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的设计规则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中的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

电气工程中的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

电气工程中的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电气工程中,电路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良好的电路板设计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降低功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设计需求,下面将介绍电路板设计的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

一、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1. 尺寸和形状: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应与设备外壳相匹配,确保电路板能够完美安装在设备中。

同时,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布局各个元器件和信号走线。

2. PCB层数: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PCB层数。

一般情况下,双面布线已经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如果有高密度信号和较复杂布线要求,可以考虑多层布线。

3. 线路宽度和间距:根据电流大小和信号传输速率,合理选择线路宽度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线路宽度越宽,电阻越小,信号传输越稳定。

而线路间距越大,避免了线间串扰的问题。

4. 禁止过小孔径:过小孔径会导致打孔困难,降低钻孔精度,容易引起掉铜、起焊等问题。

因此,电路板设计中需要遵守合理的孔径规范,以确保制造质量。

5. 接地和屏蔽:合理的接地和屏蔽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和噪音。

将信号地、电源地和机壳地分离,避免共地和回路间相互干扰。

对敏感信号进行屏蔽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二、电路板布局原则1. 元器件布局:按照电路流程和信号路径的顺序,合理布置元器件。

将频率较高、噪音敏感的元器件远离信号走线和电源线,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同时,遵循最短路径原则,减少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降低传输损耗和延迟。

2. 供电和地引线:合理安排供电和地引线的布局,减少电流的回流路径,降低功耗和电磁干扰。

将供电和地引线尽量贴近元器件,减少回路的面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布局应遵循最佳布线原则,避免交叉和环行。

对于差分信号,要保持两个信号线的长度一致,减少差异传输引起的相位失真。

对于高速信号,要避免尖角和突变,采取较圆滑的走线方式,减少信号反射和串扰。

4. 散热和散布: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电路板设计规则.

电路板设计规则.

本文由dongxuehui12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Protel 99 设置一、 Routing 1. Clearance Constant: 1 Object Kind:Vias,Thru-hole Pads →Object Kind:Vias,Tracks/Arcs,Fills,Smd Pads, Thru-hole:13 mil different nets only 2 Object Kind:Tracks/Arcs,Fill s,Smd Pads →Object Kind:Vias,Tracks/Arcs,Fills,Smd Pads, Thru-hole:19 mi different nets only 19 mil 2. Routing Conners 90 Degrees 100 100mil 3. 4. 5.6. 7. 8. Routing layers:随已定(Any) Routing Priority: Board 0 Routing Topplogy: Board shortest Routing Via Style: 20 50 透孔 SMD: Width Constraint :看情况定,Net 分组,如 12V 电源、3V 电源等。

二、 Manufacting 1. Acute Angle Constraint: 45o 2. Confinement Constraint(最大尺寸 Board (*,* (*,* Keep Inside 3. 4.5. 6. 7. Minimum Annular Ring : Board 10 Paste Mask Expansion: Board 10 Polygon Connect Style :Board Direct….. Power Plane Clearance: Board 20 Power Plane Connect Style Aboard ,Relief Connect, 10,4,20,20 8. Solder mask Expansion: Board4mil 三、 Placement 1. 2. 3. 4. Component Clearance Constraint:(器件靠近 Board Board 100mil Component Orientations Rule: Board 0 Nets to Ignore: Board Permitted Layers Rule: Board Top Bottom 四、 1. 2. Other Short-Curent Constraint:Board Board Not Allowed Un-Routed Net Constrant : Board 五、快捷键 1. 1 原理图F1:帮助 1 Protel 99 设置 2 3 4 5 6 Process : Client:CascadeAllOpenDocuments Parameters: FileName=\Help\Protel.hlp|Topic=contents F3:查找下一个文本Process : Sch:FindNextText Parameters: F7:点亮网络标号 Process : Sch:SelectNet Parameters: F8:取消选中(点亮) Process : Sch:DeSelectAllObjects Parameters: F9:显示全部电路 Process : Sch:ZoomAll Parameters: F10:跳转到下一个错误标记 Process : Sch:JumpToNextErrorMarker Parameters: 2. 电路板图 1 Ctrl-F2:显示网络所有连接的飞线 Process : PCB:ShowConnections Parameters: SHOW=All 2 F2:显示网络连接的飞线 Process : PCB:ShowConnections Parameters: SHOW=Net 3 F3:显示元件连接的飞线 Process :PCB:ShowConnections Parameters: SHOW=ComponentNets 4 F4:隐藏飞线Process : PCB:HideConnections Parameters: Hide=All 5 F5:移动元件 Process :PCB:MoveObject Parameters: Object= Component 6 F6: Drag Process : PCB:MoveObject Parameters: Drag = True|$Description=Drag any object on the current document 7 F7:选中连接的敷铜 Process : PCB:Select Parameters: Scope = ConnectedCopper 8 F8:取消选择 Process : PCB:Deselect Parameters: Scope=All 2 Protel 99 设置 9 F8:取消选择 Process: PCB:Deselect Parameters: Scope=All 10 F9:显示全部 Process : PCB:Zoom Parameters: Action = All 11 F10:修改线宽度 Process : PCB:EditRules Parameters: 12 F11: Process : PCB:Zoom Parameters: Action = Pan 13 F12:打断线 Process : PCB:BreakTrack Parameters: Action = Pan 14 Home 刷新Process : PCB:Zoom Parameters: Action = Redraw 15 End Process : PCB:Zoom Parameters: Action = Pan 16 /:画线 Process : ManRoute:RunExternalManualRouter Parameters: 17 *:正反面切换 Process : PCB:SetCurrentLayer Parameters: LayerName = NextSignal 18 3 1本文由dongxuehui12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电路板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要求。

