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中医师必备!
14种常见的中药搭配,简单实用,功效翻倍...
14种常见的中药搭配,简单实用,功效翻倍...
14种常见的中药搭配,简单实用,功效翻倍,简直就好比是神仙药
1、白术猪肚——最佳搭配——补气健脾
2、蜈蚣当归——最佳搭配——扶正养血、祛风通络
3、肉苁蓉枸杞子——最佳搭配——补益肝肾
4、败酱草搭配红藤、赤芍——最佳搭配——消热散瘀、清热解毒
5、益母草丹参——最佳搭配——活血调经
6、板蓝根金银花——最佳搭配——清热解毒
7、枇杷叶白茅根——最佳搭配——清热生津
8、莲子心麦冬——最佳搭配——清心火
9、防风当归——最佳搭配——养血祛风止疼。
10、龙葵红豆杉——最佳搭配——解毒抗癌止疼。
11、阿胶蜂蜜——最佳搭配——滋阴润燥
12、青皮陈皮——最佳搭配——疏肝理气
13、菊花决明子——最佳搭配——清热明目
14、砂仁寇仁——最佳搭配——健脾化湿。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常用中药配伍法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补血必要用芎归,生地酒芍紧跟着;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以上一药为君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紧跟着;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苦参赤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三七莲子疗诸血,黄芩童便紧跟着;黄芪用生防风疗自汗,枣仁麦皮紧跟着;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党紧跟着;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土硷红糖疗菸毒洋烟,大黄芒硝紧跟着;以上两药。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配方与处方技巧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配方与处方技巧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财富,中药配方与处方是中医师在行业工作中的核心技能之一。
通过正确的中药配方和处方技巧,中医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配方与处方技巧,旨在帮助中医师提高临床工作的效果。
一、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在制定中药配方和处方之前,中医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手段,中医师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只有了解患者的病情,中医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中药配方和处方。
二、运用中医四诊方法中医的四诊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望诊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闻诊可以闻取患者的气味,问诊可以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切诊可以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通过四诊方法,中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制定中药配方和处方。
三、辨证论治原则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运用中医理论来制定中药配方和处方。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中医师能够找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中药配方和处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重要技巧,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物配伍的原则中药配伍是中医行业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不同的中药药材之间有一定的配伍关系,合理的配伍可以相互增效,不良的配伍则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
中医师需要熟悉药物配伍的原则,避免错误的搭配,如忌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搭配药物以提高疗效。
五、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掌握中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非常重要。
剂量过大或者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使用时间不当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掌握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中药处方的合理搭配中医师在制定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搭配中药。
中药处方一般由主药、辅助药、佐药和使药组成,不同的中药搭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中医药历经千年,形成了丰富的药材配对经验,下面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1. 五味调同:盐、醋、姜、蒜、糖,常用于调味和去腥味。
2. 炙药配当归:炙甘草配当归,可增强药效,常用于治疗虚弱、贫血等症。
3. 同类相配:如当归、川芎、白芍,同属补血药,可相互搭配增强疗效。
4. 药物相生:如黄芪配人参,可相辅相成,共同增强免疫力。
5. 药物相合:如川芎、桂枝、芍药、生姜,可相互协调,共同治疗痛经。
6. 药物相反:如大黄、枳实、黄连,可相互制约,共同治疗腹泻。
7. 特殊配伍:如毛冬青、贝母、连翘、板蓝根,可共同治疗急性气管炎。
以上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需注意,中药配对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避免不当搭配导致副作用。
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
- 1 -。
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桂枝汤 :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红枣十枚加味藿香正气丸:白术10 半夏10 茯苓10 甘草10 藿香10 白芷10 陈皮10 桔梗10 厚朴5 苏叶5 大腹皮5 大枣2.5 生姜1.5气虚脾虚(六君子+黄芪):党参10 黄芪10 茯苓10 白术10 甘草6.5 防风5 半夏5 陈皮3.5五子衍宗丸:枸杞子80 菟丝子80 覆盆子40 五味子10 车前子20健脾利湿药酒:党参20 黄芪20 山药15 茯苓30 扁豆15 白术15 甘草10 大枣15二陈汤:半夏15 橘红15 茯苓9 灸甘草4.5加味逍遥丸:柴胡12 白芍12 当归12 茯苓12 白术12 灸甘草6 丹皮6 山栀(炒)6五苓散:泽泻18 茯苓30 猪苓18 肉桂12 炒白术18大补当归酒(气血两虚):党参50 黄芪63 当归50 干姜25 白芍75 麦冬50 甘草38 大枣25 吴茱萸75 川芎50 生地125 白芷38 川断50 肉桂38 黄酒5斤功效与主治:温补气血。
