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氧化碳知识点
二氧化碳、水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2)——- 二氧化碳、水一、要点掌握: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收集时,一般不可用排水法),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做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2、化学性质:(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2)能与水反应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 H2CO3现象:CO2碳酸不稳定,碳酸分解方程式:碳酸+ 二氧化碳H2CO3 H2O CO2现象:红色溶液变为紫色(3)与石灰水反应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 CO2 CaCO3 H2O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固体)。
(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HCl)(2)原理(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 HCl CaCl2 H2O CO2(3)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见课本(4)实验操作:①连接仪器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堵住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加水,发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③加药品(从锥形瓶口装大理石,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因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⑤验满(带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5)检验是否为CO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6)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锥形瓶中的导管应稍出胶塞(有利于气体的导出)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组成(实验及结论)(1)实验装置:见教材(2)现象:﹡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3)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氢气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氢气+氧气 水H 2O H 2 O 2 H 2 O 2 H 2O(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也可证明该结论)2、纯水、硬水与软水(1)纯水:蒸馏水(阅读教材P54~57)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二氧化碳常考知识点归纳
二氧化碳常考知识点归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颜色、气味、状态。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可以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来证明,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3. 溶解性。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可以通过汽水等碳酸饮料来理解,瓶内压强大,二氧化碳溶解得多,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如上述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这一性质可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来灭火的,它可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2. 与水反应。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_2 + H_2O=H_2CO_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_2CO_3 =H_2O+CO_2↑。
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然后加热变红的溶液,溶液又变回紫色来验证这两个反应。
3. 与碱反应。
- 与氢氧化钠反应:CO_2+2NaOH = Na_2CO_3 + H_2O。
如果二氧化碳过量,还会继续反应Na_2CO_3+CO_2 + H_2O=2NaHCO_3。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与氢氧化钙反应:CO_2 + Ca(OH)_2=CaCO_3↓+H_2O。
这个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
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澄清,因为CaCO_3+CO_2 + H_2O = Ca(HCO_3)_2。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 工业制取。
-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CaCO_3[]{高温}CaO + CO_2↑。
二氧化碳知识点梳理总结
二氧化碳知识点梳理总结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氧化碳的来源、性质、作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进行梳理总结。
一、二氧化碳的来源1.1 自然来源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自然过程,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分解等。
此外,地壳中的火山活动、海洋的腐烂生物等也是二氧化碳的自然来源。
1.2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
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森林砍伐等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尤其是工业活动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幅增加。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2.1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稳定的气体,稍微溶于水。
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平衡气体,可以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来将其转化为液体或固体。
2.2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在一些反应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和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
三、二氧化碳的作用3.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地球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
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辐射出的长波辐射,减少部分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导致气候变暖。
3.2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调节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3.3 酸化作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以形成碳酸,使水体变酸。
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地球的海洋和淡水系统受到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1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增加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科学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1)
第二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还有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气、氢气、氮气、过氧化氢等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还有:金属单质(如:铁、钠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磷、硫、硅等)。
离子构成的物质: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还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等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如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化学变化5、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森、卢瑟福、玻尔等2、原子结构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中子数可以为零,如氢原子(5)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章总复习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的性质一、基础知识点1.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1 g·cm-32. 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磷和氧气反应现象: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碳和氧气反应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化学方程式:;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和氧气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固体由紫红色色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氢气和氧气反应现象:产生淡蓝色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②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③。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段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甲烷,是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其完全..的化学方程..燃烧式。
4.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__的气体,许多物质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比较剧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理解缓慢氧化要注意: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
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
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中考二氧化碳知识点归纳
中考二氧化碳知识点归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在中考化学科目中,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是重点内容之一,以下是对中考二氧化碳知识点的归纳:1.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具有较高的密度,比空气重。
它在固态时被称为干冰,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
2.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一种弱酸。
此外,它还能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3. 二氧化碳的来源: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作用、火山喷发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人类活动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4.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5.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与水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6. 工业应用:二氧化碳在工业上也有广泛应用,如作为灭火剂、制冷剂、碳酸饮料的气泡来源等。
