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第四次月考

合集下载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学校开展“国学课堂”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传承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走近宽厚里,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电子货币”流行,使“全民抢红包”热潮掀起。

B.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降低失业保险率,这一措施每年将减少企业和员工很多负担。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蛮拼的”和“点赞”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出现在的新年贺词中,成为最热的舆论。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删掉“经过”或“使”。

B.各地中小学完善并建立了校园安全制度。

将“建立”换成“制定”。

C.进食量多少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删掉“少”。

D.哈牡高铁线路的开通,充分发扬了高铁运输在现代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将“发扬”换成“发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茫白内障寥寥无几顾明思义B.脉搏倒记时披星戴月以逸待劳C.沉湎亲和力矫揉造作针砭时弊D.枯躁捅娄子膛目结舌偃旗息鼓5.古诗文默写。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读拼音,写词语。

(20分)duàn kāi chū xiàcái liào jìn shìgǔqǐqùchúkào àn qīng jié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受(_______)妙(_______)击(_______)鸣(_______)感(________)爱(_______)秒(_______)出(_______)鸡(_______)喊(________)三、读一读,连一连。

(10分)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分)无论……总是……除了……还有……一……就……不是……而是……(1)我国的首都(________)南京,(________)北京。

(2)他发现(_________)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________)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3)蜜蜂(________)飞到哪里,(________)可以回到原处。

(4)他(________)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________)悄悄地躲起来。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

(仿写句子)小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小学语文六下第四次月考题——金李井中心校 林文磊

小学语文六下第四次月考题——金李井中心校 林文磊

小学六年级下期第四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林文磊审题人:命制单位:金李井镇中心学校考试范围:人教版十二册第一至第八单元一、基础知识。

(45分)1.我能准确判断下题的正确答案。

(4分)(1)我认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风筝.(zhēn ) 腊.月( là ) B. 蒜.瓣 ( suàn ) 锻炼.(niàn)C. 憧憬.( jǐn ) 侵.蚀( qīn )D. 匪.徒 ( fěi ) 阻.击 ( zǔ )(2)我认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精心动魄意想不到B、追根求原络绎不绝C、发奋图强革故鼎新D、独出心裁各抒己见2、我能把下列汉字书写工整美观。

(4 分)胖旺粪瞅3.我会用查字典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

( 4 分)4(1)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2)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5.我能正确选择词语填空。

(4分)(1)夸奖夸耀①李铭课余时间给我补课,老师在班上()了他。

②他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自己,这样做不好。

(2)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宁可……也不……①()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伟大成就。

②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向敌人屈服。

6.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句子。

(4分)(1)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

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改写成转述句句:(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改写成陈述句:7.我能改正下面句子的错误。

(4分)(1)沱江是资中人民的母亲河,保卫沱江环境是我们每个资中公民的责任。

改正:(2)看了汶川大地震的悲惨画面,泪流满面。

改正:(3)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改正:(4)我们资中有四个春夏秋冬明显的季节。

改正:8.我为理解正确的句子打上“√”,为理解错误的句子打上“×”(5 分)(1)“我不是不知道这是谁的”和“我知道这是谁的”意思相同。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学校:班级:考号:分数: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造诣./旨.意妇孺./儒.家翘.楚/翘.尾巴应.该/应.届B擂.鼓/擂.台默契./带挈.褴.褛/泛滥.折.服/折.中C馈赠./憎.恶诺.言/偌.大隽.永/镌.刻字帖./请帖.D蹒跚./栅.栏剽.悍/.飘.逸收讫./迄.今伛偻./佝偻.【答案】C 2分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隽永镌刻不记其数黔驴之计B.赡养瞻仰人才倍出关怀备至C.慈祥安详变本加厉再接再厉D.遨游邀请理直气壮鞭辟入理【答案】C 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常用规范汉字的掌握。

A项“不记其数”应写作“计”,B项“人才倍出”应写作“辈”,D项“鞭辟入理”应写作“里”。

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用黑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绢上作画,这是中国画家所钟情的“黑白世界”。

黑白世界,对中国人来说,它没有绚烂富丽的颜色,它的水墨颜色最能表现自然的朴素本性,能够体现出画家追求自然妙趣的思想。

水墨山水在中国绘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A.由于所以而且B.因为所以而且C.不仅而且因此D.虽然但是所以【答案】D(2分)【解析】试题分析:“虽然……但是”表转折,“不仅……而且”表递进,“因为……所以”表因果。

