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什么
教学设计研究什么教学设计研究是指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它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和因素,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设计研究中,我们可以研究不同学科、年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设计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
不同学科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可以关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文分析等方面,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制定符合他们水平和兴趣的学习任务。
同样,在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中,可以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教学设计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学设计研究中,可以关注启发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高中教学设计研究中,可以关注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学设计研究还可以关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在教学设计研究中,可以研究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情境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境,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它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教学设计研究关注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可以研究不同学科、年级和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设计研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设计研究的一般维度
教学设计研究的一般维度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
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一些维度和因素,以下是一般教学设计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维度:1. 教学目标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它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并根据学科知识、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教学设计需要在这三个层次上进行有机统一,以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维度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和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层次,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参考教材内容,但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充。
3. 教学方法维度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问题解决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4. 教学手段维度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和手段,包括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资料、教具等。
教学手段的选择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 教学评价维度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使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考试、作业、实践任务、口头表达等。
6. 教学环境维度教学环境是指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场所和条件。
教学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室布置、教具设备、学生座位等。
教师教学设计研究计划
教师教学设计研究计划一、背景介绍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按照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细节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理规划和科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一份可行的教学设计研究计划,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有教学设计状况,制定一份可行的教学设计研究计划,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以及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帮助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现有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然后,进行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知和需求。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制定一份教学设计研究计划。
四、现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通过对现有教学设计的案例和观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针对性,只是简单地将课程大纲进行搬运,缺乏针对学生需求的设计。
其次,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五、提高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且,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制定教学设计计划时,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既要贴近学科知识结构,又要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
教学设计研究活动记录内容
教学设计研究活动记录内容一、活动概述本次教学设计研究活动是为了深入探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而进行的。
活动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二、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阶段在活动准备阶段,组织者先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并制定了活动日程。
同时,广泛邀请了教学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相关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还组织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场地准备和设备调试工作。
2. 活动开展阶段本次活动开展了若干个讲座、研讨和实践环节。
其中,讲座环节由专家和学者进行,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等。
研讨环节则分为小组研讨和整体研讨两部分,小组研讨旨在促进教师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整体研讨则是为了总结小组研讨的成果并形成共识。
实践环节则是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探索和反思,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3. 活动总结阶段活动总结阶段主要是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部分内容包括参与者的反馈意见、活动效果评价以及对未来活动的展望等。
通过总结和评价,可以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的活动提供参考。
三、活动成果1. 教学设计相关技能的提高通过本次活动的参与和实践,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
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教学评价来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2. 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他们通过研讨和实践环节的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通过与专家和学者的交流,教师们还拓宽了视野,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3. 教学设计的质量提升通过本次活动的实践和反思,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审视和改进。
教学设计研究应该包括
教学设计研究应该包括
教学设计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研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观察性和可衡量性,可以通过测评工具进行评估。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设计研究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3.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教学设计研究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可以选择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4. 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研究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5.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研究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6. 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设计研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探索。
7. 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研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设计教案研究(精选5篇)
教师教学设计教案研究(精选5篇)教师教学设计教案研究精选篇1活动目标:1、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初步理解“抹”、“擦”、“脏乎乎”的意思。
活动准备:请配班老师扮演猪妈妈。
猪胸饰一个。
