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诗歌;(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泉城美景及其意境;(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指导学生正确停顿、重音和语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1)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2)让学生模仿和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但在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时,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泉城》诗歌;2. 收集其他描写泉水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3. 写一篇关于泉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续):4. 诗歌意境的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翠湖”、“清泉”、“垂柳”等;(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诗歌创作练习:(1)以“我心中的泉城”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小诗;(2)挑选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泉城》教学案例及反思

《泉城》教学案例及反思

强化教师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反馈与表现
学生参与度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 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展现出了对《泉城 》这篇文章的深入理解。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考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学方法改进
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 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 容。
01
02
03
导入方式
通过展示泉城的美丽风光 和独特文化,引导学生进 入《泉城》这一主题。
导入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 做好铺垫。
实施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泉城的风 景图片和视频,同时配合 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感 受泉城的魅力。
知识讲解与示范
讲解内容
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 景、文化特色等知识,以 及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写作 技巧。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教学经验
教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资源整合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泉城》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泉城》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2、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谁能加上“因为”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谁能用“是因为”把这句话重新说一说。

3、过渡:同学们,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这些泉有什么特点呢?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指名填空出示: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有的(),听起来()。

4、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多而美吧!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5、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跑突泉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济南的这四大名泉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是哪个泉吗?板书:蹲突泉1.想不想去看一,看?2.课件出示蹲突泉的图片。

3.问:看了蹲突泉,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4.自由读第六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1)蹲突泉的位置在哪?(2)它有什么特点?(3)同学交流:a、大一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评价:泉池真大呀!)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评价:池水真清呀!)美一一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评价:平地喷出三堆雪,这泉真美呀!)板书:大清美b、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泉水是怎么流动?(评价:“咕嘟咕嘟”水从泉眼里往上冒)c、指导看图: 泉眼是什么样的?出示: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小学语文教案《泉城》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泉城》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泉城》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泉城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城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泉城的美丽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和价值。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反馈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分享收获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合作学习的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泉城的美景,分享学习收获。

2.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泉城的短文。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泉城2. 课程年级:一年级3. 课程学科:语文4.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泉、城”等10个生词,会写“池、绿”等13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一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济南泉水多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泉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会写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济南泉水流淌的音频,引导学生说出“泉城”的特点。

2. 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教师重点讲解。

3.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泉城的特点,并背诵“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一句。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泉城探寻活动,分组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如泉水特点、泉水故事等。

2. 学生汇报探寻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泉城手抄报,分享泉城的美景和文化。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泉城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泉城的喜爱之情。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泉城》优秀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泉城的美丽风光。

(3)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泉水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泉城美景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中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水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泉城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泉水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泉水资源,传承泉水文化。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泉城美景。

(2)写一篇关于泉城的小作文,分享你的感受。

2. 实践活动:(1)组织一次泉城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泉水文化。

(2)开展泉城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泉水文化知识。

2023年《泉城》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泉城》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泉城》教学反思(15篇)《泉城》教学反思1本课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神奇而美丽的泉水,重点写了做著名的四处泉水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美而神奇是教学本课的重要任务。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重要铺垫,所以我也是紧扣本课的“美”字展开教学的。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展开教学的。

1、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美。

在检查词语的朗读时,我不仅出示了生字词,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美读感悟文中的四字词语。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词语的情感朗读,我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你曾经在哪看过词语多描绘的画面?有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词语我就通过画面,或播放声频来促进感悟。

如此学生眼中看到画面,心中便有了感情,口中便能读出感觉了。

我之所以花时间去读词,是因为文中泉水的美我们的作者就是通过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描绘的。

这些词语理解了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美。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我播放济南泉城的风光片并配以动情描述,在学生被美景陶醉后,其心中对泉的美丽神奇之感不言而喻。

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的体会而且还有自己的收获,在表达观后感时,学生激情满怀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水到渠成。

3、串词成诗升华美。

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赋予泉城以诗情画意。

我巧妙编辑把四字词语创作成一首赞美泉城的诗,这样让泉城诗韵更浓,学生在读中感受泉城的诗情画意。

总之这节课,我基本做到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

课后反思还有一些环节做得不够实,以后继续强练教学基本功。

《泉城》教学反思2《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__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

这篇课文景美,语言美黄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注重朗读的指导、训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1)领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泉城美景。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泉城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泉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泉城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泉城的哪些美景?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泉城的美景。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泉城。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泉城景点。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泉城的美景,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合作探讨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3)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2.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泉城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养成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 改进措施:(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2)在合作探讨环节,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讨论效果。

(3)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泉城美景的感知。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文化和历史背景。

2. 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泉城的地理特点: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泉水分布。