在这里选择表“虽然……但是”“所以”更恰当。

关联词语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得上是送分题。

但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也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忽略关联词语的识记和运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天城中学-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天城中学-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天城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程永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注意:第1、2、3、4、5、6、19、20、21题的答案要涂卡,尤其要注意第19、20、21三题要填涂到客观题答题卡第19、20、21题号上。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

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

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

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

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

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

”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

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

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

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

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

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

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弘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衷情)。

,,再现那些震憾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萤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从时代文化建构的高度来看,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本质真实、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始终是抗战剧创作的努力重心。

对于创作者来说,抗战历史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篡改/窜改)。

国仇家恨、生死存亡和敌我对决是抗战题材作品吸引人的重要内核,但为了吸引人,违背历史事实地(大事/大肆)渲染、拼贴、嫁接..,已经构成当下抗战剧创作的潜在风险。

一些陷入闹剧的抗战剧,已然丢弃了中国战争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教益悄然退居幕后,艺术的....,徒有夸张、扭曲、戏谑真实和艺术的感染也成了空洞的说辞..。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恢弘磅.礴(páng)萤屏B.震憾人心戏谑.(xuâ)C.叱咤.风云(chà)嫁接D.文化底蕴说.辞(shuō)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钟情窜改大事B.衷情篡改大事C.钟情篡改大肆D.衷情窜改大肆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话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破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无力完成“道德即自然”的证明,原因在于无法对道德根据加以合理说明。

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方面有鲜明的优势,它认为孔子心性之学有智性、仁性、欲性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智性和欲性与西方的理性和感性能够大致对应起来。

孔子思想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多了仁性部分,而仁性就是传统所说的道德本体。

仁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为生长倾向,后天的因素为伦理心境,仁性本质上是建立在生长倾向基础上的伦理心境。

以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解说仁性,解说道德本体,为证明“道德即自然”打开了方便之门。

先说生长倾向。

生长倾向是人天生具有,不需要外力强迫,自己就能生长发展的倾向。

生长倾向是道德根据的底子。

人自来到这个世间的那一瞬间起就具有生长和发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完全是自然的。

儒家所说道德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说明。

如孔子讲的爱人。

爱人是德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一种德性来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认为,它就源于人的生长倾向。

如果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话,不难注意到,在动物界存在大量同类相爱的现象。

动物没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社会教育,其同类相爱的现象完全来自天生。

这种天生的同类相爱的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倾向。

人是从动物一点点演化过来的。

既然动物有生长倾向,人当然也有生长倾向。

人原本就有生长倾向,爱人就是这种生长倾向的具体表现。

再说伦理心境。

生长倾向只是道德根据的底子,道德根据最重要的部分是伦理心境。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3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

3、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咋呼/咋舌阜盛/馥郁惟妙惟肖/娓娓动听B、棱角/菱角扑朔/追溯载舟覆舟/载入史册C、皮癣/苔藓隽永/镌刻刚愎自用/无裨于事D、训诂/沽酒徜徉/佯装引吭高歌/沆瀣一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竞争力陈词滥调蜂涌而至B、幅员互连网旁征博引惹是生非C、剽悍明信片销魂勾魄雍容华贵D、脉博荧光屏山清水秀心悦诚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4.7%,亚裔成为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

B、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C、智利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调集了净水设备、汽油发电机、毛毯、帐篷和救灾物资90余吨并于3月4日空运到地震灾区。

D、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华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B、⑥③①⑤②④C、②①⑤④③⑥D、⑥④①⑤②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5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5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5月月考)试题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7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B.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 ①其莳也若子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D. 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去不复顾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帝乡不可期于尽①况修短随化以归尽C. ①名我固当 ②余固笑而不信也D. ①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凡在故老,犹蒙矜育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谨拜表以闻B. ①而此独以钟名 ②而臆断其有无C.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D.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故病且怠 ②且不得暇B.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 ①因事顺心 ②因舍其名D.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5.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 ①审容膝之易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 ①业种树 ②垣墙周庭D.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则刘病日笃6. 下列各项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是(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将有事于西畴④仰观宇宙之大⑤得双石于潭上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 ⑦则告诉不许⑧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A. ①⑤/②⑦/③/④/⑥⑧B.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C. ①⑦/②/③⑤/④⑥⑧D. ①⑦/②/③⑤/④/⑥⑧7.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品竹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张祥辉审题人:杨丽华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最新)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分)毛毡.(zhān zān)牛犊.(dúbú)公爵.(juéjiáo)呼噜.(lǔlū)译.名(yìzé)精湛.(zhàn shèn)泛滥.(lǎn làn)遐.想(jiǎxiá)三、看拼音,写词语。