一、电路板尺寸和层数1.PCB尺寸应符合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尺寸以满足其他设备的要求。

2.PCB层数应根据电路复杂度、电磁兼容性和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

二、布局设计1.元器件布局应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2.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的布局应相互分离,以减少相互干扰。

3.电源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网络连接1.信号线应尽量短、直且排布整齐,最大程度地避免信号交叉和串扰。

2.不同信号层之间的信号连线应通过过孔、通孔或阻抗匹配的方式进行连接。

四、电源和地线设计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压的稳定性。

2.电源和地线的路径应尽量短,减少电源回路的串扰和噪声。

五、元器件选择和焊接1.元器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需求,考虑其性能、品质和可靠性。

2.焊接工艺应符合IPC-610标准,保证焊点的牢固和质量。

六、阻抗匹配和信号完整性1.高速信号线应进行阻抗匹配,以减少反射和信号失真。

2.信号线应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信号完整性。

七、电磁兼容性设计1.尽量合理布局和组织信号线,以减少电磁干扰和辐射。

2.使用合适的屏蔽措施,包括屏蔽罩、电磁屏蔽层和绕线等。

八、PCB制造和组装1.PCB制造应按照标准工艺进行,确保PCB质量和可靠性。

2.元器件的组装应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保证焊接质量。

九、测试和调试1.PCB设计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电路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和调试工具应符合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设计师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考虑到电路的复杂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以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为确保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并遵守一系列工艺规范以及安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阐述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的安规原则。

一、PCB工艺规范1.板材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尺寸等要求;-必须符合应用环境的工作温度范围。

2.排布与布线:-尽量减少板上的布线长度,增加抗干扰能力;-根据电路频率、信号速度等要求合理设计布线;-所有布线层之间,要合理选用必要的接地和供电是层,增强电磁兼容性。

3.参考设计规则:-依据电路功能和各器件的规格书,正确设计布线规则;-合理设置电线宽度、间隙及线距。

4.等电位线规定:-等电位线使用实线表示;-必须保证等电位线闭合,不得相互交叉。

5.电气间隙要求:-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线,必须保持一定的电气间隙,避免跳线;-电源与信号线应尽量分成两组布线;-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串扰。

6.焊盘设计:-合理布局焊盘和接插件位置;-焊盘和焊孔的直径、间距等必须满足可焊性和可靠性要求。

7.线宽、间隔规定:-根据电流、信号速度和PCB层数等因素,合理决定线宽和线距;-涂阻焊层的孔内径要适应最小焊盘直径;8.焊盘过孔相关规范:-不得将NC、不焊接引脚和地板连接到焊盘;-必需焊接的引脚应通至PCB底面或RX焊盘,不得配通至其他焊盘。

二、PCB设计的安规原则1.电源输入与保护:-保证电流符合设计要求,在输入端添加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

2.信号线与地线的安全:-信号线与地线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和电磁辐射;-尽量避免使用跳线。

3.防静电保护:-添加ESD保护电路,提高抗静电能力;-配置合适的接地网络,减少静电影响。

4.温度管理:-避免过大的电流密度,以减少热量;-根据散热要求设计散热装置。

5.安全封装:-选择符合安全认证标准的元器件封装;-避免封装错误和元器件方向错误。

PCB板设计规则

PCB板设计规则

一、PCB设计的总则如下:外观大方:器件选择合适,布局布线合理,尺寸比例协调,文字说明清晰。

电路可靠:良好的连线方式,合适的封装与焊盘尺寸,较强的电磁兼容能力。

接口友好:符合通常的操作习惯,向操作者提供意义明确的提示。

工艺良好:能为批量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加工条件。

二、说明:1、使用软件此文档所涉及的软件为Protel 99 se SP6 版。

该软件主要包含4 个模块:SCH、PCB、PLD SIM模块,文档中的操作以PCB模块为准。

2 、尺寸标准此文档所涉及的尺寸均采用英制,以mil 为单位。

英制与公制的转换公式如下:100 mil = 2.54 mm 即 4 mil 〜0.1mm三、电路元素:1 、电路板(CircuitBoard )电路板是安装电路元件的载体。

