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5豆科
生药学--豆科
[显微特征]
1.根横切面 〔甘草〕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韧皮部射线宽广,稍弯曲, 常现裂隙;韧皮部及木质部 中均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 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 晶纤维;木质部导管直径大, 常单个或2~3个成束;薄壁 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 棕色块。
木栓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甘草根横切面
木栓层
4.薄层层析:展开剂:氯仿-醋酸 乙酯-甲醇-水〔20∶40∶22∶10〕, 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 。
黄黄黄黄 芪芪芪芪 药药药甲 材材材甙
1.调节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 药 免疫均有调节作用。 理 2.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黄芪能明显延长人胚肺二倍 作 体细胞、人胚肾细胞、小鼠肾细胞的寿命。黄芪多糖 用 有适应原样作用。
性平,味甘;补气药
成 效
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
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
清热应生用,补中宜炙用。
十 八 甘草反大蓟、甘遂、芫花、海藻; 反
习题: 1.甘草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甘草的解毒
作用取决于哪一种成分?为什么? 2.甘草 、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3.如何鉴别甘草和黄芪粉末? 4.如何鉴别甘草和黄芪饮片?
有效成分,这些成分有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 〔liquiritigenin〕等。
3.多糖类:甘草多糖〔glycyrrhigan UA, UB, UC〕 有免疫抑制作用。
4.香豆素类:甘草香豆素〔glycycoumarin〕、 甘草酚〔glycyrol〕等。
5.生物碱类:5,6,7,8-四氢-4-甲基喹啉 〔5,6,7,8-tetrahydro-4methylquinoline〕等。
药用植物学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植物识别教案
十字花科
【主要特征】
【识别药用植物】
15′
蔷薇科
【主要特征】
【识别药用植物】
25′
豆科
【主要特征】
【药用植物】
20′
知识升华
10′
巩固提高
5′
小结
5′
任务布置
5
评估反馈
1.十字花科花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叫十字花科?
2.玫瑰、月季和蔷薇的异同点?
3.中药黄连入药的三种原植物分别为?
4.蔷薇科植物的叶是不是都是完全叶?
3.学会利用工具书检索相关药用植物。
二、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各科常见常用药用植。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植物,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多样性。
重点和
难点
重点: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特征。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药用植物及入药部位。
难点:蔷薇科的主要特征如花托、实的类型。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课前导入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教师姓名
丁平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学
授课班级
12高职中药(1)、(2)班
授课日期
2014年6月3日第16周
授课顺序
29
章节名称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植物识别
课
堂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特征。
2.学会识别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药用植物及入药部位。
2.豆科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3.总结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常用药用植物?
课
后记
5.用植物的心材入药的都有哪些?
6.比较三种黄芪的植物特征。
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8北沙参、南沙参
授课教案【附注】1、曾发现下列植物的根混充北沙参用,应注意鉴别:①同科植物田黄蒿及硬阿魏的根。
②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根。
③桔梗科植物石沙参的根。
2、桔梗科沙参属作南沙参使用的有7种,常见的还有如下几种:无柄沙参、泡沙参、云南沙参(云南卫生局已将其收入地方药品标准)。
龙胆【别名】龙胆草(东北)、龙须草(山西)、观音草(吉林)【来源】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坚龙胆的根及根茎。
前三者习称“龙胆”、“关龙胆”(东北等),后者习称“坚龙胆”(云南)。
【产地】前三者主产于东北各地,以黑龙江产者奉为地道药材。
此外,内蒙、江、浙、湘等地亦产。
坚龙胆主产于云、贵、川等地。
【性状鉴别】1、龙胆:①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其上着生多数细长的根。
根表面淡黄或黄棕色,上部有明显的横纹,下部有纵皱。
②根质脆易断,受潮变软。
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有5-8个白色木质部束环状排列,习称“筋脉点二(提问:皮部指何处?)③味甚苦。
2、坚龙胆:区别要点①根表皮膜质,易脱落。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略呈角质状,无横纹。
②质坚脆易断,中央有黄白色木心,易与皮部分离。
【显微鉴别】龙胆根(熟悉)为次生构造不发达的双子叶植物根。
特点:有表皮(残留)、内皮层和髓。
薄壁组织中有草酸钙针晶;韧皮部宽广,木部导管“V”字排列;皮层及韧皮部多具裂隙。
坚龙胆不同点: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导管均匀密布,无髓。
黄苓【别名】山茶根、黄金条根、香水草根(内蒙)【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苓的根。
【产地】主产于北方(河北、山西、内蒙、辽、吉等)以山西产量多,河北承德质量最好。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泥土及须根,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注意:采收后,切勿使其受潮,否则易变质。
当药材变绿时,即已变质。
【性状鉴别】1、圆锥形,多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纹,顶端残留有茎基。
2、质硬脆易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
遇水受潮易变黄绿色。
3、老根断面中央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称“枯苓”;新根称“子苓”或“条苓”。
2024年度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制定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标准。
2024/2/2
25