小塑料筐5只,内放正方形餐巾纸若干。
塑料桶5只。
活动过程:(一)猪妈妈以敲门的形式出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咚咚咚”,老师边去开门边问:“谁在敲门呀?”“哎,小朋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2、小朋友与猪妈妈相互问好(学说礼貌用语)。
3、师问:“猪妈妈,今天你来我班有事吗?”4、猪妈妈说:“嗨,我的宝宝不见了,不知去哪儿了,所以,我到你们班上来找找,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在你们这里”。
5、师问:“猪妈妈,猪妈妈,你的宝宝长的怎么样?”6、猪妈妈说:“我的宝宝脸上脏乎乎的,流着鼻涕,还用手抹,抹的脸的两边像长着长长的胡须。
”“孩子们,帮我找找好吗?”7、师说:“小朋友,你们仔细找找,看谁像她的宝宝,长着长长的胡须。
”(要求幼儿互相检查)8、他们为什么会长胡须呢?(二)教幼儿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1、师问: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会流鼻涕呢?(让幼儿自由回答)。
那鼻涕流出来了怎么办?(请全体幼儿拿餐巾纸擦,请幼儿注意,擦完后纸仍到塑料筐里)师注意观察。
2、请擦得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约3—4个小朋友上来擦给大家看。
(请幼儿注意看)3、擦完后问:这些小朋友擦的好吗?为什么?(请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说出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4、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某某小朋友擦的方法。
5、师分布示范:a、双手打开餐巾纸,b、把餐巾纸捂在鼻子上向中间捏拢。
6、全体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最后互相检查。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个个都学会了,以后呀,鼻涕流出来了千万不要像小猪一样去抹,记住要用餐巾纸或手帕擦,向中间捏拢,擦得干干净净的,做个爱清洁的好宝宝。
教师教学设计教案研究精选篇2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朝不同的方向反射。
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异同
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异同
教学实验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有一些异同之处。
相同点:
1. 目的相同:教学实验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都是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研究。
2. 关注点相同:两者都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试图找到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都需要理论支持:两者都需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都涉及实践应用:两者的研究成果都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不同点:
1. 研究对象不同:教学实验研究主要关注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验证和比较,研究对象一般为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而教学设计研究主要关注于新教材、新教法或新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设计,研究对象一般为教材、教法或教学模式。
2. 方法和手段不同:教学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实验来验证不同教学方法或策略的效果;而教学设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教学设计实践等方法,通过分析和探索教材、教法或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和效果。
3. 研究重点不同:教学实验研究更注重教学效果的验证和比较,对不同教学方法或策略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而教学设计研究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创新,关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特定目标不同:教学实验研究旨在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而教学设计研究旨在开发更优质的教材、教法或教学模式,为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张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摘要】 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教学设计研究与不同区域的整体文化风格有着内在关联,北美与欧洲大陆的教学设计研究尽管有联系,但差异是主要的。
教学设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关键词】教学设计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仪器中心学习者中心一、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线索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在科学的世纪里,世间的一切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如果说17世纪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科学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
所谓“教学论的科学化”,是指用典型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教学进行研究,把教学论置于科学(主要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教学论的研究重心主要是宏观的教学哲学层面的问题的话,那么当教学论在20世纪进入科学化时期以后其研究的重心不再只是宏观的哲学层面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微观的“教学设计”问题。
这是20世纪的教学论与以往时期教学论的重大区别。
这里先分阶段对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历程进行全景透视,以把握当代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
(一)20世纪上半叶:科学教学论的早期发展。
在西方世界,教学设计研究存在两种典型风格:一种风格是信奉“经验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美、英等英语国家;另一种风格则信奉“理性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
“经验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把“量的研究”作为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式。
“理性主义”强调理智的适切性(这种理智或多或少是与生俱来的),强调与理智相关的人的心理的结构与认知过程,因而在对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上“量的研究”不占主流,“质的研究”则成为重要方式。
教学设计研究依据
教学设计研究依据教学设计研究是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设计研究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1. 教育学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这些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理论,如任务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依据,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这些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
二、实践依据1. 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依据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教学设计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 学科教学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相应的学科教学要求,教学设计的内容、结构、方法等都需要符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保证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和系统。
3. 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以确保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学设计要依托于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研究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教育学理论、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理论支持,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实践依据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学科教学要求、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实践支持,保证了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实际条件。
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教学设计研究论文一、前言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三、教学设计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幼儿教育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针对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实践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富有教育意义且易于幼儿接受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玩具、教具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的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教学设计:随着幼儿个体差异的凸显,个性化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2.融合性教学设计:将学科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科技化教学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将应用于幼儿教育。
4.情境化教学设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学习。