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小腹疼痛,肢体麻木,头痛等清理血管(清理软化血管)丹参35 天麻35 田七35 西洋参35 瓜蒌壳35 何首乌35 山楂35归脾丸:党参8 炒白术16 灸黄芪8 灸甘草4 茯苓16 远志16 炒酸枣仁8 龙眼肉16 当归16 木香4 大枣4当归芍药散:秒杀千元眼霜、面膜当归10 白术10 茯苓10 白芍40 川穹20 泽泻20双白辛夷花膏(打粉春痘数天根治)白芷40 白芨40 辛夷花40 黄芩20葛根汤葛根15 麻黄5 桂枝10 白芍10 灸甘草10小青龙汤麻黄10 白芍10 干姜5 细辛5 桂枝15 五味子10 灸甘草10 半夏10麦冬汤麦冬20 半夏8 甘草6 党参15苓桂术甘汤晕茯苓25 桂枝15 白术20 甘草10芍药甘草汤(止痛止抽筋)生白芍20 炙甘草20小柴胡汤柴胡15 半夏15 黄芩15党参15 灸甘草10 生姜2片大枣20麻杏甘石汤麻黄5 杏仁9 灸甘草6 石膏24平胃散苍术15 厚朴10 陈皮10 甘草5 生姜2片大枣2粒秃鸡散(可加等量熟地变阴阳双补)肉苁蓉90 五味子30 菟丝子30 远志30 淫羊藿80 续断30(阴弱加蛇床子,不怒加远志,少精加五味子,欲令洪大加苁蓉,腰痛加杜仲,欲长加续断)(蛇床子吃了发晕可用淫羊藿2倍量代替)。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
藿香:陈皮辛开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为脾肺气分药。其既能行气健脾,调中快膈,又能健脾燥湿,导滞化痰,还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藿香气味芳香,为解暑之上品,善治暑湿为患,湿化气行则脾胃调和而呕逆自止,又能醒脾和胃,开胃进食。二药伍用,陈皮行气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气行有助湿散,湿化便于气行,二者相辅相成,共调中焦,芳香快脾(332)
木香:陈皮苦辛芳香,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之品。木香辛苦温,香气浓郁,行气止痛功效优良,多用于气机不畅所致之腕腹胀满或腹痛泻痢等,二药参用,协同为用,皆芳香理气,共奏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332)
大腹皮:陈皮理气健脾,并能燥湿化痰,因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与利水药同用,具行气利水之功。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二者伍用,行气通滞,气行则水行,故能消气滞湿阻之水肿(331)
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固表,为培补脾胃必用之品。因脾以运化为司,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能升则健,即补脾阳,又善燥湿,故建殊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伍用,补脾而不滞气,共奏健脾化湿,行气祛痰之功(209)
桑白皮:陈皮辛温,功能理气健脾,和胃化痰,桑白皮辛散苦降,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陈皮入脾肺经而重点作用于中焦脾胃,桑白皮专入肺经,重点作用在肺。二药伍用,脾,肺并治,脾气健运,生化有权,痰无以生,肺气宣肃有节,痰热自化,咳喘自止(314)
柴胡: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脾之功。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主治:肝脾不调,气机不利证。(327)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你应该知道】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4、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5、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6、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7、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8、胃胀三味:枳壳+枳实各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9、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0、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11、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12、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13、阳痿三味;蜈蚣+淫羊藿+鹿角片。
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郁引起。
用逍遥散思路;14、湿疹三药:杏仁+白豆蔻+炒薏苡仁;15、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虚火上炎,腰腿沉重怕冷。
另用桂枝加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16、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炒薏苡仁+补肾药;【善用“三药”,合理使用能消百病】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剂配方比例:
1. 四逆汤:炙甘草(3),乌药(3),生姜(3),附子(1)
2. 三黄石膏汤:石膏(6),黄连(3),黄芩(1)
3. 小柴胡汤:柴胡(6),黄芩(6),黄连(3),人参(6),半夏(3),生姜(3),大枣(12)
4. 茵陈蒿汤:茵陈蒿(3),黄芩(3),黄连(2),芒硝(2)
5. 五子衍宗丸:巴豆(12),大黄(12),芒硝(8),矾石(8),黄连(8)
6. 加味半夏石膏汤:半夏(6),石膏(15),人参(3),黄芩(6),黄连(3)
7. 大黄蜜丸:大黄(5),黄芩(5),黄连(3),川楝子(3),巴豆(3)
8. 柏子仁丸:柏子仁(5),麝香(1),没药(1),郁金(1),麦冬(1),玄参(0.5)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具体的配方比例
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使用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中药。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主要包括:
1. 白鲜皮+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2. 白茅根+侧柏叶:主清热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3. 金钱草+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 白术+茯苓:主利水渗湿,治脾虚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
5. 白茅根+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6. 豨莶草+夏枯草、胆草:主活血通络,平肝泻热,治高血压。
7. 海桐皮+牛膝、苡米:主祛风通络化湿,治下肢关节炎。