植物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效学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研究中药对机体的 作用及机制。
毒理学研究
评估中药的毒性、副作用及安全性。
2024/2/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与西药或其他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26
植物类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15
叶类中药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荷叶
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2024/2/2
16
花类中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菊花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玫瑰花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其种类和品质。
9
显微鉴定
2024/2/2
制备显微切片
将植物类中药的药材切成薄片,制成 显微切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 织结构。
观察组织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药材的组织特征,如 细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内含物 等。
鉴定细胞内含物
通过化学反应或特殊染色方法,鉴定 细胞内含物的种类和性质,如淀粉粒 、草酸钙结晶等。
南方医大中物药类鉴中定药学教案01植
2024/2/2
1
contents
目录
2024/2/2
• 植物类中药概述 • 植物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 常见植物类中药及其功效 • 植物类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 植物类中药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 植物类中药的市场前景与产业发展
药用植物学课件-豆科芸香科大戟科五加科伞形科
芸香科药用植物
• 橘Citrus reticulata: 陈 皮、橘络、橘核、青 皮。
• 酸橙 Citrus aurantium: 枳实(幼果)、枳壳。
• 香圆 C.wilsonii • 佛手 C.medica var
sarcokactylis
芸香科药用植物
• 黄檗(关黄檗) Phrllofrton smΒιβλιοθήκη rense常无 非为头状 ↑
有 非为头状 ↑
花冠 镊合状排列
假蝶形花 蝶形花冠——下降复 冠——上升 瓦状排列 复瓦状排列
雄蕊 与花瓣同数或其倍 10—5,3, (9)+1,或(10),
数
分离
或(5)+(5),或10
分离
芸香科Rutaceae
• 木本;多复叶或单身 复叶,有透明油腺点。
• 花瓣4-5离生;雄蕊 8-10,着生在花盘 基部,外轮雄蕊与花 瓣对生。
• 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五加科药用植物
•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a: 茎髓(通 草)
五加科药用植物
•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五加科药用植物
• 楤木 Aralia henryi
伞形科Umbelliferae
五加科药用植物
• 人参属Panax
• 人参Panax ginseng:
根能大补元气,复脉 固脱,补气益血,生 津、安神。 • 西洋参P. quinquefolium:
五加科药用植物
• 三七(田七) Panax notoginseng
竹节参
五加科药用植物
•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xux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装订处XXX考试卷《药用植物学》主讲教师:XXX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布状况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XXX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划分阐述其首要特性,并阐发其海内资源状况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阐发其形状特性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并阐述各自的资源状况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砚们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搜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问题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 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研究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庄重处置惩罚。
装订处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食用豆科植物的根、茎、叶、花、荚、粒均可作为药材。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的应用
医药行业
饮食行业
确保选择的药材是符合标准的, 盘活天然资源,降低成本;对 于疑难杂症也可通过鉴定方法 瞄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中成药和中草药新制剂。
通过中药鉴定,寻找传统饮食 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美食,研究 天然营养元素的提取技术以及 如何降低糖、盐、油含量。
文化艺术
中药鉴定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许多国外博物馆购买古代中药 收藏,因此开展中药鉴定具有 一定的国际收藏价值。
总结
中药鉴定
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支撑, 是产品质量保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中药饮片制造
其中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对现代医学起到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加工
制成的中成药从区分中西药到根治疾病,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临床研究
是为了促进现代中药学的繁荣,进而实现中 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一环。
针灸鉴别
是针灸理论的基础,针灸医 生需要理解长短直弯、大小、 粗细、锋利等特征,还要掌 握针灸术语学,如竿针、银 针、针柄、切割针头等。
中药鉴定的目的
1
规范市场
通过鉴定程序规定中药的品质、纯度、成分,保证市场中的中药药材合法合规。
2
促进医学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医与现代药物学的交叉点,很多新疗法和新药物的研制都离不开中药的 鉴定。
3
防止中毒和误用
中药鉴定是防止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最后落脚点,也是保证中医药安全有效使用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鉴定的方法
外观鉴别法
观察药材或中药制剂,如形 态、色泽、气味、口感等进 行鉴别。
药用植物学-豆科ppt课件
树皮(药材名:合欢皮) 花蕾(药材名:合欢花) 均为养心安神药入药,有活血、安神、消肿、止痛功效。
;.