2. 泉水文化:讲述泉城的泉水传说、历史典故和泉水节庆活动。

3. 历史背景:回顾泉城的历史发展、泉水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泉城的地理、文化和历史特点。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泉城的美丽风光和泉水文化。

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泉城的独特魅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地点。

2. 设计好小组讨论问题和实践任务。

3. 准备环境保护宣传资料,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泉水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泉城的地理特点:让学生观察泉城的地图,分析其地貌特征,了解泉水分布。

3. 了解泉水文化:讲述泉城的泉水传说、历史典故和泉水节庆活动,让学生感受泉水文化的影响力。

4. 回顾泉城的历史发展: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泉城的历史变迁,了解泉水利用和保护措施。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泉城,亲身体验泉水魅力,观察泉水环境保护现状。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泉水环境保护问题,讨论保护泉城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爱,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4. 结合时事,关注泉水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泉城》教案及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风景名胜及文化底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写作技巧,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泉城吗?它在哪里?(2)介绍泉城:泉城,位于我国山东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泉水景观闻名于世。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泉城的美丽景色。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泉城。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邀请家长参与,开展“我是泉城小导游”活动。

6. 课堂小结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泉城实地考察,加深他们对泉城的了解和热爱。

2. 开展“泉城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泉城的喜爱。

《泉城》教案精选【四篇】

《泉城》教案精选【四篇】

《泉城》教案《泉城》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羊城广州申城上海春城济南泉城作为我们山东省额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分段读课文)古人说:开卷有益。

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

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精讲课文,体会特点A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找找那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指名读,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2)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二、精读感悟:*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a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b(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泉水真美!多美的泉水呀!如同一束束盛开的银花!这美美在有气势!d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e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f(读句子)评价:像钻石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真美啊!这泉水如同断了线的珠串散落满地,真美呀!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多美的泉水呀!g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教案主题:《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课时安排:共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泉水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2. 泉城的泉水特点和生态环境。

3. 泉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4. 保护泉城环境和传承泉水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1. 导入新课: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泉城的历史文化。

3. 课堂讨论:分享学生了解到的泉城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泉城的历史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第二课时:泉城的泉水特点和生态环境1. 导入新课:介绍泉城的泉水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泉城,观察泉水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 课堂讨论:分享学生的观察心得,讨论泉城泉水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泉城泉水特点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课时:泉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1. 导入新课:介绍泉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泉城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

3. 课堂讨论:分享学生了解到的泉城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泉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第四课时:保护泉城环境和传承泉水文化的意义1. 导入新课:讨论保护泉城环境和传承泉水文化的意义。

2.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保护泉城环境和传承泉水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泉城环境保护和泉水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保护泉城环境和传承泉水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五课时:教案反思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泉城》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泉城》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巩固。

3. 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泉城》的阅读与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巩固。

2. 教学难点: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的理解和介绍。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共同解决问题。

3. 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泉城或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泉城》。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4.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提问,共同讨论。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实地考察的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泉城》的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泉城》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泉城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泉城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 参考资料:关于泉城的历史文化、泉水特点的相关资料。

3. 生词卡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泉城》全文,感受课文的美感。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泉城的赞美之情。

3.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4. 拓展延伸:(1)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泉城的更多相关信息。

(2)学生整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泉城教案反思作文模板

泉城教案反思作文模板

标题:泉城教学实践反思正文:一、教学背景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选择了《泉城》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济南这座“泉城”的自然景观,旨在让学生了解泉城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过程,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回顾1. 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对泉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随后,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课文朗读在朗读环节,我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泉城美景的赞美之情。

3. 课文分析在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泉水的形态、声音等,并让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描写泉水的词语和句子。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课外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泉城,我布置了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泉城的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时,学生对泉城的自然景观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大自然产生了热爱之情。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不足之处尽管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去理解课文。

其次,在课外拓展环节,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任务参与度不高。

四、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课文。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案《泉城》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泉城》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泉城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泉城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掌握。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泉城”。

提问:你们对泉城有什么了解?为什么称之为“泉城”?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与意义。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课文,体会泉城的美丽。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泉城的感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朗读训练:学生练习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示范,学生跟读、模仿。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泉城。

3. 写一篇关于泉城的短文,分享你的感悟。

4.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 反思教学方法,考虑如何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审视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加强家校合作。

3.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泉城教学反思(四篇)

泉城教学反思(四篇)

泉城教学反思本节课用的不是本班的学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不熟悉和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造成了这节课气氛上的“低落”这节课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层次清晰,合理的把握好了时间。

课后我们展开了教研,认为这节课在对文本的处理上还欠佳,对重点词语“涌”“汇注”“喷吐”“冒”的处理不当,虽然有图片做参考,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这几个词语的用法。