按功能区分,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等。

按材质区分,可分为纸基板、环氧聚脂板。

除上述说明外,电路板的厚度也是制作时的主要选择参数,其厚度有0.5mm- 2.0mmo一般情况下,邦定板、单面板选择较薄的尺寸,双面板、大面积板选择较厚的尺寸。

设计时,电路板需划分为不同的层。

以双面板为例,可分为:TopLayer (元件面层):电路板正面,可布信号线。

BottomLayer (焊接面层):电路板背面,可布信号线。

Top Overlayer (元件面丝印层):电路板正面的丝网印刷,可布元件标识符、说明文字。

Bottom Overlay (焊接面丝印层):电路板背面的丝网印刷,当仅单面放置元件时,此层可不用。

Mechanical1 Layer (机械尺寸层):标注尺寸,或设定电路板外观,或设置板上的安装孔。

Keepout Layer (禁止布线层):设置自动布线算法中不允许放置信号线的区域。

Multi Layer (钻孔层):设置焊盘、过孔的钻孔尺寸。

对于电路板的外形,应根据应用场合、安装尺寸作具体的分析与考虑。

一般应用时,可将电路板设计成具有黄金分割比的长方形,四角应具有按一定比例的圆弧。

PCB线路板设计规范

PCB线路板设计规范

PCB线路板设计规范PCB线路板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可靠性和可制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减少故障率,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使电路板能够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以下是PCB线路板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方面:1.外形尺寸和形状:电路板的外形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适合安装在相应的应用设备中。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尺寸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设计过大或过小的尺寸。

2.电路板层布局:电路板的层布局应根据电路设计要求来确定。

在布局过程中,应将元件、信号线和电源线等布置在合适的层中,以避免互相干扰。

同时,还应根据电路的复杂程度和频率要求来确定电路板的层数。

3.电路布线规则:电路板的布线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如信号线与电源线的间距、信号线的阻抗控制等。

布线规则的遵循可以减少信号串扰和噪音干扰,提高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4.元件布置规则:电路板上各个元件的布置应符合一定的规则,如元件之间的间距、元件与边界的距离等。

元件布置规则的遵循可以方便焊接和维修,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短路等问题。

5.焊盘和焊接规则:电路板上焊接点的设计应符合一定的规则,如焊盘大小、已焊盘的间距等。

焊盘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注意焊接工艺的要求,如正确选择焊接材料、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等。

6.电源布局和分离规则:电路板上各个电源的布局应合理,避免互相干扰。

同时,还应根据电路的功耗和电流要求来确定电源的容量和类型,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防护和绝缘规则:电路板的防护和绝缘要求是确保电路板安全运行的关键。

设计时应注意电路板的防尘、防潮、防静电等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绝缘层的加工、防火阻燃材料的选择等。

8.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电路板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可靠性要求来制定的。

设计时应考虑电路板的工作温度范围、振动和冲击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选择适应性材料和加强电路板的结构,以提高电路板的可靠性。

(完整word版)PCB设计常用规则

(完整word版)PCB设计常用规则

PCB设计常用规则1、电气规则(electrical rules)电气设计规则用来设置在电路板布线过程中所遵循的电气方面的规则,包括安全间距、短路、未布线网络和未连接引脚这四个方面的规则:(1)、安全间距规则(clearance)安全距离的各项规则以树形结构形式展开,用鼠标单击安全距离规则树中的一个规则名称,如polygon clearance,则对话框的右边区域将显示这个规则使用的范围和规则的约束特性盘、过孔等的安全距离是0。

5mm。

(2)、短路规则(short-circuit)该规则设定电路板上的导线是否允许短路,在该规则的约束对话框中的constraints区域中选中allow short circuit复选框,则允许短路,反之则不允许短路。

——-一般保持默认不改(3)、未布线网络规则(unrouted net)该规则用于检查指定范围内的网络是否布线成功,如果网络中有布线不成功的,该网络上已经布完的导线将保留,没有成功布线的将保持飞线。

---一般保持默认不改 (4)、未连接引脚规则(unconnected)该规则用于检查指定范围内的元器件引脚是否连接成功.默认是一个空规则,如果有需要设计有关的规则,可以添加。

2、布线规则(routing rules)布线规则主要是与布线设置有关的规则,共有以下七类:(1)、布线宽度(width)该规则用于布线时的布线宽度的设定.用户可以为默写特定的网络设置布线宽度,如电源网络。

一般每个特定的网络布线宽度规则需要添加一个规则,以便于其他网络区分.constraints区域内含有粉色框中的三个宽度约束,即:最小宽度、首选宽度和最大宽度(分别为从左到右的顺序说明)。

该区域中还有四个可选项,即:分别检查导线/弧线的最小/最大宽度、检查敷铜连接的最小/最大宽度、特性阻抗驱动的线宽、只针对层集合中的层即可布线层(分别为从上到下顺序说明).(2)、布线方式(routing topology)该规则用于定义引脚之间的布线方式.此规则有七种布线方式,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表示布线方式为:以最短路径布线、以水平方向为主的布线方式(水平与垂直比为5:1)、以垂直方向为主的布线方式(垂直与水平比为5:1)、简易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中间驱动的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平衡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放射状布线方式。

六层电路板分层规则

六层电路板分层规则

六层电路板分层规则引言: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各种电子元件以及电路连接线,起到了电子产品正常运行的关键作用。

在电路板的设计中,分层规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层电路板的分层规则,以及每一层的功能和设计要点。

