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意境及情感表达。

2.分析《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鹊桥仙》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鹊桥仙》的审美意蕴。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中的爱情主题,激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鹊桥仙》,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中的关键词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如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创作以《鹊桥仙》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鹊桥仙》的审美意蕴,如爱情、人生哲理等。

2.分析《鹊桥仙》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审美价值,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古典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学生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鹊桥仙》的内容、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创作《鹊桥仙》的背景。

1.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鹊桥”、“银河”、“桂花”等。

1.2.3 诗歌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4 表达技巧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1.2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2.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美。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1.4 总结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鉴赏文章。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2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2.3 讲解法:通过讲解,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2 结果评价4.2.1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料5.1.1 秦观的生平介绍。

鹊桥仙 秦观教案

鹊桥仙 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教案】《鹊桥仙》一、教学目标1.了解《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能够正确朗读《鹊桥仙》。

3.理解并能够归纳出《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

2.正确朗读《鹊桥仙》并感受其音韵。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理解《鹊桥仙》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秦观和《鹊桥仙》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2.学习《鹊桥仙》(1)首先,教师向学生朗读《鹊桥仙》,让学生跟读。

(2)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鹊桥仙》的情节和意义。

(3)引导学生探讨《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并进行总结。

3.整合与拓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鹊桥仙》的歌曲,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教师还可以介绍《鹊桥仙》的传统情节和相关传说,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五、教学延伸1.作业布置让学生以《鹊桥仙》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写一首诗歌。

2.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些与《鹊桥仙》相关的古代诗歌或故事,并写一份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和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鹊桥仙》情节和意义的讨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保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鹊桥仙教案秦观

鹊桥仙教案秦观

鹊桥仙教案秦观这是鹊桥仙教案秦观,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案秦观第1篇【教学目标】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职一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

【教学内容分析】秦观的《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课文。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及策略】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设计运用思维导图。

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说说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明确学习目的。

请学生看星座图。

教师运用想象性的语言结合图片描述这首词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教师要求学生听多媒体范读,并齐声朗读此词。

三、品读揣摩教师抓住关键词从情、景、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词,并逐一显示思维导图。

三、拓展交流请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说说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师适当补充。

并指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极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显示思维导图的全貌:景情理上阕纤云飞星银汉相会前:传恨一相逢与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短暂与永恒下阕水鹊桥相会时:如梦久长与朝暮临别前:忍顾四、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

教师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观及其词作风格,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2、品味《鹊桥仙》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词人独特的爱情观。

3、掌握词中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爱情观。

(2)赏析词中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难点(1)领会词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词中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名句和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鹊桥仙》,引出课题。

提问学生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2)讲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3、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齐读,初步体会词中的意境。

4、文本赏析(1)上阕赏析引导学生理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中“弄巧”“传恨”“暗度”等词语的含义,体会词人通过这些词语营造出的凄美氛围。

提问学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思考牛郎织女的相逢为何如此珍贵。

(2)下阕赏析重点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名句,组织学生讨论其中蕴含的爱情观,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相通、长久坚守。

让学生思考“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如何表现出牛郎织女分别时的不舍与留恋。

5、手法探究(1)探讨词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如通过描写纤云、飞星、银汉等自然景象,烘托出牛郎织女相会的艰难和相思之苦。

《鹊桥仙》教学设计(精选2篇)

《鹊桥仙》教学设计(精选2篇)

《鹊桥仙》教学设计(精选2篇)《鹊桥仙》篇1一、背景材料这是宋代词人秦观以牛郎织妇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层次结构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写作特点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五、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产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鹊桥仙》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舒婷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千年,永无休止。

民间传说: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

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

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

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

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第一篇:秦观《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与忠贞,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分析1.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典诗歌,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发对《鹊桥仙》的思考。

3.2 诗歌讲解与分析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创作1. 让学生根据《鹊桥仙》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

5.2 文化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鹊桥仙》和《秦观》的背景和历史。

2.理解《鹊桥仙》和《秦观》的主题和情节。

3.学习《鹊桥仙》和《秦观》的语言和文学技巧。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鹊桥仙》1.1 背景和历史《鹊桥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被称为“七夕节”或“中国情人节”。

1.2 主题和情节《鹊桥仙》的主题是爱情和相聚。

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但由于天帝的禁令,他们被迫分离。

最终,他们在鹊桥相会,但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节相聚一次。

1.3 语言和文学技巧《鹊桥仙》的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它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象征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2.《秦观》2.1 背景和历史《秦观》是宋代文学家秦观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秦观的生平和成就。

