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素

合集下载

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气象因素是指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影响很大。

在自然条件下,气象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植物的品质和数量上。

首先,太阳辐射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太阳辐射是植物合成光能的主要来源,适当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植物的生长。

光照强度大会增加植物的蒸腾量、呼吸作用、酸性物质的分泌,以及干物质的积累,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但是,光照强度过强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使叶片容易脱水、萎黄,甚至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次,温度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适宜范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地区,高温会导致植物代谢加快,增加了酸性物质的分泌。

这在柑橘等果树的生长中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如果温度过高,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而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的植物,相比较而言较为耐寒,但生长速度较慢,容易受到寒霜的影响。

另外,湿度也是植物生长中必须注意的一项气象因素。

大部分植物喜欢相对湿度处于50%左右,如果湿度太大容易让植物发生感染,如果湿度太小,植物就容易萎蔫干枯。

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较多养分,干物质可以增加,枝叶茂盛。

相反,过度干旱的环境就会影响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并不是所有植物都能够适应同样的气象环境,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在适应干旱的同时,也适应了日渐明显的日夜温差。

这些植物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水分,并在夜间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呼吸作用。

而在雨林中生长的植物,由于高湿度和高降雨量的环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增加,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

最后,风速和降水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气象因素。

适度的风力可以帮助植物散热,促进根系的通风透气作用,使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但是,狂风暴雨就会对植物和果实产生损坏和损失,因此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的种植中,需要通过搭建防风网、设置水利措施等手段,减小气象因素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下面将对农业气象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做解释。

1. 气象因素: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阳光辐射、风速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适的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3.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在地面降下的形式,包括雨、雪、露、雾等。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水源,同时也会对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产生影响。

4. 光照: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5. 大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适宜的大气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6. 风速: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适宜的风速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散热和水分蒸发,但过大的风速会对农作物造成风害。

7. 蒸发散发:指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农业生产中,正确估算蒸发散发量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8. 冷害:是指农作物由于低温而引发的生理、形态和产量的损害。

冷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9. 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干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0. 病虫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导致的农作物疾病和害虫。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尽管人类活动导致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忽视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气象因素在空气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以增进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气温气温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较高的温度下,大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使污染物(如臭氧、颗粒物等)的生成量增加。

此外,高温还可以造成光化学反应的加剧,进一步导致臭氧等污染物的产生。

因此,高温条件往往会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颗粒物的形成和传输过程中。

较高的湿度可促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成长并加速下降,有助于净化空气。

然而,高湿度也可能增加大气中的水溶性污染物(如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三、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决定大气污染传播路径和速度的关键因素。

较大的风速可以帮助扩散和稀释污染物,从而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反,低风速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停留时间增加,加剧污染问题。

风向则决定了污染物传播的方向,可能将污染物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造成跨界污染。

四、气压气压是指在某一高度上的大气重量。

气压的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密切相关。

低气压通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和气流不稳定,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高气压条件下,气流相对较稳定,有助于污染物稀释和净化。

结论综上所述,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大气污染的形成、传播和净化过程。

了解和研究这些气象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气象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保障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气象因素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与防控措施

气象因素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与防控措施

气象因素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与防控措施引言:在航空飞行中,气象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雷雨、低云、强风等,不仅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于航空公司和飞行员而言,了解并应对气象因素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气象因素对航空飞行安全的影响1. 可见度:低能见度是航空飞行中最常见的气象问题之一。

当气象条件不佳时,航班能见度受限,飞行员的视野受到影响,会增加导航和起降的难度。

此外,低能见度还会增加碰撞和误导他人的风险,对于飞行安全构成威胁。

2. 风速和风向:风的强度和方向是航空飞行中必须要考虑的气象因素之一。

强风可能会对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导航造成干扰,特别是在起降过程中。

风向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飞行器偏离预定航线,增加事故风险。

3. 天气系统:雷暴、雾霾和冰雹等天气系统对航空飞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雷暴会引发强烈的气流和雷电,对飞行器和航空设备造成损坏。

