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思考题一
《财政学》(第三版)教学课件 复习思考题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第三版)储敏伟杨君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目录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 (1)一、名词解释 (1)二、问答题 (1)第二章财政依据与财政职能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答题 (4)第三章财政目标与公共选择 (5)一、名词解释 (5)二、问答题 (6)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答题 (7)第五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上)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答题 (9)第六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下) (11)一、名词解释 (11)二、问答题 (12)第七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14)一、名词解释 (14)二、简答题 (14)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 (17)一、名词解释 (17)二、简答题 (17)第九章税收原理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答题 (22)第十章商品课税制度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答题 (28)第十一章所得课税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答题 (32)第十二章财产税和其他税种 (37)一、名词解释 (37)二、问答题 (37)第十三章公债理论 (41)一、名词解释 (41)二、问答题 (41)第十四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上) (45)一、名词解释 (45)二、问答题 (45)第十五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下) (48)一、名词解释 (48)二、问答题 (48)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分析(上) (50)一、名词解释 (50)二、问答题 (51)第十七章财政政策分析(下) (53)一、名词解释 (53)二、问答题 (54)第十八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56)一、名词解释 (56)二、问答题 (57)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财政关系 (63)一、名词解释 (63)二、问答题 (63)第二十章国际税收关系及其处理 (66)一、名词解释 (66)二、问答题 (66)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一、名词解释经济学:经济学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好地达到配置效率与分配公平两大经济目标。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系2007年5月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重要名词市场失灵、市场缺陷、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公共需要、政府缺陷和失效、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3、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
4、财政的基本特征。
5、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6、谈谈你对公共财政的理解。
7、在我国,财政职能的演变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何联系?8、在大城市的居民密集区往往碰到这样的问题:宾馆酒楼空调散热器对着周围居民的门窗,使他们在炎热的夏天无法打开门窗,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居民看来,宾馆酒楼因安装空调散热器而侵犯了自己的权利,而酒楼宾馆则认为它有权这样做。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且只是考虑效率,那么你认为将权利赋予给谁的效率最高,试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论述题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在哪些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如何理解财政的职能?2、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一、重要名词“搭便车”、公共提供、公共生产、私人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规模收入分配、“成本—效益”分析法、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二、简答题1、为什么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2、混合物品的有哪几种提供方式?3、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4、简述最低费用选择法。
5、简述公共定价法。
6. 简述财政支出按支出用途分类和按费用类别分类。
7.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9、从政府职能角度判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10、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判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三、论述题1、试论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2、什么是财政支出中的公平和效率?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3、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的特殊性。
财政学老师点的思考题答案1-8章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或国家财政来解决。
公共物品: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社会公共需要:区别于个人消费需要,是不能由市场所满足的需要,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需要。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经济稳定: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1、市场失灵的表现为?①自然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2、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3、试述财政职能财政职能(Fiscal Function)是指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政府的收支、政府从事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必然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改变经济的原有状态。
政府活动对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体现为财政的职能。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费这种物品,而是期待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公共定价: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价格听证会制度:是指在制定和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时,由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主持,邀请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为价格决策提供参考的制度。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简介: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纯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大家都不愿意买,所以公共物品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1516一一、单项选择:1、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C )A、社会总产品B、社会商品C、剩余产品价值D、货币2、市场失灵的原因有(D )A、政府决策的无效率B、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C、政府干预的无效率D、不完全信息3、政府在以下支出过程中,能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的是(C )A、消费性支出B、投资性支出C、购买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4、我国参与财政分配的主体主要是(A )。
A、国家(政府)B、财政部C、国有企业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资源配置的机制不包括(A)A、垄断B、市场机制C、价格机制D、竞争机制6、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D )A、高等教育B、医院C、城市基础设施D、国防支出7、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会使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发达,这叫做教育水平使经济增长产生( B )A、“负外部效应”B、“马太效应”C、“正外部效应”D、“溢出效应”8、财政用于卫生设备的购置从性质上看,属于(B )A、转移性支出B、购买性支出C、中央财政支出D、地方财政支出9、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原则的是(A )A、垄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公开性原则D、竞争原则10、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C )A、教育支出B、水利费支出C、住房补贴支出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11、购买性支出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D )。