为此我们对本课的重难点,又展开了讨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孩子们理解?读中去感悟?他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老师直接讲授?不符合新课改理念。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视频,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来发现这四个词语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校本教研,通过本次活动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项活动,我对它有了认识,从陌生突然间到了熟悉,我很喜欢这种教学氛围,我认为在这样的活动中会使人成长的更快,更成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样机会多上优质课,也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飞跃!泉城教学反思(二)《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

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

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当我找着张主任说课时,发现在教案中只体现到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于是对原有教学思路做了修改。

如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一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文章自身出发,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情;从文本自身出发,通过字词的理解来理解文本;同时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写作指导;另外还要有对文本自身的挖掘,比如在描写泉水流动时所用的四个动词,要给学生以引导,掌握描写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写,而且要用词准确。

泉城课后反思总结(通用16篇)

泉城课后反思总结(通用16篇)

泉城课后反思总结(通用16篇)泉城课后反思总结篇1《泉城》,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课文。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

教学第3至5自然段时,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自读感悟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汇报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好办法《泉城》教学的实践,更让我感受到三步导学的精妙,一定要活学活用;感受到集体教研的重要,众人划桨开大船;感受到反思的可贵,促进自己融汇贯通。

泉城课后反思总结篇2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泉城课后反思总结篇3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提一些不找边际的问题。

但是这样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

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泉城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知道泉城泉水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描写泉城泉水流淌的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写作指导,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开头设疑、结尾点题、比方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我从课文最美丽的第一段来介绍:师指名读第一小节师:通过读书你读懂了哪一句话?生:第一句话济南有七十二泉,说明泉多。

师:你来试着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生:第三句话说明本文重点介绍的四股泉水:珍宝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板书:珍宝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师:这位同学精确的抓住了文章的内容,大家齐声把这句话读一读。

其次句话(课件出示全句内容)师:同学们来观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呢?生:是个比方句。

师:分别从那些方面来比方?生:样子和声音。

师:你能把这种样子和声音读出来吗?师:这句话除了用了比方的修辞之外,同时还用了排比。

(指着大屏幕)像这样的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句式组成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他们的相同处在哪?生:每个句子开头都用了有的,同时师出示课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师:谁能用这种句式来给大家说句话?生:天空的白云有的像绵羊,有的像小鹿,有的像大象,有的像水蛇。

师:你是一个擅长观看孩子。

自己读一读看看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生:读起来很顺口、很流利师:这样的句子不光读起来顺口,而且句式工整,很有气概,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写作文时,假如运用恰当会给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师:对于这么好的句子我们应当把它记住,谁有好的背诵方法来给大家沟通一下?生:先记住这里的四字词语,然后背诵。

师:我们可以依据他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运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背诵,比一比,看谁记得最快最精确!(找同学背诵沟通)反思课后我们在组内进行了乐观的教研,我也进行了仔细的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老师的课堂有了一个重新的熟悉,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授同学接受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师生公平,以同学的.学为主的课堂,这虽然在书本上,在自己多年的学习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让我一下子就该变这种教学方法的是这次的校本教研,所以我期望这样的校本教研能够连续坚持下去,深化到每一节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泉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案例:
师:济南的七十二泉各有特点,但其中最着名的还要数……
生: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同学们想去这些泉看看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辆旅游车,一辆通往珍珠泉,一辆通往五龙潭,一辆通往黑虎泉,还有一辆通往趵突泉。

你们想参观哪个泉就乘哪辆车。

生:(移动座位)
师:旅游车就要开了,临开车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先读读旅游须知。

1、读读课文,想想你参观的这处泉在什么地方?
2、到了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3、这处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小组同学可以在一起读一读,画一画或者演一演。

生:(分小组自学、师指导)分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汇报。

生:我们这组参观的珍珠泉,它在泉城路北。

到了那儿我们看见它的泉水很清很美。

好像一串串珍珠。

最吸引我们的是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很神奇。

师:你们这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展示?
生:我们想来演一演,我是导演。

生1演太阳。

生2读旁白。

生3、4、5演泉水。

(开始表演:旁白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发光,泉水向上涌,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分开,一会儿断开,一会儿连上,一会儿流得急,一会儿流得慢,旁白用一只手将它们拎了起来。


师:刚才这小组同学通过表演体现出珍珠泉的特点,接下来的小组准备如何汇报呢?
生:我们小组参观的是五龙潭,它在旧城的西门外。

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五龙潭最吸引我们的是……。

生:我们刚才根据书上的插图以及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

生:(介绍这幅画)
师:五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五龙潭,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生:汇注而成。

