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常识及服药禁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煎药常识及服药禁忌
标签:杂谈分类:医药偏方,秘方,土方,佛医养生
中药煎服法瞧似简单,实则中医对煎煮法很讲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
药得煎服方法
一、中药得煎煮法
煎药用具有讲究:在煎药时,应注意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为佳,忌用铁、铜器。

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得成份发生反应,而保证药物得疗效。

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得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控制火候“先武后文":煎药得火量大小、温度高低,中医称为火候,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简称“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急火将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

这样既可使药锅内保持适度温度,将有效成份煎出,又可避免将药熬、熬糊。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得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ﻫ煎药方法需注意: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冷水浸泡药物(第一煎不能用热水),泡透以后再行
煎煮(一般0。

5—1小时,过久则药物发霉变质),有利于有效成份得煎出,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适量用水: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以外,一般药物主要用洁净水,以自来水、甜井水、泉水煎煮即可,但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高得矿泉水,因为个
别金属离子可以与生物碱、苷类、鞣酸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得重量、体积、吸水能力与功效主治得不同而异,传统认为一般以浸泡药物后水面超过药物3-5厘米为宜。

灵活掌握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两次,第一次(称“头煎)时间短,以开锅后15—20分钟即可、根据药物自身性质与疾病情况,煎煮时间可灵活掌握,如平常用于治疗感冒得解表药物煎煮时间可稍短,用于
滋补营养类得药物可稍长一些、
特殊煎法要切记:对一些性质特别得药物根据病情煎煮前需要特殊处理,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得药师要特别嘱咐病家,并予
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ﻫ先煎: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如附片超过10克时最好煎3小时,在煎药前放足够冷水,煎药过程中不能加冷水,附子煎好后不能放入冰箱等冷冻地方,服用前要加热,超过60克要分3-6次服用。

ﻫ后下: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细辛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得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ﻫ包煎: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含粘液汁较多得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得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对于阿胶、鹿角胶、蜂蜜等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得药物要用适量开水溶化,待其它药物煎好后兑入药液中服用;
溶化: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得药物可直接在煎好得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此外古代要求煎麻黄后要去药汁上面沫,否则令人心烦;苓桂剂要去头煎,服2煎,等等,仅作为参考;另外伤寒论中煎药时要求加水多少多少升,煎取多少升等等,也仅作参考。

不过大家千万要注意医生给开得煎煮法,煎煮法不对不仅仅就是影响疗效得问题,更可怕得就是错误得煎煮法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细辛不过钱,就是粉剂服用不过钱,过钱可造成肾损害,如某位大夫开细辛10克,水煎剂一般没问题,要就是研成末服用有可能出问题。

二、中药得服药时间
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得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
大。

因此,了解古人选择服药时间方面得知识,有助于我们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以发挥药物得最佳效能。

1.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

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就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瞧,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得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具体服药时间包括:鸡鸣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等。

2.饭后服法:适用于人体上部得疾病。

中医传统认为:上部得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

偏于滋补一类得药物,也宜饭后服。

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3。

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得治急症吐衄得泻心汤、治肠痈得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

目前,一般得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4、睡时服:这就是服用安神药与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得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5.昼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昼夜服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

对慢性病来说,人们多嫌麻烦,不易做到,但急、重证则常须这样。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散治风热病证,她在所著得《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病不解者。

再作服”。

现在,用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十分普遍,但极少按此法服药,违背服药方法,焉望有佳效。

正如丹波元坚在《药治通义》中所说:“世人服药,多只日间服之,往往夜间不服,致药力不相接续,药不胜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一种方法就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得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得治疗效果。

祖国
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

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

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得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剂,上下午分服得方法,从时间治疗学瞧不尽合理。

辨证属阴虚得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

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与提高疗效。

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三、中药汤剂得10种服法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与补益药均宜温服。

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得目得,祛寒、通血脉得药也宜热服。

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用于治疗肝肾虚症与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得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

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得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得药,或毒性较大得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得影响,常用于治疗脾胃病。

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得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得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得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隔夜服:主要就是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乘热将汤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

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得有效成分挥发。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或饭后半小时~1小时左右服,以免影响疗效、与西药最好间隔1-2小时以上服用。

一般每日一剂中药,煎2次,通常服3次,病缓可服2次;病重病急得可隔4小时左右服一次,
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在应用发汗、泻下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服药方法汤剂一般都宜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就是热服;呕吐或药
物中毒,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得。

丸、散、片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中药得禁忌
服中药得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中药配伍禁忌;&
#9313;孕妇用药禁忌;③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ﻫ中药配伍禁忌即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生毒副反应,故而禁忌同用。

根据中医古籍规定,常见属配伍禁忌得中草药有: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甘草与海藻、甘遂、芫花、大戟,藜芦与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以及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羊、丁香与郁金、乌头与犀牛、人参与五灵脂、牙硝与三棱、官桂与赤石脂等。

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而设。

因孕后妇女多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得药物耐受性差,故而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常见孕妇禁忌得中草药有:巴豆、牵牛、大戟、麝香、三棱、水蛭、莪术、斑蝥、虻虫、甘遂、芫花、商陆等;孕妇须慎用得中药有桃仁、红花、大黄、干姜、肉桂、枳实、附子等、ﻫ服中药期间得饮食禁忌,也即俗称之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得干扰因素、利于提高药效而设,它可分为某一药物对应得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得忌口两类:前者如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伏苓忌醋,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使君子忌茶等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
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细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上述各项服中药得禁忌,多为长期医学实践之经验所得,有相当得合理性,为中药应用所应当遵循,但也并非绝对。

在中药配伍禁忌中,古今都有“违规行事”者,如著名中成药“大活络丹”中,就有乌头与犀角同用。

但作为原则,在具体中药应用中,无特殊理由,上述禁忌还就是应该认真遵守得。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得饮食禁忌。

忌口就是中医治病得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实践证明,忌口就是有一定道理得。

因为我们平时食用得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得性能,对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药物得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ﻫ1.如服用清内热得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得食物;
2。

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3。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
1)服滋补药品如人参、鹿茸、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地黄、首乌等,要忌吃萝卜,忌饮茶与碱性食物
2)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
3)服用威灵仙、土茯苓时要忌茶
4)服用丹参、茯苓忌食醋
5)服薄荷时要忌鳖肉(广东称之为水鱼,湖南等省称之为团
鱼鳖鱼忌苋菜;
6)常服山药忌生葱;
7)鳖甲忌苋
8)蜂蜜忌葱蒜
9) 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
10) 天门冬忌鲤鱼;
11)铁屑忌茶叶
12)白术忌大蒜、桃、李
13)地龙忌豆腐;
14)风寒感冒、湿温得病症,忌油腻酸涩之物;
15)痰湿阻滞、泄泻腹痛病症,忌生冷瓜果之类;
16)疮疖痈肿等热毒症,忌鱼虾贝类等腥膻之品;常所需营养得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得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得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17)热重得病症,忌烟、酒与辛辣、油炸干炒香燥食物。

18)鸡肉忌黄鳝;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

如果吃了禁忌得食物,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得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得食物,都应忌口。

例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得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得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与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

其她,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就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得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
常所需营养得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得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
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得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