第一层:顶层信号层顶层信号层是电路板中最上方的一层,它主要用于布置和连接各种信号线和元件。

在设计顶层信号层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 信号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2. 信号线走向应尽量简洁,避免交叉和环绕,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3. 信号线应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重要信号线要优先布局在靠近电源和地线的位置,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第二层:电源层电源层位于顶层信号层的下方,主要用于布置电源线和电源相关的元件。

在设计电源层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 电源线的走向应尽量简洁,避免与其他信号线交叉。

2. 电源线应尽量靠近相应的电源引脚,减少线路长度和电磁干扰。

3. 电源层上的元件应布局合理,便于连接和维护。

第三层:地线层地线层位于电源层的下方,用于布置地线和地线相关的元件。

在设计地线层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 地线应尽量覆盖整个电路板,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2. 地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3. 地线的走向应尽量简洁,避免与其他信号线交叉,以减少地线回路的电磁干扰。

第四层:内层信号层1内层信号层1位于地线层的下方,用于布置和连接一部分信号线和元件。

在设计内层信号层1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 内层信号层1上的信号线与顶层信号层上的信号线应相互配对连接,以减少信号传输的干扰和损耗。

2. 内层信号层1上的信号线走向应尽量简洁,避免交叉和环绕,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3. 内层信号层1上的信号线应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重要信号线要优先布局在靠近电源和地线的位置。

第五层:内层信号层2内层信号层2位于内层信号层1的下方,用于布置和连接另一部分信号线和元件。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一.PCB 设计的布局规范(一)布局设计原则1. 组件距离板边应大于5mm。

2.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组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 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组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组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4. 功率大的组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5.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6. 有高频连线的组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7. 输入、输出组件尽量远离。

8. 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 手焊元件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其可焊性,以及焊接时对周围器件的影响。

手焊元件与其他元件距离应大于1.5mm.10. 热敏组件应远离发热组件。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a.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b.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11. 可调组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

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12.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13. 布局应均匀、整齐、紧凑。

14. 表贴组件布局时应注意焊盘方向尽量取一致,以利于装焊。

15. 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16. 可调换组件(如: 压敏电阻,保险管等) ,应放置在明显易见处17. 是否有防呆设计(如:变压器的不对称脚,及Connect)。

18. 插拔类的组件应考虑其可插拔性。

影响装配,或装配时容易碰到的组件尽量卧倒。

(二)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1. 外形尺寸从生产角度考虑,理想的尺寸范围是“宽(200 mm~250 mm)×长(250 mm ~350 mm)”。

电路板设计中的规范与要点

电路板设计中的规范与要点

电路板设计中的规范与要点电路板(PCB)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电子器件及其连接的电路。

一个好的电路板设计不仅能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路板设计中的规范与要点。

一、电路板设计规范1.尺寸规范:- 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需求确定电路板的尺寸。

- 考虑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和限制,确保电路板能够与其他组件和外壳完美契合。

2.层次规范:- 根据电路板的功能和复杂程度确定板层数。

- 单面板只有顶层为铜质层,双面板有顶层和底层,多层板则有更多内层。

- 多层板设计能提供更好的电气性能和信号完整性。

3.走线规范:- 根据电路板功能,划分信号线、电源线和地线,并设定规范的走线规则。

- 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尽量分开,减少干扰。

- 地线应宽且密集,用于提供电路的参考电压,减小传输噪音。

4.元件布局规范:- 将元件分组,并按照功能和信号流向进行布局。

- 避免元件相互干扰,尽量减小距离和交叉点。

- 确保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元件过热。

5.丝印规范:- 在电路板上标注元件的引脚标号、元件名称和极性。

- 丝印应与焊盘有一定的间隔,避免干扰焊接。

二、电路板设计要点1.规划电源线和地线:- 电源线应足够宽,以确保电路中元件能够获取稳定的供电电压。

- 地线应在整个电路板上提供良好的连接,减少噪声干扰。

2.阻抗匹配:- 考虑信号传输的速度、频率和距离,根据规格书中的指导要求,合理设计走线和控制阻抗。

- 使用电气规则检查工具,确保设计中的阻抗匹配问题最小化。

3.信号完整性:- 使用差分信号来减少传输线上的干扰。

- 使用适当的信号层和接地层相结合,减小信号返回路径。

4.高频和高速信号处理:- 使用走线规则,减少信号线长度和干扰。

- 适当使用电容、电感和阻尼器来衰减高频信号和抑制回波。

5.元件布局:- 确保元件之间的间距和方向,以便于焊接和维护。

- 避免元器件之间的干扰,尽量减少噪声。

6.热管理:- 为高功耗元件设计适当的散热器和散热路径。

电路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电路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电路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电路板设计是电子制造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电子元器件连接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电路系统。

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与技巧,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电路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注意事项:1. 充分理解电路需求:在设计电路板之前,应该对电路的功能需求有清楚的了解。

确认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口、工作电压、电流等参数,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连接方式。

2. 电路布局规划:在进行电路板布局时,要考虑到不同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

尽量避免高频和低频电路布局在同一区域,以减小干扰。

3. 保持信号完整性:在高速电路板设计中,保持信号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要避免信号线走线过长、走线路径交叉、信号线和电源线以及地线走线过近等情况,以减小信号干扰和串扰。