师:看了他们这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五龙潭泉群的特点。

生:泉很多。

师:这小组非常有创意,能通过画来表现五龙潭的特点。

生:我们这组既不表演,也不绘画,我们想有感情地来朗读,我们相信我们能读得很好。

我们这组参观的是黑虎泉,它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最吸引我们的是……下面我
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读这一段。

(小组齐读)
师:我觉得他们的朗读能体现这儿的泉水很大。

例如:“不断地喷吐”这个词,我仿佛看见水一直在不停地往外喷。

生:还有“喧腾”这个词,也能感受到水大。

感受水声很大,很热闹。

生:“昼夜不息”他们是这样读的,“昼—夜—不息”感觉这个水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流。

师:有哪个组想跟他们比一比吗?
生:(踊跃尝试)
师:看来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心地准备。

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成了演员,有的成了画家,还有的成了朗诵高手。

反思:
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

例如:在学习“黑虎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黑虎泉”的很大,很急。

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

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

通过画,培养孩子思维创新
语文教学如何与其它学科整合,达到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活
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各种综合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让学生画一画,并且渐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

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选择了画一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小组同学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五龙潭泉群”图,从他们所画的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如通过画面来表达“汇注而成”的意思,通过一些小圈小点来表达这是一个泉群。

这不由地使我感叹: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件简单的符号,而在孩子们看来却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通过演,展示孩子的创新能力
《泉城》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珍珠泉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学习时选择了通过演一演来理解课文。

有的演泉水,有的演太阳,演泉水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动作来表现“聚、散、急、缓、断、续”这些动词,从而体会到珍珠泉泉水的多变。

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朗读一是难以体会的。

同时,在练习时充分体现了小班互动的特点,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合作完成。

学习在表演时,也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珍珠泉泉水的动态美,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徐悲鸿励志学画》案例反思
一、文本解读
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三《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其高尚的精神品质较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全文的语言材料有形象支撑,并饱含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契
合。

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突出了徐悲鸿的高尚品格,如课文中的“潜心”深刻地表现出徐悲鸿提高画技的刻苦精神。

又如第六自然段中的“一间”、“一杯”、“两张”这三个量词突出了徐悲满怀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还如第八自然段中的“震惊”逼真地体现了外国学生看到徐悲鸿的作品后十分惊讶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语言因素。

二、教学案例
学习活动一:
师:“潜心”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他的神态、动作会是什么样?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

生: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松懈过。

生:徐悲鸿就这样一整天一整天的画,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了下去。

……
反思: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

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潜心”一词想象,通过想象中的徐悲鸿的样子感情语言,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象”材料,从而促使学生领会到徐悲鸿当时的那种忘我的境界。

学习活动二:
师:面对着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

“震惊”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惊讶,非常诧异。

师:假设你就是那个外国学生,谁能将它表演出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师:谁又能把“震惊”的表情描述出来?
生:那位外国学生瞪大了双眼,嘴张得老大。

生:那位外国学生目瞪口呆,还往后退了几步。

生:那位外国学生嘴里连连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师:那位外国学生为什么会“震惊”呢?请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生:因为他没想到徐悲鸿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所以他非常震惊。

生:因为他未曾料到徐悲鸿会有如此惊人的画技,所以他非常震惊。

……
反思:
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

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先用表演的手段让他们设身自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再让他们辅以想象性的文字描述,二者结合,使“震惊”这一较为抽象的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逐渐鲜明具体的图象,进而再让他们理解外国学生此时心中的惊
叹之情。

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在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及积累运用语言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作为获得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学习语言,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让我和学生都别有一番收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领悟,不再只是字典上的解释,而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些抽象的语言因素用丰富的形象材料来支撑,如第五自然段“潜心”一词,查字典解释是“十分用心”,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我通过调动学生进行推想、表演、用语言描述、口头填空等种种方式,引导他们明白了徐悲鸿学画是何其的勤奋刻苦,体会到了作者于词句中所流露出的对徐悲鸿的深深地赞叹。

(2)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当然是朗读。

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积累语言、树立形象、体会情感等。

若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活动起自己的五官,效果会更好。

如理解“震惊”一词时,我就请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出这个词的意思来,通过肢体语言给了他们最直观的形象感受,从而较快地学习了“震惊”这一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语言并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点,只有当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算真正地学会了一处语言。

如学生在充分弄清徐悲鸿励志成才的经过后,自然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

此时,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实际,也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说一段话,从而最终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达到了“读出去、记得住、用得出”的目的。

当然,对于本次案例的实施,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对课文中语言因素的挖掘还不够广泛、力度还不够深刻。

如第七自然段中“优异”、“轰动”也是语言因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却简单带过。

(2)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主读文、提问的时间还不够长、空间还不够大,要切实将读与领悟、感受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