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意境及情感表达。
2.分析《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鹊桥仙》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鹊桥仙》的审美意蕴。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中的爱情主题,激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鹊桥仙》,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中的关键词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如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创作以《鹊桥仙》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鹊桥仙》的审美意蕴,如爱情、人生哲理等。
2.分析《鹊桥仙》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审美价值,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古典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学生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鹊桥仙》的内容、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宋词精选》,主要讲解《鹊桥仙》这首词。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词牌解释、词的字词解释、句意解读、全文翻译、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鹊桥仙》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特点;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义;能翻译全文,理解词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的生僻字词、句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鹊桥仙》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及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宋词精选》辅助资料、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出《鹊桥仙》这首词。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秦观及词牌《鹊桥仙》的来历。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字词解释: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 句意解读:逐句分析词的句意,解读全文。
6. 例题讲解:分析《鹊桥仙》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作者:秦观3. 诗词背景:牛郎织女传说4. 教学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5. 教学难点:生僻字词、句意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牛郎织女的诗词、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中的生僻字词、句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过程:字词解释、句意解读、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整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宋词》。
教学内容为《鹊桥仙》,通过分析词的背景、词牌、作者、意象、情感等方面,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鹊桥仙》的词牌、作者、背景,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鹊桥仙》的意象、情感。
难点:理解词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鹊桥仙》,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词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背景。
3.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的节奏、韵律。
4. 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生僻字词、意象,理解词的内涵。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词作,并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内容:词牌:鹊桥仙作者:秦观背景知识:牛郎织女传说意象:银河、鹊桥、牵牛、织女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词作。
(2)分析词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略。
(2)意象如银河、鹊桥等,寓意着牛郎织女的相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作者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逐句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鹊桥仙》的内容。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精品教案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版必修三教材第二单元《宋词欣赏》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作者秦观的生平简介、词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及意境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基本格式。
2. 领悟词作者秦观通过词作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3. 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词作中的意境,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鹊桥仙》。
2. 新课导入:介绍词牌《鹊桥仙》的基本格式,讲解词作者秦观的生平。
3. 词作解读:逐句分析词作内容,解读意境,感悟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鹊桥仙》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表达爱情的短词。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同学们的作品,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牌《鹊桥仙》的基本格式。
2. 板书词作者秦观的生平简介。
3. 板书词作内容,标注意境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云母屏风”和“长河”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环境。
2. 作业题目:模仿《鹊桥仙》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表达爱情的短词。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诗词,如《长恨歌》等,加深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作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创作。
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创作《鹊桥仙》的背景。
1.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鹊桥”、“银河”、“桂花”等。
1.2.3 诗歌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4 表达技巧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1.2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2.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美。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1.4 总结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鉴赏文章。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2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2.3 讲解法:通过讲解,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2 结果评价4.2.1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料5.1.1 秦观的生平介绍。
2024年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标准教案3

2024年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鹊桥仙》,详细解析词中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领悟词中意境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 分析词艺术手法,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把握和艺术手法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词主旨和情感,掌握《鹊桥仙》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出示《鹊桥仙》全文,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词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解《鹊桥仙》词牌特点及创作背景。
b. 分析词上片,解读意象,体会词人情感。
c. 分析词下片,解析艺术手法,领略词艺术魅力。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典型意象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词中其他意象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鹊桥仙》2. 主要内容:a. 词牌特点b. 意象分析c. 艺术手法d. 情感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鹊桥仙》词牌特点。
b. 分析词中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c. 请举例说明《鹊桥仙》中艺术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鹊桥仙》,使学生解宋词魅力,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提高他们语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宋代词人作品,如《雨霖铃》、《青玉案》等,进一步解宋词韵律美和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艺术手法讲解也是教学难点。
在课堂上,我会结合具体词句,详细讲解《鹊桥仙》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例如,我会指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中比喻和夸张手法,以及“忍顾鹊桥归路”中省略和含蓄表达。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第一篇:秦观《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与忠贞,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分析1.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典诗歌,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发对《鹊桥仙》的思考。
3.2 诗歌讲解与分析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创作1. 让学生根据《鹊桥仙》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
5.2 文化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宋词二首》中的《鹊桥仙》。
全文包括词牌、题目、上片、下片四个部分,详细内容如下:1. 词牌:《鹊桥仙》2. 题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3. 上片: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以及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4. 下片:表达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鹊桥仙》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词的意境美。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词牌知识,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真挚感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牌、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词牌《鹊桥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词句;(3)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4)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词的意境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首古诗词的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内容:(1)词牌:《鹊桥仙》(2)题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3)上片:牛郎织女传说,忠贞不渝爱情。
(4)下片:赞美爱情,感慨人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的意境,并对其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长恨歌》、《雨霖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分析《鹊桥仙》的韵律美。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作品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点1. 《鹊桥仙》的诗意和韵味。
2. 古代词的格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3. 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
