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续)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七年级上册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论语〉十则》)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七年级下册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修、衅、幸、徇、许、雅、延、阳、要、邀-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全国通用)

修、衅、幸、徇、许、雅、延、阳、要、邀-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全国通用)

典例及出处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说林下》)
豫让衅面吞炭(《汉书·贾谊传》)
【衅,漆面以易貌;吞炭,以变声也】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傅燮传》)
【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成语助记】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3)幸 xìng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①宠幸,宠爱 动词
②帝王到某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①侥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②幸亏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③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读音 yāo
词性 动词
(4)要 yāo yào
词义
典例及出处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登泰山记》)
①要挟,威胁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要挟他家人
的工具】
②约束
夫盟,信之要也(《国语》)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成语助记】
(1)修 xiū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初中文言虚词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初中文言虚词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初中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欢迎阅读初中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初中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

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4、【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6、【既而】不久,一会儿。

初中文言虚词其字的用法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②第三人称代词。

2020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2020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前: 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强: 1、强悍(凶强侠气) 2、有余(赏赐百千强) 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且: 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C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见: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将: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1).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策:1、XX。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XX 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3).方:1 、指面积。

(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当、、、、、、时。

(方其远出海门《观潮》)3、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4、正。

(方出神《童趣》)4).分:1 、时分。

(自非亭午夜分《XX》)2、职分、本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4、长度单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5、分给。

(必以分人《XX 刿论战》)5)、当1 对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xx 妹来,当户理红妆;《xx 诗》)(当窗理XX,对镜帖XX°《XX诗》)2•在••…时候(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当余之XX也《送XX马生序》)3. 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4. 当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5. 应当(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XX劝学》)6. 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7. 掌管,主持(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8. 终要(会当凌绝顶《XX》)9. 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10. 抵挡。

(锐不可当)6)、得1•能够(得为众人而已XX《伤XX》)(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得到(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狼》)(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成语故事里的文言文(二)

成语故事里的文言文(二)

•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 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 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 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 •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做买卖)。” 此言多资(资本、物质条件)之易为工(取得效 果)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 者,十变而谋希失(很少失败);用于燕者,一 变而计希得(不易成功)。非用于秦者必智,用 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
• 贤哉,回也!一箪(篮子一类的食具)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承受)其忧,回也(句中 语气词,略停顿)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才高八斗: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 天下才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 一斗。
• 乡间谚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就是 说,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取得功效。所以国家安 定强盛,谋事就容易成功;国家衰弱混乱,计策 就难以实现。所以用于秦国的计谋,即使改变十 次也很少失败;用于燕国的计谋,即使改变一次 也很难成功。这并不是被秦国任用的人智慧必高, 被燕国任用的人脑子必笨,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 的治乱条件大不相同。
•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 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 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 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 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 “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 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 也作“八斗之才”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 • 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 大。
•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 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 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童趣》《闲情记趣》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V论语〉十则》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历历在目《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犊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龟虽寿》老骥伏枥《浣溪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木兰诗》扑朔迷离《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观书有感》源头活水《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游山西村》柳暗花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夜不闭户《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小石潭记》犬牙交错《岳阳楼记》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飞沙走石、汗流浃背《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岀、觥筹交错、《登幽州台歌》空前绝后《陈涉世家》鸿鹄之志、披坚执锐《隆中对》如鱼得水、箪食壶浆《岀师表》三顾茅庐、妄自菲薄《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卖油翁》熟能生巧《黔之驴》庞然大物、黔驴技穷《晏子故事两篇》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荆轲刺秦王》切齿拊心《卫风•氓》载笑载言、二三其德、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短歌行》对酒当歌、月明星稀、周公吐哺《咏怀古迹》千山万壑《孔雀东南飞》坚如磐石《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追亡逐北、因利乘便、金城千里、万世之业、瓮牖绳枢、斩木揭竿、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深谋远虑、同年而语、度长絜大《苏武传》)屈节辱命、啮雪吞毡、人生如朝露、肝脑涂地、白发丹心《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欣欣向荣《劝学》《荀子》青岀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顺风而呼、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跬步千里、驽马十驾、锲而不舍《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心凝形释《师说》授业解惑《六国论》如弃草芥、抱薪救火、日削月割《阿房宫赋》鼎铛玉石、付之一炬、敢怒而不敢言、勾心斗角、钩心斗角、尽态极妍《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灰飞烟灭、人生如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雨打风吹、金戈铁马《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离骚》九死不悔、偭规错矩《烛之武退秦师》秦晋之好、危在旦夕、临危受命、洞若观火、以退为进、化险为夷《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劳神焦思、慎终如始、戒奢以俭、卑以自牧、善始善终《廉颇蔺相如列传》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肉袒负荆(负荆请罪)、刎颈之交《鸿门宴》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虎狼之心、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胜杯杓《秋水》(节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季氏将伐颛臾》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大动干戈、虎兕出柙《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登高》穷困潦倒《琵琶行》千呼万唤、切切私语、珠盘玉落、整衣敛容、秋月春风、暮去朝来、门前冷落、杜鹃啼血、司马青衫《雨霖铃》寒蝉凄切、晓风残月《声声慢》)乍暖还寒《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盛筵难再、陆海潘江《逍遥游》鲲鹏之志、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至人无己《陈情表》零丁孤苦(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皇天后土《项脊轩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不能得日、垣墙周庭、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东犬西吠、逾庖而宴、呱呱而泣、瞻顾遗迹、凭几学书、亭亭如盖I《报任安书》推贤进士、勤勤恳恳、动而见尤、欲益反损、辇毂g 口之下、拾遗补阙、岩穴之士、攻城野战、斩将搴旗、苟合取容厕身下列、叨陪末议、仰首伸眉、戴盆望天、大谬不然、奋不顾身、食不甘昧、救死扶伤、无可奈何、九牛一毛、泰山鸿毛、摇尾乞怜、画地为牢、削木为吏、南面称孤、衣赭[zh弓关木、王侯将相、贪生恶死、放失[y 1]旧闻、天人之际、一家之言、藏之名山、日肠九转、俯仰随俗《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丝竹管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修短随化《赤壁赋》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尽),用之不竭、杯盘狼籍。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