六、结论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设计,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教学设计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在探索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我们犹如行走在教育的田野,观察着幼儿们的每一种反应,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言语,试图在这片沃土上播撒最适合的种子。
教师教学设计研究(精选5篇)
教师教学设计研究(精选5篇)教师教学设计研究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树的结构、造型和颜色,感受自然之美。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学习掌握画大树的技能。
活动准备: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夏天茂盛的大树,感受大树的高大、挺拔。
2、画纸、油画棒。
3、示范画。
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
1、夏天来了,我们去看过大树,夏天的大树是什么样的呢?2、教师小结:夏天,大树吸收了许多营养,长得又高又大,有的树干粗得两个小朋友都抱不过来,有的长得有三层楼房那么高。
树上长满了叶子,密密的,小朋友可以躲在树下乘凉。
二、出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老师画的夏天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三、交代作业要求。
请小朋友画一画夏天的大树,要画得大大的,怎样才能把树画大呢?树干两边的竖线距离近,树干就细,距离远,树干就粗,树干上画许多树枝,树枝要用双线画,大树枝上再画小树枝,左边、右边、上面、下面都伸出来,全画满,最后在树枝上添画一片一片的树叶。
画好后涂上颜色。
四、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将图画大,将整张纸画满。
帮助幼儿掌握大树树枝穿插的画法。
指导幼儿添画小鸟等。
教师教学设计研究篇2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淤( )泥洗濯( ) 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一)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当前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被忽视、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创新等。
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内容1. 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明确和界定,阐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等。
2. 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流程介绍教学设计的典型步骤和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评价等。
3.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推介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如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
4. 教学设计的评价和改进介绍教学设计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并探讨如何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和优化。
四、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了解教学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探讨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结果预期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提高教学者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其教学设计能力;2. 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指导;3. 推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七、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梳理和综述,了解教学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2.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观察和数据收集,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3. 第三阶段: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八、研究预算本研究的预算主要包括文献获取和翻译费用、实验材料和设备费用、实验场地费用等,预计总计为XXXX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方案《关于美术课程建设中吴文化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课题方案一、研究背景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前 514 年,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雄伟的古城门默默吟诵着中国第一古城的沧桑史话;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掩映古朴悠远的特色民居之美;蕴含诗意画意的古典园林,香山帮建筑使艺术与自然完美地统一起来;特色古街苏州三塘街,尽显姑苏繁华风貌;传承古老文化,拥有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古城站台、仿古桥等。
苏州亦是一座文化明城,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评弹、昆剧既是该艺术的绝美产物;始创于明代的吴门画派支撑姑苏书画艺术名扬海内、源远流长;苏州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玉雕、缂丝、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无不折射出吴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吴文化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深化乡土美术文化的教育,是吴文化传承的需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一直被作为关注的热点。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1/ 9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以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满足本地区学生在美术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需求。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
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旨在探索“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基于“理解为先”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升研究兴趣。
“理解为先”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深入挖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理解为先,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深入的认知。
为了验证“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将在实践研究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环境构建一套“理解为先”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然后,我们将进行教学实践,收集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深入分析“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提升研究兴趣。
在未来,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研究环境。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研究以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理论与实践。
二、研究背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
而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方式,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现状分析、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案例研究等。
五、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六、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基于对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现状的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七、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案例研究为了深入探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本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实际操作和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八、实践效果与反思通过实践应用,我们发现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_章建跃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章建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100081)1 教育观与教学设计教育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及其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无疑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对于教育来讲,则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强调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中不惜加班加点,搞机械重复训练,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牺牲学生其它的兴趣爱好.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考试分数,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道德水平等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且缺乏发展后劲.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就像经济建设中的GDP指标一样.