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0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Happy暑假,我的作业君()高一历史通用版 专题1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Happy暑假,我的作业君()高一历史通用版 专题1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人民政权得到巩固(3)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3.实施——“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4)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5)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改造过程:(1)农业改造过程: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2)手工业改造过程:1953年,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策略:利用、限制、改造途径:国家资本主义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方式:和平赎买3.意义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2)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3)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左倾错误(1)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2)特征:高指标.瞎指、浮夸风、共产风(3)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调整: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核心内容:“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四、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1.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2.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五、重点知识阐释1.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的区别“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十九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013·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20世纪50年代及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等信息及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的农业集体化类似尝试,D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C。

2.(2012·浙江高考)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选C据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反映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B、D三项,选C项。

3.(2013·安徽高考)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我们教育和卫生事业有所发展,材料设问“取决于”,A虽然也有道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

金学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练习:第四单元第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金学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练习:第四单元第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答案:D2.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解析: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C项正确。

答案:C3.“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

”“这一运动”是()A.土地革命B.包产到户C.人民公社化D.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答案:C4.下面图示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

该图示()1951年互助→1953年初级社→1956年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D.罗列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解析:“1953年初级社”和“1956年高级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人民公社”进一步提高了公有化的程度,故A 项正确。

答案:A5.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2020高考历史攻略: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攻略: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Word版含解析

第8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考点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1.民主政治的构建与破坏(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民主政治建设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初步建立;1954年9月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民主政治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背景: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③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练习一、选择题1.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斗成功的奇特祝愿B.“大跃进”开头初期的信念C.对将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盼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3.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急B.中国实行方案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4.2021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3周年,深圳曾制造了我国改革史上的多个“第一”,如“炒鱿鱼”、打破“铁饭碗”。

“铁饭碗”形成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5.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心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由于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方案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成功召开6.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

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首民谣最早消灭在“文革”时期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D.违反农业进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7.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方案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救济,同时削减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进展。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Word版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线索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线索二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

线索三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线索四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

(2)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年底)(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习题:第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习题:第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答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

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3.下表是中国某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该表中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 3.2 4 30.7 20.6结束年54.5 17.1 27.2 0.04 1.2C.1966年;1976年D.1952年;1978年4.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50年代末期C.20世纪60年代末期D.20世纪70年代末期5.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 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这是“大跃进”,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6.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图一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图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改变经济落后局面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7.阅读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56~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C.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D.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失误。

高一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曲折发展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2、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

材料表明中共中央( )A.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B.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C.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D.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3、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4、“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5、下图深色部分代表的是1953年和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里。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体生产方式的建立B.工业优先发展的挤压C.农民消费观念的革新D.农村经济“大跃进”的需要6、“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习及答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四单元第十一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答案:D2.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和%。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项错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B项错误;1958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D项错误。

答案:C3.1956年,北京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作为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呈递了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此时的同仁堂( )A.归乐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B.归国家所有,乐家得到部分利润C.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D.归国家和乐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解析: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方式是公私合营,到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所以这时同仁堂是归国家所有,乐家可以享受部分利润。

答案:B4.(2018·天津高一检测)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1949年B.1952年C.1956年D.1979年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________________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____________,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____________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_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①1953年,开始从________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②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采取________、限制和________的策略,将其纳入________________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____________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1)内容①基本形势: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制度已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历史人教必修习题:第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历史人教必修习题:第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基础巩固11952年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得益于()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一五”计划取得的成果D.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援助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至此,方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又提出“一五”计划,故可排除A、C两项;D项过于夸大外因,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B项。

答案:B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答案:C3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工农业的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

“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排除B项。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缓慢,如1954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计划,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农业生产关系的加速调整B.工业生产计划的放弃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材料关键信息是“农业发展缓慢”“影响工业发展计划”,所以需要加速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现农业的集体化,A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在工业上取得重要成就,故B项错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环节,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波折[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1.(2018 ·江西南昌高一检测 )下边宣传画是“为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对该计划的意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造成公民经济全面崩溃B.确立了工业化初步基础C.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热忱D.新中国建设成工业强国答案B分析“ 为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宣传画,一五计划确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应选B项;A、D两项不切合史实,C 项与题意不完整一致,故清除。

2.1953~1957 年间,公民收入均匀增添率为 8.9%,农业生产增添约 3.8%,中国人均寿命从 1950 年的 36 岁增添到 1957 年的 57 岁,城市薪资大概增添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添了五分之一。

这表示()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B.第一个五年计划获得了很大的成功C.稳固新中国的任务成功达成D.人民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良答案B分析题干资猜中分别从公民收入、农业发展、人均寿命、城市薪资和农民收入的角度来解读了 1953~1957 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全貌,这些数据的背后均是由经济发展所支撑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 一五” 计划建设期间,反映了生力的迅猛展,进而促各相关的指呈出上涨的,故B。

社会主改造指的生关系的化,与干没关,清除 A ; C 表述;D 表述没有扣当的代背景。

3.如反应了建国早期 (1952 年和 1956 年 )我国生料全部制构的化,致一化的原由是 ()A .社会主改造的行B.“一五” 划的展开C.中共八大决议的施D.社会主工化的答案A分析依照资料表中1952~ 1956 年公有制逐占有主地位,私有制逐降落可知,是施三大改造,生料私有制社会主公有制的果,故A。

