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侧重于对小说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小说。 2.从考查能力来看,散文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 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理解概念的考查成为命题的重点,这有利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新 知,不断增长知识与见识。 3.新高考全国卷对散文阅读的考查进行了创意性变革,题型设置有了重大突破,从命题立意到分值 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 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信息性阅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 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选项做准备。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 作用。
三、了解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段:
1.总领全文。交代文章背景。 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 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中间句段: 1.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承上:照应上文的……内容,突出…… 3.启下: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 4.前后呼应。 5.转换话题。 6.舒缓行文节奏。
●小 说 三 要 素 及 主 题 关 系 图 ● 文章标题的作用 ● 一、常见题型 ● (一)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 二、答题方向 ● (一) 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 ● (二) 手法: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 (三) 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 ● (四)揭示情感 主旨 ; ● (五)新颖独特,引起读者兴趣;
(二)散文句段作用赏析题 散文句段作用题常见设问方式 1.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引入某一个故事有何效果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2.文本结构:本文从……展开,首先……接着……最后……3. 文本语言: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文本立意:本文旨在……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的态度。
5. 文本评价:本文……让人感受到……并且……6. 文本描写:本文中描写了……7. 比喻、擬人、夸张:本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得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8.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并且提供了……9. 文本情感:本文充满了……情感,让人……10. 文本感染力:本文的感染力非常强,让人……11. 文本亮点: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12. 文本启示: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13. 文本反思: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反思……14. 文本引导:本文以……为引导,让人……15. 文本比较:本文对比了……这种方式让人……16.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我们可以得出……17. 文本描述:本文描述了……18. 文本暗示:本文暗示了……19. 文本思考: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应该思考……20. 文本疑问:本文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21. 文本展望: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展望……22. 文本解决方案:本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23. 文本读后感:在阅读本文之后,我感受到了……24. 文本对比:本文与……对比,可以发现……25. 文本互动:本文与读者进行了互动,使得读者……26. 文本体裁:本文属于……体裁,具有……27. 文本逻辑:本文的逻辑连贯有序,使得……28. 文本历史:本文讲述了……历史背景,让人……29. 文本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让人……30. 文本出处:本文来源于……,作者是……31. 文本表述:本文表述了……32. 文本节奏:本文节奏明快,让人……33. 文本反讽:本文通过反讽的方式,让人……34. 文本批判:本文对……进行了批判,让人……35. 文本独特性:本文的独特性在于……36. 文本哲理:本文表达了……的哲理,让人……37. 文本评判:本文评判了……,让人……38. 文本启发:本文启发了读者……39. 文本感悟:通过阅读本文,我得到了……的感悟。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1.加强语文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
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
3.找到符合语文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4.语文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5.根据语文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
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
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
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
语文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
语文答题技巧:1.打破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
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
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
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
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
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
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
答3个小点即可。
⑵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式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现代文A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A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A3: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表现方法。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A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A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A6: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格式: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A7: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1.直接揭示主题2.形象地暗示主题3.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4.说明体裁如:《出师表》,说明是“表”类体裁。
5.说明中心6.引起关注A8:文章标题用疑问句式好处: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针对具体情况再详细解答A9:记叙文的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主旨的归纳/全文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与文章内容照应/语代双关/体现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A10:议论文文章标题的作用点明中心或论点/小标题: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耳目一新/严肃的文章标题:引人深思/伤感的标题:阴郁的色调A11:概括文章内容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拼后加工归结3.划分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A12:赏析小说题目、结尾题目:凝练含蓄故事结构上十分注重细针密线和前后照应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或是一句寓言式的话,意味深长/一个情景的定格,让人忍俊不禁……A13:词句品味和赏析类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我认为词语运用好的原因是……A14:××词好在哪里?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A15: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了/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作用:扣住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心理,紧密联系中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 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 照应前文。
⑤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 刻画人物性格。
⑦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 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
(二)安排方式:倒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常见考查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注意四个角度)(2)写景法。
如《故乡》的开头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出阴沉、萧索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凸显小说主题。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注意读者感受)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高考语文试卷的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原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文章主要讲述了……- 作者通过……- 文章旨在表达……2.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分为……部分,分别是……- 每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3.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手法,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4.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观点,答案要点如下:-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观点,如……-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作者的观点具有……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把握诗文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诗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翻译诗文,答案要点如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2. 题目要求分析诗文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主要描写了……- 诗文中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3. 题目要求赏析诗文意境,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意境优美,如……- 诗文的意境具有……特点。
4.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情感,答案要点如下: - 作者在诗文中表达了……情感,如…… - 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是……- 作者的情感具有……意义。
三、作文【解答步骤】1. 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确定立意,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注意段落划分。
4. 撰写文章,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1. 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
- 结合自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 借鉴经典名句,传承文化底蕴。
2. 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高考--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 (形象、准确) 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 (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 、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 (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 、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 (1) 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 (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 ;(2) 0 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 (3) 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4) 看是否是一语双关 (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褒词贬用 (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等; (5) 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 (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现代文答题模板