雾霾会造成能见度降低和空气质量恶化,增加导航风险。

冰雹则可能导致飞机受损并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

二、气象因素防控措施1. 提前气象信息获取: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应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包括天气预报、气象图像和相关数据。

通过预测恶劣天气条件的到来,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变飞行计划、调整航线等。

2. 飞行员培训和技能提升:飞行员是保障航空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他们应受到充分的培训以适应各种气象条件下的飞行。

加强飞行员的气象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气象条件,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3. 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航空领域应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航空公司和飞行员提供实时的气象情报。

这将有助于减少对飞行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供决策支持。

4. 监控飞行器性能和装备状况:及时监测飞行器的性能和装备状况,确保其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

定期检查飞机的防冰设备、雷达和导航系统等,保证其良好工作状态,以防范因恶劣天气条件导致的事故。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1)气象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风向、风速、气温和湿度等,都直接增加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其中.风向问题是工厂配置中必须考虑的条件,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该放在居民区下风向.在气象条件中,逆温层被认为是必须十分重视的影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因下暖上寒污染物容易垂直上升并向高空扩散,如果出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的逆温现象则逆温大气层将阻止该层内或层下烟气的上升,抑制大气对流和湍流的形成,影响烟气的稀释扩散,造成污染物的聚集,增加污染物的危害.
(2)地形地物的影响.由于地形、地物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会有很大差异.在窝风的丘陵和山谷盆地,污染物不能顺利扩散开去,可能形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区.污染物沿平行山谷的方向流动,会给下风侧带来更严重的污染.
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会使运动着的大气产生涡流.在涡流区大气污染物很难逸散,使涡流区完全处在污染状态中.在污染源多的地域,恰当地利用地形地势,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是促使污染物迅速扩散、减少污染的重要条件.
(3)植物的净化作用.种植花草、树林对过滤和净化大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每亩树林每天大约吸收70kg的二氧化碳,放出50kg氧气.一亩树林每年能过滤下来的大气粉尘约1000一3000kg,树林还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等.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种植花草、树木是防治大气污染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然而,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许多气象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一、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以及大气层的稳定性等。

这些因素会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气体的扩散和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增加污染物的挥发和光化学反应的速度,导致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剧。

其次,湿度也对大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湿度高的环境中,污染物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颗粒物和酸雨等有害物质。

此外,湿度高还会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的含水量,使其更易附着在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现象。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主要因素。

强风可以有效地将污染物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减少局部区域的浓度。

相反,风向的变化会导致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输送,增加大气污染的传播范围。

大气层的稳定性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稳定的大气层会阻碍大气污染物的上升和扩散,使其在地表层积聚。

尤其是在夜间和早晨,大气层较为稳定,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形成雾霾等情况。

二、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通过对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城市中,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原因,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大气中的臭氧和颗粒物浓度较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在冬季,由于温度低和大气层稳定,污染物在地表积聚,形成较严重的雾霾。

此外,风向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的传播。

在城市中,风向沿着一条主要的传播路线,将污染物从工业区向周围地区扩散。

如果风向改变,污染物将被输送到新的区域,可能导致短期内某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另外,大气污染情况还与局地的气象条件有关。

第 三 节 基本气象要素

第 三 节  基本气象要素

气压与 高度关 系
气压表:根据气压随高度变化原理可以表示飞机相对高度的高低
气压突变会影响高度测量的精确性
思考题:
1.相对湿度,是指: A.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百分比 B.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C.空气中水分占空气总量的百分比 答案:B
思考题:
2.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数量随气温变化,气温越高,则: A.可以容纳的水汽就越少 B.可以容纳的水汽就越多 C.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温度就会变化 答案:B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等物理量是气象要素,风、云、降水等天气现 象也是气象要素
三大气象要素
气温 空气湿度
气压
三种温标
气体状态方程
P =ρRT
ρ为空气密度 R 气体常数
• 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 • 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
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
气温对飞行的影响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 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 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 潮湿程度)
影响相对湿度的因素
相对湿度的大小取 决于两个因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和温度
露点: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 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
标准大气压 = 101.325kPa
气温对升限的影响:气温升高,所有飞机升限减小 气温对滑跑距离的影响:气温升高,滑跑距离增长 气温对最大平飞速度的影响:气温升高,最大平飞速度减小(推力小) 气温对飞机载重的影响:气温升高,飞机载重减小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用来量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 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相对湿度、露点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因素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还会对大气的稳定和对流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污染物的挥发和扩散速度,进而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会加剧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增加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