A、国防支出B、公共教育支出C、公共保健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12、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 )A、重要的社会投资B、重要生产性项目的投资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13、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14、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对财政收支规模与效益起到(C )A、制约作用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限制作用17、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增加供给的财政支出手段是(B )A、社会保障支出B、政府投资C、消费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18、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的基本原因是(A )A、市场存在失效B、政府干预有效C、实现国家职能D、实现供求平衡19、能够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支出管理手段是(B )A、公共支出B、政府采购C、资源配置D、零基预算20、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障税和(C )。
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经济学双学位《财政学》复习思考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财政:所谓财政指的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2、公共财政:所谓“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者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3、混合经济:所谓混合经济指的就是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二、思考题(要点)1、简述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P5①弥补市场失效②一视同仁服务③非市场营利性④法治化的财政2、简述公共部门的组成。
①政府。
②公共企业。
③非营业组织。
④国际组织。
3、简析混合经济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
P12在混合经济中,既有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直接作用于私人部门,引导和左右着市场竞争,通过市场价格去配置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又有非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即公共部门以计划方式与行政手段这个“看得见的手”,去安排和使用社会资源,并且还介入到社会分配公平和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
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帕累托改善:所谓“帕累托改善”,指的是在同样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些)人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
3、市场效率条件:在充分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其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和有关产品的购买数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和欲望。
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市场自身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这样的标准:各种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4、市场失效: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
5、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不完全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为“准公共产品”。
6、外溢性: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况。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doc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a、满足国家职能需要b、满足政府职能需要c、满足社会成员需要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a、私人产品b、混合产品c、公共物品d、一般商品3、下列属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a、收费公园b、高等教育c>国防设施d、高速公路4、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a、拉姆斯法则b、瓦格纳法则c、拉弗曲线d、菲利普斯曲线5、用来说明税收与经济关系的是()a、拉姆斯法则b、瓦格纳法则c、拉弗曲线d、菲利普斯曲线6、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经济建设费b、国防费c、社会文教费d、行政管理费7、在现代社会中,用来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a、税收b、国债c、国有资产收益d、各项收费8、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流转税b、收益税c>资源税・d、财产税9、反映国家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是()a、税收年报b、国家决算c、国家预算d、预算外资金10、从预算的技术组织形式看,国家预算可分为()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b、分类分成c、统收统支d、分税制11、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a、社会产品b、社会产品价值c、剩余产品d、剩余产品价值12、政府对于社会成员“搭便车”行为的态度应该是()a、提倡“搭便车”b、允许“搭便车”c、将“搭便车”控制在一定范围d、杜绝“搭便车”13、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社会救济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商业保险14、在财政支出中,对价格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财政补贴d、税式支出15、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a、纳税人b、负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担保人16、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建立于()a、1984 年b、1992 年c、1994 年d、1996 年17、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a、生产型增值税b、流通型增值税c、收入型增值税d、消费型增值税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费用类别来分,财政支出具体可分为()a、经济建设支出b、行政经费支出c、国防经费支出d、社会文教支出e、转移性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的类别具体可分为()a>国防支出b、行政管理支出c、教科文卫支出d、购买性支出e、转移性支出3、下列属于社会耗费性支出的类别是()a、国防支出b、行政管理支出c、科教文卫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e>财政补贴4、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构成内容是()a、财产保险b、养老保险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5、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额课税的是()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企业所得税e、个人所得税6、下列税种中属于收益额课税的是()a、增值税b、消费税c、农业税d、企业所得税e、个人所得税7、属于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形式的是()a>利润b、租金c、股利d、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e、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8、属于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形式的是()a、利润b、租金c、股利d、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e、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9、我日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a、生产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b、提供加工劳务的单位和个人c、混合销售的单位和个人d、提供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e、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1。
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第⼀章1.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基本涵义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集中⼀部分社会总产品来满⾜社会公共需要的收⽀分配活动。
第⼀:财政是⼀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第⼆: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第三:财政活动的⽬的是满⾜社会公共需要;第四: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总产品,主要是⼀部分剩余产品。