现代文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如下:1. 标题作用:A. 文首:总领全文、引出话题、提出论点、为下文作铺垫、引起读者兴趣B. 文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升华感情C. 中间: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揭示主题2. 概括文段要点:A. 要点明确,用词准确B. 要点整合,顺序合理C. 要点精炼,尽量多记3. 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4. 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平叙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借古讽今、双关、讳饰、用典6.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7.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修辞手法8. 语言特色: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精练、简洁、诙谐、夸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口语化、平淡、质朴、清新、优美、翻译、含含蓄、哲理、感染力、生动形象9. 中心思想:通过...故事,歌颂 (赞美) 了...,表现了...思想,揭示了...主题。
10.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主题、情景交融、白描与细节描写11.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2. 结构思路: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终收笔、线索、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总领全文、概括中心、借景抒情、以小见大13. 记叙文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4.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5. 议论文论点:A. 确认论点的方法1 话题一致法2 因果联系法3 解决问题法4 时空定位法B.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C. 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引申论证、比喻论证16.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17.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总分18.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用、举例子、画图表、直接说明、间接说明19. 哲理句作用:哲理句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A. 点明中心B. 突出主题C. 深化中心D. 呼应结尾20. 情节概括:A. 记叙性情节概括1 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概括2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括3 按照地点转换顺序概括4 按照感情发展顺序概括B. 议论文性情节概括1 论点情节2 论据情节3 论证情节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试卷电子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文章节选:(此处插入文章节选内容)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突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
B.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 文章结尾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具深度。
D. 文章的叙述方式较为平淡,缺乏波澜,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B. 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C.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具有普遍意义。
D. 文章的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形象,缺乏艺术感染力。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文章节选:(此处插入文章节选内容)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B. 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如“荒原”象征着人物的内心世界。
C.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批判社会的不公,呼唤人性的回归。
D. 文章的语言表达较为平淡,缺乏文学性。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B. 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代表性。
C. 文章的主题思想具有时代意义,引发读者共鸣。
D. 文章的语言表达较为口语化,缺乏文学韵味。
(二)古诗文阅读(共5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文言文节选:(此处插入文言文节选内容)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
B.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忠诚和正直。
C. 文章的叙述方式较为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
高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感知能力。
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
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
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
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万能答题模板(共8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万能公式一、必背考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语文答题模板(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精简版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精简版【现代文部分】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三)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分辨先后顺序。
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推断想象】题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
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语文现代文赏析题模板
语文现代文赏析题模板在语文考试中,现代文赏析题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以下是一个语文现代文赏析题的答题模板,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一、题目解读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察重点。
一般来说,现代文赏析题的题目会包含文本出处、作者、背景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文本和答题都有重要帮助。
因此,在开始答题之前,一定要先认真阅读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二、文本分析1.主题思想在分析文本时,首先要明确文本的主题思想。
可以通过阅读全文,找出文本的核心内容和表达意图,进而概括出主题思想。
同时,要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往往是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线索。
1.人物形象如果文本中有人物形象,那么分析人物形象也是赏析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同时,要注意人物与主题思想的关系,看看人物是如何体现主题思想的。
1.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是文本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赏析的重要内容。
可以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分析它们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
同时,要注意这些手法的效果和作用,看看它们是如何增强文本的艺术感染力的。
三、观点阐述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点明确: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要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
2.论据充分:要用具体的文本分析和理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得观点更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要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文采。
四、总结归纳最后,要对整个赏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答题思路和分析过程,看看是否有遗漏或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对文本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一部分,分为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题型包括单选、双选和主观题。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文章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以下是阅读和答题的模板。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1.读懂文章首先,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以及该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哪几个分论点)。
然后,理清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具体来说,“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是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模板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四、表达方式类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抒情、议论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答题示例:(2004年高考题)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文章概况1.1 文章来源及作者本文选自《天津市高级中学招生考试语文科大纲》,作者为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1.2 文章题目《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1.3 文章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模板,包括了对答题模板的解读和具体的应用方法。
二、答题模板的解读2.1 文章主旨本文旨在为天津高考语文考生提供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指导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合理安排答题思路、构建答题框架。
2.2 关键要点2.2.1 答题模板的作用答题模板是考生在阅读文章后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所使用的一种框架结构,具有引导思路、梳理观点的功能。
2.2.2 答题模板的构成答题模板一般包括题目分析、观点陈述、论证材料和结论四个部分,帮助考生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答题思路。
2.2.3 答题模板的运用考生在使用答题模板时,应该结合具体题目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明确主题思想,合理运用答题模板构建答案。
三、应用方法3.1 阅读题目考生在开始阅读文章时,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解题目的要求。
3.2 把握主题思想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考生应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为构建答题模板奠定基础。
3.3 构建答题模板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应该合理构建答题模板,明确观点陈述与论证材料的排列顺序,确保答题思路清晰、合理有力。
3.4 适当发挥在构建答题模板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适当发挥,增加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丰富答题内容,但要确保不偏离主题和题目要求。
四、总结本文对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进行了解读和应用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题目,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参考资料1. 《天津市高级中学招生考试语文科大纲》2.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文件以上就是《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天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作为备考工具,在高考前期的准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类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 答题模式: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情感表达。
3. 答题示例:(1)《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潜入夜”“润物”则是拟人化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小雨润物与草色遥看近却无相对比,突出了雨的细小和滋润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段文字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敬和报答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不能离开祖母的原因。
(2)《六国论》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而北。
各以其所取者,入秦而求天下之利。
”这段文字表达了六国对秦国的掠夺和依赖,同时也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同时也为下文描写荷塘月色做了铺垫。
(2)《故都的秋》中“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四、作文类1. 写作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 写作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写作成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能』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板.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
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
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