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星座设计介绍
IRNSS介绍
IRNSS简介一、I RNS前介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组织实施,它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导航系统.IRNSS于2021年中完成组网并正式服役,是最近参加全球GNSS系统大家庭的又一新成员. 其效劳覆盖东经30°-150°、南265°-北纬65°的区域,其中印度境内及印度洋范围为系统主要效劳区,我国境内大局部地区及南海、东南亚各国、澳洲西部、非洲东部、东欧等范围为系统次要效劳区.二、I RNSSIC统组成〔一〕星座设计IRNSS系统空间段由7颗卫星组成其中有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 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SO〕.3颗GEO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34 >83 和32°,4颗6$.卫星处于两个轨道面上,星下点轨迹形成两个“8〞字形,交点地理经度分别为东经55°和111°,卫星轨道高度36000km.IRNSS星座在ECEF坐标系中的星下点轨迹如下图图1印度IRNSS系统星座组成图为了便于限制状态和批量研制, 7颗IRNSS卫星状态一致. IRNSS卫星平台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卫星起飞重量1425kg ,卫星干重641kg,其中有效载荷重量110kg;空间体积为1.58m X1.50mx1.50m ; 配备两个太阳帆板,输出功率1660W, 一组90Ah锂离子蓄电池, 有效载荷功率为900W; 一台440N远地点发动机〔轨道限制〕,12 个22N推力器〔姿态限制〕;三轴稳定零动量系统,利用太阳敏感器、星敏感器及陀螺确定卫星方向,利用反作用轮、磁力矩器及推进系统推力器作为姿态限制的执行机构;设计寿命10年.〔二〕信号体制IRNSS的导航原理与美国GPS类似,用户至少接收来自4个卫星信号进行定位.IRNSS卫星的信号参数如下表所示.表2【RNES;卫星伯号春教表等纵i跳段S潴网C组也】1都」4 土J2符蚣一02g t 8u25IJj: MOO—卜打:67o(j_67M R装横阻—式右—一麻极化行鼻一化左旋概他EIRF (rtBW)30.5珞51GT CiEbk)“耳*12火线卅盎〔EOC〕15 H16故―更新4 口于门5050—碍小卡仆口「〕I101屿10B?SKB«.K. CD51A B?SK CDNLl Ub^KCUMX447?+4 05—IRNSS系统信号采用3个工作频段:C波段、S波段和L波段. 其中,C 波段主要用于测控,S波段和L波段主要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效劳.标准定位效劳和精密定位效劳信息调制在S波段和L波段的L5上.政府授权用户效劳信息只调制在L5频率上.S波段的导航信号由星上的相控阵天线发射,保证覆盖区域和信号.〔三〕导航电文IRNSS的导航电文由帧、子帧组成,其中一个帧包含4个子帧, 每个子帧的长度为292b ,经过FEC编码后的长度为584b ,加上16b 的同步头,每个编码后的子帧长度为600b ,一个主帧的长度为2400b, 根据50b/s的符号速率传输,传输一个主帧所需要的时间为48s.4个子帧中,第1、2子帧为固定格式,用于传输历书和钟差参数,第3、4子帧为信息格式.IRNSS系统帧结构如下图.图2 IRNSS系统帧结构〔四〕地面限制系统IRNSS系统地面限制段负责维护和运行空间星座,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地面限制段组成及信息流如下图.[KJ rc图3 IRNSS地面系统体系结构主控中央MCC由航天器限制中央SCC和导航信息限制中央INC组成,是地面限制段的核心,负责计算并预估导航卫星的轨道位置,计算系统完好性,修正空间电离层和星载原子钟偏差,运行导航系统软件.位于卡玛塔克邦哈桑的飞行限制署负责限制导航卫星的轨道和姿态,完成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和相位保持.16个测距和完好性监测站〔IRIMS〕以无线电双向测距为主、激光测距为辅,追踪和估计卫星的轨道,监控星座的完好性,并把所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主控站.16个系统测距和完好性监测站中,大局部监测站位于印度境内的机场内,并与GAGAN系统监测站共用,监控星座的完好性,并把所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主控站.利用区域增强技术,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卫星遥测遥控及导航信息上行注入站IRTTC负责监控卫星的健康状态,接收卫星遥测信号同时上行遥控命令,同时上行注入轨道参数、钟差、电离层及对流层修正系数等导航电文信息.印度导航中央地面钟房的艳原子钟组和氢原子钟组联合生成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时间〔IRNWT 〕.〔五〕用户端用户段接收机包括单频和双频接收机两种.