2.财政产⽣的条件是什么?⼀:经济条件⽣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要条件⼆:政治条件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是必要条件3.如何正确认识垄断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在垄断时期阶段,资产阶级国家由“守夜⼈“变成”全能的统治者“,对经济的⼲预和调节⼤⼤加强,财政收⽀规模扩⼤,财政成为稳定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具。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财政的特点主要有:国家取得的财政收⼊的渠道逐渐趋于复杂化隐蔽化,财政不仅作为国家参与国名收⼊分配的⼿段,⽽且成为国家对经济进⾏宏观调节控制的主要杠杆之⼀,财政管理计划化、法制化,已形成了⼀套完善的财政法制。
4.财政由哪些要素构成?——————(简答题)财政由财政分配的主体、客体、依据、⽬的和形式五⼤要素构成,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③财政分配的⽬的是为了满⾜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④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同国家所拥有的某种⼒量相适应;⑤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价值形式和灾物形式两种形式。
第⼆章1.什么是市场失灵?其表现如何?——————(简答题)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有把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不能供应社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市场失灵是⼀种常态,是市场经济⼀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
市场失灵的表现:⑴市场垄断;⑵信息不充分;⑶外部效应;⑷社会分配不公;⑸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2.什么是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即国家或政府部门)提供的、⽤来满⾜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他有三个显著特征:⑴⾮排他性;⑵⾮竞争性和⾮盈利性;⑶不可分割性。
财政学最全习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最全习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填空题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的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进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10、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特殊的。
二、判断题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三、不定项选择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8、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四、问答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2、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3、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分析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八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A、理性预期学派B、公共选择学派 C、供给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2.()提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政府只当“守夜人”就行了。
A、凯恩斯B、布坎南C、亚当·斯密D、马克思3.通过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等,运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运行的是()。
A、萨缪尔森B、布坎南和图洛克C、拉弗D、马克思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增加居民收入B、促进经济增长C、实现社会公平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亚当·斯密将()形容为“看不见的手”。
A、价值规律B、帕累托最优状态C、宏观调控D、市场规律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需求结构B、价格结构C、供给结构D、资源配置结构8.我国《社会保险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A.2010 B.2011 C.2012 D.20139.挤出效应是指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的需求量,可能带来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每人投资的萎缩。
A、商品B、物资C、货币D、土地10.在我国,本地区组织征收的属于当地可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称为()。
A、地方财政总收入B、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C、公共预算收入D、全口径预算收入11.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利润B、费用C、工资D、折旧12.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收入C、收费收入D、税收收入13.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B、政府收费C、国债收入D、国有资产收入14.()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C、税收D、政府收费15.被称为“延期的税收”的是()。
财政学课后思考
? 7、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8、思考和总结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第二章 1、谈一下你对公共产品的认识,并举若干例子。 2 、为什么公共选择是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点? 3、存在投票悖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是什么? 5、你认为我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前提条件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
第三章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是什么? 5.“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 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 取的政策和措施。 从网上了解我国目前进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7. 7.从网上了解我国目前进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 7.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关注我国新一轮医改的模式选择与基本内容。 第五章 � � � � � � � �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1.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2. 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是什么? 3. 3.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是什么?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4. 4.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5. 5.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试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6. 6.试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7. 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7.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8. 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财政学:也称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并以此为视角考察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2.政府管制:是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的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107页3.税式支出:主要是对某些经济活动的税收优惠和税收豁免。
1154.收入分配的罗尔斯“最小最大化原则”:社会福利的高低应该以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作为衡量标准,而致力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则应该努力实现最小效用的最大化。
295.“铁三角”:特殊利益集团可能会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则从中获益。
55 6.李嘉图等价定理:私人实际上能够消除政府债务政策的代际效应,从而使税收融资和债务融资实质上是等价的。
2577.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8.均等边际牺牲:指每个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收入的效用应当相等。
也称最小牺牲。
9.公共产品:一些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76页(指的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就是说,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42、92非排他性:即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10.准公共产品:特指那些能产生利益外溢的产品;如教育、森林、公园、公共卫生等11.外部性: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成本或者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现象。