8. 青风藤+石楠藤: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肢体酸痛,风湿痹症,关节不利。
9. 高良姜+草果:主散寒止痛,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此外还有降酶一号、降糖一号、肠炎一号、解毒一号、滋阴一号、化湿开胃、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配伍。
具体配伍应结合症状和医嘱,使用时注意安全合理。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1、白术配猪肚——补气健脾2、白芍配当归——养血柔肝3、人参配莲子——补中益气4、党参配大枣——补脾益气5、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6、甘草配大枣——养心安神7、升麻配柴胡——升举阳气8、阿胶配蜂蜜——滋阴润燥9、杜仲配续断——补益肝肾10、肉苁蓉配枸杞子——补益肝肾11、冬虫夏草配乌鸡——补血滋阴12、女贞子配决明子——清养头目13、麦冬配山药——益气补脾14、石斛配北沙参——滋阴润燥15、当归配黄芪——益气补血16、西洋参配甘草——补益心气17、葛根配菊花——风热感冒18、葛根配白芍、木瓜——舒筋活络19、葛根配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20、葛根配柴胡、白芷——解表散寒21、葛根配山楂——清热降脂22、三七配丹参——活血化瘀23、三七配山楂——行气化瘀24、何首乌配乌鸡——补血乌发25、桑葚配枸杞子——滋阴补肾26、鹿茸配熟地黄——益精补血27、淫羊藿配肉苁蓉——补肾壮阳28、山药配扁豆——补脾止泻29、黄精配党参——补益脾气30、天冬配川贝母——润肺清热31、益母草配丹参——活血调经32、红花配桃仁——活血通经33、月季花配川芎——疏肝解郁34、柴胡配川芎——疏肝解郁35、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36、麻子仁配瓜蒌——润肠通便37、决明子配荷叶——润肠通便38、川贝母配梨——滋阴润肺39、枇杷叶配白茅根——清热生津40、苦杏仁配紫苏子——宣肺止咳41、白果配莲子——收涩止带42、黄连配黄芩——清热止呕43、夏枯草配枸杞子——清肝明目44、菊花配决明子——清热明目4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46、芦根配茅根——清肺胃热47、板蓝根配金银花——清热解毒48、槐花配胖大海——清火润喉49、砂仁配寇仁——健脾化湿50、茯苓配山药——健脾利湿51、藿香配佩兰——清暑祛湿52、薄荷配防风——祛风止痒5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54、神曲配山楂——消食开胃。
中药的配伍、药性
中药的配伍、药性中药的配伍、药性其实一点都不难,收藏这一篇,你就会了一半1. 香薷+白扁豆——消暑。
2. 桑白皮+苏子——止喘。
3. 杏仁+五味子——止嗽。
4. 防风+羌活——治诸风。
5. 苍术+羌活——止诸痛。
6. 黄芩+连翘——解毒。
7. 半夏+姜汁——回痰。
8. 贝母+瓜蒌——开结痰。
9. 丁香+柿蒂、干姜——止呃。
10. 干姜+半夏——止呕。
11. 枳实+黄连——消心下痞。
12. 枳壳+桔梗——宽胸中。
13. 白术+黄芩——安胎。
14.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15.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16. 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17.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18. 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19.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20.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21.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22.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23. 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
24.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5. 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
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26. 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
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
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27. 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28. 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29. 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
30.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31. 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32. 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33. 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
34. 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
中药配伍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前一篇
几个穴位用的好,治病保健少不了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欢迎光临揭秘色娱博客/u/2757691312
中药学重点对比1金银花和连翘美国亚马逊海淘攻略_drugstore海淘攻略-淘得爽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生地黄和熟地黄
三味药经典配伍
三味药经典配伍
【中医常备列表,对症经典三味药】
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
鼻三药:炒苍耳子,辛夷花,石菖蒲。
腰三药:黄芪,杜仲,枸杞子。
肩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背三药:姜黄,防风,小伸筋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腹三药:苍术,厚朴,小茴香。
膝三药:川牛膝,牛大力,威灵仙。
解郁三药:木香,郁金,香附,
润喉三药:玄参,麦冬,桔梗。
口疮三药:黄连,蒲黄,石菖蒲。
消痤三药:丹参,石菖蒲,连翘。
牙痛三药:骨碎补,白芷,地骨皮。
口苦三药:蒲公英,黄芩,龙胆草。
通气三药:柴胡,香附,川芎。
便溏三药:羌活,独活,防风。
肥三药:山药,芡实,莲子。
瘦三药:苍术,泽泻,鸡矢藤。
开胃三药:木香,焦山楂,炒麦芽。
助眠三药: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痰热三药:全瓜蒌,枇杷叶,川贝母。
寒饮三药:干姜,细辛,五味子。
湿热三药:苍术,黄柏,薏苡仁。
遗尿三药:黄芪,金樱子,牛大力。
润通三药:火麻仁,决明子,炒莱菔子。
胃三药:黄连,干姜,蒲公英。
强心三药:红参,红景天,肉桂。
湿毒三药:艾叶,苦参,黄柏。
利水三药:茯苓,泽泻,王不留行。