单频接收机使用L5或S频段,利用导航电文给出的电离层修正系数提升定位精度;双频接收机同时使用L5及S频段,利用实时修正电离层对导航信号的延时而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单频接收机和双频接收机既能接收SPS 〔专用定位系统〕信号, 也能接收RS 〔限制/授权效劳〕信号.所有接收机除接收IRNSS信号外,也可以接收空间其他GNSS的信号,并且接收机都能够对空间卫星进行连续的跟踪,接收机的最小值为G/T为-27dB/K.〔六〕时空基准在导航系统时空基准方面,IRNSS系统采用IRNSST作为其时间基准,IRNSST的起始时间为1999年8月22日00:00:00 , IRNSST 早于UTC 时13s,因此IRNSS系统在与其他GNSS系统进行联合解算时需考虑时间上的统一.IRNSS系统采用WGS-84坐标系作为其空间基准,方便与GPS系统展开联合应用.三、IRNSSt展从印度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战略来看,印度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开展仿效欧盟的思路,先建设增强系统,为自主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技术和经验,然后开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因IRNSS系统的建设是在美国GPS系统的区域增强系统GAGAN的根底上建设的.2006年5月,印度正式批准了在GAGAN根底上开展“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工程.2021年7月1日,印度的第一颗IRNSS系统卫星IRNSS —1A 发射成功,该卫星是一颗IGSO卫星,实际倾角27. 1°,升交点位置为东经55°,设计寿命10年.2021年4月4日和10月16日又接连发射了IRNSS-1B和IRNSS-1C卫星.2021年4月28日最后一颗IRNSS-1G卫星的成功发射,整个系统组网成功,开始正式服役.四、IRNS刚能与特点〔一〕业务水平IRNSS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①为陆地、航空和海洋用户导航;②灾害治理;③陆地车辆追踪和海洋船队治理;④协同移动通信;⑤精密授时;⑥地图和大地测量数据记录;⑦陆地导航信息援助;⑧车辆语音、可视导航.〔二〕定位精度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系统的定位精度在印度洋区域优于20m ,在印度外乡及邻近国家定位精度优于10m ,也比GPS民用单频接收机15m 定位精度在高很多[8].系统采用局域增强后,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定位精度. 〔三〕系统特点IRNSS系统可以向其主要效劳区内用户提供根本的独立导航定位效劳;IRNSS系统作为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大量GEO卫星组网,无法向非核心效劳区的用户提供较好导航星座结构;当与其他导航系统联合使用时,IRNSS系统增加了用户的可用卫星数量,有效提升了GNSS系统的定位精度。
遥感星座设计与实现
遥感星座设计与实现遥感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而遥感星座指的是由一系列人造卫星构成的系统,能够高效地获取遥感数据并传输到地面。
设计和实现遥感星座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下面将详细探讨。
一、遥感星座的数量和分布遥感星座的数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到数据获取的覆盖范围和精度。
确定数量和分布需要考虑遥感应用的需求、卫星的设计寿命和遥感数据的传输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遥感星座中的卫星之间的通信、数据共享等问题。
二、遥感星座的设计和运行方式遥感星座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直接关系到卫星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也会影响到遥感数据质量。
因此,需要对循环轨道、天线、电源、容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卫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三、遥感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遥感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也是遥感星座设计和实现的重点。
需要考虑到数据压缩和传输的速度、传输距离以及数据分发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开发数据处理工具,将原始数据转化成可供直观使用和分析的数据。
四、遥感星座的升级和更新遥感星座的卫星设计寿命一般在5~10年之间,因此需要在卫星寿命结束之前对遥感星座进行升级和更新。
