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叶船
2芦叶船
河道多,芦苇多 采苇做船
做芦苇船 放芦叶船 找船 到长江边放芦叶船 天真 的遐想
再读课文
1.(修辞手法)读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些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作者将 河道 比作蜘蛛网,表现了家乡的河道横弯竖 直,星罗棋布。 (3)作者又把 芦苇 比作桅杆,把 芦叶 比作绿色的风 帆,表现了芦叶在风中飘荡的姿态和葱绿的颜色。
仿写 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铺洒在平
静的湖面上,
。
形容江河的词语: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风平浪静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 波澜壮阔
描写江河的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横 ③使物体成横向。 辨字组词:横(横跨)(横道)(横线)
黄(黄毛)(黄牛)(黄色)(黄金)
造句: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lǎ
喇
字义:喇叭,有扩音作用的东西。 辨字组词:喇(喇叭)(喇嘛)(喇叭花)
刺(刺刀)(刺杀)(刺探)(刺耳)
造句:小院里的喇叭花开得真漂亮。
zhī
蜘
háng
航
字义:蜘蛛(zhū ),节肢动物。 辨字组词:蜘(蜘蛛)
雄壮, 规模巨大,或空旷寂寥的样子。
远航:远洋航行。
郑和率领( 浩)浩的荡船荡队在海面 上劈波斩浪,扬起的( )遮风天帆 蔽日,好壮观!郑和前后七次的( )活动,远航大大加深了明朝与沿途各 国的联系。
整体感知
1.本课共有( )8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两部
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小练笔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芦叶船》的小练笔可以这样写:
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可以推断出小船的特点和作用。
小船的外形美观,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
同时,小船也很实用,可以用来装载许多物品,方便人们携带和运输。
此外,小船还可以用来玩耍和娱乐。
在课文中,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在船上玩耍,体验到了很多乐趣。
小船也可以在水中航行,让人们感受到水中的美景和舒适。
通过这个小练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描写小船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设计一个小船,并描述它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芦叶船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 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 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 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 生的共鸣。
产生的联想有: “找不到小船了”——“小船已经远航了”;
“靠在岸边”——“进港了”。
4.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 乐,还有智慧。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 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 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 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 又喜”的心情。
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找 出原文读一读。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 蛛网一样。
“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 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 们眼前了。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 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将芦苇比作桅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刚长出的芦苇的样子。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 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将“芦叶”比作“风帆”,想象丰富, 比喻贴切,将芦叶的勃勃生机展现在读者 眼前。
课文最后连用两个疑问句有什么好处?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了长江里 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小学语文课文《芦叶船》
小学语文课文《芦叶船》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
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
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
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
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
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
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
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长宁县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叶船》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叶船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12.桂花雨
一、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芦叶船》教学设计
《芦叶船》公开课教案
《芦叶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芦叶船》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2)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芦叶船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运用朗读、默读、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芦叶船的象征意义。
2.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芦叶船的象征意义。
2. 创意写作:设计属于自己的芦叶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PPT,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芦叶船》,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芦叶船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芦叶船的象征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芦叶船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4.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设计属于自己的芦叶船。
(2)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完成创意写作。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芦叶船设计,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芦叶船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和友谊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课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
这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芦叶船》
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
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
理解的词句。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
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幺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幺?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幺会产生这些联想?
