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学设计
《手指》教学设计4篇
《手指》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手指》教学设计《手指》教学设计3篇《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手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手指》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手指》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这篇文章,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理念《手指》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去把握: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内容进行重点体会,了解基本意思,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
三是运用表格的形式,使五根手指的特点对比鲜明,清晰明了,并从中体会到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团结合作、取长补短。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唱《幸福拍手歌》,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幸福拍手歌》的视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更融洽,二是为下文学习手指起铺垫作用。
】2、过渡: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说说手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说)大家说得真好,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手指》,(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对我们熟悉的手做了怎样的描写。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二、解析课文1、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2、观察插图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他们像什么?你最喜欢那根手指?(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手指》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手指》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小学语文第二册上册第一单元的《手指》一课。
《手指》是包苇韵的一首诗,情感直接,简练明了。
此诗通过描写手指的作用和形状,来展现出手指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了解手指的作用和形状。
(2)能够正确朗读句子,理解诗歌的意思。
(3)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和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朗读诗歌。
2.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手指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课堂绘本3.活动道具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讲述一下手指的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手指都能做些什么吗?”(学生举手回答)步骤二:课文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课程辅助材料,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要表达的意思。
3.学生分组小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展示诗歌的情感。
步骤三:课文分析(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每句话的意义。
2.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对诗歌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四:词汇学习(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读词,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
步骤五:图文配对活动(1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图片中的手指特征。
2.学生将正确的描述和相应的图片进行配对。
步骤六: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展示道具,学生观察道具,描述道具的特征和用途。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道具带来的不同感觉,并与手指的感觉进行对比。
3.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手指的想法和感受。
步骤七:小结巩固(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课文内容,总结诗歌的意义和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活动感受到手指的独特之处。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手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手指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手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提高手指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
3. 手指敏感度和反应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互动式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多元智能教学法:通过音乐、绘画、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手指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教师演示和手模,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并通过照着手模自己动手模拟手指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
(1)手指操练:利用手指操进行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的锻炼。
(2)手指塑形:通过手指塑形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手指敏感度和反应能力的提高。
(1)手指按键:利用钢琴、键盘等乐器的练习,提高手指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2)手指感受: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触摸温度不同的物体等,提高手指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手指动作,是否能够正确模拟教师的手指动作。
2. 观察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表现,是否有明显提高。
3. 观察学生的手指敏感度和反应能力的表现,是否有明显提高。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手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培养了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手指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了教学效果。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下22《手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领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性,体味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解读目标】风趣的内涵:风趣,指一种幽默诙谐且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方式。
真正的风趣不是浅显可见的,而是需要反复品味、深入体会方能领略其中的独特韵味。
感受风趣的途径:(1)诵读:通过朗读课文,贴近语言的本真面貌;(2)品鉴:细细品味文字,深入探究其中的巧思妙语;(3)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切磋;(4)实践:尝试模仿风趣的语言表达,体会其中的乐趣;(5)联想: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思路,领悟更深层次的内涵。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环节一:领略语言幽默奥秘--剖析丰子恺的文风特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丰子恺的散文《手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家。
(出示丰子恺画作)丰子恺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和教育家。
你们看,他的画作朴实无华、意境幽默,与他的文风极其一致。
生:老师,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子恺独特的幽默风格。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生诵读第1段)读了字面,你觉得作者写的是什么生:写的是手指啊。
师:没错,但你有没有发现,丰子恺的写法与众不同他把手指当成了一个人来写,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而且语言极其繁琐,但每一句都是必不可少的。
生:是的老师,看似每句都是废话,但如果少了哪一句,整个段落就会失去味道。
师:总结得很棒。
那么,从这种与众不同的写法中,你们发现了丰子恺表达的哪些特点呢生:我觉得他的表达方式很幽默有趣,让人读后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生:而且他的描写都是最朴实无华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直接的现实。
师:很好,你们都抓住了要点。
丰子恺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幽默风趣的语言,关键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他的描述意思是正确的,这是基础;其次,他能够让读者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这是关键所在;最后,他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琢,这是表现手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手指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知识和功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难点: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手指的奥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手指图片、实物模型等。
2.教学道具:手指模型、实物手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
同时,讲解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用手指模型或实物手指,展示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手指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更多知识。
《手指》教案优秀8篇
《手指》教案优秀8篇《手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手指教案篇二目标:1、学唱歌曲,在角色情境中感受欢快的旋律。
2、初步尝试简单的创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微课教学设计:五年级《手指》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五年级《手指》教案1. 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五年级的生物课,主题是手指。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五种手指的名称和作用;(2)通过手模实验,了解手指的缩放和灵活性;(3)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手指,了解手指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在本节课中,要介绍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手指的形态和作用。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手指的重要作用。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①图像展示:通过图像展示人类手指的不同形态和部位,让学生了解手指的不同结构和作用。
②实物展示: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手模,让学生看到手指的现实形态,并了解手指的伸缩和灵活性。
③视频展示:通过介绍人类、艺术家和运动员手指的表现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手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手模实验通过手模实验,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体验手指的缩放和灵活性。
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①将砖块作为手指模型,让学生在砖块上插入不同的手指模型进行实验;②给出各种手指活动的姿势,让学生通过模拟手指的运动,理解手指的灵活性。
(3)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手指比较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手指,让学生了解手指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
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①通过图像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手指形态和作用,让学生对比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手指。
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图像问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人类手指和其他动物的手指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实验和问答等形式来进行。
通过实验的结果、问题的答案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来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