升级和更新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保证更新后的遥感星座能够与之前的卫星和数据存储库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结论遥感星座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遥感星座的数量和分布、设计和运行方式、数据传输和处理以及升级和更新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开发出高效、稳定、可靠的遥感星座系统,满足遥感应用的需求,真正发挥遥感技术的应用潜力。
北斗导航系统多轨道卫星星座分析与设计
S O 的 全球 卫 星 导 航 系统 。
关键词 北斗导航 系统 ; 几何排列 ;星座构型
中图分类号 T N9 6 7 . 2
An a l y s i s a n d De s i g n o f Mu l t i p l e Or b i t S a t e l l i t e Co ns t e l l a t i o n f o r Be i d o u Na v i g a t i o n S y s t e m
1 引 言
我 国第二代卫 星导航 系统一 “ 北斗二代 ” 卫 星导航系统 的研制 已经进人组 网高峰期 。由于北 斗二 代正在 建设 中 ,
相 关 文章 和 资料 比 较 少 , 进 行 北 斗 二 代 的 星 座 设 计 具 有 重
要意 义。
座、 玫 瑰 星 座 等 。其 中 6星 座得 到 广泛 应 用 , 通 常 称 为
此 基 础 上 增 加 一个 倾 斜 地球 同 步 轨 道 卫 星 星 座 l _ 3 ] 扩 充 成 一
其 中, F一 0 , 1 …, P—l。任一 条轨 道上 的一 颗卫 星经过它 的升交点 时, 相邻的东侧 轨道上 的对应 卫星 已经越 过它 自 己的升交点 , 并 覆盖了 的地 心角 。 N 是 星座的卫星 总 数, 即 N—P S, F是在不 同轨道 面内的卫 星相对位置 的量 纲为 1 的量 , 称 为相位因子 , 它可 以是从 0~ P— l的任何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
卫星星座是由多颗卫星组成的一组系统,可以提供全球性的通信、导航、遥感等服务。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是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卫星的数量、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轨道形状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圆形轨道设计方法
圆形轨道是最简单的轨道形式,它的轨道高度和倾角都是固定的,因此设计起来比较容易。
圆形轨道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对卫星的控制和维护比较容易,但缺点是覆盖范围有限,需要大量的卫星才能实现全球覆盖。
2. 偏心轨道设计方法
偏心轨道是一种椭圆形轨道,它的轨道高度和倾角都是不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偏心轨道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但缺点是卫星的控制和维护比较困难。
3. 倾斜轨道设计方法
倾斜轨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轨道形式,它的轨道倾角非常大,可以达到90度。
倾斜轨道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但缺点是卫星的控制和维护非常困难,需要高度精密的技术支持。
4. 多层轨道设计方法
多层轨道是一种将卫星分成多个层次进行部署的轨道形式,每个层次的卫星数量和轨道高度都不同。
多层轨道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但缺点是需要更多的卫星和更高的技术支持。
总之,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不同的轨道设计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
卫星星座设计介绍
基本星座类型
圆轨道星座
GEO星座:NASA TDRSS system Walker星座:Motorola’s Iridium constellation
T/P/F;T is the total number of satellites, P is the number of
orbit planes, and F is the phasing parameter.(The phaseangle offset is given by 360 F/T deg to ensure a more optimal packing of Earth’s coverage circles)
Sun-synchronous orbit.
为观测行星,对同一纬度地区保持同样的光照条件 调整nodal regression,驱动轨道面与太阳one
deg/day的运动相匹配 往往为倾角大于90度的近极轨道(典型轨道倾角为
100度,高度1000km左右)
太阳同步轨道
(a) 6 am view of sun-synchronous orbit from above the North Pole (b) 6 am view of sun-synchronous orbit from the sun’s view.