7. 环境保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8. 实验室制取: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碳酸钙(如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9. 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石灰水检验,当二氧化碳通过石灰水时,石灰水会变浑浊,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10. 安全问题:虽然二氧化碳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是有害的,可以导致窒息。
结束语: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知识点归纳,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还能够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中考化学科目做好充分的准备。
九上化学二氧化碳知识点
九上化学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历史悠久,与生活息息相关。
它可以被用于制造建筑物、纺织品、也可以作为食物包装材料,甚至可以作为能源来源。
到九上,化学课程里,我们也讨论了二氧化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九上学习二氧化碳的要点吧!一、二氧化碳的定义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二元氧化物,化学式为CO2。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燃气体,也是地球上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二、二氧化碳的结构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是一个类似三棱锥形的平面分子,由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氧原子组成,原子间的键力极强,是一种极稳定的分子结构。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存在是由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因呼吸产生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化学转化的方式制备出来,比如通过煤、沥青、石油和其他有机物的燃烧得到。
四、二氧化碳的特性(1)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2)它是一种凝结点低的气体,即使在-78.5°C时仍然处于气态。
(3)它受热膨胀,即一定质量下,随着温度上升,体积也会增加。
(4)它对弱酸、弱碱、有机物和金属均具有腐蚀性。
五、二氧化碳的用途(1)工业中,二氧化碳可以用作聚合物的原料,用于制造建筑物、纺织品、包装材料等;(2)它也被用来作为冰淇淋和其他甜点的气体;(3)它也可以作为酵母的活性剂;(4)它还可以作为能源来源,比如将二氧化碳作为煤气来源;(5)它也被用于冷却和加速火焰燃烧。
六、二氧化碳的生物学意义二氧化碳在生物学上是特别重要的,它是植物吸收养分的重要来源,也是动物和人体呼出的废气。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可以保持地球的正常温度,被称为温室气体,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使地球温暖而适宜生存,也可以使大气中的水蒸气转变为降水,这些都是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总结:本文介绍了九上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定义、结构、制备、特性及用途以及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得生命能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它。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可 用于灭火。
(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 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 (2)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CO2能像倒水一样倒入烧杯中,就证 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用高矮不同的蜡烛 做实验,更是增加了趣味性。
因为反应太剧烈,产生的气体难以收集。
(2)反应原理:碳酸钙+盐酸
CaCO3 HCl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l2 H2O CO2
(3)实验装置 ①发生装置:主要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大理石是 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 常温型”装置。如图所示。
②收集装置:主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可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如图所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收获了什么方法? 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堂达标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 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 氧化碳显酸性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 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能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3.知道二氧化碳用来灭火的原理。 4.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知识点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下面是二氧化碳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1.二氧化碳的结构和性质: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它是一种线性分子,分子呈直线排列,C和O的键长都为116 pm。
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化学反应所分解。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高约1.5倍,可以通过常规的制冷和压缩技术将其液化。
2.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存在于大气中,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进行循环。
同时,二氧化碳也存在于海洋中,并参与地球的碳循环。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存在于固态和液态形式。
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在常温下被压缩成固态的CO2、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会在常温下液化,可以用作制冷剂。
3.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制取方法:(1)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是目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通过碳酸盐和酸反应:将碳酸盐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例如,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通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0.04%,可以通过抽取和冷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应用和意义:(1)食品和饮料工业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用作苏打水、汽水和啤酒等碳酸饮料的起泡剂。
它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杀菌。
(2)消防灭火器中:干粉灭火器中的主要成分是干燥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迅速降低火源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工业制冷: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具有很好的制冷效果,广泛应用于一些冷藏、冷冻设备和空调系统中。
(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原料:二氧化碳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料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中学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中学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的密度大约是空气的1.5倍。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但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被压缩成液态。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并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但当遇到高温或者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时,二氧化碳会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当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会形成碳酸,而碳酸则可以与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
3. 二氧化碳的来源二氧化碳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地表大气、地壳和海洋中。
在地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生物呼吸、工业燃烧和森林火灾等。
而在地壳和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则主要包括岩石风化、海洋生物呼吸等。
4. 二氧化碳的去除和利用在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可以被去除和利用。
例如,通过氧化铁的还原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去除,而通过碳酸盐的水解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氢氧化钠等化学品。
5.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二氧化碳对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
当地表的热辐射向大气层发射时,一部分辐射会被二氧化碳吸收,使得地球保持一定的温度。
但由于工业化和燃烧活动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会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等问题。
6. 二氧化碳的生物作用二氧化碳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从而为地球的氧气循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此外,地表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来源、去除和利用、环境影响以及生物作用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同时,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氧化碳专业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专业知识点总结1. 二氧化碳的结构和性质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份碳原子和两份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下能够凝结为白色固体,称为干冰。
它的密度大约是空气的1.5倍,不易溶于水,但能够溶于一些有机溶剂中。
在高压下,二氧化碳能够存在于液态状态。
2. 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排放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
其中,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是动植物的呼吸和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而人类活动也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如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和森林砍伐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3.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具有吸收地表辐射能力的特点。