三、教学难点1. 《鹊桥仙》的韵律美及词的格律特点。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将作品中的爱情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及作者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感受作品的韵味。
(2)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格律特点,如平仄、对仗、韵脚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鹊桥仙》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鹊桥仙》,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艺术欣赏:(1)欣赏历代画家创作的《鹊桥仙》题材画作,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2)邀请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鹊桥仙》的诗意和韵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
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繁荣时期。
强调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诗人简介简述秦观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强调秦观在婉约派词风中的贡献。
1.3 作品概述简介《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
概括《鹊桥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讲解《鹊桥仙》的格律特点,包括词牌、韵脚等。
分析诗句的节奏、对仗和修辞手法。
2.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阐述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3 情感与意境解读诗中的意象组合及其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构建浪漫主义意境。
第三章:文化探讨3.1 古代七夕节的文化意义介绍七夕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习俗。
强调七夕节与爱情、婚姻的关联。
3.2 牛郎织女神话与《鹊桥仙》讲解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鹊桥仙》如何借鉴和改编这一神话。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诗歌创作技巧分析《鹊桥仙》中的创意和构思。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意象、修辞等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4.2 文学价值观探讨《鹊桥仙》所体现的文学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现代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朗读与鉴赏组织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5.2 写作练习设计一个以“七夕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小诗。
5.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鹊桥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生活和创作中。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几首与《鹊桥仙》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诗词。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鹊桥仙》主题的理解。
6.2 现代文学改编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灵感来源的现代文学作品。
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如何重新诠释古典题材。
第七章:艺术欣赏7.1 绘画与音乐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题材的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鹊桥仙》是选自高中新课标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唯美的爱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扫古来悲吟寻恨之腐朽,显豁达理性之神奇,呈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同时,这首词闪现了一种亮丽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一部文化的经典之作。
词作比较短,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对词作里面的一些重要词句熟记成诵。
而各类教参中对这首词作的解读角度基本一致。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到新的角度,是鉴赏这首词作的关键。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设计】一、导入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教案:《鹊桥仙》教学目的:1.掌握秦观词的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理解XXX的“爱情观”,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学期,我们曾经讲解过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XXX、牛郎织女、白蛇传、XXX)这四大爱情故事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用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也赚足了后世人多少眼泪,同时也羡慕死了多少对爱情有着无限憧憬的年轻人。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诗歌——《鹊桥仙》。
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研究。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XXX(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XXX交情很深。
他的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最为突出的就是“情”“愁”二字。
所表现的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能够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拨。
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两片的结构相似: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
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感知这首词的思想内涵并品味其音韵美。
在鉴赏这首词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上下两片段。
在上片段中,诗人描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用四个字“佳期相会”概括。
诗人直接描写了牛郎织女的相会,用“飞星传恨”这个词语来形容两人长期的离别之情。
此外,诗人还描写了背景,如纤云、XXX、玉露等,衬托了两人美好相会的情景。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词语解析:解析生字词,如“梭”、“渡”、“脉”等。
3.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4.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课文解读: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探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鹊桥仙》,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赏析,如“银汉无声转玉梭”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导并评价。
3. 词语解析: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4. 诗句赏析:(1)分析“银汉无声转玉梭”的意境。
(2)探讨“渡”字的修辞手法。
(3)解读“脉脉此情谁诉”的表达技巧。
5. 诗人背景: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 课文解读: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忠贞不渝的爱情。
7.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诗句赏析:银汉无声转玉梭:拟人、比喻渡:借代脉脉此情谁诉:设问3. 诗人:秦观4. 教学难点与重点:诗句意境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
(2)根据诗句意境,绘制一幅画。
(3)仿写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1)课文原文。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观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理解《鹊桥仙》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
3、体会词中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爱情观。
(2)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2、难点(1)领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表达的深邃思想和豁达胸怀。
(2)感受词中营造的优美意境,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艺术特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爱情观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七夕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对七夕节的了解和印象,引出《鹊桥仙》这首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七夕节的传说和文化背景,为理解词的内容做铺垫。
3、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再读,初步体会词的大意。
4、文本解读(1)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上阕中对牛郎织女相会环境的描写,体会其营造的优美氛围。
(3)探讨下阕中对爱情的议论,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观点的内涵。
5、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词中运用的借景抒情、象征等艺术手法。
(2)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含蓄婉约。
6、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与现代爱情观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思考词的主题除了爱情,是否还有更深层的人生哲理。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其他与七夕节或爱情有关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鹊桥仙》写一首关于爱情的词或短文。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秦观的《鹊桥仙》,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鹊桥仙》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观及其作品《鹊桥仙》。
2. 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讨论与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在讨论和赏析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结构、内容丰富度、文笔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观《鹊桥仙》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秦观及其作品的介绍、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鹊桥仙》的诗意,巩固所学内容。
2. 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讨诗词中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鹊桥仙》的掌握程度。
2. 修辞分析:详细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诗词的美感。
3. 爱情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爱情智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观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对诗词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秦观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阅读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鹊桥仙》。
(2)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爱情的美好与坚守。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境的感悟。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秦观及《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情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鹊桥”、“银河”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主题和诗歌美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参考译文:提供《鹊桥仙》的现代汉语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相关资料:介绍秦观的生平事迹及其它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诗人的信息。
3. 多媒体资源:播放《鹊桥仙》的朗读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教案
清新县凤霞中学李军建
教学目的: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理解秦观的“爱情观”,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上学期在一次讲解练习时,我与大家说到过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是哪四大,还记得吗?