星座设计基本理论
A(h):卫星脚印面积 N:全球覆盖所需要的
卫星数目 例如: h=1400km N>12 H=780km N>19
经典轨道参数1
a:半主轴 e:偏心率 v:true anomaly
真近点角,表示 卫星在轨位置
注:b为半短轴
经典轨道参数2
i:轨道面倾角 :升节点经度 :近地点角距
卫星星座基本参数
卫星星座基本参数卫星星座是由一组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用于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导航或遥感服务。
它们通常以地球轨道上的一系列卫星形式存在,这些卫星之间相互配合,以覆盖整个地球的表面。
卫星星座的基本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卫星数量:卫星星座的规模通常由卫星的数量决定。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数量的卫星来提供服务。
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通常需要24颗以上的卫星来实现全球覆盖。
2. 轨道类型:卫星星座可以采用不同的轨道类型,如地球同步轨道(GEO)、中地球轨道(MEO)或低地球轨道(LEO)。
不同的轨道类型对卫星的运行高度、轨道周期和覆盖范围都有影响。
3. 卫星分布:卫星星座中的卫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在轨道上。
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常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确保在任何时刻都有多颗卫星可见。
而通信卫星星座可能会采用更密集的分布方式,以增加容量和覆盖范围。
4. 信号覆盖:卫星星座需要覆盖全球范围的地表,因此信号覆盖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卫星星座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球各个地区的信号接收强度、多径效应和信号延迟等因素。
5. 通信频段:卫星星座的通信频段决定了其在电磁频谱中的位置。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应用限制。
常见的卫星通信频段包括Ka波段、Ku波段和C波段等。
6. 网络架构:卫星星座的网络架构指的是卫星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这包括星间链路、地面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数据传输和路由策略等。
综上所述,卫星星座的基本参数涵盖了卫星数量、轨道类型、卫星分布、信号覆盖、通信频段和网络架构等方面。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计将直接影响卫星星座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近月空间星座轨道设计方法
近月空间星座轨道设计方法1. 前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酷的主题——近月空间星座轨道设计方法。
可能你会问,什么是“近月空间星座”?简单来说,就是在月球附近部署一堆卫星,让它们好像星星一样在空中闪烁,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哇塞!但是,这背后可是一门大学问呢。
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轻松聊聊这背后的设计思路,保证你听了之后,恨不得立马去月球搬家。
2. 什么是近月空间星座?2.1 星座的定义首先,咱们得明白,星座其实就是一组卫星,它们在特定的轨道上围绕某个天体运行。
想象一下,就像是一群朋友在操场上玩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看起来就很整齐又有趣。
近月空间星座就是那些在月球附近转悠的卫星,哦,简直美得让人心醉!2.2 近月的优势说到近月空间,真是好处多多。
首先,月球离咱们地球也不远,差不多三百八十公里,这样的距离简直像是“隔壁邻居”,你需要什么帮忙,随时可以叫一声。
其次,月球表面有丰富的资源,像氦3、稀土矿等等,未来可能成为人类的“新家园”。
而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发射和维护这些卫星简直像是喝水一样简单。
3. 轨道设计的关键因素3.1 轨道类型轨道设计可不是随便来一下就完事的。
首先,我们得选择合适的轨道类型。
有些卫星需要高轨道,这样可以看得更远;有些则需要低轨道,方便跟踪和通信。
就像一群朋友,有的人喜欢高高在上,有的人则爱在草地上打滚,各有所好。
3.2 任务需求当然,设计轨道的时候,还得考虑卫星的任务需求。
比如说,有的卫星要进行科学实验,有的则负责通信和导航。
每个卫星都有自己的“个性”,设计者得充分了解这些“性格”,才能安排好它们的位置。
就像给不同的朋友安排不同的活动,才能玩得开心嘛。
4. 设计过程4.1 模拟与优化好啦,到了实际设计的环节,这时候可不能马虎。
设计师们会用计算机模拟各种轨道情况,看看卫星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什么表现。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不断调试、优化,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打法”。
低轨巨型星座构型设计及覆盖分析方法
CATALOGUE 目录•低轨巨型星座构型设计•星座覆盖分析方法•数值模拟与仿真•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低轨巨型星座的概念构型设计的目标构型设计概述卫星平台的选择根据任务需求和系统要求,选择适合的卫星平台,考虑其性能、可靠性、成本等因素。
卫星有效载荷根据任务需求,配置合理的有效载荷,如通信天线、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频率源等。
卫星平台设计通信频段和带宽通信协议和调制方式有效载荷设计轨道与部署策略轨道高度的选择部署策略的制定覆盖需求分析030201星间通信与网络拓扑覆盖性能评估覆盖效率评估星座的网络性能,包括网络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
网络性能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模拟工具与环境Python卫星通信仿真器MATLAB/Simulink星座构型参数优化卫星轨道高度和倾角优化低地球轨道的高度和倾角,以实现更好的覆盖效果。
卫星布局优化卫星在轨道上的布局,以提高覆盖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卫星通信链路设计优化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覆盖性能仿真与验证先进通信技术应用随着5G、物联网等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低轨巨型星座的通信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满足更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卫星平台的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平台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包括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通信能力等。