此外,在冬季,温度的逆温现象会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形成雾霾和光化学烟雾。

其次,风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能力,低风速会导致污染物在一定范围内积聚,从而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相反,高风速会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减少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因此,风速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非常显著。

第三,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

低压天气和静稳天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天气条件。

在低压天气下,气压较低,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在地面上,造成大气污染。

而静稳天气下,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和污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在地面上积聚,形成雾霾和烟雾。

相反,高压天气和晴朗的天气状况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第四,降水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降水可以清洗和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将其带到地面上。

此外,降水还可以消除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从而减少颗粒物的浓度。

因此,降水对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反,干燥的天气条件会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积聚,加剧大气污染。

最后,湿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气象因素。

湿度高会增加水分子在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湿度对减轻大气污染非常有利。

而湿度低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更加浓集,增加大气污染的程度。

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与影响

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与影响

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与影响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从雾霾天数增多到PM2.5超标,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事实上,气象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和影响。

一、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指观测点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状态的一种参数。

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物易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而在较为不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易受到稀释和消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2.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若风速小,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的停留和积累;而如果风向不好,比如风送进来了污染物,就对当地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高温和强辐射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会促进光化学反应,加剧氧化污染物的生成速度,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同时,温暖的气流加速了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污染。

二、天气模型对预报空气质量的作用天气模型在气象预报和环境预报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模拟空气流动、地形影响、辐射、化学变化等因素,进而预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分布范围。

天气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环保政策和决策,指导公众生活和出行,以降低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控制效率和标准,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

三、气象服务对空气质量的保障作用气象服务在空气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预报、信息发布等手段,向公众提供包括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等方面的服务。

气象服务可以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语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气象因素是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了解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空气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关系

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关系

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关系
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气象因素是指影响气象现象的各种因素,包括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

这些因素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气象因素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自然因素是指影响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地质因素、生物因素等。

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作用会对气象现象产生影响。

例如,地形的高低、起伏会影响气流的流动和形成局地气候;植被的分布和生长会影响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

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气象因素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自然因素对气象因素的分布和变化起着制约作用。

例如,地形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分布,山脉会产生雨影效应,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

2. 自然因素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作用会直接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系统的运动,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3. 自然因素和气象因素相互作用:自然因素和气象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植被的分布和生长会影响地表的反射率和蒸发量,进而影响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分布。

总而言之,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界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怎么形成

气象怎么形成

气象怎么形成气象形成的原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

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

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

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

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

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

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影响飞机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机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机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飞行是受制于气象条件的一项复杂活动。

气象因素是影响飞机飞行安全、航线规划、燃油消耗以及飞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以下将介绍影响飞机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1.温度温度是影响飞机性能的重要因素。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空气的密度,而空气的密度又会对飞机的升力、推力和阻力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的条件下,空气密度较低,会导致飞机的升力减少,需要更长的跑道才能起飞。

此外,温度的变化还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影响,如燃油消耗率和推力输出可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高湿度会使空气变得稀薄,降低飞机的性能。

湿度还会对飞机的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产生影响,例如高湿度会使发动机吸气性能下降,进而影响飞机的燃油消耗。

此外,湿度还与大气透光性密切相关,高湿度会使能见度减小,对飞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3.高度高度是指飞机所处的海拔高度。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压力和密度都会下降,进而影响到飞机的性能。

