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资源学-渔业增殖资源学2017
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水系图§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图§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幼鱼放入水体中,以增加野生鱼类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以维护和改善渔业资源的结构和数量。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意义和主要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野生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持续下降,这对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则可以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渔业资源的生长环境,提高资源的种群密度,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2.促进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促进水产业的发展。
水产业是我国一大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利益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通过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从而提高水产业的产出量和质量,促进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3.改善水域环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域环境。
由于水域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很多水域的渔业资源数量和品质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适量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关键。
科学研究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指导,提高放流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科学研究也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放流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和效果。
2.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措施。
只有对放流工作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下一步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增殖资源学》对虾增殖
空 压 机
控制盒
注射器
调配萤光剂
待标志虾苗
气动标志
手工标志
标志效果
对虾放流的一般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中间培育 体长≥3cm 测量称重 放流
海上放
开闸放
测量称重
运到放流地点
放流
回捕
检查网箱
称虾网筐
捞虾
虾苗
称量
称
数数
测体长
重捕尾数 30 76 765 1 408 19
回捕率 0.11% 0.16 0.51 0.001 0.87 0.02
• 放流数量的确定
放流虾苗的标志方法
• 剪尾肢法:用剪刀剪去一侧尾肢,15-20 天便可复原,不宜做长期标志;
• 剪眼球法:剪去或用烧红的镊子夹伤一 侧眼柄。
• 生物染色法:无毒生物染料注射到虾体 肌肉。
海,黄海中部 • 1989~1990于渤海进行日本对虾放流 • 2002~03于胶州湾放流南美白对虾
放流增殖的条件
• 环境容纳量:资源量减少的原因是补充 量不足时,人工放流才有意义。
• 海域的食物链状况:敌害生物、饵料生 物、竞争生物。
• 移植增殖:全面了解移植种类的生态习 性与生活习性,放流海域的环境条件, 以及移植放流的潜在风险。
成虾 幼虾 仔虾 糠虾幼体 • 生殖洄游
中国对虾的性腺构造图
中 洄国 游对 路虾 线的 图生
殖
中国对虾早期发育-1
中国对虾早期发育-2
日本对虾各阶段生态习性
仔 虾 与 亲 虾
对虾洗卵过程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发展与现状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资源之一,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因素,全球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一、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1. 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鱼种放入自然水域,通过增加外来种群的方式来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帮助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类,提高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率,从而保证人类的渔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2. 实现生态平衡增殖放流可以帮助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自然水域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有的鱼类数量可能会出现下降,甚至灭绝的情况。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外来鱼类的数量,帮助原有鱼类种群得以恢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促进渔业发展增殖放流可以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从而促进渔业的发展。
通过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可以帮助渔民提高渔业收入,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 科学繁殖科学的繁殖是增殖放流的基础。
在实施增殖放流之前,需要对目标鱼种进行科学的繁殖,培育健康的鱼苗或鱼种。
通过科学的繁殖,可以保证放流的鱼苗或鱼种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从而提高放流的成功率。
2. 选择适宜的放流地点选择适宜的放流地点是确保放流效果的关键。
在选择放流地点时,需要考虑水域的水质、水温、流速等因素,确保放流的鱼苗或鱼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还需要考虑放流地点的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状况,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增殖放流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放流效果的重要措施。
在放流之后,需要对放流的鱼类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生长状况和数量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放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放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60
2004
50
40
白姑鱼
1981 2004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组中值(g)
35
星鳗
60
绿鳍鱼
30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Leabharlann 1510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10
20
15
20
30
2004
25
2004
40
1981
30
1981
白姑鱼
35
小黄鱼
50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年间变化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方案(五)
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不合理的渔业开发和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工作。
二、工作原理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增殖和保护措施,提高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淡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通过建设人工鱼类繁殖基地,加强对淡水鱼类的保护和增殖工作。
同时,加强对淡水水域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和破坏,保护淡水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