前列腺三药:薏苡仁,冬瓜子,败酱草。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
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中医看内科:20对常见中药配伍口诀,处方就是这么来的
1. 麻黄+配薄荷+蝉衣——解表,散风透疹——风疹身痒
2. 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3. 杏仁+厚朴——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4. 白术+生姜——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5. 桂枝+茯苓+白术——通阳化气——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6. 猪苓+泽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7. 附子+白术——温阳利水——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8. 防风+羌活+防己——胜湿祛风——周身痹痛
9. 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10. 荆芥+白芷——温中散寒——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11. 羌活+独活+灵仙——祛风湿——周身风湿疼痛者
12. 防风+防己——祛风胜湿——风湿痹症疼痛
13. 公英+蓝根——祛风解表——风热表证
14. 防风+白芷——祛风解表止痛——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15. 川芎+细辛——祛风解表止痛——头、项、上肢疼痛
16. 藁本+苍术——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17. 当归+川芎——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18. 高良姜+香附——良附丸——能止胃痛
19. 玄胡+金铃子——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20. 吴茱萸+黄连——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麻黄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附子配干姜: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桂枝配附子:用于治疗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配柏子仁:用于治疗血虚失眠证。
龙骨配牡蛎: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磁石配珍珠母:用于治疗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用于治疗鼻渊病。
大黄配芒硝:用于治疗阳明之燥热实证。
石膏配知母:用于治疗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配石膏:用于治疗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
中醫臨床常用對藥配伍一、解表祛風,除濕通絡1.麻黃9、桂枝6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無汗,頭痛及風寒濕痺諸症。
2.麻黃10、浮萍12功用:宣肺發汗,利水消腫。
主治:風水為病,身熱惡風,頭面四肢浮腫,小便不利,或風疹瘙癢。
急性腎炎水腫有效,夏天用香茹代麻黃。
3.荊芥10、防風10功用:袪風解表,止瀉止血。
主治:感冒風寒濕邪,泄瀉痢疾,瘡瘍初起,便血,血崩經多。
二味炒用能止血止瀉。
荊芥偏入血分,防風偏入氣分。
4.蒼耳子10、辛夷花5功用:祛風止痛。
主治:風寒或風濕上壅之頭痛,鼻塞,鼻流濁涕,不聞香臭。
急性鼻炎,作用顯著。
慢性者須配合益氣扶正之品,不可專恃本品。
5.荊芥10、白礬0.6~1.5功用:祛風化 。
主治:風痰壅盛,小兒驚風,癇症。
6.蔥白10、豆豉12功用:通陽發汗。
主治:外感初起惡寒發熱,無汗。
藥輕功著,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隨手獲效。
7.桑葉10、菊花10功用:疏風清熱,平肝明目。
主治:風熱上受之頭昏目眩,或肝陽上擾之頭暈、目赤腫痛。
一偏疏風,一偏清熱,內傷、外感均適用。
8.桑葉10、桔梗6~10功用:宣肺疏風。
主治:風熱咳嗽,痰多不爽。
9.蔓荊子10、連翹12功用:袪風清熱。
主治:風熱上襲,風火頭痛,暴發火眼。
用治風熱上受諸證有效,佐以蒲公英、菊花更妙。
10.桑葉10、蘇子10功用:疏風清熱,降氣平喘。
主治:肺熱受風,咳逆上氣,吐痰粘稠,氣喘,口渴。
11.柴胡6~10、前胡10功用:調氣止咳,解散風熱。
主治:風熱氣滯不宣,胸脅疼痛,咳嗽有痰。
止咳時柴胡量小於前胡;止脅痛柴胡量大於前胡。
12.茺蔚子(又名三角胡麻)10、白僵蠶12功用:祛風涼肝,活血止痛。
主治:頑固性偏頭痛。
偏於涼散止痛,對肝經風熱之頭痛有效。
13.芥穗10、薄荷10功用:袪風散熱,解表發汗。
主治:風熱表症,汗不出頭痛,目赤。
荊芥辛溫,卻溫而不燥,性質平和,芥穗效用較荊芥強。
與薄荷配伍一氣一血,增強輕散解表之效。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麻黄配桂枝: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治喘咳气逆•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治肺热咳喘效佳。
桂枝配白芍: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柴胡配黄芩: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知母配黄柏: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淡豆豉: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柏配苍术: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青蒿配鳖甲:治阴虚发热。
地骨皮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嗽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广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
附子配干姜:,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香配柿蒂: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陈皮配半夏:治痰湿滞中停肺。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疏肝泄热,应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
薤白配瓜蒌: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地榆配槐角:治血热出血诸证•痔疮出血及便血。
蒲黄配五灵脂: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白及配海螵蛸: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郁金配石菖蒲: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
磁石配朱砂: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证。