(学生答: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这四大爱情故事可以说个个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用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也赚足了后世人多少眼泪,同时也羡慕死了多少对爱情有着无限憧憬的年轻人,也太有才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诗歌——《鹊桥仙》(板书)。
应该还记得高一时我们就学过一首相关的诗歌(大家齐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的是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透漏出的尽
是诗人的同情。
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主题还会是这样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与苏轼交情很深,也正因为与苏轼的关系,他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后来受苏轼的牵连,一贬再贬,贬到郴州、雷州,最后死于放还途中,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
秦观的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他的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最为突出的就是“情”“愁”二字。
所表现的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能够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柳永是情歌教父,那么秦观就是情歌王子了,大家得好好向他学习
三、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拨。
明确: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两片的结构相似: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
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
2、老师范读
3、全班齐读。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四、品味意境,鉴赏要点。
1、上片是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四字概括一下——佳期相会(板书)。
直接描写的就是?——飞星传恨(板书:传恨)。
飞星,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传恨,即指相互诉说长期的离别之情。
那么其他几句写的是什么?——首先有写景?(板书:纤云、金风、玉露)。
纤云弄巧,注解②,衬托着两人的美好相会。
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
“金”“玉”二字带有强烈的褒扬和赞美的感情色彩。
在这个地方,如果是好作艳词的作家,定会不惜笔墨,来大肆渲染;而本词只有这么简单的几句。
这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俩人心灵的高尚纯洁。
作者认为,,这对仙侣,尽管一年才能见面一次,但是他妈的爱情坚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理想、圣洁、永恒的相爱,相会一次,比凡俗的平庸之艾强的多,用文中的话说便是“胜却人间无数”(板书)
2、下片是写牛郎织女的离别,四个字概括——依依惜别(板书)。
同样,直接描写离别场景的应是?——忍顾鹊桥归路,见注解⑥(板书:忍顾归路)。
那么他俩依依惜别的具体表现在哪?——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板书:柔情→水,佳期→梦)这里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比情,情深似水,很好的衬托和深化了俩人的感情;如梦,一个写出如梦境般美好,一个又点明如梦般短暂。
越是情深,越是感觉到相会的甜美,离别时就会越觉得难以割舍,所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不忍离别,也不得不别了。
所以,在最后,作者写出了两位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在申明作者自己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且在朝朝暮暮!”(板书:两情久长,岂在朝暮)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就如刘德华的一首歌:
爱你一万年
爱你经得起考验
飞越了时间的局限
拉近地域的平面
紧紧相连
提问:这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与上阕的哪两句相呼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是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也就是说议论中又有抒情,(板书:议论,抒情)它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就如课文的资料信息中所讲: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
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臭腐为神奇!”
而相对而言,上下阕的前三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描写(板书:描写),在此,进一步明确一下。
五、探究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可畅所欲言,不求一致,但要适度把握,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出示投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爱得无怨无悔)针线闲拈拌伊坐。
柳永定风波(平淡见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情有独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心灵相通)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痴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打破爱的极限)
明确:爱情是一种玄妙的感情,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人们因此而产生不同的爱情观。
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定义很久以来就有许多的说法。
然而爱到底是什么,仍然是一个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找答案的悬疑,而且得到的答案将会是各种各样的。
那么爱情观则更是一个说不明白的话题。
《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
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独步千古一点也不过分。
秦观能写出这样的一种爱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观上也是有一个时代的原因。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再由于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以及封建的礼教、男尊女卑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老妻置异县"和"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
中国古代士人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又崇尚兼善主义,他们更多的把光阴用于仕官羁旅,所以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们的同僚、朋友。
中国文人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三、课后练习
比较阅读,深入鉴赏。
辛未七夕牵牛织女七夕
李商隐白居易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比较以上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的异同,再联系《鹊桥仙》,进一步理解诗人们在表现爱情时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