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官 制 度 的 变 化
选官制 度
察举制
秦汉魏 晋南北 朝 以官举 士来源 基层 以官举 士权操 于上
九品中正 制
科举制 隋唐北宋 明清 考试选官 仕途开放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实行时 间
特点
魏晋 南北朝 中正评定 授官依据 成为世族 把持政权 工具
局限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
儒童 童生
童试 生员 秀才
元代:
御史台
清代:
都察院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①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 王-------→皇帝
②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 制-→元朝:中书省-→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③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 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 科举制。
⑴原因: ⑵目的: ⑶评价:
⑴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⑵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⑶评价:内阁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
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 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 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 明确,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为 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明 朝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结果 导致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 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的重要原因。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
三、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品德 门第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 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 密、科学

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 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2、特点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影响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 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 到压抑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 黑暗,腐败;②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 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 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 展。
(1)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直接)。 (2)为强化皇权。 (根本)
2、设立的职能:
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务逐 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 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军机处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 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秦代: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刺史(地方) 汉代:
唐代:
御史台 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宋代: 提点刑狱司
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削弱宰相权利 枢 中 参 度 盐 户 皇帝总揽大权 密 书 知 支 铁 部
院 政 门 (三司) 事 下 (二府)
评价:宰相制的废除:
皇权取得了对相权的彻底胜利, 积极方面:
从根本上解决了秦以来的君权和 相权的矛盾。达到了高度集权的 目的。(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
消极方面:
①强化了君主的独裁专制, 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 身上。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制度的形成:
乡试
举人(通过) 乙榜(中举) 第 一 名 : 解 元 第 二 名 : 亚 元 第 三 四 五 名 : 经 魁
贡士(通过) 会元(第一名)
会试
殿试 甲榜
一甲 赐进士及第 二甲 赐进士出身 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状元 榜眼 探花
评价科举制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诸卿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中朝与外朝
概念:何谓“中朝”与“外朝”? “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 发展趋势如何? 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 “天子畏帝权旁落, 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 朝官。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大臣的职权,因此外朝 官乃退居于备员的地位,而中朝官却渐次变为外朝官。 中朝官一旦演变为外朝官,天子复欲夺其权,而更信 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
君主专制
皇帝
集 中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中央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
地方权力
本质:皇帝独裁,君
主专制
主要矛盾:中央与 地方、皇权与相权
一、中央行政制度:
皇 帝
百官之首 处 理全国政务 副丞相 军务 太 尉 (虚有其位)
秦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三公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影响深远。
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理藩院:
①职能: ②地位: ③作用: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①原因: 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
②含义: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 ③过程: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④意义: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 民族地区的统治;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 纷争的状态;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 化交流;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 E、它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 的一项重大改革。
北京隆宗门内军机处
4、军机处的评价: ①军机处的建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 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我国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③弊端: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越 来越受到压抑。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军机处设置后,皇帝可通过军机处对地方大臣 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 送奏折,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大大缩 小,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遵旨办事。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中央严格 控制地方
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
特 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 相 权 不 断 削 弱 以 至 消 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线索
皇帝制度 中 秦朝: 央 三公九卿制 权 郡县制 力 两汉: 中央:内、外朝制;察举制 加 郡县制 地方:郡国并行制 中央: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强 隋唐: , 地方: 道、州、县制 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枢密院地 宋: 方 地方:路、州、县 权 力 元: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御史台 地方:行省制 缩 小 明: 中央: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地方:行省制 清: 中央: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 地方: 行省制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地位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作 用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 1、设立的时间、原因: 2、职能(演变) : 3、军机处的特点: 4、军机处的评价(作用):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 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简、精、速、密。
3、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 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线索: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顶峰
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
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 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② 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 交流.防止分裂割据;③经济上: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 社会经济; ④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1、设立的时间、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 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 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财政
行政
军事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朱元璋废丞相:
⑴原因: ⑵内容:
⑶评价:
明太祖“罢相”的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丞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目的)。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总结
一个趋势趋势:由血缘政治(先秦)到 官僚政治(秦到清) ▲ 封建政治制度制度 一个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关系: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三大表现:官僚机制(中央、地方)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清除了设军机处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强 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密折制与文字狱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
行省的设立
• 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