人参配附子: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甘草配白芍: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女贞子配墨旱莲:治肝肾阴虚之证。
中药学中的几组治头痛药羌活:太阳头痛,上半身风湿疼痛独活:少阳头痛,下半身风湿疼痛细辛:鼻渊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川芎:各种头痛,“头痛离不了川芎”藁本:厥阴头疼吴茱萸:中寒肝逆头痛天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全蝎: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蜈蚣: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菊花:肝风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钩藤: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石决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代赭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罗布麻: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刺棘藜: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里寒证:包括寒邪袭肺之咳嗽清稀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泄泻等,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伍,中医师必备!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常用中药配伍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常见中药销售话术
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
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
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
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
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
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
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
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
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
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
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
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
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
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00年还是黑发飘飘;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
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
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
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
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白茯苓:健脾补中,连慈禧都能“返老还童”; 山药: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
番木瓜:“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
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
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丁香花:香喷喷的暖胃好手;
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
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
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
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
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
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
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
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
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 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
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
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
酸枣仁: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
红枣:补血安神,每天都可以当零食吃;
黄花菜:健脑清心,乐而忘忧;
桂圆: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 莲花: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 远志: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 金银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
蒲公英: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
鱼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
决明子: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
枇杷叶:清肺热的常用药;
栀子:擅长解全身热毒;
夏枯草: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
紫花地丁:解毒消痈要药;
牡丹:凉血妙品,花中神药;
凤仙花: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
黄连: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 银耳:润肺滋阴的最佳食物;
百合:补益五脏,怎么做都好吃; 荠菜:“三高”患者的极品蔬菜; 薄荷:清咽利喉的芳香疗法;
茴香:慢性胃炎的缓解药;
白果:治疗咳喘,当仁不让;
车前草: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