2. 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和人工湿地,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增加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同时,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渔业行为。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资源调查和评估:对淡水和海水渔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数量、分布和状况,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建设人工繁殖基地:根据资源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淡水鱼类繁殖基地和海洋生物繁殖基地,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和养殖设施。
3. 引进和培育优质种苗: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苗,提高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淡水和海水渔业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四、适用范围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方案适用于各类淡水和海水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工作,包括淡水鱼类、海洋生物等。
五、创新要点1. 建设人工繁殖基地:通过建设人工繁殖基地,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和养殖设施,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工作。
2. 引进和培育优质种苗: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种苗,提高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生态意义:海流有扩大海洋生物分布的作用,海流对海洋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包括:(1)暖流可将南方喜热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而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2)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3)将浅水区底栖动物到远处扩大分布范围,并使底栖动物产生对应的生物学适应(4)某些海区,由于海流性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从外地输入幼体来维持其生物群,而其本身的幼体则由海流输向别的海区。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有关名词概念:
1.渔业资源增殖: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18.阴干刺激:人工诱导贝类(如虾夷扇贝、鲍鱼等)产卵方法,将亲贝阴干加冷风吹15小时左右。
பைடு நூலகம்问答题
1.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
对虾:受精卵-无节幼虫-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体
鲍鱼: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幼鲍-成鲍
扇贝:受精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7.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
8.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
增殖工程学概述
第 1 章 增殖的概念及方法
二、增殖的方法
1 资源的保护管理 2 改善生物生存生长的环境 3 种苗的移植放流
资源保护管理 增 殖 生物生存生长环境改善
资源管理技术 环境控制技术
种苗移植放流
种苗生产技术
第 1 章 增殖的概念及方法
海洋渔业增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放流增殖和工程技术增
殖。 人工放流增殖是把人工培养的生物种苗投入适宜的渔业 资源水域,达到提高该海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该海域渔 业资源结构的目的。 工程技术增殖是指采用建造和布设人工鱼礁、营造人工 海藻林等工程技术措施,创造适于鱼、虾、贝类等海洋 生物的栖息、繁衍、索饵和躲避敌害的生态环境,提高 海洋生物资源数量。 建造和布设人工鱼礁是指将人造或天然的固体物质投放 到适宜的海域,以改善该海域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 提供新的栖息繁衍场所,从而达到增殖海洋生物资源的 目的。
第 1 章 增殖的概念及方法
目前已有27个国家对65种海水或咸淡水种类
作了放流增殖试验,但这一数字不包括另外 60种已由日本作过放流试验的种类 。总的来 说,目前多数海洋牧场项目正处于试验阶段。
第 1 章 增殖的概念及方法
二、渔业资源增殖场的环境
1、潮间带。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
海水增殖业的发展促进了“狩猎型”渔业朝
“畜牧型”渔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在陆地 上由狩猎转变为畜牧,使人类动物性食品的 生产率提高了20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一次飞跃。如果今后海洋渔业也能 实现“畜牧化”,更加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域 水体条件,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的生产力,那 么,海洋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的数量将是非 常巨大的。
第 1 章 增殖的概念及方法
3、河口区 河口区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
渔业养殖与增殖办法
渔业养殖与增殖办法渔业养殖是指人类在特定水域或场地内利用人工方式把各种水生生物(如鱼、虾、蟹等)以人工方式增殖,使其产量和数量得到提高,达到保护水生生态和满足人类需求的目的。
随着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养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野生水生生物数量不断减少,水体水质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给渔业养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殖与增殖,使其健康、环保与经济效益兼备,似乎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常见的渔业养殖方式渔业养殖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主要包括池塘养殖、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其中,池塘养殖是典型的淡水养殖方式,主要的养殖对象是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黑鱼等。
海水养殖则是利用海洋水体进行养殖,在东海、南海、渤海、黄海等地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企业,其养殖对象主要有牡蛎、海蜇、海参、龙虾等。
淡水养殖则是针对一些鱼类、虾类、蟹类等在水质要求较为严格的水生生物,采用跟海水养殖类似的跟人工池塘、水库、深水池等水质稳定的水体进行养殖的方式。
二、常见的渔业增殖技术渔业增殖技术又称放流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增加水生生物在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域中的数量和产量。
常见的渔业增殖技术有种苗放流、增殖放流和放流复合技术等。
(一)种苗放流技术种苗放流是指为了达到增殖效果,选择健康、无病毒、有充足营养,规格相当一致的种苗,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流。
相对来说,种苗放流技术是最简单的增殖技术之一。
但是,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种苗放流前需要对预放生物繁殖厂加强检疫,严防疫病传播。
2、选择与本地环境适应性强的鱼类种苗,这样才能使其更好的存活。
(二)增殖放流技术增殖放流是针对一些在自然水体中数量较少的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选择其健康的成体进行人工育苗,再把这些育苗后的种苗不断增殖,最后在适当的时间放入自然水体或人工水域中进行放养。