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的性质在发生变化,由 双重任务 演变为 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的教育.所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本质与核心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而且应当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看到相应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在提高人的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他的素质,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只以升学率为评价指标时,教师可以只考虑如何提高考试分数,但从 全面 和谐 可持续 的要求来看,在 以学生为本 教育观下,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要有与时俱进的认识,即要把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另外,为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考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等等.对于课堂教学,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才会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2 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教什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包括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2)怎样教: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基于对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自身情况的分析.教学为什么要设计?有许多理由,但下面两点大概是最重要的.(1)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获得发展.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智力发展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智力发展而言,只有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产生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学生智力的发展,既不能脱离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又必须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掌握 双基 与发展智力是密切相关但又不是同步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发展智力(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 双基 教学中经过有意识培养而实现的.这里, 有意识 的含义就是 教学需要设计 .顺便提及,正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把教师定位在 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否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正确的.(2)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的需要,其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投入(时间、精力等),获得尽量多的收获.教学过程科学化体现了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这就是说,就像医生看病开处方、律师开业打官司一样,当教师也是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有特殊的职业要求的.会加减乘除就可以教数学的现象是不能允许的.对教学设计的专门要求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践中的偏差是: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无视学生接受能力而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片面加大知识传授的总量,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收获的增值途径.但是,任意拔高要求,搞注入式教学,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会好,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效益了.更何况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还是思维、能力、理性精神等其他东西.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学生如何学习的准确把握.在研究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时,除了认真考察知识、能力等的内涵外,必须深入考察它们是如何被学生获得的,即要对 学什么 和 如何学 这两个问题进行科学分析.3 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几乎成了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另外,既然是一种 质量标准 ,那么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测的.对于教学目标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研究.如布鲁姆、加涅等的研究都非常著名.从有利于指导教学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将教学目标按层级分类 是比较合适的:第一层级,主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应当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第二层级,主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对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这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是对知识的实质性领会以及经过自己的检验因而具有广泛迁移性的领会.标准是: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第三层级,主成分以探究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标准是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数学教学目标应当反映数学学科特点.为了使目标更加具体、实用,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阐述清楚经过教学,学生将会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以使目标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防止教学中的 见木不见林 ,同时为检查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例如: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体会几何推理证明的思考方法、基本规则和严谨性,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下面从对比的角度再看两个例子.例1 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这一陈述中, 理解 的含义不清,难以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已经 理解 的标准.实际上, 理解 的基本含义是学生能用概念作出判断.因此可以改述为:能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图象特征;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的区分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较长时间的有意识的经验积累.例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个陈述中,没有对 掌握 的内涵给出具体界定,容易引起歧义.例如会陈述判别式还是能写出具体方程的判别式?是否对判别式的来龙去脉要清楚?等等.用判别式判断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综合应用)与用判别式判断一个具体方程是否有解(单一应用)是不一样的.一般地,对于根的判别式这样的重要数学概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0页.念,应当对目标进行分解.例如可以作如下表述:(1)在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中,掌握判别式的结构和作用;(2)能用判别式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3)能用判别式讨论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能灵活应用判别式解决其他情境中的问题.数学教学科学化,从制定教学目标上看,一要全面,二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需要有对细节的不断追求.制定目标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内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 目标分类细目结构图 ,有的甚至对数学知识结构图也是模糊不清的.简言之,教师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是提高教师素质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学目标 高大全 ,一堂数学课所承载的目标太重.有的甚至是目标 远大 、空洞,形同虚设.例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等.4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可以区分为立足于教师主导为主的设计和立足于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设计.无论是哪种设计,都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激发动机与兴趣 情意原则.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才能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数学学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激发动机与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觉得 没招 .这个问题的解决,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问题性: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同时,通过 追问 等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保持在一个适度状态.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任务:采取有步骤地设置思维障碍等方法,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过,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学习基础千差万别,设置的学习任务要适应个别差异,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的智慧.