18
落叶乔木
;.
19
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刀形或长圆形,长6-12mm, 宽1-4mm,先端锐尖,基部园楔形,中脉极明显偏叶片的上侧,全缘,有夜晚闭合现象, 故又名夜合欢。
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体;
;.
55
;.
56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和根状茎入药(药材名:甘草)为补 气药,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
;.
57
黄芪
ASTRAGALI RADIX
;.
58
黄芪
• ASTRAGALI RADIX •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
67
苦参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
68
苦参
日本药局方 有收载
• Kushen
•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
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 含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1.2%。
;.
3
种子植物三大科种、属数量比较表
菊科 兰科
世界
1000属
近30000种
700属
近20000种
豆科
684属
约18000种
;.
我国
227属
2300余种
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5豆科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豆科(目):Leguminosae
多为草本,叶互生,多为羽状复叶,花五基数,多为蝶形花,莢果。
多有豆腥气,味甜或苦,含草酸钙方晶。
含羞草亚科:含儿茶酚类(合欢)
云实亚科(苏木科):含五倍子鞣质,亦含蒽醌(决明、皂莢)
蝶形花亚科:含生物碱(甘草、葛根、黄芪、广金钱草、白扁豆、补骨脂)
②草酸钙方晶:易见
③导管:具缘纹孔,直径较大,稀有网纹。
④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点状,卵圆或椭圆形。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侧面观为类长方形。
⑥棕色块:形状不一。
【成分】
甘草甜素(三萜类化合物),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主产区甘草中甘草甜素含量5-11%,甘草次酸含量约3-7%。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产地】
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称“口芪、正口芪”;产于华北、东北者,多野生,称“北芪”。----但《…大全》中意见不同)
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佳。
【性状鉴别】
1、圆柱形,极少分枝,上粗下细。
2、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栓皮易剥落,露出黄白色皮部,(有时可见黄白色网状纤维束)。
一般去除非药用部位后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为“粉甘草”
【性状鉴别】
一、甘草:
1、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等(直径0.6-3cm)。表面红棕、暗棕、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长皮孔。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有的不明显)。
2、质坚实而重,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葛 根
【来源】 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
【产地】 野葛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地。
药用植物学 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绪论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
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
药用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001
(1)茎、叶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2)孢子囊及孢子形状; (3)孢子囊的环带有无及其位置; (4)孢子囊群的形状、生长部位及有无囊群盖; (5)叶柄中维管束排列形式,叶柄基部有无关节; (6)根状茎有无毛、鳞片等附属器官及形状。
第一节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识 三 步
别 法
一看 植株形态
药用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
主要内容
1 药用植物分类学知识
2
常见习用药用植物的辨识技术
3
植物标本鉴定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药用植物分类学知识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分类方法、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 植物的命名 植物界的分门及分类检索表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历史较长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 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按其演化趋向进 行分群归类、鉴定、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便 于认识、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6.(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7.(8)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8.(7)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
9.(10)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
第四节
植物界的分门及分类检索表
二、植物分类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类群的工具,检索表 是根据法国植物学家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分类
原则编制而成。 将每种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 不同点,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显 著互相对立的性状特征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直 到最后,并按各分支的先后顺序给予标号,相对应的 两个分支的标号数应是相同的。
中药学中草药鉴定学教学设计
校企合作模式拓展
共建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共同开发课程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使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师资互聘共享
与企业实现师资互聘共享,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学,同时让学校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VS
实用性高
优先选择内容实用、贴近实际的辅助教材 ,如《中药炮制学》、《中药材市场与营 销》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
参考书目推荐理由
拓宽知识面
推荐学生阅读《本草纲目》、《中华本草》 等经典著作,以及《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化学》等专业书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和视野。
了解前沿动态
注
以上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同时,教师应在教学 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 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