秦观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被誉为“秦风楚韵”。

2.2 主题和情节《秦观》的主题是人生和成就。

故事讲述了秦观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学习、创作和政治生涯。

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成长和奋斗。

2.3 语言和文学技巧《秦观》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和思考。

它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故事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主题和情节。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故事的语言和文学技巧。

3.写作法:让学生写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鹊桥仙》1.1 背景和历史1.讲解《鹊桥仙》的背景和历史。

2.分析《鹊桥仙》的主题和情节。

1.2 主题和情节1.阅读《鹊桥仙》的文本,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分析《鹊桥仙》的语言和文学技巧。

1.3 语言和文学技巧1.分析《鹊桥仙》中的比喻、拟人和象征手法。

2.让学生写作,表达对《鹊桥仙》的理解和感受。

2.《秦观》2.1 背景和历史1.讲解《秦观》的背景和历史。

公开课:《鹊桥仙》教案

公开课:《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重难点】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可否知晓“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传说?”最熟悉的要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夕节简介: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由此,也有很多文人墨客赋诗:《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前人:哀叹、伤感。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起来学习。

二、词牌解析《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56个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一韵到底。

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等变体。

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繁荣时期。

强调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诗人简介简述秦观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强调秦观在婉约派词风中的贡献。

1.3 作品概述简介《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

概括《鹊桥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讲解《鹊桥仙》的格律特点,包括词牌、韵脚等。

分析诗句的节奏、对仗和修辞手法。

2.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阐述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3 情感与意境解读诗中的意象组合及其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构建浪漫主义意境。

第三章:文化探讨3.1 古代七夕节的文化意义介绍七夕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习俗。

强调七夕节与爱情、婚姻的关联。

3.2 牛郎织女神话与《鹊桥仙》讲解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鹊桥仙》如何借鉴和改编这一神话。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诗歌创作技巧分析《鹊桥仙》中的创意和构思。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意象、修辞等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4.2 文学价值观探讨《鹊桥仙》所体现的文学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现代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朗读与鉴赏组织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5.2 写作练习设计一个以“七夕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小诗。

5.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鹊桥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生活和创作中。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几首与《鹊桥仙》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诗词。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鹊桥仙》主题的理解。

6.2 现代文学改编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灵感来源的现代文学作品。

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如何重新诠释古典题材。

第七章:艺术欣赏7.1 绘画与音乐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题材的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

鹊桥仙教案公开课教案公开课:《鹊桥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及相关故事。

2. 学习并理解《鹊桥仙》这首古代民间诗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鹊桥仙》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播放器和音频文件。

4. 道具:纸鹊、纸桥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七夕节的由来,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七夕节的了解和体验。

Step 2: 学习《鹊桥仙》(15分钟)教师播放《鹊桥仙》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再一起朗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段朗读,然后整体朗读全文。

Step 3: 分析诗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鹊桥仙》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 诗歌中的鹊桥是什么意象?-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意义?Step 4: 表演《鹊桥仙》(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使用道具和动作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Step 5: 展示和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表演完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Step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鹊桥仙》中的美好情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对七夕节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鹊桥仙》这首古代民间诗歌,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及相关故事。

通过表演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鹊桥仙秦观的教案

鹊桥仙秦观的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鹊桥仙·秦观》的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领会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3.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哲理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观及其《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词:让学生朗读《鹊桥仙·秦观》,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析:对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内容分析: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5. 主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6. 欣赏与拓展:欣赏与《鹊桥仙·秦观》相关的诗词,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反馈,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诗词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的课件,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鹊桥仙》是选自高中新课标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唯美的爱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扫古来悲吟寻恨之腐朽,显豁达理性之神奇,呈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同时,这首词闪现了一种亮丽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一部文化的经典之作。

词作比较短,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对词作里面的一些重要词句熟记成诵。

而各类教参中对这首词作的解读角度基本一致。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到新的角度,是鉴赏这首词作的关键。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设计】一、导入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观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理解《鹊桥仙》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

3、体会词中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爱情观。

(2)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2、难点(1)领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表达的深邃思想和豁达胸怀。

(2)感受词中营造的优美意境,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艺术特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爱情观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七夕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对七夕节的了解和印象,引出《鹊桥仙》这首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七夕节的传说和文化背景,为理解词的内容做铺垫。

3、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再读,初步体会词的大意。

4、文本解读(1)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上阕中对牛郎织女相会环境的描写,体会其营造的优美氛围。

