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Word版含解析
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件)(48张)
[解析] (1)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 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得出其体现的是法家的 思想。根据“‘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 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等信息,可以看 出其体现的是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内容,强调“德治”。(2)对象: 根据“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并结 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对象是军人;根据“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 马氏的群臣”得出对象是官员。作用: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从打 破世卿世禄制、激发军队斗志、有利于统一等角度概括;结合三 国时期的内容可从对西晋的建立的影响角度考虑。
④亨利八世改革:a.颁布“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 会的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的仪式,解散修道院等;b.改革后英 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⑤性质:是 16 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罗马天主教会的 一场社会运动。
⑥影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扫清了道路。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①背景:a.封建势力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b.法国的入侵。 ②措施:a.政治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 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b.经济上采取重农措施, 发展农业,创办官办工业,初步建立起民族工业;c.教育上创办 学校,选派留学生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建立军事学校和海军,建立新式军队。 ③性质: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 的改革。
(1)商鞅变法中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措施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优势。 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意愿。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女(汝)不闻乎?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
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 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仲尼对季康子的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
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地。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
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2016年全 国卷Ⅲ
北魏孝文 帝庙号改 革
吕思勉《魏 晋南北朝 史》
内容类、意 义类
2015年全 唐代的币 彭信威《中 内容类、作 国卷Ⅰ 制改革 国货币史》 用(意义)类
2015年全 国卷Ⅱ
清代的养 廉银制度
黄惠贤等 《中国俸禄 制度史》
原因类、作 用(影响)类
(4)从设问视角看,多 采用比较类、原因 类、内容类、作用
类,注重对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目标 的考核,特别是对历 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 理解和分析。 (5)与教材的关联度, 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 材内容无直接联系, 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 材有一定的联系,至 今仅涉及清末戊戌变 法与新政一道题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1)时代特征
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 成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概况
措施
具体内容
意义
均田制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 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 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 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
三长制
整顿 吏治
迁都 洛阳
设邻、里、党 三长,直属州 郡
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农、工、商 经济 业的发展;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阶级关
系的变化
表
政治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成 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
军事 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
思想 文化
教育: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 局面;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 的思想理论武器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专题十八整合训练1、材料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
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
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2、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
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史记·商君书》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
一个巨大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
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
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3、材料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1.(2012·烟台模拟)“缓和矛盾,力求公平”这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2: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1中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2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据所学知识指出。
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
第(3)问从公平公正;防止贫富差距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归纳。
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
(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2.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都带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史资料》材料2: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上海历史卷,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 .时间C .参加者 D .地点答案: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一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题强化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选考题强化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1.材料当年,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家,创造了一个相当大的汗国。
它实际上是一个部落联盟,分成八个旗,每一个旗自有旗主。
旗主对下有完全的统治权,对上向努尔哈赤效忠。
雍正从即位的时候起,便对八旗制度进行了改革:颁布“上谕”,禁止下五旗(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各旗旗主对担任政府官吏的旗员勒索。
他又把都察院的满洲人御史调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
从此,各旗的内部行政,在实际上被中央直接管理。
下五旗的半独立主权,名存实亡。
各旗彼此之间,也不许发生横的关系。
这一旗的旗员与包衣(相当于农奴集团长官),不许到别一旗旗主那里去当差。
上三旗的旗员包衣,更绝对不许“在诸王门下行走”。
——摘编自黎东方《细说清朝》等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雍正帝的旗务改革。
2.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
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
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
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
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
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根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
3.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司法是此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三)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
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
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
”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
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4000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
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史称“湖北新政”。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和蒙汉民族矛盾尖锐。
元顺帝即位后,驱逐权臣伯颜,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开始了“至正更化”。
脱脱上任不久,宣布恢复科举,对汉人择优录取。
在宣文阁内重开经筵,当时的经筵基本上是“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
至正五年,元顺帝特诏命24名官员分赴各地宣抚民众,并给予宣抚使特权:“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民间一切兴利冷弊之事,悉听举行。
”元顺帝还下令官府设置常平仓、义仓,以应付突发性自然灾害。
元顺帝虽对改革重臣赋予充分信任,但君臣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与隔阂,17年间有七任丞相相继执政,而他们的改革路线又各有侧重。
当时,太子党与顺帝党的斗争,伯颜与燕帖木儿家族之间、脱脱与伯颜之间、哈麻与脱脱之间也存在激烈斗争。
这些斗争极大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至正更化”亦被葬送其中。
——摘编自《元末至正更化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至正更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行的意义。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模块六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60分钟总分:75分1.(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
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
雍正帝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
雍正五年, “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
……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
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
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
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进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进行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答案(1)内容:铜铅对半铸钱;规定钱重;稳定铸钱原料来源(滇铜);民间禁用黄铜器皿;打击私铸钱和使用私钱行为。
(2)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了铸币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规范了铸币制度,便利了货币的流通;降低了铸钱成本,给清政府带来大量铸钱银两;促使清代铸钱事业大规模发展;给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2.(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