05 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推荐
主流教材介绍及评价
《中药鉴定学》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教 材之一。使用该教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
加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完 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提高实 验室的利用率和效益。
实验室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规章 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 境保护,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 、高效运行。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效益。
02
熟悉中草药鉴定方法
培养学生熟悉并掌握中草药的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
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3毛茛科
【附注】
1、部分地区川乌为乌头的子根。其母根则作草乌用。
2、全国共有同属21种植物的块根作草乌用,主要有:
①乌头:主产于中南、西南各地。
②黄草乌: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③多根乌头:产于新疆。
④瓜叶乌头:四川、湖北部分地区药用。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味连、鸡爪连
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毛茛科:Ranunculaceae
铁线莲属Clematis:威灵仙
乌头属Aconitum: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
白头翁属Pulsatilla:白头翁
芍药属(科)Paeonia:(川)赤芍、白芍
黄连属Coptis:黄连
升麻属Cimicifuga:升麻
川乌、草乌、附子
生附片:洗净,切片后晒干。
【性状鉴别】
一、生川乌:
1、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留的茎基。
2、表面棕褐色,皱纹不平,有侧根及去掉侧根的痕迹。
3、质坚实,横切面粉白色,可见多角形环纹(形成层)。
4、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较川乌瘦小)
1、圆锥形,形如乌鸦头,顶端有残留的茎基。
2、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皱缩有纵皱纹,有的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
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含量5.2-7.69%。
【理化鉴别】
UV
1、荧光:断面--→金黄色荧光,木部尤明显。
2、粉末少许+95%乙醇1-2滴+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黄色硝酸小檗碱针晶,加热-→针晶消失。(硝酸小檗碱)
3、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量,振摇后,溶液显樱红色;另取上清液1ml,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2024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中药制剂的鉴定实验•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撰写与成绩评定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的目的010203学习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等外观特征,掌握常见中药的性状鉴别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显微鉴定中药理化鉴定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内含物等微观特征,学习显微鉴别技术。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色谱法、光谱法、滴定法等。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知识目标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中药鉴定实验,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考核要求通过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操作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目标与要求中药鉴定基础知识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分类依据常见分类方法命名原则性状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注意事项显微鉴定的意义常用显微技术显微特征观察显微鉴定步骤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茎木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了解茎木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实验材料杜仲、厚朴等茎木类中药饮片。
实验步骤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目的大青叶、番泻叶等叶类中药饮片。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0102040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了解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种类与特点贵重中药的种类贵重中药的特点贵重中药的真伪鉴别嗅闻气味观察外观形态使用专业仪器尝试口感通过尝试贵重中药的口感,如味道、口感等,判断其真伪及品质优劣。
中药鉴定学教案优选版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有: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SP: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规范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 识,根据所用方法的不同将指纹图谱分为三类: 1.色谱指纹图谱:GC(薄层液相色谱)和HPLC(高效液相色谱) 2.光谱指纹图谱:1)紫外(UV)指纹图谱;2)红外(IR)指纹图谱;3)核磁共振氢谱(HNMR)指纹图谱;4)X-射线衍射(XRD)指纹图谱。 3.DNA指纹图谱:
三、中成药的鉴定 主要是对粉末性中药进行鉴定,包括丸、散、锭、丹、片剂等,目前以显微鉴别为主,并已成为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之一,可以解决处方中规定的品种的有无或变动情况,但无法控制投料品种的数量。目前通过显微鉴别可鉴别出200多种中成药(临床常用有600多种中成药)。有的中成药可增加理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可靠。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第四节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色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生药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药用动物1581种,占12[%];矿物类药80种,不足1[%]。 (方剂90000多首、中成药5000多种、中药剂型35大类43种。) 据资料分析我国中药生产区,以四川省所产种类最多,居全国第一位,约500余种;浙江省位居第二,产400余种;河南、安徽和湖北三省均产300~400余种。 道地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当地人民多年的精心栽培,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浙江“浙八味”(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菊花、延胡索、温郁金)每年的商品调出量占全国的40%以上。 