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感受。

2. 学会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电子板书2. 描述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3. 各小组的合作角色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出示或展示具有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草原的,请大家先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了解或感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大意。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从草原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合作探究,角色卡片分为:草原观察家、草原画家、草原大家、草原记者。

3. 角色卡片的分配和要求由教师提前与学生说明。

4.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合作来完成以下任务:- 草原观察家:观察草原的景色和动植物,描述草原的特点;- 草原画家:用画笔或颜色制作草原的画,并且用文字描述画面;- 草原大家:从草原的意义和价值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草原记者:以采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Step 4 合作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示草原画作、采访等形式进行合作展示。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本单元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3.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番草原风光。

播放课件,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背诵《敕勒歌》,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草原美景。

对比老舍先生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4.简介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生字的书写。

2.听写词语。

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

听写后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练习书写容易出错的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勒、微、涩”。

第一组: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第二组:襟飘带舞响成一片礼貌羞涩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3.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草原的美丽》。

详细内容为:描述草原的辽阔、美丽,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语。

b.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描绘草原的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草原2. 板书生字、词语: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 板书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述你对草原的印象。

2. 答案:a. 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b. 示例:草原辽阔无垠,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草原》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2.学生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板书:草原)3.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张自忠》等。

设计意图: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1)随文识字。

①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渲(xuàn)染勾勒(lè)陈(chén)迂(yū)回蒙(měn g)古包鄂(è)温克族羞涩(sè)②读准多音字:蒙。

点拨:“蒙”字,读mēn g时,表示欺骗,胡乱猜测,昏迷,神志不清,如:欺上蒙下、蒙骗、瞎蒙、头发蒙;读mén g时,表示遮盖,蒙蔽,受到,蒙昧,姓,如:蒙头盖脑、蒙哄、蒙难、启蒙;读měn g时,指蒙古族,如:蒙古包、蒙医。

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欺上蒙下、蒙哄、启蒙、蒙医、蒙难、蒙骗、蒙古包、头发蒙。

(2)练读字词。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玻璃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板书: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练读字词,讲练结合,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感悟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碧绿”、“辽阔”等。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草原的哪些情感?4.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草原》作者:老舍原文略。

2.生字词表碧绿、辽阔、美丽、赞美、向往、丰收、牧歌、骏马、牛羊、毡房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草原的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辅助教学。

4.家长签字表家长签字确认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草原》第一课时六年级(上)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草原》第一课时六年级(上)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一单元《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草原》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及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写景中融入了想象,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学生真正见过大草原的不多,教学中借助《敕勒歌》以及影视作品,可以增进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因此,本课教学可以基于这个基础展开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的学习,学生在“想开去”的角度会比较单一、匮乏,教师要尽量设计活动,打开思路,留足阅读的时间,帮助学生体味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自然奇观”,第一节“草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草原的地理特点、生态系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地理特点及生态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草原的地理特点、生态价值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草原的地理特点。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对草原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景,锻炼表达能力。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草原的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草原》2. 主要内容:地理特点:辽阔、壮美生态价值: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风固沙情感表达:热爱、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草原。

结合课文,谈谈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答案:例:我心中的草原是辽阔无垠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地上有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风固沙等重要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草原实地考察,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巩固草原、线条、柔美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草原》这篇散⽂,记叙了作者第⼀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课《草原》课⽂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的天⽐别处的更可爱,空⽓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歌⼀曲,表⽰我满⼼的愉快。

在天底下,⼀碧千⾥,⽽并不茫茫。

四⾯都有⼩丘,平地是绿的,⼩丘也是绿的。

⽺群⼀会⼉上了⼩丘,⼀会⼉⼜下来,⾛在哪⾥都像给⽆边的绿毯绣上了⽩⾊的⼤花。

那些⼩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绿⾊渲染,不⽤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惊叹,⼜叫⼈舒服,既愿久⽴四望,⼜想坐下低吟⼀⾸奇丽的⼩诗。

在这境界⾥,连骏马和⼤⽜有时候都静⽴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了⼀百五⼗⾥,才到达⽬的地。

⼀百五⼗⾥全是草原。

再⾛⼀百五⼗⾥,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车⼗分洒脱,只要⽅向不错,怎么⾛都可以。

初⼊草原,听不见⼀点⼉声⾳,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鸟。

⾛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河!⽜⽺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丘上出现了⼀群马,马上的男⼥⽼少穿着各⾊的⾐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来到⼏⼗⾥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们⽴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

车跟着马飞过⼩丘,看见了⼏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很多,都是从⼏⼗⾥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家的语⾔不同,⼼可是⼀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那么亲热,⼀点⼉不拘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1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
②品“绣”字之妙。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
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④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绿色与白色的搭配,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⑤指导书写“毯”字。
师范写“毯”字,谈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反馈评价。生自主练习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腐、羞”,再交吟小诗,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
(3)仿写感受。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完成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4)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读好生字词和长句,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教师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如果我们抓住了课文的思路,也就抓住了组织阅读教学的准绳、筋骨和架子。初读重在整体感知,我通过边读边思考“你能想到哪些画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课文的大体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草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解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景色。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我喜欢春天的公园。

阳光洒在绿草如茵的地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小朋友们欢快地奔跑着,放风筝、捉迷藏,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设计。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

(出示草原录像片)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

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

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1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1课时教案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2.通过课前预习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三)已有生活经验:
很多学生去过草原,能够初步说出蒙古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
(四)未知经验分析:
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虽然本班孩子在假期里有不少同学去过草原,但都是旅游,时间短、感受有限。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学期目标: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查漏补缺,正确朗读课文,找到朗读课文的问题。
1.学习词语:触摸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愉快一碧千里绿毯线条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云际惊叹久立四望低吟骏马静立不动回味乐趣姓陈目的地洒脱忽飞忽落迂回男女老少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彩虹拨转马头马蹄蒙古包热乎乎豆腐礼貌拘束举杯稍微羞涩感人会心的微笑套马摔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资源拓展:,拓展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积累,启发感受,可以推荐孩子们阅读六上《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根据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说说你知道的描写草原的诗句或歌曲。

2.出示课件:音频《天堂》。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将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知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设计意图:由腾格尔的《天堂》引入《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出示课件: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初入草原,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景物来写?(2)抓住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大草原的地理与风土人情。

2.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

2.学习关键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学会进行情境交际。

【教学难点】1.学习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特点。

2.加深对课文中常见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导入大草原的知识,引导学生联想草原的印象词汇。

2.提问学生对初中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看法,并要求学生简述中学学习重点。

二、自学环节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词汇,理解关键词汇的含义和运用方法,进行记忆。

3.大家讨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地名,并总结出这些人物或地名的含义。

三、汇报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整理出思路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表达对蒙古人的印象,向全班汇报。

四、巩固环节1.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绎活动,分小组进行剧本编排和演述。

2.全班分段少人表演,领悟草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方式。

五、回顾环节1.整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2.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并对其进行积累。

【作业】1.模仿《草原》的文体,写一篇小恒例。

2.在家中以草原为主题,借用不同材质,动手制作草原风情小手工。

【教学评估】1.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关键词语的记忆和应用练习。

2.学生完成剧本创作,并在演讲时用到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从小组汇报分享中,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选材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探索,也对学生的社会化认知和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升。

整节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演练机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察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

)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

)(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