4. 地平面设计:地平面的设计对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一个良好的地平面能够提供稳定的地引用平面,减小信号回路的环路面积,减小信号的辐射和接收到的干扰。

5. 电源电路设计:电源电路应该保证电路板的稳定工作。

在设计电源电路时,尽量减小电流噪声和电源纹波,保证电源供电稳定。

6. 温度管理:对于高功率的电路板设计,需要考虑散热问题。

在布局和走线时,要合理安排散热元件和散热通道,保证电路板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

技巧:1. 使用EDA工具: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利用EDA工具进行仿真和验证,可以在设计前预测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模块化设计: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将电路板分割成各个功能模块,有利于设计、测试和维修。

3. 优化布线:在进行电路板布线时,可以通过优化走线路径和选择合适的走线方式来提高电路的性能。

可以采用直线走线、45度角走线等方式来减小信号路径的长度和过程。

4. 保持一致性: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应该保持一致性。

尽量采用统一的元件封装和规范的走线方式,以减小制造和维护的难度。

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布线规则与技巧

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布线规则与技巧

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布线规则与技巧电路板设计是电子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而其中的布线过程则是整个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合理的布线规则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电路性能,还可以减少干扰和噪声,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布线规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布线规则1. 信号线与电源线的分离:为了减少干扰和噪声,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尽量分离布线。

尤其是高频信号线和电源线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地远。

这样可以防止电源线中的噪声传播到信号线上。

2. 地线布线:地线在电路中起到了连接和屏蔽的作用,因此对地线的布线要格外注意。

地线应尽量独立布线,与其他信号线保持足够的距离。

同时,要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低阻抗。

在多层板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大面积的地平面,以提高整个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3. 信号线长度匹配:对于同一时钟域内的信号线,要尽量保持长度一致。

这样可以防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相位偏移,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差分信号线布线:差分信号线广泛应用于高速信号传输中,如USB、HDMI 等。

在差分信号线的布线中,两条信号线的长度要相等,且尽量靠近。

这样可以提高差分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5. 规避信号线交叉布线:相同频率的信号线在电路板上交叉布线会引起互相干扰。

因此,尽量避免交叉布线,特别是高频信号线。

二、布线技巧1. 优先考虑重要信号线的布线:在电路板设计中,有些信号线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更大,如时钟信号、复位信号等。

在进行布线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关键信号的布线,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通过分组布线减少干扰:将具有相似功能或频率的信号线进行分组布线,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比如,将所有的时钟信号线放在一起布线。

3. 使用地线填充:地线可以降低电路板的阻抗,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布线时,可以适量使用地线填充,尤其是在高速信号线附近。

4. 控制阻抗匹配:对于高频信号线的布线,要控制其阻抗匹配。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布线优化
选择合适的线宽、间距和层叠结构, 降低电磁干扰和信号延迟。
阻抗控制
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线宽、间距等参 数,确保信号线的阻抗匹配,减少信 号反射和失真。
电源完整性设计
合理规划电源分布网络,减小电源噪 声和电压降,提高供电稳定性。
设计修改与迭代
设计修正
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对电路板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 进。
机械稳定性
确保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能够承受正常的机械应力,如弯曲、 扭曲和振动等。
振动容限
评估印制电路板的振动容限,以确保在振动环境中仍能保持性能。
连接器设计
优化连接器的设计,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因振动而产 生的连接问题。
07 设计验证与优化
设计审查与仿真
审查设计规则
确保电路板设计符合预定的设 计规则,如线宽、间距、层叠
元件间距和方向
元件间距
元件之间的间距应满足电气安全 和生产工艺要求,避免过近导致 短路或过远增加布线难度。
元件方向
元件的放置方向应统一、整齐, 便于识别和装配,同时应避免相 邻元件之间产生干扰或耦合。
04 布线规范
布线基本原则
1 2
确定合理的布线路径
遵循电路原理,确保信号传输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性能。
防尘与防潮设计
03
采取适当的防尘和防潮措施,以减少环境因素对电路板性能的
影响。
热设计考虑
热传导路径
优化印制电路板的热传导路径,确保热量能够有效地从发热元件 传导出去。
散热器设计
根据需要为关键元件配置散热器,以提高散热效率。
温度监控
设计温度监控功能,以便实时监测印制电路板的温度,防止过热。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则参数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则参数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则参数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有一些常见的设计规则参数可以帮助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PCB 设计规则参数:
1.线宽和线间距(Width and Spacing):定义PCB 上导线
(Trace)的宽度和导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特性和电路的电流容量。

2.孔径(Hole Size):规定 PCB 上安装元件时孔的直径。

孔径应
与元件引脚或焊盘直径匹配,以便进行可靠的焊接和安装。

3.磨孔到线的最小距离(Minimum Distance of Plated Holes to
Traces):规定磨孔与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以确保在磨孔过程中不会对导线造成损害。