5. 教学补充老师需要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依赖手指,应该根据需要合理配置手指的使用,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了人们生活中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以及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揭示了人体生理结构的巧妙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将为学生展示手指的神奇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手指的作用和相互配合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配合、协调”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难点:理解手指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手指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教学法:以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3.课前准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作用和人体结构的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手指》教学设计3篇《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以下是整理的《手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手指》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手指》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这篇文章,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理念《手指》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去把握: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内容进行重点体会,了解基本意思,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
三是运用表格的形式,使五根手指的特点对比鲜明,清晰明了,并从中体会到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团结合作、取长补短。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唱《幸福拍手歌》,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幸福拍手歌》的视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更融洽,二是为下文学习手指起铺垫作用。
】2、过渡: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说说手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说)大家说得真好,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手指》,(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对我们熟悉的手做了怎样的描写。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二、解析课文1、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2、观察插图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他们像什么?你最喜欢那根手指?(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的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手指》,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中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手指》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手指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手指的珍视和重视之情感。
三、教学设计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手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学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手指》,理解文中描述手指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梳理重点知识。
3.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或特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4. 语文游戏•设计与手指相关的语文游戏,如字谜、填字游戏等,巩固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实施及评价1. 教学实施•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口头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通过对《手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展现了手指的独特性和相互配合的和谐美。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插图形象可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对身边的人体器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可能认识不足。
学生对手指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诙谐语言,学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手指模型或图片。
3.生字词卡片。
4.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手指游戏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指尖、关节等。
2. 观察手指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手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特点和功能。
(2)教师讲解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指尖、关节等。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手指的功能,记录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手指。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手指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身体健康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和家人一起做手部保健操。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手指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手指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
《手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手指》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题引入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读书效果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板书课题:6绿手指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
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
反馈学习情况。
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6段。
关于手指教案五篇
关于手指教案五篇手指教案篇1【儿歌内容】: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教材分析】:手指谣它是能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内容,可以锻炼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同时也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
小班的孩子正是处于手部各技能发展的初期阶段,《手指歌》这一个歌谣操作难度较浅,让孩子们五个手指点点、敲敲,让孩子们这样的游戏中发展手的灵活性!【活动目标】: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让幼儿学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指头!师:对,我们的小手有五个手指,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二.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一).欣赏儿歌,理解内容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我们的手指可以跟我们做游戏,今天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手指的儿歌,听听看儿歌中的手指宝宝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点点点、敲敲敲、捏捏捏、挠挠挠、拍拍拍")2.请小朋友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几个手指点点点?几个手指敲敲敲?几个手指捏捏捏?几个手指挠挠挠?几个手指拍拍拍?(二).学习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1.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刚刚我们已经听过了儿歌,也看了手指游戏,我们再来听一遍,会念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来做这个手指游戏2.幼儿表演儿歌先集体后个别(教师做适当的帮助)3.完整的朗诵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三.小结提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手指游戏《手指歌》,可以一边念一边拍,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妈妈一起玩。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篇一:《手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
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
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
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高抬贵手高下其手高下在手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蹑脚蹑手拿手好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棋逢对手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
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
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的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
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
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手指》教学设计(A、B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手指的特点和功能,培 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03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
表达和交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A案教学内容
01
02
03
手指的构造与功能
介绍手指的骨骼、肌肉、 神经等构造,以及手指在 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观众邀请
邀请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看,共同分 享学生的成长喜悦。
校内外交流活动组织策划
校内交流
组织各班级之间进行《手指》教学经验分享,促进校内教师之间的 合作与交流。
校外联谊
与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联系,开展《手指》教学校际交流活动,拓 宽教师的视野和教学资源。
专家讲座
邀请儿童教育专家或手指操编创者进行讲座,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专 业的指导和建议。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 育教学水平。
实践经验积累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学习借鉴他人教学 经验。
反思与总结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校际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校际合作
01
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手指》教学研究活动。
资源共享
手指的创意与探索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 手指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 ,如手指操、手指游戏等 。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示范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手指的相关 知识。
互动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通过互动和讨论加 深对手指相关内容的理解。
实践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
课文简介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
2、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3、围绕问题,学习理解具体语句,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理解。
4、讨论交流,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难点:让学生先自读,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反复研读,仔细体会,然后小组交流,重点体会课文不是单纯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活来比喻有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作者介绍)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桃花心木)3、同学们第一眼看到“桃花心木”这一题目,首先想到的上什么呢?二、学习生字,读熟课文(对学)1.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预习情况,同学互检。
3.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群学)1.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解答。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展示)◇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种树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你什么疑问?作者又有什么疑问呢?◇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1.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生读……)2.他为什么笑呢?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说说“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人的“不确定”指……。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它们是借什么喻什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