上述两方面有内在联系.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 度 ,要做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使用 反馈 调节 机制:学习任务难易不当,都不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学习热情.应通过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设问方式,增加提示信息或进一步设置障碍等方法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例3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学中几种提问的比较.你能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的终边、 +180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有什么关系?你能由此得出sin 与sin( +180 )之间的关系吗?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那么,如何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能否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情境:三角函数与(单位)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基本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代数表示,例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表明了圆中的某些线段之间的关系.圆有很好的对称性: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以任意直径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否利用这种对称性,借助单位圆,讨论一下终边与角 的终边关于原点、x轴、y轴以及直线y=x对称的角与角 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过于宽泛,没有对 圆的几何性质 与 三角函数 两者的关系作任何说明,指向不明,学生 够不着 ;问题 过于具体,学生只要按照问题提出的步骤进行操作就能获得答案,思考力度不够;问题 与当前学习任务没有关系, 功利 而且肤浅,没有思想内涵,与诱导公式的本质相去甚远,不能导致探究诱导公式的思维活动.问题 体现了如下特点:从沟通联系、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在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 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所以具有适切性、联系性、思想性,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探究、发现诱导公式的思维活动.(2)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结构原则.结构化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联系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有上述理由,所以在考虑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时, 结构化 值得关注.在教学设计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重要差别在于教学内容的组织.优秀教师通过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对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了如指掌,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层结构很敏感,他们习惯于按问题答案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原理对问题进行分类;他们掌握并善于运用能揭示知识本质的典型材料,能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重新组织教材,能自然地将学过的知识融入新情境,以旧引新,以新固旧.在对学生进行 双基 训练时也是紧紧围绕这种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障碍,使知识得到前后呼应.总之,优秀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使课堂教学呈现精当的层次序列(优秀教师的这种能力,显然是以他的学科功底、教育心理理论修养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所以,知识结构化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结构化原则,教学设计中应当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削支强干,重点突出,集中精力于核心内容.(2)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3)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而展开和深化,精心组织相关的数学成分,使相应的核心概念或重要思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关的数学术语、定义、符号、概念、技能等因素都得到仔细的展开;课与课之间建立精当的序列关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例4 平面向量的结构化设计.我们知道,位置是空间最基本原始的概念.空间中由A到B的有向线段AB就是A,B两点所标记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差别的具体化描述.位移向量(自由向量)则是一个将这种 位置差别 加以定量化的基本几何量,其本质内涵是AB的方向与长度,也就是当两个有向线段为同向平行且大小相等时,两者所表达的位移向量定义为相等.与物理学中的位移合成类似,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位移向量的合成定义向量的加法.与数及其运算类似,在定义向量的加法的基础上,可以定义向量的减法和数乘运算.从几何角度考察向量运算,则有如下结果:一个点A、一个方向e可以定性刻画一条直线;引进向量数乘运算k e,那么直线上每一个点X就可以定量表示为k1e;一个点A、两个不平行的方向e1,e2在 原则上确定了平面(定性刻画);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e1 +e2,那么平面上每一个点X就可以定量表示为k1e1+k2e2.同样地,引进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a b=|a| |b| cos ,几何中讨论的长度、角度、面积等就转化为对向量的表达和运算.另一方面,从代数的角度考虑,引进一个量及其运算就自然要考察其运算律.而从对运算律的几何含义的考察中发现,空间的基本性质和几何的基本定理都能有系统地转换成向量代数中的运算律.例如:向量加法的定义植根于空间的平行性.在欧氏几何中,关于平行的基本定理就是平行四边形各种特征性质之间的转换,而平行四边形定理所转换而得者,就是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相似放缩是欧氏空间的特色,这也就是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来源.而关于相似形的基本定理,即相似三角形定理,用向量数乘运算来表达就是数乘分配律;关于长度和角度的基本定理,即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用向量的数量积来有效地计算,而数量积本身又有一套十分简明有力的运算律,特别是分配律. 本质上,数量积的分配律是勾股定理的提升和精简所得,也可以说是勾股定理代数化的最佳形式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构建平面向量教学的结构系列:借助位移、有向线段引入向量概念;借助位移的合成定义向量的加法运算,再类比数的减法、乘法运算引进向量的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考察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运算律及其几何含义;从度量长度、角度等的需要出发,引入向量的数量积概念,考察其几何意义,运算律;与解析法建立联系,考察向量的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并考察在坐标表示下的一些基本问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向量度量关系的坐标表示,等等).概念是知识结构化的关键 .概念按照从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等级排列,概念的拥有量、抽象水平以及使用概念的灵活性是一个认知行为的基本要素.可以说,课堂教学是形成概念序列的思维活动.因此,从结构化角度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形成逻辑关系清晰、联系紧密的概念序列,对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做法值得关注:概念教学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采取 归纳式 ,让学生经历从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中概括概念本质的活动,而不是给出概念定义,举例说明,练习巩固;正确、充分地提供概念的各种变式: 适当应用反例,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是促进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的外延的有效手段;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使学生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概念,建立概念的 多元联系表示 ,这不仅便于发挥知识的结构功能,使概念具有 生长活力 ,有益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精心设计练习,在应用中强化概念间的联系,巩固概念网络,加深概念理解.(3) 两个过程 有机整合,精心设计概括过程 过程原则.两个过程 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改革的基点放在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上,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相结合,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使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得到改变.这里, 结合 互补 都是在 两个过程 的有机整合中,不断引导学生的概括活动实现的.贯彻过程原则,必须做好两个还原 .第一个是还原知识的原发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思考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和发展过程;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等等.第二个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构建一条 从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 的思维通道.有了这两个还原,概括过程的主导思路也就明确了,以这条思路为依据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类比、猜想、特殊化和推广等思维活动,使他们经历概括过程.显然,强调 过程性 的核心是强调教学过程的思想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有高度的思维参与,经历实质性的数学思维过程.