”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Word版含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四)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
”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
”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
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
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
晚年的路德要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
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
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干利益。
……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
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2020高考历史 二轮专题 选修专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篇)二 (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篇)二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
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
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
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
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并制成《开皇律》十二篇。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第1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确考纲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考点古代中国重大改革1.专题通关于中国古代三次改革的特别提示提示:(1)商鞅变法的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优势;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意愿。
(2)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某某、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因此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3)王安石变法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2.中外通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提示:(1)相同①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旧贵族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X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X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③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大。
(2)不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背景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性质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续表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特点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影响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为雅典走上某某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考过什么①商鞅变法;②梭伦改革;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⑤大量无教材依托的改革。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王安石认为“财为方今先急”,把“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夫以义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财主张。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专题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一、商鞅变法1.背景(1)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2)法家学说成为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秦国落后,客观上要求变法。
(5)秦孝公的支持。
2.措施(1)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历史作用和局限(1)历史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③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①阶级矛盾:北魏政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②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②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
2.内容和意义措施内容意义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3.评价(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
1、【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并制成《开皇律》十二篇。
《开皇
律》在改订过程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如枭首、宫刑等;减省了一些刑律,减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千余条,只留500条刑律。
完善“八议” “官当”制度,主要表现在使封建贵族官僚享有“例减”“听赎”等特权。
“例减”主要指七品以上官吏,犯罪皆减一等;“听赎”指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铜赎罪。
《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
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下诏说:“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朕甚愍之。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
隋文帝在府兵统率
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在法律与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朝在法律与军事方面的改革。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
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
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 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
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
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
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
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
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
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 摘编自《汉书•文翁传》
1. 根据材料,概括文翁改进蜀地民风的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翁改进民风的意义。
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杨沛为长社令,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
司马芝为营县长,豪族刘节为郡主簿,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
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
曹洪向曹操求情。
满宠知道后,未
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
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5、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
王安石以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
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
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
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
,
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
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
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 等人家,则出“助役钱”。
政府即以此钱募役。
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
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
熙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
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
现象。
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
艰难情况下进行。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答案
1答案:1.制定《开皇律》,废除一些酷刑,减省刑律:律法中对于官员犯罪网开一面:完善府
兵制,实现兵农合一:沿用前朝府兵统率法,设置十二大将军并隶属于皇帝。
2.制定《开皇律》适应了新王朝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其根本目的是锥护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隋朝在府兵制上的改革,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同时将府兵统率权集中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2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3答案:1.措施: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提拔太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学宫),减轻学生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地位等。
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4答案:1.措施:整顿地方吏治;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禁止豪强转嫁租赋;严惩不法宾客;支持地方官员打击不法豪强。
2.作用:减轻了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保证了兵源;巩
固了在北方的统治。
解析:(1)由材料“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 “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抑强扶
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 ,从而归纳出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答为:整顿地方吏治;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禁止豪强转嫁租赋;严惩不法宾客;支持地方官员打击不法豪强。
(2)通过上述措施,可以直接归纳出:减轻了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兵源,从而巩固北方统治。
5答案:1•特点:不增加人民负担;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综合施策,涉及面广;先试行再推广审慎推进;夺豪强富商之利,注重保护平民。
意义:有利于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性的逐步松弛;推动宋代货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
2.原因: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变法执行不善,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神宗去世;反对势力固守成规,形成强大的阻力;用人不当等。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开辟财源……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
剥……熙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主要手段、推行过程、涉及内容、与人民的关系等方面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生产、社会矛盾、财政收入、商品经济、巩固统治等方面指出其意义。
2.本题根据材料“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
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
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守旧派的阻碍反对、群众利益受损、用
人和执行问题等方面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