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幺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
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幺?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芦叶船续写
芦叶船续写【第1篇】小小的芦叶船,想游遍大海。
它乘风破浪漂过长江,来到东海。
芦叶船累了,于是。
它靠岸去休息一会。
岸边有个失意的小女孩,她因又丑又笨,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父母的冷淡,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这时,小女孩看见了芦叶船,她轻轻的捡起来捧到手里问“小芦叶船,你从哪来又去何方?”“我从崇明岛来的,要游遍大海,”芦叶船说“江里的浪那么大,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你不怕吗?”“我不怕,不管风有多大,浪有多高,我都要实现我的愿望!”这句话让小女孩又鼓起了勇气,她想:我不笨,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我不丑,我一定要用我的双手去创造我的美丽人生。
小女孩轻轻地的把小卢叶船放回东海,说:“芦叶船,带着你的愿望和我的祝福远航吧!”【第2篇】一些五桅杆的大船早已开到东海,一群人发现了这几艘芦叶船靠在岸边,于是那些人们又给进港的芦叶船倒反方向,于是,那些芦叶船又顺着风顶着浪继续远航,不久,芦叶船开到了太平洋,就这样被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返航,终于有一天,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群芦叶船,上面全是水,我把同学们叫来了,仔细一看,哇,大家又惊又喜,发现好多同学的芦叶船都有。
【第3篇】芦叶船漂呀漂,漂到了长江,可能漂累了,就靠在岸边休息。
这时,一个残疾男孩发现了它,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小男孩想起了小小的芦叶船在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一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他太勇敢太顽强了。
小男孩所有的自卑都没有了,变的更加坚定顽强。
他轻轻的拖起芦叶船:“好神圣的芦叶船啊,你能把我的自卑赶走,我要把我的希望和祝福给你,带着我的希望和祝福远航吧!”他把芦叶船轻轻的放回长江里,让它继续远航吧!【第4篇】芦叶船在竖河中漂,遇到了小蚂蚁。
小蚂蚁说:“你带我去找我的朋友吗?”芦叶船说:“好的!”小蚂蚁上来了。
芦叶船继续漂啊漂,突然小蜻蜓直冲下来,差点把芦叶船撞翻了。
小蜻蜓说:“能让我休息一下吗?刚才对不起!”芦叶船说:“行,但是,下一次要小心点,差一点撞断了我的腰!”芦叶船又漂啊漂,碰到了一只蝴蝶,它问:“请问,你知道如何到长江吗?”芦叶让它搭自己的船。
语文S版四年级上《芦叶船》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
语文S版四年级上《芦叶船》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芦叶船》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同学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相互观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预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老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同学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发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联想?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同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身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相互推举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推举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安排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身感爱好的局部。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尝,感受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笔下的童年生活特别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童年的欢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发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联想?〔小组推举,各抒己见〕〔3〕通过推举,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1.最末一段是丰富的联想,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2.有感情的朗读最末一段。
《芦叶船》教案(优秀5篇)
《芦叶船》教案(优秀5篇)《芦叶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
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芦叶船教案
芦叶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芦叶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芦叶船的制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芦叶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2.芦叶船的制作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芦叶船;4.学生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芦叶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讲解芦叶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芦叶船的起源和发展;2.引导学生思考芦叶船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芦叶船的制作方法1.准备材料:芦叶、细绳、竹篾、剪刀、刀片等;2.讲解芦叶船的制作方法,包括芦叶的选取、剪裁、编织等;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芦叶船,注意安全。
3. 学生分组制作芦叶船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2.每组自行设计芦叶船的形状和大小;3.学生根据所学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芦叶船;4.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团队合作,分工合作。
4. 学生展示和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芦叶船;2.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包括芦叶船的美观程度、制作难度、团队合作等方面;3.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芦叶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能够掌握芦叶船的制作方法;3.学生能够动手制作芦叶船,并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4.学生能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对芦叶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芦叶船的制作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在评价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芦叶船》资料植物(精品)
《芦叶船》资料解释在生态上,禾本科适应性广,分布遍及全球,从热带至寒带,从平原到高山,湖泊、沼泽、沙漠地区均有它们的踪迹,不少种类是草地、草甸和草原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个体数量之多,居高等植物之冠。
中国产230余属约1500种。
禾本科是种子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大科。
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较原始的类群主要出现在热带潮湿气候下,如竹亚科分布于东南亚及美洲热带雨量充沛的地区;早熟禾亚科中原禾超族、芦竹超族的成员,生长在热带沼泽或林下。