4.丝印(Silkscreen):规定丝印的最小宽度和字号,以确保在
PCB 上标记的文本清晰可读。

5.焊盘(Pad)大小和间距(Size and Spacing):定义焊盘的大
小和焊盘之间的最小间距。

这些参数影响 PCB 的可焊性和元件的正确安装。

6.禁忌区(Keep-Out Zone):规定其他元件、金属引脚和其他
不可穿越区域与电路板布局的最小间距。

7.状态指示灯和开关的位置和布局:规定元件如状态指示灯
(LED)和开关的位置和布局,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其操作和可视性。

实际PCB 设计中可能还会根据项目的特定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

设计规则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PCB 设计工具来定义和实施,以确保电路板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cb铜厚与线宽线距的设计规则

pcb铜厚与线宽线距的设计规则

PCB铜厚与线宽线距的设计规则1.引言在P CB(P ri nt ed Cir c ui tB oa 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铜厚和线宽线距是关键的参数,直接影响着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PC B铜厚和线宽线距的设计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2. PC B铜厚的设计规则2.1铜厚对电路性能的影响P C B的铜厚决定了电流承载能力、导热性能以及线路阻抗等关键指标。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铜厚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板材厚度。

因此,在选择铜厚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2.2常用的铜厚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常用的P CB铜厚有以下几种选择:-1oz(35u m):适用于一般电子产品,成本适中且常用。

-2oz(70u m):适用于高功率电路、需要良好散热性能的产品。

-3oz(105um)及以上:适用于特殊要求的高频信号传输、高功率电路。

2.3铜厚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P CB铜厚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电流承载能力-:根据电路中的最大电流,选择合适的铜厚,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性。

散热性能-:对于需要散热的电路,选择合适的铜厚可以提高导热效果,保持电路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阻抗控制-:对于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路,铜厚对阻抗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铜厚,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

3.线宽线距的设计规则3.1线宽线距对电路性能的影响P C B上的线宽线距决定了电流容量、信号传输质量以及防止短路等关键因素。

合理的线宽线距设计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3.2线宽线距的常用规范在P CB设计中,常用的线宽线距规范有以下几种选择:常规线宽线距-:对于一般电子产品,常规线宽线距一般为6m il/6mi l(0.15mm/0.15mm)。

高速线宽线距-:对于高速信号传输的电路,需要较小的线宽线距,一般为3m il/3mi l(0.075mm/0.075mm)或更小。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电子元器件,并提供了电路连接的功能。

在进行PCB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PCB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1.功能分区:将电路按照其功能分区,可以降低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干扰,并有利于电路布局和布线的进行。

2.信号完整性:保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避免信号干扰和噪声,防止信号串扰、反射和时钟抖动等问题。

减小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和面积,降低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影响。

3.地线设计:正确处理地线,减小地线的回流电流,避免地线回流电流对信号的干扰。

地线应保持短而宽,且与供电线和信号线保持良好的距离。

4.电源供电:保证电源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避免电源电压波动,采取适当的滤波和稳压措施。

分析功耗和功率传输路径,确定合理的供电方案,降低电源噪声。

5.电磁兼容:降低电磁辐射和敏感性。

合理设计电路板和元器件的布局,减小电路板和元器件之间的干扰。

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和高速信号线之间的平行或交叉布线。

采取地线分割和电源分割等电磁屏蔽措施。

6.元器件选择:选择适合电路设计的元器件。

考虑元器件的尺寸、功耗、温度特性等因素。

选择品质可靠、性能稳定的元器件,避免使用过时或质量不可靠的元器件。

7.PCB布局:合理布局电路板,降低干扰和噪声。

将高频和高速信号线远离干扰源,如电磁器件、时钟信号线等。

避免信号线和供电线相交,尽量采用直线布线,减小线路长度和电磁噪声。

8.PCB布线:合理布线电路板,确保信号传输和供电电流的稳定性。

避免长线和细线,减小电阻和电感的影响,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使用良好的布线规则,如45度和90度轨迹,避免尖锐的转角,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折射。

9.设计约束:制定合理的设计约束,如电路板的层数、尺寸、连接方式等。

合理安排元器件和印刷标记的位置,方便组装和检测。

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原则要求

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原则要求

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原则要求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连接和支撑作用。

在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方法和原则要求。

以下是关于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原则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方法和原则要求:1.尺寸设计:在设计电路板尺寸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电路板的组装和安装方便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2.形状设计:常见的电路板形状包括矩形、方形、圆形等。

形状设计需要与设备的外壳和周围空间相匹配,以确保电路板能够完美地安装和连接。

二、电路板层数和布局方法和原则要求:1.层数设计:电路板的层数是指电路板上的金属层的数量,通常有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电路复杂性和布局的要求来决定电路板的层数。

2.布局设计:电路板的布局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布局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各个元器件的位置和电路的走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串扰,并实现电路的紧凑布局。

三、电路板原理图和元器件选型方法和原则要求:1.原理图设计:原理图是电路板设计的基础,需要准确地反映电路的功能和连接关系。

在设计原理图时,需要符合标准的电路图符号和约定,以方便后续的布线和制板工作。

2.元器件选型:在选择元器件时,需要根据电路的需求来进行选型。

选型时需要考虑元器件的性能指标、尺寸、工作温度、可靠性等因素,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性。