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从古本草中寻找,发掘整理历代本草。 2、根据亲缘关系,寻找类似疗效的新药。 如水牛角具犀牛角的类似作用;豹骨具虎骨的类似作用; 珍珠层粉具珍珠的类似作用:灵猫香具麝香的类似作用。 3、变野生为家种(养)。 弥补产量,保护野生品种。 4、扩大药用部位。 人参地上部分、杜仲叶、苏木根。 5、研究传统方药的新用途。 通过对传统中药的方剂、剂型、药理、化学成分研究和临床试验,许多传统方药有了新的用途,使中药复方和单方的潜在药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如黄芪抗病毒,人参降血糖,大黄用于治疗急腹症。 6、整理、扩大民间用药。 发掘民间中草药和单方、秘方、验方。 7、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 同一中药材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可供药用的有效成分,未 被利用的成分也常具有生理活性,因此,药材中含有的各种生 理活性物质应综合考虑,充分利用 。如山莨菪含有多种托品 类生物碱,各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和治疗功能,阿托品和后马托 品用于治疗胃肠解痉。 8、开发海洋药物。 海洋药用资源的增养殖是扩大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如海 马过去一向靠捕捞,用药难以保障,经过多年研究,掌握了海 马的习性和繁育技术。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历代重要本草 《神农本草》――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海药本草》――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的本草。 《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研究宋代 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本草。 《本草纲目》――自然分类的先驱,为明代对药学 贡献最大的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拾遗补正《本草纲目》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第一节 中 药 的 采 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1.薄荷挥发油主要分布于叶中,但花后期叶的产量最 多,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脑含量最高; 2.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 3.甘草在开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 4.天麻则以冬麻质佳。 *科学的采收方法: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 二、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 3.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4.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 花类中药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收,或在花初开时采 收,或在花盛开时采收,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 采收,因开放过久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 气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6.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药 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 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 8.藻、菌、地衣类 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立秋后采收较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9.动物药 因中药的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脊椎动物大多可全年 采收;昆虫类药材必须掌握季节;两栖类一般在夏秋两季 采收;动物的病理、生理产物要根据具体形成过成收取。 10.矿物药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 第二节 中 药 的 加 工 一、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意义 1.保证药材质量 2.符合临床应用和商品规格 3.便于运输,储存等。 二、常见的加工方法 拣、洗、切片、去壳 1.蒸、煮、烫: 适用于含淀粉、糖、黏液汁多的药材。 2.熏硫:可防霉并使药材色白。 3.*发汗:用微火将药材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 4、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 常见的方法有: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 。 注意: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 b.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 易变色变质者,不宜用此法。 c.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燥裂。 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 (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 (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 目前具备的干燥仪器有: 1.远红外加热干燥 其原理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线辐射出去,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目的。 2.微波干燥 是一种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药材中的水和脂肪等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成热能。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一)虫蛀 1、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温度在16℃~3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药用植物学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植物识别
总结豆科特征
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复叶,有托叶; 多种花序; 花冠多为蝶形;二体雄蕊; 荚果。
药用植物学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丁平
药用植物学
油菜的长角果 北美独行菜的短角果
荠 菜 的 短 角 果
诸 葛 菜 的 长 角 果
菥
蓂 的 短 角 果
印 度
蔊 菜 菜 的 长
角
果
总结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
草本; 单叶互生,无托叶; 总状花序; 花冠十字形,四强雄蕊,雄蕊基部常
具蜜腺,子房上位,侧膜胎座,常具 假隔膜而成2室; 长角果或短角果。
药用植物学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丁平
药用植物学
学习目标
掌握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特征。 学会识别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主要药用
植物及入药部位。 学会利用工具书检索相关药用植物。悉桑科、
马兜铃科、毛茛科、木兰科、的特征。
专题一 十字花科药用植物
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红色
入药部位:花(葛花)
功效:解酒毒、止渴
入药部位:根(葛根)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羽状复叶 总状花序
荚scens Ait.
入药部位:根(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槐 S. japonica L.