(8分)dǎo gào()diàn zi()zòng héng()bǎo mǔ()yítài()bǎn dèng()líng dɑng()yāo he()三、选字填空。

(6分)绵棉骏俊梢艄()羊()俏树()()花()马船()四、选词填空。

(4分)庄严庄重1.陵园的四周长满了青松翠柏,气氛()肃穆。

2.老教授()的仪表和精辟的论述,令人肃然起敬。

辽阔广阔3.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在()的知识海洋中,是多么幸福啊!4.汽车刚停稳,我们就飞奔向()的草原。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改变语序,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基础试题2010-03-11 13325d56b7b40100gyld山西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靓妆(liàng)姓龚(gōng)怙恶不悛(quān)宵衣旰食(gān)B.石碣(jiē)粘贴(nión)以蠡测海(l í)佶屈聱牙(jí)C.揩油(kái)训诂(gū)踽踽独行(y ú)沐猴而冠(guàn)D.叨扰(tāo)剽窃(piāo)果实累累(lěi)量体裁衣(lià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能从一而终,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

B.大家总在岁末年初之际许下美好的祝愿,希望来年五风十雨,国泰民安。

C.孙中界断指明志的做法揭开了‚钓鱼执法‛的真相,还了自己一个清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重庆市的反黑行动打掉了一大批黑恶团伙,达到了拔了萝卜地皮宽的良好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太原市环境临测中心了解到,进入冬季采暖期以来,太原市区空气污染明显加重,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多,呈现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天气。

B.《说文解字》的许慎将汉字部首归类,这是文学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也多望尘莫及。

C.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谋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削减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选购平板电视,屏幕尺寸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屏幕尺寸大小的选择,必须根据客厅、卧室、书房等环境的大小进行选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该工程创6项世界或国内之最,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高2012级第五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高2012级第五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大石中学高2012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上蹿.下跳(cuān) 洞穴.(xué) 剽.(piāo)窃一服药B.少.(shǎo)安毋躁混.(hún)蛋番.(pān)禺哈蜜瓜C.果实累.累(léi) 踏.(tā)实劈.(pī)柴不明就理D.凤冠霞帔.(pēi) 女红.(gōng) 窨.(yìn)井火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美与丑是可以涵盖..人间世情的,那么,最好的艺术家就是对美与丑极端敏感之人。

B.娱乐圈明星们为了吸引观众、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就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王老师真是干一行爱一行,他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却仍然白头如...新.,热情不减。

D.林语堂所推重..的“高地人生观”,实则是一种融合了儒家的谦逊耿介和道家的超尘脱俗、自然简朴的人生理想和处世哲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A.雷锋精神当然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B.该厂引进了具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50铃N系列轻型卡车,成为第一家合资生产50铃N系列轻型卡车厂家。

C.《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滨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鏣了呢?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组A.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多大的创伤!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圣诞节在即,一些商家在虚报原价的基础上打折,给顾客打4折、3折甚至更低的折扣。

为此,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节日消费务必擦亮眼睛、谨防促销陷阱。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批“人造明星”。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

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

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

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

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

”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

“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

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

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 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D.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

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B.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C. 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B.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

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C. 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D. 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之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绬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令。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复上疏曰:“臣闻师言:‘上之所取,财尽则怨,力尽则叛。

’怨叛之人,不可复使,故曰:‘百姓不足,君谁与足?’惟陛下度之。

”丰﹑恽等见震连切谏不从,无所顾忌。

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云,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设祭祠。

”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后汉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举:推荐B.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缘:缘分C.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绬交通..交通:勾结D.遂共谮.震云谮:诋毁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作《师说》以贻之.斧斤以.时入山林C.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 D.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震赴东莱任太守,王密暮夜上门送礼,以为无人知晓,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驳斥他无人知道的想法而拒绝受礼。

B.皇上任命杨震代理太尉,他坚持用人唯贤,不徇私情,即使皇帝的舅舅亲自去见他,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并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也遭杨震拒绝。

C.杨震本已掌握了樊丰等人假传诏书的罪证,准备上书皇帝,但未做好保密工作,反被对方抢先在皇上面前诬告,故先被撤去太尉之职,后又被遣返原籍,并在回家路上赐毒酒令其自尽。

[来源:Z,xx,]D.杨震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本可以为子孙谋点福利,可是他认为给子孙的最好的福利是给他们留下好的名声,让后世人称他们是清正官吏的后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绬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3分)(2)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3分)课内翻译(4分)(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分)(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太常引辛弃疾健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青光更多。

8.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简要赏析,并说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9.散文家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结合本词内容,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_____,______。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3)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乡村铁质刘向民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

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

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

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

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

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

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

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