四、电路板布线和走线方法和原则要求:1.布线设计:布线设计是电路板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在布线时,需要根据原理图的要求,合理地安排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布置,以最小化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2.走线原则:在进行走线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使用直线走线,减少走线的弯曲和交叉;(2)多层板应合理利用内层的走线空间;(3)保持走线的等长性,避免信号的传输时间差;(4)对重要信号线和高频信号线进行隔离和屏蔽。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国营第 X X X 厂企业标准Q/PA112—2000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根据GB4588.3-88“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以及“军用电子设备工艺可靠性管理指南”,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归档和修改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2 设计要求2.1 材料选用高频部分选用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大电流部份要选用阻燃基板材料,其余部分选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软性印制板选用聚酰亚胺材料。

2.2 形状及尺寸从生产角度考虑,印制板的形状应当尽量简单,一般是长宽比例为3:1的长方形,根据我公司波峰焊机的情况,外形尺寸不超过360×230(mm),厚度不超过1.6mm,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

特殊情况可酌情考虑。

软性印制板的厚度不超过0.2mm。

2.3 安装孔(螺钉孔)2.3.1 印制板安装孔为φ3.0+0.1-0.3、φ3.5+0.1-0.3和φ4.5+0.1-0.3三种,根据印制板的面积、厚度和板上元器件的重量而选用,同一块板选用同一种孔径。

2.3.2 安装孔设在印制板的四个角位置,对于大面积或板上装有较重元器件的印制板,可在板的中心位置或两长边适当位置增设安装孔。

2.3.3 安装孔中心到印制板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国营第XXX厂2001— 01 — 15 批准 2001— 01 — 15 实施Q/PA112—20002.4 印制导线、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2.4.1 印制导线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0.5mm。

2.4.2 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

(元器件边缘超出其安装孔边缘时,元器件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

2.5 印制导线宽度和厚度2.5.1 导线宽度:导线宽度应尽量宽一些,至少要宽到以承受所设计的电流负荷,导线所承受的电流负荷不但与其宽度有关,而且还与其厚度有关,表1列出了在导线厚度35μm的情况下,导线宽度与其容许电流之间的关系。

ipc pcb设计标准

ipc pcb设计标准

ipc pcb设计标准一、概述IPC-PBCB设计标准是工业电子委员会(IPC)为印刷电路板(PCB)设计制定的标准规范。

该标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制造商的通用设计原则和指导,以确保PCB设计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原则:PCB设计应符合设备的功能需求,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可靠性原则: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电气干扰和机械应力对电路的影响,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 可维护性原则:设计应考虑维修和调试的方便性,便于故障诊断和修复。

4. 可制造性原则:PCB制造应易于实现,减少不必要的加工步骤和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三、设计要求1. 布局要求:a. 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布局,确保电路间的信号传输顺畅。

b. 避免布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减少电路间的串扰。

c. 遵循电源线和地线的规则,确保电气隔离。

2. 尺寸要求:a. 使用的导线宽度和间距应符合IPC标准,确保电路的电气性能。

b. PCB尺寸应符合设备制造商的要求,以适应设备的尺寸和结构。

3. 元器件选择:a. 应选择具有可靠性能和低成本的元器件,以降低生产成本。

b. 应考虑元器件的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选择易于采购和更换的型号。

4. 焊接要求:a. 应采用适当的焊接方法,如波峰焊或回流焊,以确保焊接质量。

b. 应考虑焊接后的热应力对PCB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散热措施。

四、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定PCB的功能和结构。

2. 布局设计:根据功能模块进行布局规划,确定元器件的位置。

3. 布线设计:根据信号传输要求进行布线设计,确保电路间的信号传输顺畅。

4. 验证与测试:对设计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电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可制造性优化:根据可制造性原则,对设计进行优化,减少制造难度。