这样,就能保证其放养后的能力,从而达到增殖效果。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幼鱼释放到自然水域中,以增加当地鱼类资源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人类对水产资源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水域的鱼类资源已经大幅减少,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成为了维护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得到了不断加强和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放流的种类包括淡水鱼类、海水鱼类、虾蟹类等,通过增加种群数量、改善遗传结构、提高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能力,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资源,维护了水域生态平衡。
放流以提高水域资源量和质量为目标,促进了水产资源保护和水产品供应的平衡发展。
放流工作也为当地渔民提供了更多的捕捞机会,促进了渔民和水产品市场的繁荣。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工作愈发显得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放流措施和监测评估机制,才能确保放流的效果最大化,保护水产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2. 正文2.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鱼种放入水域,以增加或维持水域中的渔业资源量。
这一举措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生产、改善渔业资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水域中的渔业资源面临着枯竭和减少的危险。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水域中的渔业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对于促进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渔业生产压力日益加大。
而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渔业资源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还可以改善渔业资源结构,调整各种鱼类的数量比例,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的问题,保障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摘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对于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渔业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推动渔业业务两个方面探讨了其意义。
然后详细介绍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对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在总结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强调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意义和重要性,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推动、措施、效果、影响因素、重要性、发展前景、加强工作。
1. 引言1.1 介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由于工业污染、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水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手段。
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地补充自然资源的不足,提高当地的渔业资源量,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还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这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种通过人为增加种群数量或增加种群密度来增加自然种群数量的生物增殖方法。
它是一种对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保护和促进珍稀物种的繁殖和增殖。
许多珍稀物种由于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着濒危的境地。
通过增加放流量,可以帮助这些珍稀物种恢复种群数量和保护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对渔民的渔业业务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渔业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第一章 渔业增殖资源学
岩岸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红树林潮间带
浅海区环境
浅海区的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也比 外海的大,变化的程度从近岸向外海方 向逐渐减弱。 温度变化受大陆影响,并与纬度有关。 盐度在不同程度上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 而呈季节性变化。 在底质方面,有岩石区、砂区和泥区等 不同类型。
500 114
2 461 700 843 142 1 374 024 115 420 741 142 843 730
4 849 967
4 549 200 4 397 956 3 831 208 3 499 144 3 302 334 3 274 572
Total
89 740 919
52 546 205
渔业资源增殖
渔业资源增殖简单地讲“基本上是增加 鱼类种群(包括虾类等水生动物)数量 的一种方法,一种措施。渔业管理、改 善种群生活环境、向水域投放某种装置 和成鱼、幼鱼及卵等都能达到增加种群 数量的目的”(叶昌臣,1995)。 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 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 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 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 业方式。
世界渔业资源开发现状现状
海洋牧场的现状
日本已对80种海洋生物作了增殖试验或 相关研究(Matsuoka 1996, Liao 1999)。 目前已有27个国家对65种海水或咸淡水 种类作了放流增殖试验,但这一数字不 包括另外60种已由日本作过放流试验的 种类 。 总的来说,目前多数海洋牧场项目正处 于试验阶段。
孵化放流增殖的类型
类型 减轻损失 放流种类 土著种或 近缘种 实例 太平洋鲑、鲟 和里海mahi sephid 关键假设
增值资源学-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专业知识模板)
增殖资源学整理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连线题或填图题和论述题思考题1.增殖渔业与养殖业、捕捞业的关系与异同2.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人工育苗的流程与关键步骤4.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5.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6.河口生态系的特征及其与增殖间的关系7.海藻与海草群落生态特征与作用8.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9.资源增殖的基本模式(Russel,Malthus,Logistic)10.如何理解Russel增殖公式11.海蜇的外部形态及其放流方法12.有关名词概念: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栽培渔业,潮间带,河口湾,寒流,暖流,温跃层,人工礁、鱼礁性、单位人工鱼礁、马尔萨斯增殖,逻辑斯谛增殖,标志放流、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矶烧、异型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阴干刺激、夏眠一、名词解释1.渔业资源增殖: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新增)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
或将对象生物按人们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指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
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4.河口湾:河口区是海水和淡水交汇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它受潮汐作用的强烈影响。
河口湾(estuary)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5.寒流: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
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6.暖流:暖流是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