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
仔细观察图片,说明决明形态特征。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 倒卵形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13被子植物三:豆科锦葵科大戟科芸香科
实验十三被子植物(三):豆科、锦葵科、大戟科、芸香科一、目的要求1.掌握豆科的特点及含羞草亚科、苏木亚科和蝶形花亚科的区别,2.通过花的解剖及茎、叶、果的观察,掌握芸香科、大戟科及锦葵科的识别要点,3.认识该四科常见药用植物.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同前实验(二)实验材料,含羞草MimoS叩UdiCa1或美蕊红花羊蹄甲Bauhiniab1akeanaDunn.刺片同Erythrinavariegata1.var.orienta1is(1.)Merr.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1inn.一品红Euphorbiapu1cherrimaWi11d.九里香Murrayapanicu1ataJack.三、内容与步骤(一)豆科1eguminosae含羞草亚科观察含羞草生活标本:亚灌木,枝散生倒刺毛和锐刺。
二回羽状复叶.头状花序,花瓣和雄蕊均4枚,淡红色,荚果有3-4荚节.苏木亚科观察红花羊蹄甲花的浸制标本:花两性,稍呈左右对称,组成短总状花序,具苞片1枚,小苞片2枚,萼片5枚,合生成佛焰苞状;花瓣5枚,在芽时为上升复瓦状排列(即近轴颜色最深一片包被在内),雄蕊10枚,两轮,外轮5枚发育,内轮5枚退化,花丝分离,雌蕊由一个心皮组成,一室,胚珠多数.荚果(本种常不结实)蝶形花亚科观察刺桐花的浸制标本:总状花序,花两性,萼佛焰状,萼口偏斜,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最大,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枚,成(9)+1,花柱1,浅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
注意比较三亚科的花冠及雄蕊有何区别。
(二)锦葵科Ma1vaceae观察朱槿或悬铃花枝条及叶形特征后,揉碎,注意有无粘液?有则说叨具粘液道。
取花观察解剖,注意花萼外有无副萼,几枚?雄蕊是否连合为单体,有伺特点?用放大镜看花药,有几室?纵剖花丝管看雌蕊,子房上位,横切子房看中轴胎座。
示教:取花粉粒做成水装片,镜检,花粉粒大而有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②葛花:为野葛未全开放的花,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功能解酒毒,止渴。
甘草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目前已有人工栽培。
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等省区。
为喜钙植物,一般野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砂质土壤中。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
一般去除非药用部位后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为“粉甘草”
【性状鉴别】
一、甘草:
1、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等(直径0.6-3Cm)。
表面红棕、暗棕、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长皮孔。
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有的不明显)。
2、质坚实而重,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3、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4、味甜而特殊。
二、胀果甘草:
根粗壮木质性强,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
质坚硬,
木纤维多,粉性差,断面多裂隙。
(荚果短小,直而肿胀)
三、光果甘草:
外皮大多灰棕色,不甚粗糙,皮孔细小而不明显,裂隙少,纤维性强。
(荚果表面光滑无毛)【显微鉴别】
1、甘草根的横切面:符合正常的双子叶植物次生根的构造。
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去)。
②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③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④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
⑤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2、甘草粉末:淡黄棕色
①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含方晶)
②草酸钙方晶:易见
③导管:具缘纹孔,直径较大,稀有网纹。
④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点状,卵圆或椭圆形。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侧面观为类长方形。
⑥棕色块:形状不一。
【成分】
甘草甜素(三菇类化合物),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
豆科植物兰花棘豆的根。
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豆科植物单体蕊黄茜(鳌山黄黄)的根。
豆科植物苦马豆的根。
锦葵科植物陆地棉的根。
“棉花根”
3、红芭:豆科植物多序岩黄黄的根。
通称“晋芭”,主产于甘肃南部地区。
表面灰红棕色,栓皮易剥落露出浅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质坚硬而致密,难折断。
折断面纤维性强,且富粉性。
气微而特异,味微甜。
显微:有晶鞘纤维,草酸钙棱晶,无石细胞。
抗菌、降压作用较黄芭强。
全国各地作红苗药用的还有:同属植物太白岩黄黄(又称“红黄、锦芭”)、齿翅岩黄芭、紫花岩黄黄、拟蚕豆黄黄、锡金岩黄茜等。
4、南芭:桑科植物五指毛桃的根。
亦称“五爪龙”
五加科:Araliacae
特征:多为草本(人参、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刺五加为灌木)。
叶互生,伞形花序,花基数为5,G下位,浆果。
成分:皂忒(三砧类),黄酮,氨基酸,多糖。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植物形态】掌状复叶,轮生茎顶。
可根据叶子的形态数目判断参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