(主要特征是它不仅存在于经济主体决策的外部,而且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重要性质是相互性;正、负外部性108页)12.科斯定理:一旦确立了产权,私人经济主体之间就能通过谈判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需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但是谈判的成本必须很低,而且外部性的来源必须容易识别。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1.财政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基本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与意义;中位选民定理;唐斯模型的描述、含义与局限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造成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缺陷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但是政府也存在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失灵表现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意义:民主制度要正常运行,要求人们的偏好实质上是一致的。
中位选民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位选民偏好的方案获胜。
唐斯模型: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
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选民选举议员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3.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两个基本标准;林达尔模型公共产品是指能够供许多人同时消费的物品,并且人们消费这种物品的效果,以及生产这种物品的成本,并不因为享有它的人数规模发生变化而变化。
特征:1.非排他性,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能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
两个基本标准:产品是否具有排他性,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林达尔模型: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力的最佳水平。
财政学思考题(10-11年)最新版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全)模拟试题一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答案: [私人部门经济] [公共部门经济] 2.____________于1776年创立了财政学。
答案:[亚当·斯密]3.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__________的问题。
答案:[干什么]4.鉴于一致同意规则在实施上的困难,大多数的投票制度采取___。
答案: [多数票规则]5.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答案: [中间投票人或中位选民]6.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答案:[偏好显示问题] [偏好加总问题]7.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答案: [市场价格] 8.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GDP)]9.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____________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答案: [成本和效益]10.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答案: [公共性] 11.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明补] [暗补]12.如何在税制中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导致了__________理论的产生。
答案: [最优税收] 13.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
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财政学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公共部门的涵义?答:公共部门即社会共同设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一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公共部门:即指政府,包括由中央和地方全部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共同组成的国家机构的总和。
广义公共部门:除各级政府部门外,还包括国有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事公益性或互助性生产与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不向其征税。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主要关注与解决公共部门的四方面问题: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如何组织生产如何分配其产品与服务如何进行决策其核心问题是:公共部门如何以低成本获得收入,并如何确定政策工具的最优水平。
三、财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答:1、古典主义《国富论》第五篇:论君主与国家的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的国防、司法行政、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三个职能。
政府收入:君主与国家财产收入和赋税收入,提出税收原则。
公债:中世纪就发行,初步分析。
2、马克思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的超经济剥削性,而非为全社会利益最大化服务。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国家的职能,既包括政治职能,也包括领导与安排经济建设的经济职能。
3、新古典主义(北欧学派)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构造了“维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揭示政府制度运作的内在机制.与一般均衡理论揭示市场制度运作的内在机制的作用相当.为公共选择学派建立与发展的起点.4、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功能财政替代平衡财政分配制度会导致经济危机,因此更关注财政目标中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延伸5、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逊提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概念(虽然1936年就产生了公共产品一词)以规范分析法确定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至今为公共产品理论的权威性表述)6、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阿罗等)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对政府决策过程进行经济分析,也称为打开政府决策“黑箱”的理论。
提出政府失灵论,并促进宪法经济学的发展。
财政学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内涵2.如何认识财政事务的出现和理论的产生及其时间上的差异3.如何认识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内在关系4.财政产生的条件如何认识第一章1. 如何理解市场缺陷、公共产品理论是现代财政的基石2. 财政的只能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共性和特性3. 为什么说配置资源和稳定经济两个只能在市场经济下才存在4. 如何理解区分公共需要私人需要是公共财政建立的前提第二章1. 如何认识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关系2. 如何理解公共定价3. 财政支出为什么要体现效用4. 如何理解财政支出的分析方法5. 为什么公共选择的有效化就是法制化、民主化的体现第三章1. 财政支出分类的作用是什么2.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的基本内容3. 财政支出为什么要运用内生增长原则第四章1. 对行政国防支出的经济性和公共性如何认识2. 如何认识科教文卫支出的公共性3. 准公共产品和纯公共产品的划分与财政支出的范围有什么关系第五章1. 如何认识政府投资于私人投资的差异2. 如何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经济增长与投资的关系3. 财政为何要对基础设施投资4. 财政为何要对农业进行投资第六章1.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不是自然经济2. 如何认识社会保障体系3.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变化4.如何认识财政补贴作用的局限性5. 如何认识税收支出中的盈亏相抵、加速折旧1. 如何认识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 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税3. 如何认识政府收费4. 如何认识财政收入规模的口径差异第八章(课本cha.12)1. 如何区分国家信用、国债、公债、国库券4者的关系2. 如何认识财政的规模和负担3. 如何认识国债的功能4. 什么是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5. 李嘉图的等价定理需要什么条件6. 为什么说国债制度产生于市场经济下7. 对国债市场的功能的认识第九章(课本cha.13)1. 为什么说国家预算的产生是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标志2. 预算的公开性原则对财政的民主性、法制性建设的意义3. 如何认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家集中支付制度3者的关系第十章(课本cha.14)1. 如何理解财政管理体制2. 如何认识财政体制要点3. 如何认识转移支付的方法第十一章(课本cha.16)1.对财政政策产生的意义如何认识2.财政政策的类型,两种类型有何差异3.对98年和08年我国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何差异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和配合类型。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经济学专业双学位《财政学》期中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财政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2、家计财政财政收支是君主的私人收支(所有的支出,都从根本上服务于君主的私人目的)家计财政,即“私人”的财政。