例如,飞机在高海拔地区飞行时,由于空气的稀薄,飞机需要更长的距离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因此可能需要更长的跑道进行起飞和着陆。

此外,高度的变化还会对飞机的气压系统和压力舱产生影响,需要通过相应的调节和控制来确保飞行安全。

4.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飞机飞行中非常重要的气象因素。

风的速度和方向会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速度、航向和飞行稳定性。

例如,头风会导致飞行速度降低和飞行时间延长,而顺风则会提升飞行速度和节省燃料消耗。

此外,风的侧风分量也会对起降操作产生影响,强大的侧风可能会导致飞机在着陆和起飞过程中偏离跑道。

5.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空气垂直上升或下降的能力。

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稳定性,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则可能导致颠簸、下沉气流等不利的飞行状况。

不同的大气稳定度还会对云量、云高和气象现象的发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飞机的能见度和飞行安全。

6.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如降水、云量和能见度等对飞机飞行产生直接影响。

气象因素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气象因素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气象因素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气象因素是测绘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对测绘结果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就气温、大气压力、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常见气象因素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一、气温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气温是测绘工作中常见的气象因素之一,它对测绘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有着显著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气温的变化会引起测量仪器的漂移,从而影响到测绘结果的可靠性。

应对气温对测绘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使用的测绘仪器进行校准,以消除由于气温变化引起的漂移。

2. 控制测量环境温度:在测量前,应保持测量环境的温度稳定,避免气温变化对测绘仪器产生影响。

3. 温度补偿:一些高级测量仪器具备温度补偿功能,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的温度传感器来自动进行温度补偿。

二、大气压力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大气压力是测绘工作中另一个常见的气象因素,它对测绘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同样具有一定影响。

大气压力的变化会导致测量仪器的读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测绘结果的正确性。

要应对大气压力对测绘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使用的测绘仪器进行校准,以消除因大气压力变化造成的读数误差。

2. 控制测量环境气压:在测量前,应确保测量环境的气压稳定,并通过调整仪器的刻度系数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大气压力补偿:一些先进的测量仪器配备有大气压力补偿功能,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的气压传感器来自动进行大气压力补偿。

三、相对湿度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

在测绘工作中,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测量仪器的读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确性。

为了应对相对湿度对测绘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使用的测绘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读数准确无误。

2. 控制测量环境湿度:在测量前,应控制测量环境的湿度稳定,避免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测绘仪器的影响。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

高温与潮湿 高温 → 潮气渗透速率 ↑ ;潮气的损坏能力 因高温而↑。 高温与低气 气压 ↓→ 包装材料脱水率 ↑ ;温度 ↑→ 脱 压 水率↑。 故,气压↓+高温→→脱水↑↑ 高温与盐雾 高温有助于盐雾所引起的腐蚀速率↑。 高温与霉菌 霉菌的生长有赖于较高的温度;若>710C→ 停止生长。 湿度和低气 湿度 ↑→ 低气压效应 ↑ (尤其是电子产品 压 设备);但两种因素综合的实际效应,要 由温度来决定。
二、包装保护
为防止产品在流通领域发生损失而采取的 适当的包装技术方法。一般针对包装物可 能遇到的危险来确定相应的包装保护方法。
1、流通环境条件的参数化 流 通 物流 商品在空间的实物转移:包装、运输、 装卸、储存、·······。
在物流过程中,自然、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最广泛、 最普遍。这些气候环境因素,有些可测,有些是不 可测的,其变化会引起商品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商流 商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转移。
Chapter 4 包装工艺的气象环境学基础
4 ~1 4 ~2 4 ~3 气象因素 环境因素 气象环境条件与防护包装原理
4~2
一、气压
环境因素
气压·臭氧·沙粒·盐雾
标准大气压强:纬度45°处海平面平均大气压。 在0℃,1g下为101.33Kpa
一般高度↑→气压↓:每↑100m→气压↓0.8-1.07kpa. 包装件若采用航空运输则考虑用增压。 高原运输则应考虑海拔高处的地区运行的气压差异。
设A是外因,B是内因,包装保护性能是C,通常A>B,A,B 的差值就说明造成了产品的损失,包装要起到保护产品的 作用,就必须使包装的保护性能>A-B,即:
C A B
环境条件参数 包装材料性质 包装保护设计 产品自然属性参数 包装试验 流通

