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论文有关汉语教学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教学论文有关汉语教学的论文

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名量词的分类问题

摘要:汉语名量词的分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家观点并不统一。我们从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态变化、组合能力等方面出发,讨论“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汉语史名量词分类

汉语名量词的分类问题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语言教学中都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每个量词准确归类是很困难的。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界定和性质分析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对各类量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式变化、组合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才能解决问题。本文就量词中纠葛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涉及到“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与“个体量词”的分合问题。

一、“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的划分

“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是紧密相关的两类量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并不容易,有的学者因为难以将二者截然分开于是就笼统地称其为“天然单位”。在具体描写中,也有学者将两类量词合在一起讨论。如王绍新(1992)在研究唐代量词的时候就设立了“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一节,其中的例句并不区分集体量词和个体

量词,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二者难以区分。我们从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形态变化、组合能力等方面作了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制成“各类量词特征对照表”,以供参看。

“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相同之处在于:都不限制数词的使用;都不能插入“的”;都可以带“可数名词”。不同点在于:“个体量词”本身不表量(指不含有数的概念)而“集体量词”本身表量。如“一个杯子”“一对杯子”“一套杯子”,“个”不表量,“对”表两个,是确定的量,“套”表多个,是不确定的量。因为个体量词不表量,故可省略,“一个杯子”=“一杯子”,“集体量词”本身表量,故不能省略,省略后意思就变了,“一对杯子”≠“一杯子”,“一套杯子”≠“一杯子”。“个体量词”本身不表量,起表量作用的是它前面的数词,“集体量词”是“数词+量词”同时起作用。如“一个杯子”是“一”在表数量,“个”并不表量,而“一套杯子”是“一”和“套”合起来表量,“套”表多个,“一”表“套数”。用以上办法大致可以将“集体量词”同“个体量词”分开。

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们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又有所不同,致使“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之间也存在纠葛,有时不容易分清。如“行”,表示成行的事物,如“一行大雁”“一行树”,这里的“行”指的是“多个”个体排列在一起,显然是集体量词。但说“两行泪”时,“行”是集体量词还是个体量词就难说了。刘世儒(1965:222)说:“泪成行就连成一线,组成它的‘个体’就不清楚了,在这里,‘行’已经同个体量词不能截然分开了。”再如,现代汉语的“束”也是集体量词,如“一束

花”指“多枝花”,但当说“一束光”时,这里就同“一道光”相同了,只能理解为个体量词了。再如“副”,“副”主要用为集体量词,如“一副手套”“一副牌”,前者表示有定数的“两个”,后者表示无定数的“多个”,都参与表量,都不能用一般的个体量词替换,这是典型的集体量词用法。但“一副眼镜”和“一副担架”中的“副”就不同了,“一副眼镜”“一副担架”不是“两个眼镜”“两个担架”,这里的“副”并没有参与表量,“副”可以用一般个体量词替换,“一副眼镜”可以说“一架眼镜”“一个眼镜”,“一副担架”可以说“一架担架”“一个担架”,这又可以看作个体量词的用法了。为什么典型的集体量词会产生个体量词的用法呢?这同人们的认知有关。如“一副手套”,“手套”虽然相配使用,但却是离散的,“手套”与“手套”之间的对立是外部的对立,说汉语的人将它们认知为两个物体,相应的就是集体量词用法。“一副眼镜”的“副”是着眼于“眼镜”内部有两个镜片的成双相配,两个镜片是通过镜架连成一体的,所以说汉语的人在认知上是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的,这就是“个体量词”的用法了。也就是说断定“个体量词”还是“集体量词”还要考虑认知方面的因素。

二、“个体量词”与“临时量词”的划分

在教学中,“个体量词”同“临时量词”也不容易区分开来,容易造成混乱,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临时量词”是指有些名词本没有量词的用法,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临时进入数量结构起到表量作用,当离开这个语言环境时,它的名词性就显现出来了。如“一杯水”“一屋

子人”“一车西瓜”“一脸汗”中的“杯”“屋子”“车”“脸”都属于“临时量词”。由于“临时量词”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有的学者就将其看作词类活用现象,不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如程荣《量词及其再分类》(1996:339)。更多的学者如赵元任(1986:439)、朱德熙(1983:48)、房玉清(1992:51)、何杰(2002:51)等都将它们另立一个小类称作“临时量词”。

“临时量词”同“个体量词”是本质不相同的两类量词,其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看文末附表):

第一,“个体量词”不参与表量,而“临时量词”参与表量。如“一个西瓜”/“一车西瓜”;“一个菜”/“一盘菜”,“个”不表任何的量,“车”表示“一车”所能载的量,“盘”表示“一盘”所能容的量。有学者也把它们叫“容载量词”。

第二,“个体量词”与中心名词的搭配关系是稳定的,一般都具有内在理据性;“临时量词”与其中心名词的关系是临时的,没有内在的理据性,只有临时的、外在的联系。如“一张纸”和“一地纸”,前者是个体量词,后者是临时量词,“张”只能同可撑张的“弓”“弩”“琴”和可铺张的“纸”“毡”“席”等有限的名词搭配,量词“张”同名词之间存在内在理据性,这些称量对象都符合“可张”这一特点,一旦形成称量关系,“量+名”的搭配就非常稳定。“一地纸”不同,“地”与“纸”之间并不具有内在的联系,只存在临时的外在的依附关系,所以中心词“纸”可以用任何实体名词替换,如“鞋”“烟头”“砖”等,只要是“地”能载的东西就

都可以。“纸”前的“地”也可以替换为“床”“桌子”“窗台”等,只要是“纸”可以依附的地方都可以。

一地纸一地纸

(鞋)(床)

(烟头)(桌子)

(砖)(窗台)

…… ……

第三,语法形式存在差别。个体量词与名词中间不能插入“的”,“一张纸”不能说“一张的纸”,而“临时量词”则可以插入“的”,可以说“一屋子的人”“一地的纸”。从重叠上看,个体量词可以重叠,如“一张张纸”“一条条毛巾”等等,而“临时量词”一般不能重叠,不能说“一脸脸汗”“一屋子屋子人”。个体量词一般可以省略,如“一头牛”可以说成“一牛”,基本不影响交流,但“一脸汗”“一屋子人”不能说成“一汗”“一人”,这意思就不同了。“个体量词”所带的名词一般是“可数名词”,“临时量词”既可以带“可数名词”,如“一车西瓜”的“西瓜”,也可带“不可数名词”,如“一杯水”的“水”。

还有像“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抹夕阳”“一泓春水”等用法中的“弯”“叶”“抹”“泓”一类词,有不少学者将它们归入“个体量词”,这是不合适的。这类用法一般限定在文学语言中使用,体现的是对中心词的形态、意趣的一种描摹,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描摹的对象都是固定的,如“弯”只能用于“月”,“叶”只能用于“扁舟”,“泓”只能用于“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