4. (2018 ·山南期中研)1953 年毛批改“中国在的本主⋯⋯已不是一般的本主,而是一种特别的本主”。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2. 如图照片中的横幅上写着“庆祝批准永安公司公私合营”。

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

这主要是由于()A.我国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个体经济不符合中国国情4.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党()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它反映了()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C.农业改造的完成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6.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7.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作业(附答案和解释)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作业(附答案和解释)

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作业(附答案和解
释)
基础夯实
1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

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
C人民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解析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B项正确。

“一五”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与题干信息不符;人民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

答案B
2“在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
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故选B项。

答案B
3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 ) A改革开放初期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
C“化大革命”十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版含答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北京四中赵利剑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到目前为止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

那么从经济角度上来讲,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第二阶段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十多年的时间。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在探索中还存在很多失误。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探索与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会运动【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新中国初期,由于___________长期掠夺,__________肆意搜刮,长期的战乱,导致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1953-1957)①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的初步基础。

②实施情况:1957年完成,建成鞍山钢铁公司、___________、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项目,为__________奠定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进行改造。

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___________。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秋②内容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____________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_______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

(2)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___。

(3)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__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____________。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__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误区警示]“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的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

(2)经济调整(1960~1965年)①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________”的错误。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 在一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现在工业基础薄弱
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
1、背景: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 2、内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3、成就: 注意一些重大成就。
使 天 堑 变 通 途 的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通 车 典 礼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 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 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 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国民经济状况比建国初有明显好转
问题探究
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当时的公 民,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 情有哪些判断?对国内主要矛盾会 作出怎样的分析?认为党和国家应 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社会主义探索
二、探索与失误(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
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时间27 试题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谈话分析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国民经济过程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的恢复最高水平意义为有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社会主义建设背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的起步一五计划任务为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成就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工商业进行改造(1953~1956)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中共八大的发展探索与失误(1956)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指导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表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社化运动大办人民社影响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使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国民经济的调整实行八字方针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国民经济的劫难周恩着手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识记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得到集中利用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③④均正确 C.①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曲折发展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2、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

材料表明中共中央( )A.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B.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C.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D.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3、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4、“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5、下图深色部分代表的是1953年和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里。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体生产方式的建立B.工业优先发展的挤压C.农民消费观念的革新D.农村经济“大跃进”的需要6、“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据此可知,这一思想( )A.是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指导思想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7、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 )A.民主法制尚不健全B.违法犯罪的现象在增多C.经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8、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这个民谣反映了()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9、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

”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 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10、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总额(亿元)427.4 248.5 3(2)68(2)11(2)8 30.8 16 4.6比重(%) 100 58.2 7.6 19.2 3 7.2 (3)7 I.1上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木建设投资分配情况。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1、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3”,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内部经济恢复和建设、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制约,为此提出“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配给制,故提高农民积极性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1956年,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C解析:依据题干“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可知,反映当时中共中央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故C项正确. 中共七大主张共产党员应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1951年底还没有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需要掌握三反政策的措施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 ,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进行分析理解.3、C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实行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容易形成机制和人员的固定化,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企业和地方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与巩固新中国政权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分析,材料中对企业和地方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是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各行各业人员的分配,故D项错误。

4、D解析:题干认为新中国的土改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革,更是农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上的深刻变革。

传统农村社会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宗族式的管理方式,而民主和自由社会关系的建立必然会打破这种传统的宗族管理体系,故本题选D项。

题干未涉及城市,故排除A 项。

B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与题意无关。

C项指的是“一五”计划的影响。

5、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1957年和1953年相比,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使得生产走上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公有使得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人均支出减少,故A项正确;工业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图中主要反映的是购买生产资料的情况,无法得出消费观念的革新,故C项错误;"大跃进”幵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6、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当时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组织起来”,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合作社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D 项错误。

7、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因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所以在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才提出要建立系统的法律体系,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无法得出1956年违法犯罪的现象增多,故B项错误;制定完备的法律与经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无直接联系,故C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D解析:由材料“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可知农民对国家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D。

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只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排除B;改革只是首先在农村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材料“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表明刘少奇主张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只需要管好经济部门,不要越权去管企业经营管理的事,也就是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要政企分开,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适度放权,而非集中领导,故B项错误;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均不符合材料时间,故C,D项错误。

10、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表解读的正确理解。

材料曲线图中显示1960年〜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A是属于第一阶段;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7年,故C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D错误。

11、示例1:论题:"一五"计划期间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

阐述:“一五"计划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时期,从表格中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来看,当时国家投资额中一半以上的资金都被投入工业建设之中。

这是因为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

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 所以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工业建设的投资占了很大部分。

示例2:论题:“一五”计划体现了国家建设注重全面发展。

阐述:表格中尽管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工业建设投资占了很大部分,但建设投资分配涉及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

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各方面都严重落后,严重彩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以国家在重点建设工业的同时,也对农业、医药卫生和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投资建设,所以表格中的投资分配涉及各个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据材料表格信息确定论题,可从工业发展占比重较大说明“ 一五"期间重视工业发展,也可从整体看各个行业所占比重说明“一五”计划期间各行业全面发展。

结合表中史实,说明其原因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