般的规律可循,那就是“抛、阅、问、探、分、启、结’七步法的灵活调配。
1、抛。
即抛出引子,也就是一节课的导语或是要探究的主题、话题。
不管探究的是什么内容或是出于什么目的的探究,探究前前必须有个导语,给接下来要进行的探究指明方向,让探究活动不会显得突兀,实现自然过渡,也是给学生以一个充分的准备和预思考,为探究创造一个合适的氛围。
甚至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布置探究题目,要求学生围绕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探究起来就可能非常热烈。
话题永远是“探究与分享”的中心思想,也是平台载体,话题的精准直接关系探究分享的质量与效果。
探究话题选择贴近学生设计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兴趣选话题。
所选话题必须贴近生活,集中、典型地反映某些社会现象,具有较丰富的内涵;只有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2、阅。
即阅读材料,分为前阅和后阅,既包括阅读材料,也包括看教师处理补充的音视频或是PPT图片材料。
这一步也是探究与分享的基础,材料的熟悉程度,把握点的精准直接影响探究的成败。
前阅是在设问抛出前对材料的粗浅阅读,是对材料的大致了解;后阅是设问出来后对材料的再阅读,从材料中找到能解决问题的线索,目的明确,要定位精准,否则就会偏离方向。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设问在材料上做好标注,并注明所对应的设问和要探究的方向。
3、问。
即设问,要探究必定有设问,这是探究的核心。
探究是否有用,关键就在这一步。
设问一要有准度,要根据课时的知识和要解决的任务来设问,不能漫无边际;二要有精度,问题不能太多。
实践证明三个左右为宜,问题太少必定大而空,学生无所适从,问题太多就会太具体、太杂,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思维提高发展的梯度;三要有剃度,三个左右的问题设计要从易而难梯度设计,后一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解决,也可反馈学生解决问题的层次;四要有跨度,实现前后知识点的运用串联既可以运用复习已有知识能力为解决现有问题服务,也可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也可以说是设问高水平的体现,其作用不言而喻;五要有深度。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浅谈学校科学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设疑是有意识的创设疑问以激发同学深入到思索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
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奇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思维进展,还能准时反馈同学学习信息,发觉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老师引导同学深入到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率先提议主动参预、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培育同学问题意识,激发同学兴趣,是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育同学问题意识,就要让同学会"疑'、爱"疑',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因此,在学校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同学的主体地位动身,通过奇妙设疑,创设能激发同学主动参预的教学环境,把同学的主动性充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并主动启发诱导同学质疑,引导同学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同学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校科学课堂教学设疑方法:1、揭题设疑法科学课教学往往是从同学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出问题进行讨论。
所以在设计时,许多是以提问的方式来揭示课题的。
这样可以让同学在疑问中看到"远处的灯光',学习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动力。
如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首先以小魔术的形式演示"白纸显字'的小试验,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部分时,首先演示"清水变牛奶'的小试验等等,老师趁机通过设疑来揭题:"你想知道其中的深奥而莫测的秘密吗?'从而使同学感到非常新颖,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同学甚至怀疑有假。
老师要鼓舞同学大胆质疑,进而引导同学对自己产生的疑问绽开探究。
这样,同学的学习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质疑意向。
探究式教学的七个基本步骤
探究式教学的七个基本步骤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探究式教学的七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展示一个激动人心的实验或者讲述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二步:提出问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问题也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制定假设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制定相关的假设。
假设是学生对问题的初步猜测和推测,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制定假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第四步:进行探究在制定假设后,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探究。
探究可以包括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五步:分析数据在进行探究后,学生需要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总结和归纳规律,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分析数据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六步:得出结论在分析数据后,学生需要基于所得到的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是基于实验数据和科学推理的合理推断,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七步:展示成果在得出结论后,学生需要将他们的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成果可以包括口头报告、海报制作、实验演示等形式。
通过展示成果,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七个基本步骤,学生可以在探究式教学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七步探究式课堂模式”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七步探究式课堂模式”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布时间:2021-09-15T15:33:15.910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作者:张淑芬[导读]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现代教育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
莱山区第八小学张淑芬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现代教育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
笔者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从“旧知链接、情境引入、自主探究、变式练习、文化渗透、回顾梳理和拓展延伸”七个方面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七步探究式课堂模式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它具有灵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概括性和批判性等特点。