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射向地表,地表吸收辐射后再向大气层释放热量,此时二氧化碳就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
然而,由于工业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过强,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4. 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变化中,它受到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在过去的数百万年中,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一直在变化,这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然而,自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远远超出了自然变化的范围。
5. 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的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过程。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海洋也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储存库,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也会释放一部分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超过了自然的吸收能力,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快速上升。
6.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环境和生物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气候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二氧化碳的溶解在海洋中形成碳酸,导致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危害。
七年级生物二氧化碳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广泛存在于空气中,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生物学中,二氧化碳是一个关键环节,对于理解生物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学中的二氧化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个重要的概念。
1. 二氧化碳的来源二氧化碳可以来自于多种来源。
其中,最常见的来源是来自于生物呼吸和燃烧有机物质时产生的废气。
此外,一些天然现象,如火山爆发等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2. 二氧化碳的生物作用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利用太阳光合成生物质,并通过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同时,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与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和排出废弃物质。
3. 二氧化碳的污染尽管二氧化碳是天然的气体,但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加剧,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上升。
这种情况下,二氧化碳会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对人类和生物圈产生不利影响。
4. 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测量单位为ppm(每百万份)。
二氧化碳的浓度因地区、季节、时间和天气状况而异。
在完成全球气候研究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含量。
5. 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在生命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参与到气候的升温和降温、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等多个领域中。
在生命的演化历程中,二氧化碳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气候变化、基因突变和物种适应性等方式,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结二氧化碳是一种生物学中重要的气体,具有多重作用和影响。
学生们应当理解二氧化碳源、功能、污染和浓度等重要概念,从而对生态和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地球上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其中,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地球的大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
1. 二氧化碳的来源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在自然方面,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动植物呼吸、腐烂和自然燃烧等过程都会释放二氧化碳。
在人为因素方面,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和森林砍伐等活动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2. 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全球变暖现象。
温室效应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引发天气极端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风暴等。
此外,海平面上升是二氧化碳增加的结果,导致岛屿和沿海地区面临失去陆地和生活环境的威胁。
3. 应对二氧化碳的措施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节约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以减少能源相关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
(2)植树造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帮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
(3)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打印纸张、节水和减少汽车使用等行为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4)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氛围。
总之,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只有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完整版)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和对应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1.物理性质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更多。
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出,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
【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
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
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
文字表达式如下:二氧化碳+ 水→ 碳酸碳酸−−→−加热二氧化碳+ 水CO2H2O H2CO3H2CO3CO2H2O【辨析·比较】:①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当然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课时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植物的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2.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碳一氧循环,因此空气的成分基本保持不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二氧化碳越少越好,最好没有,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为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性质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以产生雾气,给舞台增加气氛,它是利用了干冰在常温下( )A.迅速熔化后再蒸发而变成的白色雾气B.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D.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白色雾气5.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加热,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B.先变红色后变紫色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蓝色后变紫色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的变化是 .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 8.燃着的两支短蜡烛放在两个高低阶梯上,沿着烧杯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 .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知识点3】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9.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制氧气C.在氧气中燃烧木炭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在氧飞中燃烧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干冰升华11.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二氧化碳+水碳酸B .−−−→加热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 +−−−→点燃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 +−−−→加热铜氧气氧化铜 【知识点4】二氧化碳的用途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二氧化碳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3.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通入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通入后可防止火灾1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于冰用了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知识点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该同学进入深井前需进行实验,经过检验氧气浓度过低,进入时应携带.16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6以上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1)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为;(2)二氧化碳是否有毒性? (填‘“是”或“否”);(3)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对人体有害,其原因是;(4)读了上表后,对你有什么启示?(写出一点) .【精选作业】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D.利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制碳酸饮料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燃烧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4.下面是一组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往纸上滴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
•
有何用途?