新型传感器与设备新型传感器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将增强低轨巨型星座的感知能力,提升其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创新与升级频谱管理与干扰协调频谱共享与优化随着低轨巨型星座的发展,频谱资源将越来越紧张,因此需要研究更高效的频谱共享和优化策略,提高频谱利用率。
干扰抑制与协调由于低轨巨型星座的卫星数量众多,相互之间的干扰问题将日益突出,需要研究有效的干扰抑制和协调策略,保证星座的正常运行。
1安全性与防护策略23随着低轨巨型星座的发展,其面临的安全漏洞和威胁也不断增加,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星座的安全稳定运行。
卫星星座设计
设计基本出发点
以最少数量的卫星实现对指定区域的覆盖
6
6.2 卫星星座设计
卫星星座选择
续1
仰角要尽可能高 传输延时尽可能小 星上设备的电能消耗尽可能少 如果系统采用星际链路,则面内和面间的星际链路 干扰必须限制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 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服务,轨位的分配需要遵 循相应的规章制度 多重覆盖问题以支持特定业务(GPS定位)或提供有 QoS保证的业务
多标准,难以全球通用
蜂窝小区小,频率利用率高
全球通用
频率利用率低
提供足够的链路余量以补偿信号 遮蔽效应使得通信链路恶化 衰落 适合于人口密度高,业务量密集 适合于低人口密度、业务量 的城市环境 有限的农村环境
5
6.2 卫星星座设计
卫星星座的定义
具有相似的类型和功能的多颗卫星,分布在相似的 或互补的轨道上,在共享控制下协同完成一定的任 务
续4
sub-satellite point
c
/s
coverage edge of satellite
式中S是每轨道面的卫星数量
Street of coverage Nhomakorabea10
6.2 卫星星座设计
极轨道星座
顺行/逆行轨道面和‘缝隙(seam)’ π星座 由于存在逆向飞行现象, 星座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轨道面间的间隔小于其 它相邻轨道面间的间隔
续15
倾角85º 的单重全球覆盖近极轨道星座参数
) 1 (º 103.8252 97.3951 93.9877 66.2803 64.4511 63.3170 48.3551 47.6005 47.0729 38.0816 37.7000 37.4139 31.4151
卫星通信中的星座设计与多址融合研究
卫星通信中的星座设计与多址融合研究卫星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线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卫星通信系统克服了传统地面通信的限制,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和可靠性强的优势。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星座设计和多址融合技术是两个关键的研究领域,旨在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星座设计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星座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合适的星座点位,使得在给定的频谱资源和误码率下,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星座点位的选择是星座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传统的星座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均匀星座或满保角星座,这种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但容量受限。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非均匀星座设计的概念,旨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量。
非均匀星座设计通过在星座中分配更多的点位密度,使得星座更加适应通信信道的特性。
此外,星座设计还需要考虑星座点的编码和调制方式,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误码率。
因此,星座设计在卫星通信系统中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多址融合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多址融合技术旨在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的能力。
传统的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
然而,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信道特性的复杂性,传统的多址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改进的多址技术,如空时码分多址(STBC-CDMA)、多天线技术和波束形成技术等,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多址融合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考虑信道估计、误码率性能、功率控制和干扰管理等问题。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星座设计和多址融合技术通常是同时进行的,相互影响和辅助。
星座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多址融合技术的实现和性能。
同时,多址融合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星座设计的进步。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星座设计与多址融合技术的协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协同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给定的容量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优化星座设计和多址融合技术,达到最优的系统设计。
高分一号B、C、D卫星星座卫星参数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分一号B、C、D卫星星座卫星参数介绍
高分一号B、C、D卫星该星座于今年3月31日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以120°相位组网运行。
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全色影像空间分辨率为2米,多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优于8米,单星成像幅宽大于60千米。
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2天内即可对全球南北纬80度之间区域的任意地区重复观测一次。
大幅度提高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调查监测能力,推动了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手段的升级换代,并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
获取的数据质量达到了研制总要求规定的观测、测图精度和多用户业务应用要求。
需要卫星样例,联系北京揽宇方圆:,比资源三号卫星幅宽大!