现代教育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
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我从自己的课堂出发,借助于《速度时间路程》这节课,来谈谈从课堂“七步探究式课堂模式”如何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新旧链接,注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根据积=因数×因数可以推导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这次的游戏我们要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比如张老师说2×3=6你们要快速反应 6÷2=3或6÷3=2,比一比看看谁反应的又快有准?通过这个游戏既复习了旧知,又对新课的互逆关系建立了链接。
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掌握数学新知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七步教学法
浅谈七步教学法当前,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而一节课能否巧妙地安排,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七步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一节课在程序上和时间上科学地加以规划,融教法和学法于其中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七步教学法的主要步骤是:激趣设疑,课堂自学,精讲突破,范例解析,默写要点,课堂过关,评分更正。
该教学法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该法首次提出了如下观念: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解决运用题的关键。
这一观念的提出,为突破长期以来被学生视为难点的计算题及其他复杂运用题奠定了基础。
采用这种教法,既学了要点,又突破了难点;既强化了知识,又完成了作业;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又减轻了师生的课外负担。
加之有配套教材,可操作性强,因而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1 七步教学法的程序和结构1.1 激趣设疑。
所谓“激趣”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对教师在本节课中所要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准备阶段。
为什么说“激趣”是一节课重要的准备阶段呢?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良好的意识倾向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本节课的主题。
良好的“兴趣”又是求知欲的源泉,当学生对本节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随之产生了解问题内涵的急切心理,真正做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积极思维,一丝不苟。
这样,兴趣的产生便成为获得知识和造就能力的起点。
1.2 课堂自学。
在学习中,光听不看是不行的,看而不思也是不行的,必须组织学生去看,去思考。
所以自学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过程,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这里,自学不等于走马观花,也非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但由于课堂上自学的时间极其有限,使目前许多自学皆流于形式,“深入理解”更是一句空话。
“读”“疑”“探”“思”四步教学法
“读”“疑”“探”“思”四步教学法河南省淮阳中学葛新义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思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作为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的一大责任,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最大限度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贯彻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现行高中化学课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此,我使用“四步”教学法,即一节课分为学生“读”“疑”“探”“思”四步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不揣浅陋,略介入下:一、读这一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一下教材,对教材有个轮廓性印象,首先我用三五分钟时间介绍本课的主要结构,线索,重点、难点等后,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习题等进行认真阅读。
在读中要边看边用笔将书中重要的内容画下来,注意找出疑问点,找出关键“字”、“词”、“句”、“反应”等,并将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用几个字或一个短句写在旁边,这些工作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又可以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培养自己的能力,并为下一步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做好准备。
二、疑按常规教学,读之后,老师要提问检查,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显得比较被动。
我采用让学生根据自读内容,设计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和行动高度集中,即归纳总结了教材要点,又记忆深化了课文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新课时,由于多数学生设计不出较恰当的问题,可由老师从生活、科技、命题者的角度等不同的方面做典型例题示范引导,再由学生模仿示范,逐渐过渡到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读提出问题。
这样一个由生到熟、循序渐进的过程就自然地完成了。
许多学生通过不断练习能从我角度提出问题。
如学习盐类水解时有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施加适量石膏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
鄄城一中“疑、探、展、导、练”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鄄城一中“疑、探、展、导、练”教学模式操作流程第一步:疑探提纲生成A.内容解读:该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式:一是预习设疑—通过教师预设的预习学案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相关知识并提出疑问;该方式是高中阶段使用的主要形式。
二是导课生疑—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形成课堂探究提纲。
B. 方法步骤1、预习生疑任课教师预设预习学案---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自主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学案题目—学生提出疑问并填写问题征集表—组内学科组长搜集并汇总整理成员疑问—班级学科班长搜集各学习小组问题征集表并于规定时间上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参照学生所提交问题生成学生课堂探究提纲。
2、导课生疑任课教师情境引入—学生发散提问---学生短暂浏览教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任课教师梳理补充学生问题并板书生成学生课堂探究提纲。
(注意:a)设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b) 设置问题要有思考价值;c) 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C. 师生活动教师:(1)公布课堂探究提纲被采用的学习小组并予以加分。
“同学们课前预习特别认真,提出了很好很有深度的问题。
现在公布我们课堂探究提纲被采纳问题的学习小组名单。
每组加......分。
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2)创设情境出示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什么?请大家认真思考回答。