在设计概括过程时,如下措施值得注意:通过分析 两个过程 ,明确概括过程的主导思路,围绕这条思路确定猜想和发现的方案;在把概括的结论具体化的过程中,推动对概念细节的认识;通过变式、反思、系统化,建立概念的联系,形成概念体系;强调类比、特殊化、推广等具有普适性的逻辑思考方法的应用.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以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途径为参照设计概括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与思考;开展观察、试验、类比、猜想、归纳、概括、特殊化、一般化等活动,形成假设;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活动,检验假设,获得新知识,并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曹才翰.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149页.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67页.项武义.基础数学讲义丛书 基础几何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42页.新知识的应用,加深理解(理在用中方知妙),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巩固新知识.例5 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猜想、证明和应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等式到不等式;在运算过程中的 不变性 .思维的过程: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关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猜想,并以实数大小的基本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论证.因此,概括过程的主导思路是: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实数大小的基本事实为依据进行证明或证伪.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引导学生回忆规定实数大小方法(顺序公理,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实数大小的基本事实的本质和作用(实数大小比较归结为统一的与0的大小比较或判断差的符号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等式基本性质的获得过程及其基本思想(考察运算中的不变性);引导学生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一些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猜想;尝试用实数大小的基本事实证明性质;辨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问题比较,考察异同;不同语言表述性质;等等);尝试从基本性质出发,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如a>b,c>d,则a+c>b+d;a>b>0,则1 b >1a>0;等等);概括思想方法(与实数性质、等式性质的联系性;在数与运算的系统中考察关于实数大小的基本定理;等等).(4)强调 反馈 调节 机制的应用,有效监控教学活动 调控原则.任何有计划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调控机制,这样才能使活动目标有效达成,否则是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为了使教学活动维持在最佳状态,追求教学的高效益, 反馈 调节 机制的使用是必须的.实际上就是通过及时调控,始终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 最近发展区 内活动.在 反馈 调节 机制的使用中,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参与,因此这是一个涉及 元认知 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但未被重视的问题.反馈信息要注重差异,调节则要有意识地采取分化性措施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下面几个方面值得考虑: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别的专门帮助;布置可选择的作业集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人爱好,机智地将其纳入课堂教学.5 课堂教学结构的选择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应当说,课堂教学结构并不能一概而论,原因是教学条件复杂多样,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内容也千差万别.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历来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不同的教学流派主张的课堂教学结构往往各有千秋.当前要防止千篇一律的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结构模式,应当注意探索教学结构多样化的途径.从扎实搞好 双基 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逐步发展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的要求出发,我们认为下面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普适性,它包括有层次的五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 看个究竟 的冲动.学习目标一定要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学习方向.一般的,学习目标中,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知识点),领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学会数学地思考与表达等,应当成为基本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相关知识.新的学习建立在已有学习基础上.许多时候,建立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学习目标.例如,用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84页.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82页.。
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素养,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等。
(2)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3)化学应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践研究1. 教学实施(1)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
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教育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教学设计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优质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设计的定义、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步骤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定义教育教学设计是指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有目的地、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有意识地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的行为。
二、重要性教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有助于确立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教学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它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教育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最后,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能力和方法,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三、设计原则1.学生为本:教育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导向:教育教学设计应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在质量和数量上合理安排任务,使学生在任务中全面发展。
3.多元化:教育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4.循序渐进:教育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5.启发思考:教育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设计启发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设计步骤1.制定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确立教学重点。
2.选择教学资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
3.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5.组织教学过程:根据设计好的学习活动,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设计研究
学设计研究: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在认真解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研读与课程“二次”开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学生主动、深度参与教学点的设计;教学设计文本如何体现学科性质与特点;……(2)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时间、物质条件等协调组织起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活动结构。
内容包括针对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与呈现的适宜性研究;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引导;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如何构建与学生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包括“固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成性教学资源”。