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也较大。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人工放养或者原有的鱼种放回水体中,以增加渔业资源丰度和渔业产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水域的渔业资源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害和威胁。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提升渔业资源的丰度和产量。
当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人工放养来增加其数量,可以有效恢复水域的渔业资源丰度。
随着鱼类数量的增加,渔业生产的产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渔民提供更多的渔业收益。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水域中的鱼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如果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减少,将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到水域中众多生物的生存。
增加渔业资源通过放流来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鱼类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一些珍稀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边缘。
通过人工繁殖和放流,可以有效增加这些珍稀鱼类的数量,保护它们不受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的影响,为珍稀濒危鱼种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
主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放流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从水域管理、鱼类培育、监测评估和宣传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水域管理是保障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水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水域的使用和开发,确保水域的环境质量良好,为鱼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严格限制水域的过度捕捞和污染行为,保障水域的渔业资源丰度和多样性。
鱼类培育是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关键环节。
需要加强鱼类的种质改良和培育工作,培养出适应当地水域环境的优良鱼种。
加强对人工放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和繁殖率。
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
探讨分析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主持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战略研究”通过验收。
项目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增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资源养护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建议,对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唐启升院士《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一文刊发,供学习参考。
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文/唐启升渔业资源增殖历史悠久,早在10世纪末我国就有将鱼苗放流至湖泊的文字记载。
1860~1880年,以增加商业捕捞渔获量为目的,大规模的溯河性鲑科鱼类(salmonnide,以太平洋大麻哈鱼类和大西洋鲑为主)增殖计划(enhancement programs)在美国、加拿大、俄国及日本等国家实施,随后在世界其他区域展开,如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1900年前后,海洋经济种类增殖计划开始在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实施,增殖放流种类包括鳕、黑线鳕、狭鳕、鲽、鲆、龙虾、扇贝等。
1963年后,日本大力推行近海增殖计划,称之为栽培渔业(或海洋牧场),增殖放流种类迅速增加,特别是在近岸短时间容易产生商业效果的种类,如甲壳类、贝类、海胆等无脊椎种类,与此同时,业已成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增殖活动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规模化发展活跃于近十余年。
这些活动,在国际上统称为资源增殖(stock enhancement),同时也称之为海洋牧场(sea ranching,marineranching,ocean ranching)。
国际《海洋科学百科全书》对“海洋牧场”有一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即海洋牧场通常是指资源增殖(Ocean ranching is most often referredto as stock enhancement),或者说海洋牧场与资源增殖含意几乎相等。
它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1.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通过对渔业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饵料等方法,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
2.增殖:在天然水域采用恢复、维持和增加等人为措施,促进渔业对象自然繁育、生长,补充群体数量。
达到保护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
3.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其实质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5.赤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现象。
6.富营养化: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的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7.内源营养:刚孵化出的鱼苗绝大多数都是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9.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较长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称为不可逆点10.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由此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
11.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水域。
(未成熟的进行索饵、肥育阶段的幼鱼栖息区域、繁殖场地和亲鱼的产卵场)12.禁渔期: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期间。
对特定水域严禁一切捕捞活动,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以恢复资源。
13.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当鱼类性腺发育趋于成熟时,由于体内激素的刺激,产生生殖要求,因此鱼类集合成群,并依照种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习性寻找并游向适合产卵条件的场所,这就发生了生殖洄游。
14.摄食效率: 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增殖资源学》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解析
N
R
G
C
M
幼
饵敌
体
料害
亲
环境: 温、盐、流
体
放流
增殖工程
捕 捞 渔业管理
Malthus增殖模式
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
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dNt dt
rNt
r:增殖系数,r 为常数
马尔萨斯增殖亦被称为 与密度无关的增殖。
逻辑斯谛(Logistic)模式 (一)
• 假设rt=r(1-Nt/k),k为环境负荷量或环境容纳量
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 第一节 Russel公式 • 第二节 Malthus增殖模式 • 第三节 Logistic增殖模式 • 第四节 Logistic公式与浅海增殖
Russel(1931)公式