6. 出图与生产:将设计结果输出为生产所需的文件,交付给制造部门进行生产。

五、注意事项1. 应遵循IPC-PBCB设计标准的所有规定,确保设计的合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n-Line选项卡 On-Line选项卡 3.执行电路板检查功能 8.2.2 清除错误标记 执行菜单命令【TOOL】 执行菜单命令【TOOL】/【Reset Error Markers】,该命令能将违规位置 Markers】 高亮绿色错误标记清除掉。 高亮绿色错误标记清除掉。
1
6.【Vias Under SMD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8.1.5 元件布局规则设置
在设计规则对话框中选择 Placement选项卡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窗 Placement选项卡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窗 口。
1.【Component Clearance Constraint】选 Constraint】 项
3.【Un-Routed Nets Constraint】选项 UnConstraint】
8.2 设计规则检查
8.2.1 设计规则检查
启动【Tool】菜单中的【 启动【Tool】菜单中的【Design Rule Check】命令, Check】命令,屏幕上会弹出如下图所示 的电路设计规则检查设置对话框。 的电路设计规则检查设置对话框。
High Speed Rules区域 Rules区域 本区的功能是设置采用下列哪种高频 电路设计规则检查电路。 ? Placement Rules区域 Rules区域 本区的功能是设置采用下列哪种放置 元件的设计规则检查电路。 ? Signal Integrity Rules区域 Rules区域 本区的功能是设置采用下列哪种信号 完整性设计规则检查电路。
设置锐角限制规则。
2.【Hole Size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3.【Layer Pairs】选项 Pairs】
4.【Minimum Annular Ring】选项 Ring】
5.【Paste Mask Expansion】选项 Expansion】
本文由mmmxgcom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8章 电路板的设计规则
8.1 设 计 规 则 8.2 设计规则检查
8.1 设 计 规 则
8.1.1 设计规则概述
在PCB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Design】 PCB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 Design】 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 /【Rules】将出现下图所示的设计规则 Rules】 (Design Rules)设置对话框。 Rules)设置对话框。
设置布线优先级别。布线优先级别是 设置布线优先级别。 指程序允许用户设定各个网络布线的顺 优先级高的网络布线早, 序。优先级高的网络布线早,优先级低 的网络布线晚。 SE提供了 的网络布线晚。Protel 99 SE提供了 0~100共101个优先级选择,数字0代 100共101个优先级选择 数字0 个优先级选择, 表的优先级最低,100代表的优先级最 表的优先级最低,100代表的优先级最 布线优先级设置对话框下图所示。 高。布线优先级设置对话框下图所示。 Attributes栏中的 栏中的Routing 在Rule Attributes栏中的Routing Priority下拉列表框处设置优先级 Priority下拉列表框处设置优先级。 下拉列表框处设置优先级。
11.【Testpoint Usage】选项 11. Usage】
8.1.4 高频电路设计规则设置
在设计规则中选择High Speed选项 在设计规则中选择High Speed选项 卡则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窗口。 卡则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窗口。
1.【Daisy Chain Stub Length】选项 Length】
1.【Flight Time-Falling Edge】选项 TimeEdge】
2.【Flight Time-Rising Edge】选项 TimeEdge】
3.【Impedance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4.【Overshoot-Failing Edge】选项 OvershootEdge】 5.【Overshoot-Rising Edge】选项 OvershootEdge】
Other选项卡的窗口如下图所示。 Other选项卡的窗口如下图所示。 选项卡的窗口如下图所示
1.【Short-Circuit Constraint】选项 ShortConstraint】
2.【Unnt】选项 UnConstraint】
6.【Signal Base Value】选项 Value】
7.【Signal Stimulus】选项 Stimulus】
8.【Signal Top Value】选项 Value】
9.【Slope-Falling Edge】选项 SlopeEdge】
10.【Slope-Rising Edge】选项 10. SlopeEdge】
2.【Component Orientations Rule】选项 Rule】
3.【Net To Ignore】选项 Ignore】
4.【Permitted Layers Rule】选项 Rule】 5.【Room Definition】选项 Definition】
8.1.6 信号完整性规则设置
10.【Width Constraint】选项 10. Constraint】
8.1.3 制造设计规则设置
在设计规则中选择Manufacturing 在设计规则中选择Manufacturing 选项卡显示下图所示的窗口。 选项卡显示下图所示的窗口。
1.【Acute Angle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2.【Length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3.【Matched Net Lengths】选项 Lengths】
4.【Maximum Via Count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5.【Parallel Segment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8.1.2 布线设计规则设置
1.【Clearance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2.【Routing Corners】选项 Corners】
3.【Routing Layers】选项 Layers】
4.【Routing Priority】选项 Priority】
6.【Routing Via Style】 Style】
7.【SMD To Neck-Down Constraint】选项 NeckConstraint】
8.【SMD To Corner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9.【SMD To Plane Constraint】选项 Constraint】
1.Report选项卡 Report选项卡 该选项卡分为6个区域。 该选项卡分为6个区域。 Rules区域 ? Routing Rules区域 本区的功能是采用下面哪些布线规 则检查电路。 则检查电路。 ? Manufacturing Rules 本区的功能是采用下面哪些电路板 制造规则检查电路。 制造规则检查电路。
5.【Routing Topology】选项 Topology】
在Rule Attributes栏中的下拉列表 Attributes栏中的下拉列表 框中有7种拓扑结构可选: 框中有7种拓扑结构可选:最短连线 Shortest)、水平连(Horizontal)、 )、水平连 (Shortest)、水平连(Horizontal)、 垂直连线(Vertical)、 )、简单菊花形 垂直连线(Vertical)、简单菊花形 Daisy-Simple)、 )、由中间向外的菊花 (Daisy-Simple)、由中间向外的菊花 Daisy-MidDriven)、 )、平衡菊花形 形(Daisy-MidDriven)、平衡菊花形 Daisy-Balanced)、 )、放射星形 (Daisy-Balanced)、放射星形 Starburst)。 (Starburst)。
11.【Supply Nets】选项 11. Nets】 12.【Undershoot-Falling Edge】选项 12. UndershootEdge】 13.【Undershoot-Rising Edge】选项 13. UndershootEdge】
8.1.7 其他相关规则设置
6.【Polygon Connect Style】选项 Style】
7.【Power Plane Clearance】选项 Clearance】 8.【Power Plane Connect Style】选 Style】 项
9.【Solder Mask Expansion】选项 Expansion】 10.【Testpoint Style】选项 10. Sty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