研究并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内容包括有效开发和消费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课程资源的传递和共享;……(4)学科教学知能更新与提升: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同时L∙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中包含了七种知识: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而P.L.格罗斯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框架包含了四种知识:①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2.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课堂问题研究为重点内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核心任务。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研究,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用研究的方式去改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从本质上改进教学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研究》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2010年11月10日22:04:52 来源:肥东县元疃学区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实际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展现和发展。
基于我校教师在设计方面缺少对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深度考虑,特别是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方面明显缺乏认识高度,在设计时各种教学关系的平衡点也难以处理得当等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对各学科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探索不同教学情境、不同教学对象较合适的教学方式,寻找教学中各种关系的平衡点,把握住教学的有效环节,力求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我们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经校领导班子的充分研究,因此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确定为学校“十一五”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2、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教师观念,形成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正确观念和认识,找出符合教师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式。
础课程培训;2010年安排了12名非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7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名市级骨干教师马祥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名品德教师封玉萍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
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
经过培训,老师们提高了专业素养,对“有效教学”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
具体做法是: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建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
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
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年轻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
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2009年10月30日,我校的许巧云老师还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英语观摩示范课教学; 2010年4月28日,刘银银老师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2010年11月17日,封源老师还将被推选参加白龙地区优秀教师体育观摩示范课教学。
3、“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
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合肥市、肥东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课反思交流。
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如我校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马祥老师获“‘农远’工程优秀管理员”称号,姚艳老师获“‘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
(三)突出课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
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抓集体备课。
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集体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
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
实践证明,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课例研究。
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
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两位教师分别在甲、乙两班上同一内容的课,然后两人说课,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形成最优教法。
这也是我校结合肥东县“教学管理年”全员练兵的传统项目,每学期三大教研组都进行一次,并评选出校内优质课,然后在学区内进行校本教研展示。
2010年5月份,我校共推选出语、数、体8节同课异构课对学区内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展示,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
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共推出刘银银、杨勇、马祥、许忠莲、封源、崔晓燕、王鸿飞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
2009年的4节“录像课”,封源老师执教的《投掷实心球》、刘银银老师执教的《有的人》、许俊老师执教的《认识儿童诗》、崔晓燕老师执教的《拓印的奥秘》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根据县教育局“教学管理年”活动的实施要求,广泛开展“三类课”的教学活动,灵活教研。
抓好新任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青蓝工程”,注重过程研究。
通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
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
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学期末学校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通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
每周四的教研组活动,会议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所有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
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注重资料积累,充实教师业务档案。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有效教学设计,分析有效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将自己的成功之处与别人进行交流。
我们还要求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论文的评选中来,如电教论文评选、德育论文评选等,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到教师业务档案中,逐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记录、读书心得、课题反思、学术论文、个人获奖情况记录及教师个性成果记录等。
科研档案以自评为主,目的是关注实验教师教育教学及成长状态,重视教师参与研究的情况及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完善课题网页,提供交流平台。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有效教学”专栏,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教学资料,让全体教师都有共享学习的机会。
同时将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也在栏目中呈现出来,使老师们都知道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七、研究成果(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动作、语言、游戏、故事、课件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得以提升在课题研究的半年多时间,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每位教师都写了多篇的学习心得,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
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教师在各类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以下奖励通过专题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在专题研究期间,各子专题组成员除了广泛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外,还注重积累和整理研究资料,包括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和反思。
两年来,共撰写了专题研究的总结或论文50多篇、教学设计100多篇、教学案例和反思180篇,还有29篇论文获奖。
其中在《行知研究》上发表论文1篇,获县一、二、三等奖28篇,电教作品4件,手工制作、书画、演讲等5人次获奖。
值得一提的是,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1人获二等奖;还有10人参加了肥东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评比。
刘银银老师还被授予了肥东县“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马祥、王鸿飞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杨勇老师被评为肥东县名师。
2009届毕业生及五年级数学抽测成绩在白龙片均为第一名,2010届毕业生毕业成绩为白龙片第二名,各年级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