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物化特性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物化特性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物化特性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细颗粒物(PM2.5)物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细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轻质,容易被气流悬浮并传播到较远的地区。

气象因素,如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对PM2.5的浓度、分布、化学组成和光学特性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风速是影响PM2.5传输和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风速可以带走空气中的颗粒物,使其不易积聚。

换言之,风速较大的地区PM2.5浓度较低。

此外,风的方向和地形也会对PM2.5的扩散产生影响。

例如,风从污染源的方向吹来,会导致该地区的PM2.5浓度升高。

而且,在山谷等地形条件下,风速较低,PM2.5更容易积聚,使其浓度升高。

其次,温度和湿度对PM2.5的形成和沉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使气溶胶中的水分子蒸发,使细颗粒物干燥并增加其浓度。

此外,湿度还会影响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的增长和减小,进而影响PM2.5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高湿度条件下,气溶胶粒子的增长速率较高,容易形成较大的细颗粒物,而在干燥条件下,细颗粒物更容易分散和减小。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会导致大气层结和对流的变化,从而影响PM2.5的扩散和沉降速率。

另外,气压的变化也会对PM2.5的浓度和分布产生影响。

气压的升高通常伴随着较强的气流,使得PM2.5更容易扩散和减少。

而气压的降低则会导致大气稳定,使得PM2.5更容易积聚并提高浓度。

气压的变化还会改变大气层结的稳定性和湍流强度,进而影响PM2.5的传输和沉降。

总的来说,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物化特性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大气中PM2.5的浓度、分布和化学特性等。

因此,深入研究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机制,对于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气象因素对PM2.5物化特性的影响程度和机制,从而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进行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和减少PM2.5浓度的措施。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首先,大气压力是飞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意味着飞机在不同高度飞行时会受到不同的大气压力影响。

大气压力的变化不仅影响到飞机的性能,还会影响到飞行员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飞行时可能出现高空病。

其次,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空气的稠密度,从而影响到飞机的升力和推力。

高温会导致空气稀薄,使得飞机需要更长的跑道起飞和更大的速度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

低温则会增加飞机的空气密度,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飞行速度。

第三,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

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空气的密度和飞机的性能。

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空气的密度越大,从而增加了飞机的升力。

然而,高湿度还会导致风切变、云雾等不良天气现象,对飞行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风是飞行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风的方向和速度会影响到飞机的飞行路线、速度和升力。

风的速度越大,对飞机的影响越大。

风还会导致飞机受到气流颠簸的影响,从而影响飞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第五,云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

不同类型的云会带来不同的天气现象,对飞行产生不同的影响。

低云层可能导致能见度降低,增加着陆和起飞的困难。

而雷暴云则会带来强风、降水和雷电等危险,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

最后,降水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

降水的类型和强度会影响到飞机的能见度、飞行性能和安全。

降雨会使跑道湿滑,增加起飞和着陆的困难。

降雪则会导致跑道结冰,增加滑行和刹车的难度。

大雾则会极大影响能见度,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等。

总结来说,飞行中的六大气象因素包括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云和降水。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飞行安全和飞行员的工作。

在飞行前,飞行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飞行决策。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

影响飞行的六大气象因素作为飞行员或航空公司的员工,了解气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气象对飞行安全和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介绍六大常见的气象因素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1.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逐渐集结成为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下。