3、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者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4、国家财政计划经济型的财政,是“国家”以自己的财力在为自己服务5、混合经济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两大部门的混合体二、思考题1、简述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P5答:1.弥补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成为公共财政存在的经济根源,即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财政就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而存在的。
弥补市场失效就成为公共财政必须遵循的活动准则。
由于弥补市场失效,其收益者是所有的市场活动参与者,因而,此时的财政活动就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成为“公共”财政。
2.一视同仁服务。
政府和财政在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公平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
这样,才能避免所有的市场主体或者依靠政府权力而寻租,或者遭受额外的费用和损失。
政府和财政服务的“一视同仁”,为经济主题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外部条件,是与市场经济的本性相一致的。
(公共财政为市场服务的“一视同仁”,具体是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政府对市场的规范作用等表示出来的)3.非市场营利性。
所谓公共财政的非市场营利性,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不是以直接追求市场收益为目标,而只能是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从而决定了公共财政进行的只能是非营利性活动。
(政府不能追逐市场营利的目标,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具有根本意义)4.法治化的财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相应地,财政作为政府的直接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显然也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也具有法治性。
法律约束,使得财政鲜明地体现为社会公众的财政,是“公共”的财政。
正是通过法律形式,依靠法律手段,社会公众才得以真正决定和支配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真正约束和规范政府的活动,才能确保政府行为遵循市场和资本的根本要求,政府活动必须符合私人的根本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P14
2、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P122
3、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各种财政资金。
ppt
4、税负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P160
5、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
P245
6、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P21
7、税收中性:P158
①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8、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P62
9、财政投融资: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ppt
10、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
P260
二、简答:
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P21
①垄断
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④收入分配不公
⑤经济波动
2、简述国债的功能。
(五个功能)ppt P225
①筹措战争军费
②弥补财政赤字
③执行经济政策
④偿还到期债务
⑤调节季节性资金余缺
3、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P247
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
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4、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
ppt P16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通过征税和收费实现。
5、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P161
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6、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ppt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③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
④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⑤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⑥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三、论述:
1、请论述财政职能。
ppt P26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
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应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纠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具有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2、请论述政府财政支持三农的原因、特点及政策具体内容。
P109
(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2)凡是具有“外部效应”的涉及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上都由政府承担。
如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3)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的关系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特点:(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在“多予”上下功夫,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3)是支农支出方式发生重要转变,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主要措施有:
(1)全面取消农业税。
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财政补贴,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
(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大力支持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3、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ppt
(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4、请论述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治税理念。
答:(1)推进税收法制进程,突出立法思想。
首先,突出依法治税是新《税收征管法》的基本出发点。
依法治税,不但要管好纳税人、服务好纳税人,确保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同时还要保证纳税人享有充分的涉税权利。
新法协调了同其他法律的衔接,进一步明确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规范了征纳双方的关系,克服了原《税收征管法》注重税务机关权力而相对忽视纳税人权益的缺陷。
(2)注重法条的可操作性,突出征管效率。
简化手续、注重效率是制定新《税收征管法》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了使纳税申报方式更加方便、实用、快捷,节约纳税成本,新《税收征管法》规定了纳税人纳税申报方式的选择权,加入了降低税务行政处罚审批权限等措施,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税收的现实条件。
(3)进一步加强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对比修订前的《税收征管法》,新《税收征管法》从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和增添了许多条款。
(4)强化征税部门的权责意识。
首先是完善了税收执法手段,进一步明确了税务机关执法主体的地位,第一次将监督的条款写进了《税收征管法》,明确要求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并依法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广泛监督,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
(5)强化了税收征收管理的基础建设。
根据“科技加管理”的精神,第一次在法律中提出了税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税收信息采集、传递和共享以及税控装置的运用有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