•Nt=N0+(R+G)-(C+M)
• N0:年初资源量。 • Nt :年末资源量。 • R :补充量。 • G :生长量。 • C :捕捞死亡。 • M :自然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一年的资源增殖量
x
对(3)式微分得 1 rK
dYx dx
er ( x1) erx er(2x1) 1 (1 erx )2 1 er(x1) 2
令 dyx 0,则er(2x1) 1 0,所以x 1 。
dx
2
此时有最大值,即 y1
K
1r
K
1r
2 1 e 2 1 e2
当开捕时间为
t
tm
1 2
时,有最大持续渔获量
y1
2
K
1r
1 e 2
K
1r
1 e2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 要放流苗种。
【增殖资源学】渔业增殖资源学2017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
15
10
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量
对象生物按人们的意志力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藤永元作,1969) • 渔业资源增殖
渔业资源增殖
• 渔业资源增殖简单地讲“基本上是增加鱼类种 群(包括虾类等水生动物)数量的一种方法, 一种措施。渔业管理、改善种群生活环境、向 水域投放某种装置和成鱼、幼鱼及卵等都能达 到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叶昌臣,1995)。 • 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 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 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渔业资源再生产类似 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广东省沿海污染排放(×108t)
年份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总氮
总磷 COD
1992 10.96 11.64 2000年农业(×104t)
2002 11.92 29.99 6.79 1.16 142
中国海洋渔业面临的危机
• 过度捕捞造成:
•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不断下降
•
渔获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
•
渔获种类组成低质化、低值化现象日趋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鳗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肛长组中值(mm)
体长组中值(mm)
1981 2004
1981 2004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进行科学管理,使其资源量增大,有计划且高效 率的进行渔获。
世界渔业生产趋势图(1950-2012)
2012-2013年全球海洋捕捞产量TOP15
全球海洋鱼类种群开发现状(1974-2011)
全球已利用鱼类指数变化趋势(1970-2010)
中国渔业年产量变化(2009-2014)
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
气候变化、生境丧失、外来种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
不可持续的海水养殖
生 境 丧 失
胶州湾水域面积(km2)
年份 面积
1928 560
1958 535
1971 452
1986 403
2001 367
2006 354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滨海湿地丧 失约200多万hm2,相当于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天然 红树林面积由50年代初的约5万hm2下降到目前的1.4万 hm2,80%的珊瑚礁资源遭到破坏。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20%,平时考勤与 课堂表现10%,期末闭卷考试70%。 实践环节: 1. 三周的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海水鱼、 虾、蟹和海蜇人工育苗技术和增殖 放 流技术考察与实践; 2. 4个实验。
关于资源增殖
Stock Enhancement and Sea Ranching 种群增殖与海洋牧场 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是渔 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们 的意志力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 方式。(藤永元作,1969) 渔业资源增殖
增殖渔业与捕捞业、养殖业
介于养殖业与捕捞业二者之间,与二者 有本质区别。 增殖渔业主要通过两个基本途径实现:
苗种与亲体放流
栖息场所与天然饵料 增加渔业资源量
人工礁、海中林 扩大水域容纳量 增殖场改良与建造
经济、生态、社会之综合效益
%
%
20 25 30
10
15
10
20
30
40
50
0
5
0
小黄鱼
%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绿鳍鱼 体长组中值(mm)
体长组中值(mm) 10 5 0
%
25 20 15 35 30 白姑鱼
1981 2004
1981 2004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160
180
200
体重组中值(g)
35 30 25 20 15 10 5 0 星鳗 1981 2004
%
60 50 40 30 20 10 0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1000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海洋渔业3.0”面临的挑战
1 2 3 4 5
• 渔民生计问题
广东省沿海污染排放(×108t)
年份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总氮 总磷 COD
1992
10.96
11.64
2002
11.92
29.99
2000年农业(×104t) 6.79 1.16 142
中国海洋渔业面临的危机
过度捕捞造成: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不断下降 渔获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 渔获种类组成低质化、低值化现象日趋严重 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已经几乎绝迹 据有关专家分析: 传统的黄渤群系带鱼、鲆鲽类、真鲷、河鲀、 黄姑鱼等渔业都已先后失去了渔业利用价值。 东海区“四大渔业”的大、小黄鱼、带鱼 乌贼资源,仅带鱼还能形成渔汛。 70年代初期的绿鳍马面鲀资源近几年也遭破坏。
(渔业)增殖资源学
Fisheries Resources & Stock Enhancement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章 世界海洋牧场的进展 第二章 渔业资源增殖场的环境 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第四章 人工鱼礁 第五章 对虾增殖 第六章 真鲷增殖 第七章 虾夷扇贝增殖 第八章 鲍鱼增殖 第九章 海参增殖 第十章 海蜇增殖 第十一章 海藻增殖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体重组中值(g)
绿鳍鱼 1981 2004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海洋牧场的定义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是一个新型的增养 殖渔业系统,即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资 源生态的人工生息场,采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 的方法,将生物种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 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产力和微量投饵育成,
并采用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控技术对其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变化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2004
%
60 50 40 30 20 10 0 白姑鱼 1981 2004
%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渔业资源增殖
渔业资源增殖简单地讲“基本上是增加鱼类种
群(包括虾类等水生动物)数量的一种方法,
一种措施。渔业管理、改善种群生活环境、向
水域投放某种装置和成鱼、幼鱼及卵等都能达
到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叶昌臣,1995)。
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 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 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渔业资源再生产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