降水对于航空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影响了飞行的能见度和机动能力。

在降水中,雨和雪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

对于飞行员来说,雨的影响更大。

降雨可以减少能见度,使得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更难以观察周围环境。

此外,降雨还会对跑道的摩擦力造成影响,使得货运量增加。

因此,当有降雨时,航空公司需要进行更多的安全措施来确保飞行的安全。

2. 雷暴雷暴是一种大气排放现象,经常伴随着暴雨,风暴和龙卷风。

雷暴的出现意味着云层内发生了复杂而强大的空气流动。

它们可以影响飞行的安全,并导致飞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当发生雷暴时,航空公司必须通过决策和通信确保安全的飞行。

航空管制会规定经过雷暴区域的飞机必须避开并绕行其他路线。

如果遇到雷暴,机组人员可能被迫进行紧急着陆。

3. 热浪由于能量平衡失调,气温太高时会发生热浪。

气象学家警告说,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很多死亡和财产损失,但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高温环境下,引擎可能会过热,从而影响飞行安全。

航空公司必须在预测的高温天气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引擎冷却系统;增加燃油储备以应对较长的飞行时间。

此外,如果气温过高,飞机的重量和平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将影响到飞行的安全性。

4. 风风是航班运作以及飞行计划中的重要因素。

风速和方向同样会影响着飞行员的判断和航空公司的决策。

当风速过大时,飞行员需要调整自己的飞行计划。

若飞机因风速或风向问题飞行迷失或失控,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即便是强风也不会对飞机造成太大的伤害,但风向、风速、气压等有时会形成气流,会造成飞机不受控制,出现动荡现象。

这时,飞机的飞行必须相应发生改变,这就需要飞行员做出调整,避让气流或绕开气流区域。

气象因素的名词解释

气象因素的名词解释

气象因素的名词解释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天气的变化往往是由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气象因素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指的是表示空气热度或冷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的变化影响着空气的密度,进而影响着气压和风的生成。

高温通常意味着炎热的天气,而低温则表示天气寒冷。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于该面积的作用力,也可以看作是大气重力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气压的单位有帕斯卡(Pa)和毫巴(hPa)。

气压的变化对于天气具有重要影响,高气压一般对应晴朗稳定的天气,而低气压常带来阴雨天气和风暴。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表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饱和状态下所能容纳水蒸气的最大含量之间的比例。

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舒适感,高湿度常常让人感到闷热,而低湿度则会导致干燥的天气。

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固态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方式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生态系统。

风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结果,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

风的强度可以通过风速来衡量。

风对于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空气的循环和湿度的分布,还可以带来不同气团和天气系统,如季风、暴风、台风等。

云云是大气中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气溶胶团聚体,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等多个层次。

云的形态和云量反映了大气中水蒸气和气流的活动情况,同时也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

云的种类有层云、积云、卷云等,不同云形对应不同的天气状况。

雷电雷电是在大气中由于强烈的大气运动和静电作用引起的电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闪电、雷声和强降雨,对人们的安全和电力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雷电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光能调节农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光照与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

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

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

光照强度弱时,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比呼吸作用消耗的还少,农作物就会停止生长。

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小而厚、子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

农作物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温度范围,大多数农作物能够适应的温度变幅在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

温度低于或高于此上下限,则生长缓慢。

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等。

比如对光合作用,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但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是由于高温引起催化暗反应的有关酶钝化、变性甚至遭到破坏,同时高温还会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和受损;呼吸作用也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极高温度下,在维持短时间强呼吸后,呼吸速率急剧下降。

水分约占农作物体重的70%~90%,不仅是农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等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合理控制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证,如果水分不足以补偿农作物因蒸腾作用和代谢活动消耗的水量时,嫩枝和叶片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反之,如果水分供应过多,不仅会引起植株徒长,还会导致作物根部缺氧,呼吸作用降低、难以吸收养分造成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风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

风速增加,空气乱流加强,使作物内外各层次之间的温度、湿度得到不断的调节,有效避免某些层次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风能减少大气湿度,破坏农作物内水分平衡,使成熟细胞不能扩大到正常的大小,结果所有器官组织都小型化、矮化;风能够把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传播到远处,帮助农作物受粉和繁殖。