/好,下面大家先自行阅读教材Px—Py部分,然后再完成该探究提纲内容”第二步学生探究解疑A.内容解读该环节包括学生依据探究提纲进行自探和小组合探两个过程。
B. 方法步骤1、学生自探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文本---独立尝试解答探究提纲问题。
温馨提示:1)三个明确:任课教师要在学生自探前明确自学内容和范围;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要求(即用时要求,标准要求,检测方式)。
2)一个管住:在学生自主探究时,任课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静心察言观色,以给学生提供静心思考的环境, 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深刻度和宽泛度。
3)两个督促: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任课教师要眼亮心活,用心用眼捕捉学生自学信息,切不可做甩手掌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七步探疑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摘记]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实现认知与心理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提高认知结构形成的效率,使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本校数学教师课堂观察和课后谈话,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存在一定问题。
即我们对阿克苏市的四所学校的55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发现45.45%的老师经常出现职业倦怠;有38.18%的教师缺乏激情。
在经过多次课例研究和案例分析中,我校运用“七步探疑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是以“疑问”为中心,是以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相协调。
探究教学模式有如下七部分组成。
(一):寻疑----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学生通过通读教材,可以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和思路,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明确教材重难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探索规律,学生以最大的精力和顽强性掌握教材时,其智力受到最强烈的激发。
(二):示疑-----创造情境,揭示问题
在寻疑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来烘托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以问题为诱因造成的问题情境,体现出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以及问题在情境中的地位。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可以给学生的思维以发散作用,把凌乱的思维归类和条理化,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有益于开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形成应变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探疑-----深入课堂,抓住问题
探疑是问题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
探疑就是由疑难不确定的问题到确定的情境两端之间的全过程,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对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反复持续地探究,在探索过程中
产生许多主意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主意和方法排列出来,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优、分析和预测他它的可行性。
探疑可分独探和共探,独探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挥才智,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种知识不可能从教师那里吸收现成的。
共探就是学生之间共同探索,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思维策略。
有独探到共探,有选择地让他们发表各自尝试的探索程序,促使他们的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
(四):质疑-----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经过寻疑、示疑、探疑阶段,学生在过程中发挥了主动和自我发现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了陈述性知识,进一步产生深层次的疑问。
质疑对思维内容具有限定性。
学生的每一次质疑本身就有内容的专一性和排他性,随着质疑的变化,质疑内容也发生变化,质疑的质量也相应提高。
质疑对思维过程的发展具有定向性或指导性,质疑要不断启发学生提出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要连续不断地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质疑。
质疑过程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和顺从,体验自尊和责任感。
(五):点疑-----点拨迷津,启发问题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难以和综合程度给以启发性点拨,使其开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使他们从各个角度进一步探索分析,进一步激发他们求异动机。
在点疑阶段,教师必须创造一个令人振奋的气氛,以便使学生感到能够自由地作出反应。
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可以促进学生同过简约的提炼了认识过程来实现人类认识向个体认识的转化。
点疑可以使学生找出原因,走出困境。
(六):析疑------解答疑惑,利用问题
在质疑和点疑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析疑来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欲望,发展思维的定向性和指导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不能释疑。
析疑不能理解为单纯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和学生一道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对选择的方法进行周密评判,分析和预测所选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力,最后把选定的方法精制化。
析疑中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指导应该是最精炼的,析疑过程强调对问题情境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析疑阶段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共同的创造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
和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七)留疑-----反思余味,留下问题
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留下寓有启发性和开发性的思考问题,给学生以极大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挖掘潜能,施展本领,展示才华。
留疑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堂吸收率也不同,学生思考的热点各异,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也不同,留疑便给学生各自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问题探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深入参与,激发灵性。
学生参与的探究教学使教学形式、探索内容和方式处于不断变化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