早熟禾超族的多数成员,在热带山地和温寒地带发展,其中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和小麦超族等,适应于冬寒夏凉气候,常为温带草甸、草原或林下的主要种类;针茅超族适生于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常为构成温带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的优势种;画眉草超族则是在热带干旱区域发展,多为高温干燥草地或不规则降雨区的荒漠草原建群种。
黍亚科成员主要分布于热带,各类群随着降水量的不同而有区别,该亚科中居于原始位置的柳叶箬族,生长于热带潮湿林荫下;黍超族在热带降水季节较长的地区很丰富,而须芒草超族则在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条件下发展,是适应于有一定干旱季节的稀树干草原的优势种或建群种。
各大类群有一定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与长期适应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并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旱化和寒冷而演化形成。
禾本科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是沿着简化方向前进的。
它的花朵小而精简,通常只有雄蕊和雌蕊,花被退化为极小的鳞被,由特化的稃片包藏着,小花连同其下颖片(即不孕苞片)共同组成小穗,每一小穗,实为一高度特化的穗状花序。
禾本科在营养和繁殖器官上的特化,尤其是花部在系统发育上适应风媒的高度简化,一般认为它是进化中处于高级阶段的一个科。
但过去常将类似禾草的莎草科或灯心草科同置于颖花目(Glumiflorae)中。
实质上,它们并非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禾本科的原始类群可能与鸭跖草目(Commlinales)的帚灯草科(Restiiona-ceae)、须叶藤科(Fagellariaceae)和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等南半球的热带科有亲缘。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芦叶船 语文S版 (共18张PPT)
2、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 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 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加上“顺着风,顶着浪”,不仅 把芦叶船开走时的自然和天气条件交 代清楚了,还使人想到“我”的表哥 确实“更会”做芦叶船,进而理解了 “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
第一部分(1、2段):写“我” 的家乡河道多、芦苇多,“我们”常 常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第二部分(3—8段):写“我们” 放学后常常做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 河里,甚至长江里。
比较句子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标 红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 蜘蛛网一样。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下 午3时3 3分21. 8.915:3 3Augus t 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9 日星期 一3时33 分48秒 15:33:4 89 August 2021
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作中运用了联想,使文 章更丰富。那么什么是联想?怎样展 开联想呢?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 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展开联想: 1、要抓住事物特征边看边想。 2、要抓住重点,边写边想。
学以致用
读课文,说一说“我们”在放芦 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联想?
芦叶船读后感50字
芦叶船读后感50字《芦叶船读后感50字》篇一读完《芦叶船》,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小小的芦叶船,就像载着童年的梦,在记忆的河流里晃晃悠悠地飘着。
小时候,我家附近有条小河。
那时候的我,就像文中的孩子一样,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
河边的芦苇长得高高的,芦叶又宽又长。
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会摘芦叶来玩,芦叶船也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我们把芦叶折成船的模样,小心翼翼地放在水面上,看着它随着水流缓缓飘走。
那时候的我们,眼睛里满是期待,就盼着这芦叶船能飘得远远的,仿佛它能带着我们的梦想驶向远方。
文中描写的那些孩子,对芦叶船也是充满了热爱。
他们的芦叶船也许比我们折得更精致,因为那是他们童年里重要的一部分。
我觉得,这芦叶船不仅仅是个小玩具,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童年那扇充满欢乐和幻想的大门。
在那个没有太多电子产品的年代,这样简单的小物件就能让我们开心好久。
可是,现在再回头看,那种简单的快乐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孩子们更多的是被各种电子设备包围着。
我就想啊,是不是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丢失了一些原本珍贵的东西呢?就像这芦叶船所代表的童年的纯真和质朴。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还是觉得,有些东西,我们应该试着去保留,哪怕只是在记忆里。
这芦叶船啊,就像一个小小的符号,它在提醒着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
我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们还能体会到那种亲手折个芦叶船,看着它飘走的快乐吗?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芦叶船读后感50字》篇二《芦叶船》这篇文章读完,我感触颇多。
芦叶船,那是童年里一抹独特的色彩,在岁月长河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记得有一次,我去乡下奶奶家。
那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田野里到处是农作物,还有那一片芦苇荡。
当时我看到芦苇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芦叶船的样子。
我兴奋地跑去摘芦叶,想重温小时候的乐趣。
可是我发现,折芦叶船并没有我记忆中那么容易。
我折了又折,不是这儿破了就是那儿不对称,我都快急得冒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叶船》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
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
质疑。
芦叶芦苇桅杆舢板折叠唾沫
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
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随堂小测验: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wěi wéi gān tuò mo lǎ ba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折:____()____()____()漂;____()____()____()横:____()____()
杆:____()____()
三、比一比,组词语。
芦()桅()苇()篷()
庐()危()伟()蓬()
唾()沫()叭()港()
睡()抹()趴()巷()四、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又惊又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
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
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
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
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
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随堂小测验:
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
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一样。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2.表兄说着,()采来三片芦叶,()了一只三桅杆的船。
在船底()上口唾沫,()地放进江水中。
就见这只芦叶船()着风,()着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六、板书:
采卢叶做小船
卢叶船放船到小河里载着欢乐
放船到大江里载着理想
遐想、向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