(作者:屈文旭)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的分析热——以机械总动力为影响因子[ 作者:孙杨,胡治文,郑素芳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043 | 更新时间:2009-7-6 | 文章录入:imste 2008年第 21 期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管理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摘要:采用eview5.0对农业总产值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显著性高于农业支出对农业总产值的显著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必须具体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农业的总产值。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机械总动力;资金投入中图分类号:F224∶F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1—0002—02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

其中主要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本文鉴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国家大力提倡集约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中加大了对科技投入和现代化机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1 模型意义农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副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1.1 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已到了1.2亿hm 2的警戒线。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加,人均粮食占比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加大,农业总产值增加困难。

1.2 自然灾害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多。

水灾、旱灾、雨雪冰雹灾害频繁,病虫害防治压力加大。

2007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06 3亿hm 2。

虽然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5 000亿kg,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2007年我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只有378kg,低于1996年人均的412kg。

1.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

大量的过去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现在农产品消费者。

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外出务工农民兼营农业,每年都在农忙季节回乡务农。

一般每次回乡务农时间为两周到一个月;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经营粗放;松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据农业部统计,虽然我国在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理应减轻,但是由于柴油、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的增加,导致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成本每年都以6%~8%的速度增长。

此外,影响农业总产值提高的因素还有农业制度的合理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农业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作物良种等。

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3.1 2005年和2006年农业的资金投入减少,但是农业的总产值却有相当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2005年我国实行了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政策。

这在当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农民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和对农业总产值的提高显然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相同的条件下,农业政策或制度的改革,会使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例如我国在1982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可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所带来的效益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

3.2 变量选择假定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变,特别是我国今年将对1.2亿hm 2的耕地进行严格控制。

不考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并剔除价格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假定在农业制度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以1993~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农业总产值与农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的关系。

其中x1、x2相对于y2是解释变量,y2相对于y1是解释变量。

模型假定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3.3 结果分析3.3.1 农业总产值与机械总动力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为:y2=-27087.01+0.934197x1T=-2.232724 4.014475相伴概率为0.0017<0.05,f值为16.11。

说明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存在相关性,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有助于农业总产值的增加。

3.3.2 农业总产值与农业资金投入的关系回归方程为:y2=-2156.597+18.17343x2T=-0.25265 2.863052相伴概率为0.0143<0.05,f值为8.197069。

说明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的资金投入存在相关性,对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3.3.3 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资金投入的关系回归方程为:y2=-70387.3+2.964007x1-48.34319x2T=-3.676973 3.747303 -2.643684相伴概率分别为0.0036、0.0032、0.0228,f值为15.57419。

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相伴概率<0.01,农业资金投入的相伴概率>0.01而<0.05,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大于农业资金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4 建议措施4.1 不断完善现有农业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给当前我国农村综合改革带来制度创新的新内容,已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为此,要盘活和扩大土地的各项权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融合家庭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和现代农业公司制度;发挥现代工业成果和科学技术对农业制度的影响,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农业经营制度;使我国农业尽快走向机械化、信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节约化、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现代化的道路。

4.2 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 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高于2007年。

可见国家正不断地加大对“三农”的重视程度,不断推进“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实施进程,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带动“三农”的发展。

4.3 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我国农业基础实施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的灌溉条件落后,交通有水电基础设施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不断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的创新,工程的治理模式也不断随之改变,但是实践中工程的治理仍然存在种种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在国内外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绩效,既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又是促进其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也是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因此,为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农田水利的排水抗洪抗旱能力。

4.4 加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用先进的工业带动落后的农业,有经济和科技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政府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性能优越的各类农业机械,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引导,扶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我国应加大对农机大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大型采棉机、农用飞机等机械设备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4.5 扩大良种使用面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要想提高农业产值,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改进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为突出解决农业良种产业化问题,可以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

以育种为重点,坚持选、繁、推相结合,走出一条以良种产业化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