• 干冰
雪花状固体
•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2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说明 汽水中溶 解有什么 气体?
•
以上现象说明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 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 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使更多的 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变成沙 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 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
•
•
1、二氧化碳的状态的变化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气态,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 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在常压下, 温度高于-78℃,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 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L 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 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不 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
课本P42活动与探究
图2—19加热含石蕊试 液的二氧化碳水溶液
•
•
•
•溶解在水中的部分CO2跟水反应,生成了 碳酸(H2CO3)。溶液由紫色→红色
•
•
•
课后作业:
教材第46页第4题 根据你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请列举一些化合 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至少分别写两个, 举例越多越好)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2.2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难点:碳循环与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碳的循环与温室效应1. 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溶解等又消耗了二氧化碳。
2. 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地球上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那样起保温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虽然温室效应可能会促进光合作用,使一部分农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也会使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3.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主要有两条途径:(1)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
如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
如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药品: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易错点: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它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②也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速率太快;③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 制取装置说明:①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免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②伸入集气瓶中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收集。
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易错提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5.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知识点
气体X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则气体X可能为①H2②
O2③CO2
D
A.①②③均可 C.只有③
B.只有① D.只有②和③
解析:选D。此收集气体的装置要想空气从b导管排出,收集的气体密度应比空气大,属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气体。H2、O2、CO2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有CO2和O2。
例题5、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二氧化碳
——性质、制取
目录
CONTENTS
01. CO2的物理性质 02. CO2的化学性质 03. CO2的用途 04.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05. CO2的除杂
• 考点一 CO2的物理性质
1L水大约能
通常情况下,溶化C解碳O1气2L是体二一,氧
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增,大密压度强比,
溶解的更多
例题1、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
例题2、为了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B
• 考点三 CO2的用途
① 光合作用,做气体肥料 ② 灭火(特殊情况也支持燃烧:
2Mg+CO2=点燃=2MgO+C) ③ 人工降雨 ④ 干冰保鲜食物 ⑤ 做化工原料生产纯碱、尿素
例题3、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
理性质的是
A、温室中做气体肥料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 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 ● CaCO3==(加热)==CaO+CO2↑ ●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石灰CaO+H2O==Ca(OH)2 ● 然后抹在人们的墙上 ● 也就是所说的“要留清白在人间” ● CaO+CO2==CaCO3
例题4、如图所示的是收集气体的装置,现若用它收集气体X,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二氧化碳知识点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含碳燃料的燃
烧。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的原因是:含碳燃料的过度燃烧;树木被乱砍滥伐。
5.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
6.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7.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溶于水。
8.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9.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现象是:
下层阶梯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⑵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
10.在进入菜窖或溶洞等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地方,应进行灯火实验。
若出现火焰熄
灭或变暗的现象,则需通风或携带氧气瓶。
11.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加热该红色溶液又会变为紫色,说明二氧
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使石蕊变红。
1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13.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同
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 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5. 二氧化碳可做温室气体肥料,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和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过程吸热,使周围
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
(2)发生装置:固液常温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
反应。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先固后液);收集
(5)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使用注意事项,长颈漏斗末端应该插入液面下
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长颈漏斗液封,再将导管放入水
中,用手握住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有液柱上
升,气密性良好
(7)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集满
(8)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9)长颈漏斗的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10)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使
二氧化碳不纯。
(11)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
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2)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钙,因为反应太快,不便于收集
18.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⑵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19几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⑵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H2O+CO2↑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第二章二氧化碳知识点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的原因是:;。
5.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6.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
7.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8.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9.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⑴;
⑵。
10.在进入菜窖或溶洞等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地方,应进行实验。
若出现
的现象,则需或携带氧气瓶。
11.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加热该红色溶液又会变为,
说明,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石蕊变红。
1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色固
体,该反应可用于检验。
13.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
同时利用了二氧化碳性质和性质。
14. 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是因为。
15. 二氧化碳可做温室气体肥料,因为。
1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和制冷剂,是因为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⑴药品:和或。
⑵发生装置:
⑶收集方法:法,原因是。
不能用法,因为。
⑷操作步骤:;;
⑸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使用注意事项:
目的是:。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7)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
(8)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9)长颈漏斗的优点:
(10)不能用浓盐酸,原因是。
(11)不能用稀硫酸,原因是。
(12)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钙,原因是
18.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
⑵分解反应:
19几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⑵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