11.1.4公司形象展示
11.2信誉证书、荣誉证书、相关资质证书
11.2.1卫星遥感影像技术服务ISO(9001)认证证书复印件
11.2.2卫星影像质量快速检验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11.2.3历史遥感图像检验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11.2.4锁眼卫星影像处理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11.2.7多时空多光谱数据处理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11.2.8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明文件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TerraSAR-X各TanDEM-X星座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erraSAR-X/TanDEM-X星座TerraSAR-X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圆轨道,轨道高度514.8km,倾角97.44°,升交点地方时为18:00.轨道重复周期11d,通过姿态机动,对地球上任意目标的重访时间为4.5d。
卫星质量1230kg,有效荷质量400kg,设计寿命5年,目标6.5年,在轨寿命末期平均功率为800W。
TerraSAR-X卫星采用天体卫星-1000平台,卫星外形呈六棱柱体,尺寸5m(高)×2.4m(直径)。
卫星承力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棱柱的6个面上分别安装SAR天线、太阳电池、辐射器等设备。
SAR天线尺寸4.784m×0.704m,安装在其中的一个面上,指向偏离天底点33.8°。
在另一个对地面安装有1副S频段测控天线、1副X频段数传天线以及1台用于精密定轨的激光反射器。
X频段数传天线安装在一个长3.3m的可展开桁架末端,以避免成像期间同步数传时与雷达之间相互干扰。
在背地面上安装有“激光通信终端”和热辐射器。
太阳翼面积约5.25㎡,带有108A·h的锂离子电池,提供峰值功率1800W。
卫星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和激光精密定轨反射器,轨道确定精度达到厘米级。
卫星标准工作模式下,姿态测量由星跟踪器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联合执行,安全模式下由地球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提供,惯性基准单元、磁强计为所有任务阶段提供速率测量。
卫星姿态执行机构采用一组大扭矩反作用轮,提供快速姿态机动能力。
TerraSAR-X卫星带有一部“有源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能进行高分辨率、多极化、多模式成像。
TerraSAR-X卫星还带有激光通信终端(LCT),用于验证星间和星地激光链路技术。
TerraSAR-X/TanDEM-X星座编辑TanDEM-X卫星与TerraSAR-X卫星性能基本相同,两者采用螺旋轨道星座,以紧密编队方式飞行。
卫星导航星座设计
卫星导航星座设计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逐步了解在BDSim软件中建立仿真场景的几种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当前已提供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星座:●通过逐个添加卫星的方式建立导航星座;●通过Walker星座功能建立导航星座;●通过打开事先保存好的仿真场景来建立导航星座;●通过打开星座文件的方式建立导航星座;●通过导入SP3数据文件的方式建立导航星座;●通过导入导航电文文件的方式建立导航星座。
2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直接建立卫星模型对象实现参数设置来建立星座,也可以通过打开保存好的场景文件来复现星座。
基于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一致性的原理,还可以把Rinex格式的导航电文数据和SP3数据转化成卫星轨道参数来建立星座。
3实验内容及步骤(1)添加卫星建立星座1)打开BDSim软件BDSim软件的启动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1 BDSim起始页面2)建立仿真场景在BDSim的起始页面的向导界面中,点击【新建仿真场景】按钮,设置仿真场景的开始结束时间和仿真步长,系统默认开始时间为当前整小时,结束时间往后推2小时,仿真步长默认为60s,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重新设置,如图2所示。
图 2 配置新建场景的参数场景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建立仿真场景,接下来会转到添加仿真模型的界面,选择【空间段】的【卫星】类型,如图3所示。
图 3 添加模型界面3)新建卫星在添加模型界面中,选择【MEO】卫星,点击【插入】按钮实现MEO1卫星的新建事件,在仿真场景的空间段中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卫星对象。
接下来需对卫星MEO1的参数进行设置,在仿真场景中右键选择MEO1卫星模型,主界面右边参数设置窗口显示MEO1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图 4 卫星参数设置在图4中显示了用户可以设置的MEO1卫星的参数,包含了卫星基本情况、卫星初始轨道、轨道动力学参数、星载接收机参数和钟差参数,用于根据自身需求可在参数可控范围内进行设置,到此就完成了一个卫星的新建任务。
按照步骤3的操作可以新建多个MEO、IGSO、GEO卫星,最后组成一个星座。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一、引言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星座的轨道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本文将深入探讨卫星星座轨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轨道类型、参数选择、覆盖范围计算等。
二、轨道类型卫星星座轨道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低轨道和中轨道三种类型。
2.1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是指卫星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使得卫星始终覆盖地球上的同一区域。
地球同步轨道对于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非常重要,因此在国际通信卫星系统中广泛应用。
常见的地球同步轨道包括静止轨道、准静止轨道等。
2.2 低轨道低轨道是指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高度较低,通常在1000公里以下。