180个文言实词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 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影响(被丁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 <^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 zh^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涉世家》)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义))12. 惩:①苦丁(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出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乂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白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11、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3、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立。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北伐》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7、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

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8、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9、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0、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1、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12、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13、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

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

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

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

——宋·晏殊《浣溪纱》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2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初中文言文常见五种文言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五种文言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五种文言句式(有下划线的为课标称篇目)一、判断句(一)“……者,……也”,可译为“……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二)“……者,……也”的省略或变形,“……者,……”,“……,……也”,“者也”,可译为“……是……”。

如:(1)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2)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7)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三)“……也”,单用或与其他词(如“此”)配合使用。

如:(1)吾闻二世少子也.。

(《陈涉世家》)(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四)用“为”、“乃”、“则”、“即”、“诚”等表示,可译为“是”或“就是”。

如:(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3)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五)“是”,与现代文判断词“是”用法相同。

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谢中书书》)(六)无标志,需要根据语意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以上均为表示肯定的判断。

(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如:城非.不高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陈胜是.阳城人。

/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

/鱼是.我所喜爱的。

/打战,是.靠勇气的。

/南阳的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晏子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

/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杯弓蛇影文言文与翻译

杯弓蛇影文言文与翻译

杯弓蛇影文言文与翻译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大部分朋友应该不是很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杯弓蛇影文言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杯弓蛇影文言文与翻译【原文】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释】(1)选自《晋书·乐广传》。

《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

《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4)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

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

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

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

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翻译】乐广字修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 hán 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 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 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诚心(帝感其诚)★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发、起(方其出海门)★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产生(计将安出)15.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承当,承受。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11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 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 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 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 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 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1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
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 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源自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4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 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 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 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龟虽寿》)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6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 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 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 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 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 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 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 甚解。——《五柳先生传》)

部编版初中语文字词、古诗文、文言文背诵 (2)

部编版初中语文字词、古诗文、文言文背诵 (2)

七年级上册给打点字注音嗡. 酝酿.. 应和.. 抖擞. 镶. 着.落 贮.蓄 澄.清 棱.镜 粗犷. 莅.临 草垛. 瘫痪.. 咄.咄逼人 侍.弄 捶.打 絮.叨 分歧. 一霎. 蒂. 梗. 匿.笑 姊.妹 荫.蔽 蹿. 窜. 拗. 确凿. 倜傥.. 盔.甲 感慨. 搓捻.. 绽.开 恍.然大悟 蹭. 尴尬.. 难堪. 诅咒..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跄.. 整宿. 菡萏.. 攲.斜 热忱. 拈.轻怕重 慷慨.. 坍.塌 溜.达 刨.根问底 烧灼. 附和. 突兀. 怦.怦 恍惚 参差..不齐 怂恿.. 蜷.伏 惩.戒 畏罪潜.逃 栅.栏 胸襟. 干瘪. 丰腴. 臃.肿 蓦.然 料峭. 孤苦伶仃.. 哺.育 称.职 钦.差 滑稽. 掺和.. 随声附和. 庇.护 杞.人忧天 魁.梧 静谧.易错字嘹亮 贮蓄 莅临 静谧 屋檐 淅沥 憔悴 诀别 烂漫 翻来覆去 分歧 祷告 荫蔽 确凿 云霄 夜宵 鉴赏 恭敬 人迹罕至 奥秘 截然不同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不求甚解 威风凛凛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殉职 狭隘 麻木不仁 帐篷 据为己有 收敛 匍匐 温驯 禁锢 余晖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赏赐 骇人听闻 缥缈 气概 绵延 伫.立 贮存 成语【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 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形容美好的春色。

【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

【喜出望外】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疲倦不堪】疲倦: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二)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二)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二)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
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
(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
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
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不成。(《子
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成语中的文言文实词积累

成语中的文言文实词积累

编辑课件
10
• 2、普通名词作状语。
• A、表示方位和处所。
•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 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 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 拾遗等。
•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 如:车载斗量、马革裹尸、口诛笔伐等。
• C、表示动作行为的渐进方式。
编辑课件
7
词类活用
• 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 了动词的性质,如:
• 不胫而走(长腿) 不翼而飞(长翅膀)
• 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
• 密云不雨(下雨) 不毛之地(长草木)
• 不情之请(近人情)
• 莫名其妙(说出) 华而不实(结果实)
• 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
•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 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 贵人(显达)。
•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 安步当车(当作)。
•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
•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
• 不过尔尔(如此) 无可适(去)从
• 以己度(推测)人 质(询问)疑问难
• 登峰造(至)极
怨天尤(责怪)人
• 缘(攀援)木求鱼 引(拉长)吭高歌
• 寡廉鲜(少)耻
家徒(只有)四壁
• 尸位素(白)餐
不学无术(本领)
• 如释(放下)重负 不速(邀请)之客
• 不期(约定)而遇 文(掩饰)过饰非
• 出类拔(超出)萃 蔚为大观(景象)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A:10个文言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XXX,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XXX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XXX?(《为学》)2、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XXX(《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XXX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注: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 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2.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3.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5.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述而》)7.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述而》)9.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1.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12. 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14.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15.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里仁》)17. 子曰: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述而》)18.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龟虽寿》;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