(3)探讨下阕中对爱情的议论,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观点的内涵。

5、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词中运用的借景抒情、象征等艺术手法。

(2)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含蓄婉约。

6、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与现代爱情观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思考词的主题除了爱情,是否还有更深层的人生哲理。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其他与七夕节或爱情有关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鹊桥仙》写一首关于爱情的词或短文。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生平介绍《鹊桥仙》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2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鹊桥仙》全文解释生僻字词1.3 课文解析解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第二章: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2.1 诗歌背景分析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解释诗歌中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义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美感和深层含义第三章:情感与主题探讨3.1 诗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探讨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和特点3.2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第四章:创作手法与风格特点4.1 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探讨诗人的创作技巧和特色4.2 诗歌风格特点分析秦观的诗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秦观的诗歌风格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思考5.1 综合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5.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第六章: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深入探讨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歌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鼓励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等表现角色的情感和特点第七章:诗歌创作与表达能力培养7.1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创作灵感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个性的诗歌作品7.2 表达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第八章:课堂总结与反思8.1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8.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第九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9.1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创作9.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和文学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第十章:课程评估与反馈10.1 学生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10.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补充说明:在分析诗歌背景时,应深入挖掘秦观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秦观的《鹊桥仙》,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鹊桥仙》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观及其作品《鹊桥仙》。

2. 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讨论与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在讨论和赏析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结构、内容丰富度、文笔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观《鹊桥仙》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秦观及其作品的介绍、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鹊桥仙》的诗意,巩固所学内容。

2. 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讨诗词中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鹊桥仙》的掌握程度。

2. 修辞分析:详细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诗词的美感。

3. 爱情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爱情智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观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对诗词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秦观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阅读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鹊桥仙》。

(2)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爱情的美好与坚守。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境的感悟。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秦观及《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情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鹊桥”、“银河”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主题和诗歌美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参考译文:提供《鹊桥仙》的现代汉语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相关资料:介绍秦观的生平事迹及其它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诗人的信息。

3. 多媒体资源:播放《鹊桥仙》的朗读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
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
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
授课班级:高二(20)班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
《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
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

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

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
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二)知人论世(课前预习):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

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

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秦观词的内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间的爱情和抒写个人的愁怨。

他的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着特色。

(三)赏析秦观词《鹊桥仙》——旧题材新情趣
(1)读一读(整体感知):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听读;诵读。

板书: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2)议一议(问题赏析):
问题一:意象(云、星、银汉、风、露等)的修饰语有何作用?
问题二:数字“一”和“无”有何妙用?
问题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有何修辞手法?
问题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3)比一比:比较意象比较情感。

①《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③晏几道《鹧鸪天·七夕》: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12下一页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④比较下列爱情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现代歌词)
与其在自行车上欢笑,不如在宝马车上哭泣。

(网络语)
(4)重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点拨: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
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四)熟读成诵。

(五)小结:不管是何种爱情观,只要利己又不损人,我看都行。

秦观的《鹊桥仙》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坚贞爱情的优秀词作。

秦观此作能于俗套中翻出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秦观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这就是《鹊桥仙》的新情趣: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高远的格调,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1、背诵默写《鹊桥仙》;
2、选读一首言情词,准备参加朗诵会。

四、板书
鹊桥仙
一样别离另样情
秦观
内容上片:相逢;下片:离别
旧题材欢娱嫌短,聚少离多哀婉凄楚
新情趣仙侣之爱心灵契合的地久天长(赞)
凡俗之爱貌合神离的朝朝暮暮(否)
笔调轻松感情缠绵格调高远
五、教学反思:
一首简单的词,一个貌似复杂的教法,一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

从教学设计和学生收获角度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1、系列教学的安排和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是选修教材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的“第二步”,承接着“第一步:境界”而言的,由“境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步:情趣”。

这是宋词选修教学的系列课中的一课。

还有第三步,第四步等等。

这是我个人对选修教材的大胆处理和尝试教学改革。

上完课后,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尽管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方法是可以被借鉴的。

2、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本节课的赏析的依据是王国维的境界说和朱光潜的情趣说。

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罗列的几首要比较的诗词和几个爱情诗句都是经过本人精挑细选的,在难度上的把握上做到了适中,在重点的把握上做到了突出,整体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下了功夫。

3、还有一个突出点就是学生有关爱情观的讨论。

课堂气氛很活跃,不时发生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

(二)对此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

”从学生的表现可感受到本节课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
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节课是有效的。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朗读教学环节中,如何进一步强化朗读效果,还值得探索;
2、诗词教学的整体性和导学案、高考对诗词赏析的局部性的矛盾如何解决,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