低轨道的优势是延迟较低,适用于一些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如互联网通信和地球观测等。
低轨道的缺点是需要多颗卫星构成一个星座,并且覆盖范围较小。
2.3 中轨道中轨道是介于地球同步轨道和低轨道之间的一种轨道类型,通常在1000公里到20000公里之间。
中轨道相比低轨道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同时延迟也相对较低,适合提供广域覆盖的通信服务。
中轨道的代表是全球星座系统如GPS和伽利略。
三、轨道参数选择卫星星座的轨道参数选择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主要的轨道参数包括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和轨道周期等。
3.1 轨道高度轨道高度决定了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轨道周期。
一般而言,轨道高度越高,速度越慢,轨道周期越长。
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轨道高度,既要考虑覆盖范围,又要考虑系统时延和通信质量等因素。
3.2 轨道倾角轨道倾角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
轨道倾角的大小会影响卫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性能。
一般而言,低轨道的轨道倾角较小,中轨道的轨道倾角较大。
3.3 轨道周期轨道周期是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轨道周期越长,卫星轨道的速度越慢,覆盖范围越大。
轨道周期的选择要考虑到系统的通信需求和卫星的能源消耗等因素。
3.4 其他参数除了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和轨道周期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轨道参数需要考虑,包括升交点赤经、卫星轨道平面的偏心率和近地点高度等。
卫星星座设计介绍
– 为观测行星,对同一纬度地区保持同样的光照条件 – 调整nodal regression,驱动轨道面与太阳one
deg/day的运动相匹配 – 往往为倾角大于90度的近极轨道(典型轨道倾角为
100度,高度1000km左右)
太阳同步轨道
(a) 6 am view of sun-synchronous orbit from above the North Pole (b) 6 am view of sun-synchronous orbit from the sun’s view.
Star pattern (极轨,近极轨)1
Seam
– 单层星形网络 – 通过street of
coverage设计覆盖 域
Seamless
– 双层极轨网络:地 面每一点同时能看 到两颗运行方向相 反卫星。
– 可以用单向或双向 的Manhattan 网络 表示、分析
Star pattern 2
concentrates on the bounds of multiple satellite visibility by interleaving low inclination multiple planes containing few satellites and using careful phasing to fill in the gaps between satellite footprints in the same plane.
Walker Constellation
卫星数T,轨道数n,每轨道卫星数m
– m个卫星均匀分布在轨道面上,360/m – 所有n个轨道面具有相同的倾角i(一般相对于
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第一章:引言星座卫星通信是一种基于卫星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广域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性能分析。
第二章: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结构2.1 卫星组成星座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和地面站组成。
卫星分为中继星和用户星两种类型,中继星负责转发信号,而用户星用于与用户端进行通信。
2.2 地面站地面站包括用户端地面站和中继站,用户端地面站与用户终端相连,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
中继站用于与用户端地面站进行数据交换和信号中继。
第三章: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原理3.1 天线设计天线设计对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线设计要考虑到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包括天线增益、方向性和频率响应等参数的优化。
3.2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保证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各个卫星之间和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信号不会发生干扰的重要环节。
需要合理规划卫星和地面站的频率分配,避免频谱资源的冲突。
3.3 信号调制与解调星座卫星通信系统使用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对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要考虑传输速率、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调制解调方案。
第四章:星座卫星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1 传输速率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可以满足大数据量的传输需求。
通过采用高性能调制解调方案和优化天线设计,系统的传输速率可以进一步提升。
4.2 覆盖范围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覆盖,无视地域和地形的限制。
通过合理规划卫星的数量和轨道分布,可以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4.3 时延和抗干扰能力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时延较低,能够实现实时通信的要求。
同时,系统能够通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障通信质量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
第五章:应用前景和挑战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同时,系统的设计和运营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系统成本、卫星寿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